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第13章健康的生活

七年级生物第13章健康的生活

七年级生物第13章健康的生活1、健康是一种上、上和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及拒绝、、等。

3、世界无烟日:国际禁毒日:世界水日:4、传染病:是由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①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②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必须同时具备、传播和三个基本环节。

③传染源是指能散布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患传染病的人和动物以及携带病毒的健康人和动物都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空气、水、饮食、蚊、蝇等都可以成为传播途径。

④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艾滋病主要通过患者和携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以及不安全性行为传播,目前,还没有艾滋病疫苗。

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切断传播;保护。

预防传染病要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例如,对麻疹和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要以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对蛔虫病等消化道传染病,要以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等。

5、免疫:是人体的一种,人体靠这种功能识别“”和“”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6、免疫是机体的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功能①免疫防护②自身稳定,清除损伤衰老的自身细胞③免疫监视作用7、免疫的种类①非特异性免疫:也称先天免疫,对病原体都起作用,它是生来就有的,可遗传,人人都有;②特异性免疫:也称后天免疫,只对病原体起作用,它是在人出生后受病原体的作用而获得的一种免疫能力,具有特异性。

8、抗体与抗原:①抗原是一类能引起人体产生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对人体来说,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异种动物血清、异型红细胞、异体组织等都是抗原物质。

②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而导致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

第十三章《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

第十三章《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

第十三章《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第一节:健康及其条件1.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2.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3.吸烟、酗酒、吸毒是当今社会的三大公害。

过量饮酒便是“酗酒”,会导致酒精中毒。

急性酒精中毒——醉酒。

慢性酒精中毒——脂肪肝。

长期吸烟引起肺癌。

联合国将每个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

国际禁毒日:6月26日。

3.创建健康的环境二氧化碳——地球表面的温度显著升高,产生温室效应。

一氧化碳——在笼罩在城市上空烟雾的主要成分,影响人的呼吸道。

二氧化硫——污染大气,形成酸雨、酸雾,腐蚀某些合成纤维及金属设备,引起并加重呼吸器官疾病。

第二节:预防传染病1.传染病及人体免疫病原体——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的疾病特点——传染性和流传性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是患者也可是携带者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可为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如果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了,所以预防措施如下:控制传染源:当人体发病初期表现出来的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

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对患传染病的动物也应及时处理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3章《健康地生活》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3章《健康地生活》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3章《健康地生活》知识点第一节传染病和免疫一、传染病及其预防:1、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4、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5、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6、预防传染病的三个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①控制传染源:对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措施,包括:隔离病人、疑似病人,对急性传染病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将患病的动物杀死、焚烧、掩埋等。

②切断传播途径:将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过程进行处理,包括:打扫卫生;清洁消毒;开窗通风;海关检疫;禁止进口血液;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消灭媒介生物,勤洗手。

③保护易感人群:对未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措施,包括:增强身体体质;接种疫苗;不让易感人群接触到传染病病人。

17、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二、免疫与计划免疫:1、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破坏的是许多病菌的细胞壁。

3、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

4、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各种病原体都有预防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5、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6、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7、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原包括:2病原体、异物、器官等。

【人教版】《健康地生活》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健康地生活》知识点汇总
③该药的适用范围、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等
④该药包装盒是否有OTC标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规定药品的标签应当包含药品通用名称、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等内容,正确;②看该药的生产企业和批准文号等信息,可以证明药品的是否由合法的正规企业生产,不能是广告推荐的药品,错误;知道该药品是否过期、功能用量、禁忌等信息,正确;非处方药是不需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简称OTC,正确;可见①③④符合题意,D正确。
【人教版】《健康地生活》知识点汇总
一、选择题
1.注射青霉素之前,要先用少量青霉素做皮试,如果注射处有较大红肿现象,该患者则不能注射青霉素。由此可知,对这个患者来说,青霉素成了( )
A.抗原B.抗体C.病原体D.失效药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青霉素进入人体会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抵抗青霉素的抗体;因此对这个患者来说,青霉素是属于抗原。
A.病原体B.传染源C.传播途径D.易感人群
【答案】B
【解析】
传染病流行需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艾滋病患者是能够散播爱滋病病毒的人,因此艾滋病患者属于传染源。故选B。
B.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首先清除口、鼻内污物,以保持呼吸道畅通,B正确。

第13章健康地生活(复习课件)-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品课堂(北师大版)

第13章健康地生活(复习课件)-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品课堂(北师大版)
2.近年来,大量适龄女生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从而降 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从免疫学角度分析,HPV疫苗属于抗体 B.注射HPV疫苗可刺激体内进行特异性免疫 C.给健康人注射HPV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注射HPV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3.人体先后接种2针同种新冠疫苗,血液中抗体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判正确与否。
第13章 健康地生活复习课件






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预防传染病
1.传染病: 由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 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 2.传染病的主要特点: 传染性和流行性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患有传染病的人或动物等。
抗体的特点:
a、有专一性,如:麻疹抗体只能抵抗麻疹病毒,不能抵抗天花病毒。
b、一般不持久。 其原理是:抗原侵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结合新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二、人体免疫
5.计划免疫及其意义
项目
内容
疫苗
通常是指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
疫 苗 的 疫苗注入人体后,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
不让易感者与病人接触并进行预防接种。
一、预防传染病
5.常见的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类型 细菌 性传 染病 病毒 性传 染病 寄生 虫传 染病
常见病 肺结核
病毒性 肝炎
蛔虫病
病原体 传染源 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肺结核 杆菌
结核病 患者
飞沫、空 气

《健康地生活》知识点汇总

《健康地生活》知识点汇总

《健康地生活》知识点汇总一、选择题1.自2018年5月1日起,我市居民养犬要到指定部门登记注册。

养犬管理不当,易传播狂犬病。

狂犬病是乙类传染病,发致死率几近100%.如果不幸被疯狗咬伤,应及时就医并注射抗狂犬病病血清。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是()A.空气,飞沫B.饮水和食物C.接触D.吸血的动物【答案】C【解析】【分析】传染病的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详解】狂犬病是体表传染病是通过接触进行传播的,故选C。

【点睛】掌握传染病的分类和传播途径。

2.如果一个人的右手被割伤,喷出大量鲜红血液,请判断受伤血管和急救措施()A.静脉,按压捆扎伤口近心端B.静脉,按压捆扎伤口远心端C.动脉,按压捆扎伤口近心端D.动脉,按压捆扎伤口远心端【答案】C【解析】【分析】三种血管的出血特点和止血方法: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或喷射而出,因此“如果一个人的右手被割伤,喷出大量鲜红血液”,表明受伤的血管是动脉;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按压或捆扎伤口近心端。

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动脉出血的特点是:颜色鲜红,血流较快,或喷射而出,以及止血方法。

3.医学上“现场初步急救基本技术”包括: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及转运等五项。

下列有关急救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人发生溺水事故时,应立即采取图一所示的方法急救B.图一所示急救方法中人工呼吸的频率越快越好C.图二中伤口处血液颜色鲜红,随心跳涌出,应在伤口A端用止血带止血D.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应先将其移到通风处,然后拨打“120”【答案】D【解析】【分析】在遇到意外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还要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如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止血等常用的急救措施。

图一为心肺复苏;图二为血管破裂。

【详解】A.当人发生溺水事故时,首先请设法拨打号码120急救电话,清除口和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实施人工呼吸帮他恢复呼吸,故A错误。

B.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吹气次数应和呼吸频率相似,吹气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故B错误。

北师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精品授课课件 第13章 健康地生活 本章小结

北师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精品授课课件 第13章 健康地生活 本章小结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不吸烟不酗酒,改变不良饮 食习惯,避免过度接触紫外 线,坚持体育锻炼,乐观心 态,定期检查
巩固练习
例5.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给人带来各种各样的现代生活疾病, 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产生的原因 主要有( D )。 ①遗传因素 ②年龄偏大 ③环境因素 ④生活习惯 ⑤传染 病太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
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凡是能引起人和动物患病的病毒、细 菌、真菌、寄生虫等都是病原体。
2.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播途径
传染源
易感人群
必须同时具备才能流行,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 就流行不起来。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
切 断 传 播 途 径
(2)合理膳食
食品中应尽量含人体所需的各 种营养成分和提供足够的能量;
严格注意饮食卫生,防止食品 被污染,不吃不洁的食物;
防止暴饮暴食或限制饮食, 防止偏食。
(3)合理用药
安全、有效、经济、适当; 用药前要明确诊断,用药剂量要适当; 用药时间要科学,用药途径要适宜,联合用药要合理; 慎用抗生素!
非特异 性免疫
免疫 功能
特异性 免疫
产生抗体 消灭抗原
应用:计 划免疫
防御保护
自身稳定
免疫监视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名称 形成时间 形成因素
特点
结构基础
非特异 生来就有, 由遗传因素 性免疫 先天性的 决定

2023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13章健康地生活第1节健康及其条件

2023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13章健康地生活第1节健康及其条件

·生物
【变式训练1】(2022滑县模拟)教育部通过印发《生命安全 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生命 观、健康观、安全观,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下列不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是( C ) A.经常和好朋友沟通交流,保持愉快的心情 B.按时作息,坚持体育锻炼 C.中药对人体没有副作用,可以自行增加药量以便快速痊愈 D.不沉溺于手机或电脑网络游戏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13章 健康地生活
第1节 健康及其条件
C NTENTS
01 课标导学 02 课堂导学 03 重点实验突破 04 重难易错 05 随堂检测
·生物
内容要求
学业要求
重要概念: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够
影响人体健康。
次位概念:1.酗酒、吸烟等不良嗜好和 拒绝吸烟、饮酒和毒品;
吸毒等违法行为对人体健康具有危害 学会科学、合理地用药;
·生物
【实验步骤】 (1)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成体积分数分别为5%、 10%、15%、20%的酒精溶液。 (2)选用7只大小和年龄相同的成年水蚤,用吸管吸取一只水 蚤,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取几根脱脂棉纤维放在 水滴上,制成临时装片。在低倍镜下找到水蚤心脏的位置, 并观察、记录其10 s内的心跳次数。重复3次,计算出
作用。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
2.药物可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遵从 习惯,增强机体健康
医嘱、按照药物使用说明合理用药,
避免药物误用和滥用
·生物
知识点一 健康的概念 1.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 疾病 和不虚弱,还要 有完整的生理、 心理 状态和良好的 社会适应能力 。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 道德修养 和生殖质量也纳入 了健康的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第一节:健康及其条件
1.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2.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3.吸烟、酗酒、吸毒是当今社会的三大公害。

过量饮酒便是“酗酒”,会导致酒精中毒。

急性酒精中毒——醉酒。

慢性酒精中毒——脂肪肝。

长期吸烟引起肺癌。

联合国将每个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

国际禁毒日:6月26日。

3.创建健康的环境
二氧化碳——地球表面的温度显著升高,产生温室效应。

一氧化碳——在笼罩在城市上空烟雾的主要成分,影响人的呼吸道。

二氧化硫——污染大气,形成酸雨、酸雾,腐蚀某些合成纤维及金属设备,引起并加重呼吸器官疾病。

第二节:预防传染病
1.传染病及人体免疫
病原体——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传染性和流传性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是患者也可是携带者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可为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如果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了,所以预防措施如下:
控制传染源:当人体发病初期表现出来的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

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对患传染病的动物也应及时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消灭各种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如蚊、蝇、蚤等,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保护易感人群:不要让易感人群与传染源接触;
让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可以提高他们的抗病能力。

第三节:人体免疫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第二道防线——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第三道防线——
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功能:产生抗体,消除病原体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体——身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类蛋白质,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特异性结合,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先天就有的,不是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

是机体与外来侵害物接触之后才获得的免疫特性,不能、遗传也不能获得持久免疫。

特点不同点遗传性;自发性;非特异性;相对稳定;获得性;针对性;可变性
相同点共同特点是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

维护人体的健康。

例子皮肤屏障作用;白细胞吞噬作用;……天花患者产生的抗体;……
“五苗”:卡介苗——结核病;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麻疹疫苗——麻疹。

第四节:当代主要的疾病和预防
当代主要的疾病:心血管病、癌症。

与心血管病有关的三个因素: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

致癌的因素:环境中致癌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