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理念[论文]
浅谈声乐教学的科学理念

浅谈声乐教学的科学理念一、当代高师声乐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优秀的声乐师资队伍。
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直截了当地宣称:“歌唱和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
”的确如此,声乐学生如果遇不到一位好教师,还不如不学或者自学,而声乐要完全靠自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声乐教师要努力学习、钻研,不断探索和积累,不断提高声乐水平和教学技能的新理念。
1.树立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
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不明确正确的科学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地。
因此,声乐教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尽可能多地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进而掌握科学的发声法,树立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
2.具有判断声音好坏的耳朵。
声乐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觉来进行教学,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读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做出调整。
声乐教师如果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可能把学生引导到错的唱法上去。
3.掌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每位学习声乐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歌唱艺术表现上的问题。
教师必须及时发现歌唱问题,采用灵活多样有效的训练方法逐步解决。
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教学的方法的灵活多样,就像一名好的医生要掌握许多疾病的对症处方一样,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才能解决好声乐教学中遇到的很多难题。
4.具有良好的舞台演唱能力和钢琴伴奏能力。
声乐教师要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和钢琴伴奏能力。
常言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也就是说,具备了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教学更具魅力,令人信服,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师从生硬的、喋喋不休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
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不仅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表演,还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论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思想理念创新

论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思想理念创新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思想理念创新是指在高校声乐教育中,针对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当代声乐教育的发展趋势与需求,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民族声乐教育的繁荣和发展。
第一,注重传承和创新相结合。
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理念创新应该在传承和发展传统声乐文化的基础上,兼顾现代声乐技术和表演风格的创新,使学生既能够深入了解并传承民族声乐的精髓,又能够适应当代声乐发展的需求,并创造出适合自身的表演风格。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校声乐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使其具备扎实的声乐技巧、专业的音乐知识和入门的乐理基础,同时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出优秀的民族声乐艺术人才。
注重实践和实用相结合。
高校声乐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搭建舞台表演机会、展示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演出中将所学知识与技巧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表演能力和艺术实践经验。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用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为民族声乐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思想理念创新应该注重与国际乐团、声乐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互访、联合演出和学术研讨等形式,增进与国际声乐教育的沟通与了解,学习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艺术影响力。
第五,注重跨学科融合与创新。
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思想理念创新应该倡导跨学科教学,将声乐艺术与其他学科,如音乐学、民族学、文化学等进行深度融合,形成具有独特特色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跨学科的研究与实践,开展相关的学术探索和创作实践,推动声乐教育的全面发展。
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思想理念创新是推动民族声乐事业发展的关键,希望高校声乐教育能够注重传承和创新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实践和实用相结合,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推动跨学科融合与创新,为民族声乐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论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思想理念创新

论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思想理念创新高校民族声乐教育是培养声乐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民族声乐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高校民族声乐教育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创新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思想理念成为了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思想理念创新展开讨论,旨在为推动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一、立足中国民族声乐传统,注重培养专业能力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思想理念创新首先要立足于中国的民族声乐传统,深入挖掘我国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民族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学生的专业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民族声乐的基本技能和表现形式,具备较强的演唱、表演和实践能力。
这既包括对民族声乐曲目的深入研究和演绎,也包括对声乐技巧和表演技巧的全面培养。
还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鼓励他们在声乐艺术上进行创新探索,拓宽音乐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艺术生涯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二、注重跨学科融合,培养综合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艺术的多元化,高校民族声乐教育也要注重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声乐教育不再仅仅是声乐专业的学习,而是要与音乐学、戏剧表演、舞蹈等相关专业进行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综合的艺术教育。
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理论知识,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提高自己的艺术综合能力。
这样的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界合作能力和创新素质,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人文关怀,培养社会责任感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思想理念创新还要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声乐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要为学生搭建展示和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社会影响力和人文关怀的价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艺术的热爱。
声乐艺术教学理念及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声乐艺术教学理念及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声乐艺术教学理念是指音乐教育者对声乐教学的基本观念、目标、方法、手段和策略等的概括与总结,是声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法、自由自在地表达音乐情感,以及有一定的演出能力和舞台魅力。
有效的声乐教学需要贯彻一定的声乐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
首先,声乐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全面的。
学生的音乐素养、歌唱技巧和舞台表演能力都应该得到全面的发展。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采取针对性教学。
其次,声乐教学应注重个性化教学。
不同学生的音乐素养、声音特点、学习方法和个性不同,因此教学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缩小差距,充分发挥学生潜力。
第三,声乐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
教师应该注重音乐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引领学生充分感受音乐表达的力量和美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从而更好地进行声乐教学。
第四,教师应该注重唱法教学。
唱法是声乐的基本功,是良好歌唱的前提。
教师应该清楚每一种唱法的原理和特点,并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声音的了解和体验。
有效的声乐教学需要优秀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
所谓优秀的教学方法就是要遵循声乐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习成为积极主动的过程。
此外,良好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也是成功的声乐教学的重要保证。
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比如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互动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适应不同的学生。
总之,声乐教学理念的合理创新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策略的运用,有助于促进声乐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有良好歌唱素养和音乐表现力的人才。
如此,才能让更多人欣赏到高水平的声乐艺术表演,推动声乐艺术的发展!。
声乐艺术教学理念及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声乐艺术教学理念及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声乐艺术教学的理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遵循的目标、方法和策略。
良好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能够指导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声乐技能和素养的提高。
在维护声乐艺术传承和推动声乐艺术发展的重要时刻,有效的声乐艺术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首先,声乐艺术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态度。
学生在学习声乐艺术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技巧,还要树立健康的态度和习惯。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保护声带,避免唱歌时出现不良后果,同时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投入和刻苦练习才能获得好成绩。
其次,声乐艺术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
声乐艺术是一门艺术,强烈的艺术感受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品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和分析音乐的内涵,感受到音乐中深沉的情感和美丽的形式,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艺术创作和表现的灵感。
再次,声乐艺术教学要体现差异化、个性化的特点。
每个学生的嗓音特点和音乐风格都不同,因此,在掌握音乐原理和技术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明确自身的音乐特点,发掘自己的优势,创造个性化的音乐表演和艺术形式。
最后,有效的声乐艺术教学需要强调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强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当今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
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将理论知识和技能体验相结合,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够在实践中加强音乐表演的技能。
总之,当今社会对声乐艺术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需要遵循科学化、差异化、个性化和实践化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从而开展有效的声乐艺术教学工作。
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传承声乐艺术,提高音乐艺术素养,推动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
声乐教学法论文(经典)[精选多篇]
![声乐教学法论文(经典)[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cf5b6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6.png)
声乐教学法论文(经典)[精选多篇]第一篇:声乐教学法论文(经典)浅析声乐的整体教学法在这一学期,我选修了声乐教学法这一门课程。
在课上,王百灵老师用她渊博的知识和正确的示范给我们系统的讲解如何上好声乐课,收获很多!我将自己在课上所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了这篇“浅析声乐的整体教学法”。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的过程应该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整体教学法,这是一种以声音为媒介,整合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歌唱技术等多方面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声乐训练是由歌唱者自身的嗓音生理条件、声乐技巧、心理构成、艺术修养等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这些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
本文提出的声乐整体教学法,就是为了更好地处理声乐教学中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声乐的训练中,将生理、心理和情感共同结合起来的体系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使呼吸、共鸣、发声器官与良好的生理状态以及对音乐准确表达等诸多影响声乐的因素能得到配合和协调,从而让歌唱者达到歌唱的最佳状态。
一、声乐整体教学法的意义1.声乐整体教学时声乐教学的重要方法在一般的声乐教学中,我们的教师都比较注重的是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如呼吸、吐字、共鸣等,这种具体方法的研究和对声乐的塑造虽然是声乐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还需要的是一个整体的教学观念来对教学进行整体的把握,我们对于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所要培养的学生那些方面的能力,要传授的知识,以及所要借助的各种教学资源,都有一个宏观的控制。
这样才能能够居高临下的把握教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能力点,调动每一种教学资源。
为声乐教学目标的全面、深刻理解,为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教学过程的流畅连贯,打下良好的基础。
2.声乐整体教学有助于学生歌唱水平的提高声乐的整体教学方法,针对的不仅是音乐的发声技巧,还包括歌唱的整体结构、艺术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把握,通过运用整体教学法,可以提高歌唱者对气息的控制、共鸣的控制、音色的锤炼、字正腔圆的把握以及艺术的表现能力等,同时通过课堂教学的艺术实践,训练和强化学生对歌唱艺术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等心理能力,这也使得歌唱者以自己的艺术审美观为尺度,对声音的表现进行选择,通过与作品所提供的情绪交融,才能以最好的状态表现作品。
声乐艺术教学理念及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声乐艺术教学理念及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声乐艺术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声乐教学涉及到声音的发声、音准、音色、声乐技巧、表演等方面,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声乐艺术教学的理念及有效教学的重要性,旨在帮助声乐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更多优秀的声乐学生。
声乐艺术教学理念声乐艺术教学理念是指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所倡导和实施的关于声乐艺术教育的基本观念和原则。
声乐艺术教学理念不仅包括对声乐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要求,还包括对声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和要求。
1.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声乐艺术教学应该使学生在学习声乐技能的培养其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品味。
2.注重声乐技能的训练和表现能力的培养。
声乐艺术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声音发声、音准、音色和表演技巧等方面的训练,使他们具备较高的演唱水平和表演能力。
3.注重个性化的培养。
声乐艺术教学应该从个体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4.注重整体素质的培养。
声乐艺术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音乐素养和声乐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有效的声乐艺术教学要想实现良好的声乐艺术教学效果,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声乐艺术教学方法和手段。
1.因材施教。
学生的音乐起点不同,所以声乐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声乐水平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声乐艺术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乐于学习音乐。
3.重视基本功的训练。
声乐教学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通过反复练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歌唱技巧和表演能力。
4.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相关推荐浅谈声乐教学论文(精选15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谈声乐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谈声乐教学论文篇1摘要:百色学院作为地处偏远山区的地方高校,近年来为了适应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在声乐科目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创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出更多在新时代背景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合格人才。
本文将以百色学院声乐教学为例,分别从教学现状、观念、模式及内容等几个方面浅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声乐课教学改革。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改革一、声乐教学现状声乐课是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声乐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发声方法,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能够精准阐释歌曲的美,从而为其未来的歌唱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百色学院,每年大一开学第一周,声乐教研室都会进行一次新生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制定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案。
声乐学习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每个学生每周一个学时,形式上对大一、大二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大三、大四以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方式。
在各个年级段期末结业考试时,学生也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但是在大四阶段从很多学生的就业实习单位反馈来看,学生们很难与实习单位的要求相适应。
出现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声乐教学缺乏对社会发展的关注,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比较单一,为了适应这种就业的变化,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声乐教学观念的改革(一)新型的办学定位。
学校的办学定位就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既需要大量的学术型高端人才,也需要大批从事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应用型人才。
在这种背景下,必须明确一个原则来培养人才。
百色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毕业之后去了广西当地中小学从事教师工作,也就是说声乐教学要从以前的声乐表演型向师资型人才倾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声乐教学理念
做为一名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模糊的声音概念,明明白白地给学生讲清楚,帮助学生们建立起正确的科学的声音概念,这一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声乐教师声音概念教学方案
声乐学习是一门慢餐文化,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惑,如果没有对声音概念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者轻的会延长学习时间,重者会误入歧途,甚至会终生告别歌唱。
做为一名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模糊的声音概念,明明白白地给学生讲清楚,帮助学生们建立起正确的科学的声音概念,这一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一、歌唱的气息和声音位置
人一生下来就会呼吸,不用学习就可运用自如,这是人天生的一种本能。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给学生讲了很多关于歌唱呼吸的问题,结果学生反而对歌唱呼吸很困惑,或者是很糊涂。
很多老师会反复强调:“要深呼吸,要气沉丹田,两肋骨要怎样怎样。
”结果学生吸了满肚子的气全是僵住的,导致发出的声音不通畅,到最后连歌都唱不了。
在教学中,我主张:主动地呼和被动地吸,自然的东西就让它回归到自然。
说白了歌唱中的呼吸就是很自然的呼吸,不要单纯的为了气息而练气息。
气息是通过正确的歌唱方法训练而一天天练出来的。
我认为能流动起来的最自然的呼吸就足够歌唱了,没有必要吸那么多的气,只需要一点点就可以了,关键是怎
么利用好这一点气息去控制好每句歌词。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训练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和演唱技术,锻炼提高学生对歌唱气息的控制和正确运用,就会收到好的歌唱效果。
所谓声音的位置,老师们也有很多的训练方法。
而我对声音位置的理解是:通过正确的歌唱发声训练,声音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后而产生的一种音响概念而已。
说白一点,声音本身没有位置,真正的声音位置,就是把自己最自然的声音,放在两片声带上发出来的那种金属色彩般的音色而已,而并非是把声音唱在所谓的眉心处等的说法。
二、充分运用上帝给歌唱者的“第二张嘴”
歌唱的唱法多种多样,有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等。
每种唱法都有各自的演唱方法,教法也各不相同。
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
让我们了解一下那些大歌唱家是如何演绎自己那奇妙的嗓音的。
比如卡鲁索、吉利、斯基帊、帕瓦罗蒂、多明戈、魏松、廖昌永等,这些大歌唱家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音色呢?其实他们的音色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明亮靠前,而且声音都像说话那么自然。
为什么这些大歌唱家的声音都那么自然明亮呢?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他们都是科学的掌握了歌唱发声的方法,充分地科学地运用了“第二张嘴”。
我认为歌唱有第二张嘴,第二张嘴的位置就在两锁骨之间。
歌唱发声时两张嘴是分开的,各有用处,不能合并到一起,尤其不要过多的运用上边的嘴巴。
我把声带的闭合比做“第二张嘴”里两颗相
碰撞的牙齿,还可以比做成吃元宵和夹元宵。
在声乐训练过程中,当第二张嘴处的张力越来越强的时候,口腔中的声音会越来越少,到最后只有那么细腻的、一点点的清晰明亮的声音。
一般说来当真正地运用好“第二张嘴”后,女生会发出想小提琴拉出来的那种自然、细腻又明亮的声音。
男生会发出那种清晰明亮纯净、声音位置靠前、有泛音的美丽声音。
这样的的声音不掺杂任何与歌唱乐器相对立的口腔或肌肉色彩,非常具有威力和穿透力。
所以我们学唱歌的人就应该好好的利用这“第二张嘴”。
现在很多老师学生不太注意着一点,他们一直认为,美声就是竖起嘴巴,发出自以为音色浑厚、饱满的声音,感觉自己的声音像滔滔江水,其实这完全是一种对声音概念的错误理解。
所以我们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正确审美,朝着国际上最科学自然地唱法去训练学生。
三、一定要十分重视歌唱的咬字
歌唱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独特方式。
咬字不清使观众无法知道歌手在演唱什么内容,演唱将失去意义。
在平日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非常注重对声音的要求,也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但是当学生演唱歌曲时总是觉得不尽人意,所以老师们就继续在声音训练上去找解决的方法,结果效果很是一般。
笔者建议不防在歌唱咬字方面做做工作,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咬字器官中的舌头、下颌、软腭、嘴唇的运动直接影响到共鸣腔体的形状,因此这些咬字器官不可避免地对音质
也会产生影响。
歌唱主要是唱元音,过多的考虑辅音会使舌头过早移位,导致语音不清,声音不够流畅,因此歌唱者必须将元音和辅音分开考虑。
歌手好的音质和清晰的语言与咬字肌肉的有效工作产生自然、流畅、匀称的咬字发音过程有关。
如果歌手在咬字发音方法上存在问题,势必会影响对作品的正确表达和诠释,而这恰恰对表演非常重要。
因此老师一定要耐心细致的去指导学生的咬字,学生反复练习和实践,解决影响咬字发音最常见的问题:舌体和下颌骨的异常运动。
当学生在咬字发音上没有问题时,教师就可以把宝贵的时间花在训练学生的发音技巧和音乐表现上。
声乐教学十分抽象,很多内容看不见摸不着。
声乐教师面对的是有知觉、有感情的人声乐器。
因此,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感觉和自我意识,应允许学生去尝试,从失败中学习,并对好的方法、技巧和艺术表现给予鼓励和充分的肯定。
另外,声乐教师对嗓音要有很强的感受力和分析能力。
要掌握人生乐器的生理、心理、声学知识,并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个性特点和学习类型做出准确的判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