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花鸟图案
朱耷·花鸟最全全集:200幅大赏

朱耷·花鸟最全全集:200幅大赏
朱耷(约1626年—约1705年),即八大山人,谱名统*(*为上林下金),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
朱耷擅花鸟、山水,其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
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
他的山水画初师董其昌,后又上窥黄公望、倪瓒,多作水墨山水,笔墨质朴雄健,意境荒凉寂寥。
亦长于书法,擅行、草书,宗法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董其昌等,以秃笔作书,风格流畅秀健。
美术课件 绘画 选修 3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

一十八等”,简称十八描,摘录如下:
高古游丝描:如周举类
铁 线 描:如张叔厚
马 蝗 描:马和之 顾兴裔类 一名兰叶描
钉头鼠尾描:武洞清
混
描:多描
撅 头 描:秃笔也 马远 夏圭
曹 衣 描:魏 曹不兴
折 芦 描:如梁楷尖笔 细长撇捺也
橄 榄 描:江西颜辉
枣 核 描:尖大笔
柳 叶 描:似吴边观音笔
竹 叶 描:笔肥短撇捺
第一步,起稿:
先把你要临摹的底稿铺在宣纸的下面,底下要 衬一张白纸。然后用铅笔轻轻的拷贝到熟宣纸 上。
布地:就是打底色。为了使画面效果更加丰富 多彩,可以运用各种色彩进行布地。先把颜色 调好,用排刷朝一个方向均匀地平刷在画稿上, 忌来回涂抹。布地可以一开始“布”,也可画 到中间过程时“布”,最后再根据画面需要进 行一些局部的调整。“作旧”既是其中一种。
(三)·收笔——收笔要留 书法笔画线条要求收笔时要“回锋”,也就是要将笔锋回过来藏到线条之中。
在进行国画线条练习时也要注意“藏锋”,但没有必要象书法那样“回锋”。 “留”就是将笔锋留于线条之中,切不可将线条尾巴随意地拖到线条的外面。在 画线条时只要将笔适时停住,不要下意识地拖带即可。
(四)·顺、逆锋 在绘画过程中,人们往往习惯于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地运笔,这种习惯的运
战笔水纹描:
减 笔 描:马远、梁楷之类
柴 笔 描:粗人减笔
蚯 蚓 描:
执笔方法:
古人把执笔方法归纳为擫、押、钩、格、抵五 个字。
“擫”是用大母指肚紧贴笔管的内侧。“押” 是用食指第一节贴住笔骨外侧和大指内外配合。 “钩”是用中指第一、第二节弯曲如钩地钩住笔 的外侧。“格”是无名指第一、二节之间的骨节 紧贴笔管用力把中指向内的笔管挡住并向外推。 “抵”是用小指托在无名指下面抵住中指的钩。 执笔一定要“指实掌虚”才能使指法灵活而有力, 手握住笔管的上下位置要视作画大小而定,大画 握上些、小画握下些。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图、人物画》教学课件

清明上河图(局部)【北宋】张择端
全图24.8厘米×528厘米(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藏
炙艾图【宋代】李唐
68.8厘米×58.7厘米(绢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女史箴图【东晋】顾恺之
24.8厘米×348.2厘米(绢本设色)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藏
课堂总结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画外之意
——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人教
1
写生珍禽图【五代】黄筌
41.5厘米×70厘米(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藏
墨梅图【元代】王冕
31.9厘米×50.9厘米(纸本墨笔)故宫博物院藏
荷石水鸟图【清代】朱耷
墨葡萄图【明代】徐渭
127厘米×46厘米(纸本墨笔)故宫博物院藏 165.4厘米×64.5厘米(纸本墨笔)故宫博物院藏
簪花仕女图【唐代】周昉
46厘米×180厘米(绢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
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局部) (壁画)【元代】马君祥等 山西芮城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
28.7厘米×335.5厘米(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藏
泼墨仙人图【南宋】梁楷
48.7厘米×27.7厘米(纸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花鸟画没骨画法与白描画法的整合

5 10 动 、 保 自然 和 圆 润 空 灵 的 特 点 , 助 白 描 法 工 整 、 谨 的 特 点 , 系 列 的 “ 丹 ” 载 体 完 借 严 以 牡 为 成作 品 。 过综 合 和 探 究 性学 习 , 通 使学 生 在 头 脑 中形 成 不 同知 识 间 的 关 联 , 展综 合 实 践 能 力 , 新 情 境 中探 究 发 现 , 造 发 在 创 性 地 解 决 问 题 教 学 内容 及 时 间安 排 : 第 1 时 : 国色 天 香 的牡 丹 ” — 牡 丹 花 的造 型练 习 课 “ — 第 2 时 : 栩 栩 如 生 的牡 丹 ” — 没 骨 技 法 的借 鉴 课 “ — 第 3 时 : 工 整 、 谨 的 牡丹 ” — 白描 技 法 的 借鉴 课 “ 严 — 第4 时 : 形 态 各 异 的牡 丹 ” — 展 开 你 想象 的翅 膀 课 “ — 教 学 设计 :学 生 课 外 搜 集 资 料 和 课 堂 讨论 作 品创 意两 个 阶段 , 自主 学 习 的方 式 为主 ; 学 生 动 手 创 作 阶 段 , 小 组 以 在 以 探 究 学 习 方式 为 主 。 励 学 生 在探 究 学 习 过 程 中有 观 察 、 表 鼓 有 现 、 思 考 , 要 有 异 于 成 人 的 “ 趣 ” 大 胆 地 表 现 出 自 己的 有 更 童 , 感觉。 教学 资 源 应 用 : 媒 体 教学 , 生课 外 进 行 资 料搜 集 。 多 学 教 学 评 价 方 式 : 国 画教 学 中 。 在 如何 评 价 学 生 的 作 品 是 很 重要 的一 个 环 节 ,它 决 定 了 学生 在 国 画活 动 中收 获 的 是 成 功 感 还 是 挫 折 感 。在 国 画教 学 中 . 价 目的更 主要 是 为 了改 善 和 评 促 进 学 生 的 发 展 , 淡 化 评价 的 甄 别 、 拔 作 用 , 出评 价 的 要 选 突 改善 、 进功 能 , 效 地 提 高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促 有
六下 第7课 工笔花卉

二、教授新课1.出示课件:工笔、写意花卉作品。
师:这两幅作品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在材料的使用上有什么不同?生:师:相同之处—都是中国画,都是用毛笔勾勒上色,都运用了中国传统的笔墨纸;不同之处---一幅是写意画,用的是生宣纸,有晕染渗化的效果;一幅是工笔画,用的是熟宣纸,特点是工整细腻。
简介工笔画:工笔画以勾勒、填色渲染为主要手段。
它造型严谨,工整细腻,颜色纯净明快,在白描的基础上敷以色彩。
花鸟画最早见于彩陶纹样上的装饰图案,到唐代花鸟画开始独立,宋代是花鸟画的鼎盛时期。
这是与统治者的喜好分不开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宋徽宗,徽宗赵佶虽然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但醉心于书画,为中国的绘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那么,如何来表现这些技法呢?请同学们打开书仔细观察、分析工笔画的作画方法。
(独立或同桌合作学习交流)2.学习反馈教师示范画花卉白描稿教师边画边讲:画白描时,先用铅笔起稿、定稿后拷贝在熟宣纸上,最后用毛笔勾勒。
(勾线常用硬毫笔,如叶筋、红毛、衣纹笔都可以)勾线的起笔顺序:为了不蹭脏画面,勾勒时一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和我们用油画棒上色的顺序是一样的。
淡颜色的物象用淡墨,如花头、人物的肌肤等比较娇嫩的部分,起笔时多用中锋,中锋线条圆润浑厚饱满而富于弹性,结实而有力感。
开始练习勾线时,应注意线条转弯的地方,转弯处要提笔,并轻轻转动笔杆,使笔锋平行圆转过来,保持中锋。
行笔时要稳,收笔要虚。
注意线条的粗细、轻重变化。
枝叶、头发、器皿等用较浓的墨勾勒。
画牡丹、山茶的花瓣从基部起笔,画荷花、百合的花瓣要从尖端起笔。
学生根据教师的范画练习用笔,感受线条的变化。
(一片花瓣或是一片叶子的局部)3.师生交流反馈教师小结:好的白描要表现花卉的形神气质,同时又是画家感情性格的流露。
分析比较作品,练习线条。
通过练习勾勒线条,同学们对于线条的起笔、运笔、收笔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不过,我们若想勾勒出一幅比较完整的白描作品,则需要在今后的日子里持之以恒,不断地练习并逐渐掌握其要领。
分享几组工笔花鸟画详细画法,转发收藏吧!

分享几组工笔花鸟画详细画法,转发收藏吧!01李嵩《花蓝图》临摹技法宋李嵩绢本设色纵19.2厘米横2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图绘藤编花篮一只,篮内堆放各种春花,款“李嵩画”三个小字。
构图饱满、均衡,底线呈一字形,上边呈弓形,整体看去像一座稳重的花山;各种春花姿容艳美,颜色鲜丽。
画中的篮筐、叶子和细碎些的花朵构成一片深色,几朵硕大白洁的鲜花被浅、深两色相衬,具有一种夺目的效果。
画风秾丽谨严而不失于繁缛板滞,是宋代画院中传统的风格。
宋李嵩的《花篮图》构图、造型、意境等方面在宋画中虽然不是最经典的一张,但是其作品设色的精细、局部细节的处理在宋人小品中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尤其是花篮细部的刻画、各种花卉造型的变化、叶子绿色深浅不同的搭配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如此繁复的用色和造型在整体上看来仍然如此和谐,不得不令人对宋人的艺术技巧叹服。
李嵩,生卒年不详。
钱塘人。
出身于木工,后得到画家李从训的指导,成为南宋的重要画家。
他曾在光宗至理宗时期的画院中任待诏。
善画山水、人物、花鸟,也常于界画。
临摹技法:第一步:根据物体最后着色深浅程度,用不同的浓淡墨色勾勒出各种花卉和花篮。
本图分别描绘了白含笑、蜀葵、百合、石榴花、栀子花。
第二步:背景平涂淡赭黄色(赭石+藤黄+少许墨),注意空出物体部分。
所有花头平涂白色。
百合、栀子花、石榴花的叶子平涂墨绿色(草绿+少许墨)。
含笑、蜀葵的叶子平涂草绿色。
所有的反叶平涂汁绿色(草绿+藤黄+少许朱磦)。
石榴花的花托以及嫩苞平涂朱红(朱磦+曙红)后罩一层矾水。
蜀葵的花房颜色同反叶。
花篮的深色部分平涂一层淡绛红色(胭脂+朱磦+少许墨),浅色部分平涂一层淡土黄色(藤黄+朱磦+少许赭石)。
第三步:红色百合花头用土红色(胭脂+朱磦+少许墨)统染,黄色百合用桔黄色(藤黄+朱磦)统染。
蜀葵用胭脂统染。
栀子花用偏黄的汁绿分染。
石榴花用胭脂统染。
含笑用淡墨分染。
所有的正叶用中墨统染后分染主筋,反叶用淡墨青(墨+花青)分染。
13清朝中期蒋廷锡二十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蒋廷锡二十幅精品花鸟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我们一起分享蒋廷锡精品绘画作品。
蒋廷锡(1669—1732),字酉君、杨孙,号南沙、西谷,又号青桐居士,江苏常熟人,是清朝康熙、雍正时期官员、画家。
清初恽寿平在花鸟画坛起衰之后,蒋廷锡学其没骨画技,变其纤丽之风,开创了根植江南、倾动京城的“蒋派”花鸟画。
传世画作有《海棠牵牛图》、《塞外花卉图》、《梅竹图》、《芙蓉鹭鸶图》、《兰石图》、《萱花图》、《梅雀图康熙帝书雪梅诗折扇》、《梅竹图康熙帝临米芾书折扇》、《柳蝉图》、《长春富贵图》、《富贵寿考图》、《大吉图》、《赐莲图》、《兰竹图》、《御园瑞蔬图》、《行书五言》、《长寿富贵图卷》、《蜀葵萱花图》、《花鸟》、《四瑞庆登图》等。
白描花鸟课程设计

白描花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白描花鸟的基本概念、技巧和表现形式。
2. 学生能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及其在美术领域的地位。
3. 学生能认识并运用基本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白描花鸟的创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线条、墨色等表现手法,创作具有个人特色和审美价值的白描花鸟作品。
2. 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的绘画技能。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白描花鸟作品进行分析、鉴赏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美的表达,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生活品质。
3. 学生通过白描花鸟的学习,培养耐心、细致、专注的良好品质,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实践为主,结合理论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观察力和表现力较强,对美的追求和表达有较高的热情。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花鸟画概述:介绍花鸟画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 白描技法:讲解白描的基本技巧、线条运用和构图原则。
- 花鸟画鉴赏:分析经典花鸟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2. 实践操作:- 绘画工具和材料的选择与使用:熟悉毛笔、墨水、宣纸等基本绘画材料。
- 线条练习:进行不同线条、墨色的练习,掌握线条的粗细、曲直、刚柔等变化。
- 花鸟画创作:结合生活观察,创作具有个人风格的白描花鸟作品。
3. 教学大纲:- 第一阶段:了解花鸟画发展史,学习白描基本技巧,进行线条练习。
- 第二阶段:学习构图原则,分析经典作品,实践创作简单的白描花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