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说课稿(新)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四、欣赏黄筌的《写生珍禽图》
24只
非常逼真。
形态很逼真,如麻雀,羽毛;动作很传神(触角)。
蜜蜂的翅膀,透明;触角、鸟类的羽毛……
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精湛的画技,两者不可缺。
五、赏析齐白石《虾》
1、故事1:画螃蟹的故事。
齐白石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近现代中国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擅画花鸟、虫鱼,尤其著名的是虾、虫、草。
师:有没有注意到它们特别的地方?(特别是眼睛,和生活中鱼和鸟的眼睛不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师:这样变形的表现,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通过绘画,我们看到了看似静默但是又很张扬的一位画家,但是我们真的要想了解艺术家和他的作品的话,我们就必须要回到他们所生活的时代,走进他们的内心。
2、了解朱耷
出示朱耷画像。
形神兼备
缘于对生活的热爱
五、分析技法
工笔:精致,栩栩如生,工整细致。
写意:笔意恣意奔放,造型洒脱简约,不拘一格,笔简意赅
一、导课
欣赏两幅“鱼”作品。
师:是什么类型的绘画作品?
师:表现花鸟鱼虫的作品,称中国花鸟画。它表现的内容虽是花鸟鱼虫,表达的却是画家的情怀。你们觉得这两条鱼有着怎样的情感?
师:这条鱼想要告诉你什么?是怎样的画家画出这样的鱼?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花鸟画的世界,去了解画家们的内心世界吧。
二、赏析朱耷作品
1、朱耷的作品
师:这是明末清初的朱耷画的水墨画“鱼”。下面我们欣赏朱耷的另外一些作品。说说你们对这些作品的初步印象。
师:初看朱耷的作品,画面上的东西很少,只是一尾游鱼,一只飞鸟,几笔线条背后是几十倍大的空白。画家是不是偷懒呢?
师:下面我们将作品放大了来看一下,这些飞鸟、游鱼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苏少版美术七上第一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word教案

课 题
第1课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总课时
编 号
2
课 时
2课时 第二课时
备 课
时 间
上 课
时 间
教
材
分
析
本课是学生进入初中美术学习的第一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在小学美术学习阶段学生也对中国画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是对以往学习的知识的一个延伸。本课主要针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概况及其艺术特点作了一个初步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绘画,培养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本课将以多媒体展示花鸟画作品,以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为主,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这幅作品是画家黄筌留下的一张写生画稿。画中有各种鸟的不同神态:停止的,飞翔的、低头啄食的,画中还有天牛、蜜蜂、蝗虫、知了等。这么小的昆虫我们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留意,但是画家却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它们,用双钩墨线、层层敷染,非常逼真地画下了它们的形象。
在这幅作品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对比这幅作品和百科全书的实物标本图片,你觉得它们给我们不同的感觉是什么?
2、欣赏
《芙蓉锦鸡图》 宋代 赵佶
这副作品的画面上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感悟。
《写生珍禽图》 五代 黄筌
宋徽宗时期,是花鸟画的黄金时代,而在此之前的五代时期就已经有许多杰出的花鸟画家为这个黄金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五代时期的西蜀、南唐等地,花鸟画发展较快,并出现了黄筌和徐熙两种不同风格的代表性画家。黄筌在达官贵人中名声显赫,世称“黄家富贵”。而出身江南名族的徐熙,一生以高压自任,不愿为官,以水墨淡彩摹写汀花野竹、水鸟渊鱼,表现出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被称为“徐熙野逸”。
归纳与总结:如何通过绘画理解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第1课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特征。
2.掌握中国花鸟画的基本构图和线描技巧。
3.能够抒发个人情感,感受并表现自然万物的神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特征。
2.抒情与写意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1.抒情与写意的表现方法与实践。
2.表现自然万物的神韵。
三、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对中国花鸟画经典名作的研究与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并感悟中国花鸟画的气质。
2. 导入1.花鸟画的基本构图。
利用图片展示中国花鸟画的基本构图,介绍“端正、方圆、神秀、文雅”的构图特点。
并通过分析花鸟画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构图。
2.花鸟画的线描技巧。
通过现场教学,指导学生掌握花鸟画的线描技巧,包括“铅笔式”和“透明式”。
3. 实践1.练习抒情写意画法。
根据认真观察到的自然万物,学生通过自由发挥画出抒情写意画作品,并讲述自己的创作体验。
2.完成一幅花鸟画。
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创作自己喜欢的花鸟画作品。
4. 总结回顾学习,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
并鼓励学生发扬中国花鸟画的传统,发现美、描绘美丽的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
四、作业完成一幅花鸟画作品,体现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中国花鸟画的造诣更进了一步,理解了花鸟画的构图和线描技巧,并能够运用知识和技能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中需要加深对花鸟画意境和神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更加注重抒情和写意的表现方法,加深学生对美术表现的认识和理解。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少版七(上)中华博览的第1课,主题为《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通过介绍中国花鸟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材内容包括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花鸟画的表现手法、著名花鸟画家的作品欣赏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基本的绘画知识和专业术语。
2. 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和表意,培养学生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如何表意。
教学难点:理解花鸟画抒情写意的独特表现形式。
四、学情分析:学生们对于中国传统绘画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对于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式可能不太了解。
此外,学生们的绘画技能和审美水平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花鸟画。
首先,我给大家展示一幅精美的花鸟画,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然后告诉我你们对这幅画有什么感受和看法。
学生A:我觉得这幅画很美,色彩鲜艳,花鸟栩栩如生。
学生B:我觉得画中的花鸟都很自然,好像能飞出来一样。
教师:很好,你们的观察很细致。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中国花鸟画的奥秘。
步骤二:学习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教师:中国花鸟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古代的绘画传统,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现在,请看屏幕上的图片,这是一些古代花鸟画作品。
学生C:这些画作看起来很古老,有一种古典的美感。
教师:没错!古代的花鸟画注重形象的写实性,追求准确地描绘花鸟的外貌特征。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花鸟画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表现手法。
步骤三:理解花鸟画的表现手法教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花鸟画的表现手法。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推荐5篇)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以及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花鸟画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及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不同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图片、文字资料等。
学生准备:作业纸。
教学设计:1、导入。
(1)欣赏图片。
首先,你认为生活中的或者你知道的那些事物是美术作品?(2)欣赏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加以总结(如:什么事美术?美术的分类是什么?)2、展示。
(1)展示《齐白石作品》,让学生们加以思考。
(2)请同学们谈谈这幅工笔画是怎样表现形象的?(可以从色彩、线条来回答)3、欣赏花鸟画。
(1)教师讲解花鸟画的产生背景,展示几幅花鸟画作品。
(2)展示课件,教师总结原因,原因就在于它们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
4、讨论。
(1)欣赏罗中立的油画《花鸟画作品欣赏》,提出问题:花鸟画的特征有哪些?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2)讨论后让学生积极回答。
(3)讨论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5、作业。
(1)搜集中国花鸟画作品,并且简述作品的艺术魅力。
(2)课后查找资料,掌握更多的赏析作品的方法。
第二篇: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一)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及分类、特点、表现形式,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
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教案名称:《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介绍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特点、技法和艺术表达,通过欣赏和学习经典的花鸟画作品,培养学生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创作,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创作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2.掌握中国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3.学习欣赏名家的花鸟画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欣赏能力;4.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5.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第一课:中国花鸟画的历史渊源和特点1.欣赏中国古代花鸟画经典作品,介绍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2.分析中国花鸟画的特点:取材广泛、形象逼真、用色鲜明、重视意境;3.学习用毛笔勾勒和填充的基本技法。
第二课:中国花鸟画的写意表现1.欣赏中国花鸟画中的写意作品,介绍写意画的创作思想和表现手法;2.分析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形象简练、笔墨自由、意境抽象;3.学习用大胆的笔触和墨色表现花鸟的技法。
第三课:欣赏中国花鸟画名家作品1.欣赏中国花鸟画名家的作品,了解他们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2.分析名家作品中的构图、用色和笔墨运用;3.学习欣赏和品味中国花鸟画的审美特点。
第四课:学生主题创作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花鸟题材;2.分组开展主题创作,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技法和表现手法;3.学生展示和评议,分享彼此的作品和创作心得。
教学步骤:第一课:中国花鸟画的历史渊源和特点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经典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介绍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其在文人画中的地位和意义。
3.分析中国花鸟画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进行讨论,了解其取材、形象、色彩和意境等方面的表现手法。
4.针对花鸟画的基本技法,进行示范和练习,如用毛笔勾勒和填充。
第二课:中国花鸟画的写意表现1.欣赏中国花鸟画中的写意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写意画的创作思想和表现手法。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3)齐白石的《蟹篓图》寥寥几笔,将蟹画的栩栩如生画家笔下不单是活蟹,更是表现冲出樊篱,挣扎开放,不娇贵、不孤傲,富于生命活力的一种原始生命野性。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第二课时)
七年级美术学科教案
课题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第二课时)
主备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花鸟画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画家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笔墨的技巧,感受画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表现技巧,培养学生体会与感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分析、探究、引导、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结:齐白石的作品将笔墨趣味与生活趣味融为一体
3、互相研讨:组织学生对其所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讨论:1、画家为什么要表现这些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画家为了能在画画中体现其思想情感运用了哪些方法?
4、拓展:“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笔墨技法是中国写意花鸟画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写意花鸟画画技法要素的基础。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色。
授课
过程
得与
失
A、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B、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学生了解诗与画在意境上的异曲同共之妙
“四君子画”(梅、兰、竹、菊)。
这一帧笔墨简练、功夫精深的《墨竹图》,正是画家对普通生活现象那种特殊审美观念的显露。
体味作者“借物抒情”
体会“墨分五彩”
成语“胸有成竹”就是指文同画竹的状态。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说课稿(新)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_ 号考生。
今天很荣幸,也很高兴,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站在这里,谈一点我个人关于美术教学的观点和理解。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本部分包括五方面内容,分别为:1、指导思想: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在授课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既掌握知识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
2、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美术》中华博览第一课。
是一节欣赏评述课。
本课分2课时,此为第1课时。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主要画科。
本课通过花鸟画作品的赏析,学生感悟中国画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
3、学情分析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中一年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小学学校,接受美术教育参差不齐,很多的美术课只是临摹课本图片或自己来画画,所以,大部分学生对美术欣赏课接触的较少,这节课是进入初中的第一节欣赏课,主要教会学生怎样欣赏美术作品。
根据上面的分析,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4、教学目标:根据初中新课标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达到三个层次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以及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中国花鸟画相关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并进一步理解写意花鸟画与工笔花鸟画的不同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花鸟画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_ 号考生。
今天很荣幸,也很高兴,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站在这里,谈一点我个人关于美术教学的观点和理解。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本部分包括五方面内容,分别为:
1、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在授课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既掌握知识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
2、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美术》中华博览第一课。
是一节欣赏评述课。
本课分2课时,此为第1课时。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主要画科。
本课通过花鸟画作品的赏析,学生感悟中国画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
3、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中一年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小学学校,接受美术教育参差不齐,很多的美术课只是临摹课本图片或自己来画画,所以,大部分学生对美术欣赏课接触的较少,这节课是进入初中的第一节欣赏课,主要教会学生怎样欣赏美术作品。
根据上面的分析,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4、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新课标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达到三个层次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以及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中国花鸟画相关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并进一步理解写意花鸟画与工笔花鸟画的不同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花鸟画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5、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本着初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基本概况及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不同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6、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一间、课件制作、挂图等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那么如何执教呢?
二、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法是: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2、直观演示法:利用挂图或是图片等手段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懂得知识结构并获得正确的知识要点,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镜像。
3、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4、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总结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
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这部分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突破重难点的关键。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我将本部分分为导入、探究欣赏、拓展延伸3个部分进行阐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课题导入:教师通过课件或挂图启发诱导同学们,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画属于什么画种?),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最后教师提问并做出总结与评价,根据课件或挂图揭示课题(中国花鸟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
①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展示图片,仔细观察画面,作品中表现了哪些内容?总结什么是花鸟画?
拓展:师问:中国画除了以植物、动物、昆虫等生物为题材外还有那些表现题材?展示图片。
中国画的分类: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
教师把有关本次课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到大屏幕上,明确本次课的目标与方向,给学生以清晰地思路。
②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来探究课题,得出新知。
展示图片《芙蓉锦鸡图》宋朝皇帝赵佶(1)、你了解宋朝皇帝赵佶吗?(2)、整幅作品的色彩有何特点?(3)、画面表现了那些内容,有何寓意?(4)、构图有何特点?老师再对学生进行补充、总结与评价。
最后,教师列出本次课的重难点,学生通过,积极交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欣赏作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③老师展示麻雀、禅、蜜蜂等照片老师适时说出:你想看看古代画家是怎样描绘他们的吗?展示《写生珍禽图》五代看到这幅作品,你有何感受?展示生物照片和画家的作品比较,学生较直观的感受画家作品的特点
④拓展延伸。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也试着描绘自己所喜欢的小鸟和昆虫
3、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成了三部分:把知识点写在左侧(课件);中间是知识推导过程;右边是实例应用(挂图)。
4、预计效果:
学生分析作品往往有很多的变化,课就很生动。
当然也有不尽人意或者不够完善的地方。
所以从教师角度来说,往往比你自己讲一堂还辛苦。
因为你始料不及的很多问题会在这堂课出现。
那么这种教学方式得到的最大体会和收获是什么?第一个是这种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就是如何在现代的环境当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知识的那种热情,我觉得通过这个课程得到一些有效的提高。
第二个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我教育的对象——学生,认识了他们的想法,他们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现代社会的认识。
第三点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