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及阅读

合集下载

语文基础知识+名著阅读+小说阅读17

语文基础知识+名著阅读+小说阅读17

语文基础知识+名著阅读+小说阅读一、语文基础知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某校九年级各班积极布置教室,汪老师在欣赏各班教室张贴物时,发现了一些问题,于是拍下了这四张照片,带回班里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我们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学习的每一步。

——取材自九年级“浩鹏班”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缺乏创造力的人却像豢养在牢笼里的动物,懒惰安逸的思想根深缔固。

——取材自九年级“凌云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出自《周易》,告诉我们天道运行刚建有力,年轻人处事应心无旁骛、持之以恒,倘若自暴自弃、虚度年华,只能换来无尽的愧赧。

——取材自九年级“鸿鹄班”读书有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斓珊处。

”此第三境也。

——取材自九年级“雄鹰班”(1)汪老师将这四则张贴物拿到班里,小陈同学发现自己有几个字读不出来。

作为他的好朋友,你会告诉他,“豢养”的“豢”的读音是__ __,“愧赧”的“赧”的读音是__ __,“蓦然回首”的“蓦”的读音是_ __。

(2)聪明的你一眼就发现,在这四则张贴物中,有三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修改给大家看。

____改成____ ____改成________改成____(3)细心的小明指出,()的张贴物里存在着标点使用错误的现象。

A.浩鹏班B.凌云班C.鸿鹄班D.雄鹰班2.【2019·扬州】汉字是世界上最具诗情画意的文字。

某学校开展了“珍爱汉字,传承文化”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看图赏字】在“翰墨飘香”活动中,主持人展示出三幅书法作品。

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幅作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谈谈其书法特点。

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基础知识阅读 (1)

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基础知识阅读 (1)

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基础知识阅读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基础知识阅读一、声母和韵母汉语拼音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汉字的重要基础。

其中,声母和韵母是构成汉语拼音的基本元素。

声母是拼音的起始音,一般由辅音或者鼻音等声音的起始部分表示,如b、p、m、f等;韵母则是拼音中除了声母以外的部分,一般由元音或者元音加辅音等声音的持续部分表示,如a、o、e、i、u等。

二、拼音的发音规则掌握正确的拼音发音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在拼音发音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拼读:拼音的拼读是有一定规则的。

一般来说,声母发音较轻、较短,而韵母发音较重、较长。

在拼读时,应将声母和韵母的发音结合在一起,如“ba”的发音应该是声母b和韵母a的组合。

2.区分音和音节:学生在学习拼音时,需要学会区分不同的音和音节。

例如,发音上有明显的区别,同时声母和韵母的组合方式也不同,如“da”和“da”的区别在于韵母的不同。

3.正确的书写方式:在书写拼音时,应该按照正确的顺序和方法进行。

一般来说,应该先写声母,再写韵母,并且要注意韵母的书写位置和大小写。

三、声调及其标法在汉语中,声调是表达意思的重要手段。

相同的拼音,加上不同的声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因此,学习汉语拼音时,掌握声调也是非常关键的。

1.声调的概念:汉语中的声调分为四种,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阴平是指声音平缓不变,阳平是指声音由低向高急升,上声是指声音由低向高急升再降,去声是指声音由高向低急降。

2.声调的标法:在拼音中,声调是通过特定的符号进行标注的。

这些符号包括第一声调符号“ˉ”、第二声调符号“ˊ”、第三声调符号“ˇ”和第四声调符号“ˋ”。

其中,第一、二、三声调符号分别对应阴平、阳平和上声,第四声调符号对应去声。

例如,“ma”这个拼音的第一声调符号是“m ā”,第二声调符号是“má”,第三声调符号是“mǎ”,第四声调符号是“mà”。

3.声调的代表意义:不同的声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语气。

小学基础知识与阅读训练

小学基础知识与阅读训练

小学基础知识与阅读一、古诗学习适用于三年级适用于四年级适用于五年级望洞庭忆江南赤勒歌湖光秋月两相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赤勒川,阴山下。

潭面无风镜未磨。

日出江花红胜火,天似穹炉,笼盖四野。

遥望洞庭山水色,春来江水绿如蓝,天苍苍,野芒芒,白银盘里一青螺。

能不忆江南?风吹草低现牛羊。

(唐刘禹锡)(唐白居易)(北朝民歌)二、古文经典语句学习(适用于五年级)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自曹操《龟虽寿》)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好词学习。

适用于三年级:驱使恶作剧手足无措宝贵财富百折不挠毅力一瞬间震撼积累素材观察能力墙缝意外发现翻阅奥秘白茫茫耳闻目睹有感而发愤慨适用于四年级:花的海洋人头攒动你挣我抢眼花缭乱震耳欲聋五彩缤纷篝火晚会庆祝游行除夕之夜回荡嘀咕迸发不可抑制花卉展览攀登适用于五年级:千真万确垂天之云惊人地相似预见能力耀人耳目翠绿的山燃烧的火焰静静地流淌多姿多彩非常柔媚湛蓝淋漓尽致浏览左顾右盼不肯罢休如此轻松恍然大悟美得心境垂头丧气摆设深邃的山谷温存恬静趋势四、好句学习。

适用于三年级:1、我的心不知何时发出了一种震撼的声音:蚂蚁如此弱小的生命,确具有了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毅力。

2、那一瞬间,我拥有了来自生命的震撼,那震撼让我看见了生命的真正价值。

3、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发现,我却明白了一个道理:留心处处皆学问。

看似平凡的大自然,实际上有无穷的奥秘在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4、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

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忙忙碌碌,买年货、贴春联、包饺子,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享受着节日的快乐。

适用于四年级:1、啊,老师!您是辛勤的园丁,您肩负着人民的希望,您为我们操碎了心,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穷人》基础知识及阅读训练(含答案)

《穷人》基础知识及阅读训练(含答案)

《穷人》基础知识及阅读训练一、看拼音写词语。

yúfūxiōng yǒng péng pài fēng bào hōng míng chén sī()()()()()xīn jīng ròu tiào bào yuàn qīng tīng tàn wàng zhào gù()()()()()kùnnan yīnlěng zìzuòzìshòu shīlínlín yúwǎng zāogāo ()()()()()()yōulǜhòunǎosháo bǎoyòu zìyán zìyǔguǎfu quán suō()()()()()()二、辨字组词。

娜()贱()息()林()挪()溅()熄()淋()遭()掀()虚()傲()糟()锨()虑()熬()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汹涌澎湃()沉思()倾听()照顾()心惊肉跳()抱怨()探望()忧虑()四、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汹涌澎湃()照顾()抱怨()困难()心惊肉跳()忧虑()阴冷()蜷缩()五、选词填空。

抱怨埋怨1.你没做好只能怪自己不争气,不能()别人。

2.我()小明睡过了头,没能搭上清早的班车。

安静平静3.老师说:“班会就要开始,请大家()。

”4.南湖()得像一面镜子。

宁可……也……与其……不如……5.渔夫和妻子()自己多受些苦,()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

6.桑娜觉得()看着西蒙的孩子活活饿死,()自己多受些苦,把他们抱回来。

六、按要求写句子。

1.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缩句)2.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改为陈述句)3.桑娜的家里很穷。

桑娜决定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家抚养。

2024年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阅读能力训练题库及答案1

2024年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阅读能力训练题库及答案1

2024年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阅读能力训练题库及答案1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横亘(gèng)耸(sǒnɡ)入云天辉映(yìnɡ)。

B.纤(qiān)纤烛(zhú)光手腁(pián)。

C.开辟(bì)惊惶(huáng)侍(shì)弄。

D.酝酿(niànɡ)虔(qián)诚针灸(jiǔ)。

(正确答案)2.下列字词有误的一项是()。

A.果肩莹白雪霁怄气。

B.自栩飞船型谱航程。

(正确答案)C.花冠神秘赤纬娇容。

D.今宵欢度刻意裨益。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那些把德国队在本届欧锦赛中的失利完全归咎于里贝克的观点是有失_____的。

②他的演唱技巧,经过长期的_____,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③由于天线出了故障,电视机荧光屏上的_____不太清楚了。

A.公允磨练图形。

B.公正锤炼图形。

C.公正磨练图像。

D.公允锤炼图像。

(正确答案)4.下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砌(qì)成载(zǎi)歌载舞深谙(àn)。

(正确答案)B.锲(qiè)而不舍红缯(zēng)龟裂(jūn)。

C.紫绡(xiāo)词藻(zǎo)荔(lì)枝。

D.不妨( fánɡ) 轨道(guǐ)渣滓(zǐ)。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确信勤奋刻苦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B.为迎接“世界环境日”的到来,市容环境综合治理“百日大会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C.大型音画舞蹈《梦在这里飞扬》,将老干部们发挥余热的场面展现得琳琅满目。

(正确答案)D.这里是侗乡深处,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进得村来,我们真有点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6.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月光如流水一般。

B.绿色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

C.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完整版)阅读理解基础知识

(完整版)阅读理解基础知识

阅读理解基础知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只有一个地球》基础知识及阅读训练(含答案)

《只有一个地球》基础知识及阅读训练(含答案)

《只有一个地球》基础知识及阅读训练yáo lán zhuàng guān yǒu xiàn wúsīhuǐhuài áo yóu pòsuì()()()( ) ( ) ( ) ( )yìng rù yǎn lián jīng yíng cuǐcàn kuàng chǎn zīyuán ēn cì( ) ( ) ( ) ( ) ( ) ( )kāng kǎi gòng xiàn jiézhìkūjiélàn yòng wēi xiéjīdì( ) ( ) ( ) ( ) ( ) ( ) ( )mùdǔzhǐwang héǎi kěqīn( ) ( ) ( )二、辨字组词。

萤()蓝()资()竭()慨()莹()篮()姿()渴()概()赐()协()赌()薄()监()惕()胁()睹()簿()滥()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壮观()无私()毁坏()遨游()破碎()晶莹()璀璨()恩赐()慷慨()贡献()四、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毁坏()容易()精心()美丽()慷慨()五、选词填空。

结果成果后果1.不听劝告,()自负。

2.不听劝告,不会有什么好的()的。

3.科学家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

希望指望愿望4.想到月球去居住,()是好的,但不可能实现。

5.我们()大家都能够重视环境的保护。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áo lán zhuàng guān yǒu xiàn wúsīhuǐhuài áo yóu pòsu ì(摇篮)(壮观)(有限)(无私) ( 毁坏) (遨游) (破碎) yìng rù yǎn lián jīng yíng cuǐcàn kuàng chǎn zīyuán ēn cì( 映入眼帘) ( 晶莹) (璀璨) ( 矿产) ( 资源) (恩赐) kāng kǎi gòng xiàn jiézhìkūjiélàn yòng wēi xiéjīdì( 慷慨) ( 贡献) (节制) (枯竭) ( 滥用) (威胁) (基地) mùdǔzhǐwang héǎi kěqīn(目睹) ( 指望) (和蔼可亲)二、辨字组词。

语文基础知识+名著阅读+散文阅读5

语文基础知识+名著阅读+散文阅读5

语文基础知识+名著阅读+散文阅读一、语文基础知识1.【2018·湖州】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这里(mào)____密的青草在向你频频点头,当苹果滚落在草地上时,你会将你的目光跟(zōng)____它,你会用你的脸庞亲昵它。

花园,我美丽的花园!你走遍天(yá)____也找不到这样的花园,也找不到这样清澈、活泼的流水。

也找不到这样的春天和夏天。

——[波兰]切斯拉夫·米沃什《牧歌》,张振辉译2.【2019·温州】分门别类辑诗文。

下面是某同学以“古人的雅趣”为专题整理的古诗文材料。

请在画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并在【甲】处写上恰当的评点。

3.【2019·宁波】拓展关联知文化。

根据同学们搜集的“以和为贵”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解释下面三则材料中加点的字。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B.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

——徐祯稷《耻言》C.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

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曾国藩《与鲍春霆》(1)作:____(2)善:____(3)过:__ __【任务二】下面是《以和为贵》演讲稿提纲,把【任务一】中的三则材料作为分论点的论据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填序号)4.某班“民俗组”的同学对灯谜很感兴趣。

请你阅读他们提供的知识,选出下列一组灯谜的谜底全部正确的一项。

()灯谜设计小知识(1)会意法:按谜面文字所表明的意义设计。

例如:“跨赤兔,走千里。

(打一元杂剧家)”谜底是“马致远”。

“鼓掌。

(打一字)”谜底是“拿”,扣“合手”之意。

(2)离合法:按汉字笔划结构的分解、组合来设计。

例如:“一半甜,一半辣。

(打一字)”谜底是“辞”。

“甜”字的一半取“舌”,“辣”字的一半取“辛”,合为“辞”。

①重逢(打一字)②残月入云端(打一字)③左边缺一半,右边空一半(打一字) A.①缸②层③观B.①层②观③缸C.①观②层③缸D.①观②缸③层二、名著阅读5.徐志摩“完全诗意的信仰”,让他最终等到了彩虹;保尔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信仰,使他成了钢铁战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阅读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六)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议论文语言特征:严密记叙文语言特征:生动、形象、准确(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十二)描写的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十四)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十五)议论文结构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十七)常见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风格:柔婉豪放灵秀庄严绮丽朴实繁复凝练生动二、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

例如:《孔乙己》——“孔乙己”。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文段中事例的概括: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答题方式: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3、程序说明文:…………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A、“××”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主要题型: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

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

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

(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

(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