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瑛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汇总

合集下载

课外文言文(知识难点梳理)20篇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重难点全攻略(全国通用)(原卷版)

课外文言文(知识难点梳理)20篇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重难点全攻略(全国通用)(原卷版)

进阶练07 课外文言文(知识难点梳理)20篇一、课外阅读师经,战国时期魏文侯的乐师。

①无见违:没有人违抗我。

①中旒(liú):击中了冠冕上的玉串。

①溃之:把玉串撞散了。

①符:凭证。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叔敖为.楚令尹为:担任B.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担心C.师经鼓.琴鼓:弹奏D.是.寡人之过也是:这5.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6.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B.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C.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D.文侯怒而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7.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众人向孙叔敖祝贺,一位老人对此极为不满,穿粗布衣服来吊唁斥责。

B.从甲文中孙叔敖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虚怀若谷、为民着想的官员。

C.乙文中师经用琴撞了魏文侯后,努力劝谏魏文侯要做尧舜那样的明君。

D.乙文中魏文侯勇于改过,可以看出他包容的胸怀和从谏如流的品质。

【注】①勒兵:操练士兵。

①末:解决问题的下策。

①夫椒:地名。

①保栖:退守。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1)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2)遂.兴师10.对文中画曲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B.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C.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D.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A.“官治以法”的“以”字可联系成语来理解,与“绳之以法”的“以”意思相同。

B.词典解释“尤”主要有四个意思:①突出的;①更加,尤其;①过失;①怨恨,责怪。

“捕其尤者四人”的“尤”字根据上下文语境,应为解释①的意思。

C.“檄诸绅投谒”的“谒”字可联系课内所学来理解,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生以乡人子谒余”的“谒”意思相同,都是“拜见”之意。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宋史·薛映传.doc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宋史·薛映传.doc

2019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宋史·薛映传薛映,字景阳,唐中书令元超八世孙,后家于蜀。

父允中,事孟氏为给事中,归朝,为尚书都官郎中。

映进士及第,授大理评事,历通判绵、宋、升州,累迁太常丞。

太宗召对,为江南转运使,改左正言、直昭文馆,为江、淮、两浙茶盐制置副使。

改京东转运使,徙河东,兼河西随军。

映以右谏议大夫知杭州,映临决蜂锐,庭无留事。

转运使姚铉檄属州:当直司毋得辄断徒以上罪。

映即奏:徒、流、笞、杖,自有科条,苟情状明白,何必系狱,以累和气。

请诏天下,凡徒流罪于长吏前对辨,无所异,听遣决之。

朝廷施用其言。

与铉既不协,遂发铉纳部内女口及鬻铜器抑取其直,又广市绫罗不输税。

真宗遣御史台推勘官储拱劾铉得实贬连州文学映坐尝召人取告铉状当赎金帝特贳之在杭五年入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

封泰山,为东京留守判官,迁给事中,出知河南府。

祀汾阴还,驻跸西京,以映有治状,赐御书嘉奖。

迁尚书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判尚书都省,进枢密直学士、知升州。

建言:州以牛赋民出租,牛死,租不得蠲。

帝览章矍然,曰:此朝廷岂知邪?因令诸州条奏,悉蠲之。

顷之,纠察在京刑狱,再判都省。

仁宗即位,迁礼部,再为集贤院学士、判院事、知曹州,分司南京。

卒,赠右仆射,谥文恭。

映好学有文,该览强记,善笔札,章奏尺牍,下笔立成。

为治严明,吏不能欺。

每五鼓冠带,黎明据案决事,虽寒暑,无一日异也。

子耀卿秘阁校理,孙绅直龙图阁。

论曰:自唐末词气浸敝,迄于五季甚矣。

先民有言:政庬土裂,大音不完,必混一而后振。

宋一海内,文治日起。

薛映学艺、吏术俱优,而挟忿以挟人之私,君子病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抑取其直直:价值,利益。

B.租不得蠲蠲:解除。

C.善笔札札:手札。

D.自唐末词气浸敝浸:流散。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真宗遣御史台推勘官/储拱劾铉得实/贬连州文学/映坐尝召人取告铉状/当赎金/帝特贳之/在杭五年/入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B.真宗遣御史台推勘官储拱劾铉/得实/贬连州文学/映坐尝召人取告铉状/当赎金/帝特贳之/在杭五年/入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C.真宗遣御史台推勘官储拱劾铉/得实/贬连州文学/映坐尝召人取告铉/状当赎金/帝特贳之在杭/五年/入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D.真宗遣御史台推勘官储拱劾铉/得实/贬连州文学/映坐尝召人取告铉状/当赎金/帝特贳之/在杭五年/入如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薛映为名门后裔,先辈后来在蜀中安家,父亲担任给事中,回到朝廷;薛映进士及第后,历任多种官职,累有升迁,死后追赠右仆射,谥文恭。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点清单)-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点清单)-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一、考试内容归纳近年来中考文言文阅读板块的考题,其常见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文言断句、实词虚词、翻译句子、内容理解、情感态度与形象分析。

常考形式为:课内单篇、课内外对比、课外单篇或课外对比。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涉及五个考查点: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词等现象。

其中,前三种是重中之重。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在考查内容上,既涉及重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等,还涉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就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对具体内容加以概括,对抽象内容加以阐述,对含蓄内容加以解说等。

所谓“内容要点”指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指文章整体或某个层次、段落的主要意思。

“归纳”“概括”即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即概括大意。

4.“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主要考查考生筛选传记类文章中传主的品格、情操和主要事迹等信息以及筛选写景抒情类、议论类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信息的能力。

二、考试题型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一般是以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内外对比阅读的形式进行考查的。

考查的主要题型有:解释加点字,给句子划分节奏,辨析词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现象,翻译句子,理解选段的主要内容,把握选段的思想感情,等等。

1.文言实词从考查方式看,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单独考查,即从文言文中选出四个语句,要求解释加点的实词的意思。

考查时,以单音节词居多,双音节词也时有出现。

(2)偶尔在选择题中与虚词混合在一起考查。

(3)常与文言文翻译放在一起考查,且实词往往是得分点。

2.文言虚词从总体上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

题型上一般为客观选择题,要求考生辨析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或正确与否。

题干多表述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是”。

中考语文 黄金知识点系列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2021-2022学年)

中考语文 黄金知识点系列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2021-2022学年)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考点聚焦概况分析:选文多为哲理或启示性小故事,主要考察运用课内所学文言知识阅读课外文言篇章能力.【考点一】词语解释考查内容:文言文中特定实词和虚词的词义和用法。

【考点二】句子翻译-—直接翻译或选择正误项考查内容:选文中优美句、主旨句、哲理句、特殊句式或包含特殊用法字词语句的翻译。

【考点三】内容理解——用文中原句或自己话概括考查内容:对选文的整体内容、情节和对人物行为的理解。

【考点四】主旨理解考查内容: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含哲理、观点或启示。

二、方法指导(一)文言实词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命题人往往将考查范围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方面。

1.一词多义一般说来,一个文言实词诸多义项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他义项则是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或假借义。

如“亡”的本义是“逃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中的“亡",用的就是它的本义。

成语“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中的“亡”用的是它的引申义“丢失”。

文言文中,“亡"通“无”,读作wú,解释为“没有”,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

掌握一词多义,一靠学习课文时及时理解,二靠准确识记.我们可以通过制作卡片的形式来积累相关知识。

2.古今异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古今异义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则泛指大大小小的一切河流。

(2)词义缩小。

如“亲戚”,古代还包括内亲,即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嫂等,现在多指旁系亲属。

(3)词义转移。

如“媵人持汤沃灌”的“汤”,古代指热水、开水,现在多指菜汤。

ﻬ(4)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则成了贬义词,指品行恶劣。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的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如“地方”指土地方圆,“感激”指感动振奋,“可以"相当于“可以之",翻译为“可凭借这个条件”。

中考语文押题训练专题十四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押题训练专题十四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新人教版

专题十四课外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贾逵①年五岁,明惠.过人。

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② ,而归居③焉,亦以贞明见称。

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

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

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

姊谓逵日:“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④而诵无遗句耶?”逵日:“亿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

”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⑤ ,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

于闾里⑥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⑦。

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⑧子孙,舍⑨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也。

”(选自晋·王嘉《拾遗记·后汉》)[注]①贾逵:东汉经学家、天文学家,曾任侍中、左中郎等职。

②无嗣:无子,没有后代.③归居:回娘家居住。

④《三坟》《五典»: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这里泛指古代典籍.⑤牒:供写字用的竹片、木片.⑥闾里:里巷.闾,是古代里巷(类似现在街巷)的门.⑦振古无伦:自古以来很少有能与之相比的.⑧襁负:用布带子把孩子捆在后背上背着.⑨舍:住.(1)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答案: 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2) 解释文中加点词.①惠 : ②期年 : ③盈 :答案: ①通“慧”,智慧②一周年③满(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也.译文: 答案: 贾逵的粮食不是靠自己种地得到的,而是靠讲经书讲得唇焦口燥得到的.这就是世人说的以舌代耕啊。

(4) 文中为表现贾逵的学识成就,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答:答案: 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贾逵的学识成就。

(5) 联系《伤仲永》一文,说说贾逵成才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这对你有何启示。

答:答案: 最主要因素:后天的勤奋刻苦。

启示:(示例)一个人的成才,天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中考文言文阅读一、献珥齐王夫人死,有七孺子②皆近。

薛公③欲知王所立,乃献七珥,美其一。

明日视美珥所在,劝王立为夫人。

(选自《战国策•齐策三》)【注释】①珥:珠玉制耳饰。

②孺子:贵妾。

③薛公:齐相田婴。

【练习】1.文中加点的“近”意思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薛公为何凭“美珥所在”就可以劝齐王立其为夫人?他劝齐王立所立的目的是什么?二、鼠作人语王恽杨劝农春卿夜读书,有鼠出跃书几上,忽投膏罐中。

杨子取一方木覆之,随突以出,环书册走不辍,作人语曰:“油着!油着!”杨笑起曰:“吾避汝。

”燕城阁前晌午市合,更忙猝不能过,即擎虚器云:“油着!油着!”人即开避。

故鼠亦云云。

闻者为笑。

(选自《玉堂嘉话•卷七》)【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①几②覆③突④辍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3.文章结尾说“闻者为笑”,他们笑什么?三、儋耳夜书苏轼己卯上元,余在儋耳①。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②杂揉,屠酤③纷然,归舍已三鼓④矣。

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⑤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⑥,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东坡志林•卷一•记游》)【注释】①儋耳:今海南省儋县,苏轼于1097年被贬至此。

文章写于己卯(1099)年,是他谪居儋耳第三年。

②民夷:民,汉族;夷,当地土著,少数民族。

③屠酤:屠,屠户;酤,卖酒者;这里泛指各种店铺商贩。

④三鼓:三更,即半夜,今23点至1点。

⑤再鼾:一觉醒来又睡去,形容睡过一段时间。

⑥韩退之:韩愈曾写诗述其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练习】1.文中的“上元”是农历一年当中的哪一天?是中国什么传统节日?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3.作者“自笑”与“亦笑韩退之”的笑意蕴相同吗?为什么?四、书放鹿画钟惺家畜一鹿,医云可用合①药。

【初中阅读指导】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

【初中阅读指导】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

【初中阅读指导】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一、试题回放(上海市中考)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高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解题指导一、试题回放(上海高中入学考试)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问题(12)分)顾廷林在家里总是穿着布衣,弯腰时没有一寸线。

当他写五本音韵学著作时,《诗声》第二卷的第二稿被老鼠咬了一口,并被转录了下来,没有任何愤怒。

有人建议他把瓷砖翻过来,从墙上摔下来,顾说:“老鼠啃着我的手稿鼓励我。

否则,如果我们把它放在一边,我们怎么能把手稿改五次呢?”注:晚清著名学者林廷谷。

12用一些单词解释下列句子(4)分)(1)居家恒服布衣(住所)我鼓励你。

((事实上,事实上)13文中划线句子的正确翻译为:b(3分)A.、((他说得对)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说得对)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说得对)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说得对)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钟)15、“老鼠啃着我的手稿鼓励我”这表明了顾廷林的主动性(豁达、乐观)心态:“手稿五变”这表明他学识渊博(勤勉好学)态度(3(分钟)二、命题解析面对课外文言文试题,学生在心理上不应该害怕。

恐惧和恐慌只会让他们自己困惑。

这样一来,他们在开始回答问题之前就开始失分了。

在进入中学入学考试室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全面复习。

再加上我们平时的积累,我们有了回答课外文言文的知识和能力。

此外,中考课外古典汉语的内容一般简单,不深奥。

它在命题上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选文。

中考课外文言文的选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

且选文大多为叙事类小故事,这类故事通常能给人以启示或表达某个道理。

第二,问题类型。

近年来,在中学入学考试中安排了四个问题:12。

【个人整理】2021年福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巩固练习名师素材

【个人整理】2021年福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巩固练习名师素材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专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猫说[明]薛碹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

形魁然大,爪牙铦①且利。

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

以其未驯也,絷维②以伺,候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

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③起而捕之。

比④家人逐得,已下咽矣。

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日:“勿庸。

物之有能者,必有病。

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

已则伈伈泯泯⑤,饥哺饱嘻⑥,一无所为。

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已⑦也,犹屏伏不敢出。

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

”遵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⑧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

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才也哉!”遂笞而放之。

[注释]①铦(xiān) :锋利。

②絷(zhí)维:系缚。

③遽(jù) :突然。

④比:等,待。

⑤伈(xǐn)心:恐惧。

泯泯:茫然无知。

⑥饥哺饱嘻:饥则吃食,饱则嬉闹。

⑦匿形致已: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

⑧数(shǔ) :责备,斥责。

3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2)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3)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C.未有问面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2.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①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②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③遽起而捕之④已则似心泯泯,饥哺饱嘻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⑥又亟往捕之而走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3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自护其短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席上啖菱(吃)②或曰(有人)③啖菱须去壳(剥掉)④欲以清热也(想要)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B)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不要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

二、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 ①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② 走——跑,逃跑。

③ 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④ 翼——希望。

⑤ 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释: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跑)②因释其耒而守株(放下)③冀复得兔(希望)④而身为宋国笑(自己)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三、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划横线字解释。

(1)先自度其足(量(长短))(2)吾忘持度(尺寸\尺码)(3)宁信度(尺寸\尺码)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先自度其足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而置之其坐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四、为学一首示子侄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2、解释文段中划横线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边境__ ②吾欲之南海: __到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_ ④是故聪与敏_所以___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您凭借什么到(南海)?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对比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立志__。

五、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注释】(1)牧:放牧牲畜。

(2)窃:偷偷地,暗中。

(3)辄:总是(常常)、就。

(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5)曷:通“何”,为什么。

(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

(7)执策:拿着书。

(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1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

①窃入学舍总是(常常)、就③儿痴如此读书入迷④恬若不见安祥的样子⑤父怒挞之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⑥曷不听其所为?曷:通“何”,为什么16、翻译下列句子:①王冕者,诸暨人。

王冕是诸暨县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

17、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六、战国策·魏策四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

②方:正在。

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④奚为:何为,做什么。

⑤御者:车夫。

18、翻译下列句子。

18、①①吾欲之楚。

我想要去楚国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19、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南辕北辙或背道而驰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认清努力方向。

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七、日攘一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20、解释划横的字:1、是非君子之道(这)(做法)2、以待来年然后已(停止)21、翻译下面句子:(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

(2)是非君子之道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

八、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徐:慢慢地。

是:话。

舟师:传授驾船技术的人。

顾:回头看。

椎:动词,用椎敲。

渚:水中小洲。

遽:就,遂。

尽:全部。

22、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语。

始折旋疾徐( 慢 ) 乃四顾胆落( 看)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椎鼓径进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24、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不能自满或应该不断进取)。

九、睹雁烹燔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

”其弟争曰:“宜燔。

”竞斗而讼于社伯。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注释】烹:煮。

舒雁:栖息的雁。

燔:烧,烤。

讼:找人分辨是非﹑曲直。

社伯:相当于现在的村长。

剖:切开。

已而:随后。

索:寻找。

25、解释划横线的词。

(1)将援引射之( 牵引 ) (2)宜燔( 应当 ) (3)烹燔半焉( 烧 ) (4)已而索雁( 寻找 )26、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也过了一会儿去寻找雁,而那雁已向高空飞远。

27、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答:三个人,都不正确。

因为办事要抓住时机,不能为无为的争论而贻误战机。

十《宋史·岳飞传》选文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射三失,皆同中,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③;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28、选文的观点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只有经受住艰苦磨炼,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将一事无成。

29、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C )A.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好.读书,不求甚解B.再.发,又中一鼓作气,再.而衰C.以.所爱良弓赠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飞由是益.自练习益.慕圣贤之道30、翻译下面的句子。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家里贫穷,捡拾柴禾当作灯烛来照明,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觉。

31、结合选文说说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

答:少有大志,而勤学苦练不止。

十一、教子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①,不教不知也。

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②之。

书之玉版,藏诸金匮③。

生子孩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

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④,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比及数岁,可省笞⑤罚。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⑥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⑦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

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诚哉斯语⑧!(选自《颜氏家训·教子》)【注释】①中庸之人:中等智力的人,普通人。

②节:约束,限制。

③匮:柜子。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柜”。

④稚:儿童。

⑤笞(chī):用竹杖、荆条打。

⑥恣:放纵。

⑦诃:同“呵”。

怒斥、喝斥。

3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 下愚虽教无益.(好处)邑人奇.之(认为……奇特)B. 师保固.明(本来)处处志.之(做记号)C. 宜诫翻.奖(反而)互相轩.邈(高大)D. 导.习之矣(引导)动心忍.性(使……坚韧)3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 音声滋味,以.礼节之河曲智叟无以.应B. 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义不杀少而.杀众C. 骄慢已习,方复制之.吾妻之.美我者D. 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4、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本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对于一般人,不早教育就不会明白事理。

B.作者主张对孩子的教育应及早进行,即使没条件胎教,也要在“识人颜色,知人喜怒”时,“便加教诲”,而不能等问题出来才教育。

C.作者认为赞誉孩子会给孩子带来灾祸,“笞罚”是唯一的好方法。

D.本文针对当时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说明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和方法。

处处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言辞恳切,极其感人。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玉器,丝织品等,我从不敢虚报数目,一定用诚实之心对神说实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