少年闰土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少年闰土》说课稿

《少年闰土》说课稿

《少年闰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的短篇小说,节选自鲁迅的《故乡》。

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形象,反映了“我”与闰土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

作者通过对闰土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闰土的鲜明个性。

同时,课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封建等级制度和农村生活的贫困,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写“胯、猬”等 11 个字,正确读写“一望无际、家景、郑重、供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闰土的特点。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闰土的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2)体会“我”与闰土之间纯真的友谊,懂得珍惜友情。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闰土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农村生活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农村的自然风光和生活氛围。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少年闰土教学案例及分析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少年闰土教学案例及分析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少年闰土教学案例及分析9篇少年闰土教学案例及分析 1一,教学目标1.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知道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包含的意思.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的意思.3.能在教师帮助下理解并写出句子中含着的意思.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第1自然段.5.摘录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神态的词语和句子.二,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的特点.三,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及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四,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二,预习课文.1.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三,检查预习情况.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2.检查学习情况.(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厶或儿);畜(亠)(2)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1.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出示绘有闰土看瓜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2.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理解.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 (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五,理清四件事的顺序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再按先后顺序说一说.板书: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七,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2.朗读课文.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3.背诵第一自然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第四段的中心句.(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的心里到底有哪些希奇事请用"/"将第四段分为4层,并用小标题概括每一层的意思.(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潮汛看跳鱼)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中,哪件事给"我"印象最深逐件学习.二,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1自学.2.畅谈.【(1) 看瓜刺猹.因为这件事是文章中主要描写的一件事,课文中先后出现了两次,写得最详细.(2)学生以前根本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听后感到很新鲜,所以印象最深.(3)作者写得生动,特别是你听"月亮地下,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突出了闰土勇敢,聪明,能干的特点,所以印象最深. (4)一读到这儿,眼前就浮现出一幅少年闰土在月亮地里勇敢刺猹的画面,所以印象深.(5)这一段不仅给我们的印象深,而且留给作者的印象也很深.课文一开始写作者回忆中的少年闰土的形象,也是看瓜刺猹的画面.这一段最能突出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适时板书:聪明,能干勇敢3.教师小结:好极了,这一段话最能突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勇敢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谁的脑子里已经浮现了这样一幅神奇的画面4.引导同学们想象第一自然段描述的画面.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看瓜刺猹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晚上);当时是什么样的天空,(深蓝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银项圈,(明晃晃的银项圈).作者就是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般的美妙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多形式读,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体会感情.6.在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中,"其中有一个少年"的"其"怎样讲 (那中间,课文中指西瓜地.)7.同学们,作者对三十年前的朋友如此记忆犹新,可见看瓜刺猹这件事给他的印象是很深的.现在请同学们把描写少年闰土勇敢刺猹主要动作的词语找出来.(1)学生找后回答.(2)教师板书:听,捏,走,看,刺8."看瓜刺猹"动画演示.(1)再次体会感情(2)引导背诵(可以演示动画进行提示)三,学生自学"捕鸟,捡贝壳"两件事.1.总结"看瓜刺猹"的学习方法.2.谁能给大家说说其它两件事,又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3.学生畅谈(先读原文,再谈体会)4.适时演示"捕鸟"动画,加深理解和体会.【(1)从捕鸟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2)从这件事,还可以看出闰土知识丰富,他能认识好多鸟,我们却不然.(3)从闰土捡贝壳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他知道好多种贝壳的名字.】适时板书:见识广扫,支,撒,拉5.师小结: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大家通过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捡贝壳,捕鸟等事情的学习讨论,对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领会得不错,一个海边农村的少年形象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四,学习"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部分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因为那一年作者家是大祭祀的值年,一个忙月忙不过来,所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从此他俩就认识了.】2.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和他仿佛年纪,又会装弶捉小鸟雀,想和他玩,所以盼望他早点来.】3."仿佛"在这里当什么讲 (类似,差不多,相仿,接近)4.谁能结合句子再给大家说说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的父亲答应让闰土来管祭器,作者非常高兴,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年龄和他差不多,还会装弶捉小鸟雀,所以盼望他早点来.)板书:"我"盼望五,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人物的语言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少年闰土的几件事是采用什么形式讲的 (四件事,对话形式.)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闰土的语言,"我"的语言及作者的插说部分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中划出来.3.学生默读勾划.4.谁把闰土的话给大家读读.5.在闰土讲的这几段话中,你对哪一段话最感兴趣请在小组内讲讲.6.小组讲.7.小组讨论结束,请把你最感兴趣的话给大家说说.【(1) 我觉得闰土讲"看瓜刺猹"这段话最有趣,特别是讲闰土刺猹时的动作,连用了几个动词,讲得那么逼真,把一个海边少年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2)我觉得闰土捡贝壳那一段讲得好,他不但把海边美丽贝壳的颜色,样子都介绍给我们这些没有见过贝壳的孩子们,而且还使我们爱上了海边的那有趣的生活.(3)我觉得这句话最好:"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因为他俩身份不同,但他很直爽地邀请人家去,说明他天真,淳朴的性格.(4) 我觉得看跳鱼儿这段话最好,原来我只知道海洋里有鱼,但不知道还有像青蛙似的长着两只脚的跳鱼儿,从中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5)我觉得闰土说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从中可以看出闰土通情达理,朴素可爱的性格.……】8.刚才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确实感到闰土所讲的这几件事,都是生长在海滨的农村孩子最熟悉的事,也是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乐趣.这几件事,生动地显示出少年闰土确实是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从小就热爱农村生活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1."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却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1)我往常的朋友是哪些人,他们不知道什么 (练习用排比的句式说话.)①"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 (富家子弟)②"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 ("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③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板书:羡慕佩服向往(2)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 (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师生对答:师生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而"我"却不知道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而"我"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而"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而"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这许许多多的新鲜事,我从来都不知道.2."那时候……只是无端地……"这一段话插在了"我"与闰土的对话中间有什么作用 "无端"如何讲两个破折号有什么用 (说明"我"知识贫乏,什么也不知道.黑暗的封建教育制度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并非"我"念书不用功.两个破折号的用法一样,表示注释作用.)七,学习"分别"部分过渡:正因为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分别的时刻到了,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1.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课文哪些词说明"我"和闰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用"﹏﹏"划出.(急,躲,哭,托,送)2.课件演示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是得怎样告别的,再说一说.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但从此没有再见面"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板书:难舍难分)八,总结全文.1.你喜欢闰土吗为什么课文通过什么来写出闰土的这些特点的(闰土朴实可爱,聪明能干,知识丰富,课文是抓住他的外貌,语言,行动来写的.)2.选读课文的精彩片断.九,模仿课文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断,写一个人的外貌.要求写出人物特点.板书:少年闰土《故乡》 1921年我闰土少爷忙月的儿子喜欢海边农村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佩服聪明能干捕鸟活泼可爱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怀念少年闰土教学案例及分析 2少年闰土一、说教材《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

2023最新-《少年闰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最新5篇

2023最新-《少年闰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最新5篇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最新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少年闰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最新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少年闰土》教学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17课《少年闰土》二、教材分析:《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家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全文以“忆——盼——见——佩——思”为线索分为五段,其中第四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上册后半学段,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还有,写文章的年代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

四、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和闰土的深厚友谊。

2.体会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能干、天真可爱的孩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五、教学重点: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学习四件事,揣摩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我介绍,让学生猜猜老师的年龄,老师猜学生的年龄,出示图片引出课题:少年闰土【设计意图:以“趣”导入,通过互相猜年龄,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课件:介绍主人公的生活背景,2、根据阅读提示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闰土向“我”讲了几件稀奇事?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概括课文能力。

2023六年级《少年闰土》说课稿5篇

2023六年级《少年闰土》说课稿5篇

2023六年级《少年闰土》说课稿5篇六年级《少年闰土》说课稿1【说教材】【教材分析】《少年闰土》是节选自鲁迅自传体小说《故乡》中的一段插叙文字,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唯一收录的鲁迅作品。

人教版新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主题就是“认识、了解鲁迅”,四篇__,第一篇就是《闰土》,后三篇都是纪念鲁迅的__。

从亲近鲁迅的文字入手,去感悟鲁迅。

虽然鲁迅的头上带着许多的“家”,但在语文课堂,我认为他首先应该是文学家。

我们语文课就应该引导孩子细细品味鲁迅的文字,去亲近鲁迅。

__用舒缓、深情的语言,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

本课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1)采用倒叙的手法:(2)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3)通过人物的外貌及言行来反映人物特点。

【学情分析】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考虑到我们的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量比较少,对这类__接触的不是很多,故理解这篇__的深刻情感时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所以因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1)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通过闰土的外貌及言行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

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教学过程】第一块、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少年闰土教案

少年闰土教案

少年闰土教案少年闰土教案五篇少年闰土教案篇1【教材分析】《少年闰土》再次被选入新办教材,课文记叙“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并反映了“我”和闰土儿时的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我”对农村少年的敬佩,对农村生活的向往的思想感情。

【学生分析】这篇课文选自于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故乡》。

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深奥,耐人寻味,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是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文中描写的生活离他们比较远,更增加了他们理解课文的难度。

因此,在上课前我要求学生读一些鲁迅先生的文章,查找有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的重点句子,达到突破这个难点的目的。

【设计理念】1、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学生的指导者,也是参与者,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2、创设实现自主探究学习的氛围:⑴ 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性。

⑵ 提倡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⑶ 学生质疑、解疑,让学生畅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1~5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出示挂图:月下海边沙地看瓜图。

师介绍图意,问:这少年是谁呢?板书课题:少年闰土齐读课题。

简介背景。

二、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全文:读准生字、新词,把难懂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看电影”,师朗读“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说说你们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一个少年形象?这少年是谁?长得什么样?请同学们自读书,边读边画出描写他长相、穿戴的句子想一想他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把你的印象、感受告诉你的同桌。

《少年闰土》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

《少年闰土》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

《少年闰土》优秀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少年闰土》优秀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少年闰土》优秀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描写记忆中的少年闰土在瓜地手捏钢叉,向猹尽力刺去的画面,以及相见时闰土告诉我许多希奇事反映出闰土的朴实可爱、聪明能干而又见多识广。

课文按“闰土要来了──闰土来了──闰土讲希奇事──闰土走了”这样的脉络写出了未见面是“我”对闰土的思念,相见时“我”对闰土的喜爱和钦佩,分别时的难过,表现了“我”和闰土之间纯真的友谊。

本文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文章,作者从人物极具特点的外貌描述,写到了他的动作、语言、神态,而这一切又不脱离闰土的生活实践~对四件事的描述,所写的四件事虽然有详有略,但借助具体的事实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使我们了解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知道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有丰富常识的农村少年。

本课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1、采用倒叙的手法。

2、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3、通过人物的外貌及言行来反映人物特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能通过预习,掌握生字的音、形、义,读通课文,并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目标一:能够正确读准字音:猹、祭祀、秕谷、鹁鸪。

课文中有一些不常用字,且由这些字组成的词,对今天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而言也没有感性的认识,因此,有必要进行指导,特别是读准这些字的字音。

目标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感知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孩子。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人物鲜活的性格特点是通过四件有趣的事体现出来的,所以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就必须深入学习课文内容,从具体的事件中加以感知。

少年闰土语文教案优秀5篇

少年闰土语文教案优秀5篇

少年闰土语文教案优秀5篇少年闰土语文教案篇1一、教材解析:本文出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第17课,本组课文主要是鲁迅先生的文章,表现了鲁迅先生高尚的人格情操。

而《少年闰土》这篇文章通过对我和少年好友闰土之间的故事展现出“我”和闰土之间简单而深厚的友情、我对少年闰土的怀念以及对他年少时自由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过程目标:正确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少年闰土作为一个农村少年的质朴、聪明活泼、能干的品质,理解作者对闰土这个年少好友的特殊感情;学会尊重、平等地和身份不同的人和平相处。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少年闰土的人物形象;体会并学习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感悟质朴的语言对于感情的表达作用。

2、教学难点: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理解文章中“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强上的四角天空”等深刻含义的句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的一位少年,他和我们年龄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

相信大家都想知道他是谁,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这样一位可爱的少年,来学习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

(二)新课讲解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解决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带着问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么认识的?又写了“我”和闰土之间的哪些稀奇有趣的事?(少年时,我的家境很好,闰土的父亲是我家的忙月,过年时家里忙不过来,闰土的父亲便叫他来帮忙,我与闰土因此相识。

文中写了我和闰土之间的四件有趣的事,分别是:雪天捕鸟、海边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而且我和闰土之间的事情说明虽然身份不同,但是我们的感情却非常好。

)(3)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去表现闰土的事?有什么好处?(主要是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来表现闰土。

外貌上的普通简单表现出闰土的纯洁、质朴;而四件事情中闰土熟练的捕鸟、刺猹等系列的动作表现出闰土的活泼、能干。

少年闰土 教材分析

少年闰土 教材分析

《少年闰土》教材分析一、教材解读课文简说。

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

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

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

教学本课的重点:一是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二是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对句子的理解。

从未接触过这些事。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这是“我”抒发感想的句子。

“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

“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句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其间:那中间。

其,那。

本课指西瓜地里。

值年:同族的人家,在祭祀祖先时,每户轮流负责准备,轮到谁准备的那一年,就叫值年。

许下愿心:即许愿。

讲迷信的人对神佛有所祈求,许下某种酬谢。

也借指事前答应对方将来给以某种好处。

竹匾:一种边较浅的圆形竹器。

潮汛:一年中定期来的大潮。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一自然段。

2三、教学建议1“像这样”。

“先前”,就是以前。

如,“值年”“祭祀”“五行”“闰月”,老师可作通俗的讲解,学生大致了解就可以了。

2.这篇课文是描写人物的。

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闰土这位农村少年的性格特点,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人物这些特点的。

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见识丰富、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作者通过刻画闰土的外貌、动作、神态,闰土给“我”讲的稀奇有趣的事,以及“我”与闰土相处时的感受,使少年闰土的形象不仅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3.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弄清少年闰土讲述的四件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闰土解放商城学校五二班赵学英少年闰土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对三十年前和闰土之间的一段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两人之间儿时真诚的友谊,表达了“我”对闰土的喜爱、佩服和怀念的情感。

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我”印象中的闰土。

用三句话描绘了一幅在月光下的西瓜地里,一个少年刺猹的鲜明图画,生动具体地勾画了闰土勇敢、机敏的形象。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我”和闰土是怎样相识的。

从中也交代了两人所处的不同社会地位:“我”是当时家境还好的少爷,而闰土是在“我”家做忙月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回忆“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

其中用特写的方法勾画出了闰土的脸色、脸形、头上的小毡帽、颈上的银项圈,把他那健康、朴实、天真、可爱的样子更加完整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第四部分(第6—16自然段):写闰土和“我”讲捉鸟雀、捡贝壳、看西瓜、看跳鱼儿等有趣的事情,表现出闰土是一个有着丰富的自然知识、聪明能干的农村孩子。

其中还写了“我”听后发出的感叹。

第五部分(第17自然段):写“我”和闰土分别时的情景和相互间的友谊。

这里简述了两人都“大哭”、互赠礼物的场面,表现出难舍难分的情感。

最后一句中的“但从此没有再见面”充满了“我”对闰土无限怀念的深情。

本文在写法上做到了结构安排十分严谨、形象描绘十分鲜明。

从结构安排看,是从回忆闰土形象起笔,接着按“相识——相见——相处——相别”的顺序叙述故事;从形象描绘看,主要是通过外貌和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从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所写事情,认识少年闰土的特点,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段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闰、胯、扁、猬、汛”,会写“闰、捏、柄、胯、匾、缚、稻、猬、谓、汛”,理解“一柄、胯下、刺猬、所谓、潮汛、一望无际、无穷无尽”等词语。

4.引导学生从读学写,运用本文抓住人物特点的写法,描述自己身边的一个小伙伴的外貌。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认识少年闰土的特点,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段的深刻含义。

【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

可让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一些生字,如:夸——胯、扁——匾、胃——猬、丙——柄、令——伶、利——俐……“闰”字的“门”内是“王”不是“玉”,不要多写一点。

还可设计如下练习,让学生做一做。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正月(zhēng zhèng)供佛(gòng gōng)畜生(xùchù)正确(zhēng zhèng)供应(gòng gōng)畜牧(xùchù)2.比较下面的形近字,并组成词。

胯()租()劲()缚()稻()垮()祖()颈()搏()滔()(二)词句理解。

对文中一些鸟雀、贝壳、动物的名字的词语,不影响学生领悟内容的,可不必深究。

对一些半文半白的语句,要加以指点,帮助学生明白这些语句在今天的语言中的意思。

如:“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其间”就是“那中间”,在文中就是指西瓜地里。

“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这里的“仿佛”不是“好像”的意思,而是“差不多”。

“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便是”是“即使是”“就是”的意思,“没有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句话按现在的说法是:“即使到现在我也不知道。

”“只是无端地觉得”,就是“没有来由地觉得”。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我先前单知道……”中的“素不知”的“素”是“向来”的意思,“如许”在这里是“如此”“像这样”的意思,“先前”就是“以前”,“单知道”就是“只知道”。

对“啊!闰土的心里……”这句话,要引导学生仔细品读。

这句话含义深刻、感情真挚。

意思是说:闰土知道的稀奇事真多,“我”和“我”以往的朋友都不知道,这是因为闰土从小参加劳动,对自然界了解很多,而“我”和“我”的朋友——这些有钱人家的少爷,过着不劳而食的生活,只能“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眼界狭窄、知识贫乏。

这里用对比突出了“我们”与闰土的不同,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闰土的敬佩、尊重的感情。

是闰土打开了“我”的眼界,才知道院墙之外还有如此广阔的天空,才产生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对少年闰土的喜爱。

正因为这些,两人相处时间虽然不长,却建立了纯洁、真诚的友谊。

这也为后面写分别时“我”和闰土的不愿分离埋下了伏笔,使人读起来感受到十分真实自然。

(三)领悟内容。

注意遵循作者的思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去认识人物形象,使其形象逐渐鲜明、生动起来,并产生如同作者对闰土的情感。

第一步:开门见山,引入形象,初识闰土。

(1)谈话导入:闰土是“我”儿时的伙伴,与他分别三十年了。

但“我”时时想起他,常常惦着他。

每当这时,“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这样一幅神异的图画——(教师深情地范背第1自然段,将学生引入情境,获得对人物的最初印象。

)(2)学生默读这段,想一想:本段有几句话?各写了什么?之中用了哪个词把景、人、物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幅生动的图画?(抓“其间”这一词句。

)(3)演示闰土看瓜刺猹的课件画面,并结合观察图画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第二步:抓住重点,体会外貌,喜爱闰土。

(1)引读第2、3自然段,转入第4自然段。

这一年,“我”家轮到了大祭祀的值年,需要一个人来看管祭器,闰土因此来到“我”家,我们于是相识了。

读读第2、3自然段,看看作者对这些情况作的介绍。

(2)默读第4、5自然段,这是本文重点。

边读边想:“我”是怎样急切盼望闰土来“我”家的?“我”看见闰土是什么模样?“我”心里怎么想的?可要求学生用波浪线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想想:从这些描写中可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再带着感受读读这些语句。

第三步:抓住言行,深入了解,佩服闰土。

(1)快速默读第6—16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具体写了几件事?哪几件事?(2)这些事对“我”来讲,是什么样的事?(理解“无穷无尽”和“稀奇”。

)(3)你最感兴趣的稀奇的事是哪一件?为什么?(要发挥想象,说清楚明白,说得有条理。

)(4)“我”印象最深的稀奇的事是哪一件?怎么体会到的?(注意抓第11—14自然段,并联系第1自然段,使学生明白“看瓜刺猹”这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可让学生精读这件事,留心闰土讲“看瓜刺猹”时的神情,说说从这事看出他是怎样一个少年。

再读读有关段落,还可像闰土那样绘声绘色地讲讲这件事。

(5)理解第16自然段的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四步:首尾照应,深情诵读,记住闰土。

(1)朗读课文末段,从中体会“我”和闰土之间建立了怎样的感情。

(注意两人分别时的情景和后来的交往所表现出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2)总结全文,再读首段。

作者对少年闰土的外貌、语言、行动的描写,都抓住了这个人物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我们也会像作者一样,一想起闰土,脑海里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神异的图画(演示第一自然段内容的画面)。

让我们边看图,边诵读课文第一段。

让这幅生动的图画,让少年闰土这个可爱的少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四)课外阅读。

可让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外去读一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全文,深化对作品及人物形象的认识。

(五)从读学写。

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通过“我”和闰土接触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出了人物的特点。

作者在文中有两处(第1、4自然段)外貌描写,用语极为简洁、准确,却又凸现出闰土的特征。

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领悟这种写法,并迁移运用,写一写自己身边的小伙伴,就三言两语或一句话都行,只是一次小小的练笔,只写人物的外貌,不必另加要求。

(六)教学时间。

本课可安排2—3课时。

教学资料1. 关于鲁迅的小说《故乡》《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本课标题是编者加的。

《故乡》写于1921年1月,最初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

它所描写的是从辛亥革命时代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之前的农村情况。

辛亥革命以后,地主阶级、北洋军阀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和苛捐杂税更重了,农民生活日益穷困。

小说中通过“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农民闰土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反映了农民被剥削的真实情景和当时农村急剧破产的情况。

作品中,回忆了闰土少年时的形象:活泼、聪明、勇敢、天真,突出了“我”和他的友谊。

然而“我”三十年后回到故乡时,闰土变得像个“木偶人”,见了“我”不像以往那样亲热了,反而恭敬地称“我”为“老爷”。

说到生活景况时,他只是摇头。

饥荒、苛税、兵匪、官绅使他只觉得苦楚难言。

作者就这样刻画了一个被重重剥削欺压的农民形象,从闰土的少年到中年的对比中,表达了对被剥削欺压的农民阶级的无限同情,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极大愤怒。

2. 词语解释闰:一个回归年的时间为365天5时48分46秒。

阳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时间每4年累计成一天,加在二月末,这一天叫“闰日”。

农历把一年定为354天或355天,所余时间约每3年累计成一个月,加在一年的某月之后,这一个月叫“闰月”。

这样的办法,在历法上叫做“闰”。

阳历有闰日的一年叫闰年,这年有366天。

农历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这年有13个月,即383天或384天。

伶俐:聪明,灵活。

潮汛:一年中定期的大潮。

胯:腰的两侧和大腿之间的部位。

匾:一指上面题有作为标记或表示赞扬文字的长方形木牌(也有用绸布做成的);二指用竹篾编成的器具,圆平底,边框很浅,用来养蚕或晾晒东西。

本文中指竹匾。

柄:指器物的把儿,本文中作量词用,用于那一带把儿的钢叉。

3. 文中两处标点的使用。

一处是第二自然段在“我家只有一个忙月……”中使用了括号。

括号里的话是对“忙月”的注释。

括号是书面表达时用的符号,朗读时括号中的话可以不读出来。

另一处是第十一自然段,在“我那时并不知道……”这一句话中用了两个破折号。

这两个破折号中间的话是补充说明的话。

4. 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五年级下册)中的《老年闰土》和《大侠皮皮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