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猫婆》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猫婆的第五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阅读猫婆的第五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猫婆是日本传说中的一个妖怪,传说一个老太婆养了一只猫,因为养得久了,猫成了精怪。
猫成了精怪后,吃了老太婆,又以老太婆的摸样去害人。
也多指一些爱熬夜的情侣的称呼,猫婆与猫公。
今天的金句选自冯骥才的短篇小说——《猫婆》。
猫婆是一位喜欢猫的老太太,她家周围聚集了无数只猫,而她,就是这些猫最亲密的朋友,甚至说生死相依也不为过。
而且当她去世的时候,这些猫全都趴在房顶上,默不作声,在月光中怀念起这个真正爱猫的人。
故事要从一只小猫咪说起,这只小猫咪是冯骥才的朋友送他的,很可爱,而且还有一双蓝色的大眼睛,于是冯骥才给这只小猫咪起名为“蓝眼睛”。
蓝眼睛很快俘虏了全家的心,被照顾得无微不至。
儿子拿手绢当被子盖在它身上,妻子拿小瓶吸牛奶喂它。
甚至它吃饭可以跳到桌上,想吃什么就朝什么叫,哪怕最美味最昂贵的鱼肚和鹅肝,全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让给蓝眼睛。
可是就在他们爱猫如命的时候,蓝眼睛却因为外出玩耍丢失了。
全家人发疯一般地寻找蓝眼睛,但怎么都找不到。
有一天,一个孩子告诉他们,这里有一个猫胡同,胡同后门那里,住着一个爱猫如命的老婆子,她养了一二十只猫,所以被称为“猫婆”,蓝眼睛多半是让她的猫引过去的。
冯骥才听了这话,心里一下好受了许多,他钻进胡同就去找猫婆打听蓝眼睛的下落。
夜晚的胡同里,到处都是猫,在胡同尽头的一间地下室里,作者如愿以偿地见到了猫婆。
他在房间里东瞧瞧,西望望,床上横躺竖卧着几只猫,可就是没有蓝眼睛。
猫婆得知他是来寻找蓝眼睛时,脸瞬间阴沉了下来,告诉他“别找了,回不来了。
”接着她气愤地向作者倾诉,现在的人是多么狠心残忍,她家附近的这些猫要么是被人打残的,要么是从楼上摔下来的,还有很多被丢弃的猫。
冯骥才一听震惊了,原来猫婆是猫的守护神,她拯救了无数只濒临死亡的猫,不仅给这些猫提供食物,还给了它们遮风避雨的地方。
在她的细心呵护下,这些猫成了她的孩子,生命也得以延续。
她家附近之所以有如此多只猫,是因为猫儿们相信,只有猫婆才会真心守护他们。
2013~2014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试卷 2

2013~2014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I2014.3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耄耋钟灵毓秀德高望众筚路蓝缕B.朔源切磋琢磨平心而论金碧辉煌c.甄别蓬荜生辉喧宾夸主以逸代劳D.暮霭涸泽而渔韬光养晦急流勇退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这家公司的利润近三个季度来一直下滑,根本原因是公司经营理念落后,产品质量下降造成的。
B.大范同的雾霾使艮三角地区变得“灰头士脸”,南京、无锡等地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程度。
C.虽然情感生活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但谁义能否认它不是我们整个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呢?D.《时代周刊》认为曼德拉是这个世界最接近圣人、最具有宽恕美德,这种宽恕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极其珍贵。
3.钱钟书对翻译有如下形象的表述:翻译的最高境界是让原作‘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请你将钱钟书的话用平实的语言重新表述。
(不超过30个字)(4分)4.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
(5分)例句:(1)尘土受到损辱,却以花朵来报答。
(2)白云谦逊地站在天之一隅,晨光给它带上霞彩。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也。
少为郡吏,守剡长。
县吏斯从轻侠为奸,齐欲治之,主簿谏日:‚从,县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
’’齐闻大怒,立斩从。
从族党遂相纠合,众千余人,举兵攻县。
齐率吏民,开城门突击,大破之,威震山越。
后太末、丰浦民反,转守太末长,诛恶养善,期月尽平。
建安元年,孙策临郡,察齐孝廉。
时王朗奔东冶,候官长商升为朗起兵。
策遣永宁长韩晏领南部都尉,将兵讨升,以齐为永宁长。
晏为升所败,齐又代晏领都尉事。
升畏齐威名,遣使乞盟。
齐因告喻,为陈祸福,升遂送上印绶,出舍求降。
贼帅张雅、詹强等不愿升降,反共杀升。
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
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齐令越人因事交构,遂致疑隙,阻兵相图。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家散文阅读(冯骥才)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名家散文阅读(冯骥才)练习题汇编读写资料:冯骥才散文【作家档案】冯骥才,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千天津。
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运动。
1960年窝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
2019年亲自出任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之艺术顾问。
冯骥才是以小说名世的,至今,各种版本和各种文字的作品,已经出了一百五十多种,其中《啊》、《雕花烟斗》、《窃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俗世奇人》等均获过全国文学奖,《感谢生活》获法国“女巫奖”和“青年读物奖”,并获瑞士“蓝眼镜蛇奖”。
由他的作品《炮打双灯》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夏威夷电影节”和“西班牙电影节”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种。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在作家笔下,无论怀人记事,还是山水寄情或者谈文说艺,都显得情真词美,意趣清雅,以内容哲理、知识、激情千一炉之魅力,撩人心情。
作品的技巧娴熟,笔法潇洒,且注重从民族精神气质中挖掘情绪,因此,读来更觉得味道隽永而意味深长。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千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完成从文艺家向“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
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职。
【链接中考】《献你一束花》(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苏七块》(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歪儿》(2019年广东省汕头市),《失去了的书桌》(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夕照透入书房》(2019年内蒙古赤峰市)。
【练习一】人物篇(一)记韦君宜冯骥才@我不知道力什么,对一个人深入的回忆,非要到他逝去之后。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增分突破二实战演练含答案

增分突破二人物形象:从分析综合到鉴赏评价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猫婆冯骥才我那小阁楼的后墙外,居高临下是条又长又深的胡同,我称它为猫胡同。
每日夜半,这里是猫儿们无法无天的世界。
它们戏耍,求偶,追逐,打架,吵得人无法入睡。
为了逃避这群讨厌的家伙,我真想换房子搬家。
奇怪,哪来这么多猫,为什么偏偏都跑到这儿来聚会闹事?一天,我到一位朋友家去。
他视猫如命。
我说:“我挺讨厌猫的。
”他将一个白色的东西放在我手上:一只毛绒球大小雪白的小猫缩成团儿,小耳朵紧紧贴在脑袋上,一双纯蓝色亮亮的圆眼睛柔和又胆怯地望着我。
我情不自禁地对朋友说:“太可爱了,把它送给我吧!”蓝眼睛一入我家,便成了全家人的情感中心。
每当它闯祸,我发火了,要打它,但只要一瞅它那纯净光澈的蓝眼睛。
火气顿时全消,反而会把它拥在怀里……我也是视猫如命了。
入秋,天一黑,不断有大野猫从猫胡同爬上我家的房顶来。
我关紧通向晾台的门,蓝眼睛便发疯似的抓门。
我知道它在发狂地爱,便打开门不再阻拦。
一天夜里,它再没回来。
家中每个人都空了。
我房前房后去找。
一个孩子告诉我,猫胡同顶里边一座楼的后门里住着一个老婆子,养了一二十只猫,人称猫婆,蓝眼睛多半是叫她的猫勾去的。
当夜,我钻进猫胡同,在黑暗里寻到猫婆家的门。
我冒冒失失地拍门,非要进去看个究竟不可。
门打开,一个高高的老婆子出现——这就是猫婆了。
我说我找猫,她立刻请我进屋去,是间阴冷的地下室。
一股噎人的猫味扑鼻而来。
屋顶很低,正中吊着一个很脏的灯泡,把屋内照得昏黄。
一个柜子,一座生铁炉子,一张大床,地上几只放猫食的破瓷碗,再没别的。
猫婆问我猫的样儿,我描述一遍,她立即叫道:“见过见过,常找我们玩,多疼人的宝贝!丢几天了?”我盯住她脸看,只有焦急,却无半点假装的神气。
我说:“五六天了。
”她的脸顿时阴沉下来:“您甭找了,回不来了!”我疑心她骗我,目光搜寻可能藏匿蓝眼睛的地方。
猫婆的手忽向横着的铁烟囱上一指:“这都是叫人打残、摔坏的猫!我把它们拾回来养活。
小说阅读《猫婆》1

回到原文: 第一处: 猫婆:“您瞧那只小黄猫,孩子们想要烧死它,我一 把抢出来的!” 烟囱上那小黄猫跳下来,叼起烟,仰起嘴递给她。猫 婆笑脸开花:“瞧,这小东西多懂事!” 第二处: 忽然,后墙下传来一声猫叫,在胡同深处,猫婆故居 墙头上,孤零零趴着一只猫影,蜷缩一团,凄婉哀叫。不 是那只小黄猫吗?忙叫声:“咪咪!”谁知将它惊动,起 身慌忙跑掉。 参考答案:①写出了小黄猫遭遇悲惨,念旧感恩;②突出 猫婆的仁慈善良;③与有些人的冷酷形成对比,批判了人 性的冷漠。 小贴士:做题不套用术语,而应从分析文本入手
2、请简要概括文中猫婆的形象。(4分)
•
•
方法回顾:①,从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行 动和心理描写等)来分析人物。 ②,从间接描写(周围人物或环境对他的烘托渲染; 特别注意故事叙述者的介绍评价或其他人的介绍)来 分析人物。
参考答案: 她是一个①命途多舛;②孤苦贫困,与猫相依
为命;③爱猫救猫,仁慈善良;④嫉恶如仇(正 义感)的老妇人。
感心理变化的作用);②与其他情节的关系;对其 他情节所起的作用(使情节波澜再起;制造悬念, 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提供依 据);③对主题的作用 (点明或深化);④对环境 的作用 ;
1,(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小说第二段
(“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 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2,(2011年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文中 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 述有何关联? 3,(《落价》)文中第④段画线处在结构上 起什么作用? 小贴士:注意问题的指向
6,在小说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 得酩酊大醉,这一安排有什么作用?《巴尔塔萨一个奇 特的下午》
冯骥才:猫婆

冯骥才:猫婆冯骥才:猫婆尔这小阁楼的后墙中,居下临高是一条又少又深的胡异,尔称它为猫胡异。
逐日夜半,那面是猫儿们无奈无地的世界。
它们戏耍、供奇、追赶、挨架,鸣失凶猛时有如小孩扯着嗓子号哭。
吵失人无奈进睡时,就常有人拉谢窗年夜吼一声"来——",或者抛块石头瓦片轰赶它们。
尔正在忍辱负重时也那样火冒三丈湿过很多次,常常把它们赶跑,静未几时,它们又换个甚么处所接着闹,彻夜不停。
为了追躲那群厌恶的野伙,尔实念换屋子搬场。
奇异,哪去那么多猫,为何偏偏偏偏皆跑到那胡异面去聚首闹事?一地,尔到一名伴侣野来串门谈天。
他养猫,并且望猫如命。
尔说:"尔挺厌恶猫的。
"他一怔,扭身从墙角纸箱面取出个皂色的工具搁正在尔脚上。
呀,一只毛线球巨细银白的小猫!大略它有点怕,缩成个团儿,小耳朵牢牢揭正在脑壳上,一单杂蓝色明明的方眼睛温和又害怕天视着尔。
尔不由自主赶紧把它捧正在怀面,拿高巴爱抚天蹭它毛茸茸的小脸,居然对那伴侣说:"太心爱了,把它送给尔吧!"尔那伴侣啼了,啼失挺自得,好像他用一种爱打败了尔不应有的一种恼恨。
他野年夜猫此次一窝熟了一对小猫——一只一单金黄眼儿,一只一单地蓝色眼儿。
只管他没有舍失送人,对尔却破例天割爱了。
彷佛为了要正在尔身上造就没一种取他异样的爱口去;实邪的爱总愿望各人同享,尤为对尔那个厌猫者。
小猫一进尔野,就成为了尔齐野人的感情外口。
开初它小,趴正在尔脚掌上瞌睡睡觉,尔儿子拿脚绢当被子盖正在它身上,尔老婆拿眼药瓶呼牛奶喂它。
它呢,怒悲像婴儿这样俯里躺着吃奶,吃失快乐时就用四只小毛腿抱着您的脚,屈没柔硬的、细砂纸似的小红舌头亲昵天舔您的脚指尖……那样,它少年夜了,成为尔野外的一员,并有着随心所欲的权力——睡觉能够钻入任何人的被窝儿,用饭能够跳到桌上,蹲正在桌角,念吃甚么便晨甚么鸣,哪怕最甘旨的一块鱼肚或鹅肝,咱们城市当机立断天让给它。
嘿,它夺来尔儿子蒙辱的位置,尔儿子却绝不妒嫉它,反给它起了顶标致、顶标致的名字,鸣蓝眼睛。
酒婆 冯骥才阅读附答案

酒婆冯骥才阅读附答案酒婆[注]冯骥才酒馆也分三六九等。
首善街那家小酒馆得算顶末尾的一等。
不插幌子,不挂字号,屋里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
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有的手捏一块酱肠头,有的衣兜里装着一把五香花生,进门要上二三两,倚着墙角窗台独饮。
逢到人挤人,便端着酒碗到门外边,靠树一站,把酒一点点倒进嘴里,这才叫过瘾解馋其乐无穷呢!这酒馆只卖一种酒,是山芋干造的,价钱贱,酒味大。
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
这酒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赛镪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
可一落进肚里,跟手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晕晕乎乎,劲头很猛。
好赛大年夜里放的那种炮仗“炮打灯”,点着一炸,红灯蹿天。
这酒就叫做“炮打灯”。
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
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要说最洒脱,还得数酒婆。
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赛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嘛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姓嘛叫嘛,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
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掏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报纸有时新有时旧;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赛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这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赛倒进酒桶。
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赛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
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赛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
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扭——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赛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嘛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是因为“炮打灯”就这么一点劲头儿,还是酒婆有超人的能耐说醉就醉说醒就醒?酒的诀窍,还是在酒缸里。
冯骥才:猫婆

冯骥才:猫婆本文是关于经典美文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冯骥才:猫婆我那小阁楼的后墙外,居高临下是一条又长又深的胡同,我称它为猫胡同。
每日夜半,这里是猫儿们无法无天的世界。
它们戏耍、求偶、追逐、打架,叫得厉害时有如小孩扯着嗓子号哭。
吵得人无法入睡时,便常有人推开窗大吼一声"去——",或者扔块石头瓦片轰赶它们。
我在忍无可忍时也这样怒气冲冲干过不少次,每每把它们赶跑,静不多时,它们又换个什么地方接着闹,通宵不绝。
为了逃避这群讨厌的家伙,我真想换房子搬家。
奇怪,哪来这么多猫,为什么偏偏都跑到这胡同里来聚会闹事?一天,我到一位朋友家去串门聊天。
他养猫,而且视猫如命。
我说:"我挺讨厌猫的。
"他一怔,扭身从墙角纸箱里掏出个白色的东西放在我手上。
呀,一只毛线球大小雪白的小猫!大概它有点怕,缩成个团儿,小耳朵紧紧贴在脑袋上,一双纯蓝色亮亮的圆眼睛柔和又胆怯地望着我。
我情不自禁赶快把它捧在怀里,拿下巴爱抚地蹭它毛茸茸的小脸,竟然对这朋友说:"太可爱了,把它送给我吧!"我这朋友笑了,笑得挺得意,仿佛他用一种爱战胜了我不该有的一种怨恨。
他家大猫这次一窝生了一对小猫——一只一双金黄眼儿,一只一双天蓝色眼儿。
尽管他不舍得送人,对我却例外地割爱了。
似乎为了要在我身上培养出一种与他同样的爱心来;真正的爱总希望大家共享,尤其对我这个厌猫者。
小猫一入我家,便成了我全家人的情感中心。
起初它小,趴在我手掌上打盹睡觉,我儿子拿手绢当被子盖在它身上,我妻子拿眼药瓶吸牛奶喂它。
它呢,喜欢像婴儿那样仰面躺着吃奶,吃得高兴时便用四只小毛腿抱着你的手,伸出柔软的、细砂纸似的小红舌头亲昵地舔你的手指尖……这样,它长大了,成为我家中的一员,并有着为所欲为的权利——睡觉可以钻进任何人的被窝儿,吃饭可以跳到桌上,蹲在桌角,想吃什么就朝什么叫,哪怕最美味的一块鱼肚或鹅肝,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让给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猫婆
冯骥才
我那小阁楼的后墙外,居高临下是条又长又深的胡同,我称它为猫胡同。
每日夜半,这里是猫儿们无法无天的世界。
它们戏耍、求偶、追逐、打架,吵得人无法入睡。
为了逃避这群讨厌的家伙,我真想换房子。
奇怪,哪来这么多猫,为什么偏偏都跑到这儿来聚会闹事?
一天,我到一位朋友家去。
他视猫如命。
我说:“我挺讨厌猫的。
”他将一个白色的东西放在我手上:一只毛绒球大小雪白的小猫缩成团儿,小耳朵紧紧贴在脑袋上,一双纯蓝色亮亮的圆眼睛柔和又胆怯地望着我。
我情不自禁地对朋友说:“太可爱了,把它送给我吧!”
蓝眼睛一入我家,便成了全家人的情感中心。
每当它闯祸,只要一瞅它那纯净光澈的蓝眼睛,火气顿时全消,反而把它拥在怀里……我也是视猫如命了。
入秋,天一黑,不断有大野猫从猫胡同爬上我家的房顶来。
我关紧通向晾台的门,蓝眼睛便发疯似的抓门。
我知道它在发狂地爱,便打开门不再阻拦。
一天夜里,它再没回来。
家中每个人全空了。
我房前房后去找。
一个孩子告诉我,猫胡同顶里边一座楼的后门里住着一个老婆子,养了一二十只猫,人称猫婆,蓝眼睛多半是叫她的猫勾去的。
当夜,我钻进猫胡同,在黑暗里寻到猫婆家的门。
我冒冒失失地拍门,非要进去看个究竟不可。
门打开,一个高高的老婆子出现——这就是猫婆了。
我说我找猫,她立刻请我进屋去,是间阴冷的地下室。
一股噎人的猫味扑鼻而来。
屋顶很低,正中吊下一个很脏的灯泡,把屋内照得昏黄。
一个柜子,一座生铁炉子,一张大床,地上几只放猫食的破瓷碗,再没别的。
猫婆问我猫的样儿,我描述一遍,她立即叫道:“见过见过,常找我们玩,多疼人的宝贝!丢几天了?”我盯住她脸看,只有焦急,却无半点装假的神气。
我说:“五六天了。
”她的脸顿时阴沉下来:“您甭找了,回不来了!”我很疑心她骗我,目光搜寻可能藏匿蓝眼睛的地方。
猫婆的手忽向横着的铁烟囱上一指:“这都是叫人打残、摔坏的猫!我把它们拾回来养活的。
您瞧那只小黄猫,孩子们想要烧死它,我一把抢出来的!您那宝贝丢了这么多天,哪还有好?现在乡下常来一伙人,下笼子逮猫吃,造孽呀!”
她说得脸抖,手也抖,点烟时,烟卷抖落在地。
烟囱上那小黄猫跳下来,叼起烟,仰起嘴递给她。
猫婆笑脸开花:“瞧,这小东西多懂事!”
面对这受难猫儿们的救护神,告别出来时,不觉带着点惭愧和狼狈的感觉。
从此不知不觉我竟开始关切所有猫儿的命运。
猫胡同再吵再闹也不再打扰我的睡眠,猫叫成了我的安眠曲……
转过一年,到了猫儿们求偶时节,猫胡同却忽然安静下来。
我妻子无意间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猫婆死了。
同时才知道关于她的一点经历。
她本是先前一个开米铺老板的小婆,被大婆赶出家门,住在那座楼第一层的两间房子里,后又被当做资本家老婆轰到地下室。
她孑然一身,拾纸为生,以猫为伴。
曾有人为她找了个卖肉的老汉作伴儿。
老汉受不了猫闹、猫叫、猫味儿,就搬出去住。
而她坚持与这些猫共享着无人能解的快乐。
前两个月,猫婆急病猝死,老汉搬回来,第一件事便是把这些猫统统轰走。
被赶跑的猫儿每每回来,必遭老汉一顿死打。
一种伤感与忧虑从我心里漫无边际地散开,散出去,随后留下的是一片沉重的空茫。
入冬后,我听到一个令人战栗的故事——
我家对面一座破楼修瓦顶。
白天换瓦时活没干完,留下个洞,一只猫钻进去御寒;第二
天瓦盖上,这只猫无法出来,急得在里边叫。
住在这楼顶层的五六户人家谁也不肯将自家的顶棚捅坏,放它出来。
这猫叫了三整天,直至声音消失!
听到这故事,我彻夜难眠。
更深夜半,天降大雪,猫胡同里一片死寂。
忽然,后墙下传来一声猫叫,在胡同深处,猫婆故居墙头上,孤零零趴着一只猫影,蜷缩一团,凄婉哀叫。
不是那只小黄猫吗?忙叫声:“咪咪!”谁知将它惊动,起身慌张跑掉。
猫胡同里便空无一物。
只剩下一片夜的漆黑和雪的惨白,还有奇冷的风在这又长又深的空间里呼啸。
(选自《灵魂的巢》,有删改)11.请具体说明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12.请简要概括文中猫婆的形象。
(4分)
13.文中两处写到小黄猫,有何用意?(6分)
14.请探究“听到这故事,我彻夜难眠”这句话中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感。
(6分)
参考答案:
11.①发现猫的可爱而改变先前讨厌的态度;②为下文丢猫、找猫的情节提供依据。
(一点2 分)
12.命途多舛;孤苦贫困,与猫相依为命;爱猫救猫,仁慈善良;疾恶如仇。
(每点1分)
13.①猫婆的仁慈善良;②小黄猫念旧感恩;③和有些人的冷酷形成对比,批判人性冷漠。
(6分,每点2分)
14.①对猫被困在瓦内至死遭际的痛心;②对原来猫胡同内的猫寒冬雪天无处御寒的忧虑;③对人们为了自家利益而罔顾其他生命的自私行为的失望;④对猫婆收养受难猫儿的崇敬和追思。
(6分,每点2分,答满三点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