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教案
幼儿园花木兰语言故事教案

幼儿园花木兰语言故事教案
故事名称
花木兰
故事主题
勇气与奋斗
故事内容
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替父亲上战场,经历了恐惧、挑战,最终勇敢地打败了敌人,成为了一名英雄。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勇气和奋斗的意义
2.培养幼儿的品德修养
3.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4.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点
1.勇气和奋斗的意义
2.语言表达和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如何在幼儿中培养勇气和奋斗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故事《花木兰》
2.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手偶、玩具等教具
3.黑板、彩色粉笔、讲台、话筒等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编写故事大纲、准备教具、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设计互动环节。
教学环节
1.导入(5分钟):手持花木兰玩具,给幼儿介绍花木兰的形象和故事
大致内容。
2.讲述故事(15分钟):自然朴实的语言,讲述花木兰的故事,让幼
儿进入情境。
3.互动问答(10分钟):提问幼儿关于花木兰故事的问题,鼓励幼儿
发表自己的想法。
4.主题讨论(15分钟):引导幼儿围绕“勇气和奋斗”的主题展开讨论,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总结归纳(5分钟):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
中运用“勇气和奋斗”的精神。
教学评价
1.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度,评价教学效果。
2.收集幼儿的作品,了解幼儿对故事主题的理解程度。
3.上课后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
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教学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
参考。
幼儿园大班读绘《花木兰》教学案例 幼儿园教案

《花木兰》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使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培养对英雄人物的尊敬和崇敬之情。
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
3.让幼儿体验战争的残酷和对家庭的忠诚,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讲故事《花木兰》2.分角色朗读《花木兰》3.欣赏《花木兰》相关的图片4.绘制《花木兰》相关的画作5.制作《花木兰》相关的手工三、教学准备1.故事《花木兰》2.相关艺术作品和图片3.彩色纸、彩铅4.手工材料如纸板、剪刀、胶水等四、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花木兰》的故事情节,向幼儿介绍主人公花木兰的形象和故事背景。
2.分角色朗读《花木兰》,让幼儿在角色中体会主人公的形象和情感。
3.利用图片资料欣赏《花木兰》相关的艺术作品,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喜爱的作品和理由,展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4.进行《花木兰》相关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
5.制作《花木兰》相关的手工,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和精神内涵。
五、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幼儿的言语和行为,评价幼儿对《花木兰》的情感认知和体验。
2.对幼儿的绘画和手工作品进行展示和评比,激励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收集幼儿对《花木兰》的表达、评价和幼儿展示的作品,做好教学后的总结和反思,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改进和补充。
六、教学反思1.《花木兰》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名著的教学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既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也要培养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要注意引导幼儿的情感表达和想象力,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教学中体现教育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3.应该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故事《花木兰》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七、扩展教学内容1. 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扮演不同角色,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花木兰》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花木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花木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花木兰》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整理的《花木兰》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花木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昼、袜、赫、凯、孝、帼”6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预习提纲:1、画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识记。
2、搜集有关花木兰的故事、图片、邮票。
3、读文体会花木兰是一个怎么样的人?4、了解故事背景。
二、激趣导入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她们的精神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我国古代妇女豪杰的课文,那就是《花木兰》。
板书课题。
三、展示汇报:1、读生字、词语卡片。
2、你知道有关花木兰的哪些信息?补充时代背景: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
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
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
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3、你认为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四、再次认识剧本1.这篇文章和我们四年级时学的哪篇文章相似。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2.剧本有什么特点?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3.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什么?故事内容重点通过人物特点感受五、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1.理解词语逊色、巾帼、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须眉2.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六、自由读,评价人物1.默读课文,想想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的,划出相应句子,做批注。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教案花木兰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教案花木兰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花木兰》。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情节。
(3)学习生字词,巩固和拓展汉语词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故事情节。
(3)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善战的精神品质。
(2)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花木兰》。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情节。
3. 学习生字词,巩固和拓展汉语词汇。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创造生动的故事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花木兰》课文动画或图文并茂的课件。
2.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剑、战袍等,以便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4. 音频资料:准备《花木兰》歌曲,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花木兰》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教师简要介绍花木兰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卡片,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学生互相提问,解答疑惑。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故事。
初中语文《花木兰》教学设计优秀5篇

初中语文《花木兰》教学设计优秀5篇初中语文《花木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
讨论点拨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二,背景解题《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
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三,诗歌诵读,初步感知1.教师带表情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朗诵时节奏的变化。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背景该课是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故事《花木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平等的思想,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性别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平等的思想2.掌握词语:铜钱,细嫩,榜眼,插标卖首,前途,遥不可及3.培养学生正确的性别意识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三、教学内容1.阅读课文《花木兰》2.学习新词语3.小组探究、细读课文4.分析文章的深层含义并进行阐述四、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自主理解文章中的深层意义2.学生能够掌握新出现的生词3.学生能够通过小组探究和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五、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文章时注意细节2.学生自主思考文章的深层意义1. 导入(5分钟)1.通过简要讲解介绍唐代的社会背景,突出男女平等思想的重要性并开展热烈的讨论。
2.让学生自己从生活经验和故事中联想到女性的优点和所发挥的作用,如焕发自己的女性魅力,担当家庭生活妙手令,胜任社会工作等。
2. 学习新词语(5分钟)1.铜钱:古代中国的货币单位,用铜打造而成。
2.细嫩:细小而柔软。
3.榜眼:科举考试中的优点称号,指得是科第二名。
4.插标卖首:形容出卖自己。
5.前途:事业或人生的发展方向。
6.遥不可及:距离非常遥远,无法达到。
3. 小组探究,细读课文(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部分课文,进行小组探究和讨论,做到深入阅读,理解文章细节。
2.整合小组问题,展开阅读全文并互相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4. 分析文章的深层含义并进行阐述(2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文章反映的深层国情和社会价值观,并巧妙引导学生发现文中所隐藏的深层意思和潜在的情感和思想。
2.让学生结合文本展开个人阐述,切实理解和实践文学的魅力与意义。
5. 作业(5分钟)安排学生写感想,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实现男女平等,探索背后的思想和内涵。
课程设计从整体上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细心和分析能力。
花木兰教案

花木兰教案1. 教学目标a.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花木兰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b.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和英雄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c.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花木兰的故事,培养学生勇敢、坚定的信念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2. 教学内容a. 花木兰的故事背景b. 花木兰的主要情节和故事结构c. 花木兰的个性特点和英雄精神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通过讲解花木兰的故事背景和情节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b.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花木兰的英雄精神和故事的意义。
c. 观看电影片段:观看花木兰电影的相关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故事内容。
4. 教学过程a.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花木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讲授:讲解花木兰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c.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花木兰的英雄精神和故事的意义,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d. 观看电影片段:观看花木兰电影的相关片段,讨论片段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e. 总结:总结花木兰的故事和主要价值观,并鼓励学生从中获得启发。
5. 教学评价a.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于花木兰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b.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花木兰的英雄精神的文章,展示他们对于故事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6. 教学资源a. 花木兰的相关图片、视频和电影片段b. 花木兰的故事书籍或资料7. 参考答案a. 花木兰故事背景: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英雄,她为了替代年迈的父亲入伍,假扮男装参军,并在战场上表现出色。
b. 花木兰的主要情节和故事结构:包括木兰代父从军、军中生活、汉家飞将、胜利归来等情节。
c. 花木兰的个性特点和英雄精神:勇敢、聪明、坚毅、忠诚、为国家和家人奉献的精神。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学习故事背后的道理;2.理解人物性格、态度和行为,并能体会其思想感情;3.掌握评价性语言的含义和运用方法;4.能初步运用《花木兰》中的语言材料进行文字表达。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主题和思想,并运用字、句、段细节解释文意;2.培养学生对主题和情感的把握,以及对评价性语言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1.识别文本意图,分析评价性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学手法;2.掌握精确的文本理解方法和写作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导入 1.一句话介绍本节课内容;2.以“花木兰”为切入点,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花木兰形象。
第二步:讲解 1.背景介绍:讲述故事的背景和历史情境;2.故事情节:让学生粗略听一遍故事,回答基本问题;3.情感启示:对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形象进行解读,告诉学生能够从中获取哪些情感启示。
第三步:练习 1.导入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形象和性格,了解她的思想和行为背后的道理;2.应用练习:提供小组讨论的案例,让学生运用《花木兰》中的语言材料,进行文字表达;3.制定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白评价性语言的含义和运用方法,根据故事中人物形象、剧情、语言,以及学生的文学素养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分。
第四步:总结 1.回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2.提出下一步的学习内容和任务。
五、教学方法1.案例演示法:通过模拟小组讨论的情景,让学生运用语言材料进行写作表达;2.合作学习法: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协作完成教学任务;3.互动讲授法:通过Q&A和其他互动方式,加强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doc文件格式的文本材料;2.教学PPT文档。
七、教学评估1.对课堂的互动、参与度、表现等进行评价;2.对学生书写和口语表达的文字素质、文学素养等方面进行评估。
八、教学难点解答1.评价性语言是指在述评中,通过具体的描述或评价,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作者所倡导的思想、观点或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花木兰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兰、代、巾、常、战、扮、装、善;
认识“戈字旁”;能理解“经常、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赫赫战功”等词语;在教师指导下描写:战;继续学习音序查字法。
2、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能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清“花木兰为什么是巾帼英雄?”,
从而学习花木兰孝敬长辈,勇敢顽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巾帼英雄,指名读,指导好“巾”和“英”的前后鼻音。
2、理解“巾帼英雄”的意思。
3、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巾帼英雄,她就是“花木兰”,
板书课题:花木兰
学习生字“兰”,齐读课题。
4、过渡:读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介绍的是花木兰的故事,那为什么说
花木兰是巾帼英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在拼音的帮助下,边读边想,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说明:由词语入手,展开文本学习,目的是,学习生字的同时,理解词意,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一个恬静美丽的女孩子是如何成为一个巾帼英雄的呢?学了课文就明白。
]
二、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
1、出示第一节,引读第一节,
学习生字:代I(读准字音)
字形:这个字的右边在书写时要注意,一共是3笔完成
2、为什么说花木兰是巾帼英雄呢?指名交流
[说明:“为什么说花木兰是我国古代一位巾帼英雄呢?”将这个问题贯穿
整个教学过程。
由一个问题引领全文,从阅读上,避开了繁琐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能更好地带着问题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
(二)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1、板书: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板书时,学习生字“装”,
●扮:读准字音,复习音序查字法
●理解“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意思。
2、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呢?赶快读读课文第二、三节,找到相关的语句子多读几遍。
3、出示课文2、3小节。
1)学习生字“常”,“常”这个字的第一笔很关键,是“竖”,一起书空。
理解“经常”。
2)学习生字“战”:
●学习新部首“戈字旁”,一共4笔完成
●指导正确书写“战”
●学生写“战”,教师巡视。
4、指导读正确第二、三节。
1)指名分句读,重点指导读好第三节第一句话。
2)“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文书。
”
●了解“征兵文书”。
5、创设情景,有感情朗读第二、三节。
1)可是木兰的父亲_________(师引读),如果父亲去当兵,_____________。
(师创设情景,父亲去当兵会发生什么事?)2)而弟弟___________,(师引读)如果弟弟去从军,__________。
(师创设情景,弟弟去当兵会发生什么事?)
3)试着读好这句话。
指名读.
4)正是因为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都无法出征。
于是花木兰决定:(指名读)指导读好花木兰坚定的语气。
5)齐读第三节
[说明:为了能感受到当时花木兰面对家庭状况的着急心情,教师创设情景,“如果年老多病的父亲去从军,_______。
如果年幼的弟弟去从军,
_________”。
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展开想象,能更好地理解花木兰为什么替父从军,从而激发学生有感情朗读,对文章的深刻内涵也自然从朗读中表现出来。
]
6、你能用“因为______,所以_____”的句式说说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
军的原因吗?
(二)花木兰英雄善战,立下赫赫战功,学习第四节
1、过渡:称花木兰是巾帼英雄,还因为她英勇善战。
板书:英勇善战,学习生字“善”字形
2、“英勇善战”指的就是花木兰非常勇敢,善于作战。
当时,她告别了亲人,(出示第四节,引读第四节)
1)出示图片1、2、3,理解:花木兰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
2)指导读好四个短语。
3)小结:这一句话,连续用了四个动词,将花木兰奔赴前线的过程写得清楚而简洁,我们可以读好这四个词,来表现花木兰的英勇。
3、师:在从军的数十年中,花木兰武功高强,英勇善战,和将士们打了数不清的战役,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击败了北方入侵的敌人,被当时的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1)师:课文中有一个词说的就是花木兰打了很多胜战,取得了很多胜战,你找到了吗?
板书:赫赫战功。
2)指导读好这句话。
[说明:第四小节内容离学生较远,理解也就有困难,所以通过出示图片、教师叙述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先理解,再有感情地朗读。
]
4、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着板书,将黑板上这些词语全部用上,说说为什么称花木兰为巾帼英雄?
(三)学习第五节
1、过渡引读:花木兰回乡后,又重新穿上了心爱的女装。
将士们这才发现,英勇善战的花将军,“原来”是一个姑娘。
指名读,读好“原来”
2、大家既惊讶又敬佩,惊讶的会怎么说?指名说敬佩的又会怎么说?
指名交流,
三、总结:
1、师:花木兰真是了不起,难怪被称为巾帼英雄,今天回家就可以向爸爸妈妈说说“花木兰”的故事。
附:
39花木兰巾帼英雄
女扮男装英勇善战
替父从军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