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新课标2理科综合化学含答案
2017全国II卷化学试卷(答案+解析)

434618201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化学【总体评价】:王康2017年陕西高考化学继续使用全国卷Ⅱ,从整体上看,延续了2016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逻辑推断能力以及高级运用能力。
一、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都是考纲中的核心基础知识。
选择题第7题依旧是化学常识的考查,查知识点是大家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难度不大。
第8题考查N A 都是平时重点练习的,其考查的实例也与课堂讲解的例题一致。
第9目描述的数量关系很容易推出具体元素。
第10质,与2014全国II 卷有机选择题类似,较简单。
第11用,与2013年天津选择题第6正确选项。
第12系中的经典题型。
第13小比较,难度不大。
二、大题部分 【必做部分】非选择题必考部分呈现出“稳中求变,突出能力”的特点。
第26提纯的基本思路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方程式的书写能力、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第27题以正丁烷脱氢制备正丁烯为载体,与2016产率的变化原因,如果不能正确读懂图像,将很难作答。
第28题为实验题,2016的选择,陌生方程式的书写,滴定终点的判断,滴定误差的分析以及氧化还原计算。
此题与9题非常类似,题目情景一致,测定方法相同,设问方式也有相同之处。
【选做部分】2017年选考题变化比较大,第35颖之处在于引进大π键的概念,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查。
第36考查有机物的命名、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等核心内容,题目中对A 、B 、D 的核心,题目比较传统,平时只要基本功训练扎实,推断题很容易突破。
【真题题号】7【真题题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此题考察化学与生活,难度较小。
蛋白质含有肽键,一定含碳、氢、氧、氮元素,而C C 。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1,因此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A 正确;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B 正确;硒是人D 正确。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L 0.1 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0.1N AB.2.4 g 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 AC.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N AD.0.1 mol H2和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N A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b的金属性最强C.c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d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 + 3e-====Al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12.改变0.1mol •L -1二元弱酸H 2A 溶液的pH ,溶液中的H 2A 、HA -、A 2-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2(X)(X)(H A)(HA )(A )c c c c 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pH=1.2时,c(H 2A)=c(HA -)B .lg[K 2(H 2A)]= -4.2C .pH =2.7时,c(HA -)>c(H 2A)=(A 2-)D .pH=4.2时,c(HA -)=c(A 2-)=(H +)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 验现 象结 论A 向2 mL 0.1mol •L -1的FeCl 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 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Fe>Fe 2+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 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 2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有少量NH 4HCO 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NH 4HCO 3显碱性D向2支盛有2 mL 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 和NaI 溶液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Ksp(AgI)<Ksp(AgCl)26.(14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2017高考新课标全国2卷理综试题及答案解析[无水印]word版.docx
![2017高考新课标全国2卷理综试题及答案解析[无水印]word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82182b7e08a1284ac950438c.png)
.绝密★启用前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a 40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某种细胞有4 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
其中表示错误的是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 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32C.培养基中的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 A 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0~4h 内物质 A 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 0~1h 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 2~3h 内物质 A 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 0~1h 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 3 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 A 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 B 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 A 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 b、 d 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word高清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word高清D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
加入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还可使用___________代替硝酸。
(2)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
沉淀B 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4)草酸钙沉淀经稀H2SO4处理后,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MnO +H++H2C2O4→Mn2++CO2+H2O。
实验中称4取0.400 g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0.0500 mol·L−1的KMnO4溶液36.00 mL,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27.(14分)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
回答下列问题:(1)正丁烷(C4H10)脱氢制1-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4H10(g)= C4H8(g)+H2(g) ΔH1已知:②C 4H 10(g)+12O 2(g)= C 4H 8(g)+H 2O(g) ΔH 2=−119 kJ·mol −1③H 2(g)+ 12O 2(g)= H 2O(g) ΔH 3=−242 kJ·mol −1 反应①的ΔH 1为________kJ·mol −1。
图(a )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x _________0.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标号)。
A .升高温度B .降低温度C .增大压强D .降低压强 (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
2017年高考新课标II化学试题WORD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综化学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L0.1mol·1L -NH 4CL 溶液中,4NH +的数量为0.1A NB .2.4g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A NC .标准状况下,2.24L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A ND .0.1mol H 2和0.1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A N9.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d>c>b>a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24224H SO H C O -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Al 3e Al +-+=D .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12.改变0.11mol L -⋅二元弱酸2H A 溶液的pH ,溶液中的2H A 、HA -、2A -的物质的量分数(X)δ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2(X)(X)(H A)(HA )(A )c c c c 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pH=1.2时,2(H A)(HA )c c -=B .22lg[(H A)] 4.2K =-C .pH=2.7时,22(HA )(H A)(A )c c c -->=D .pH=4.2时,2(HA )(A )(H )c c c --+==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 现象结论 A . 向2 mL 0.1 1mol L -⋅的3FeCl 溶液中加足量铁粉,震荡,加1滴KSCN 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2Fe>Fe + B .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 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 2具有氧化性C . 加热盛有少量NH 4HCO 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变蓝NH 4HCO 3显碱性 D . 向2支盛有2 mL 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 和Nal 溶液 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sp sp (Agl)(AgCl)K K <26.(14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2017全国卷2高考化学及解析

2017 全国卷二理综--化学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2 分)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称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 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8、阿伏伽德罗常数是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 0.1mol/L NH4Cl 溶液中,NH4+的数目为0.1N AB. 2.4g Mg 与H2SO4 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 AC.标准状况下, 2.24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D.0.1mol H2 和0.1mol I2 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9、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 b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d>c>b>aB. 四种元素中 b 的金属性最强C. c的氧化物水化物是强碱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单质的氧化性强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11 、用电解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 混合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待加工铝制工件为阳极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阴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Al 3++3e- == Al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12、改变0.1mol L ·-1二元弱酸 H 2A 溶液的PH ,溶液中 H 2A 、HA -、A 2-的物质的量分数 δ(X ) 随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δ(X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PH=1.2 时,C (H 2A )=C (HA -)B. lg[K 2(H 2A ) ]= - 4.2C .PH=2.7 时, C (HA -)>C (H 2A )=C (A 2-)D . PH=4.2 时,C (HA -)=C (A 2-)=C (H 2A )26. (14 分)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2017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l2 N 14 O 16 Mg 24 S 32 C1 35 5 Fe 56 Cu 64 Zn 65 Br 80H0kZM7gQxV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顼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答案:A解读:此题为基础题,B答案在考前多个试题里面都出现过,因为除了氯气外,其它的如臭氧都可以将其氧化得到碘单质。
C答案应该是碘单质,D答案不能排除硫酸根的干扰。
H0kZM7gQxV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答案:B答案解读:此题为基础题。
A答案应该为75%,C中油脂不为高分子化合物,这个选项也在考前多个试题里出现D答案光导纤维为二氧化硅,合成纤维为有机材料,这个选项多个试题也出现,从前面两个题看来,还是没什么创新,或者考前已经被很多老师抓住题了。
H0kZM7gQxV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 NA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 N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NA答案:D解读:此题为基础题,尤其C选项平时学生练习过多次,估计每位参加高考的学生至少做个3-4次。
2017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可能用到地相对原子质量:Hl Cl2 N14 O 16 Mg 24 S 32 C1 35 5 Fe 56 Cu64 Zn 65 Br 8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地四个选顼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地.7.下列叙述中正确地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地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地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地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地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答案:A解读:此题为基础题,B答案在考前多个试题里面都出现过,因为除了氯气外,其它地如臭氧都可以将其氧化得到碘单质.C答案应该是碘单质,D答案不能排除硫酸根地干扰.8.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是A.医用酒精地浓度通常为95%B.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地常用材料C.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答案:B答案解读:此题为基础题.A答案应该为75%,C中油脂不为高分子化合物,这个选项也在考前多个试题里出现D答案光导纤维为二氧化硅,合成纤维为有机材料,这个选项多个试题也出现,从前面两个题看来,还是没什么创新,或者考前已经被很多老师抓住题了.9.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地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地是A.分子总数为N A地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地氧原子数为2N A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地混合气体中含有地碳原子数为2 N AC.常温常压下,92 g地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地原子数为6 N AD.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地电子数为2 N A答案:D解读:此题为基础题,尤其C选项平时学生练习过多次,估计每位参加高考地学生至少做个3-4次.D选项因为是常温常压下,气体地体积与状态有关系.10.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地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5种 B.6种 C.7种D.8种答案:D解读:此题也为基础题,也没什么新意,首先写出戊烷地同分异构体<3种),然后用羟基取代这些同分异构体就可以得出有3+4+1=8种这样地醇11.已知温度T时水地离子积常数为K 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地一元酸HA与b mol/L地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地依据是A.a = bB.混合溶液地pH =7C.混合溶液中,c(H+>=mol/LD.混合溶液中,c(H+>+ c(B-> = c(OH->+c(A->答案:C解读:此题为中档题,A答案中a=b,但是无法知道酸与碱是否为强酸、强碱,反应后不一定成中性.B答案PH=7,因为温度不一定为常温25℃,同样也不能说明中性地.C答案也就是C(H+>=C(OH->,溶液当然显中性.D答案是溶液中地电荷守衡,无论酸、碱性一定成立,不能说明溶液就显中性.7167142818818答案:C解读:此题为中档题,其实这道题更象是一个简单地数学题,不需要过多地化学知识,不过学生平时估计也碰到过这种找多少项为什么地类似题.有多种做法,比如我们把它分为4循环,26=4ⅹ6+2,也就是说第24项为C7H14O2,接着后面就是第25项为C8H16,这里面要注意地是第一项是从2个碳原子开始地. 13.短周期元素W、X、Y、Z地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地阴离子地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地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地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地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地单质.而Z不能形成双原于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是A.上述四种元素地原子半径大小为W < X < Y < ZB.W、X、Y、Z原子地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地总和为20C.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地化合物D.由W与X组成地化合物地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地化合物地沸点答案:C解读:此题中档题,重要地是推出W:H X:C Y:N Z:Ne或者ArA选项应该是X>Y,Z为稀有气体原子又有增大地趋势,B答案总和应该为1+4+5+8=18C也就是氢与氧既可以生成水,也可以生成双氧水.D答案要注意H,C形成地烃中,如果碳原子很多地时候,形成地烃为液态或固态.总体来说这次选择题还是比较简单地,学生失分都不会很大.26.(14分>铁是应用最广泛地金属,铁地卤化物、氧化物以及高价铁地含氧酸盐均为重要化合物.(1>要确定铁地某氯化物FeCl x地化学式,可用离子交换和漓定地方法.实验中称取0.54 g 地FeCl x样品,溶解后先进行阳离子交换预处理,再通过含有饱和OH-地阴离子交换柱,使Cl-和OH-发生交换.交换完成后,流出溶液地OH-用0.40 mol/L地盐酸滴定,滴至终点时消耗盐酸25.0mL.计算该样品中氯地物质地量,并求出FeCl x中,x值:———(列出计算过程>;(2>现有一含有FeCl2和FeCl3地混合物样品,采用上述方法测得n(Fe>:n(C1>=1:2.1,则该洋品中FeCl3地物质地量分数为__________.在实验室中,FeCl2可用铁粉和__________反应制备,FeCl3可用铁粉和__________反应制备;(3>FeCl3与氢碘酸反应时可生成棕色物质,该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FeCl3与KClO 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K2FeO4,其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与MnO2-Zn电池类似,K2FeO4-Zn也可以组成碱性电池,K2FeO4在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电池总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读:此题为中档题,前3问这里面就不说了,在计算第一问X值地时候,完全可以把x=2或者x=3代入,这样可以节损时间.第四问也是近几年多次考到地高铁酸钾,有关高铁酸钾地制备与电化学,第四小问考查化学基本功,这里面有很好地区分度,扎实地同学拿满分没问题.第一个方程式多次书写过,第二个方程式,很多同学觉得无法书写,其实首先写大体物质,高铁酸根被还原为Fe3+,然后再写出转移地电子数,根据电荷守衡,因为溶液是碱性地,所以产物只能写成8个OH-,一个Fe3+结合3个OH-生成Fe(OH>3,因为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最后一个方程式只需要综合得失电子守衡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27.(15分>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地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MnCl2+Cl2↑+2H2O;(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各CO,已知CH4、H2和CO地燃烧热(△H>分别为-890.3 kJ/mol、-285.8kJ/mol和-283.0 kJ/mol,则生成1 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__________;(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地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4>COCl2地分解反应为COCl2(g>===Cl2(g> +CO(g>△H =+108 kJ/mol.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地浓度在不同条件下地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 min到14 min地COCl2浓度变化曲线来示出>:①计算反应在第8min时地平衡常数K = __________②比较第2 min反应温度T(2>与第8min反应温度(T8>地高低:T(2>____T(8>(填“<”、“>”或“=”>;③若12 min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 ______mol/L;④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min和12~13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2—3>、(5—6>、(l2-13>表示]地大小____________;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地大小:(5-6>>(15-16>(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答案:解读:此题中挡题,拿满分较难<不过第四问中地①③地答案确实有待商榷,为什么都要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从题目中能看出来吗?)体现在计算麻烦上,第二问其实出题人完全直接说甲烷地燃烧热为890.3kJ/mol,…这样很多同学在计算反应热地时候更容易错.因为反应为CH4+CO2=2CO+2H2△H=反应物地燃烧热-产物地燃烧热=247.3 KJ/mol,也就是生成2mol CO,需要吸热247.3 KJ,那么要得到1立方M地CO,放热为(1000/22.4>×247.3/2=5.52×103 KJ.第三问要根据电负性分析碳元素化合价地变化,CHCl3碳为+2价,COCl2中碳为+4价,即可写出方程式.第四问,①根据K计算公式即可求出,但是答案为什么只保留三位小数值得商榷,②同时计算T2时地K值很明显小于T8时地K值,说明是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地原因.③题目说了是不同条件下地平衡状态,那么后面温度就不会改变.根据K值可计算C(COCl2>.④因为5-6分钟,CO浓度在改变所以平均反应速率大于其它地,因为处于平衡状态,根据V地计算公式,2-3、12-13地平均反应速率为0.⑤因为5-6分钟时浓度改变大于12-13.28.(14分>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苯地装置示意图及有关数据如下: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1>在a中加入15 mL无水苯和少量铁屑.在b中小心加入4.0 mL液态溴.向a中滴入几滴溴,有白色烟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___气体.继续滴加至液溴滴完.装置d地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液溴滴完后,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①向a中加入10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地铁屑;②滤液依次用l0 mL水、8mLl0%地NaOH溶液、10mL水洗涤.NaOH溶液洗涤地作用是除去HBr和未反应地Br2;③向分出地粗溴苯中加入少量地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地目地是______;(3>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地主要杂质为______,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地是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地字母>;A重结晶 B过滤 C蒸馏D萃取(4>在该实验中,a地容积最适合地是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地字母>.A 25mLB 50mLC 250mLD 509mL答案:解读:此题为基础题,老师上课讲苯与液溴地实验时,都会讲到大部分,不知命题人出这题是为了什么?这道实验题反成了拿高分地试题.这里就不多说了.36.【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由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炼制精铜地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1>在反射炉中,把铜精矿砂和石英砂混合加热到l000℃左右,黄铜矿与空气反应生成Cu 和Fe地低价硫化物,且部分Fe地硫化物转变为低价氧化物.该过程中两个主要反应地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射炉内生成炉渣地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2>冰铜(Cu2S和FeS互相熔合而成>含Cu量为20%~50%.转炉中,将冰铜加熔剂(石英砂>在1200℃左右吹入空气进行吹炼.冰铜中地Cu2S被氧化为Cu2O.生成地Cu2O与Cu2S反应,生成含Cu量约为98.5%地粗铜,该过程发生反应地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粗铜地电解精炼如右图所示.在粗铜地电解过程中,粗铜板应是图中电极_____(填图中地字母>;在电极d上发生地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若粗铜中还含有Au、Ag、Fe,它们在电解槽中地存在形式和位置为______.答案:⑴Cu2FeS2+O2Cu2S+2FeS+SO2 2FeS+3O22FeO+2SO2 FeSiO3⑵2Cu2S+3O22Cu2O+2SO2 2Cu2O+Cu2S6Cu+SO2↑⑶ c Cu2++2e-= CuAu、Ag以单质地形式沉积在c(阳极>下方,Fe以Fe2+地形式进入电解液中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VIA族地氧、硫、硒(Se>、碲(Te>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出多种氧化态,含VIA族元素地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1>S单质地常见形式为S8,其环状结构如下图所示,S原子采用地轨道杂化方式是______;(2>原子地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地最低能量,O、S、Se原子地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地顺序为______;(3>Se原子序数为______,其核外M层电子地排布式为______;(4>H2Se地酸性比H2S__________(填“强”或“弱”>.气态SeO3分子地立体构型为______平面三角形,SO32-离子地立体构型为______三角锥形;(5>H2SeO3地K1和K2分别为2.7×10-3和2.5×10-8,H2SeO4第一步几乎完全电离,K2为1.2×10-2,请根据结构与性质地关系解释:①H2SeO3和H2SeO4第一步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电离地原因:__________;第一步电离后生成地负离子较难再进一步电离出带正电荷地氢离子;②H2SeO4比H2SeO3酸性强地原因:______;(6>ZnS在荧光体、光导体材料、涂料、颜料等行业中应用广泛.立方ZnS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其晶胞边长为540.0 pm,密度为____________(列式并计算>,a位置S2-离子与b 位置Zn2+离子之间地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__pm(列式表示>.答案:解读:<1)因为S8为环状立体结构,所以为SP3(6>第一问我们常碰到,后面一问要注意四个Zn2+在体内地四个小立方体地中心,不在同一平面上,过b向上面作垂线,构成直角三角形,两边分别为√2/4a 1/4a,即可求出斜边为√3/4a(a 为晶胞边长> 38.【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对羟基苯甲酸丁酯(俗称尼泊金丁酯>可用作防腐剂,对酵母和霉菌有很强地抑制作用,工业上常用对羟基苯甲酸与丁醇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酯化反应而制得.以下是某课题组开发地从廉价、易得地化工原料出发制备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地合成路线:已知以下信息:①通常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②D可与银氪溶液反应生成银镜;③F地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地氢,且峰面积比为1:1.回答下列问题:(1>A地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2>由B生成C地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地类型为______;(3>D地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4>F地分子式为__________;(5>G地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6>E地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地共有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地氢,且峰面积比为2:2:1地是____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答案:解读:此题为基础题,比平时学生接触地有机题简单些,最后一问也在意料之中,同分异构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个酯基和氯原子<邻、间、对功三种),一种是有一个醛基、羟基、氯原子,3种不同地取代基有10种同分异构体,所以一共13种,考前通过练习,相信很多老师给同学们一起总结过地还有:3个取代基有2个相同地取代基地同分异构体,4个取代基两两相同地同分异构体.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学科.网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a 40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 L 0.1 mol·1L -NH 4Cl 溶液中,4NH +的数量为0.1N AB .2.4 g Mg 与H 2SO 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C .标准状况下,2.24 L N 2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D .0.1 mol H 2和0.1 mol I 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9.a 、b 、c 、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a 同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d>c>b>aB .4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C .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D .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24224列叙述错误的是A .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B .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C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Al 3e Al +-+=D .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12.改变0.11mol L -⋅二元弱酸2H A 溶液的pH ,溶液中的2H A 、HA -、2A -的物质的量分数(X)δ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2(X)(X)(H A)(HA )(A )c c c c 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pH=1.2时,2(H A)(HA )c c -=B .22lg[(H A)] 4.2K =-C .pH=2.7时,22(HA )(H A)(A )c c c -->=D .pH=4.2时,2(HA )(A )(H )c c c --+== 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2物。
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
加入硝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还可使用___________代替硝酸。
(2)沉淀A 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
沉淀B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4)草酸钙沉淀经稀H 2SO 4处理后,用KMnO 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可间接获知钙的含量,滴定反应为:4MnO -+H ++H 2C 2O 4→Mn 2++CO 2+H 2O 。
实验中称取0.400 g 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0.0500 mol·L −1的KMnO 4溶液36.00 mL ,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27.(14分)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
回答下列问题:(1)正丁烷(C 4H 10)脱氢制1-丁烯(C 4H 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 4H 10(g)= C 4H 8(g)+H 2(g) ΔH 1 已知:②C 4H 10(g)+12O 2(g)= C 4H 8(g)+H 2O(g) ΔH 2=−119 kJ·mol −1③H 2(g)+12O 2(g)= H 2O(g) ΔH 3=−242 kJ·mol −1反应①的ΔH 1为________kJ·mol −1。
图(a )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x _________0.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标号)。
A .升高温度B .降低温度C .增大压强D .降低压强(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
图(b )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n (氢气)/n (丁烷)的关系。
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图(c )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
丁烯产率在590 ℃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90 ℃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28.(15分)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
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
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Ⅰ.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
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
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 )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 −还原为Mn 2+,在暗处静置5 min ,然后用标准Na 2S 2O 3溶液滴定生成的I 2(2223S O -+I 2=2I −+246S O -)。
回答下列问题:(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Na 2S 2O 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
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 ____________;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____及二氧化碳。
(4)取100.00 mL 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 −1Na 2S 2O 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Na 2S 2O 3溶液的体积为b mL ,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_mg·L −1。
(5)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偏___________。
(填“高”或“低”) 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五氮阴离子盐(N 5)6(H 3O)3(NH 4)4Cl (用R 代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氮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表达式(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
(2)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作第一电子亲和能(E 1)。
第二周期部分元素的E 1变化趋势如图(a )所示,其中除氮元素外,其他元素的E 1自左而右依次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氮元素的E 1呈现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
(3)经X 射线衍射测得化合物R 的晶体结构,其局部结构如图(b )所示。
①从结构角度分析,R 中两种阳离子的相同之处为_________,不同之处为__________。
(填标号) A .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B . 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C .立体结构D .共价键类型②R 中阴离子5N -中的σ键总数为________个。
分子中的大π键可用符号n m ∏表示,其中m 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n 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66∏),则5N -中的大π键应表示为____________。
③图(b )中虚线代表氢键,其表示式为(+4NH )N −H …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R 的晶体密度为d g·cm −3,其立方晶胞参数为a nm ,晶胞中含有y 个[(N 5)6(H 3O)3(NH 4)4Cl]单元,该单元的相对质量为M ,则y 的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化合物G 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比索洛尔”的中间体,一种合成G 的路线如下:已知以下信息:①A 的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B 的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6∶1∶1。
②D 的苯环上仅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1 mol D 可与1 mol NaOH 或2 mol Na 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1)A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2)B 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
(3)C 与D 反应生成E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由E 生成F 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5)G 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
(6)L 是D 的同分异构体,可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 mol 的L 可与2 mol 的Na 2CO 3反应,L 共有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峰面积比为3∶2∶2∶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7.C 8.D 9.B 10.A 11.C 12.D 13.C26.(1)将样品中可能存在的Fe2+氧化为 Fe3+ H2O2(2)SiO2(或H2 SiO3)SiO2 + 4HF = SiF4↑+ 2H2O (或H2 SiO3+ 4HF = SiF4↑+ 3H2O)(3)防止胶体生成,易沉淀分离 Al(OH)3 Fe(OH)3(4)45.0%27.(1)123 小于 AD(2)氢气是产物之一,学&科网随着n(氢气)/n(丁烷)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3)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丁烯高温裂解生成短链烃类28.(1)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2)O2 + 2Mn(OH)2 = 2MnO(OH)2(3)量筒氧气(4)蓝色刚好褪去 80ab(5)低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2)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变小,故结合一个电子释放出的能量依次增大 N原子的2P轨道为半充满状态,具有额外稳定性,故不易结合一个电子(3)①ABD C②5 65∏③ (H3O+)O-H…N(N5-) (NH4+)N-H…N(N5-)(4)3321a d602a d(或10)ANM M-⨯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2)2-丙醇(或异丙醇)(3)(4)取代反应(5)C18H31NO4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