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资源评价浅层地温能

合集下载

浅层地热能评价

浅层地热能评价


对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评价开发浅层地 热能的过程中对地下空间利用的影响,评价 循环介质泄漏对地下水质的影响。 对地表水换热系统,应评价开发浅层地 热能的过程中对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 地表水的影响,评价回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评价能否产生地表水体内水生生物的生态环 境问题。
浅层地热能利用经济评价
抽 水

回 灌 井
浅层地热能资源量评价
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价应计算浅层地热 能热容量和可利用量 区域浅层地热能评价的深度范围为1m 至200m埋深以内。 场地浅层地热能评价的深度根据工程 的需求而定。
区域浅层地热能换热功率:计算评价整个 评价区在取热期的平均可取热量,是采用合理 的利用方案,通过非取热期的地温恢复和制冷 期存热,能够达到多年热均衡的浅层地热能的 换热功率。 在浅层地热能适宜性分区的基础上,分别 计算地下水换热系统和地埋管换热系统适宜区 浅层地热能换热功率。
D ——单孔地热能(W) ΔT——温差(℃) R —— 导热热阻(℃/W) λ—— 热导率(W/m℃); L—— 单孔U形管有效热交换长度(m)
地下水换热功率计算
适用于地下水地源热泵 地热能可利用量的计算
Qh qwTW CW 1.1610
式中: qw——地下水循环利用量,m3/d ΔT——温差 ℃
浅层地热能资源丰富,
分布广泛,温度稳定, 是很好的替代能源和清 洁能源。近20年以来, 热泵技术逐步得到推广, 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浅层地热能成为地热开 发利用的增长点。
热泵的工作原理
应用冷凝器排出 的热量进行供热
应用蒸发器吸收 的热量进行制冷
热泵系统的种类
热泵技术
空气源热泵
地源热泵
地下水地源热泵

浅层地热能

浅层地热能

浅层地热能浅层地热能由于水温升高可以形成蒸汽,经过热交换器冷凝为液体。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将地下的热水从一个较深的地方引出来的成本大概是每100米3~6美元,因此把这些热水加热成蒸汽是比较便宜的,而且还不需要抽水机来维持较深处的地下水。

在使用燃气或燃油锅炉等普通发电设备向地热区供电时,会产生一系列的污染物质,其中包括硫化物、氟化物、汞及其他重金属污染物,当然其中也含有氯等有害物质。

如果用水蒸气发电代替燃煤锅炉则可减少一些这样的污染物排放量。

另外,在大多数情况下地热蒸汽的热效率都高达30%以上,因此即使用水蒸气来发电,每发一度电所获得的热量仍然比使用燃煤电厂产生的电力要高得多。

以此推算,若用地热发电取代目前美国发电厂的全部燃煤,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一半,则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仅相当于1970年水平,假如用地热发电可使美国1990年至200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0%。

因此,用地热能发电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大幅度节省资源。

地热发电与煤炭发电相比,地热发电设备简单、投资少、运行成本低、不排放废渣、废气、废水、噪音、废渣、粉尘,完全符合当今世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由于地热发电使用的原料主要是地热流体,它几乎没有温室效应,这种利用地热能的技术既清洁又安全。

水作为一种理想的低污染工质,已经成为各种工业过程的关键组分和选择性载体,特别是在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更是成为现代工业过程中重要的工质之一。

同时,作为重要的非再生资源,水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热能是一种自然存在的能量形式,具有无污染、不可再生、蕴藏量丰富、清洁卫生、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誉为21世纪最具有开发潜力的清洁能源。

可以说,地热能是可以像太阳能一样普遍获取的、可再生的、永不枯竭的绿色环保能源。

中国已将地热能确定为21世纪最具有战略意义的替代能源之一。

发展地热能利用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我国丰富的地热资源可望在21世纪逐渐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使其成为解决我国能源紧张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漳州地区浅层地温能特征浅析

漳州地区浅层地温能特征浅析
四种热泵类型按其平均火用效率由高到低的排序如下: 水到空气型(30. 23% )、空气到空气型(30. 22% )、空气到水 型(24.77% )、水到水型(24. 01% )。另外,四种热泵类型按 其火用破坏率由高到低的排序如下:空气对空气(2.93 kW)、 空气对水(2. 84 kW)、水对空气(2.64 kW)和水对水(2. 55 kW)。据了解,水对空气和空气对空气热泵系统的火用效率 高于水对水和空气对水热泵系统的火用效率
广泛应用。其中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前景尤为广阔。大
力推广绿色资源开发利用,改善能源结构,对于实现节能低
碳、减排降耗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对
漳州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样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分析漳州市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特点,对主要热储
层分布进行了论述,同时对地源热泵系统及其当前的发展趋
Key words: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GSHP) ; geologic feature
收稿日期:2021 -05 -10 作者简介:杨婷(1989—),女,湖北孝感人,本科,工程师,讲师,主要 研究方向:建筑节能施工。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于地下水地源热泵技 术浅层地温能利用研究(JAT191647)
2热泵技术的利用情况
2.1空气对空气热泵技术 这种热泵是最常见的,特别适用于工业单元热泵。该系
统可作为一个空间加热器或冷却器使用,以便在冬季由空气 对空气热泵将热量从室外抽到室内,在夏季由室内空气抽到 室内。空气源热泵可以提供相当低成本的空间供暖。一个 高效率的热泵可以提供多达4倍于电加热器使用相同的 热量 2.2水对空气热泵技术

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研究

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研究

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研究简介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是一种利用浅层地壳热能的技术,在减轻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其优缺点。

浅层地热能概述浅层地热能指的是地球表层10-500米之间的热能资源,通常通过地源热泵(GSHP)技术进行利用。

GSHP技术使用地下热能进行供暖、制冷和热水加热,其通过地下热交换器中的导热液循环换热的原理,将地下热能转化为适合生活的温度。

GSHP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降低家庭或建筑物的碳排放量,而且可以显著降低供暖和制冷成本。

此外,由于该技术可以完全使用自然能源,因此它在减少传统能源消耗和维持室内温度方面具有极高的可持续性。

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GSHP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欧洲北部和北美地区,其中德国是其最大的市场之一。

由于欧盟的减排计划,以及消费者对环保和经济效益的日益重视,GSHP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部署也在迅速加速。

在近年来,GSHP技术也在中国大规模向市场推广。

GSHP系统可以用于新建房屋、商铺和办公室,也可以用于旧房屋的改造。

一般来说,使用GSHP技术的新建筑物会显著降低能量成本,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物对设备的依赖程度。

对于已经建成的建筑物,GSHP技术可以与传统供暖、制冷系统相结合使用,同时降低使用面积的成本。

此外,GSHP技术还可以通过地下热交换器提供热水供应,并且可以被用于游泳池或热水浴缸加热。

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的优缺点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的优点包括:1. 不依赖化石燃料:GSHP系统主要依赖地下热能,因此不需要使用化石燃料。

这不仅可以降低价格,而且可以减少碳排放,提高清洁能源比例。

2. 可持续性:地下热能是可以被再生的资源,使用GSHP技术意味着你不会用尽这些资源。

3. 适用性广泛:GSHP技术可以被应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建筑物。

4. 维护成本低:GSHP系统的维护成本相对较低,长期来看可以降低能源费用和与其他供暖、制冷系统的维护成本。

浅层地温能的优势与问题

浅层地温能的优势与问题

浅层地温能的优势与问题作者:刘禄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31期摘 ;要:浅层地温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一种,近年受到广泛的应用。

国外发展浅层地温能已有数十年,并有相应的发展政策。

通过浅层地温能与中深层地温能、其他供暖制冷方式的对比,浅层地温能的特征也体现出了其优势,但在应用时也要注意冷热均衡,以持续利用。

关键词:浅层地温能;优势;供暖制冷引言在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加的今天,以化石能源为主要的能源结构已经日益落后,浅层地温能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比中深层地热,浅层地温能的成热机理有所不同。

中深层地热主要是靠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放热加上岩浆流动与岩石之间的热传导,有储温层和盖层,可探测同时可利用的温度相对较高;浅层地温能则有一部分是靠太阳辐射,吸收热能并储存在地表一定深度内,其温度则相对较低,这部分资源参与一定深度上的热量交换和循环,并在可允许的条件下得以利用,并不缺乏应用价值。

最开始提出浅层地温能的是瑞士科学家H.Zoelly(1912),由于能源需求量的增大,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对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进行研究,如基础理论“开尔文线源理论”等数学理论模型沿用至今,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早在上世纪中叶美国就利用浅层地温能为居民供暖,截止至2000年,美国安装浅层地温能系统负荷量已经有480×104kw;上世纪70年代,欧洲某些国家开始逐渐投资兴建示范工程。

我国开始研究地源热泵技术实在上世纪80年代,北京等城市于90年代启动了示范工程,截止至2005年,我国地源热泵装机量已经有630MWt。

特别是中国热泵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而更加促进了全我国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

在“十三五”规划中,更是提出了对地热能发展的更高的要求,从现有的发电装机容量约27.28MW,到2020年累计要达到527.28MW,同时提出要大力推广浅层地热能的利用,要更加进步规范。

邢台市区浅层地热资源及潜力评估

邢台市区浅层地热资源及潜力评估

邢台市区浅层地热资源及潜力评估作者:袁宗强来源:《绿色科技》2017年第10期摘要:从邢台市区城市发展对浅层地温的资源需求出发,结合该区浅层地热能赋存情况进行了浅层地热资源评价,经计算200 m以上浅层地热储存总量为597.60×1012 kJ。

地埋管适宜区和较适宜区浅层地热可利用量为1141470.63 kW。

地下水换热系统适宜区和较适宜区浅层地热可利用量为525957.384 kW。

并分析了浅层地热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提出了适宜邢台市区的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浅层地热;热储;地下水换热系统;邢台市区中图分类号:P3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162041 引言浅层地热是指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一般为恒温带至200 m埋深)内,温度低于25℃,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具备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球内部的热能资源。

其热能主要来自地球深部的热传导,由于埋藏浅(深度小于200 m)、温度低(一般温度低于25℃),所以也称为“低温地热能”。

浅层地热能的温度一般高于当地平均气温3~5℃,温度比较稳定,分布广泛,开发利用方便。

浅层地热能的利用,主要是通过热泵技术的热交换方式,将赋存于地层中的低品位热源转化为可以利用的高品位热源,既可以供热,又可以制冷。

位于太行山山前倾斜平原区的邢台市区浅层地热能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地区,具有一定的浅层地热能开发前景。

近几年来也已经有少数单位开始使用浅层地热能进行冬季取暖和夏季制冷。

但是邢台市区未进行过专项的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工作,地温的利用和推广呈现出很大的盲目性。

因此,需要对邢台市区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调查评价,为该区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笔者通过收集资料和开展浅层地热能利用条件调查,选择有代表性地段进行原位热传导试验,以获得地层综合换热能力,初步查明调查区浅层地热能资源数量、质量以及分布规律,进行开发利用区划,为浅层地热能可持续开发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北京市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北京市浅层地温能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评价分区结果
根据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区划结果,北京平原区地下水 式地源热泵适宜区和较适宜区主要位于永定河冲洪积扇、 潮白河冲洪积扇和拒马河冲洪积扇的中上部,第四系颗粒 较粗,岩性以砂砾石或砂卵砾石为主,含水层赋水性好, 单井出水能力较大,地层回灌能里也好,适宜和较适宜区 面积为1345km2。地埋管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则位于各冲 洪积扇中下部,地层颗粒细,含水层回灌能力差,而地层 可钻性强,适宜和较适宜区面积3496 km2。
北京市冲洪积平原蕴藏了巨大的浅层地温能资源,在各冲洪积扇的 中上部,含水层富水性极好,回灌条件较好,适宜建设地下水式地源 热泵系统;在各冲洪积扇的中下部,地层岩性以细颗粒为主,钻进条 件好,适宜建设地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
作为我国首都的北京,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对供暖制冷的巨大 需求尤为突出,根据北京市总体规划目标,到2020年北京市供暖总面 积达到10亿 m2。
评价分区结果
因此,对于 北京平原区,在冲 洪积扇中上部适合 用地下水式地源热 泵系统开发利用浅 层地温能资源,在 冲洪积扇下部及冲、 洪积平原区适合用 地埋管方式开发利 用浅层地温能。
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 到2007年9月底,北京市地 源热泵项目数量已达到479 个,服务面积已达近1000万。 其中,地下水式地源热泵项 目数量为415个,服务面积 800多万 m2,占81%,地埋 管式地源热泵项目64个,服 务面积200多万 m2,占19%。
为促进浅层地温能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市发改委、水务局和国土 资源局还组织编制了《北京市平原区浅层温资源评价及利用规划》。
结论
北京市受气候条件影响具有巨大的制 冷和供暖需求,具备利用地源技术的优越 水文地质条件和资源储量,地源热泵在北 京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07年9月底, 项目数量已达到479个,服务面积已超过 1000万m2。目前在相对成熟的理论研究 成果的指导下和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下, 北京市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有了更广阔的 前景。

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评价体系探讨——以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为例

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评价体系探讨——以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为例

资源 利用率不 高和 工程 经济浪 费等 问题 ,部 分工程 还
出现 了环 境 安全 隐 患 。
2基 本思路及体 系
浅层地 温能 资源 与传统 矿产 资源都 具有 相同 的特
北京地 区地 质调 查研 究工作 已有百 余年 历史取 得 了众 多研究成果 ,但 是对有关地温 能资源 的地 质勘查、 评 价和 监测工 作都 比较薄 弱 。为 了减 少开 发风险 ,科
2 0 0l
2 0 01
V0 . No 1 15 .
卫万顺 等 :浅层地温能资源地质勘查评价体 系 探讨
第5 卷
第1 期
浅层 地温能资源 地质勘查 评价体 系探讨
— —
以北 京 平 原 区浅 层 地 温 能 资 源地 质 勘 查 为例
_
Y7 -YI ,郑桂 森 J b  ̄ , ,栾 英波 ,王新 娟 ,李 文伟 ,冉 伟彦 ,王 泽龙
而且 开采 强度 与地质 结构 、岩性、地 下水 赋存特 征和 岩土体 的物 理性 质密切 相关 。为合理 评价 浅层地温 能
基 金 项 目:I 平 原 区 浅 层 地 温 能 资 源 地 质 勘 查 项 目 ( x 0 60 00 3 8 )资 助 。 -京 I : p m2 0 —0 -42 9 作者简介 : 卫万 l( 9 4) i 1 6 -,男,博士研 究生 ,教授级高 工 ,主要 从事城市 地质调查 、矿产地 质 、浅 层地温能 资源研 究  ̄
com o
2 0 01

2 0 0l
第5 卷 第1 期
理论探讨
V015 . No 1 .
● i

L——T—— I
地 质勘 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提供埋管工艺和埋管材料热
传导性能等。 砂质粉土
土壤的传热性能取决于土
细砂
壤的热导率、密度、比热容等。 粘土
土壤的含水量对其密度和导热
性有决定性影响,潮湿土壤的
热导率高于干燥土壤。
F
场地浅层地热资源调查
2. 热响应试验
取得换热孔的有 效传热系数、岩 土体平均导热系 数、地层初始温 度等参数,计算 确定换热孔的合 理间距
D 提出可持续开发利用
E 提出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方案建议
浅层地热能勘查的目的与分区
需要解决的问题: 1、特定水文地质条件和气候特征下,地
下含水层的流动和传热机制; 2、地下含水层储能与水热调蓄的能力。
由于各地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导 致各地区岩(土)层的导热性和水文地质参数差异巨大,在 一个地区能成功应用的地下换热系统,在另一地区往往并不 适用。
勘查要求:
• 勘察井深度一般宜小于200m,当有多个含水层组 且无水质分析资料时,应进行分层勘查,取得各 层水化学资料;
• 勘察井工作量按下表确定。
地下水换热方式浅层地热能调查
勘察井工作量
工程热负荷q/ kW
q<500
勘察井数量数量/ 个
1~2
500≤q<2000
2~3
q≥2000
≥3
注:工程热负荷取冷、热负荷中较大者。
地热资源与浅层地热能区别
温度 (℃)
深度 (m)
利用性
建筑中 利用
平面 分布
垂向 分布
地热
>25
n×102 ~n×103
发电、 直接利 用
供暖、 供热水
地热田
热储中
浅层 地温
5~ 25
需热泵 供暖、
1~2×102 提高品 空调、

供热水
广大 地区
盖层中
浅层地热能的基本定义
地源热泵系统:以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 水源热泵机组、浅层地热能换热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 空调系统。
<50@
<0.8 0.8-1.5 >1.5
/
三项指标均符合
除适宜区和不适
/
宜区以外其他地

重要水源地保 护区、地面沉 任一项指标符合
降严重区
(二)勘察孔取样、测试及现场 热响应试验
勘察孔取样及测试要求
每100km2调查区应不少于3个勘查孔,每个勘察 孔分别进行现场采样及热响应试验。
岩土层单层厚度大于1m的,每层应取代表性的 原状土样(砂、砾石层除外)。
热响应试验
热响应试验存在的问题
对于“恒热流法”和“恒温法”运用中存在争 议,认为后者缺乏理论基础。 测试工作的隶属问题。国内无相对独立的测试 单位,缺少监督机制。(科研、院校、勘察、 施工?) 标准化问题。对测试仪器、测试方法进行标准 化。
(三)抽水及回灌试验
抽水及回灌试验
试验目的:
确定一定区域内地下水循环利用量和抽水井、回 灌井的数量和布局。
b 密度、导热系数、比热容等;
进行现场热试验,取得换热孔有效传热系数、岩土体平均导 c 热系数、地层初始温度等参数,计算确定换热孔的合理间距;
d 进行热能评价,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
地埋管换热方式浅层地热能调查
勘查要求:
• 水平地埋管换热系统工程:采用槽探或钎 探进行,探槽深度宜超过预计埋管深度1m;
<10
综合评判标 准
三项指标均 符合
除适宜区和 不适宜区以 外其他地区
至少两项指 标符合
区域浅层地热资源调查
地下水适宜性分区
分区
单位涌水量 m3/(dm)
单项指标
单位回灌量
地下水位年 下降量m
单位涌水量
特殊地区
综合评判标准
适宜区
>500
较适宜区 300-500
>80% 50%-80%
不适宜区
<300
地下水换热方式浅层地热能调查
地源热泵水质要求
(三)地表水换热方式 浅层地热能调查
地表水换热方式浅层地热能调查
勘查内容:
a) 查明地表水水源性质、利用现状、水温、流量、动态 变化、及其分布;
b) 查明地表水悬浮物、无机物、有机物等的含量 ; c) 开式系统进行过滤系统、换热系统和自清洗系统试 验,闭式系统进行水下换热器热响应试验。
目前,由于一些水源热泵工程承包方不了解各地区地质、 水文地质条件和回灌工艺,导致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问题, 如抽取的地下水回灌不下去,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地下水资源, 还造成了不良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后果。
浅层地热能勘查的目的与分区
有利于含水层储能的水文地质条件:
➢ 含水层分布平缓、地下水流速缓慢,储水容积大; ➢ 含水层中地下水热交换速度缓慢,温度变化小; ➢ 地下水中不含有害气体和化学成分; ➢ 回灌水源的水质和水温满足储能要求; ➢ 深层含水层以储热为主,浅部含水层以储冷为主; ➢ 含水层具备灌得进、存得住、保温好、抽得出等条件; ……
目录
一、浅层地热能的基本定义 二、浅层地热能勘查内容与分类 三、区域浅层地热能调查 四、场地浅层地热能调查 五、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评价
(一)浅层地热能勘查的目的与分区
浅层地热能勘查的主要任务
A 采用综合勘查方法,查明浅层地热能地质条件
主要 任务
B 确定可开发利用的地区及合理利用量 C 进行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预测、 经济成本评估
(二)地下水换热方式 浅层地热能调查
地下水换热方式浅层地热能调查
勘查内容:
查明地层岩性结构、含水层类型及埋藏条件等;
a
勘察井进行抽水回灌试验 ;
b
勘察井中取样分析地下水水质,进行地球物理测井;
c
确定合理的地下水循环利用量和地下水抽、灌井距;
d e 进行热能评价,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
地下水换热方式浅层地热能调查
适宜性分区因素:
松散层厚度(m) 恒温带温度 含水层累计厚度(m)
岩土导热性 回灌条件 地下水水质
区域浅层地热资源调查
竖直地埋管适宜性分区
分区
适宜区 较适宜区 不适宜区
第四系厚度 m
>100
<30或50100
30-50
单项指标 卵石层总厚
度 m <5
5-10
>10
含水层总厚 度 m
>30
10-30
热泵技术 臻于成熟 使浅层地 热能得到 开发利用
水平和垂直地 下埋管换热器 需要地质勘查
浅层地热能的基本定义
回灌试验:向井中连续注水,并记录水位、水量的变化来 测定含水层渗透性和水文地质参数的试验。 现场热响应试验:利用地埋管换热系统采用人工冷(热) 源向岩土体中连续加热(冷)并记录传热介质的温度变化 和循环量来测定岩土体热传导性能的试验。 热物性测试:采用人工或天然热源对岩土体样品的热物理 参数进行的测试。
热响应试验
热响应试验
恒热流法
目的
获取岩土体热 物性,包括岩 土体导热系数 、密度及比热 等
恒温法
原理
测得循环水流 经地下埋管前 后的温度、压 差、流量。进 而得到测孔的 换热量
热响应试验
现场热响应试验: 对回路中循环水连续
加热,测量加热功率、 水的流量和进出口温度 及时间,推算钻孔周围 岩土的平均岩土导热系 数。计算地埋管换热器 传热系数。
区域浅层地热资源调查
调查要求:
调查深度宜控制在地表下200m深度内。调查内 容包括 :
岩土层岩性结构; 含水层分布及埋藏条件; 地下水水文、水温、水质及动态变化; 岩土体的热物理性质及物理性质参数(孔隙率、密度等); 地温场自然分布特征及热响应规律
区域浅层地热资源调查
浅层地温能开发适宜区的划定
分区:地下水热泵适宜区、较适宜区、不适宜区 地埋管热泵适宜区、较适宜区、不适宜区
浅层地热容量:在浅层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蕴藏 的单位温差热量。
浅层地热换热功率:从浅层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 储藏的单位温差热量。
浅层地热能的基本定义
地下水循环利用量:从含水层中抽取利用后,完全回灌 到原含水层中的地下水量。
恒温带:地面以下温度常年保持不变的地带。在自然状 态下,该层热能受太阳能和大地热流的综合作用,地球 内热形成的增温带与上层变温带影响达到平衡,该层温 度与当地年平均气温大致相当。
回灌影 响范围 及温度
化学组 分变化
抽水及回灌试验
回灌试验的要求: 1 回灌试验宜采用定流量试验方法 2 试验时,回灌井水位的稳定时间应不小于24h 3 回灌水水质应不低于回灌含水层地下水水质 4 回灌结束后,应对井内沉淀物进行处理 5 确定灌采比分析回灌影响半径
抽水及回灌试验
地下水地源热泵工程勘查对抽水井和回灌井的布局、结构、抽水 量和回灌能力做出评价
试验井要求:
抽水回灌试验应在地下水换热适宜区内进行,每 100km2应不少于3处。试验井的位置应具有代表 性,试验井可为条件适宜的水井、已建成或新建 的换热井,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应专门施工勘察井。
抽水及回灌试验
回灌试验: 同层回灌试验
单井回灌试验 对井回灌试验 群井回灌试验
回灌量
确定回灌井
压力随 时间的 变化
制热COP 3.1-4.7 制冷EER 3.5-6.7
抽水井
回灌井
a. 确定地下水循环 利用量
b. 回灌阻塞问题 c. 腐蚀与水质问题 d. 井-水泵的选用
目录
一、浅层地热能的基本定义 二、浅层地热能勘查内容与分类 三、区域浅层地热能调查 四、场地浅层地热能调查 五、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评价
场地浅层地热资源调查
地埋管换热系统:传热介质(通常为水或者是加入防冻剂的 水)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 热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系 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