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相互尊重主题班会

合集下载

亦师亦友发言稿范文

亦师亦友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发表一次亦师亦友的发言。

亦师亦友,是一种美好的关系,一种相互尊重、相互成长的情感纽带。

在这里,我想谈谈我对亦师亦友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种关系。

首先,亦师亦友是一种相互尊重的关系。

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引路人,他们用自己的辛勤付出,为我们打开了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

而作为学生,我们要尊重老师的辛勤付出,珍惜老师的教诲,虚心向老师学习。

同时,我们要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长,用行动回报老师的关爱。

其次,亦师亦友是一种相互成长的关系。

在师生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交流。

老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是我们成长的宝贵财富。

我们要虚心向老师请教,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关爱他人,关注身边的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亦师亦友的关系呢?首先,我们要尊重老师。

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课后,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表达自己的困惑。

在日常生活中,要礼貌待人,关心老师的生活,关心学校的建设,为老师排忧解难。

其次,我们要关爱同学。

同学是我们成长的伙伴,我们要珍惜这份友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学习上,要互相鼓励,共同提高;在生活中,要互相关心,共同度过快乐时光。

再次,我们要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能力。

我们要学会倾听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心声,关注社会的发展。

通过倾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提升自己的修养。

最后,我们要勇于担当。

在亦师亦友的关系中,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为老师分忧,为同学解难。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敢于面对困难,勇往直前,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

总之,亦师亦友是一种美好的关系,一种相互尊重、相互成长的精神纽带。

让我们共同努力,践行亦师亦友,让这种美好的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光彩!谢谢大家!。

尊师爱师,亦师亦友PPT课件2

尊师爱师,亦师亦友PPT课件2
朱德给老师敬礼 1959年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身 边观众谈话。这时,一位耄耋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这位老 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上前,立正敬 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然后请叶老入座 ,待老人坐定后他才坐下。 鲁迅尊敬老师 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 要抽空看望寿先生。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 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 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鲁迅在 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
与民主型的老师交往。可以开诚布公地与之交 流,争取获得理解和接纳。有了心事,可放心吐露, 有意见和建议时要大胆表达。 与专制型的老师交往。一定要通过巧妙的方法 向老师开口。比如: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写成信,寄 给老师;通过日记、周记表达自己的担心和主张;或 者把意见和想法告诉温和的老师,请他们转达。 与放任型的老师交往。要大胆开口,抓住时机 向老师表达,引起老师对学生的注意与思考。如:利 用书信或较为活跃的场合,真诚坦率地提意见,谈想 法;通过板报自强 勤奋好学
大胆发言
活泼大方
请你续说可能的结果并表演
在数学课上,何老师正在给同学们讲解一道 难题。突然,王南扔纸条给李北,约他放学后去踢 球,李北立刻把纸条退了回去,并轻声劝他“上课 不要传纸条”。何老师正好看到了李北退回纸条, 就狠狠地批评了李北。 李 北:…… 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我给老师画个像--知师
初中生小辉在日记中写道:”过去语 文老师对我好,我愿意听他的课,学 习有信心,有奔头,不好好学习起码 对不起老师,可是一场误会中他错怪 了我,让我既怕他又怨他。从此,他 讲课我不爱听、也不注意听,语文成 绩直线下降。“

尊重的主题班会教案

尊重的主题班会教案

尊重的主题班会教案尊重,是脸上一抹真诚的微笑;尊重,是在他人发表不同意见时的倾听;尊重,是为别人付出的努力而鼓掌;尊重,好像只是为了别人,学会尊重吧!当我们每个人都懂得尊重别人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必将更加和谐。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尊重主题班会教案,来供大家学习和参阅!相互尊重的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背景独生子女家庭成为了现在主要的家庭模式,孩子的任性、娇气、自私等问题行为,正从家庭走向学校;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提高,在言谈举止中,体现出的逐渐淡化了的尊师重道的自律,都令老师产生了“师者的地位何在”的困惑,师生关系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近期班级发生了2起师生间言语冲突的事件。

师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差异之处,难免存在冲突。

如何认识、削弱、消除师生冲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无疑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良好对策。

按照心理专家李子勋提倡的“关系大于教育”理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彼此尊重、相对自由和谐的关系。

当老师和学生间建立起这样的关系时,学生就会无意识地向老师所期待的方向去努力。

如果更注重关系,学生会自然地进步。

作为班主任,意在通过主题班会的探讨,使学生意识到相互尊重是构建“亦师亦友”师生关系的基石,认识到尊重的重要性,从而在平时的言行举止中,主动、有意识地改变。

二、活动目的(1)明白发生师生冲突的主要原因;(2)加深对尊重的理解、感悟和内化,引导对个人言行的细节关注;(3)意识到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

三、活动准备查找资料,制作ppt四、活动形式:小组讨论、游戏五、活动过程一、引入观看猫、狗冲突的画面猫狗的关系,类比师生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话题讨论。

二、情景剧1、师生模式冲突老师和学生小A当场再现课堂冲突其他学生观看课堂冲突的模拟再现,使得学生的后续讨论更真实。

2、师生讨论讨论行为:刚才的情景模拟中,你觉得同学、老师的哪些行为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客观地分析事实,承认在师生冲突中,双方都有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亦师亦友》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亦师亦友》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
4.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提高道德素养。
教学活动:组织一场“我心中的好老师”演讲比赛,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4.情感教育,升华认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他们珍惜师生情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活动:开展“感恩老师”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写信、制作贺卡等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5.总结评价,反馈提高: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老师、热爱学习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亦师亦友的关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珍惜师生情谊,懂得感恩、关爱他人。
3.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遵守校规校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b.教师强调亦师亦友关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践行。
c.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3.目标达成: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他们尊重老师、热爱学习的情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亦师亦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亦师亦友教案

亦师亦友教案

亦师亦友教案教案:亦师亦友教学目标:1. 了解亦师亦友的意义和特征。

2. 探讨亦师亦友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3. 学习如何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互相促进个人成长。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和相关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和纸。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话题(5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介绍亦师亦友的概念,并提问学生是否有听说过这个词汇。

2. 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亦师亦友的含义和特点。

Step 2:讨论亦师亦友的重要性(1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亦师亦友对个人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列出至少三个亦师亦友对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

3.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大家一起讨论并总结出亦师亦友的重要性。

Step 3:学习亦师亦友的技巧(15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亦师亦友的技巧,如倾听、分享经验、互相鼓励等。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示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运用这些技巧。

3.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演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观察和评价。

Step 4:个人反思和目标设定(10分钟)1. 学生个别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是否做到亦师亦友?我如何提高自己在亦师亦友中的表现?2. 学生写下自己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亦师亦友方面的目标,并思考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Step 5:总结和展望(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亦师亦友的原则和技巧。

2. 老师和学生一起展望未来,思考如何更好地在亦师亦友中学习和成长。

教学延伸:1.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积极参与亦师亦友的行动。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老师或朋友,与其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并定期交流和互相帮助。

评估与反馈: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2. 针对学生的目标设定,进行个别指导和反馈。

3. 学生可以写一篇反思或心得体会,分享在亦师亦友中的成长和收获。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主题班会 (2)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主题班会 (2)
尊重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探讨了尊重如何促进个人品格的塑造和人际 关系的和谐。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尊重
通过实例分享了在不同场合下如何表达对他 人的尊重。
培养尊重的习惯
提供了培养尊重习惯的方法和建议。
对同学们的期望和建议
期望同学们能深入理解尊重的含 义
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尊重的
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注意语气、措辞和表达方式,避免伤害他人的感情 。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接受不同的看法并尝试理解其合理性。有效的沟通有助于增进相互之间的 理解和尊重。
06
主题班会总结
总结本次班会的重点内容
尊重的定义与意义
深入解释了尊重的含义,包括尊重自己和他 人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尝试理解他人的立场、情感和需求。通过倾听、观察和交流,了解 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并尊重他人的观点和选择。这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相互理解和尊 重。
积极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总结词
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促进有效沟通。
尊重的体现
在言语上,要避免使用侮辱、贬低或 攻击性的言辞,而是要以平等、公正 和理性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意见。
在态度上,要以开放、包容和平等的 心态对待他人,不因种族、性别、年 龄、宗教信仰等差异而歧视或排斥他 人。
在行为上,要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 规,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同时 也要关注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尊重自己,尊重他 人”主题班会
汇报人:可编辑
xx年xx月xx日
• 什么是尊重 • 尊重自己的重要性 • 如何尊重他人 • 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 如何做到既尊重自己又尊重他人 • 主题班会总结

初中生男女同学互相尊重主题班会PPT

初中生男女同学互相尊重主题班会PPT
互相尊重是建立积极人际关系 的前提 互相尊重能促进班级的凝聚力 和团队合作能力
为什么要互相 尊重
互相尊重能够提升学习氛围和班级成绩
互相尊重的具 体表现
互相尊重的具 体表现
尊重他人的言论和意见 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隐私
互相尊重的具 体表现
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和背景 尊重他人的身体和自尊心
互相尊重的意 义
互相尊重的意 义
增强班级的和谐氛围 促进男女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
互相尊重的意 义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互相尊重 的方法
培养互相尊重 的方法
教师榜样的作用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和支持
培养互相尊重 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法
班级活动中注重团队合作和公平竞争 班级守则的制定和执行
结语
结语
初中生男女同学互相尊重是建 立和谐班级关系的重要因素 通过互相尊重的实践和培养, 我们能够培养出友爱、宽容、 有爱心的人格特征
结语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培养和践行互 相尊重的习惯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初中生男女同学互 相尊重主题班会PPT
目录 引言 为什么要互相尊重 互相尊重的具体表现 互相尊重的意义 培养互相尊重的方法 结语
引言
引言
互相尊重是建立和谐班级关系 的基础 具备互相尊重的班级可以培养 和谐的校园文化
引言
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让初中生学会互相 尊重和友好相处
为什么要互相 尊重
为什么要互相 尊重

亦师亦友,正确对待师生关系教案

亦师亦友,正确对待师生关系教案

亦师亦友,正确对待师生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师生关系的本质,认识到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尊重教师,热爱教师的情感,提高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教师的批评与表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二、教学内容1. 师生关系的定义与重要性2. 师生之间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3. 学生如何尊重教师,与教师良好沟通4. 学生正确对待教师的批评与表扬5. 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方法与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师生关系的本质,师生之间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如何尊重教师,与教师良好沟通,学生正确对待教师的批评与表扬,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师生关系的本质,培养学生与教师良好沟通、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教师的批评与表扬。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师生关系的定义与重要性,师生之间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师生关系的本质,培养学生与教师良好沟通、交流的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教师的批评与表扬。

4. 实践锻炼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实践锻炼。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师生关系的本质,引发学生对师生关系的关注。

2. 讲解师生关系的定义与重要性:详细讲解师生关系的定义,阐述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3. 分析师生之间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引导学生了解师生之间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如尊重、理解、信任、支持等。

4.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典型的师生关系案例,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师生关系的本质。

5. 学生与教师良好沟通的技巧:讲解学生如何尊重教师,与教师良好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6. 正确对待教师的批评与表扬: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教师的批评与表扬,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亦师亦友――相互尊重主题班会
一、活动背景独生子女家庭成为了现在主要的家庭模式,孩子的任性、娇气、自私等问题行为,正从家庭走向学校;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提高,在言谈举止中,体现出的逐渐淡化了的尊师重道的自律,都令老师产生了“师者的地位何在”的困惑,师生关系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近期班级发生了2起师生间言语冲突的事件。

师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有差异之处,难免存在冲突。

如何认识、削弱、消除师生冲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无疑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良好对策。

按照心理专家李子勋提倡的“关系大于教育”理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彼此尊重、相对自由和谐的关系。

当老师和学生间建立起这样的关系时,学生就会无意识地向老师所期待的方向去努力。

如果更注重关系,学生会自然地进步。

作为班主任,意在通过主题班会的探讨,使学生意识到相互尊重是构建“亦师亦友”师生关系的基石,认识到尊重的重要性,从而在平时的言行举止中,主动、有意识地改变。

二、活动目的(1)明白发生师生冲突的主要原因;(2)加深对尊重的理解、感悟和内化,引导对个人言行的细节关注;(3)意识到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

三、活动准备查找资料,制作ppt 四、活动形式:小组讨论、游戏五、活动过程(一)活动流程(二)具体过程
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观看猫、狗冲突的画面猫狗的关系,类比师生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话题讨论。

二、情景剧1、师生模式冲突老师和学生小A当场再现课堂冲突其他学生观看课堂冲突的模拟再现,使得学生的后续讨论更真实。

2、师生讨论环节Ⅰ—讨论行为刚才的情景模拟中,你觉得同学、老师的哪些行为是不尊重对方的表
现?客观地分析事实,承认在师生冲突中,双方都有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环节Ⅱ—分析原因分析行为背后的心理状态。

利用换位思考的心理体验过程,试着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

在公正地评论事件中师生双方的表现过程中,也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对事实的尊重。

3、老师小结学生倾听通过分析,发现师生冲突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对尊重的理解1、列举(1)学生不尊重老师的表现;(2)老师不尊重学生的表现。

借这一环节,罗列并明确存在于学生中的不尊重老师的表现;老师也能明白学生对老师表现的认定。

2、讨论话题1:你是如何判断“尊重”的表现的?话题2:尊重的表现利用具体到抽象的概况,从例举的表现中提炼出“尊重”的定义和表现。

这种方式比直接阐述更易于学生接受。

3、学习简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触动学生,并使他们意识到尊重是人的内在需求。

四、尊重的艺术性1、小游戏:两位学生一组,用不同的方式互相说“你好”。

在自创的小游戏活动中,学生通过看表演,或亲身体验,边思考边感悟,唤起学生的内心共鸣。

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2、讨论、小结刚才的游戏中,你感悟到了什么?(1)尊重是相互的;(2)尊重体现在细节处。

通过游戏这种活动媒介,使学生由体验内化为自身的感想与体悟。

五、师生活动▲点评与分享(1)提问:在今天的班会课上,老师的哪些表现让你感觉有舒服的被尊重感?哪些表现还有待改进?(2)老师与学生分享学生时代与老师发生冲突的过程、事后的感想。

承认老师不是完美的化身,诚恳地接受同学的评价,散发着师生间平等交流的气息。

通过老师真实故事的分享,触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生交流你有过跟老师的冲突吗?怎么解决的呢?不断的感悟使学生对尊重有深层次的理解,也帮助他们对尊重内涵的真正吸收和消化,才会延伸为
一种外在的自觉行为。

▲若情景剧“再现”…… 学生或表述或表演,完成观点的表达。

通过学习、讨论、感悟,让学生来重新演绎师生冲突的情景剧,用行动显现内心的收获。

六、结束教师发言首尾呼应,点明主题,师生间在会意的微笑中结束班会。

六、活动反思(1)本次主题班会,亮点在于:由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活动、分享、感悟等过程,思路流畅,教育效果良好;先有逻辑清晰的分析过程,又有“师生互动”环节的高潮;在整个设计中参插了心理学中的“体验.感悟”的游戏环节;(2)不足之处在于:在某些环节处理上还欠细腻,比如在分析师生冲突的缘由之后,三言两语的点睛之语是必须的;又由于在发言过程中学生非常踊跃,导致最后设计中的“小品再现”没有实施,真是遗憾。

即在班会时间的掌控上有难度,对学生反应、表达的预计上有困难。

(3)班会课后的延续教育:一、布置了回家作业——“面对以往发生过的师生冲突,你准备如何处理?”作为下节班会课的内容;二、在班级墙报一角开辟了“学会欣赏”的心理内容,教会学生从师生关系走向身边的人际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