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的一生
蚕的一生6个变化过程

蚕的一生6个变化过程
蚕的一生中6个变化过程是卵、幼虫(蚕)、蛹(茧)、成虫(蛾)、小蚕期、大蚕期,具体介绍如下。
1、卵:是卵圆形,比小米粒还小一点,颜色为灰绿色或灰紫色,每平方厘米约1700-1800粒。
2、幼虫(蚕):蚕的外形分头、胸、腹。
头部就是平常所说的嘴,胸部三环节,有胸脚三对,腹部十环节,有腹脚四对。
每平方厘米蚁蚕约2100-2300头。
3、蛹(茧):熟蚕上簇后约第5天化蛹。
蛹体纺缍形,黄褐色。
4、成虫(蛾):具有白色鳞毛翅膀一对,但不能飞。
交尾产卵2-天后死亡。
一只蛾约产卵400-600粒。
5、小蚕期:一般一龄至三龄称小蚕期。
第一龄:从孵化到第一次脱皮前,称第一龄。
眠期叫头眠。
龄期经过三至三天半。
初期蚕体细小,满身刚毛,体色黑褐如蚁,故称蚁蚕。
第二龄:第一次脱皮后到第二次脱皮前称第二龄,眠期叫二眠。
二龄经过比其他各龄都短。
第三龄:从第二次脱皮后到第三次脱皮前,称第三龄。
6、大蚕期:四龄至五龄称大蚕期,第四龄:从第三次脱皮后到第四次脱皮前称第四龄。
眠期叫四眠。
俗称大眠。
龄期经过约五至六天,蚕体斑纹更为清楚。
第五龄:从第四次脱皮后到上簇,称第五龄,经过约7~8天。
蚕体肥大,斑纹清晰,从蚁蚕到五龄盛食期,体重约增加1万倍。
蚕的一生介绍(范文8篇)

蚕的一生介绍(范文8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蚕的一生介绍的资料8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蚕的一生介绍(一)雄蚕蛾功效及辨别提要:我在博客日志中发表了“先祖王焘用雄蚕蛾治疗糖尿病的真实故事”,很多患者咨询关于雄蚕蛾功效及辨别,雄蚕蛾药用历史悠久,雄蚕蛾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钙、锌、铬、镉的含量较为丰富。
特别是雄蚕蛾,其体内含有大量雄性激素、保幼激素、脑激素和蜕皮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是集食疗、养生、保健、补益于一体的“药食同源”佳品。
雄蚕蛾的功效蚕蛾食用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被皇室视为一种珍贵补品。
蚕蛾作为中药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谓之“原蚕”。
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雄原蚕蛾益精气,强阴道,交接不倦,亦止精。
壮阳事,止泄精、尿血、暖水脏,治暴风、金疮、冻疮、汤火疮、灭瘢痕。
蚕蛾性淫,出茧即媾,至于枯槁而已,故强阴益精用之。
唐代名医王焘,他把雄蚕蛾治疗消渴病的经验写进了《外台秘要方》一书。
到了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是称野生雄蚕蛾为治疗糖尿病的“神虫国宝”,认为此昆虫还有补肝肾、壮阳、抗衰老的神奇功效。
《中药大辞典》述:“原蚕蛾[功效主治]补肝益肾,壮阳涩精。
治阳痿、白浊、尿血、创伤、溃病及烫伤。
雄蚕蛾的营养价值雄蚕蛾体内(g/100g食部)含水分63.2、蛋白质13.9、脂肪17.0、碳水化合物1.56、灰分4.34。
其中,蚕蛾蛋白质的氨基酸含量(mg/100g食部)达14400,不但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均衡,而且比例适当,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推荐的蛋白质氨基酸记分模式[5],蚕蛾矿物质、微量元素(100g食部)含钾125mg、钠2.65mg、镁9.90mg、铁0.44mg、锰0.02mg、锌0.03mg、铜0.03mg、磷425mg、硒700mg,硒的含量经查《食品成分表》也未见有一种食物超过它。
蚕蛾体内含有丰富的生物性物质,主要包括雄性激素、蜕皮激素、雌二醇、保幼激素、脑激素、胰岛素、前列腺素、环甘酸及细胞色素C等。
蚕的生长过程

蚕的生长过程蚕的生物学特性家蚕属完全变态的昆虫,一个世代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的发育阶段。
蚕卵一般呈椭圆形、略扁平、一端稍突,由卵壳和卵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卵是胚胎发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有滞育卵和非滞育卵之分。
家蚕幼虫呈长圆筒形,由头、胸、腹三部分构成,前面3个环节为胸部,后面10个环节为腹部。
刚从蚕卵孵化的幼虫,形态似蚂蚁,称为蚁蚕。
蚁蚕以桑叶为食,不断生长发育,体色逐渐由黑褐色变成青白色,几天后,便不吃不动,蜕去旧皮,换上新皮,称之为蚕做眠。
蚕的幼虫从孵化到结茧要经过4次就眠蜕皮,每两次就眠蜕皮间的经过时间称之为龄期,所以幼虫一般要经过4眠5龄。
1-3龄叫稚蚕,4-5龄叫壮蚕。
在适温条件下,一般1龄3-4天,2龄3天左右,3龄3-4天,4龄4-5天,5龄8-9天,全龄经过25天左右。
幼虫到5龄末期,逐渐老熟,吐丝结茧,约2-3天吐丝完毕在茧内化成蛹。
蛹呈纺锤形,由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组成,头部有发达的触角和复眼。
蛹期经过15-18天便羽化为成虫,成虫又叫蚕蛾,也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全身披有白色鳞毛片,头部两侧有一对很大的触角和复眼。
成虫羽化几小时后即交配产卵,完成一个世代。
蚕的生长与发育生长是生物体重和体积的增加。
蚕的生长有三种方式。
一是细胞分裂,细胞数量的增加;二是细胞的增大,重量的增加;三是细胞既增大,数量又增加。
家蚕从卵到成虫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只在幼虫进食,摄取营养,所以幼虫期是蚕生长最快的时期。
重量从蚁蚕1/2200克/头到5-6克/头增加了约10000倍,体积增加了约6000倍。
因而在饲养时,必须注意及时给足桑叶,扩大蚕座面积,充分满足蚕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和蚕座面积,才能使蚕儿正常生长发育。
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蚂蚁,我们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毛即不明显了。
二、蚕宝宝长大了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变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她便开始脱皮。
简述家蚕的一生

简述家蚕的一生
家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其一生经历了四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家蚕的卵呈白色椭圆形,大小约为2毫米。
卵孵化后,出现幼虫。
幼虫有五个龄期,每个龄期的时长均不同。
幼虫的食物主要是桑叶,每天可以吃掉自己体重的一倍以上。
幼虫进入第五龄期后停止进食,准备蜕皮变成蛹。
蛹经过10-12天的发育,变成成虫。
成虫是雌雄异形,雌虫体积较大,雄虫颜色较深。
成虫寿命约为一周左右,主要任务是繁殖。
家蚕的养殖过程需要精心管理,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和稳定,以保证家蚕的健康生长。
家蚕的产量和质量对丝绸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 1 -。
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蚕宝宝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丝绸之岛”的浙江省是蚕宝宝生长最为适宜的地方之一。
蚕宝宝是家蚕成长过程中的幼虫阶段,在这个阶段它们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育,成为了后来我们所熟悉的家蚕。
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卵期、孵化期、蜕皮期、蛹期和成虫期。
卵期是蚕宝宝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持续7到14天。
家蚕蛋是蚕宝宝的初始形态,它们通常以一串串的形式排列在桑叶上。
蚕蛋呈白色,椭圆形,微微透明。
在适宜的温度下,蚕蛋会慢慢变黑,并且在14天左右孵化出蚕宝宝。
孵化期是蚕宝宝进入幼虫后的第一个阶段,持续3到6天。
初孵的蚕宝宝非常小,只有一粒米的大小,身体呈淡黄色。
它们靠啃食桑叶来获取能量和养分。
在这个阶段,蚕宝宝的主要任务是迅速生长和积累体力,为后续的蜕皮期做准备。
蜕皮期是蚕宝宝的第二个阶段,持续4到5次。
每次蜕皮之后,蚕宝宝的体长和体重都会有明显的增加。
在蜕皮过程中,蚕宝宝会将原有的皮肤脱掉,并形成一层新的皮肤以适应身体的增长。
蚕宝宝的外观和颜色在蜕皮后会有所改变,变得更加鲜艳和健壮。
蛹期是蚕宝宝的第三个阶段,持续8到10天。
在这个阶段,蚕宝宝停止进食,身体逐渐变硬,并且裹挟自己在丝绸中形成一个封闭的茧。
茧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蚕宝宝分泌的丝绸来完成的。
在茧中,蚕宝宝的身体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内部器官发育成熟,并且开始形成未来的成虫。
成虫期是蚕宝宝的最后一个阶段,持续3到5天。
在茧内度过蛹期之后,蚕宝宝破茧而出,成为了一只美丽的蛾。
成蚕体形细长,身体被覆盖着柔软的丝绸。
成虫主要的任务是繁殖和产卵,雄蚕和雌蚕在这个阶段会进行交配,雌蚕会寻找适宜的地方产卵。
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奇妙而神奇的过程。
从无到有,从一粒小蚕蛋到一只华美的成蚕,蚕宝宝经历了多次蜕皮和巨大的形态变化,展示出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蚕宝宝生长的每个阶段都是十分关键的,也需要人们的细心呵护和管理,以确保它们能够顺利地成长为高质量的家蚕,为丝绸的生产做出贡献。
蚕 的 简 介

蚕的简介蚕蛾科昆虫的一种,原产中国,驯化在室内饲养,故又称家蚕。
养蚕和利用蚕丝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已有记载,至少在3000年前中国已经开始人工养蚕。
公元551年,有两个外国修道士把蚕茧带到欧洲。
蛾体中型,雌、雄触角皆为栉齿状,雄性栉齿略长;喙退化,下唇须短小,无单眼,体翅灰白色,翅脉灰褐色。
蚕吐丝结茧时,头不停摆动,将丝织成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字形丝圈。
每织20多个丝圈(称一个丝列)便动一下身体的位置,然后继续吐织下面的丝列。
一头织好后再织另外的一头,因此,家蚕的茧总是两头粗中间细。
家蚕每结一个茧,需变换250~500次位置,编织出6万多个8字形的丝圈,每个丝圈平均有0.92厘米长,一个茧的丝长可达700~1500米。
丝腺内的分泌物完全用尽,方化蛹变蛾。
最常见的是桑蚕,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
属鳞翅目,蚕蛾科,学名BombyxmoriLinaeus。
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蚕宝宝—蚕茧—蚕蛾,共四十多天的时间。
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蚂蚁,我们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毛即不明显了.蚕蚁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
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慢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它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五岁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做茧的丝竟然可以抽到长达1.5公里长耶!并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约十天后,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来交尾,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蝉的生长变化

尾角 气门
• 如果把蚕的身体放入水 中,头部留在外面,蚕 会不会死掉? 会
如果仅把蚕的头部放入水中什么蚕开始不怎么吃叶子了,身体也发 黄发亮了? 蚕准备吐丝了!!
2.蚕吐丝前,蚕农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 蚕吐丝前,应该为它搭个小架 子,或用纸做些小格子,以便 它在那里结茧。
头 胸部 胸足 3对
腹足 4对
腹部
尾足1对
蚕的外形
尾角
气门(气孔)半月形斑紋
头部
尾足
腹足
胸足
门
门
1对
4对
3对
1、头部:较小,位于蚕体的最前方,呈扁
圆形。
口器:
咀嚼式口器
若蚕的口器和蚊子的口器一样,行吗?
2、胸部:共三对胸足。
作用: 协助口器把持桑叶取食。 胸足
腹足
3、腹部:
第11节背后面生有尖形肉质突 起,称尾角。在胸部第1节和腹 部前10节两侧各生有1个小黑点 是气门,共9对气门。是蚕的呼 吸器官。
蚕的一生要经历的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 出生 • 第二阶段 生长发育 • 第三阶段 繁殖 • 第四阶段 死亡
四种形态的变化
---------蚕的幼虫阶段
家蚕以卵繁殖,约经10天左右孵化成幼 虫。蚁蚕通过摄食迅速生长,体色逐渐变淡 转呈青白色。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蜕去 旧皮,生长出较宽大的新皮再继续生长。家 蚕在蜕皮过程中,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 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象睡 着了一样称为休眠。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
皮四次,蚁蚕吃桑叶后称1龄蚕,第一次休
眠后蜕皮称2龄蚕,依次类推,第四次休眠 后蜕皮称5龄蚕。休眠期的幼虫不吃不喝。 幼虫发育到5龄末期,逐渐停止取食,蚕体 收缩,排空消化道,呈透明状,此时要吐丝 结茧了。
蚕宝宝的一生精彩资料

蚕的一生蚕宝宝的前半生拼命的吃,是为了吐丝结茧;至于牠们的后半生,也就是成虫时期则纯粹是为了繁殖下一代,所以往往一完成交配或产完卵,很快就会死去。
观察蚕的一生,不仅学到了生物学上的知识,更了解了「蚕」在人类史上的贡献。
蚕的一生有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此四个时期外形完全不同。
☆ 生命初生蚕卵............刚生出来的蚕卵是淡黄色的,用放大镜看起来扁扁的有点椭圆,用尺量一量,长约1.2至1.3毫尺左右,若一直放在常温下会逐渐变成紫黑色。
《图一》蚕卵长得很小,一元硬《图二》我们可以用尺来量一量蚕卵币大小的面积内,约有四、五百的大小,大约是1.2至1.3mm左右。
个卵,刚生下来的蚕卵是淡黄色的。
《图三》蚕卵诞生的一《图四》刚产下的卵呈《图五》即将孵化的卵霎那。
现淡黄色。
呈现紫黑色。
孵化............蚕卵一般都保存在冰箱中,取出后放在室温下,最适合蚕卵孵化的温度大约是室温25℃,蚕卵会逐渐变成紫黑色,大约两个星期左右,即可孵化出幼虫。
幼虫把卵壳咬破后,先露出头部,然后爬出卵壳。
《图一》孵化前蚕卵颜色逐渐变成《图二》刚穿破蚕卵的蚕宝宝。
紫黑色。
紫黑色。
《图三》蚕宝宝的头已微微探出蚕《图四》即将脱离蚕卵的蚕宝宝。
卵外。
《图五》已爬出蚕卵的蚕宝宝。
《图六》爬行中的蚁蚕看起来就像一只小蚂蚁。
蚁蚕............蚕卵孵化出小小黑黑的幼虫,蚕宝宝刚孵化出来时,小小黑黑的,头部和身体也是黑黑的颜色,大约只有3毫尺左右,要用放大镜才看得清楚,身体全部都是毛,看起来很像小蚂蚁,我们叫它「蚁蚕」。
因为蚁蚕的身体很小,要搬移蚁蚕时,不要用手去抓,最好用毛笔来搬移。
《图一》刚孵化出来的幼虫非常小,《图二》蚁蚕很小,必须吃切碎的桑头部和身体都是黑黑的颜色,身体叶,吃桑叶后身体就慢慢变成白色了。
有分节,全身都长毛,叫做蚁蚕。
☆茁壮成长蚕宝宝的身体构造............蚕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共十三节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