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孔子《论语》全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国学经典《论语》全文及译文

【导语】《论语》是孔⼦及其弟⼦的语录结集,由孔⼦弟⼦及再传弟⼦编写⽽成,⾄战国前期成书。
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及其弟⼦的⾔⾏,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是⽆忧考分享的国学经典《论语》全⽂及译⽂。
欢迎阅读参考! 篇⼀ 1、⼦⽈:“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 【译⽂】孔⼦说:“学了⼜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从远⽅来,不是很令⼈⾼兴的吗?⼈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吗?” 2、⼦⽈:“巧⾔令⾊,鲜矣仁。
” 【译⽂】孔⼦说:“花⾔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是很少有仁德的。
” 3、曾⼦⽈:“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为别⼈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君⼦⾷⽆求饱,居⽆求安,敏于事⽽慎于⾔,就有道⽽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译⽂】孔⼦说:“君⼦吃不追求饱⾜,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谈谨慎,时时改正⾃⼰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 5、⼦⽈:“不患⼈之不⼰知,患不知⼈也。
” 【译⽂】孔⼦说:“不怕没⼈了解⾃⼰,就怕⾃⼰不了解别⼈。
” 6、⼦⽈:“《诗》三百,⼀⾔以蔽之,⽈:‘思⽆邪。
’” 【译⽂】孔⼦说:“《诗经》三百(零五)⾸,⽤⼀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 7、⼦⽈:“吾⼗有五⽽志于学,三⼗⽽⽴,四⼗⽽不惑,五⼗⽽知天命,六⼗⽽⽿顺,七⼗⽽从⼼所欲,不逾矩。
” 【译⽂】孔⼦说:“我⼗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岁,得知天命;六⼗岁,⼀听别⼈⾔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到了七⼗岁,便随⼼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 8、⼦⽈:“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论语》全文及翻译

孔子《论语》全文及翻译-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国学经典《论语》全文及译文

国学经典《论语》全文及译文篇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为所欲为,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靠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论语的原文及翻译

论语的原文及翻译《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论语的原文及翻译,希望有所帮助!论语的原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全文

论语学而第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
恭近於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二十篇

【译文】孔子说:“早上悟得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23.【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24.【原文】子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都想望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摆脱,君子是不摆脱的。君子一旦离开了仁道,还怎么成就好名声呢?所以,君子任何时候哪怕是在吃完一顿饭的短暂时间里也不离开仁道,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呢: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44.【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3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36.【原文】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文】孔子说:“参啊!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以后,学生们问曾子说:“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曾子说:“老师的学说,忠恕两个字罢了。”
《论语》原文 全文

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
思考
迷惘
停殆
第12页
5.子曰:“由,诲 子曰:“
女
知之
乎!
认识事物 教导 通“汝” (的道理) 教诲 你
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道 是
知也。” 也。”
这 通”智“, 聪明,智慧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第13页
孔子说: 【译】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求知的正确 态度吧!对待知识,知道的就说知道, 态度吧!对待知识,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 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啊!” 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啊! • 重点字词:“女”通“汝” 重点字词:
凋落
变节) (变节)
第21页
10、子贡问曰:“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 行之者乎?”
奉行
子曰:“其 子曰:“其
恕乎! 己所不
欲,
大概, 指儒家的推己及人, 想要(的 也许 仁爱待人思想。即“仁”东西)
勿 施
于人。”
施加 在,给
第22页
子贡问道: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 行的话? 行的话?” 孔子说: 那大概是‘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 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三省吾身
第8页
3.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子曰:“温
旧的 (知识) 领悟 可以
以 (之)
凭 (这一点)
为
做
师
矣。”
了
第9页
孔子说: 能够通过温习旧知识, 【译】孔子说:“能够通过温习旧知识,进 而悟出新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而悟出新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 获取新的知识 ↘ ↗ • 温习学过的知识 • 有所发现 ↙ • 独立思考 ↑ ↙ • 将旧知识融会贯通
第19页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 子曰:“岁寒,
这
之后凋 之后凋也。”
凋谢
第20页
孔子说: 碰上)寒冷的冬天, 【译】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 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松
柏 岁 寒
常
青
(君子) 君子)
保持节操) (保持节操)
困难) (困难)
其他树木
小人) (小人)
•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 三人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
第16页
以上两则向我们讲述怎样正确的学习态度呢? 向一切人学习, 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 向一切人学习 , 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 , 不 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 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 反 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总之,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总之,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 弘毅:强毅,意志坚强 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 施
欲:愿意,想要。施:施加
第27页
一词多义: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替 项为之强。 为,因为 为 (wèi) 为之怡然称快。为,因为
为
以丛草为林……。 为,作为 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 为,被 (wéi) 可以为师矣。 为,做 为 知之为知之…… 为,是 为 仁以为己任。 为,作为 为 第28页
『 论 语 』 十 则
第1页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 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 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整 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 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 年体历史著作。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 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 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 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宋朝宰相赵 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从宋朝 以来,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 “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第17页
8.曾子曰:“士 曾子曰:“
不可以不
弘
毅,
有学问有抱负或 有特殊地位的人
胸怀宽广 意志坚强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即“以仁为己任”,把“仁”作为自己的任务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停止
第18页
曾子说: 士人不可以不宽广胸怀、 【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宽广胸怀、 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 又很遥远。把实现‘ 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 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 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 远吗? 远吗?” • 重点字词:士、弘毅 • 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仁以为己任” •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第24页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语言积累(成语归纳) 语言积累(成语归纳):
①温故而知新 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 ②见贤思齐 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③任重道远 责任沉重,路程遥远。 ④死而后已 到死为止。 ⑤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一起行走的几个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第30页
学而时习之 而 温故而知新 而 表承接。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而 不译,或 择其善者而从之…… 而 译为“然 而 后” 而 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而 表转折。可译 人不知而不愠 而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却”或 而 “可是”、 学而不思则罔…… 而 “但是” 任重而道远 表并列。“而且”、“并 而 且” 第31页
第10页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而无所得
学则殆 学则殆。”
危险,有害
第11页
孔子说: 只是读书却不思考, 【译】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 迷惘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 迷惘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 (陷入邪说的)危险。” 陷入邪说的)危险。 • 重点字词:罔、殆 重点字词:
•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 见贤思齐
第15页
7.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师 焉。 子曰:“
表虚数,走 必定, 一定 几个
择
于此, 选择 在其中
其
善者而 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改正自身 同样的毛病
代词,他们 优点, 顺从, 指“三人” 长处 学习
孔子说: 几个人一同走路, 【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 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 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 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第25页
重点文言实词:
学而时习之。 时 时,时常 时 时,常常 故时有物外之趣。 时 日,每天 吾日三省吾身。 日 日 能张目对日。日,太阳 日
第26页
不亦说乎。 说 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省吾身。 三省:多次反省 吾日三省 三省 温故而知新。 故:学过的知识 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 罔 殆
第6页
2.曾子曰:“吾 日 曾子曰:“
三
省 吾身:
我 每天 多次 检查, 反省
为人 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乎?与朋友交
替 办事 尽心竭力 交往
信乎?传 不 习乎?” 乎?传
真诚, 老师传授 诚实 的知识 复习
固定句式:“不……乎?”译作“是不是……呢?”
第7页
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 别人办事情是不是不尽心竭力呢? 别人办事情是不是不尽心竭力呢?同朋友交 往是不是诚实呢? 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温 习过呢? 习过呢?” •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尽心力) 诚实) 忠(尽心力)信(诚实) 温习) 习(温习) • 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 孔子对徒弟谈怎样的修身做人的道理呢?
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仁”。“忠” —— 是孔子“ 的学说的两个方面: 和 “ 恕 ” 是孔子 “ 仁 ” 的学说的两个方面 : “ 忠 ” 的要求是“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的要求是 “ 己欲立而立人 , 己欲达而达人 ” , 这 是正面要求; 的要求是“ 己所不欲, 是正面要求 ; “ 恕 ” 的要求是 “ 己所不欲 , 勿施 于人” 这是反面要求。 其中都包含了儒家的推 于人 ” , 这是反面要求 。 其中都包含了儒家的 推 的思想。 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 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
可以为师矣。 可以:可以凭借 可以
可以
士不可以 可以不弘毅。可以:能够 可以
知: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 知 知 知 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智慧 知:领悟,知道 温故而知新。 知 知之为知之。 知:知道
第29页
重点文言虚词:
学而时习之 之 诲女知之乎 之 之,代词 之 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之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之,助词,无意 之 ,不译
1.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
时常 复习 ,实习 通“悦” 愉快 了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而不愠,
却 生气, 发怒
不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第5页
孔子说: 学习了(知识), ),然后时常 【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 实践它、复习它,不也高兴吗? 实践它、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 人从远方(到这里) 不也快乐吗? 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 了解( ),我却不生气 不怨恨, 我却不生气, 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怨恨,不是君子 的所为) (的所为)吗? • 重点字词:时、习、说、朋、知、愠、君子 重点字词: • 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习的方法 学习的乐趣 个人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