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高中地理(七大洲分界线、昼夜长短、日出方位)考点详解

合集下载

[全]高中地理(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经度)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经度)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日出、日落时间,地方时、经度)考点详解•日出、日落时间日出、日落时间,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季节)、纬度位置有关:①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日出早于6:00,日落晚于18:00;北半球纬度越高,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②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日出6:00、日落18:00;③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日出晚于6:00,日落早于18:00;北半球纬度越高,日出越晚、日落越早,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④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长,日出6:00,日落18:00。

如下图所示,此时为夏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日出早于6:00,日落晚于18:00),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图1 夏至时的白昼、黑夜范围例题6、春分时,我国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00、6:00、7:00、8:00,则四地中经度为105°E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C精讲精析:(1)分析春分时的日出时间。

①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都是6:00日出、18:00日落,其中6:00和18:00指的都是当地时间;②因此甲、乙、丙、丁的当地时间6:00,换算成北京时间(题干中)分别为:5:00、6:00、7:00、8:00。

(2)根据地方时,计算经度。

①当地时间是6:00,北京时间(120°E)为5:00、6:00、7:00、8:00,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计算原则,即日出越早,越在东面,用加法计算;②甲地日出早于6点,表示甲地在120°E的东面,用加法:120°E+(6:00-5:00)÷4分钟=135°E,乙地正好是6:00日出,因此乙地和北京经度相同(120°E);③丙地日出晚于6点,表示丙地在120°E的西面,用减法:120°E-(7:00-6:00)÷4分钟=105°E;④同理丁地日出也晚于6点,表示丁地在120°E的西面用减法:120°E-(8:00-6:00)÷4分钟=90°E。

[全]高中地理(昼夜长短、台风成因、垂直地带性)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昼夜长短、台风成因、垂直地带性)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昼夜长短、台风成因、垂直地带性)考点详解
知识点
图1 不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地带性
(1)垂直地带性
在山地中,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植被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图1所示。

在赤道地区,从山脚到山顶,植被类型依次为:热带雨林、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前提是这座山脉足够高)。

图2 北半球的昼夜长短
(2)昼夜长短
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春秋季节,北半球昼夜等长。

南半球恰好相反。

而赤道地区是一个例外:全年昼夜等长,即6点日出,18点日落。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7.C 8.C
精讲精析:(1)读图。

横坐标表示1~12月,纵坐标表示一天内的0~24时,图中闭合的曲线表示等温线。

(2)判断气温日较差。

等温线越稠密,气温日较差越大。

7月的最稠密(过7月这一点,做一条垂直的线,看与该线相交的等温线的稠密情况),因此7月的气温日较差最大。

(3)判断昼夜长短。

该地6点日出,18点日落,昼夜等长。

因此该地位于赤道。

(4)判断海拔。

该地位于赤道,终年高温,但该地最高温度却在12℃左右,因此该地位于高山上。

(5)判断气候。

该地位于赤道高山,基带为热带雨林带(也有可能为热带沙漠带),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

但该地位于山上,并不位于大海,受台风影响较小。

总结
(1)等压线/等温线越稠密,其风力/温差越大。

(2)台风多发源于热带海面,并逐渐向中高纬地区吹拂。

图4 全球台风的分布。

[全]高中地理(时区、昼夜长短、地球自转、晨昏线)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时区、昼夜长短、地球自转、晨昏线)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时区、昼夜长短、地球自转、晨昏线)考点详解(1)时区的计算15°为一个时区,全球(360°)共分为24个时区,北京位于东八区。

在计算时“东加西减”,即东边的地方时,要比西边的地方时“大”。

图1 全球时区图(2)昼夜长短春分、秋分昼夜等长,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图2 昼夜长短规律表(3)晨昏线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沿着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为“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另外,在南、北极点看地球的旋转方向,“北逆南顺”,即在北极点上方观察,地球逆时针旋转;在南极点上方观察,地球顺时针旋转。

如下图所示,沿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弧EGDF由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弧EHBF由白天进入黑夜,为“昏线”。

图3 晨昏线与地球自转高考地理——真题图4 例题答案:C精讲精析:(1)判断①所处的位置。

从左往右,经度逐渐由15°增大为45°,因此为东经。

图中为大西洋、印度洋的分界处,因此为非洲的南部,即南半球。

即①的地理位置为(45°E,30°S)。

(2)计算地方时。

题目中说,此时中时区(0°)为早上4:00,而①位于45°E(45÷15=3,东三区)。

①位于中时区东面三个时区,东加西减,因此①的地方时为:4:00+3h=7:00。

(3)判断南、北半球。

春分、秋分时,南北半球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

在南半球的夏季,昼长夜短,6点之前日出;南半球的冬季昼短夜长,6点之后日出。

因为题目中是7点日出,因此为南半球的冬季。

(4)判断南北极。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图中下方的四个地球,旋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因此地球的上方为北极点,下方为南极点。

(5)判断①的位置。

此时为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昼短夜长,夜半球占据了南半球的大部分,依次为A、C。

又因为此时为早上7点(日出),因此顺着地球的逆时针自转(自西向东),应该由黑夜变为白天(晨线),因此为C。

[全]高中地理(晨昏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晨昏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晨昏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考点详解•1、晨昏线地球上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

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顺着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分界线,叫做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昏线。

根据晨昏线,可以判断时间、季节和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①判断时间。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早上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晚上18:00;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00,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正午12:00;②判断季节。

a)晨昏线与北极圈相交,且北极圈以北一直处于白天,则为夏至;若北极圈以北一直处于黑夜,则为冬至;b)晨昏线与北极点相交,则为春分或者秋分;③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

a)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b)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晨昏圈最北端的纬度,例如晨昏圈最北端为66°34′N(北极圈),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或23°26′S,然后根据北极点的极昼极夜情况,进一步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图1 晨线与昏线•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平面为“赤道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平面为“黄道面”。

两个平面存在着一个23°26′的夹角:黄赤交角,因此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极昼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极夜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图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例题图3 例题答案:A精讲精析:(1)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昏线,表示的是日落时间,日落时间不断前移,即日落时间越来越早;②昼长=(日落时间-12:00)×2,日落时间越来越早,即昼长越来越短。

[全]高中地理(七大洲、地理环境、人口增长模型)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七大洲、地理环境、人口增长模型)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七大洲、地理环境、人口增长模型)考点详解知识点图1 世界地图七大洲的经纬度范围:①亚洲【60°E~170°E,10°S~80°N】,横跨南、北半球,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②欧洲【10°W~60°E,36°N~71°N】,位于北半球。

③非洲【20°W~50°E ,35°S~35°N】横跨南、北半球。

④南美洲【80°W~40°W / 54°S~12°N】,横跨南北半球。

⑤北美洲【170°W~20°W / 7°N~72°N】,位于北半球。

⑥大洋洲【110°E~150°E ,55°S~10°N 】,横跨南、北半球。

⑦南极洲【跨经度360°/ 62°S以南】,南半球,高纬度,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例题图2 例题答案:C精解精析:(1)判断大洲。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甲位于北半球7°N~72°N,为北美洲。

乙位于北半球中高纬,为欧洲。

丙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并且有5000m 以上的山地,因此为亚洲。

丁横跨南北半球,且大致关于赤道对称,因此为非洲。

(2)判断地理环境。

甲(北美洲)农业机械化生产,生产技术先进。

乙(欧洲)山地较多,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

丙(亚洲)中部高原四周平原,水稻产量较高。

丁(非洲)经济水平落后,人口增长为原始型,自然增长率高,城市化水平低。

总结(1)七大洲的位置:位于北半球:欧洲、北美洲位于南半球:南极洲横跨南、北半球: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2)人口增长模型:图3 人口增长模型人口增长模型有3种: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如上图所示:原始型的经济发展水平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现代型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纬度分布昼长计算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纬度分布昼长计算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纬度分布昼长计算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纬度分布、
昼长计算
1、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1)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该半球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如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3.21—9.23),北半球的昼长夜短,此时北半球夏半年。

9.23---次年3.21为北半球冬半年。

(2)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如北半球:12月22日最短,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3月21日昼夜平分,6月22日昼最长。

之后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12月22日昼最短。

(3)南北回归线之外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在同一天出现;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4)不同半球的纬度数相同的两地,昼长=夜长。

2、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1)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2)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如海口﹥广州﹥上海
3、昼长计算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4小时—夜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1)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2)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高一地理七大洲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七大洲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七大洲知识点总结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特征和人类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而七大洲则是地球上陆地的主要分布区域。

了解七大洲的地理特征和相关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地理格局和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一地理七大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

一、亚洲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占地面积近1/3,人口也最多。

亚洲地理特点如下:1. 地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西濒大西洋,北界北冰洋,南靠印度洋。

2. 地形地貌:地势较高,包括阿尔泰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并有世界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

3. 气候类型:亚洲气候多样,包括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等。

4. 人文特点:亚洲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包括中国古代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等。

同时,亚洲也是世界主要宗教的发源地,如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

二、非洲非洲是地球上第二大洲,也是人类起源之地。

了解非洲的相关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片神秘的土地。

1. 地理位置:非洲位于赤道以南,几乎跨越了赤道带。

地理位置使其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和美丽的自然风景。

2. 地形地貌:非洲地势平坦,但也有苏丹盆地、喀麦隆高地等地形特点。

3. 气候类型:非洲气候多样,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沙漠气候等。

4. 人文特点:非洲拥有众多部落和民族,文化多样。

同时,非洲也是贫困和疾病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

三、欧洲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但是却是政治、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地区。

1. 地理位置:欧洲位于亚洲大陆的西端,与亚洲以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分界。

2. 地形地貌:欧洲地势较低,有阿尔卑斯山脉等山脉和众多的河流。

3. 气候类型:欧洲气候多样,包括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4. 人文特点:欧洲是现代工业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发源地,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发达国家。

四、大洋洲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洲,位于南太平洋,由数个岛群组成。

1. 地理位置:大洋洲处于南太平洋,东邻南美洲,北临赤道地区。

[全]高中地理(晨昏线、昼夜长短、东半球西半球)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晨昏线、昼夜长短、东半球西半球)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晨昏线、昼夜长短、东半球西半球)考点详解•1、晨昏线地球上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

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顺着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分界线,叫做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昏线。

根据晨昏线,可以判断时间、季节和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①判断时间。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早上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晚上18:00;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00,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正午12:00;②判断季节。

a)晨昏线与北极圈相交,且北极圈以北一直处于白天,则为夏至;若北极圈以北一直处于黑夜,则为冬至;b)晨昏线与北极点相交,则为春分或者秋分;③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

a)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b)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晨昏圈最北端的纬度,例如晨昏圈最北端为66°34′N(北极圈),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或23°26′S,然后根据北极点的极昼极夜情况,进一步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图1 晨昏线示意图•2、昼夜长短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即与季节有关:①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移动,移动到北回归线,北半球所有地区的昼长≥12小时,且逐渐变长(昼长≥夜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②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移动到赤道,北半球所有地区昼长逐渐变短(但昼长≥夜长),但仍然≥12小时;③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移动,移动到南回归线,北半球所有地区昼长≤12小时,并且逐渐变短(昼长≤夜长),且越往北,昼越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④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移动到赤道,北半球所有地区昼长逐渐变长(但昼长≤夜长),但仍然≤12h。

⑤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昼长=夜长=12小时。

图2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例题图3 例题答案:D精讲精析:(1)分析白天与黑夜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七大洲分界线、昼夜长短、日出方位)考点详解
•1、七大洲的分界线
全球共划分为七个大洲,分别为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

七个大洲之间的主要分界线分别为:
①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
②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
③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了太平洋和北冰洋;
④北美洲——欧洲:丹麦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北冰洋;
⑤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⑥南美洲——南极洲:德雷克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⑦欧洲——非洲: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

图1 七大洲主要的分界线•2、昼夜长短
地球自转平面和公转平面存在着一个夹角: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

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

图2 昼夜长短的变化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D、A、C
精讲精析:(1)分析该地的地理位置。

①图中没有指北针,因此默认“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从西向东(从左向右)经度从70°减小为60°,因此为西经;从南向北(从下向上)纬度从0°增加到10°,因此为北纬;③因此甲国的经度范围大致为60°W~70°W,0°~10°N,因此为南美洲。

(2)分析太阳高度和白昼长短。

①6月21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23°26′N),因此此时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90°-|34°N-23°26′N|=79°26′,甲国首都(1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90°-|10°N-23°26′N|=76°34′,因此徐州的太阳高度更高;②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徐州的纬度更高(更往北),因此徐州的白昼更长。

(3)分析影子方向和日出方位。

①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23°26′N),太阳直射点在徐州(34°N)的南面,因此徐州正午的物影朝北;太阳直射点在甲国首都(10°N)的北面,因此甲国首都正午的物影朝南;②此时为夏至附近,两地都是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但是徐州和甲国首都的纬度不同,因此东偏北的角度不一样。

(4)分析各个地点的位置。

①好望角位于非洲的西南端,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美洲的南端;②徐州至该国的最短航线,应该是从从我国向东,横渡太平洋,经过巴拿马运河,然后抵达该国。

因此需要经过巴拿马运河。

总结
•日出、日落方位
本节例题的解题思路为:①根据经纬度的大小变化,确定东西经和南北纬,进而确定该地的位置;②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计算太阳高度角,分析昼夜长短,分析影子方向和日出方位角;③分析最短航线要经过的海峡。

不同的季节,太阳日出、日落的方向不同。

以北半球为例,下图中的A点代表北半球的观察点,N、S、W、E分别表示北、南、西、东。

则不同季节太阳的日出日落方位为:
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③春分/秋分: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图4 日出日落方位(北半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