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预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知识点图文解读预习

第一单元电子课本知识点读一读,你会发现,这些词语都含有两个表示人的身体部字,如:头、脑、发、牙……【理解】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披头散发:形容头发长而散乱。
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
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口千舌燥:口舌干渴。
多形容说话太多。
【拓展】含有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词语还有:肝胆相照口是心非左膀右臂交头接耳花拳绣腿油嘴滑舌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想一想,练一练,然后和同学交流。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点拨:只有理解了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才能知道哪些地方要重读,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所以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重点词语,表达出句子的意思。
句一写的是“我”天马行空的想法,因此“真的”“地下的学校里”要重读。
此外,“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是一个长句子,朗读时还要注意读好停顿。
句二表达的是孙中山背书时的感受,所以“一点儿也不懂”这个部分要重读。
句三表现了孙中山不怕挨打、敢于提问的精神,要用坚定的语气来读,重读“不懂就要问”“挨打”等词句。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点拔:好的小组名称一般具有以下两个特点:①能体现活动的特点,如“巧手剪纸组”“鲲鹏航模队”“黑白棋社”,用“巧手”“鲲鹏”“黑白”三个词写出了兴趣小组的特点;②加入个性的词语,让人过目不忘。
如“篮球侠”“探索者小队”,一个“侠”字给篮球活动加入了一些武侠元素,更能让人热血沸腾;“探索者”将天文爱好者的本质写了出来,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
作者介绍:袁枚(1716-1798),清代诗人、散文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练习题(附答案)一、交流平台1.本单元你积累了哪些有新鲜感的词?写下来。
2.课文中的句子真有趣!我会背,还会填。
(1)湿润的东风________荒野,在竹林中________口笛。
(2)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__________,在绿草上__________、__________。
(3)窗外十分安静,树枝__________,鸟儿__________,蝴蝶________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____________。
(4)雨一来,他们便________了……雷云________________。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衣裳,________出来。
二、词句段运用1.先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一填。
摇()晃()披()散()提()吊()张()舞() 口()舌() 眼()手()手()脚() 面()耳()(1)我发现每个成语都含有一组__________词,而且与人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这样的成语我还能再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下面的句子中。
①他俩为了一点儿小事争得________________,太不应该了。
②我们已经运动了一个多小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
③交警叔叔________________,把正要过马路的男孩抱了起来,避免了一场悲剧。
2.下面的语句中,如果加点的字词表示读重音,想一想不同的重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在地下..。
..的学校里上学。
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地下”读重音强调________________;“上学”读重音强调花儿也像孩子一样过________的生活。
(2)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问”读重音,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懂”读重音,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一

交流平台
我在读书时, 常常读到一些很 有新鲜感的语句。
(1)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 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 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看到这样的语 句,我会多读几遍, 然后抄写下来。
(2)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 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交流平台
(1)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 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 课文。
更好的表达句子的意思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2)表达的是孙中山背书时的感受,所以“一点儿也不懂” 这个部分要重读。
更好的表达句子的意思
孙中山笑 了笑,说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 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3)表现了孙中山不怕挨打、敢于提问的精神,要用坚定 的语气来读,重读“不懂就要问”“挨打”等词句。
6.他经常(
7.刚才还(
),像个疯子。
)的歹徒,三两下就被王警官制服了。
摇头晃脑
眼疾手快
8.雅克(
)地用体部位的成语还有哪些?
肝胆相照 左膀右臂 花拳绣腿
口是心非 交头接耳 油嘴滑舌
词句段运用
先想一想这些句子的意思,再自己尝试读一读,练一练。
1、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2、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3、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更好的表达句子的意思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1)写的是“我”天马行空的想法,因此“真的”“地下 的学校里”要重读。 此外,“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是一个长句子,朗读时还要注意好停顿。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语文园地重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语文园地重点归纳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语文园地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对各部分的详细总结:一、交流平台“交流平台” 通常会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讨论,比如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写作手法的运用等。
通过回顾和总结,可以发现这部分主要提到了一些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在某些单元的“交流平台” 中,可能强调了以下几点:1.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在读书时,遇到有新鲜感的词句可以多读几遍并抄写下来,如“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样有助于丰富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1。
2.学习修辞手法的作用:了解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和效果,像“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1。
3.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等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能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例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体现了孙中山的思考和质疑精神。
在实际学习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方法。
比如在阅读课文时,注意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进行积累;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对表达效果的增强作用;关注人物的各种描写,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词句段运用1.词语部分:●读音:需注意一些多音字、轻声字等的正确读音。
●词义: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这是正确运用词语的基础。
例如“摇头晃脑” 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披头散发” 形容头发长而散乱等3。
●用法:了解词语的搭配和使用场景。
有些词语有特定的搭配对象或使用范围。
●近义词、反义词:掌握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意思,同时也有助于理解词语之间的差异。
比如“面红耳赤” 的近义词有“脸红心跳”,反义词是“面不改色”。
2、句子部分:●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必背、选背内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必背、选背内容课文内容语文园地一(必背)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古诗三首(必背)6、秋天的雨(2自然段必背)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语文园地二(必背)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语文园地三(必背)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语文园地四(必背)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全。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17、古诗三首(必背)语文园地六(必背)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语文园地七(必背)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截,千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1、大自然的声音(必背2、3自然段)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当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相关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相关知识点读一读,你会发现,这些词语都含有两个表示人的身体部字,如:头、脑、发、牙……【理解】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披头散发:形容头发长而散乱。
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
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口千舌燥:口舌干渴。
多形容说话太多。
【拓展】含有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词语还有:肝胆相照口是心非左膀右臂交头接耳花拳绣腿油嘴滑舌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想一想,练一练,然后和同学交流。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点拨:只有理解了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才能知道哪些地方要重读,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所以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重点词语,表达出句子的意思。
句一写的是“我”天马行空的想法,因此“真的”“地下的学校里”要重读。
此外,“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是一个长句子,朗读时还要注意读好停顿。
句二表达的是孙中山背书时的感受,所以“一点儿也不懂”这个部分要重读。
句三表现了孙中山不怕挨打、敢于提问的精神,要用坚定的语气来读,重读“不懂就要问”“挨打”等词句。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点拔:好的小组名称一般具有以下两个特点:①能体现活动的特点,如“巧手剪纸组”“鲲鹏航模队”“黑白棋社”,用“巧手”“鲲鹏”“黑白”三个词写出了兴趣小组的特点;②加入个性的词语,让人过目不忘。
如“篮球侠”“探索者小队”,一个“侠”字给篮球活动加入了一些武侠元素,更能让人热血沸腾;“探索者”将天文爱好者的本质写了出来,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
作者介绍:袁枚(1716-1798),清代诗人、散文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1-4单元新课预习手册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1-4单元新课预习手册蜜蜂一来,他们便大方地献上花粉招待客人。
3*.《不懂就要问》(1)易错音背诵(sòng) 照例(lì) 挨(ái)打糊(hú)涂(tu)(2)人物形象(勤学好问)的孙中山(3)本文主题●课文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向私塾先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
◎借助图片或事物讲。
《语文园地一》■识记含有身体器官名称的成语: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补充:伶牙俐齿牵肠挂肚指手画脚)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补充:手舞足蹈头晕目眩耳聪目明)日积月累(1)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 振:振荡、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 欲:想要。
(4) 捕:捉。
(5) 鸣:叫。
(6) 立:站立。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主题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统编教材三上第二单元新课预习手册要识记、过关的内容易错处4.《古诗三首》(1)我会背(2)我会比较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重点易默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赞美秋天枫林景美)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勉励友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易错音、易错词:字音:后鼻音(径、赠、橙);多音字(挑)。
字形:径是双人旁,表示小路。
寒、赠、残、橙易写错。
(3)重点字词解释:①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②生:产生,生出。
③坐:因为。
④于:比。
⑤擎:举,向上托。
⑥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⑦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⑧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⑨促织:蟋蟀,蛐蛐。
⑩篱落:篱笆。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理解词语五彩缤纷:颜色多,色彩绚丽丰富。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并积累这样的成语。
3.能根据语意表达的需要,读出句子的重音。
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5.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重点1.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并积累这样的成语。
2.能根据语意表达的需要,读出句子的重音。
3.朗读并背诵古诗《所见》。
难点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教学策略:1.词句积累“交流平台”积累具有新鲜感的语句,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的课文学习,在课内外阅读时,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注重积累,知道要抄写这样的语句。
“日积月累”中的古诗《所见》,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由清代诗人袁枚所作。
教师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情境和诗句大意,重在朗读、背诵。
2.语言运用“词句段运用”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发现成语特点、朗读句子、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发现成语特点”部分编排了两行具有新鲜感的形容人的并列式成语。
“朗读句子”部分列举了课文中的3个句子,通过朗读练习和交流,学会抓住关键词读好句子,学习运用恰当的语气朗读。
“给兴趣小组取名字”部分先出示了5个有创意的兴趣小组名字,再提示学生取名字的方法——既要体现出活动的特点,又要加入有个性的词语,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相吻合。
学前准备:1.预习提纲(1)借助资料对“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词语的意思进行了解。
(2)熟读诗歌《所见》,解决诗歌的读音问题。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2.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并积累这样的成语。
3.能根据语意表达的需要,读出句子的重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