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医护的配合共24页文档
急诊抢救医护的配合

对急诊护士的要求
❖ 快速判断病情轻重缓急的能力 ❖ 与病人及家属交流的能力 ❖ 与医师交流的能力 ❖ 过得硬的各项护理技术
不用别人说 昏迷病人插胃管 穿看不见的静脉 CPR效果判定
❖ 眼睛尖 ❖ 手脚快 ❖ 有同情心 ❖ 能独挡一面
培养“职业”习惯 培养“团队”精神
用“心”沟通
医护配合——团队精神
需要抢救的危重病人
❖ 生命体征不稳定 ❖ 有生命危险或
潜在生命危险 ❖ 必须立刻进行复苏
需要抢救的危重病人
❖ 心跳呼吸骤停 ❖ 中毒 ❖ 脏器功能衰竭(心衰、肾衰、循环衰竭、肝衰)
或各脏器功能发生异常 ❖ 中枢神经系统(昏迷、癫痫、脑血管意外等)
❖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呼衰、肺栓塞等) ❖ 循环系统(心血管、心绞痛、心梗、休克等) ❖ 血液系统(DIC) ❖ 消化系统(出血、胰腺炎)
❖ 内分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 甲亢危象、肌无力危象等)
实际抢救中的医护配合
❖ CPR 对病情的掌握程度 抢救用药的医护配合 使用仪器设备时的医护配合
❖ 休克 对病情的掌握程度 抢救用药的医护配合 使用仪器设备时的医护配合
❖ 多发伤 对病情的掌握程度 抢救用药的医护配合 使用仪器设备时的医护配合
❖ 心衰 对病情的掌握程度 抢救用药的医护配合 使用仪器设备时的医护配合
❖ 呼衰 对病情的掌握程度 抢救用药的医护配合 使用仪器设备时的医护配合
❖ 中毒 对病情的掌握程度 抢救用药的医护配合 使用仪器设备时的医护配合
实际抢救中的医护配合
❖ 对病情的掌握程度 ❖ 抢救用药的医护配合 ❖ 使用仪器设备时的医护配合
技术互补、团结和谐
❖ 分工、合作(CPR、除颤、人工气道、机械 通气、中心静脉、搬运病人)
急诊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医护配合

抢救设备的配置与管理
配置设备
根据急诊危重病人的抢救需求,配置 相应的抢救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 护仪、除颤仪等。
培训医护人员
确保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抢救 设备,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设备管理
建立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处于良 好状态,随时可用。定期对设备进行 维护和保养,及时处理故障问题。
抢救药物的储备与管理
密切协作,默契配合
医护人员需在抢救过程中保持紧密沟 通,及时传递信息,确保抢救措施的 及时性和准确性。
医护人员需在抢救过程中相互协作, 默契配合,避免出现混乱和延误,提 高抢救成功率。
抢救优先,兼顾医疗护理质量
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以抢救生命为首要任务,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确保 病人生命安全。
引进国际标准与规范
参照国际标准与规范,完善国内医护配合体系和流程。
谢谢观看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 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急救
能力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演练
定期进行模拟演练或实战演练,模 拟各种紧急情况,提高医护人员在 抢救过程中的应对能力和协作能力。
培训效果评估
对培训和演练的效果进行评估,总 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和提升医护 人员的急救水平。
04
医护配合的实践案例与 效果分析
应用移动医疗技术
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提高抢 救效率。
3
开发智能辅助决策系统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医护人员提供快速、准确 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提高医护配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了解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
开展跨国合作研究
与国际知名医疗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医护配合相关研究。
急危重病人抢救的护理配合

急危重病人抢救的护理配合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是医护人员最需要高度配合的情况之一、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负责执行医嘱、监测病情、提供安慰和支持,同时协助医生进行各项治疗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急危重病人抢救的护理配合。
首先,抢救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护士在医生的指导下,需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准备好抢救所需的药品、治疗器械以及监测设备。
在准备过程中,护士要核对好患者的身份、病历、过敏史等信息,确保所有准备工作无误。
其次,护理人员要积极参与急危重病人的监测工作。
他们负责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护士要时刻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瞳孔大小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汇报给医生。
同时,护士还要帮助医生完成各项医嘱,如留置导管、置入尿管等。
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与病人的密切沟通。
他们要通过耐心的解释和安慰,帮助病人保持放松和安静,以减少病人的恐惧和压力。
护士还要交替进行心肺复苏措施,积极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
在抢救过程中,护士需要配合医生进行有序的急救措施,如按需给予氧气、持续心电监测等。
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及时向医生提供病人的最新状况和监测结果,以便医生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在抢救过程中,护士要密切关注医生的指令,准确快速地执行护理措施。
同时,护士应时刻关注自己的安全问题,确保抢救过程中不会对患者和自己造成二次伤害。
最后,抢救后的护理工作同样重要。
抢救结束后,护理人员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护理。
他们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恢复情况,及时记录生命体征、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护士还应协助医生进行后续的治疗和康复工作,如更换伤口敷料、拔除尿管等。
综上所述,抢救急危重病人需要医护人员之间高度的配合和协作。
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要时刻关注病人的状况、积极参与监测工作、提供安慰和支持,并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措施的执行。
抢救后,护理人员要继续对病人进行护理和监测,确保病人的康复和恢复。
急救中医护配合

急救中医护的 主动配合
• 流程
急救中医护配合
内容 • 急救中医护配合对护士的要求。 • 配合流程 • 配合的重要性
医护配合的重要性
医护配合
重要性
在急危重病人的抢 救过程中,除了医护 人员恪尽职守、充
分发挥其医疗护理 水平外,提高医护配 合的群体效应已成 为关键
医护的最佳配合是
主动配合
高质量 高效率 争分夺秒 抢救病人的各个
急救中医护配合对护士的要求
3、有效的反应质量
危重患者病情紧急危及生命时,紧急情况下 护士应能有效的采取措施。如心肺复苏的实 施,护士在救治的同时,要大声求助。碰到 科室的医护人员出诊或处理其他患者等原因, 不能立即叫到医生时,应利用身边的工人, 甚至家属帮忙打电话呼叫,请求支援,不能 孤军奋战,不能等待医生来处理,更不能离 开现场去找医生,以免延误救治时间。
急救中医护配合对护士的要求
4、良好的服务态度
紧急情况下抢救患者,可以随时开通绿色通道,不 能一味的叫患者办理就医手续,在抢救室内能做的给 予处理后婉转的叫患者办理,那时,患者家属能欣然 的接受,确实在抢救中只要一谈到钱方面的患者家属 会特别的反感,就会说什么态度,服务太差了,还有 经常的一句话是:赶紧抢救,钱没事;同样,抢救时 家属人员较多围在抢救床,甚至影响我们的操作,而 且家属的人多嘴杂、眼杂也会影响我们的心里素质, 也应婉转的劝你们轮流来一两个,人多空气不好会影 响患者,也会影响我们的操作抢救,大多数会同意的。
急救中医护配合对护士的要求
6、良好的主动配合
<5>迅速准确地执行医嘱
执行口头医嘱是,应复述一次,抢救时未开医嘱或未做记 录,应及时补上,书写要规范清楚,并做好交接工作。
急诊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医护配合

严密观察病情,护理记录要详细,用药处置 要准确。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在用药前后 应口头向医生重复医嘱,认真核对,并将空 安焙保留,抢救工作结束时经二人核对,医 生补开抢救用药医嘱后方可弃之。
2019/3/20
33
抢救结束之后,不要只顾写记录,而忽视 了对病人的巡视。比如:气管插管,呼吸机 管路,一定注意巡视。我认为病人安全才是 真正的安全,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才能 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构建和谐医院
微笑 赞美 倾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换位思考
2019/3/20
35
谢谢 聆听
2019/3/20
36
2019/3/20
5
急危重症病人的特点
病情变化突然、紧急 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 抢救治疗措施较多,需立即实施 多发伤 复合伤
2019/3/20
6
培养“职业”习惯 培养“团队”精神
职业习惯:个人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工作惯性 团队精神:集体中相互团结合作的精神
2019/3/20
2019/3/20 29
抢救病人时对护士的要求
保证吸氧管路畅通 建立静脉通路,保证用药途径畅通 迅速,准确地执行“有效”医嘱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种抢救操作 及时准确详细地记护理记录
2019/3/20
30
抢救病人时对护士的要求
护士要掌握抢救仪器及物品、药品的使用 气管插管、中心静脉插管、等操作用物 麻醉机、呼吸机 监护仪、心电图 除颤机、洗胃机 输液泵、注射泵 各种急救药物的配制、推注的速度
2019/3/20
27
抢救病人时对护士的要求
急危重病人抢救的护理配合

急诊工作范围
呼吸配合 循环配合 抢救记录
呼吸配合:气管插管,使用人 工呼吸机的护理,吸氧、吸痰, 人工呼吸气囊的使用,洗胃, 神志,瞳孔,血压的监测,气 管切开配合等。
循环配合:抽血、配血、输液、 输血、心电监护、心电图,执 行各种医嘱,应用各种药物, 导尿等。
抢救记录:认真填写好抢救记 录单,详细记录病人来诊时间, 神志,血压,脉搏等,抢救开 始时间及抢救措施,用药途径 和根据医嘱签名好执行医嘱的 时间,并对外联系病人家属或 单位,无名氏要登记送来人的 姓名电话
1.1急诊科工作特点
急:就诊病人病情变化快,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一切工作 都突出一个“急”字,分秒必争,迅速处理。
忙:病人病情变化快,就诊人数多,尤其是在发生意外灾 害时,要承担大批伤员抢救工作,所以急诊工作十分繁忙, 要做到紧张有序。
多学科性:就诊病人病种复杂,常需要多专科人员协作会 诊了,因而,要有高效能的指挥组织和协作制度,另外, 多数病人是初次急诊就诊,常常有传染病人,易造成交叉 感染。因此,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 度。
2、急诊应急抢救的工作流 程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流程
呼救方式 记录信息
出车 现场救治
转运 交班 整理
“120”、直到急诊、急救电话
①手笔记录,②根据录入资料准备出车, ③电脑录入
①白天3分钟、晚上5分钟,②带急救箱,③专科人 员\急救器材
①意识生命体征判断,②病情危重,现场抢救CPR,③稳 定病情转运,④死亡:留原地,指引办手续,可疑情况 报警
抢救定位法:定时、定人、定位、定责 三人、二人、一人
护士与护士配合抢救(三人)
经验丰富
三人抢救定位法(ABC)
头位(A):主管护士/高年资护士/护士长,层级N3-N5
急诊病人的抢救配合与护理

急诊病人的抢救配合与护理急诊是指因突发疾病、意外事故等需要立即医疗救助的情况。
对于急诊病人的抢救配合与护理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有效地提高急诊抢救的效果。
下面将针对急诊病人的抢救配合与护理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急诊病人的抢救配合1.行为配合:急诊病人在抢救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尽量保持镇静,遵循医生的指示和护士的安排。
急诊病人应主动告知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症状变化,如有过敏史、手术史等重要信息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医学史告知:急诊病人在接诊时要向医生详细告知病史,包括常见病史、过敏病史、手术史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同时,告知正在使用的药物情况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抗凝药物、降压药以及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药物。
3.配合治疗:急诊病人在抢救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完成相应的检查、化验后应主动配合医生的抢救措施。
如需进行手术治疗,应配合医生完成相关术前准备,并在手术过程中保持合作,履行好病人的主动配合责任。
4.保护自己:急诊病人在抢救过程中要尽量保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对于暴力或激动的病人,医护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安抚措施,如口头安抚、止痛药物或约束措施,确保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二、急诊病人的护理1.病史采集:急诊病人在接诊时需要进行相关病史采集工作,包括详细询问病史、病人主诉和疼痛评估等。
采集完整准确的病史有助于医生进行快速诊断和治疗。
2.体征监测:对急诊病人进行有效的体征监测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心电图、血气分析等特殊体征的监测。
及时观察病情的变化,密切监测重要指标的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
3.采集标本: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标本采集工作,如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
采集标本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4.给予精心护理:急诊病人在抢救过程中需要得到精心的护理。
包括床位整理、换洗衣物、营养膳食的提供、协助患者进行舒适的卧床活动等。
急危重病人抢救医护配合

2.快捷的反应速度
• 对急危重病人,无论是患者及其家属等有关 人员的情绪,突出表现在一个急字,这要求 急救护士必须作出迅速反应,护士稳定的心 理素质有利于提高反应速度,急救工作充满 风险和不稳定性,护士必须在平时训练中提 高心理适应能力,把紧张的抢救变成熟练有 序的工作。
3.有效的反应质量
• 护士对急危重症患者作出的快速反应, 必须是有效的、高质量的,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救治效果。
医、护配合抢救
3、护士接呼吸囊-医生给病人除颤-转窦性心律
4、医生接呼吸囊,护士按医嘱给
患者吸痰-恢复呼吸 5、护士按医嘱,给病人鼻 导管吸氧 6、执行建立静脉通道医嘱 7、整理用物 8、七步洗手法:洗手 9、医生、护士记录 10、抢救成功。
护士与护士之间抢救配合
抢救工作是最能反映医疗水平的关 键部分。抢救中护士所负担部分十 分重要,其技术水平的高低,组织 配合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抢救的成 败,我们可将抢救中护士的配合分 成三部分:呼吸配合、循环系统配 合、抢救现场实际记录。
急危重病人的 抢救与配合
思考???
你该怎样实施正确的抢救与配合?
今天所要学习的重点
抢救者应具备的基本知识
• 一、熟悉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 二、学会正确评估病人的危急程度,是否 需要实施抢救(病情分类) • 三、熟练掌握常见的抢救技术:如:吸痰 、吸氧、建立静脉通道、CPR等。 • 四、抢救流程要明确 • 五、抢救物品的放置与使用 • 六、抢救中配合方法
4.良好的服务态度
• 突发疾病或意外伤亡造成患者和其家属的 痛苦的焦虑,护士应尽量满足患者及家属 的需求,对其和蔼,耐心解答和处理,避 免出现“负面”反应。
5.良好的素质
• 良好的素质不是天生就有的,必须经过技术娴熟,态度和蔼,同事间富有互相协 助的精神,遇事齐心协力,营造一种有高尚医 德、浓厚集体意识和崇高群体目标加精湛技术 的协作氛围,把护士培养成技术过硬,心理稳 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敬业精神和管 理能力的人才,才能使得抢救质量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