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无锡市声环境质量状况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调整方案的通知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区声环境功能
区划分调整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9.04.25
•【字号】锡政办发〔2019〕31号
•【施行日期】2019.04.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噪声污染防治
正文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调整方案
的通知
锡政办发〔2019〕31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2019年无锡市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4月25日。
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报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1 类区标准适用于居住、文教区为主的区域;
2 类区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1
4a 类 ≤70 ≤55
3 类区标准适用于工业区; 4 类区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本文 4 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 准》(GB3096-2008)中 4a 类标准)。
附表:
2013 年第一季度环保重点城市各类功能区监测点位噪声监测结果平均值
昼
17 64.7
16 50.0 -14.7
夜
17 23.5
16 50.0 26.5
1类 (居住区)
昼
209 86.1 220 90.5 4.4
夜
209 68.9 220 75.0 6.1
4类
2类
3类
(交通干线
(混合区) (工业区)
两侧区域)
昼 夜 昼夜 昼 夜
340 340 209 209 240 240
LN 44.4 41.2 41.3 42.2 43.5 47.2 45.9 45.8 46.7 43.6 43.5 44.0 40.4 48.6 41.3 40.3 40.9 44.1 42.8 45.8 40.8 41.9 46.7 43.1 42.2 39.2 41.0 43.1 40.6 40.6 41.2 44.5 45.7 41.7 36.1 50.1 46.4 47.8 44.5
LN 46.9 53.2 49.7 49.5 53.1 53.1 53.1 52.6 44.1 46.8 44.2 56.0 39.3 51.6 49.2 51.5 44.6 61.8 60.6 49.5 50.7 54.9 48.5 46.7 45.7 58.1 50.3 53.1 50.3 48.8 49.6
绿色建筑中声环境质量设计及隔声措施

绿色建筑中声环境质量设计及隔声措施摘要: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增快,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升,开始注重生活环境质量,绿色建筑广泛盛行。
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室内外声环境模拟计算方法、优化设计要点以及检测要求,提出了绿色建筑隔声措施,对建筑门窗、墙体以及楼板隔声处理及设计施工的改进方法展开了深入了研究,以期为同行人士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绿色建筑;声环境质量;隔声措施前言:如今,低碳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绿色建筑受到人们高度重视,绿色建筑声环境质量是当下衡量绿色建筑质量的主要标准,为提高绿色建筑隔音降噪能力,需在设计前对建筑项目周围声环境进行深入了解,施工过程中,加强建筑各结构的隔音处理,促使建筑室内隔声性能与各空间噪声级别更好的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1绿色建筑中声环境质量的优化设计普通建筑工程的声环境设计需要尽可能的简单化与模块化,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更大的效益。
对于高档住宅、办公楼以及对声环境具有特殊要求的房建,声环境设计需要结合不同需求来制定。
对于声环境的设计,首先要对环境噪声预测结果进行考察,然后对各建筑维护降噪性能实施评估,采取科学可行的降噪措施。
1.1 绿色建筑周边的声环境模拟计算对建筑周围声环境进行模拟计算是建筑声环境质量设计中的首要工作,以此获得声环境数据。
声环境质量模拟计算需要运用环境噪声预测软件,设计前,对建筑内外声环境进行全方位考察,在模拟与计算中,预测出建筑声环境。
了解建筑声环境条件滞后,按照所预测的数据,采用相应的隔声减噪措施,境地建筑外部环境噪声影响。
绿色建筑外部声环境模拟软件包含SoundPLAN和Noisemap 等,内部声环境模拟软件包含Odeon7837 和Raynoise等。
而建筑外部声环境模拟会产生误差,可利用定点实测来降低。
目前, BIM是国内常用的模拟软件,其不仅可同时对建筑光、声、热和风等环境进行模拟,也能够在同一时间模拟建筑室内和室外的声环境。
市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调整方案(2018年-2023年)

市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调整方案(2018年-2023年)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加强对嘉峪关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的管理和监督,有效控制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声环境质量,确保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力争做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协调。
根据原省环保厅《关于划分和调整声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甘环大气发〔2017〕4号)、《关于加强和规范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大气函〔2017〕1709号)要求,开展嘉峪关市城市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定和调整工作。
一、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区域依据《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嘉峪关市区域发展规划和区域功能,结合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对主城区及酒钢集团公司共计132.7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声功能区划分。
其中主城市区域包括嘉峪关老城市区域、嘉峪关新城市区域、嘉东工业园区以及国际空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72.29平方公里;酒钢集团公司用地主要位于集中建设区西北部,占地面积60.41平方公里。
二、区划依据(一)相关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3.《关于加强和规范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大气函〔2017〕1709号)。
(二)相关技术规范依据1.《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2.《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640—2012);3.《环境噪声监测点位编码规则》(hj661—2013)。
(三)相关标准依据1.《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5.《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9660-88)6.《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无锡高新区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鸿兴包装(无锡)有限公司数字印刷系统技术改造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鸿兴包装(无锡)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8年7月9日
鸿兴包装(无锡)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扩建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环境质量状况
评价适用标准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环境影响分析。
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环境噪声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与其他工业污染一样,是危害人类环境的公害。
噪声污染有其自身的特点:噪声是暂时性的,噪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便消失;环境噪声源分布是分散性的,噪声影响的范围是局限性的。
一、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现状(一)功能区声环境质量1、2019年现状(1)全国城市2019年,全国共有31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报送了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各类功能区2820个点位共监测了22438点次,昼间、夜间各11219点次。
昼间共有10362监测点次达标,达标率为92.4%;夜间共有8342监测点次达标,达标率为74.4%。
总体来看,2019年度全国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点次达标率高于夜间。
其中,0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74.0%,夜间为55.0%;1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86.1%,夜间为71.4%;2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92.5%,夜间为83.8%;3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97.1%,夜间为88.8%;4a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95.3%,夜间为51.8%;4b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95.8%,夜间为83.3%。
(2)直辖市和省会城市2019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各类功能区共监测3438点次,昼间、夜间各1719点次。
昼间共有1523个监测点次达标,达标率为88.6%;夜间共有1033个监测点次达标,达标率为60.1%。
总体来看,2019年度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功能区昼间点次达标率高于夜间。
其中,0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75.0%,夜间为16.7%;1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81.9%,夜间为57.5%;2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88.4%,夜间为75.4%;3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96.0%,夜间为78.7%;4a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89.0%,夜间为22.7%;4b类区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为100.0%,夜间为75.0%。
城市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数据审核要点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62·2019年第23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19)23-0062-02城市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数据审核要点张倩玲(江苏省太湖水质监测中心站,江苏南京210036)摘要:因城市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点位多、单点监测次数多,每次监测会产生大量的监测数据信息,从而导致数据审核工作难度大,传输过程中容易出错。
梳理了区域声环境监测、功能区声环境监测、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三类常规监测信息要求,从点位基础信息、监测数据信息两方面归纳了审核要点,以帮助审核人员更快判断数据,进一步科学地保障数据质量。
关键词:噪声;噪声监测;数据审核;审核要点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9.23.025为了掌握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中国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依据《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640—2012)》要求,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相对固定的时段,开展一次县级以上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在每季度的第二个月,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以上城市开展一次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
这三类声环境常规监测又分别对应监测点位基础信息表、监测数据表2张表格,分别涵盖13~24项填报信息。
以江苏省功能区声环境数据为例,江苏省2018年布设功能区监测点523个,一次数据传输上报涉及12552条监测数据,涵盖28万余项信息。
极大的监测数据量对应了极大量的数据审核工作。
环境监测数据审核是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一环。
在1991年,中国就颁布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制度(暂行)》(环监字〔1991〕第043号),规定各级监测机构对监测数据必须实行三级审核制度[1]。
但是个别监测站,特别是基层监测站,往往只注重任务的完成和监测结果的取得,而忽视对监测全过程各环节的审核。
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版)

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18)(2005年12月1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2年1月12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8年3月28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十六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三章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第四章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第五章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第六章工业噪声污染防治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及其监督管理。
本条例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本条例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并采取有利于声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划定本行政区域内各类声环境质量标准的适用区域,建设环境噪声达标区。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交通、城乡建设等专项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声环境质量的要求,合理规划各类功能区域和交通干线走向,并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督促、指导、协调其他依法行使环境噪声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机构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具体负责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以及餐饮、娱乐等服务行业噪声的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无锡市声环境质量状况
2018年,我市开展了功能区、区域和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从监测结果来看,全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较好水平,与往年相较基本保持稳定。
一、功能区声环境质量
2018年,全市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93.6%,夜间达标率为71.2%。
与2017年相比,市区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8.5%和69.2%,昼间达标率较上年持平,夜间达标率下降9.6个百分点。
宜兴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均为100%,同比均上升了3.6个百分点,江阴的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分别为78.1%和50.0%,昼间达标率和夜间达标率均与上年持平。
二、区域声环境质量
2018年无锡全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均值为55.2分贝(A),质量等级三级,评价水平为一般;较去年下降了1.3分贝(A)。
从各行政区区域声环境质量统计情况看,江阴市、宜兴市、惠山区的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二级,评价水平为较好;梁溪区、锡山区、滨湖区、新吴区的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三级,评价水平一般水平;江阴市、宜兴市最好,锡山区和新吴区较差。
2018年无锡全市区域环境噪声夜间均值为46.7分贝(A),质量等级三级,评价水平为一般,较2013年下降了0.6分贝。
从各行政区区域声环境质量统计情况看,宜兴市、惠山区的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二级,评价水平为较好;江阴市、梁溪区、锡山区、滨湖区、新吴区的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三级,评价水平一般水平;宜兴市、惠山区
最好,锡山区和新吴区较差。
影响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声源是社会生活噪声,所占比例达55%;其余依次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施工噪声。
与2017年相比,主要声源结构未发生变化。
三、交通声环境质量
2018年无锡全市道路交通环境噪声昼间均值为67.5 分贝(A),质量等级一级,评价水平为好,与2017年相比,全市道路交通昼间噪声总体无明显变化,昼间平均等效声级略降1.0 dB(A),昼间超标路段比例下降了0.3个百分点。
市区、江阴、宜兴的道路交通环境昼间噪声均值分别为65.3分贝(A)、68.1分贝(A)、70.2分贝(A)。
与2017年同期相比,市区降低了1.8分贝(A),江阴下降1.0分贝(A),宜兴持平。
2018年无锡全市道路交通环境噪声夜间均值为58.6分贝(A),质量等级二级,评价水平为较好,与2013年相比,全市道路交通夜间噪声总体无明显变化,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上升了 1.3dB(A),夜间超标路段比例上升了7.3个百分点。
市区、江阴、宜兴的道路交通环境噪声夜间均值分别为58.9分贝(A)、63.4分贝(A)、54.5分贝(A)。
与2013年同期相比,市区上升了1.8分贝(A),江阴上升了1.8分贝(A),宜兴上升了0.7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