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届高三讲义第一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仪和地图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讲 地球仪与地图共49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讲 地球仪与地图共49张

经纬网图的应用
1.定位置 (1)确定具体经纬度位置 在经纬网图上确定经纬度,首先要判读经纬线,然后根据度数确定经纬度。在 书写地理坐标时,应注意将经纬度用小括号括起来。
(2)确定区域位置 根据经纬网确定所在的地形区、气候区、自然带、大洲和大洋等区域。 2.定方向 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方格状经纬网图 ①确定南北方向 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的点在北,南半球的点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 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考向一 利用经纬网定区域位置
2022年2月4—20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 举办。下图为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2019北京海淀零模)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多分布于 ( A ) A.东半球 B.太平洋沿岸 C.北美洲 D.高纬度地区
解析 读图可知,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多分布于东半球,中纬度地区,欧洲和 北美洲地区,故A项正确。
增加的是南纬,用“S”表示;向东度数增加的是东经,用“E”表示;向西度数
增加的是西经,用“W”表示。
向陆地,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范围。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南北相反,数值相
等。
互为对跖点的两点在同一个地球大
圆上,两点间的实际距离约为2万千米。
东半球
3处
C.
3.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判断经纬度 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可知,向北度数增加的是北纬,用“N”表示;向南度数 增加的是南纬,用“S”表示;向东度数增加的是东经,用“E”表示;向西度数 增加的是西经,用“W”表示。
4.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经纬度 这种判断方法适合极地投影图及其变式图。
图1

高三一轮复习地球与地图

高三一轮复习地球与地图

②东西方向的判断—看经度〔劣弧定向的原则〕 方法: 同是东经度,大者为 东 ; 同是西经度,大者为 西 。 ③两地分别为东西经——看两地度数和
a、和小于1800,东经度为东,西经度为西 b、和大于1800,东经度为西,西经度为东
稳固练习
A在B的什么方向? 西北方 C在D的什么方向? 西北方 B在D的什么方向? 西北方
位于〔 A〕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以北 D.出发点以东
赤道
Hale Waihona Puke 例题分析:某人从赤道以北30公里处出发,依次向正西、正
南、正东、正北各走100公里,最后他位于〔D〕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以北 D.出发点以东
赤道
例题分析:
假设某人从赤道上的M点出发,依次向 正东、正北、正西和正南方向分别前进100
甲 图中甲乙两点间 的最短间隔 ?

2.球面上两点间最短间隔
归纳要点
球面上两点间最短间隔 为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度。
两点同位于北半球,如图从A到B最短距
离应_先__向__北___,__过__北___极__点__再___向__南

点 两点同位于南半球,如图从A到B最短距
经 度
离应先__向__南___,__过__南___极__点__再___向__北_____
1.图中①~④四地中位于北京(116°E,40°N)的东南
方向的是 ( A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面积最
大的是 ( C )。
E
A.甲 B.乙
C.丙 D.丁
S
高考演练
3.以上四幅经纬网图的图幅面积一样,其中实际面积

2008届高三第一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仪和地图

2008届高三第一轮复习专题一地球仪和地图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海拔200米以上,小于500米,等高线弯曲, 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米。 山地:地形组成与丘陵相似,但海拔在500米以 上,相对高度一般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弯曲。 高原:海拔高度大(>1000米),相对高度小,等 高线在边缘较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 盆地: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高。中间等高线 较稀疏,数值低。
等高线对河流的影响
50
注意山谷和 山脊的判读
读上图,河流ab段的流向为

等高线图上高、低区域的判读方法 a. 垂线法
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两侧作等值线的垂线,方向是从 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 围辐散,则为高值区。
若为等高线:辐合是山谷(集水线),辐散是山脊(分水线)。 若为等压线:辐合是低压槽,辐散是高压脊。

坡向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背风坡
合 判
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垂直差异:山麓、山顶 坡向差异:阴阳坡与迎背风坡
读 和 运
运用
农业:因地制宜 平原:种植业 山地丘陵:林业、畜牧业、缓坡梯田
点:气象观测站、疗养院等

区位选择 线:交通线、引水线、输油(气)管线
面:水库、梯田、工业区、居民区、农业区域
城镇布局(地域形态、布局形态)
等高线图的特点及判读
一般是光滑曲线,线上数值大小相等
数值间隔相等(等间距也可为零)
特点
同一幅图上两条线一般不会相交(陡崖除外)
等 一般不会在图中中断,大多是闭合的

线
垂线法

高低区域的判读方法 切线法 口诀法: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判读
闭合等值线图的判读 剖面线法 口诀法: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讲义(经典打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讲义(经典打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讲义(经典打印)考点一 地球仪与经纬网运用一、地球仪与经纬网1.地球的外形和大小:地球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故其外形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仪 (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一直指向北极星。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外表相交的两点。

3.经线和纬线的特点①经线特点⎩⎪⎨⎪⎧ 一切经线长度都相等,长约2万千米一切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两条相对应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将地球 平分为两个半球② ⎩⎪⎨⎪⎧ 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每条纬线与每条经线垂直相交 4.经度和纬度经度 纬度图示划分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散布规律 东经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数愈向西愈大 北纬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度数愈向南愈大划分半球 20°W ~0°~160°E 为东半球,160°E ~180°~20°W 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特殊经纬度 ①本初子午线为东西经分界限。

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限重合 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限;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限。

②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界限,极圈是温、热带界限(1)东西经的判别: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的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的为西经。

(2)南北纬的判别:数值自南向北逐渐添加的为北纬;数值自北向南逐渐添加的为南纬。

二、经纬网的运用1.定〝方向〞——先定南北,再定东西,东西方向找劣弧。

A 在B 的西南方向;D 在C 的正西方向;E 在D 的正南方向;E 在C 的西南方向。

2.定〝距离〞(1)依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践经线弧优点处相等,约是111千米。

假定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需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高三复习第一轮第1单元第1讲 地球与地图

高三复习第一轮第1单元第1讲 地球与地图
(2)甲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 ①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 ②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 ③位于不同半球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3) 若两地同在赤道上,沿赤道航行,选择劣弧(经度和小于180°)。 (4) 若两地同在晨昏线上,则沿晨昏线劣弧航行。
考点5
①南北方向的判定:根据纬度差异,确定南北方向(南北方向是绝对的)
A、如果两个比较地点都是北纬度,数值大的在北面,数值小的在南面。 B、如果两个比较地点都是南纬度,数值小的在北面,数值大的在南面。 C、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向四周均为正南方;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向四周 均为正北方。
②东西方向的判定:根据经度差异,确定东西方向(东西方向是相对的)。理论上 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地点。 判断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经
2. 两地经度和不等于180°,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 最短航程不过两极点,而是向两极地区(或上空)靠拢,具体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
①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 ②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
③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2)在学习大洲、大洋及世界区域地理时,可加上南北纬30°、40° 、60° 等纬线及20°E(非洲中分线)、30°E 50°E 60°E、120°E、60°W(南美 洲中分线)、120°W等经线,在读图中掌握这些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大洲、大洋,重 要的地形区、气候区、河流、湖泊、工农业区和城市等。 (3)在学习中国地理和区域地理(选修二)时,再加上90°E、100°E、 110°E、120°E经线和25°N、30°N、35°N、40°N纬线,进一步丰富在中国穿过 的地理事物。除重要的地形区、气候区、河流、湖泊、矿产基地外,还有工业区、 农业区、城市、港口、交通线、旅游点等。 (4)要经常在地图上顺着相关的经、纬线对世界和中国的大好河山畅游,以 达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效果。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仪与地图副本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仪与地图副本

深度剖析考点 探 究
2.定纬度
理论上,只有北半球可观察到北极星,故某地若观察北极星的仰角为 Ф°,则该地纬度为Ф°N。
实际上,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导致赤道附近的南半球高海拔 低纬地区也能看到北极星。
深度剖析考点 探 究
1.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 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 )
深度剖析考点 探 究
(2018·兴义期中)读下列经纬网图,回答3~4题。
3.三幅经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⑤
4.图中①地位于⑤地的( D )
A.东南方
B.西北方
C.东北方
D.西南方
深度剖析考点 探 究
解析:第3题,图中各点坐标依次是:①(30°S,30°W), ②(0°,0°),③(30°N,30°E),④(30°S,30°W), ⑤(60°N,90°E)。其中地理坐标相同的是①④两地。第4 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①地(30°S,30°W)位于⑤地 (60°N,90°E)的西南方。
深度剖析考点 探 究
2.定“距离” (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段长度:纬度1°的经线弧长处处相等, 约是111km,如图中AB。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段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 高纬递减,约是111×cosφ km(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值),如 图中AC。
深度剖析考点 探 究
3.定“范围” (1)跨经纬度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低,表示的实际范围 越大;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2)图幅相同的两幅图,若中心点纬度值相同,则跨经纬度 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其经度值互补,符号相反;纬度相同。如A点与C点、 B点与D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地球仪与地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地球仪与地图

纬度数值,然后将两点绘制到同一经纬网图上 西
再进行判读。如图:甲地(55°N,25°W),乙 经度和>180°,东经
地(25°S,65°E),甲地在乙地的西北方。 度在西,西经度在

(2)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劣弧法)在
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中,关键是确定地球
自转方向,顺自转方向为东,逆自转方向为西,
特 点
形状 方向 长度
半圆 指示南北方向
都相等
圆 指示东西方向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间隔
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________上最大
两条纬线间的间隔相等
关系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二、重点探究----经纬网的应用
结合所学,归纳总结经纬网的应用
1.定“对称点”位置 2.定“方位” 3.定“距离” 4.定“最短航线”和“航向” 5.定“范围大小”和“比例尺大小”
经纬网及应用(励志)
课标要求: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与注记 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概况(形状、大小等);2.了解经纬线 和经纬网的基本概况;3.掌握经纬网的应用(定对称点、方位、距 离和最短航线等) 能力目标: 结合经纬网判读,进行相关计算,分析区域特征;结合相关图表掌 握地图三要素及比例尺的计算。 学科素养: 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认识区域。
【随堂训练】
[2020·浙江7月选考]下图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 示意图。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 差( )
A.持续变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持续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二、重点探究----经纬网的应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讲 地球与地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讲 地球与地图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a.确定等高线数值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知道任意一条等高线的数值和 等高距,可推算出该图上其他等高线的数值;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大小按 “大于小值,小于大值”的法则判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的 大小遵循“大于大值,小于小值”的判读法则。 b.判读地形坡度和坡向
作用 指示南北方向(有限方向,北极是地球最北端的点,南极是地球最南 指示东西方向(无限方向,只有比较,才有东西之分) 端的点)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的高度和深度范围,着上不同的
颜色(海洋上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2)经度和纬度 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 山顶 洼地 陡崖 山脊 山谷 鞍部
示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等高线特点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大 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小 等高线重合 凸向低处,一般成为分水岭 凸向高处,一般成为集水区 两个山峰和山谷之间的区域
b.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特征
含义
同线等高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同图同距
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通常一致
线,66.5°是温带、寒带界线
200千米,B项正确。
指示东西方向半(球无限方20向°W,只→有0比°→较1,才60有°E东为西东之半分球) ,160°E→180°→20°W为西半球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应用 判定两地的相对方位;计算或估算两地的距离;比较区域的面积大小
1.通过经纬度辨析两地的方向 常规的判读方法是通过纬度差异比较南北方向,通过经度差异比较东西方向, 然后取“交集”得出方位判定。在下图中,若判断①地在②地的具体方位,首 先要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两地的纬度;然后根据①地和②地的经度,判断成的的具平体面方之位,间首的夹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为等高线:辐合是山谷(集水线),辐散是山脊(分水线)。 若为等压线:辐合是低压槽,辐散是高压脊。
等高线图上高、低区域的判读方法
b. 口诀法
等值线向高值方向凸出为低值区,等值线向低值方向 凸出为高值区。可编口诀“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槽线对 山谷、脊线对山脊”等等。(大山谷、小山脊)
等高线对河流的影响 山脊为分水线,山谷为集水线 等高线越密,河流速度越快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突出的方向相反
实战演练
判断图中地形类型的名称:
1
2
4
3
1.高原
4.盆地
5
2.山地 5.平原
3.丘陵
陡崖高度的计算
陡崖的判断: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500米,<600米
>200米,≤300米
相对高度与等高距之间的关系: (n-1) ×等高距≤h<(n+1)×等高距
相对高度:≥200米,<400米
据图判断,村庄在树林的( 西北 )方向,河流的流向 大致是(自西向东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方向是 ( 自西南向东北 )。
(三)、图例和注记:
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用文字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用数 字说明事物数量。
图例和注记被称为“地图的语言”
2009届高三地理文、理科基础第一轮复习
二、等高线 (等值线:等温线、等压线、等
深线、等降水量线等)
知识结构
基 础 知 识
等 高 线
绝对高度
高度 相对高度 等高距:相邻等高线间的相对高度(垂直距离),一幅 图中一般是相等的(也可为零)
概念及绘制原理
形状:一般为闭合曲线,一般不会相交(陡崖除外)
疏密:与坡度和地形区有关 疏:坡缓或平原 密:坡陡或山地
④不能分叉,不能合并。即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 成两条,两条等高线不能合并成一条(悬崖,峭 壁例外)。
实战演练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M为当地气象站的观 测场,N处为某旅游公司准备修建一栋观景楼的地点, MN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则12该..为景从A了观N.地气楼3徒0象的米步观最到测大MB点高地.在度,40正约大米午为约时要C终(走.年(50都米)C被D阳)D光.照60射米到,
A.20m B.30m C.40m D.50m
山体的不同部位
鞍部
山顶

山谷

缓 坡
等高线地形图上对应的地形名称
等陡高线 密坡集
等高距:50米
陡崖E
A
山顶

鞍GF部谷 B高
250米
山脊 C
等缓高线 稀坡疏

150米
崖顶高: 200-250米
150-250米 崖底高: 0-50米
50米
说出各地的地形名称
D.图甲比例尺是图乙的4倍
比例尺小:范围大,地理事物简略; 比例尺大:范围小,地理事物详细。
(二)、地图的方向:东南西北,东北、 东南、西北、西南
地图方向判断方式: 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指向北极。
3、经纬网定向法:按经纬网判断,经线指向南北、 纬线指向东西。
看图填空:
等高线对河流的影响 山脊为分水线,山谷为集水线 等高线越密,河流速度越快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突出的方向相反
50
注意山南向西北 。
等高线图上高、低区域的判读方法 a. 垂线法
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两侧作等值线的垂线,方向是从 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 围辐散,则为高值区。
下列所示的湖泊或湖群,为咸水湖的是( B )
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的判读
山脊 山谷 陡崖
判断5大地形类型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海拔200米以上,小于500米,等高线弯曲, 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米。 山地:地形组成与丘陵相似,但海拔在500米以 上,相对高度一般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弯曲。 高原:海拔高度大(>1000米),相对高度小,等 高线在边缘较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 盆地: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高。中间等高线 较稀疏,数值低。
2008届高三第一轮 复习专题一地球仪和
地图
一、地图的三要素
地图的三要素是: 比例尺、方向、图例 ( 一)、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表示方式: 1、文字式: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例如: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2、数字式:如 1:1000000=1/1000000 3、线段式:如
注:三种表达方式可以相互转换 知道了地图的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就可以测算出两地的实
际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 读图2-1,两幅图表示的区域范围相同,图
甲比例尺为:1:100000,则 ( C )
A.图乙的比例尺为1:200000
B.图乙的比例尺为l:400000
C.图乙表示的地理事物较图甲详细
实战演练
D 读下图,图中断崖顶部E点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
A. 59米 B. 99米 C. 199米 D. 259米
}}}} }m}
} 300
250 }}}}
150 250 100
} 50 }}}}
↑ ↑
坡向:与等高线垂直,由高到低 坡度:…(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坡 示坡线:…(又叫降坡线) 类型 凹坡:先陡后缓
凸坡:先缓后陡 基本地貌单元类型:见下页表格
综合判读和运用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某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 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1000米
1500米

某点到海 平面的垂 直距离叫 绝对高度, 即海拔
500米
海平面

等高线的定义
等高线—— 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100
100
100
200 100
100 200
100
200
200 100
100
等高线绘制地图的原理
山 坡陡的 地方
坡缓的 地方
等高 密集 。 等高 稀疏 。
注意:
1.“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大”,这只
能用于判断同一幅等高线图
2.坡度的定义: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 距离
h
∠1 ∠2 ∠3
D3 D1 D2
tg∠
=
h D
• 等高线的特点:(了解)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 黄海平均海平面是计算高程的起点,即高线的 零点。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 间的高度差。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 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