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几种综合国力测算方法

合集下载

综合国力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综合国力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综合国力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一、综合国力评估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所具备的综合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地位、发展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综合国力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实力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

经济实力的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外汇储备、贸易额、投资规模等。

2.政治实力政治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

一个国家政治实力的评估主要包括宪法保障、政治稳定、政治制度、国家主权等指标。

3.文化实力文化实力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评估的重要方面。

文化实力的评估指标主要包括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教育水平、传媒影响力等。

4.科技实力科技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评估的重要方面。

科技实力的评估指标主要包括科技研发投入、科技创新能力、高新技术占比等。

5.军事实力军事实力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评估的重要方面。

军事实力的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军队规模、装备水平、战略武器拥有量等。

综合国力评估的结果除了反映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实力之外,还会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因此,做好综合国力评估并及时调整和改善国家发展的短板,提升综合国力,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影响因素分析1.经济因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对其综合国力的影响尤为明显。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发展也是直接影响综合国力的因素之一。

2.政治因素一个国家的政治实力直接影响着其综合国力。

政治稳定和政治制度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3.文化因素一国的文化实力也是影响其综合国力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文化传承、教育、传媒等领域的发展建立起了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4.科技因素科技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科技创新落后于其他国家将很难在全球市场拥有竞争优势,从而影响国家的发展。

中国综合国力指数的测算与分析

中国综合国力指数的测算与分析

中国综合国力指数的测算与分析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

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关注。

综合国力是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水平。

本文旨在测算中国综合国力指数,并分析指数的变化。

一、综合国力指数的测算方法综合国力指数通常由多个子指数组成,每个子指数反映了一个方面的国力。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综合国力指数分为以下四个子指数:1.经济指数经济指数是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指标。

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最主要的经济指标。

除此之外,我们也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指标:人均GDP、外汇储备、金融稳定性指数和贸易依存度等。

这些指标的测算都可以从官方公布的数据中获取。

2.政治指数政治指数主要反映了国家的政治稳定程度。

我们可以从反腐败指数、政治风险指数等方面来衡量政治指数。

3.军事指数军事指数是衡量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指标。

我们可以从所拥有的武器装备、军备情况、情报能力等方面来获得军事指数。

4.文化指数文化指数反映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实力。

我们可以从人均教育投入、科技实力、文化机构数量等角度来分析文化指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上述四个子指数来计算综合国力指数。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用层次分析法来对子指数进行权重分配,进而计算出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指数。

二、中国综合国力指数的变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快速的发展,这也反映在了中国综合国力指数的变化上。

以下是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指数的变化情况:1.经济指数中国的经济指数一直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并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GDP从几千亿美元增长到了几万亿美元。

中国也成功地从发展中国家迈进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此外,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这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2.政治指数政治稳定是中国的一大优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政治稳定一直得到了保持。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的强有力的领导,以及百姓的法律意识的提高。

关于综合国力的测度

关于综合国力的测度

关于综合国力的测度王 玲【内容提要】 综合国力的测度是非常复杂的工作,不同指标体系的选择、不同数据来源、不同的指标权重以及不同的合成方法等都会产生不同的测度结果,对综合国力排名的理解必须结合其相应的测度过程。

作者在对综合国力概念和测度方法简述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力测度中所用的方法和结论进行比较研究,指出结论的差异根本在于对综合国力结构理解的不同,尽管排名不同,但目前全球力量的基本格局都是超强的美国和诸多国力次强的国家构成。

另外,用单方面指标测度的国力对综合国力的全面理解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关键词】 综合国力;测度;强弱【作者简介】 王玲,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北京 邮编:100732) 【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6-9550(2006)06-0045-07综合国力是现代国际关系的中心,其测度使人们对国力的认识更为具体,它是认识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国际交往中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重要依据。

本文在解析综合国力概念的基础上,着重对目前关于全球力量格局测度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指出不同的测度方法反映了对综合国力结构认识的侧重点不同,最重要的不是各国具体的得分或排名,而是为什么有的国家排在前面,有的国家排在后面。

一 综合国力的内涵和构成自从地球上有了国家,就有了纷繁复杂的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相互作用,无论作用的方式如何,其背后的基础都是国家的综合实力。

然而综合国力的概念至今莫衷一是,由于研究者研究问题的侧重点和目的不同以及所在国家国力发展阶段的差异,他们都会对国力产生各自不同的认识。

 (一)综合国力的概念 对于综合国力的概念,中西方学者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西方学者的基本思想是以强权政治为中心,典型的代表是克莱因(Ray S.Cline),在他《80年代的世界权力趋势和美国对外政策》一书中强调:“在国际舞台上的所谓实力,简言之,乃是一国之政府去影响他国政府去做本来不愿意为之的某一事情之能力,或者使他国不敢去做本来跃跃欲试的某一事情之能力,而不论其影响方式是利用说服、威胁或者明目张胆地诉诸武力。

克莱因法综合国力计算

克莱因法综合国力计算

克莱因法综合国力计算
克莱因法综合国力计算是一种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指标体系。


是根据克莱因法综合国力指数(KGCI)来评估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首先,计算国家的经济实力。

经济实力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财政状况等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
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

其次,计算国家的政治实力。

政治实力主要衡量国家的政府机构
和决策能力。

这包括政府的稳定性、政治制度的健全程度、政策执行
效果等指标。

第三,计算国家的文化实力。

文化实力是指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
水平、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这包括教育、科技创新、文化产业
经济规模等指标。

最后,计算国家的军事实力。

军事实力是国家保卫和国际地位的
重要方面。

这包括国防预算、军事技术水平、军队规模等指标。

通过综合以上指标,可以得出一个国家的克莱因法综合国力指数,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这个指标对于国家发展
战略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综合国力972609070

5综合国力972609070
“电影出口额比”与“留学生人数比”的简单平均数 ,再求简单平均数;
3、战略友好关系:“军事盟友数量”; 4、国际规则制定权(“联合 国安理会盟友比” 加
“世界 银行投票权比”与“国 际货币基金投票权比 ” 的简单平均数,再求简单平均数);
5、对国内社会上层动员力(议会中执政党议员的比例 )
6、对国内社会下层动员力(执政党党员占成年人比例 )
时事2:
16日中日两国发 生反对对方的抗 议游行。日本约 4000多人包围中 国使馆抗议中国 。中国成都2000 人、西安7000人 、郑州抗议日本 游行。
16日,马朝旭:部分 群众对前一阶段日方 的某些错误言行表达 义愤是可以理解的, 但我们主张,应当依 法、理性表达爱国热 情,对非理性、违反 法规的行为是不赞成 的。相信广大群众一 定会把爱国热情转化 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实 际行动,维护好改革 、发展、稳定大局。
上式中,Pp表示综合国力,其它各要素含义如下: 物质因素:C为基本实体(Critical Mass),
包 括 领 土 和 人 口 ; E 为 经 济 能 力 ( Economic Capability ) ; M 为 军 事 能 力 (Military Capability)
精 神 因 素 : S 表 示 战 略 意 图 ( Strategic Purpose ) ; W 代 表 国 家 意 志 ( Will to Pursue National Strateg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何者导致苏联解体?
3、日本综合研究所综合指数法
将各项综合国力要素归结为三个领域: 国际贡献能力、生存能力和强制能力。 三个领域总计包括了15个构成要素,各 要素都被指标化处理,共计70个指标。
在德尔菲调查法(专家评分)的基础上计 算出总平均值。

国家综合实力

国家综合实力
几何平均 值 0.95
A
A 1
B
1.4
C
2.33
D
3.5
E
2.33
B
C D E
0.714
0.428 0.285 0.428
1
0.6 0.4 0.6
1.66
1 0.66 1
2.5
1.5 1 1.5
1.66
1 0.66 1
1.5
0.91 0.6 0.91
其中A、B、C、D、E分别表示国民收入、军事力量、科技水 平、社会稳定、对外贸易五个指标。得到
-1.04736576 -0.52343874 0.305648289
0.347107418
-1.153621977 -1.225085281 1.276130376
一.问题重述
一些高层研究人员要对美、俄、中、英、法、日、 德等大国的国家综合实力进行分析判断,我们从国民收 入、军事力量、科技水平、社会稳定、对外贸易这5个方 面对7个主要大国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估判断,确定合适的 准则及进行实事求是的对比。 对一个国家来说,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取决于很多 方面,但是每个方面对其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政治水平、 经济水平、文化水平对综合实力的影响各不相同。 为了客观公正的评判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我们从 几个方面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的数据, 定量的评估每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3.2 指标计算及标准化
层次分析方法
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 教授于70 年代初期提出了一种能有 效地处理这样一类问题的实用方法称为层次分析方法 (Analytic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 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工资福 利,专业和个人兴趣、工作环境、社会需求、工作的稳定性、单位 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的因素对影响师范生就业的因素模型做出评价, 同时确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取向,这对每位毕业学生成功就业是有 很大帮助的;学校有关部门如能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取向,就能及 时的调整工作重点并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就业.

各国国力的评估与比较

各国国力的评估与比较

各国国力的评估与比较国力(national power)是指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综合实力的总称。

评估和比较各国的国力对于了解国际关系、制定外交政策和推动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各国国力的指标分析和比较,探讨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和优劣势。

一、经济实力评估与比较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财政收入等可以作为评估和比较各国经济实力的标准指标。

1. GDP综合评估GDP是国家经济的基础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总值的规模和增长情况。

根据2020年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和印度是世界上GDP最高的五个国家。

其中,美国的GDP远超其他国家,占据全球经济领先地位。

2. 人均收入比较人均收入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卢森堡、瑞士、挪威、爱尔兰和美国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五个国家。

这些国家通常具有高度发达的经济结构和高水平的社会福利。

3. 财政收入评估财政收入反映了一个国家财政实力的强弱。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和法国是全球财政收入最高的国家。

财政收入高的国家通常能够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加强社会福利和基础设施建设。

二、军事实力评估与比较军事实力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评估和比较各国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

军事预算、军事装备、军事人员数量等都可以作为衡量军事实力的指标。

1. 军事预算评估军事预算是衡量国家军事实力投资的重要指标。

根据2020年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美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英国是世界上军事预算最高的五个国家。

军事预算较高的国家通常可以更好地进行军备建设和军队现代化。

2. 军事装备比较军事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和数量也是衡量军事实力的重要因素。

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和法国等国拥有一流的军事装备,并且积极开展军事技术创新,保持较高的军事实力。

第二章综合国力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综合国力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综合国力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一节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人文地理学家拉采尔(F·Ratzel)1897年在《政治地理学》专著中首创国力分类的理论,他根据面积大小和人口多少将国家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

汉斯·摩根索认为构成国力的要素有地理、自然资源、工业能力、军事准备、人口、民族性格、国民士气、外交质量和政府质量等九项。

克莱因则主张一个国家的国力由基本实体、经济能力、军事能力、战略目标和国家战略等五个主要要素构成。

日本综合研究所的综合国力测算中包括的因素有: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实力、金融实力、财政实力、对外活动的积极性,在国际社会中的活动能力、地理、人口、资源、防卫实力、国民意志、友好同盟关系、军事实力、战略物资和技术、外交能力等,主要强调经济实力和对外关系两因素。

美国哈佛大学小约瑟夫·S·奈(Josph S.Nye)教授则认为综合国力由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形态构成,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软实力分为国家凝聚力、文化被普遍接受的程度和参与国家机构的程度等。

1972年科尔(J.P. Coll)在《世界国情地理》中提出以面积、人口、钢产量、能源产量、生产总值、军事力量等6个变量划分国力。

以上是外国学者或机构具有代表性且对综合国力研究有较大影响的几种看法。

中国学者对综合国力构成要素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吴春秋认为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有:自然力、人力、经济力、教育力、国防力、政治力等。

李天然则认为综合国力要素包括基础实力,指地理位置、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资源、民族凝聚力、防御实力、经济实力、外交实力等。

陈崇北等则认为包括国家的基本面积、人口、经济力量、科学技术、国防能力、政治、精神力量、对外关系力量等。

黄硕风认为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指地理环境,包括领土、领海、领空、人口数量和质量、资源、经济力量、科技力量、国民凝聚力、社会发展能力、经济发展能力、科技发展能力、文化发展能力、国防发展能力、外交活动能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论文类)试卷2 0 1 6 /2 0 1 7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国民经济统计学课程代码:论文题目: 浅谈几种综合国力测算方法学生姓名:专业﹑学号:统计学学院:理学院课程(论文)成绩: 课程(论文)评分依据(必填):任课教师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浅谈几种综合国力测算方法摘要:综合国力,是国家实力和权力的综合体现。

国家实力是指一国自己做事的 能力,是一个绝对概念。

有学者把实力定义为“逾越障碍和影响结果的能力”[1] 。

权力则指一国促使别国做事的能力,是一个相对概念。

有学者将权力定义为“促 使其他行为体做其原本不会去做的事情”[2] 。

在国际竞争中,国家实力与权力这 两个概念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实力不以国家关系为前提,或无须以他国为参照系, 而权力则是以国家关系为前提。

一、中西方对综合国力观点的差异对于综合国力的定义,中西方学者的观点存在若干差异,西方学者侧重于强 调国家权力的比较,其代表思想是以强权治为中心。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中央情 报局前副局长克莱因说:“国家在国际舞台的实力是该国政府影响他国政府主动 或者被动去做某件事的能力,不论是通过说服、威胁甚至是通过武力。

”而在今 天变化多端的国际环境下,西方学者认为,国家实力并不只是国家之间相互影响 的能力。

而是利用经济、军事、外交或其他软实力相结合的方法来影响他国的能 力。

但中国学者则更偏向于国家实力的比较,认为综合国力更多的是强调国家的 和平与发展,即再保护本国国家利益的基础上,与他国互惠互利、和平共处。

学 者黄硕风在其 2001 年出版的《综合国力新论》中说道:“综合国力是国家生存 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包括物质力、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学者王诵芬在 其 1996 年出版的《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研究》中写道:“综合国力是国家拥 有的各种力量的有机总和,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强国确立国际地 位、发挥国际影响作用的基础。

”..二、不同国家综合国力测算方法比较2.1 克莱因“综合国力方程” 二战后世界格局基本稳定,这一时期对综合国力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是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副局长 Ray S Cline。

他在 1975 年和 1977 年分别发布《世界权力的 评估》、《1977 年世界权力的评估》以及 1980 年出版的《80 年代世界权力趋 势及美国外交政策》三本书,从政治结构上论述了“在国际冲突中的国家实力” 概念。

克莱因在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用量化方法对国力进行分析,提出 了一个定量和估量国力的公式,称之为“国力方程”:PP = (C + E + M )? (S W ) . 克莱因认为一个国家的国力主要由五个要素构成:基本实体、经济能力、军事能 力、战略意图以及贯彻国家战略的意志。

其计分方法如下图所示:综合国力 1000 分战略目标国家意志100 分 基本实体500 分 200 分 经济能力200 分 军事能力人国口土50 分产 值 100 分.战 略100 分常 规 100 分5×20 分 武人后组 器员勤织 效素支品 能质援质.克莱因在 1978 年对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评分如下表:表 2.1 克莱因对 1978 年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的评估国别CEMSWP苏联100851970.70.5458美国1001461880.30.4304巴西80联邦德国3015能矿工3 农外 0.60.8137源业业业贸34130.70.8116日本447850.60.8108澳大利亚5022能矿工1 农外 0.50.788源业业业贸中国7523410.40.283法国2833210.40.574英国2921180.50.568克莱因关于国力的理论,在注重人口和领土面积这些基本要素的同时,比以 往的国力理论更加注重了经济能力与军事能力的结合及其在国力构成要素中的 作用。

特别是他的“国力方程”,即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国力,为这一问 题的研究开创了新的领域,后来学者对综合国力的评价,多少都离不开克莱因“国 力方程”的影子。

尽管克莱因的“国力方程”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也许他的 理论在当时那个年代是适合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和经济发展迅猛,已成 了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

此时克莱因的“国力方程”就显得不够完善。

..2.2 日本官方发布综合国力测评 1987 年 5 月,日本经济企划厅综合计划局委托日本综合研究所进行综合国力基 础调查,最后发表调查报告即《日本的综合国力》一书。

有别于克莱因国力方程 的五大构成要素,该书在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当前日本所处的国 际环境出发,提出了测定各国综合国力的三大要素:国际贡献能力、生存能力和 强制能力。

其具体包含的因素为:表 2.2 日本测定综合国力包含的要素综合国力国际贡献力生存能力强制能力经济实力地理军事实力基础金融实力人口战略物质和技术实力科技实力资源经济实力财政实力经济实力外交能力对外活动的积极性防卫实力在国际社会中的政策活动能力国民意志能力友好同盟关系克莱因的评估方法是其自己对各国各方面进行评分。

日本综合研究所则采用 专家调查法向外国籍新闻记者、学者、留学生等有关人士进行问卷调查,其有效 回复率约为 24.4%。

根据回收回答进行统计分析,算出对这三种国力的平均值, 然后进行比较排序。

而打分方法有两种: 其一是国力的三大要素均以美国为 100 分作为标准,其他国家与之比较。

计算 结果如下:..表 2.3 日本测算 1085 年几个国家综合国力得分(其一)日本美国英国 联邦德国 法国国际贡献能力61100435445生产能力56100524947强制能力24100352442综合国力141300130127134评价47100434245苏联 50 119 70 239 80其二依旧是以美国国力 100 分为标准,但三大要素所占比重不同:国际贡献能力满分为 50 分,生存能力满分为 30 分,强制能力满分为 20 分进行统计。

结果如下:表 2.4 日本测算 1085 年几个国家综合国力得分(其二)日本 美国英国 联邦德国 法国苏联国际贡献能力 315022272325生存能力173016151436强制能力52075814综合国力5310045474575日本综合研究所选取的因素要比克莱因选定的因素包含的更为全面。

其将现 今更为重要的国民教育程度、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国家外交情况都很好的囊括进来 了,这也使得他的研究结果比克莱因的国力方程更被国际认可。

但在其最终的测算方法上,其一显然是不太合乎常理的。

国际贡献力、生存 力及强制力三大要素各自的份额是不同的。

在古代,一个国家首先要能让其子民生存下来,即在古代国家的生存力最为 重要。

中国的战国时期大政治家商鞅认为“治国之要”是“令民归心于农”【③ 《商君书·算地》,转引自王雅轩主编:《中国历代百家论后勤》上卷,解放军 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97 页】,以农为本,粮草丰裕,能守能战,国力才强。

..古代希腊雅典、印度、埃及等大国都有着肥沃的土壤以及由纵横交错河流连接起 来的有灌溉之利的平原,并且有统一的、等级制的行政机构,这些使得国际比较 繁盛,国力比较强大。

而在战争时期,各国的生存力都已稳定,此时强制力则显示出它的力量。

到如今的和平年代,世界格局基本稳定,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导致国际贡 献力成了综合国力的最重要体现。

故日本综合研究所确定的其二计算方法:国际 贡献力占 50%,生存力占 30%,强制力占 20%也不无道理。

2.3 中国学者黄硕风“综合国力动态模型”中国国内对综合国力进行定量分析的开端是学者黄硕风根据系统论、协同论和动力学原理创建的综合国力动态方程模型。

他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盛衰过程,实际上可以看做是在一定的国内外环境和自然条件下,一组投入要素的协调组合转化为产出的过程,并建立“综合国力函数”来描述这一过程。

通过系统分析,可以从综合国力系统的序参量中归纳出三个宏观变量,即:1.“硬”变量,它代表构成综合国力有关物质形态要素的集合,用 X1(t) 表示; 2.“软”变量,代表构成综合国力有关精神(含心理)和智能形态的要素的集合,用 X 2 (t) 表示;3.“协同”变量,代表有关领导组织协调统一的构成要素的集合,即控制参量的集合,用 K(t) 表示。

根据综合国力概念,学者黄硕风的综合国力函数的简化形式为Y1 =K(t)鬃Xa 1(t)Xb 2(t)式中,与牛顿第二定律标书的形式一样,Y1 即综合国力表示一种矢量(有大小、方向的变量);X1(t) 表示综合国力的“质量”;X 2 (t) 表示综合国力的“加速度”;K(t) 表示协同系数。

而 a , b 分别称为“硬”弹性指数和“软”弹性指数,用它们表示不同国家的特点:a 表示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发达国家 or 发展中国家);b 表示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动乱状态 or 和平状态)。

通过这两个变量,可以描述不同国家在不同形势下的综合国力。

..运用“综合国力动态方程”模型对 2005 年世界主要国家的综合国力进行实测。

测算结果如下:表 2.5 2005 年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比较(黄硕风版)国别硬国力a软国力b0.720.7美国21351.540.720.64日本11961.480.730.65德国9101.440.720.69俄罗斯11321.520.730.64法国8081.410.710.61中国7641.440.710.61英国7811.450.720.6加拿大6991.36*对中国的计算包括了中国香港、澳门的综合实力协同力 1.55 1.54 1.56 1.55 1.55 1.49 1.48 1.47综合国力 523.32 325.42 306.02 304.81 232.46 220.03 210.12 197.45在以往对综合国力的测算中,各种方法均只能静态的表示当时各国的综合国 力。

但学者黄硕风认为综合国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故其建立的综合国力动态模 型很好的体现了综合国力的动态过程。

其最终结果与克莱因国力方程的结果有较 大差异,而与日本官方发布的结果相差无几。

三、总结 21 世纪的综合国力理论和实践将以非线性的方式向前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对综合国力的价值取向、重点内容和评估方法等进行全面总结归纳的基础上, 做出更具有挑战性的探索和创新。

其中有关综合国力评估体系的创新研究将成为 今后研究的理论前沿。

比如综合国力评估体系的整体框架设计如何满足逻辑性、 系统性、动态性和可测性的全面统一;比如框架体系确定后,选择那些指标和选..择多少指标作为测度模式的基础变量;比如各个基本变量指标尤其是定性变量指 标的具体评判标准如何确定;比如各个变量指标的权数如何确定才更合理;比如 各个变量指标评价值的综合方法即最终的测度模型的构建方式和组合体系如何 选定;比如怎样保证模型体系中结构分析和预测分析的有效一致性;比如如何建 立有关综合国力的检测预警体系,等等,诸如此类问题,都是综合国力测度分析 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并不断完善的基本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