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共31张PPT)推荐课件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19张ppt)

材料: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
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
击,比十次农民战争更大。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积极: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局限: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对封建制度的修补, 失败是必然的。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标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 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1
世界
意大利完成统一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
美国南北 战争结束
1865年
日本明 治维新
1868年
时间轴
德意志完成统一
1871年
第二次工业 革命完成
19C末20C初
1851年 1853年 1856年 1864年 1878年 1884年 1885年
金田 定都 天京 起义 天京 变乱
天京 陷落
收复 新疆
新疆 镇南关大捷 建省
台湾建省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60S—90S)
1894年
1895年 19世纪末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边疆危机
1.西北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新疆建省 2.东南危机——中法原因
——《原道救世歌》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 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 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训》
“是故孔丘曰:“大道之 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 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 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所谓近代中国,其实就是怎样回应西方工业革 命,就是尽快将中国先前的农业文明转换成工业文 明,……在具体方式上,就是开放市场,将中国由 先前的农业社会形态转变为工业形态。
——马勇《大变革时代》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龙山中学 曾熙
强《人口压力、气候变化与太平天国运动》
一、国家出路的探索(一)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
问题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太平 天国运动因何而起?
(1)外因:外国经济侵略的 加深,民族矛盾激化
(2)内因:清政府吏治腐败, 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3.两个纲领:问题2:这两个纲领能否帮助国家实现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
的转变?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天衣朝田亩制度》:停留于农业文政明治。:向西方学习,以法
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
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
匀生,产无资人不料饱—暖平也均。主《义资政新篇》:想转变为工业文明经,济但:缺发乏展实工商施业的,条奖件励。
(1)外因:外国经济侵略的 加深,民族矛盾激化
(2)内因:清政府吏治腐败,
材料一: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国内的危机进一 步加深。社会各阶级之间,尤其是官民之间的矛 盾进一步激化。各级官府首先是州、县的所谓 “亲民之官”,只知变本加厉的敲诈、勒索,把
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太)平天国战运费动与是赔鸦款片的战负争担转的嫁回到声广。大”纳税者,尤其是贫
1851年 1851年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1853年 定都天京
1853年 颁布纲领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讲义--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一学科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2、时空观念:梳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甲午战争和瓜分中国狂潮等史实。
3、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分析,认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为中国近代化进程所做出的贡献。
4、史料实证: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近代中国由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而无法挽救危局的史实。
5、家国情怀:认识列强侵略加剧的影响,增强民族责任感、使命感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理清列强侵华相关史实及性质的意义难点: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努力的艰难性和和局限性三知识梳理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背景:清政府统治腐朽,激化阶级矛盾,列强侵华激化民族矛盾。
自然灾害,贸易中心北移。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2、过程: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
1856年后达到全盛,天京变乱,走向衰弱。
1864年失败。
3、纲领:(1)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土地问题,“四有二”的理想社会。
绝对平均,空想无法实现。
(2)1859年《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因战争无法实现。
4、反思:农民阶级局限性,缺乏科学纲领的指导。
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引发了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中央权力的下移。
汉人地主势力发展。
二、洋务运动(1860—1895年)1、背景:内忧外患,挽救民族危机。
(自强、求富)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奕䜣、张之洞3、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自强求富。
4、实践: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教育事业、海军建设。
(具体举例)口号性质创办者时间企业自强军事工业曾国藩、李鸿章1865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左宗棠1866 福州船政局崇厚1867 天津机器局曾国藩1861 安庆内军械所求富民用企业李鸿章1872 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1878 开平煤矿李鸿章1890 上海机器织布局张之洞1890 汉阳铁厂筹划海防北洋、南洋、福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京师同文馆)派人出国留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5、影响: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经济),增强了国家的实力,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有助于国人思想的解放。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共27张ppt)

3、颁布文件
纲领
提出
《天朝田亩制度》 1853
《资政新篇》 1859
主张 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
提出新的社 会经济政策
意义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 地所有制,反映了 农民追求社会财富 平均的理想
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 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发 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8、评价
(1)性质: 清朝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2)积极: 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 的尝试;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局限(失败的原因):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 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 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 失败是必然的。
【概念解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
3、目标:“自强”“求富”
4、代表人物
5、指导思想: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6、旗号: 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7、内容: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③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④创办新式海军:以北洋舰队为代表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地主阶级-洋务派)
材税料。二官(:府2)清常内政抓因府人:为毒清了打政支交府付不腐战起败争税统赔的治款人,和。阶军级费矛开盾支激,化极;力搜刮,加根捐本加原因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3)18连4年6年不—断—的1自8然50灾年害,;两广地区水直、接旱原因、虫灾不断, 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三河大捷。 ⑥天京陷落: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的夹击下,太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共57张PPT)

新课探究
一、甲午中日战争 经过
爆发 背景
结果 影响
战甲 争午
中 日
战争爆发的背景
日本:“大陆政策”的出台(根本原因) 中国:积贫积弱,“避战求和”(可乘之机) 朝鲜:东学党起义(直接原因)
大
世亚 界洲
中 国
中国东 朝 北蒙古 鲜
中国 台湾 日本
陆 政
策
明 治 维 新 前 与 后
日本
资本主义发展 需要殖民地
2. 《天朝田亩制度》
内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 容地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 目
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 的
饱暖”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 评 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 价 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三、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
(1)逼
1856年
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 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84年,清政府 在新疆建立行省。
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同年还在台湾建立行省。
北洋舰队主力战舰致远舰
北洋舰队主力战舰定远舰
小组辩论:
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教材提供的资料为基 础进行辩论
观 点: 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 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最 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
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 取得巨大胜利,掌握了安徽、江西、 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北 伐 形 势 图
太平军西征形势图
重大事件 历史意义、评价
金田起义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教学设计4: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五单元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本课通过四个子目(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的狂潮)讲述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等民族危机的加剧。
【教学目标】运用时空定位,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形势图、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认识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不屈不挠地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
通过史料分析,认识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文献、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进程所做的贡献,培养对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不断寻找出路的敬佩之心。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提高对近代中国由于阶级局限性无法挽救民族危亡的解释水平。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各阶层为国家富强独立所做的牺牲、贡献,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学情分析】初中的历史学习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强调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系统性,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能力,对历史发展规律形成初步的认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
高中的历史学习兼顾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宏观上,重点强调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对知识学习的专题性和结构性有更深入的要求。
微观上,强调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和历史意识的培养,要求对历史问题深入开展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认知活动,涵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正确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及甲午战争的影响难点:多角度认识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教授过程】一、太平天国(1851—1864)——探索之农民阶级·天国之梦(改天换地)1.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原因的分析,对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开拓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案

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标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了解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时空观念:结合地图、文字史料等,了解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列强侵略的基本史实, 通过构建列强侵略大事记或时间轴等方式,总结列强侵略的特点。
3.史料实证: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依据。
4.历史解释:对本课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形成较为客观的历史认识或提出自己的见解。
5.家国情怀: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农民阶级救亡图存活动及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增强民族认同感。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天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原因;洋务运动的概况;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
学习难点:洋务运动和中国近代化的关系;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及影响。
【时空定位】【阶段特征】1政治:列强入侵,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深。
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但封建势力依然强大,中国人民反地方封建都斗争此起彼伏。
2经济: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兴起,开启中国工业现代化;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近代化举步维艰: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思想:向西方学习,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进程,萌发新思潮,民主思想逐步产生。
【名词解释】▲湘军湘军是以曾国藩为首的军阀武装。
在籍侍郎曾国藩为对抗太平军,在湖南编练成一支军队,一般称为湘军。
1853年成军,分陆师和水师。
湘军实行由将官招募勇丁的制度:统领挑选营官,营官挑选哨长,哨长挑选什长,什长挑选勇丁,全军统辖于曾国藩。
陆师每营500人,水师每营447人。
从此,“兵为将有”成为清朝兵制的一大特色,民国初期的北洋军继承了这一传统。
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共27张PPT)

3、(2015•天津文综•5)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 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 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 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
继续努力
再见
自强 求富
目的: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军用工业 民用工业 三支海军
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力,引进西方先进技 近代化的第一步。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加强
新式教育
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边疆危机与甲午战争
)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题中所述是美国的每户开发政策,此政策使美国在华势力 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严重,此题选择C选项。《马关条约》的刺激导致列强瓜分中
本课设想
本课内容绝大部分事件,李鸿章都亲身参与,因 此本文命名为《见证》。 本课内容分两大部分,出路与危机,各部分内容 都有介绍,具体的详略由执教老师自定。我个人 比较注重失败原因和影响的分析。背景与过程倡 导学生自学,课堂上老师展示,回答学生的疑问 即可。 左宗棠收复新疆以及甲午战争,老师可以口头上 适当补充细节,用于培养家国情怀。
多“工清 法有料缺朝 支损件为相 撑坏不辞起当足,,不及,一于能工至修 匠 战只无理 无 后工的。 多 修业工” 船,且化业-,皆 因-国和“下 料定家军等 无远才事”,则平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 , 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 代潮流相违背。
2.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 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 使中国丧失了近 代化的大好时机。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
背景:内忧外患 目的:
国传人统重与现新实审碰视撞变天,化保万行守端健与的开,世放界君并。子存在。资以东本自方主强巨义龙洪不在流息近大。代潮的的屈冲辱击沉之沦下中,,
重新踏上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大业......
农民阶级
拯
太平天国运动
救
(1851—1864)
民
族
危
地主阶级
亡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太平天国运动——天国崛起
交不起税的人(。2)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直接原因
亡材的料困三境。1(8436年)—连—年18不50断年的,自两广然地灾区害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
材料四 对世世代代沉溺于愚昧之中的千百万小农来说,宗教语言是最容易理解的语言,
——马克思在1862年的评价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促进作用 1.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改变了清政府的权力结
构,汉族地主势力崛起。 2.催生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 而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程标准: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等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 的作用与局限性。 2.知道洋务运动的相关事实及历史意义 3.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
《有感》
谭嗣同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鸦片战争打碎了中华帝国千年以来的天朝迷梦,迫使跌下神坛的中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革命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 制,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 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 封建主义范畴。 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无 法实现。
太平天国运动——天国鼎盛
评价《资政新篇》
进步性:向西方学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社会发 展潮流。 局限性: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实现的必 要条件。
神秘的力量(是4最)可洪信秀赖全的受力量基督教影响,创立拜上帝会。
太平天国运动——天国鼎盛
太平天国运动过程
1853.3 北伐 西征 东征
1853.3 定都天京
1851.12 永安建制
1851.1 金田起义
全 盛 时 期 1856
最 终 失 败
1856.9 天京变乱 重建核心
天京陷落 1864.7
太平天国运动——天国鼎盛
太平天国运动——天国寂灭 太平天国运动意义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立民国而建立天国……”
—李大钊
“楚国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其兴也勃—焉—,柳亚其子亡《题也太忽平天焉国战”史》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 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 工作的苗头。 ……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太平天国运动纲领性文件
内容 性质
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四有二无”
农民阶级的反封建纲领
后期:《资政新篇》
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 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
评价
积极:否定封建;反映理想
积极:最早提出资发方案
目的 结果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地上天国” 未能实施
太平天国运动——天国鼎盛
——《洪仁玕自述》 材料三 分散落后的自然经济使得作为个体 小生产者的农民自私;不思进取,不能用科学的 理论作指导,多用宗教等形式;不能提出切实可 行的革命纲领;难以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重大战略决策失误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直接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补充: 关于农民阶级局限性
1、阶级的局限: (1)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目光短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3)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不能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多半是用迷信的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4)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带有严重的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2、时代的局限: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未曾遇到的情况。 (2)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较晚和发展的不充分,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未成熟到领导 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 3、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由于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 具有反抗压迫、剥削,要求自由平等的革命性。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 力,客观上起到了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史作用。
两次鸦片战争均以失败告终,致使领土主权丧失
材料:“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
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
产,材巨料额一赔鸦(款片加1战)重争外人后民因,负:鸦担外片,国走所私资以导本有致主史白学义银家的外评侵流价、略说银,:价民太激族平涨矛天,国盾洋运激货动涌化是入;“导鸦致片传战统争手炮工声业的破
回声”。
根本原因
材料二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
太平天国运动——天国寂灭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 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清政府急忙从各地 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 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材料二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 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 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 断可长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