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语文红楼梦赏析
红楼梦的句子赏析

红楼梦的句子赏析《红楼梦》句子赏析11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赏析:把虚假当真实,那么相对的真实也就成了虚假,以虚无为实有,那么相对的实有也就成了虚无。
2.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赏析:美玉放在柜子里等待高价出卖,宝钗置于奁中寻找机缘起飞。
3.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赏析:天上明月刚刚从地面升起,世间千万人一齐仰头观看。
这句话透出气象不凡,抱负不浅4.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赏析:一着错,既偶然错误。
5.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赏析:身后有退步时为贪欲驱使不肯缩手,眼前无进路时才醒悟过来想起回头。
6.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赏析:明白社会上种种事态,都属学问,精通世间的人情世故即是文章。
7.春梦随云散,飞花遂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赏析:青春好梦随着行云飘散,点点落花追遂溪水漂流,奉劝那痴情的青年男女,何必自寻这种无谓烦恼。
8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赏析:无边的天地之间,可叹的是古今人们情丝总是割不断,沉迷情恋的男女,可怜的是对性爱的追求永远难满足.9.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赏析:从春到秋一年到头怨恨悲愁都是自寻烦恼,如花之容月之貌全要毁灭一切都将落空。
10.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赏析:雨后皎洁的明月难得一见,美丽的云霞也容易飘散.11.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赏析:白白地温柔和顺了一场,也不必说品德似桂如兰.12.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赏析:权势一旦垮掉就别再提当年的高贵,家业一朝败亡亲友也不再同你亲近。
13.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
赏析:风月之情广大无边情爱不穷,情爱相逢就要导致淫乱私通。
14.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赏析:辟静秀美妙不可言之地,深不可测徒叹奈何天。
15.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赏析:眼睁睁地把得到的一切全部抛掉,荡悠悠地把青春的生命消耗。
16.自古穷通皆有空,离合岂无缘.赏析:自古倒霉和起运都有定数,分离集合也决定于前缘.17.气质如幽兰,才华复比仙。
红楼梦文学赏析

红楼梦⽂学赏析红楼梦⽂学赏析【作品评介】 【作品评介】 《红楼梦》是⼀部具有⾼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来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主张。
这些思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作品的主题。
作品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家族荣衰的描写,展⽰了⼴阔的社会⽣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情。
⼈称炫i楼梦》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是封建社会的衰亡史和封建王朝政治⽃争的历史,可以容得下⼀部⼆⼗四史。
有⼈说它是历史⼩说,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衰亡史;有⼈说它是爱情⼩说,表现的是宝黛爱情的千古绝唱;有⼈说它是政治⼩说,隐喻的是康熙朝政;有⼈说这是作者的⾃叙传……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正如鲁迅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看见缠绵,⾰命家看见排满,流⾔家看见宫闱秘事……”多重性,多主题,已成为偽:楼梦》的⼀⼤特征。
《红楼梦》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对⼈性摧残的⾎泪控诉。
如对以⾦陵⼗⼆钗为代表的⼥性的摧残,书中还⽤曲折⼿法表现这⼀主题,如万艳同杯(悲)酒、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千红⼀窟(哭)茶、贾代化(带话〉、贾宝⽟〈假宝⽟〉、秦钟情种⼋贾语村(假语村⾔)、甄⼠隐(真事隐)等等都是暗点书中某些含义。
更有诗、词、灯迷、酒令、⾻牌等皆⽤隐语。
万艳同悲、千红⼀哭、原应叹息是⾮常明显的有关该书⼈性被摧残的主题的揭⽰。
⼆、《红楼梦》的结构。
《红楼梦》的结构新颖⽽奇巧,曹雪芹脱出了中国章回⼩说的窠⾅,以散⽂化的描写为主,进⾏着⽣活全景式的创造,不以情节取胜,⽽以⼈情世态和⼈物刻画见长。
北京高考语文名著阅读(《红楼梦》)详解

高考语文名著阅读——《红楼梦》一、俞平伯品评《红楼梦》时说“钗黛虽然并秀,性格却有显著不同:如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
……”你认同这个说法吗?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认同。
薛宝钗八面玲珑、事事力求周全,是知世故而又最世故的人了。
宝钗的妥帖和世故,让她得到了王夫人的喜爱、丫鬟们都称赞她,她的风头压过了黛玉。
宝钗的圆滑世故,获得了王夫人的好感,让孤苦无依的湘云把她当亲姐姐看待,收买了袭人。
但是宝钗却始终得不到贾母的喜爱,除了贾母偏心自己的外孙女黛玉之外,重要的是贾母对宝钗这个人的否定。
如果说宝钗是知世故而世故,那么黛玉便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宝钗无论做什么都是为己之利而为之,而黛玉永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黛玉知道自己在贾府中尴尬的地位,所以事事小心谨慎、不肯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
怕下人多嘴多舌,她宁愿自己委屈些,也不肯麻烦别人。
宝钗和她推心置腹的说了一番话,她便不再对宝钗设防,还坦然的告诉宝钗自己以前误会了她。
贾母对她的宠爱和宝玉是一个层次,她却从来不曾恃宠而骄。
王夫人对她心存偏见,她从不违心的讨好。
【详解】林黛玉是封建家庭的孤臣孽子,薛宝钗是它的肖子宠儿。
《红楼梦》写宝钗,其性格、容貌、言语、举止、学识、才能无一不佳,合于过去对建家庭中女子的“德、容、言、工”四德兼备的标准。
考生要列举一些具体事例来证明宝钗的世故,比如赢得湘云的认可,得到王夫人的喜爱,甚至连丫鬟们也喜欢她。
而黛玉是出了名的伶牙俐齿,她若是嘲讽一个人,那是比拿刀子刺人还要疼一些。
而黛玉则不同,她知世故却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黛玉其实什么都懂,却又保有了一份纯真。
因此小性儿的黛玉不仅有贾母的疼爱、宝玉的宠爱、王熙凤李纨甚至三春都跟她相处的十分融洽,就连湘云也重新亲近她而疏远宝钗。
【点睛】这类名著阅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经典名著《红楼梦》赏析

经典名著《红楼梦》赏析《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中国古典小说举世公认的巅峰。
从它反映的生活画面来说,它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是中华文化厚积的结晶。
正因如此,尽管它问世于两个世纪之前,每个现代读者却都能从书中发现自己的喜憎哀乐,获得社会和人生的种种感受。
《红楼梦》以贾府为中心背景和活动舞台,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情节为全书的主干,这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描写最生动,表现最成功,意蕴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写情故事。
忠实地记录了宝黛愛情走向封建祭坛的全程,写出了命运的悲剧,更写成了时代的悲剧。
《红楼梦》塑造了成群的文学形象,仪态万芳,无异于人物的艺术画廊。
他(她)们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各具独特,鲜明的个性显示了人性的多棱面。
在结构上,它突破了传统章回小说单线独流的模式,化单线为网线,变独流为水系,将众多的人物和情节置于壮观复杂的整体系统中,互相制约,彼此照应,同步推进。
作品不露声色,不著斧凿地重现日常的生活情形,而又以典型化手法赋予其波澜与变化,于平凡中寓见隽永,故事中含蕴思致。
它的人物语言充满生活的美感,使人同时得到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出于哲性的思索,有意识地在小说中运用大量的象征,暗示和双关手法,形成了红楼世界的深邃意蕴。
哲学家曾指出,万物中唯有星空给人以刻刻常新,愈见愈新之感,我们却完全可以说《红楼梦》具有同样的特征和魅力。
《红楼梦》最初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抄本形式传世,仅八十回。
这部凝聚着曹雪芹全部心血的巨著,其后半部的构思已基本完成,可惜有关手稿久已迷失。
现存的后四十回,通常认为是高鹗的续作。
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高鄂首次合脂评本正文与续作为一百二十回,取《红楼梦》书名,以活字排印出版。
后人习称程甲本,次年又在此本的基础上作了多处补改,重新排印成书,即所谓程乙本。
而程乙本较程甲本在行文上更谨严合理,所以现代选择程乙本为底本,重新加以标点出版。
只是朝代年纪,失落无考。
红楼梦经典段落赏析

红楼梦经典段落赏析红楼梦经典段落赏析(精选8篇)红楼梦经典段落赏析篇1“护官符”上的四大家族贾: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史: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王: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找金陵王。
薛: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线索人物——甄士隐(真事隐):历经梦幻,将故事的真相隐去。
甄士隐是《红楼梦》中一人物,姓甄,名费,谐音“废”,字士隐。
“甄士隐”取意为“真事隐”。
书中有“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
”一句。
正如贾雨村是“假语村言”一样。
甄士隐是和贾雨村相对照而写的,作者在开卷第一段里就明白表示他撰拟这两个名字的寓意。
写甄士隐是为了写一个经历了骨肉分离、家遭火灾、下半世坎坷而终于醒悟出世的人物形象。
他可能是作者自身的影子,同时也是提系着全书主题的一个线索人物。
贾雨村(假语存):用假言村语,敷演出一段故事来。
《红楼梦》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以“假语村言”提醒读者,统率全文。
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
原系湖州人氏,生于仕宦人家。
但到他时,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下他一人。
他想进京求取功名,无奈囊内空空,只得暂寄姑苏城里葫芦庙中安身,每日卖文作字为生。
后因甄士隐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做了知府。
不久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到林如海家做家塾教师。
在贾政的极力帮助下,他又官复原职。
贾雨村是封建官僚的典型代表。
后因婪索属员等罪,审明定罪。
遇皇上大赦时被释放,递籍为民。
人物作用:串联整个故事,衔接前后情节。
对四大家族,尤其是贾府的叙述,主要是通过两人的对话及来往引出来的。
贾雨村因为做过林黛玉的老师,又与贾家同宗,故为后文林黛玉进京做铺垫,不仅引出主要人物林黛玉的身份家世,还引出黛玉和宝玉相识的经过,从相识到相爱,摆脱不了封建势力家族的束缚,作者是通过他们两个人,先从外部介绍四大家族、荣宁二府,是铺垫的作用,同时也暗示了故事悲惨的结局,给全书定下了一个基调,也埋下了伏笔。
还有一种解读:说是“真石隐”“假玉存”,用来折射小说中的关键人物贾宝玉,说他不是一块名副其实的真宝玉,而是一块假宝玉,暗示小说最终的悲剧结尾。
红楼梦文学赏析(五篇)

红楼梦文学赏析(五篇)第一篇:红楼梦文学赏析红楼梦文学赏析前些日子,读两本关于季羡林和鲁迅的书,两位大师在书中谈到读书问题时,都首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
我除了看过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外,居然没有完整地读过小说,实在脸红,于是赶紧找来《红楼梦》看看。
开始有读《红楼梦》的想法,只是想真实地看看小说写得到底有多优秀,竟赢得众多国学大师们一致的好评和首推。
谁明白,第一次翻看小说原着之后,我居然立即对它有了一种难以释手的感觉。
曹雪芹笔下的情景、人物跃然于纸上,恍惚间自我仿佛置身于小说所描绘的精彩纷呈的世界里,小说人物的悲欢喜怒紧扣着我的心灵,由不得你不紧紧跟随着小说情节往下读。
此刻小说已读完三分之一,但其中有个情节给我以深刻的印象和美感的享受,不把这种感触记下来,只怕哪天遗忘了,就实在枉费了这番功夫。
在小说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椿龄画蔷痴及局外中,贾宝玉因在王夫人房里调戏小丫环金钏儿惹祸后,一溜烟跑进了大观园里。
当时正值酷暑正午时分,园内满耳蝉声,静无人语,宝玉却在一处蔷薇架下发现一个女孩子正蹲在花下,一边悄悄流泪,一边用手中的发簪在地上画着什么。
宝玉因这个看起来面熟的女孩眉蹙春山、眼颦秋水大有黛玉之态而不忍离去,只管站一旁痴痴地偷看。
看了半天,发现这女孩用簪子在地上一遍遍地画着蔷薇花的蔷字,足足画了几十个,却不知何意。
读到那里,不光宝玉不知这女孩子写蔷是为何,我也只以为她正在蔷薇花下练习写字呢疑惑收起,继续往下看。
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中,曹雪芹才把之前宝玉的疑惑解开。
一天,宝玉无聊想听曲子解闷,于是便来梨香院找到唱曲最好的龄官(贾府为迎接元妃省亲,从姑苏城买了十二个小戏子养在大观园里,龄官是其中唱得最好的),谁知应对全贾府上下最受宠、最帅的公子哥,这龄官根本不买宝玉的帐,一句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我们进去,我还没有唱呢,就让宝玉吃了闭门羹。
原本躺在床上养病的龄官因见宝玉也在她的床沿坐下,便起身躲避,宝玉这才看清,原先这龄官正是之前在蔷薇架下画蔷字,有黛玉之态的那个女孩。
红楼梦赏析《红楼梦》的赏析

红楼梦赏析《红楼梦》的赏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段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分析《红楼梦》的赏析,即叙事结构、文学价值、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一、叙事结构《红楼梦》的叙事结构非常复杂,可以被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林黛玉梦中的故事,第二层是书中的故事,第三层是作者生活经历和哲学思想的反映,第四层是全书的象征内容。
这四个层次相辅相成,构成了《红楼梦》丰富多彩的叙事结构。
在《红楼梦》中,作者采用了极其复杂的时间结构,利用了多种叙述手法,如回想,梦幻,笑话,讽刺等。
同时,作者也利用了人物关系的变化,以及人性的复杂性来构建叙事结构。
例如,书中的主角贾宝玉曾经拥有一段和薛宝钗的感情,然而因为叶经天的出现,这段感情得不到继续。
此外,本书中还描写了众多的情节和事件,如林黛玉的死亡,贾宝玉的赴京等,这些情节和事件构成了《红楼梦》丰富多彩的叙事结构。
二、文学价值《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第一,它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代表了中国文学的巅峰。
这部作品不仅在古代取得了很高的声誉,在当代也广受好评。
第二,它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成就。
无论是叙事结构,人物塑造,还是语言和风格,都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平。
第三,它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意义。
作为一部描述清朝封建社会生活的作品,它为我们了解清朝封建社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三、思想内涵《红楼梦》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最主要的是:“悟空性,返璞归真”。
作者通过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恋、宝钗对抗宝玉的冷漠和心灵的沟通,告诉我们人们应该珍爱自己的天性和品行。
尤其是贾宝玉的出家,林黛玉的自杀,它们都向人们传递着人生的意义。
此外,作品还探讨了性别、宗教、婚姻等社会现象,对中国文化的繁荣与衰落以及历史与文化的相互影响提供了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四、艺术风格《红楼梦》的艺术风格体现在多个方面。
第一,它是一部典型的典雅小说,采用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如对比、象征、隐喻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红楼梦》精彩片段赏析

《红楼梦》精彩片段赏析精彩片段一黛玉进贾府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
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
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
熙凤亲为捧茶捧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权社会下为女性人权的一声疾呼
——《红楼梦》读后感
对《红楼梦》的认识源于初中时看的玄色写的一部网络小说,作者提出了对《红楼梦》作者为曹霑一说的质疑,且引经据典说得好引人入胜。
除此之外还有大篇幅对红楼梦创作背景及所谓真实作者洪升生平事迹的介绍,更能与之前的故事情节衔接且毫无破绽,作者的史学积累及文学功底让人好不佩服。
也让我对《红楼梦》及所谓红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但真正读其书却是到了高中时语文老师的强制要求。
花了一个学期,才将读书任务完成,除了小说本身情节的细腻曲折,还做了读书笔记以强迫自己熟读深思,加深理解,所以也有些心得,虽不及红学大师,但还是要献丑,谨抒所怀。
从前言开始读起,就让我对此书怀有了敬意,作者曹霑(且不论野史中质疑的论调)“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毅力就着实让人佩服,更何况是在破产倾家,身败名裂的情况之下。
不知如今的锦衣玉食却写着拙劣肤浅故事的“畅销书”作者们看了是否会汗颜,我想恐怕不会。
一部小说之所以伟大而成为绝唱必会有其开创性的地方,而我认为,其中的一方面便是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伦理观念的重压之下首次将女人当作“人”来写,给了女性前所未有的尊重。
封建社会把人不当人,尤其是把女人不当人。
中国古典文学尽管写出了不知多少美丽女性的形象,但是,其中最高的也只不过是敢于为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而斗争的可爱的形象,例如崔莺莺和杜丽娘;其次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可同情的形象,例如刘兰芝和杜十娘;再次是可怜悯的形象,例如“宫怨”诗、“思妇”诗的主角;最低的则是供玩弄供侮辱供蹂躏的对象,就是那些宫体诗艳体诗的主角……
这还不一定是最低的。
还有“三言二拍”里面那些女性,总是抢劫、欺骗、拐卖的对象;《金瓶梅》里的女性,是以受侮辱受蹂躏为乐为荣的卑贱污浊的形象;《水浒传》里面的孙二娘、顾大嫂,是“母夜叉”“母大虫”的形象;扈三娘是无意志,无感情,全家人都被梁山好汉杀光了,却听凭宋江支配给曾是她手下败将的王矮虎,从此自自然然地融入了梁山一伙,好像是个机器人似的形象。
这样一比,就看得出《红楼梦》确实伟大。
作者曹霑自己说得很清楚,他写作的目的就是要“使闺阁昭传”,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知道“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时期泯灭也”。
封建眼光把女人看作第二等的人。
曹霑却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
他为了这个目的而写,也的确写得很成功。
在他笔下,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晴雯、鸳鸯、紫鹃、平儿……几十个青年女性,不仅仅是美丽,不仅仅是聪明,而且首先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行止见识”不凡的、有独立人格的人。
在他们之中,还有一个男孩子贾宝玉。
贾宝玉不仅爱他们,尊重他们,还尊重世界上一切青年女性,他真心坚信“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真心坚信“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只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这个贾宝玉,其实倒是女娲补天石锻炼而成的“通灵宝玉”的化身,真正是“山川日月之精秀”。
中国封建社会对女人特别残酷。
我们今天当然都知道,压迫妇女的,根本上是制度,不是男性。
但在那样的制度下,恐怕没有一个男性不是夫权主义者、大男子主义者,没有一个男性不是自以为高出妇女一等,把妇女视为花鸟、玩物和工具。
妇女解放的斗争对象当然不是男子,但妇女解放的每一步,无可避免地要同男子这种贱视妇女的态度发生不可调和的冲
突。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几千年的黑沉沉的囚禁和虐杀女性的牢狱中,竟然第一次听到“我见了女儿便觉得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这样的呼声,这是多么了不起!这样的呼声,如果出自女儿之口,例如林黛玉就说过“什么臭男人!”当然也使人不能不另眼相看。
但现在是出自男子之口,他不但不以“男子汉大丈夫”在女性面前自骄,并且不以“通灵宝玉”的化身自骄,而是由衷地自惭形秽,自称“浊玉”,想想看,这是石破天惊的大事,又何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