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A和ABO血型配型

合集下载

HLA配型

HLA配型

HLA分型及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第一节HLA简介一、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1956年Snell等将控制同种组织或肿瘤移植中急性排斥反应的基因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基因,其编码基因的产物包括MHC-I类和MHC-II类抗原。

在生命的进化过程中,机体内各个细胞必须共存与合作,同时又要防止被同一物种的其它个体吞并。

MHC的限制作用可看作为同一个体细胞之间自我识别的暗号。

没有自我识别,每个细胞和每种组织会被隔离而无法维系生命。

在诱发免疫应答过程中,无论是T细胞和B细胞、T细胞和巨噬细胞、还是T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或是T细胞对靶细胞的攻击,都涉及细胞间的识别。

即T细胞对细胞表面抗原的反应时,不仅是对抗原识别,而且也必须识别细胞上的MHC分子。

否则,反应就不会产生,这便是MHC的限制作用。

其本质是:T细胞识别抗原要有两种识别,一种是TcR与MHC沟槽中的特异性多肽结合,而此多肽的基序只能与某一型号MHC分子结合,不是与所有MHC分子结合;另一种是TcR识别抗原槽两侧的同种异型部位的α螺旋结构。

由此限制了TcR只能识别自身MHC分子递呈的抗原。

同种异体组织移植时,若供受体移植抗原不同,尤其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匹配,将会诱发受体产生明显的移植排斥反应。

虽然MHCⅠ类和Ⅱ类分子均是主要移植抗原,但这两类抗原在移植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体外实验表明,供受体Ⅱ类分子不同时,供体Ⅱ类抗原能直接刺激受体CD4+T细胞增殖和淋巴因子分泌,即MLR。

这一反应是免疫应答的中心,因为B细胞抗体的生成及CD8+T细胞发育和分化,都有赖于CD4+T细胞的活化以及淋巴因子的分泌。

而Ⅰ类分子不同以及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同,就会诱发CD8+T细胞增殖和分化成熟,导致移植物的破坏。

总之,MHC Ⅱ类抗原错配启动了免疫应答,而Ⅰ类抗原错配是导致免疫效应阶段被攻击的靶子。

肾移植四种配型

肾移植四种配型
用一组已知的标准抗血清,包括HLA—A、 B及Dr位点的各种抗血清,对供、受者 的淋巴细胞分别作细胞毒实验。
群体反应性抗体(PRA)
真空采血管选择:
群体反应性抗体(PRA)
PRA检测的是病人血清中针对人白细胞 抗原(HLA)所产生的一系列抗体根 据结果判断病人的免疫状态与致敏程度。
群体反应性抗体(PRA)
一、分类 1.ABO血型系统 2.HLA分型 3.PRA检测 4.CDC试验
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包括A、B、AB和O型 血,在临床肾移植中,血型的选择 是相同或相容。在无相同的血型的 供者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交叉配型 阴性O型血供体。
ABO血型系统
即要求供体和受体间的血型要符合输血 原则:A型接受A型或O型、B型接受B型 或O型、AB型可以接受AB型或A型或B型 或O型、 O型只能接受O型。
无致敏:PRA=0%~10% 轻度致敏:PRA=11%~20% 中度致敏:PRA=21%~40% 高度致敏:PRA>41% PRA阳性率越高,移植物存活率越低
PRA的检测对二次以上移植患者,反复输 血病人和有过妊娠史的女病人,能够系
统的了解其体内抗体水平并及时有效的
选择器官和决定移植时机。
淋巴细胞毒试验(CDC试验)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
真空采血管选择: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
1、HLA分型 Ⅰ类抗原 Ⅱ类抗原 Ⅲ类抗原 HLA—A、B、C HLA—DR、DP、DQ C4A 、C4B 、C2 、Bf等补体成分
其中供受者的HLA-DR抗原是否相合最为重 要,HLA-A和HLA-B抗原次之。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
真空采血管选择:
淋巴细胞毒试验(CDC试验)

ABO血型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血1例

ABO血型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血1例

ABO血型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血1例目的:讨论ABO血型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血结局,为临床特殊血型鉴定和输血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盐水介质试管法正反定型。

结果:B供A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红细胞血型由A型转变为供者血型B型,但不出现相应抗-A抗体。

结论:ABO血型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红细胞血型转变为供者血型,而不出现相对应抗-A(B)抗体,如此ABO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情况按转变后血型输血。

标签:干细胞移植;ABO血型不合;输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血液肿瘤的最佳手段之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将供者正常造血干细胞移植入患者体内,供者和受者HLA配型相合能够显著提高移植的成功率,但由于HLA和ABO血型遗传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ABO血型抗原不依赖HLA基因复合体遗传,故ABO血型不合可以进行骨髓移植[1]。

如果移植成功,受者的血型会转变为供者血型。

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一例干细胞移植后患者正反定型不符的情况,现总结如下。

1病例资料患者张某,女,45岁,2013年1月15日因明显头晕乏力2月,发热2天至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血常规WBC 59×106 /L,Hb35g/L ,PLT4×109/L 。

患者2年前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化疗达缓解后行异基因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多次行骨穿、染色体、细胞嵌合率等相关检查均为完全缓解状态。

2012年8月患者出现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经抗病毒治疗好转,2012年9月复查骨髓示原始细胞10%左右,未予治疗。

2012年10月复查骨髓示原始细胞6%左右,予达珂化疗5d后复查骨髓示原始细胞30%左右,后停用一切药物治疗。

结合临床,需要输血,血型鉴定时正反不符,送至本实验室。

3讨论目前供受者ABO血型不合的骨髓移植占全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的20%~30%[2],一般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主要不相合移植(指受者血浆中含凝集素对抗供者红细胞,如A/B→O)、次要不相合移植(指供者血浆中含凝集素对抗受者红细胞,如O→A/B)和主次要均不相合移植(指同时存在上述情况,如B/A→A/B)[3]。

临床分析中的骨髓移植前的免疫学评估与配型策略

临床分析中的骨髓移植前的免疫学评估与配型策略

临床分析中的骨髓移植前的免疫学评估与配型策略骨髓移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和某些遗传性或先天性疾病的治疗中。

在进行骨髓移植前,进行免疫学评估和配型策略的工作非常关键。

本文将就骨髓移植前的免疫学评估和配型策略在临床分析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免疫学评估的目的及方法免疫学评估的目的在于评估患者和供体之间的HLA相容性以及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首先,通过HLA配型,确定供体和受体之间的HLA相容性,以降低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其次,通过免疫功能的评估,判断供体是否具有足够的免疫力以抵抗移植后的感染和复发。

免疫学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HLA分型、抗体筛查、细胞毒性试验、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等。

HLA分型是通过PCR技术或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技术,对供体和受体的HLA基因进行测定,从而确定其相容性。

抗体筛查则是检测患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与供体HLA相对应的抗体。

细胞毒性试验是一种血清试验,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对供体淋巴细胞的杀伤能力,评估患者的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则是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血液中不同亚群的淋巴细胞比例,评估其免疫功能状态。

二、配型策略的重要性在进行骨髓移植前,根据免疫学评估的结果,制定合理的配型策略对移植结果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影响。

1. HLA相容性配型HLA配型是骨髓移植的基础。

对于兄弟姐妹之间的骨髓移植,优先考虑HLA完全相合或部分相合的供体。

对于没有HLA相合的兄弟姐妹,需要进行其他供体的搜索,如家庭成员、未婚妻/夫、无关供者或动物来源的骨髓。

同时,对于亲属供体dHAPLO或无关供体的匹配度,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的条件预处理和免疫抑制进行提高。

2. 免疫功能评估供体的免疫功能对于预防移植后的感染和复发非常重要。

经免疫学评估发现供体具有较强的免疫功能,即使HSC存在不足,也可以通过增加非骨髓组织而有效。

因此,在选择供体时,应该兼顾供体的HLA相容性和免疫功能。

3. ABO血型不相容配型在传统意义上,骨髓移植需要是ABO血型完全相容的。

HLA和ABO血型配型课件

HLA和ABO血型配型课件
➢组特异性(group-specific),如DRB1-01、DRB1-02等;
➢等位基因特异性(allele-specific),如DRB1*0401、DRB1*0402等。
HLA和ABO血型配型
第二十六页,共五十八页。
4. PCR-SSCP分型法
单链构象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PCR-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是以对待测基因PCR扩增为基础,对扩增的单链DNA(ssDNA)的HLA分型方法。
第二十八章 移植(yízhí)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第一页,共五十八页。
概述
移植(transplantation):将健康细胞、组织或器
官从其原部位移植到自体或异体的一定部位、用以
替代或补偿机体所丧失的结构和(或)功能(gōngnéng)的现代 医疗手段。
移植物(graft) 供 体(donor) 受 体(recipient)或宿主(host)
➢ 肾组织(zǔzhī)活检,预测排斥反应的发生
➢ CsA血药浓度检测,指导合理用药,减少肾毒性
应的发生
HLA和ABO血型配型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八页。
肝脏 移植 (gānzàng)
1.组织配型在肝脏(gānzàng)移植中的应用
➢特点: HLA是否匹配与肝脏移植效果无显著(xiǎnzhù)差异
-DP。
1.单向(dān xiànɡ)MLC
原理:将已知HLA型别的分型细胞用丝裂霉素C或X线照射预处理,使其失去增殖 能力仅作为刺激细胞;而以具有增殖能力的受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反应细胞。 两者混合培养时,反应细胞可对刺激细胞发生应答而增殖,用3H-TdR掺入法测定 细胞增殖强度,从而(cóng ér)判断受检细胞的HLA型别。

检验科学中的血型与配型技术应用介绍

检验科学中的血型与配型技术应用介绍

检验科学中的血型与配型技术应用介绍在检验科学领域中,血型与配型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应用。

血型和配型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病人的临床治疗以及器官移植等重要医疗过程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血型与配型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并探讨其现实意义和未来发展。

一、血型的概念和意义血型是指一个人体内红细胞表面上能被抗体识别并引起抗体与其结合反应的特定抗体抗原体系。

根据人体红细胞表面上的抗原抗体反应特点,目前常见的血型分类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通过血型鉴定,我们可以确定一个人的血型类型,从而进行输血和器官移植等医疗操作。

血型的准确性对于血液输血非常重要。

输血时,将给予受者与其血型相同或相容的供者血型,以避免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

因此,准确而迅速地确定病人的血型是临床治疗的基本要求之一。

血型也可以用于犯罪现场调查,通过分析凶手以及受害者的血型,可以确定作案过程和可能的嫌疑者。

二、血型的检测方法1. ABO血型检测方法ABO血型检测是根据血浆和红细胞之间的凝集反应来进行的。

通常,通过抗体试剂与待测血清或红细胞进行反应,观察凝集程度来确定血型类型。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靠,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血型鉴定方法。

2. RH血型检测方法RH血型检测主要是通过抗人红细胞抗血清的凝集度,来确定被测血液中的RH抗原类型。

这种方法相对于ABO血型检测,其原理和操作步骤较为复杂。

但在血液输血和妊娠管理等情况下,RH血型的确定十分重要。

三、配型技术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配型技术是指通过检测供体和受体之间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匹配程度,来确定器官移植的可行性和成功率。

HLA是人体免疫系统中主要的抗原类别之一,也被称为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

在器官移植中,供体和受体之间的HLA匹配程度越高,移植成功的几率越大。

因此,通过HLA配型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疗效,减轻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并延长移植器官的生存期。

具体的HLA配型方法主要包括PCR-SSP、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SSOP)和高通量测序(NGS)等。

HLA 、HPA血型系统

HLA 、HPA血型系统

影响血小板输注的因素
非免疫因素
–血小板的质量 –发热感染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循环的免疫复合物 –骨髓移植 –脾肿大 –与药物相关的抗体 –自身抗体
• 临床医师对血小板输血适应症,充分认识
• 化学疗法,免疫抑制疗法
• 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 • 成份制剂质量(分离法,浓缩法提高)的保证 • 血小板单采(血液成份分离机)术的普遍应用
血小板输注利弊
益处: 减少微小出血的发病率 降低大量出血的发病率/死亡率
风险: 同种异体免疫反应 输血感染 过敏反应 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transfusion-associated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TA-GVHD)
HLA 、HPA血型系统的简绍
HLA 血型系统
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HLA基因介绍
• 位置:第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6p21.3);
HLA是一种免疫源型很强的同种抗原,具有极为复杂的多态型;
• 根据HLA的结构和分布特征,分为HLA-I、II、III三个区域 HLA I类class I: A、B、C, 经典HLA基因 E、F、G、MIC;非经典HLA基因 HLA II类class II: DR、DQ、DP 经典HLA基因 DM、DN、 DO;非经典HLA基因 TAP、LMP:抗原提呈加工相关蛋白基因 HLA-III类基因: 补体系统(有争议) 21-羟化酶、热休克蛋白、肿瘤坏死因子 • HLA位点目前有A、B、C、E、F、G、DR、DQ、DP、DO、DM、 TAP1、TAP2、MICA、MICB
衡量输血有效性的最重要的指标是
临床效果
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干细胞移植操作中的供体配型原则

干细胞移植操作中的供体配型原则

干细胞移植操作中的供体配型原则干细胞移植(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造血系统疾病等一系列难治性疾病。

在干细胞移植操作中,供体配型原则起着重要作用。

供体配型的准确性与患者移植后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本文将详细探讨干细胞移植操作中的供体配型原则。

干细胞移植是通过将健康的供体干细胞移植到受体体内来治疗疾病的治疗方法。

供体干细胞可以来自骨髓、外周血或脐带血等。

为了确保移植的成功,供体的配型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供体与受体之间的匹配程度直接影响到移植后的结果。

供体配型主要包括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配型和ABO血型的匹配两个方面。

HLA是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组织相容性基因。

HLA分为HLA-I类和HLA-II类,分别位于体细胞和免疫细胞表面,用于区分自身细胞和外来细胞。

因此,在干细胞移植中,供体和受体的HLA配型应尽可能完全匹配。

完全匹配的HLA配型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和移植物对宿主的免疫攻击。

一般来说,对于配型模式以“完全匹配”为最佳,其次是“近乎完全匹配”。

完全匹配是指供体和受体之间所有的HLA-A、B、C以及DRB1等位基因都完全一致。

近乎完全匹配是指除了一对HLA基因外其余基因是完全一致的配型模式。

此外,ABO血型也是干细胞移植操作中的重要因素。

ABO血型是人体血液中存在的一种抗原,可引发免疫反应。

因此,在干细胞移植中,供体和受体的ABO血型应进行匹配。

一般情况下遵循以下原则:对于血型相同的患者,优先选择相同血型的供体;对于A型或B型患者,优先选择具有O型的供体;对于O型患者,可以接受A、B以及O型供体。

除了HLA和ABO血型的配型外,还需要考虑供体的其他因素,例如与受体年龄的匹配。

一般来说,年龄相近的供体与受体之间的匹配度更高。

此外,性别匹配也是一个考虑因素,因为研究表明,雌性供体对受体的匹配度较高,可能会提高移植成功的几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移植物来源
自体移植 同系移植
同种异体移植 异种移植
根据移植部位
原位移植 异位移植
移植物种类
器官移植 支架组织移植
细胞移植
组织器官移植种类和命名
移植名称
自体移植
供者、受者关系
举例
同一个体
自体断肢再植,自体皮片移植
同系或同基因移植 同种异基因移植 异种移植
同系或同基因 的个体间
人的单卵双生子间的器官移植 同品系小鼠的皮片移植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聚合酶链反应(PCR-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CR-SSO) 是以PCR为基础,将凝胶上扩增的HLA基因DNA转移至硝酸纤维膜或尼龙膜, 进而用放射性核素或酶、地高辛等非放射性物质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与之进行 杂交,从而对扩增产物作出HLA型别判断。 分类: ➢斑点或印渍法:用扩增的待测DNA印渍或点至固相支持物,再与探针行杂 交,利于大量标本分型 ➢反向斑点或印渍法:将已知DNA印渍或点至固相支持物,然后与扩增的待 测DNA(预先标记)杂交,用于少量标本分型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分析:最早建立的研究HLA多态性的DNA分型技术 ➢PCR-RFLP分型法:对DNA片段进行体外扩增,然后再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 酶切分析,可使限制性长度分析的敏感度大大增加
2. PCR-SSO分型法
1.单向MLC
原理:将已知HLA型别的分型细胞用丝裂霉素C或X线照射预处理,使其失 去增殖能力仅作为刺激细胞;而以具有增殖能力的受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为反应细胞。两者混合培养时,反应细胞可对刺激细胞发生应答而增殖,用 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强度,从而判断受检细胞的HLA型别。
根据选用的刺激细胞类型分为: 1.阴性分型法
➢处理:重新移植 ➢预防:ABO血型配型、细胞毒实验
2. 急性排斥反应
➢ 体液性排斥 抗体激活补体,并有CD4+T 细胞参与,导致急性血管炎
➢ 细胞性排斥 CD8+CTL细胞的细胞毒作用、CD4+T和巨噬细胞的作用, 导致急性间质炎。
➢ 处理 使用免疫抑制剂
在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两条抗原提呈途径: ① 直接途径(direct path):残留于供者移植物内的抗原提呈细 胞(过客细胞)对受者机体的免疫系统提供最初的抗原刺激。这 种抗原性刺激,来自移植物中树突状细胞和单核细胞等表面富含 的HLA-Ⅰ、-Ⅱ类分子
临床特征:
➢对免疫抑制疗法不敏感 ➢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最终需要重新进行器官移植
4.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定义:在骨髓移植时,供者骨髓中的免疫细胞启动以受者 细胞为靶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引起攻击受者的移植物抗 宿主反应。GVHD也可见于脾、胸腺和小肠移植。 ➢发生机制:T细胞起主要作用
IL-2、IL-6、TNF-α、IFN-γ等 ICAM、VCAM、CD44、ELAM-1等
第三节 HLA分型方法
血清学分型法
➢应用一系列已知抗HLA的特异性标准分型血清与待测淋巴细胞混合,借 助补体的生物学作用介导细胞裂解的细胞毒试验。
➢ 操作简便易行、 ➢ 节约试剂、结果可靠、重复性好 ➢ 无需特殊设备
➢ 耗时长 ➢ 不同批号抗血清结果常有不同
用于HLA分型的微量细胞毒试 验
血清学分型法
➢T细胞、巨噬细胞等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等免疫损伤。 ➢B细胞产生的抗体活化补体或通过ADCC破坏血管内皮细胞。 ➢急性排斥反应反复发作所导致的移植物组织退行性变,此与细胞
和体液免疫均有关系。 ➢非免疫相关因素,诸如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微生物感染等。 ➢受者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也可促使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2.阳性分型法
2.双向MLC
➢ 遗传型不同的两个个体淋巴细胞在体外混合培养时,由于 两者HLA不同,能相互刺激导致对方淋巴细胞增殖,故称双 向MLC。在此试验中,各自的淋巴细胞既是刺激细胞,又是 反应细胞,反应后形态上呈现的细胞转化和分裂现象,可通过 形态法计数转化细胞 。
分子生物学分型法
1. RFLP与PCR-RFLP分型法间
不同品系小鼠间的皮片移植
异种动物间
狗的器官移植给猩猩 猪的器官移植给狗
第一节 引起排斥反应的靶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分子)
1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人— HLA
鼠— H-2
遗传特征:
➢ 单倍型遗传
➢ 高度多态性
2 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的遗传特征


A1
A3
A9
A2
Cw1
Cw4
Cw3
Cw2
B5
B8
B7
B13
➢ HLA是人体多态性最丰富
的基因系统。据1999年的统 计,HLA复合物等位基因总 数已达到1031个,其中
HLA-B等位基因有301个
第二节 排斥反应的种类及发生机制
移植排斥反应(transplantation rejection)
死(着染)细胞(%) 0~10 11~20 21~50 51~80 >80
记分 1 2 4 6 8 0
结果判断 阴性
可疑阴性 弱阳性 阳性 强阳性 未试验或不能读数
细胞学分型法
以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ixed lymphocyte culture,MLC)或称混 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为基本技术 的HLA分型法。能用本法测定的抗原称为LD抗原(lymphocyte defined antigen),包括HLA-D、-DP。
➢针对移植抗原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或 受者机体损害的过程。
分类:
➢ 超急性排斥反应 ➢ 急性排斥反应 ➢ 慢性排斥反应
1.超急性排斥反应
➢机制: 受者体内存有抗供者移植物的预存抗体,与抗原结合,激活
补体和凝血系统,导致血管内凝血。 预存抗体来源: 1、供受者之间ABO 血型不合; 2、受者反复多次输血、妊娠或既往作过移植。
第二十八章 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概述
移植(transplantation):将健康细胞、组织或器 官从其原部位移植到自体或异体的一定部位、用以 替代或补偿机体所丧失的结构和(或)功能的现代 医疗手段。
移植物(graft) 供 体(donor) 受 体(recipient)或宿主(host)
移植的类型
② 间接途径 (indirect path):通过受者体内的抗原提呈细胞对 具有同种异基因HLA-Ⅰ、-Ⅱ类分子的移植物实质细胞的识别。 无论是供者还是受者,其抗原提呈细胞提供的IL-1、IL-6等刺激 信号,有助于触发淋巴细胞的活化
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
3. 慢性排斥反应
慢性排斥反应的介导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