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普查与抽样调查(1)
七级数学上册 4.1 普查和抽样调查 普查的概念以及特点素材 (新版)青岛版

普查的概念以及特点什么是普查普查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普查一般是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但也可以调查某些时期现象的总量,乃至调查一些并非总量的指标。
普查涉及面广,指标多,工作量大,时间性强。
为了取得准确的统计资料,普查对集中领导和统一行动的要求最高。
普查主要用以搜集重要国情国力和资源状况的全面资料,为政府制定规划、方针政策提供依据,如人口普查、科技人员普查、工业普查、物资库存普查等。
普查多半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而且所要搜集的是经常的、定期的统计报表所不能提供的更为详细的资料,特别是诸如人口、物资等时点的数据。
普查中应注意的问题:普查的项目必须简明;普查的标准时间必须统一;普查的现场登记时间必须选择恰当;普查的现场登记工作应该尽快完成;普查应该尽可能按一定周期进行。
普查的方式普查的组织方式一般有两种:1、建立专门的普查机构,配备大量的普查人员,对调查单位进行直接的登记,如人口普查等。
2、利用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颁发调查表,由登记单位填报,如物资库存普查等。
这种方式比第一种简便,适用于内容比较单一、涉及范围较小的情况,特别是为了满足某种紧迫需要而进行的“快速普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它由登记单位将填报的表格越过中间一些环节直接报送到最高一级机构集中汇总。
例如:我国采取第一种方式普查的有: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95年私营商业及饮食业普查,1964年第二次全国科技售货员普查,1977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实际用工人数普查,1978年全国科技人员普查,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等,采取上述第二种方式普查的有:1954年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木材库存普查,1954年以后所进行的多次物资库存普查,1985年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等。
普查的特点普查作为一种特殊的数据搜集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由于普查涉及面广、调查单位多,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常需要间隔较长的时间,一般每隔10年进行一次。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6.2 《普查和抽样调查》课件

A.4个
B.3个
C.2个Βιβλιοθήκη D.1个10.为了了解2015年昆明市九年级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数学 成绩,从中随机抽取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D )
A.2015年昆明市九年级学生是总体 B.每一名九年级学生是个体 C.1000名九年级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样本容量是1000
11.为了考查某校九年级800名学生期末数学测试成绩,从 中抽取了1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这100是( C )
5.要调查城区九年级8000名学生了解禁毒知识的情况,下 列调查方式最合适的是( D )
A.在某校九年级选取50名女生 B.在某校九年级选取50名男生 C.在某校九年级选取50名学生 D.在城区8000名九年级学生中随机选取50名学生
6.下列调查方式中,合适的是( C ) A.要了解某市百万居民的生活状况,采取普查方式 B.要保证“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一号”完 美对接,对其零部件的检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 C.要了解外地游客对旅游景点的满意程度,采用抽样调查 D.要了解中学生的业余爱好,采用普查的方式
(4)如果在该市一家商场检查了2辆电动自行车发现有1辆不 合格,即合格率为50%,是否可以由此断定该晚报上的那则新 闻是虚假新闻?为什么?
17.(1)因为本市电动自行车合格率为82%是对全市电动自行车 的质量分析,所以不能说明该市所有品牌的电动自行车的合 格率均为82%
(2)抽样调查.因为全市电动自行车的数量很多,对其进行普 查会浪费很大的人力、物力,是不科学的
7.某年河池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考生人数约为3.2万名, 从中抽取3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在本次调查中, 样本指的是( ) A
A.3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
七年级数学上册《 4.1普查与抽样调查》青岛版 教案

4.1普查与抽样调查聊城市高唐县第一实验中学潘红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意义,能在具体情境中区分普查与抽样调查。
2、在实际情境中进经历样本的抽样过程,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3、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学问题到实际问题的转化过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并从问题情境中了解生活知识,提高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调查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区分普查与抽样调查。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下面一些问题:1、学校应为学生定做什么颜色的校服?2、学校门口卖雪糕的老大爷该多进哪种牌子的雪糕?3、聊城市2009年的人均纯收入为多少元?你该如何解决呢?生活中许多事情需要调查,调查的结果能为我们服务。
今天我们学习第4章样本与估计的第1节“普查与抽样调查”.二、探究新知1、调查我们班的学生平均每日室外活动的时间。
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记入组内每位同学平均每日室外活动的时间,然后输入电子表格。
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处理,让学生说出看到这组数据的感想。
在这次调查中,目的是什么?考察对象是什么?2、介绍全国土地使用情况的调查。
在这次调查中,目的是什么?考察对象是什么?3、总结概念:为了特定的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被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被考察的对象叫做个体刚才的两次普查中总体、个体分别是什么?4、练一练:分别指出下列普查中的总体与个体。
(1)为了了解学生的家庭人口状况,我校对全校学生的家庭人口数进行了普查。
(2)为了了解学生家庭居住条件,我校对全校学生的家庭住房面积进行了普查。
(3)为了了解我校八年级一班学生课外作业所用的时间,给全班每个同学发放调查表进行调查。
5、举例:就全国来说应用普查的例子很多,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4年12月31日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国家定期进行全国工业普查、农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公路普查等。
七年级数学上册《普查和抽样调查》

你问我答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通过普查 收集数据的例子吗?并指出总 体和个体是什么?
抽样调查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
查
样本 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某灯泡厂要了解生产10000只灯泡的使用寿 命,从中调查了2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就这 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__③__④
①200只灯泡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②10000只灯泡是总体 ③100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总体 ④2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通过抽样调查 收集数据的例子吗?
并指出调查的样本是什么?
调查方式的选择
下列问题中,哪些是用普查方式,哪些是用抽查方 式来进行调查的?并说明理由
⑴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 (2)要了解某旅游团中男女比例. (3)要保证嫦娥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重要零部 件采用哪种方式检查. (4) 检查一批炮弹的射程. (5)为了了解你所在的班级中的同学穿的鞋码.
请你设计一个调查方案,考 察我校学生平均每日室外活动 的时间,并与同学交流。
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比较
普查
抽样调查
优 通过调查总体来 通过调查样本来收
点
收集数据,调查 集数据,工作量较
的结果准确.
小,便于进行.
缺 工作量大,难度 调查结果往往不
点
大,而且有些调 查不宜使用普查
如普查得到的结 果准确.
合作学习
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一年生病的次数,你 准备怎样收集数据?(自主学习5min,小组交流3min)
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老年人 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老年病人 小亮:我们小组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
(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普查和抽样调查》PPT课件 (公开课获奖)2022年青岛版 (1)

根据题意可知 ∵ 点(0 ,0)在抛物线上 ,
评价
∴ 所求抛物线表达式为
通过利用条件中的顶
点和过原点选用顶点 式求解 ,方法比较灵 活
封面 练习
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步骤:
1 、设出适合的函数表达式; 2 、把条件代入函数表达式中 ,得到关于待定 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 3、 解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的值; 4、 写出一般表达式 .
尝一勺汤的味道就知道一锅汤的味道 . 像这样人们从要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取局 部个体 ,根据对这一局部个体的调查 ,估计 被考察对象的整体情况 ,这种调查称为抽样 调查
小组内交流:(时间3分钟〕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实例吗 ? 与同伴交流.
自主学习 - -自信是成功的第 |一步 !
〔1〕调查南大附中全体教师某一周内用电情况
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学习目标
1、会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重点〕
2、能根据条件 ,设出相应的二次函数的表达 式的形式 ,较简便的求出二次函数表达式 . 〔难点〕
课前复习
二次函数有哪几种表达式 ?
• 一般式:y =ax2 +bx +c • (顶a≠点0)式:y =a(x -h)2 +k (a≠0)
课堂小结
求二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方法:
▪ 图象上三点或三对的对应值 ,
▪ 通常选择一般式
y
▪ 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或和最||值
▪ 通常选择顶点式
▪ 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x1、x2 ,
x▪ 通常选择交点式 . o
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时 ,应该根据条件的特点 , 恰当地选用一种函数表达式 .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普查和抽样调查》是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并能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概念的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培养。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于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能够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2.难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选择方法和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调查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资料。
2.相关案例和调查数据。
3.调查工具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兴趣。
例如,询问学生对于班级同学身高情况的了解,是否愿意进行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
2.呈现(10分钟)讲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通过示例和图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调查主题,如学校学生的课外活动情况、家庭用电情况等。
要求学生设计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对象等。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调查方案,其他学生和教师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
通过讨论和交流,巩固学生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理解。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普查与抽样调查》
称
普查和抽样调查是七年级的知识,在上一节课程中
学生已经知道调查可以收集到相关数据,为本节课程的 教材分析
学习做好了铺垫。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普查、抽样调查
的相关概念;难点是如何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
了解普查、抽样调查等概念,会对现实生活中的调
加入课堂学习,并且在课堂练习检测阶段得出结论:大
部分同学收获满满,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进一步激
发。
得出的课堂教学信息: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育人目标的实现: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一人的独白,而是学生与学生、
课例研究综 学生与教师共同绘制的蓝图。只有有效的课堂才能真正
述
实现育人目标பைடு நூலகம்而有效的教学课堂需要的是学生与教师
教学目标 查作出准确判断并说明理由;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培
养学生主动联系现实生活的习惯。
1、学生很容易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实例; 学生学习能
2、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理解相关概念, 力分析
学习过程通俗易懂。
在教学具体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引者,而不
是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当有学生联想到相关实例 教学策略选
的完美配合,当教师带领学生在数学学科知识的海洋中
熬游探讨时,学生能主动参与,在精心设计的课题中育
人目标间接得到了实现。
时,教师及时作出鼓励与评价,教师趁机鼓动其他学生 择与设计
加入课程教学中,大力鼓励其他学生展开思维想象,不
论想法的深浅,教师从不同的方向去鼓励学生。
对于班上的数学学科后进生而言,该堂课简单易
教学过程 懂,因此,在教学过程活动中,我将大部分机会都给予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6.2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课题 6.2 普查和抽样调查单元第六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七学习目标1. 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2. 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3.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4.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进而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重点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会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难点明确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会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教师以“生活中数学”为情境引入:妈妈:“孩子,再帮妈妈买鸡蛋去”.妈妈:“这次注意点,上次你买的鸡蛋有好几个是坏的.”过了一会儿,孩子高兴地跑回来.孩子:“妈妈,这次的鸡蛋全是好的,因为我每个都打开看过了.”思考:儿子买鸡蛋的方法合适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通过思考引入本课:普查和抽样调查。
学生生活中数学,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儿子的做法对不对”。
从而引入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师以“生活中数学”为载体,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一个样本。
上页的三个问题也都适合抽样调查。
做一做:例1 就以下统计目标,你认为采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较合适?(1)了解中秋节期间市场上出售的月饼的质量情况;(2)了解一个电脑培训班学员的学习成绩是否都达到了预定培训目标;(3)研究全省初中毕业生解答中考数学试卷的情况;(4)了解图书市场上数学教辅用书的销售情况.解:(1)抽样调查;(2)全面调查;(3)抽样调查;(4)抽样调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比较3、出示课件做一做:下列调查中,你认为应该采用哪种调查方式,并说出理由.1、调查一篇文章中的错别字. ( )2、调查你们学校七年级学生的视力.( )3、一批彩电的质量情况.( )4、要保证嫦娥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重要零件部件采用何种方式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