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式(柬埔寨)风格景观总结
到柬埔寨,探寻柬式风情

Special/重磅006策划执行丨刘翠霞 朱国伟丨朱国伟丨 宁志浩 图虫创意 摄图网到柬埔寨,探寻柬式风情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
位于中南半岛的柬埔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也是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
本期,让我们走进柬埔寨,一起探寻这个神秘而充满魅力的国家。
007TOURISM WORLD /众所周知,佛教是柬埔寨的国教。
其实,婆罗门教曾对柬埔寨产生过重要影响。
在公元1世纪,婆罗门教传入柬埔寨。
9世纪后,柬埔寨最高统治者把对婆罗门教的信仰和帝王崇拜结合起来,创立了一种“王权神授”的神王思想,此时婆罗门教进入全盛时期。
14世纪后婆罗门教走向衰落,但至今它仍在柬埔寨现实生活中留有痕迹,如国王登基仪式,由婆罗门高僧(尊称国师)主持;象征王权的王冠、宝剑、罗伞、金鞋等由国师保管等。
而佛教传入柬埔寨的时间跟婆罗门教相比要稍晚一些。
当时在人民中传播开来的首先是大乘佛教。
13世纪,南传上座部佛教从暹罗传入柬埔寨,由于其崇尚俭朴,宣传“生死轮回”“自我解脱”,故很快在饱经劳役和战火的柬埔寨民众中传播开来。
13世纪以后,南传上座部佛教逐渐取代大乘佛教的地位。
14世纪被奉为国教,并且柬埔寨王国古称高棉,坐落于中南半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拥有着璀璨的文明,但世人熟知的多是吴哥文明。
其实,柬埔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这个国度曾经受到过不同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其历史文化中有着多种族的文化和艺术的痕迹。
公元9世纪至公元15世纪是柬埔寨历史上最辉煌和最繁华的时期,当时,人们在当地建造了大量的寺庙和宫殿,深度影响了后来的柬埔寨文化。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吴哥窟(AngkorWat)。
高棉族是柬埔寨的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80%,少数民族有占族、普农族、老族、泰族、斯丁族等。
主要讲高棉语,高棉语有几种不同的方言,许多词汇是从越南语和泰国语中借来的。
在金边、暹粒和西哈努克等大城市,英语被广泛使用。
生活在柬埔寨:美丽与魅力

生活在柬埔寨:美丽与魅力柬埔寨,这个位于东南亚的神秘国度,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
而生活在这个国家,仿佛置身于一幅充满色彩和故事的画卷之中,每一天都充满了新的发现与惊喜。
提到柬埔寨,首先想到的便是那闻名遐迩的吴哥窟。
作为世界上最宏伟的宗教建筑之一,吴哥窟不仅是柬埔寨的象征,更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吴哥窟的石雕上,仿佛能听到古代文明的低语,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作为一个常驻柬埔寨的人,我时常会去吴哥窟散步,欣赏那栩栩如生的浮雕和巨石建筑。
每一次的造访,都会有新的发现,让我更加敬畏这片土地的伟大历史。
除了吴哥窟,柬埔寨的自然风光同样令人陶醉。
无论是晶莹剔透的沙滩,还是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在柬埔寨生活久了,我爱上了在海边散步,感受细沙在脚下流动的柔软。
夕阳西下时,海天一色,仿佛置身于一幅天然的油画之中。
而在旱季到来之前,我也喜欢到雨林中探险,聆听鸟儿的歌唱和溪水的潺潺声,那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
柬埔寨人民的友善和热情是这个国家的另一大魅力。
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当地居民的热情欢迎。
街头巷尾,总能看到人们和蔼的笑容和热情的问候。
在柬埔寨生活的日子里,我深深感受到了这里人民的真诚与善良。
无论是邻里之间的互助,还是陌生人之间的友好交流,都会让我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
在这里,我结识了许多朋友,他们教会了我柬埔寨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让我更好地融入这个美丽的国度。
柬埔寨的饮食文化同样丰富多彩,既有东南亚的辛香味道,又融入了法国殖民时期的西式风情。
在柬埔寨的街头小巷,总能找到令人垂涎的美食。
无论是鲜美的柬埔寨春卷,还是香辣的咖喱鱼,每一道菜品都令人食指大动。
尤其是当地的路边摊,总能让人惊喜连连。
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摊位前,或许就能品尝到最地道的柬埔寨美味。
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小摊上品尝了一道名叫“Amok”的传统菜肴,那种浓郁的椰奶香味和鲜美的鱼肉,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可编辑】论柬埔寨吴哥窟艺术及其宗教文化特征

【可编辑】论柬埔寨吴哥窟艺术及其宗教文化特征柬埔寨吴哥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遗址之一。
吴哥窟的建筑、雕塑、壁画等艺术作品体现了印度教和佛教文化的深厚影响,是东南亚艺术的代表之作。
本文主要探讨柬埔寨吴哥窟的艺术及其宗教文化特征。
一、吴哥窟的建筑艺术吴哥窟建筑群是由大大小小的殿堂和神庙组成的。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采用了大型的砖石结构,形式优美、建筑巧妙,看上去浑然天成,其实是通过密集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完成的。
吴哥窟的殿堂和神庙的设计充满了象征性,它们具有崇高的宗教气息,几乎所有建筑物上都雕刻着神话、传说和宗教故事,代表了印度教的神话和佛教的故事。
在建筑风格上,吴哥窟的殿堂和神庙更多的是属于印度教风格。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崇迪帕神庙,是吴哥窟最大的印度教神庙。
它高达65米,是吴哥窟建筑群最大的建筑之一,同时也是整个亚洲最大的印度教神庙之一。
这个建筑结构高耸,装饰丰富多彩,每个角落都有大量的雕塑和绘画。
寺庙顶部的圆形壁龛内安放着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神像,雕像颜色鲜艳,让人印象深刻。
吴哥窟除了印度教建筑和艺术,还包括了众多的佛教建筑和艺术。
吴哥窟的佛教文化包含了摩诃菩萨(大乘佛教的一种信仰)、小乘佛教信仰和密宗佛教。
吴哥窟的佛教建筑较少使用砖石,相反,大多使用了木材和泥土这种天然材料。
寺庙里一般有一个佛塔和一个佛教寺院,佛塔旁边通常建有一个佛教寺院供信徒修行。
柬埔寨的佛教艺术主要包括了佛像和佛教雕塑,这些艺术作品都以佛教信仰为基础,因此在艺术品上也体现了这种信仰。
吴哥窟是佛教信仰艺术的重要遗址之一,其佛教雕塑体现了佛教信仰和东南亚文化的精髓。
佛教雕塑从六世纪起就以柔和的曲线、细致的造型,以及具有精湛技艺的浮雕栩栩如生地展现佛陀道路中的许多场景。
三、吴哥窟的宗教文化特点吴哥窟的艺术和建筑风格带有鲜明的印度教传统特色和泥土文化风格。
宗教信仰是柬埔寨文化的核心,吴哥窟作为柬埔寨宗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其宗教信仰极具特色。
柬埔寨金边皇宫柬埔寨王室的居所

柬埔寨金边皇宫柬埔寨王室的居所柬埔寨金边皇宫:柬埔寨王室的居所柬埔寨是一个充满历史魅力和文化遗产的国家,而金边皇宫则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地标之一。
作为柬埔寨王室的居所,金边皇宫见证了该国的荣耀和辉煌。
本文将带您一同探索金边皇宫的壮丽建筑、宏伟景点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
一、金边皇宫的历史与背景金边皇宫位于柬埔寨首都金边的心脏地带,建于19世纪末。
它是柬埔寨国王的住所,也是进行各种官方仪式和庆典的场所。
皇宫所在的区域被称为“三塔山”,由黄金塔、银塔和水晶塔组成,象征着宗教和世俗的重要性。
二、建筑风格与景点欣赏2.1 黄金塔黄金塔是金边皇宫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之一,也是柬埔寨国家的象征。
它是一座四面接触到阳光的金色大殿,供奉着前国王的遗体和骨灰。
这个迷人的建筑物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华丽的装饰而著名,内部陈设考究,充满了珠宝和宝石。
2.2 银塔银塔是另一个令人惊叹的建筑,位于黄金塔的背后。
虽然不如黄金塔闪耀夺目,但银塔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佛教艺术品上。
塔内供奉着圣物、佛像和宝贵的佛教经文,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瞻仰。
2.3 水晶塔水晶塔是金边皇宫中最小的建筑,独特之处在于其外墙镶嵌有数千块水晶,因此得名。
水晶塔是柬埔寨国王加冕仪式的举办地,也是举行重要庆典和活动的场所。
它的设计精美而壮观,与黄金塔和银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金边皇宫的美丽景观。
三、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庆典活动金边皇宫不仅是柬埔寨王室的居所,也是许多历史文化传统的象征和见证者。
每年,金边皇宫都会举办各种庆典和仪式,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其中最重要的是皇室加冕仪式,这是柬埔寨人民庆祝国家团结与独立的日子。
四、参观须知与旅游建议如果您打算参观金边皇宫,以下是一些建议和须知:4.1 穿着要得体:金边皇宫是一座宗教和文化场所,所以请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穿着得体。
女性游客应避免暴露过多的皮肤,最好穿着长衣长裤,并戴上帽子。
4.2 注意礼仪:在皇宫内,要保持安静且尊重的态度,不要大声喧哗或者干扰他人的参观。
柬埔寨吴哥窟壮丽景观浏览

柬埔寨吴哥窟壮丽景观浏览柬埔寨吴哥窟是世界上最为壮丽的景观之一,每年吸引了无数游客慕名而来。
这座古代建筑奇迹的壮丽之处在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雕刻和丰富的历史背景。
让我们一同前往吴哥窟,领略其独特之美。
吴哥窟建于公元12世纪,是当时高棉帝国的首都。
整个建筑群庞大且复杂,被誉为“神秘的迷宫”。
进入吴哥窟,你会被巨大的建筑群所震撼。
在阳光的照耀下,巨大的岩石雕刻和建筑矗立在你面前,仿佛将你带回到了过去辉煌的高棉帝国。
这座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吴哥窟的建筑是高棉建筑的代表之作,结合了印度教和佛教的元素。
高耸的塔楼、精美的雕刻和细腻的结构将你带入了另一个世界。
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极具吸引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而吴哥窟的雕刻更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
整个建筑群几乎每一个角落都镶嵌着华丽的雕刻,让人叹为观止。
雕刻通常描绘了神话故事、历史事件和宗教场景。
这些雕刻精细入微,栩栩如生,使整个建筑显得更加绚丽多彩。
除了建筑和雕刻,吴哥窟还拥有丰富的历史背景。
这座建筑是由高棉帝国的国王下令建造的,是当时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在吴哥窟的历史中,有着许多故事和传说。
这些故事不仅给这座建筑群增添了神秘色彩,也使游客对这座景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游览吴哥窟是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历。
整个建筑群的规模令人叹为观止,雕刻的细节和复杂性充满了惊喜。
游客可以自由地在整个建筑群中漫步,发现其中的奇妙之处。
同时,吴哥窟附近还有其他一些小的建筑景点,可以让游客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地区的文化和历史。
吴哥窟虽然是一个古老的建筑群,但它的美丽与独特性依然令人惊叹。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高棉帝国的辉煌,感受到古代文明的瑰宝。
而吴哥窟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使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吴哥窟壮丽景观的浏览是一次深度的文化体验。
通过欣赏这座建筑群,我们可以了解到高棉帝国的繁荣和衰落,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吴哥窟也给我们展示了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的杰作,让我们对古代文明充满敬畏之情。
柬式(柬埔寨)风格景观总结

柬式(柬埔寨)风格景观总结1、平面布局中国古典园林得布局都就是以阴阳鱼为原型进行拓扑变化,水中有汀,岸上有井,讲究您中有我,我中有您,可以说就是中国造园得文人匠师对易经得集体无意识体现。
那么,柬式风格景观得布局无疑受到印度教神话得影响。
(1)印度教神话得影响在印度教得神话中,世界得中心就是一座位于大海之中得须弥山,周遭有四岳,日与月在山腰间运行。
须弥山得周围就是四大洲。
此外,须弥山也被七重山、七重海一层层地围绕。
最外层得山就是铁早山,就是世界得边缘。
所以,吴哥建筑用寺庙山来位于世界中心得须弥山,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得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得五座山峰。
外围环绕得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得咸海。
相对较矮得庭院象征陆地。
陡峭得台阶需要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寓意着通往天国得道路绝不轻松。
七头蛇(Naga)则象征着人类通往神灵住所得彩虹桥。
环绕着主殿而建得重重回廊与护城河便就是世界边缘得象征了。
(2)向上与对称中国园林、建筑给人得典型印象就是水平方向上纵向进深得一进一进得院落,建筑在外围,庭院在中间。
而受宗教得影响,柬埔寨得传统建筑更强调垂直方向上得向上——对须弥山得象征或者追求与天神沟通。
这种向上得追求得基础自然就是高台基,其产生原因无外乎防涝、防虫、通风等,但随着演化,又逐渐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因此在柬式风格景观中,高台基成为一大特色。
此外,以吴哥窟为例,水平方向上还有两种形式得对称:镜像对称与旋转对称。
从护城河、外郭围墙到中心建筑群,以横贯东西方向得中轴线为中心,呈现准确得镜像对称:甚至广场大道中轴线上南北两个藏经阁、两个水池,也对称得分布在两边。
从广场大道望吴哥寺见正中一高塔,两座较小得塔在左右对称地陪衬著,构成一个山字形。
寺庙顶层得五子梅花塔群,除了中轴对称之外,有更严谨得两种旋转对称:从东、西、南、北四方,呈现相同得山字形构图,成90度旋转对称。
还有第二组90度旋转对称:从西北、西南、东南、东北、四个对角方向瞧,也就是一样得山字形构图。
柬埔寨吴哥窟的高棉建筑艺术

柬埔寨吴哥窟的高棉建筑艺术柬埔寨吴哥窟是世界上最宏伟的高棉建筑遗址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吴哥窟以其独特而精湛的高棉建筑艺术而闻名。
这些建筑物展示了高棉帝国的辉煌和创造力,成为了世界上最令人惊叹的古代建筑之一。
吴哥窟坐落在柬埔寨的吴哥市附近,始建于公元9世纪,是高棉帝国(公元802年至1431年)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整个建筑群占地约163公里²,内有数百座寺庙、神殿和宫殿。
其中最著名的是高棉王朝第5位国王苏利耶跋摩七世(Suryavarman II)所建的吴哥窟。
吴哥窟的设计和建造融合了印度和高棉文化,展现了高棉人民的艺术才华和技术造诣。
高棉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钟乳状穹顶、精美的浮雕和壁画而闻名于世。
钟乳状穹顶是吴哥窟独特的标志,它们由多层石块依次叠放而成,形成了壮观的建筑结构。
这种穹顶不仅美观,还具备了出色的抗震性能,使得这些建筑能够经受住岁月的考验。
吴哥窟的壁画和浮雕是高棉建筑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
这些雕塑精致细腻,以其独特的主题和绘画风格而著名。
壁画和浮雕描绘了高棉帝国的历史、宗教和神话故事,使人们能够窥见古代高棉帝国的风采。
这些雕塑展示了高棉人民的创意和技术,以及他们对艺术的深厚理解。
吴哥窟的建筑还体现了高棉人的宗教信仰和精神。
吴哥窟是一个拜神的地方,每个寺庙和神殿都被用来供奉神祇。
高棉人民崇拜印度教和佛教,吴哥窟中的建筑物也反映了这些宗教的特点和价值观。
这些建筑物以庄严、雄伟和神圣为特点,为高棉人民提供了一个与神灵沟通和祈祷的场所。
吴哥窟的高棉建筑艺术对世界各地的艺术和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吴哥窟之后,高棉建筑风格被迁移到了整个东南亚地区,并融合了当地的文化和艺术。
吴哥窟的建筑风格和浮雕技术对后来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塑造了东南亚地区的建筑风貌。
总之,柬埔寨吴哥窟的高棉建筑艺术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艺术之一。
其独特的建筑结构、精美的浮雕和壁画以及庄严的宗教氛围使得吴哥窟成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遗址。
金边旅游景点

金边旅游景点
金边是柬埔寨的首都,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旅游景点。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游的金边旅游景点:
1. 皇宫和银库寺:这是柬埔寨国王居住的皇宫,同时也是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物。
银库寺是金边最重要的寺庙之一,内部陈设华丽,可以欣赏到很多泰国和柬埔寨的文物和艺术品。
2. 高棉红色高棉博物馆:这是一座由红色高棉统治时期的监狱改建而成的博物馆,展示了柬埔寨最黑暗的历史时期。
这个博物馆向游客展示了许多受害者的照片和纪念品。
3. 游历塔马边山:这是金边最高的山脉,提供了一个壮丽的观景台,可以欣赏到整个城市的美景。
登上山顶之后,您还可以参观塔马边山寺庙。
4. 中央市场: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市场,出售各种商品,包括衣物、珠宝、手工艺品和当地特色食品。
这个市场对于购物爱好者来说是一个真正的天堂。
5. 独立纪念碑:这是一座纪念柬埔寨独立的纪念碑,也是金边的地标之一。
晚上的时候,纪念碑会被灯光照亮,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6. 女王庙:这是金边最重要的寺庙之一,供奉着柬埔寨的守护神,是市民祈求好运和健康的地方。
除了以上景点,金边还有许多美食和购物胜地等待着您的探索。
无论是寻找历史文化还是享受美食,金边都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旅游目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柬式(柬埔寨)风格景观总结1、平面布局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都是以阴阳鱼为原型进行拓扑变化,水中有汀,岸上有井,讲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说是中国造园的文人匠师对易经的集体无意识体现。
那么,柬式风格景观的布局无疑受到印度教神话的影响。
(1)印度教神话的影响在印度教的神话中,世界的中心是一座位于大海之中的须弥山,周遭有四岳,日与月在山腰间运行。
须弥山的周围是四大洲。
此外,须弥山也被七重山、七重海一层层地围绕。
最外层的山是铁早山,是世界的边缘。
所以,吴哥建筑用寺庙山来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
外围环绕的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
相对较矮的庭院象征陆地。
陡峭的台阶需要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寓意着通往天国的道路绝不轻松。
七头蛇(Naga)则象征着人类通往神灵住所的彩虹桥。
环绕着主殿而建的重重回廊和护城河便是世界边缘的象征了。
(2)向上与对称中国园林、建筑给人的典型印象是水平方向上纵向进深的一进一进的院落,建筑在外围,庭院在中间。
而受宗教的影响,柬埔寨的传统建筑更强调垂直方向上的向上——对须弥山的象征或者追求与天神沟通。
这种向上的追求的基础自然是高台基,其产生原因无外乎防涝、防虫、通风等,但随着演化,又逐渐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因此在柬式风格景观中,高台基成为一大特色。
此外,以吴哥窟为例,水平方向上还有两种形式的对称:镜像对称和旋转对称。
从护城河、外郭围墙到中心建筑群,以横贯东西方向的中轴线为中心,呈现准确的镜像对称:甚至广场大道中轴线上南北两个藏经阁、两个水池,也对称的分布在两边。
从广场大道望吴哥寺见正中一高塔,两座较小的塔在左右对称地陪衬著,构成一个山字形。
寺庙顶层的五子梅花塔群,除了中轴对称之外,有更严谨的两种旋转对称:从东、西、南、北四方,呈现相同的山字形构图,成90度旋转对称。
还有第二组90度旋转对称:从西北、西南、东南、东北、四个对角方向看,也是一样的山字形构图。
五座宝塔也只有如此安排,才有最大限度的对称效果,四面八方地重复展示同一造型主题。
2、构成要素(1)尖顶尖顶无疑是柬埔寨天际线的标志,不仅在城市,在乡村中也很常见——简易的高脚屋之中,突然探出一个高高的尖顶。
金黄的屋顶、高高在上的四面佛将是柬式风格园林的象征。
在柬式风格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尖顶高度和屋檐层数来体现彼此不同的等级。
其具体形制已在第三部分论述,不再赘述。
(2)庙山早期的吴哥窟建筑呈平面式,后逐渐转变为金字塔式,这是柬埔寨文化自身发展的结果。
在吴哥到处可看见类似于阶梯形金字塔的建筑物,被称为庙山,国王们通过修建它来确立他们的统治地位,因为庙山象征着神话中的须弥山——印度教和佛教神话中的宇宙中心。
庙山的外在形式是由下而上逐层缩小的台基,上面建塔,在公元10世纪鼎盛时期,庙山的概念扩展到了五个塔的布局,即中心塔和四个小塔所组成的梅花状,即金刚宝座塔,五个塔的形状象征须弥山的五个山峰,吴哥窟的庙山最为著名,五个塔的轮廓像是莲花,是吴哥窟独特的剪影,并骄傲地出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
(3)入口拱门入口拱门是柬埔寨庙宇建筑的主要特色,它的名字Gopura源于梵文,意思是入口或塔形入口,最早出现在公元7世纪印度南部帕拉瓦建筑中,早期的拱门是长方形的平面,后来逐渐发展为更加复杂和精致的十字形的平面。
公元12世纪,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吴哥窟围墙西边入口的拱门,3个庄严的拱门和左右延伸的长廊,形成了和谐而统一的外观,这是吴哥窟壮丽的正立面的起始。
公元13世纪拱门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这种新风格就是吴哥通王城的5个入口,独特的城门是来到城市的必经之处,它宏伟的气势有着无与伦比的力量和表达力,拔地而起23m的砂岩拱门,并在顶部各有4个方向刻着巨大的四面佛,神圣沉思般的面容据传以阇耶跋摩七世为原型。
周达观《真腊风土记》中对这些雕塑有过记载,“城门之上有大石佛头五,面向四方。
中置其一,饰之以金。
”说明当时吴哥的城门上雕刻有佛头五尊,原来中间是存在一小佛头的,并饰以金,但今已不存。
(4)塔塔在吴哥的外貌上占有突出地位的建筑,它的外形起源于印度南部的庙宇,庙宇的轮廓很容易被辨认出来。
塔由早期的四方形逐渐转变为塔尖呈炮筒形的高棉高塔,塔上装饰繁复、华丽的叶形花纹,其艺术造诣在班迭斯雷寺达到高峰。
每个正面都有对称的入口,这些入口开或不开,取决于塔的用途。
在檐口的上面,塔开始慢慢逐渐变小,像含苞的荷花。
塔的内部空间是石头的叠涩拱,而且表面被精心地雕刻。
(5)回廊回廊的出入通道,相当考究,有两种形式:有塔的塔门和没有塔的廊门。
廊门像个亭子间,在与游廊成直角的方向,向外延伸两三进,每进的亭子有拱顶,有二三对方柱,每进的顶上有雕刻精细的门楣和三角墙。
以吴哥窟为例,吴哥窟的长廊多种多样,有的有石柱,凡有石柱的长廊或是一边两排石柱,或两边各两排石柱,没有一边一排或两边各一排的格式。
因为吴哥窟的长廊的拱顶较高,顶拱结构,不是由径向楔形砖镶砌而成的真拱,而是由两段墙壁上方的石砖逐级水平内错,最终在中线合拢,再放上盖顶石而成的叠涩拱。
这类叠涩拱顶跨度较小,如果只有单排石柱,单靠一道又高又窄的拱顶,难起防雨作用,因此必需加筑偏廊,增加半个拱顶,加宽拱顶的总宽度,以起防雨的效果。
因此在同一边的两排石柱,一排支撑主拱顶,一排支撑偏廊拱顶。
(6)规则水面水的价值在吴哥建筑群中的作用是多重的:1、象征印度神话世界中的咸海;2、调节微气候;3、雨季蓄水,旱季灌溉(正是借助众多水利灌溉设施,吴哥繁荣了数百年,而吴哥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小冰川期的大旱导致水利设施无法使用)。
可以说,吴哥建筑周边的规则水面也是其不可或缺的标志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水面大多是规则的长方形,与中国的施法自然截然相反,反倒与泰姬陵有异曲同工之妙,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建筑材料古时真腊只有祭祀建筑用石建造,王宫则是木结构,镶嵌金窗,宫殿顶部覆以铅瓦和土瓦,民居则是覆盖茅草的竹编的房屋。
古真腊用瓦按严格的等级制度:王宫用锡瓦和琉璃瓦,庙宇用土瓦,官吏之家只有寝室用瓦,“百姓之家,只用草盖,瓦片不敢上屋”。
因此,吴哥只有祭祀建筑留存至今,宫殿和民居已然无存。
(1)天然材料诸如茅草、竹、原木等天然材料的运用在整个东南亚乃至整个热带都是一大特色,对这些天然材料的运用也大同小异,茅草顶、干栏式、高脚屋……由于还没有去过其他东南亚国家实地观察过,所以无法列出彼此的异同。
但是不妨一方面在建筑装饰上体现出柬埔寨特色,另一方面大胆借用泰国、马来等代表性的高脚屋,做一个折衷主义的柬式风格。
(2)砂岩在寺庙建筑中,建筑材料主要是砂岩、红土和砖等建材。
初时以砖为主,但砂岩、红土等建材的比例逐步增加,从巴肯山时期开始,寺山的主殿基本使用砂岩。
吴哥古典时期,寺山发展以吴哥窟、巴戎寺为代表达到了顶点。
以吴哥窟为例,吴哥窟的石垒方式主要是长方石块层层堆垒,偶有工字形咬合,绝大多数场合不用粘合剂。
高棉的建筑师在12世纪已比以前更加熟练而自信地运用砂岩代替砖或红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吴哥窟的大部分建材是砂岩方砖,红土则用于外墙和隐闭的结构。
柬埔寨的砂岩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粉红色的砂岩,质地坚硬,另一种是灰色砂岩,质地柔软,容易风化剥落,也容易被植物根分裂。
这种灰砂岩的表面难保持光滑平整,雕刻的轮廓容易因岁月而模糊不清。
吴哥窟的砂岩砖以灰砂岩砖为主。
在离吴哥窟40公里的荔枝山找到古代采石场地遗迹,古时依靠水运,人力和大象运送到吴哥窟工地。
吴哥窟建筑物的石块上,常见有直径为几厘米的圆孔,可能是古时建筑工人搭棚架运送砂岩石块用的,完工后这些圆孔被石拴或石灰封闭。
以女王宫为代表的红砂岩也是一大特色,柬埔寨特有的红土黏性极强,在自然状态下却是松软的(因为土中含有大量水分),运输起来较容易。
古高棉人把红土放在特制的大模具里,夯实成形,经过晾晒风干,红土块变得结实坚韧,这些人工石块就成为建造女王宫所使用的主要建材:红砂岩。
而雕刻工作应该在红土风干过程中就已开始,因为这时候的红土块表面黏性好但还不怎么坚硬,工匠们可以随心所欲在上面精雕细琢,当土块完全风干后,即变得异常坚硬,铮然有金石声。
4、立面装饰(1)文字:柬文;巴利文柬埔寨语又称高棉语,属南亚语系。
古高棉文深受印度南部文字影响,是在印度文明传播到中南半岛之后出现的。
高棉语的文字最初来源于印度南部,公元1世纪柬埔寨建国后,在印度古代婆罗米字母的变体帕拉瓦字母的基础上改造而成。
自6世纪以来,高棉文化进行了10 次文字改革,不断发展演变,并受到梵语、巴利语和法语等外来语影响,因此古高棉文和现在使用的柬埔寨文有很大差异。
(参考网页:/view/414186.htm)巴利语(Pāḷi)是古代印度的一种俗语,是佛陀时代摩揭陀国一带的大众语。
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中古印度-雅利安语,与梵语十分相近,据说佛就是用这种语言说法的,所以弟子们也用这种语言记诵他的经教。
巴利语虽然早已不通用了,但是靠了佛经而保存了下来,是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方的佛教圣典及其注疏等所用的语言。
巴利(Pa^li),原是‘线’、‘规范’的意思,后转用为圣典的称谓。
(2)图案:宗教柬埔寨建筑立面装饰纷繁复杂,尤以寺庙为甚,各类取材于宗教的图案以不同颜色,不同方式排列组合,衍化出各式各样的装饰图案,十分精美。
(3)浮雕:神话、传说柬埔寨的浮雕艺术堪称世界一流,常任侠先生认为“柬埔寨古代吉蔑(克美尔)族所创造的艺术,它的最高成就,还不在于圆雕,而是浅浮雕。
”吴哥窟的浮雕艺术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一类是装饰性的浅浮雕,“克美尔人的浅浮雕,它的发展是由圆浮雕开始,逐渐发展到仅有刻划而毫无深度,如同沙石的花挂毯一样,象吴哥神殿所见的就是如此。
”这一类浅浮雕出现在小吴哥的回廊廊柱以及墙面各处,主要起到装饰性的作用。
还有一类是大吴哥城巴戎寺的浮雕,反应了古代柬埔寨的自然环境、军事状况和百姓生活等。
我们认为这一类浮雕的特色在于将具有多视角、多风格、多空间的雕刻造型置于一个层面,巧妙处理、有机融合,匠心高妙、出人意料却又合乎艺术的至情至理。
在手法上采取多空间并存并置,以时间为轴缓缓展开,贯通天、地、水,空间在此错位,时间在此融会,一个缘自人间烟火的极乐世界在这里呈现。
在构图上以密织的图像组成块面的分布,横竖有致,线韵径流,使得画面在视觉上予人以优美、赏心而神往的感动,它与现代主义手法暗通,浮雕的透视构成重平面分割,线条刻画趋装饰,造型姿态颇似埃及正面律,但又富于生活动态情趣。
古代艺术家们在浅浮雕的创造领域用他们生命的感悟纵情表现印度神话和柬埔寨风土人情。
浮雕中点缀并填满了种种刻画生动、细致入微的动植物图像,并以图案手法概括。
其强烈的绘画性与中国东汉以来的画像石有异曲同工之美,与中国古代佛教雕刻造像中的影壁有惊人的相似性,在敦煌壁画中也能找到此种表现风格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