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介绍共29页

合集下载

大学管理学专业介绍:管理科学与工程

大学管理学专业介绍:管理科学与工程

大学管理学专业介绍:管理科学与工程一、概况: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

这一学科是我国管理学门类中唯一按一级学科招生的学科,覆盖面广,包含了资源优化管理、公共工程组织与管理、不确定性决策研究和项目管理等众多研究领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该学科从定性分析趋向定量化研究,从宏观研究逐步深入到微观研究,侧重于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和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与工具,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与科技成就来阐明和揭示管理活动的规律,以提高管理的效率。

该学科的发展趋势是以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多学科知识为支撑,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解决管理中的科学决策及风险研究,管理实践中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管理的绩效研究,管理的战略研究等。

二、范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管理科学、工业工程、物流工程等专业方向。

该学科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侧重于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该学科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系统的管理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

正确地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管理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

学生在完成两年的基础课和管理类必修课学习后,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可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等专业方向选择专业,进行专业知识学习。

三、历史与发展管理科学与工程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以现代工业化生产为背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人类从事小农经济和手工业生产的时代里,人们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去管理生产。

到20世纪初,工业开始进入科学管理时代,美国工程师泰勒(F.W.Taylor)发表的《科学管理的原理》一书是这一时代的代表作和工业工程的经典著作。

从1910年前后开始,美国的吉尔布雷斯夫妇(Frank.&.L.Gilbreth)从事动作(方法)研究和工作流程研究,还设定了17种动作的基本因素(动素,Threbligs)。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管理科学与工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一、学科概况管理是人类社会组织中一类重要的活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的对象正是这类活动的规律。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以人类社会组织管理活动客观规律及其应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具有中国管理学科发展的特色。

上世纪50年代中期,由学森、国志等学者大力提倡运筹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致力于发展优选法与统筹法,在中国科学院建立了运筹学研究室,开展质量控制、统筹法、线性规划、投入产出等研究。

1978年学森、国志、寿云联名在《文汇报》上发表了题为“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一文,推动了最优化法、图论、排队论、对策论、可靠性分析、预测技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价值工程等法和技术的普及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

1990年后,学森等提出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概念,提出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的法论,进一步引导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快速发展。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是面向经济与商业社会中更加复杂的系统科学与管理决策问题,研究其基本理论和规律、求解法以及管理技术。

理论面主要从哲学与数学的再认知角度,研究管理科学的普适性、在关联性和演化动力性等基本理论;法与技术面主要综合信息技术与优化法,研究组织运作与资源配置及其效率和效益的评价与决策、适应外环境的体制与模式的选择与优化;研究途径面主要运用现代的科学研究法、技术手段和实验环境,针对更加错综复杂和快速发展的决策行为和管理世界问题,解释和发现社会与经济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

二、学科涵1、研究对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应用工程技术学科、数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对各种管理问题进行设计、评价、决策、改进、实施和控制。

涉及的研究领域主要有管理运筹与优化、信息技术与管理、对策理论及技术、知识管理、供应链管理、决策理论与技术、工业工程、金融工程、管理系统工程、管理复杂性、预测理论与技术、管理科学思想与管理理论、风险管理、评估理论与法、数量经济理论与法、服务管理技术、应急管理理论与法、技术与创新管理、电子商务技术等。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
1.工业工程 以制造型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设计、分析、评价、优化和创新,以提高系统质量、效率和 效益。主要研究内容有:系统规划设计、系统分析诊断、生产运作研究、工作研究、流程再造、信息 系统研发等。研究子方向包括工作研究、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2.物流工程 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系统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技术、系统工程技术、计算机信息和仿真技术等, 对物流系统进行设计、分析、评价、优化和创新。主要研究内容有:物流系统设计、物流仿真设计、 物流信息系统研发等。 3.安全工程 运用安全科学、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等交叉学科知识,研究预防安全事故的可视化技术和分析决 策支持技术,构建工业系统安全评价与分析的系统平台。主要研究内容有:过程工业系统的故障诊断 技术、安全评价技术等。 4.人机工程 运用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力学以及工程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研究人和机 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使得设计的机械、仪器和控制装置等安全、舒适,并发挥最大效能。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087100)
一级学科英文名称: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Engineering)
二级学科中文名称:
二级学科英文名称: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面向制造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工程和管理理论基础、既有工科背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高

物流工程学
40
系统安全工程
30
制造系统工程
30
质量与控制工程
30
项目管理
30
非学位课学分小计
总学分合计
学分
2
开课 学期
1
考核 方式
任课 教师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

本专业培养各类组织的高层次综合型信息人才和管理人才。

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使本专业硕士生牢固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专业方向领域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能独立探索和协作研究管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和从事高层次管理工作的能力。

本学科毕业生面向政府机关、大中型企业、金融界、高等院校与科研单位等。

一、培养目标1、具有扎实的经济和管理理论基础,掌握定性和定量的管理方法,具有系统分析和综合归纳的能力,运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构建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和组织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

2、具有解决某一领域管理问题的专长和开拓创新能力;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4、在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发表文章1篇以上。

二、主要研究方向1复杂系统优化及应用2工业工程应用研究3信息管理与决策4服务管理5应急管理6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三、学分要求及培养年限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课程总学分为30-3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不低于16学分。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根据具体情况,修业期限为2-5年。

四、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备注公共学位课S00000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8 1.0 讲授考试S0000002 自然辩证法18 1.0 讲授考试S0000004 基础外语60 2.0 讲授考试专业学位专业基础课S0900002 专业外语(管理类)36 2.0 讲授考试* S0900007 高级运筹学36 2.0 讲授考试S0900006 统计分析理论与方法72 4.0 讲授考试课专业方向课S0900008 高级管理学36 2.0 讲授考试S0900009 系统工程36 2.0 讲授考试* S0900010 先进制造模式36 2.0 讲授考试非学位课专业选修课S0900011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36 2.0 讲授考试S0900012信息系统建模36 2.0 讲授考试S0900013管理研究方法36 2.0 讲授考试S0900014质量管理与可靠性36 2.0 讲授考试S0900015运营管理36 2.0 讲授考试S0900016供应链管理36 2.0 讲授考试S0900017数据挖掘36 2.0 讲授考试S0900018信息安全学36 2.0 讲授考试S0900019人工智能36 2.0 讲授考试S0900020产业经济学36 2.0 讲授考试S0900021企业战略管理36 2.0 讲授考试# S0900022服务管理36 2.0 讲授考试S0900023信息传输管理36 2.0 讲授考试S0900024信息资源管理与整合36 2.0 讲授考试S0900025知识决策36 2.0 讲授考试S0900026信息经济学36 2.0 讲授考试S1000007 模糊数学基础54 3.0 讲授考试S1000012 粗糙集理论及应用54 3.0 讲授考试公共选修课S0000011 Matlab语言及应用36 2.0 讲授考试S0000012 知识产权概论18 1.0 讲授考试S0000013 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18 1.0 讲授考试S0000014 德语36 2.0 讲授考试S0000015 中国优秀道德文化专题讲座18 1.0 讲授考试S0000016 科技情报分析与利用18 1.0 讲授考试必修环节S0000021 教学实践 1.0 考查S0000022 参加本学科领域学术活动和学术会议 1.0 考查注:(1)备注栏中跨一级学科用*表示,双语教学课程用#表示。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综合概述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综合概述

02
工程学基础课程:包括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工程制图等
03
数学和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编程等
04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运筹学、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等
05
选修课程:包括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风险管理等
06
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
主要就业领域
04
专业发展趋势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将更加注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跨学科融合: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实践性: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将更加注重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国际化: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将更加注重国际化,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学制安排
本科:4年制,主要学习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硕士:2-3年制,主要学习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深入理论和实践技能
02
博士:3-5年制,主要学习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前沿理论和实践技能
博士后:1-2年制,主要进行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04
知识结构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经济、管理、法律、社会等社会科学知识。
04
项目管理:负责项目的策划、实施、监控和评估,包括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的管理
市场需求分析
01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量大
02
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03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在多个行业都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管理科学与工程(包括自设二级学科二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名称:工程管理)一、学科简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本学科以管理科学、经济学、统计学为基础,与数学、信息科学、工程科学等紧密相关,侧重于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及其在管理活动中应用。

本学科于年获得硕士授予权,年获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现为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十二五”省重点一级学科和“十一五”省重点学科。

本学科团队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分实验室、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数字化造船软件开发工程中心、省重大载体、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教学平台。

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及企业委托等一系列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研究成果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多项。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硕士生应具备坚实宽广的管理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基础理论,熟练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系统优化理论与方法等专门知识与方法,了解本学科学术前沿和发展动态,并能应用管理学范式解决管理理论与实际问题。

本学科硕士生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包括:第一,获取知识能力。

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前沿动态,有效获取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探究知识的来源,进行模型推演的能力。

第二,学术鉴别能力。

对研究问题、研究过程、已有成果等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

第三,科学研究能力。

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的能力,独立开展高水平研究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工程实践能力。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简介
术奖特等奖 1 项、二等奖2 项、三等 奖1 项。
・ 管 理 系 统 工 程研 究方 向
本研 究方 向一直 致力 于利 用 系统理论 、 复杂性理论 与社会科 学理论 的 交叉与综 合 ,对 复杂 系统一企业 系统 的 组 织管 理 复 杂性评 价 问题进 行 研 究 ;提 出 “ 义与狭 义管理 熵理 论 ” 的研 广 究领 域 ,把 熵理论 作 为一 个基 本理论 应 用 于复杂工 程 系统和 宏观 与微 观 管理 系统理论 的 范畴 , 提出 了 “ 高熵 工程 系统” 的概 念与理 论 ,深入研 究高熵工 程 系统 的不确 定性 、可 靠性 运 行熵 等 复杂性 问题 。特 别是在 进行 理论 研 究的 同时 ,选择矿 井 系统这 个 最为典型 的人 一机一环境 复 杂工程 系统作 为研 究对 象 ,进 行 了实践应 用,并形 成 了自己的研 究特 色,取得 了一 系列 重要 的 研 究成果 ,形成 了梯 队结构 比较 合理 、整体 科研 能力 较 强的研 究团 队。
域 ,坚持 理论和 实践相 结合 ,取得 了一 系列研 究成果 ,形成 了自己的特 色, 下 转 封 三) (
( 上接 封 二 )
其 中多项研 究成 果被 企 事业单位应 用 ,获得 了具 大的经 济效益 。 ・ 工 程 管 理 研 究方 向 本 研究 方向将现代 管理科 学理论 方法 与工程 技术、工 程 经济密切 结合 ,研 究工程技 术 活动 中 所涉及 的计划、 组织、 资源 配置、控制 与协 调等 管理 问题 。 目前 ,主要 对投 资项 目可行性研 究与 经济评价 、工程造价 的确 定与控 制、项 目集成管理 、工程项 目风 险分析 与决 策、 建筑工程信 息管 理 、项 目招投 标 与合 同管理、房 地产 开发 经营与风 险管理 、物业 管理等 方面进行 了深 入研 究,在 工程 造价 管理、项 目经 济评价 理论 与方法、 已完建 筑工程信 息管 理、项 目风险管 理等领 域 已取得 了一 系列成果。

热门专业解析-管理科学与工程

热门专业解析-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以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为主要工具,研究管理系统和经济系统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表现的学科,它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运筹学、工程理论、领导科学等许多不同门类学科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1、培养目标毕业生要具有扎实深厚的管理理论基础和一定的系统工程、经济学、数学、和计算机应用等知识和专业技术,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能正确地运用管理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应的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管理理论与实际问题。

成为管理学科的教学、科研骨干或从事实际经济管理工作的宽口径、开拓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2、专业特色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除具有许多交叉学科共有的综合性、开放性、多视角性等特点之外,还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可检验性等应用学科独有的特征,是一门融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创新学科。

3、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1 数学一④981 管理科学基础(注: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也有所不同)二、推荐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全国较强的招生单位有: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三、就业前景(1)专业特色,应用广泛,人才需求量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级学科,涉及管理学、经济学和系统科学等方面知识,是交叉学科,就业面比较广,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变化,必将有许多新的管理问题出现,这就需要有一定技术知识的人才。

(2)为满足社会发展,高等专业人才需求大管理、技术、工程是支撑该学科的三大支柱,目前国内外金融、贸易、技术、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知识资本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丰富了管理学科的研究内容,通过将信息、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与管理有机结合,在管理工程和项目管理的支持下,可以在业务处理层、管理控制层和决策支持层建立业务处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等等,产生管理方式新的变革,为此有着大量的管理系统的问题急需得到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探讨和解决,建立和发展一支高水平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队伍,从事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理论、方法与手段的研究,为社会各界提供在新形势下切实可行的项目研究、人才培养、咨询诊断、决策参考等服务已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重要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