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花鸟画 赏析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教材分析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美术学习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单元。
该单元由中华博览和世界之旅两部分组成,本册介绍的是中国花鸟画和外国静物画。
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分析美术作品,他们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教师应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中外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并评述相关作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全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
一、教学路径在中国画中,花鸟画是与人物、山水画鼎足而立的画科。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其不仅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且在世界美术领域亦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花鸟画千年不衰,为广大的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
从黄筌的《写生珍禽图》、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到文同的《墨竹图》、朱耷的《游鱼》,再到齐白石的《蟹篓图》……中国花鸟画的画家们在看似寻常的花鸟虫鱼中发现自然之美,运用笔墨色彩的技巧去表现大自然中的丰富和生动。
他们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反映社会现实。
在画家的笔下,花鸟画不仅仅表现花鸟之美,更是把花鸟作为表达特殊情感的重要媒介,这远远超出了花鸟本身。
本课以名家画作为切入口,围绕花鸟画家如何描绘自然,又如何表达情意而展开。
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评析,逐步理解中国花鸟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二、课时建议2~3课时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名家名作的欣赏,让学生们了解花鸟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和花鸟画家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让学生们学习多角度欣赏花鸟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情感目标: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们体味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美,感受花鸟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如何表意。
教学难点:理解花鸟画抒情写意的独特表现形式。
三、教学准备教师: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吴昌硕写意花鸟的艺术特色——以《菊石图》为例

SHUIMODANQING 水墨丹青吴昌硕写意花鸟的艺术特色——以《菊石图》为例■ 付伟伟 曲阜师范大学〔摘 要〕近现代中国经历了从衰落到民族复兴的艰苦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激烈变革,社会思潮发生着剧烈的冲突与斗争,这一时期的“海派画家”吴昌硕把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相结合,不仅继承明清大写意水墨画技艺,更把金石艺术中刚健雄强的审美特色,强烈、鲜艳的色彩融会贯通。
〔关键词〕写意画;审美特点;绘画特征;影响一、审美特征吴昌硕的写意花鸟艺术以阳刚之美反驳了当时的时代主流,他以篆笔写梅花,狂草做葡萄,他的写意花鸟画艺术是从金石篆刻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也是从石鼓文中领悟出来的。
他的绘画理念坚持似与不似之间的信条,画气不画形。
并且因以“草篆书”入画,所画物体不求写实,形成了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笔墨形式。
篆刻功力对他的写意花鸟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画面之间的布局结构,墨法特征、色彩运用、虚实疏密都起到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分析吴昌硕的绘画作品和他的绘画风格,菊花中有高耸挺拔的岩石,有装满菊花的竹篮,有花架上装有兰花的器皿,有高而瘦的古瓶等,对于整体的画面相映成趣,他的菊花颜色多为西洋红和黄色,它们的颜色鲜艳亮丽;吴昌硕画的梅花枝干以大篆和草书笔法画出。
他也非常喜欢画兰花,喜欢浓或淡的墨色相互穿插交映,用笔特别苍遒有力;他画竹竿时墨色以淡轻抹,竹叶用浓墨点出,富有变化。
他画竹子时经常把松树和梅花、石头一块画出。
在吴昌硕晚年的时候,他又喜欢画牡丹,牡丹的颜色以亮丽的胭脂红设色,再挥洒浓密的枝叶相衬出,给人一种花色娇艳、生机盎然的趣味,富有其独特的魅力。
二、作品赏析(一)《菊石图》作品简介《菊石图》是一幅大写意花鸟画,在1917年由吴昌硕所作,立轴,纸本设色,纵138厘米,横68厘米,藏处不详。
此幅《菊石图》是吴昌硕先生晚年的精品之作,这幅写意花卉画作,笔力老辣,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采用了对角斜取势的章法,从左下向右上取势。
王雪涛小写意牡丹,艳而不俗

王雪涛小写意牡丹,艳而不俗王雪涛喜画花卉、翎毛、草虫。
前期画风清雅,后期色彩明艳,尤擅长画牡丹。
他的花鸟画来源于生活,技法属半工半写语体,造型生动活泼、笔法潇洒有致,章法和设色也甚为考究,为广受大众欢迎的花鸟画家之一。
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
山东济南还兴建了“王雪涛纪念馆”。
牡丹富贵设色纸本立轴王雪涛《牡丹图》立轴,继承新罗、青藤、白阳之法,水墨设色法作折技牡丹三五朵斜曳而绽,花姿绰着。
画面构思精巧,取象求真。
花叶扶流,穿插有致。
赋色妍艳,笔墨纯熟。
传递出大自然生命勃发之情趣。
富贵寿考立轴设色纸本220×131cm (201.6万元,2008年6月广州嘉德)《富贵寿考》所绘的是“松鹤延年”的传统题材。
作品兼工带写,松柏、牡丹造型准确,形态各异,双鹤舞姿十分灵动,显示画家在长期写生的基础上练就扎实造型能力。
王雪涛十分注意观察自然,在一花一草,禽鸟鱼虫中,感受其中蕴含的造化生机。
于是,他“夺造化而移精神”,借物寄情、缘物写心,笔下的物象形神兼备,雅俗共赏。
图中苍松翠柏用笔干练而率性,牡丹则是画家最善长的花卉,其布局、设色、构思精巧,有清人恽寿平画风的清丽意趣。
喜鹊、双鹤皆处于动势中,刻划入微。
作品集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的不同形象于一体,立意与形式得到统一,是王氏盛年精品,加上尺幅之巨,殊为难得。
王雪涛先生曾经师从齐白石、王梦白、陈半丁等艺术大师学习绘画。
他的作品取材广泛,构思精巧,清新秀丽,是近现代我国著名的花鸟画家。
他对我国小写意花鸟绘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是近现代我国卓有影响的花鸟画家。
王雪涛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气,又精于表现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
他善于用灵巧多变的笔墨,在传统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画法讲求的色彩规律;他还能准确地把握动态中的花鸟,并且能在和情景交融中体现出转瞬即逝的情趣,因此他所画的花鸟虫鱼,刻画细致入微,变化多姿,情趣盎然,造型生动。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浅析徐渭(1786-1846),字子树,号八斋,浙江绍兴人,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他是江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大写意花鸟画而著称。
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在中国画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特点,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下面将对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进行深入浅析。
一、笔墨运用灵动自如,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以笔墨运用灵动自如而著称,他善于利用淡墨、拖笔、点染等技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擅长以简洁而不失生动的笔墨表现出花鸟的形态,注重用墨的浓淡变化和笔法的灵动性,通过简练而精湛的画面,表现出画家对花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在他的作品中,经常能够看到鸟禽的活泼形态和花草的自然姿态,非常具有生动感和表现力。
二、以意传情,以情显意,寓意深远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在表现形态的更注重作品背后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他善于以意传情,以情显意,通过作品中的花鸟形象和寄寓其中的情感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花鸟的形态刻画,更是对心灵境界的表达。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感受到画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世界的热爱,寓意深远,情感真挚。
三、突破传统,注重表现个性化的艺术追求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他不拘一格,注重表现个性化的艺术追求。
在继承传统笔墨技法的他还融入了自己对形式美和意境美的追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在画中常常用寥寥几笔就能够表现出花鸟的形态和生动性,让人感受到画家的艺术功底和个性魅力。
他的作品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展现出他在艺术上对于自由、个性化的追求。
四、影响深远,为后世大写意花鸟画家树立了典范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在当时就已经颇受青睐,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他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为后世大写意花鸟画家树立了典范,开阔了画家们的艺术视野,也促进了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在他的影响下,许多画家受到启发,纷纷效仿他的笔法和风格,使得大写意花鸟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徐渭被誉为大写意花鸟画的“宗师”。
中国写意画特点及解析

中国的写意画的特点及解析中国的写意画,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色的形成,是集中国的哲学观念、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之大成。
纵观中国写意画的发展史,虽然在历史上出现较晚,但由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很快被人们接受并发扬光大。
在写意花鸟画领域,可谓名家辈出,群星灿烂,占据着中国画坛的主导地位,在绘画技法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们今天在研究借鉴传统绘画的精髓时,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取精华,弃糟粕,有选择地去撷取,去接受。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中国传统的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做全面深入的了解。
中国写意画是一个综合艺术的产物,千余年的积累、沉淀、变更与发展,使其不仅具有中国画的共性,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1、以形写神,以神写意。
从古到今,中国的绘画一直围绕着一个形的问题在作文章。
在绘画的初萌阶段,由于造型能力差,那时的形是简单而幼稚的,是似是而非的,也可以说是“以意表形”。
随着绘画经验的不断积累,写形的功能大大提高,进入了“以形写形”的阶段。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画家们并不以形似为满足,逐渐认识到了“神似”的重要性。
即在造型上表现对象的内在本质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才算真正达到绘画的目的。
最先提出“以形写神”理论的是人物画家顾恺之。
后来引伸到中国写意画领域,逐渐比为“以神写意”的意象造型观念。
是中国的写意画摆脱了自然形的限制,而追求以笔墨为载体的情感宣泻。
由于开拓了表现上的自由空间,画家笔下的形象既跳出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再现的制约,又由于形的限制而避免了过于的随意性。
使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形的观念,又有自我情感的表露,达到极完善的幻化境界。
但由于画家对自然物象的感悟千差万别,审美情趣各有所好,因此中国写意画家笔下对形与神的概念便有了不同的侧重。
偏重工细一路的借形以抒发自我性灵的审美需求,既强调客观物象的真实性,又具主观的表现意识,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并重的目的,如注重写实的工兼写即属此类。
中国写意花鸟画欣赏

近代写意花鸟画介绍
在现代画坛,花鸟画整体上己不引人注 目,但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出现, 亦独成高峰。吴昌硕以金石入画,创造 了前无古人的风格类型,齐白石则画了 许多前人从未画过的题材,如虾老鼠蚊 子苍蝇等等,其造谐令后人却步。而徐 悲鸿的马,潘天寿的雁荡山花,李苦禅 的鹰,李可染的牛,均已造型与笔墨的 独特占据了各自应有的地位。
中国写意花鸟画 欣赏
写意畫是指以较自由流畅的描绘方法,
注重意境神韵的表达,讲求意到笔不到, 不求形似,具有飘逸潇洒的情趣。
花鸟畫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
卉和禽鸟外,还包括了畜兽、虫鱼的动物 ,以及树木、蔬果等植物。
写意花鸟画发展概述
中国花鸟写意画历史悠长,源远流长, 发端在魏晋六朝,成熟于唐代,鼎盛于 五代两宋。至此,花鸟画已形成工整和 粗放两种面貌。其后又经发展变异,花 鸟画不再取悦于工丽,而以清淡的水墨 写意为主,成为元代花鸟画发展的一个 特点。明清以降,直至近百年,是写意 花鸟画真正确立和大发展的时期。画家 不再拘泥于“形似”,开始崇尚笔墨和 形 式的意趣,强调寓意抒情,更注重写 “胸中逸气”。
所作「花卉册」共二十幅,册首有文彭以隶书 题「写意」二字,绘花卉、蔬果,水墨淋漓,颇得 絪缊之气。选其二幅,「石榴图」(下图)以淡墨写出 细枝,两颗石榴有成熟沉甸甸的感觉,妙在笔断而 枝意仍连。
「墨蟹图」(上图)写水面浮出墨蟹,伸出粗壮的 双钳,取食低垂的稻谷,笔意简敛而形态生动,稻 穗、稻叶则以细笔淡墨,飘逸有致。江南水乡的平 凡小景物,赋以笔情墨趣而生机盎然。
《红叶玉鸦》
大千题画时曾说,「青城山中樟柟漆树,未秋先 红,璀灿如锦」,指得就此画中的这种红叶,是他在 青城山居时秋冬间庭院中的实物。枝上栖息的白羽鸟 ,大千名之为「玉鸦」,有时也称作「雪鸦」,是大 千在青城及成都所蓄养的一种异鸟。
水墨初渲染 淡雅绘风姿——赵华双花鸟画赏析

赵华双国画花鸟《暗香图》中国的花鸟画,无论是写意,工笔还是兼工,都是以自然界中的花卉、禽鸟、鱼虫为描绘对象,并将其作为做个情感的宣泄载体,缘物寄情,托物言志。
它极为符合中国社会含蓄、内敛和空灵的艺术审美需求,因此而成为众多文人墨客偏爱的寄情抒怀的艺术形式。
画家赵华双的水墨世界充满着鸟语花香的才情和清新淡雅的生命之姿。
走进赵华双先生的水墨世界,不仅仅为其作品所散发的审美张力所感染,也为先生在创作中所流溢水墨中的艺术才情而叹服。
在先生的国画中欣赏者可以感受到一种方正、一种静穆、一种苦涩与淳朴的生活气息,满目是画家对无尽山川、花鸟百态的深深眷恋,对沧桑是世界的无限钟情。
在花鸟画的创作中,赵华双先生以线条的多变、水墨的淋漓和色彩的虚拟构成中,托物言志,隐喻着奇思与遐想,赋予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以灵动的生命韵律和诱人的艺术魅力。
从其优雅多姿的花鸟画中可以看出,赵华双先生是一位温文尔雅且颇具艺术潜质的画家,他的创作激情并非惊世骇俗的装腔作势,而是直抒胸臆冲动的烈焰。
一幅幅花鸟画作,将心中的遐想与自然之景复合为各种图式结构,释放出与天地共呼吸的浩然之气,形成心灵化的艺术形象。
他的笔墨是一种心情的宣泄和表达,他笔下的花鸟是一曲悠长沉静的调子,吸引着观众在其写意花鸟世界中漫游。
赵华双国画花鸟《秋意无限》“看似平淡却有情,道是深邃也天真”。
赵华双先生以心造境,用心写境,不拘泥于对物象的形似,而是追求一种神似。
他的花鸟画便是“心灵化的艺术形象。
”先生的花鸟画,看后让人有种亲近感。
赵华双先生将大自然中的一树一花,一鸟一虫都细致的勾画在氤氲着水汽的墨色之中,线条的灵动多变使得宣纸上的花鸟物象生动活泼,灵巧机智,呼之欲出。
他运笔酣畅,力健有锋。
大处泼写潇洒,意象万千;小处一丝不苟,极为精细。
在先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
他用墨大胆,或积、或泼,变幻于无常;或勾、或皴,放松于心境。
法无常法,动静结合,光色辉映,墨随心发,完全是一种纯粹的自我表达,营造出一个雅致脱俗、明媚空灵的迷人画卷,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神清气爽之感。
浅析徐渭写意花鸟画的艺术成就

浅析徐渭写意花鸟画的艺术成就作者:冀惠惠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5期摘要:徐渭是明代中晚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不仅开创了明代花鸟画大写意绘画风格,他的绘画观念在美学思想上,也有不可小觑的贡献,其中,他的花鸟画作品中,独特绘画语言的超前性就反映出徐渭绘画创作的规律。
艺术创作是主体表达情感的精神活动,而在这种活动中情感的表达必须与自身的绘画形式语言达到统一。
我们可以从徐渭的生平来了解他的精神状态的缘由,以及他的绘画风格和绘画语言特征的形成。
关键词:徐渭;花鸟画;情感表达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4-0170-01一、徐渭的生平徐渭,生于明正德十六年,号天池山人,又号青藤。
他出身于一个破落的中小地主家庭,幼时聪颖早发,20岁中秀才,但至41岁时,已8次乡试落榜。
后因胡宗宪官场失利,下狱后自杀,牵连到他从此断送了徐渭的仕途。
重创之下,他精神失常,病中数次自杀未遂,终于因杀妻获罪,入狱长达7年,出狱时已经53岁。
由于他一生坎坷多难,加上性格狂放,不为封建儒教和礼法所束缚,使他成为一个愤世嫉俗的封建礼教的反抗者。
徐渭用自己孤独的灵魂触物兴怀,感受着他的时代,敏锐地捕捉着心灵深处的孤寂与悲痛,体验着异于常人的精神世界。
他是一个用生命去生活、去创作的艺术家,他的文章字字珠矶、他的绘画嬉笑怒骂,以一个旁观者的冷静抒写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徐渭就是这艺术舞台中的“戏中人”,其绘画作品更是充满自喻色彩。
二、徐渭大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征徐渭是一个几乎被生活所抛弃的人,但是他在艺术上,是一个顺应了艺术发展潮流的艺术家,他始终站在艺术发展潮流的最前沿,把写意花鸟画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徐渭作画注重自身的情感表达,在用笔上较之前人有着很大的开创性意义。
而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多注重以书入画,由于徐渭自身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所以他的作品看似杂乱没有章法,实则法度严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闲 笔 独 半 池抛 底 立 生
闲明书落 掷珠斋魄 野无啸已 藤卖晚成 中处风翁 !,。,
托物言志——抓住动植物与人 们生活的遭遇,思想情感的某 种联系。通过有生命力和象征 性的花鸟形象表达画家寄托在 花鸟之中的情感和理想。
<
>
墨 葡 萄 图 局 部
梅兰 竹 菊
借 物 抒 情, 托 物 言 志。
其他 作品 欣赏
《墨梅图》 王冕 元代
(家种树池头边,个个华开 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表明在 元朝种族歧视的年代里, 他那种不甘心受民族压迫、 不愿与统治阶级合作的政 治态度和自己的抱负)
墨 竹 图
宋 代 文 仝
·
达到颠峰水平。 ❖ 南宋小品画出现一草一花、一鸟一鱼、数枝秋草、
一湾流水、一瓶花卉题材小不见奇。 ❖ 元代,以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目的 ❖ 明代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兴起 ,更多的强调抒情言志 ❖ 清代名家辈出,水墨写意画法十分盛及
2、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 笔简意赅,造型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 不似之间” ,强调抒情言志,同时体现画家 自己的艺术个性。
❖ 朱耷,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为明太祖朱 元璋的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的后裔 ,他一生 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 合作
❖ 作画主张“省”,有时满幅大纸只画一鸟或 一石,寥寥数笔,神情毕具。他所画的他画 的风景、山、光秃秃的树,东倒西歪,荒荒 凉凉
朱 耷 作 品
鱼和鸟 ,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倾是而非。石头头重脚轻, 他想搁在哪里就在哪里,也不管它是不是稳当,立不立得住。
署款时,常把“八 大山人”四字连缀 起来,仿佛象“哭 之”、“笑之”字 样,以寄托他哭笑 皆非的痛苦心情。
借对孔雀的描绘讥讽了当时的江西巡抚宋 荦。两块摇摇欲坠的石头,顷刻之间就有 倒下的危险,两只孔雀,它们没有寻常画 家笔下的美丽典雅与雍容华贵,正瞪着惊 恐的眼睛窥视前方,仿佛致命的危险正要 袭来,随时准备落荒而逃。画中的一切似 乎都颠倒了,一向象征“虚心有节”的竹 子,只剩下几片凌乱的叶子变得“没节” 了
写意花鸟画欣赏
什么花鸟画?
顾名思义,就是 在中国画中以花 和鸟为表现对象 的绘画形式。
❖鱼、虫、禽鸟、 兽类、瓜果、蔬 菜等都可以成为 花鸟画表现的题 材。
中国最早的花鸟是怎样的?
❖《人物龙凤》战国
❖《彩绘陶缸》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这两张画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勾画,着色工整细腻---工笔 用笔豪放,简洁概括---写意
❖ 以形写神,借物抒情 ❖ 诗书画印的结合
<杂花图卷> 局部 明·徐渭
<杂花图卷> 局部 明·徐渭
徐渭
徐文长,名渭,一生怀才但不得志,墨葡萄图, 用大块的水墨点积而成,酣畅淋漓。 此图构 图奇特,信笔挥洒,似不经意;豪放泼辣的 水墨技巧造成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 效果。用笔墨发出自己的感慨和愤怒。正是 比喻自己像野葡萄一样被抛在野藤里。人们 说,这张画的墨点就如同徐渭辛酸的泪珠。
鹌 鹑 图
清 代 朱 耷
·
八大山人的鱼、鸟的眼珠子都能转动,有时还会翻白眼瞪 人上大下小,象征这他对清朝的藐视和
朱耷六十岁时开始 用“八大山人”署
❖ 朱耷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
名题诗作画,他在 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 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
中国花鸟画的分类
中国花鸟画
写意花鸟画
大写意花鸟画
小写意花鸟画
没骨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
白描花鸟画
淡彩花鸟画
重彩花鸟画
没骨花鸟画
小写意花鸟画
大写意 花鸟画
(白 描)
(淡彩)
重 彩
1、花鸟画的发展进程
❖ 1中国花鸟画萌芽于工艺美术的纹样上 ❖ 唐代花鸟画发展为独立画科 ❖ 北宋---宋徽宗赵佶对绘画的特殊爱好,工笔花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