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文明的内涵
文明的内涵和意义

文明的内涵和意义
文明的含义是:社会表现出较高发展阶段的状态。
文明是人类历史积累下来的有利于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的总和。
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工具、语言、文字、宗教、城市、乡村和国家等等。
由于各种文明要素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分布并不均匀,产生了具有明显区别的各种文明,比如华夏文明、西方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
由于各种文明要素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分布并不均匀,产生了具有显而易见区别的各种文明,具体到现代,就是西方文明、阿拉伯文明、东方文明、印度文明四大文明,以及由多个文明交汇融合形成的俄罗斯文明、土耳其文明、大洋文明和东南亚文明等在某个文明要素上体现出独特性质的亚文明。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
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是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对精神文明特别是其中文化建设起决定性作用,物质文明的性质为生产方式所决定。
而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
文明的定义和标准

文明的定义和标准文明是什么呢?文明就像是春天里绽放的花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丽和芬芳。
文明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呀。
就拿说话来说吧,你跟别人交流的时候,是不是得客客气气的,不能满嘴脏话呀?这就是一种文明。
好比你去人家做客,总不能一进门就大喊大叫的吧,那多不礼貌呀!这就好像走在路上,看到垃圾咱得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而不是视而不见,你说对不对?再说说行为举止吧。
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插队,这些都是文明的表现。
想象一下,你正在安静地看电影,旁边有人大声打电话,你会不会觉得很烦?这就像一锅好汤里掉进了一只苍蝇,多煞风景呀!而排队呢,就像是一群人在有序地前进,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应得的,多公平呀。
还有啊,尊重他人也是文明的重要部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咱不能强迫别人跟自己一样吧。
就好像你喜欢吃苹果,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跟你一样喜欢吃苹果呀。
尊重别人的选择,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这都是文明的体现。
文明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得落实到行动上。
你看那些志愿者,他们不辞辛劳地为大家服务,这就是文明的践行者。
他们就像小太阳,温暖着周围的人。
我们的社会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文明就是让这个家庭和谐美满的黏合剂。
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文明,那这个家该有多温馨呀!大家都和和气气的,互相帮助,互相理解,那该多好呀!文明也是一种传承。
我们从长辈那里学到文明的行为举止,然后再传给下一代。
就像接力赛一样,一棒接一棒地传下去。
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呀!文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和努力。
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比如,看到老人过马路,扶一把;看到小朋友摔倒了,扶起来;在公交车上给有需要的人让座。
这些小小的举动,汇聚起来就是大大的文明。
文明就是这样,看似很简单,却又很重要。
它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却又不可或缺。
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做一个文明的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吗?难道我们不想生活在一个文明的环境里吗?让我们一起努力,向着文明的目标前进!。
文明的内涵

文明指一种社会进步的状态,是人类在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 不断进化的人类本性的具体体现。
西华校园
大沙天露山上满山遍野的杜鹃花蔚然胜放,灿若蒸霞。
每年来自各地的游客春游天露山,乐赏红杜鹃。
山花灿漫,云海缥缈,就好像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
可是,看到下面这些照片,你是否 和我一样伤心?
诵诗歌《文明》 文明
文明,您如穿上了神奇的魔鞋,踏遍祖国山河,大地碧绿,天 空湛蓝,空气清新,鸟儿欢唱。
文明,您好似生出了无形的翅膀,飞进千家万户,儿女孝顺, 家人和睦,邻里互助,其乐融融。
文明,您如清泉般滋润着人们原本善良的心灵,遵纪守法记得 牢,勤俭节约不能忘。
文明,你如灿烂的阳光,沐浴着人们茁壮成长,树新风,倡文 明,从我做起,走向文明。
止言谈文明,与老师、父母、同学相处融洽,人 际关系好,是个受欢迎的人!
分数为22-16分:一般情况下,你是个讲文明,但 有时可能没有认真对待一些事情,特别是一些小 事,人际关系一般,是个比较受欢迎的人!
分数为14-10分:许多情况下,你是个不文明的人, 人际关系一定很差,是个不受欢迎的人。要注意 咯。
大沙镇政府呼吁:
游客在享受出游登山的同时,应不 断提高自身旅游素质,自觉把自己制造 的垃圾带走,留下美景,爱护天露山生 态环境从你我做起,汇聚起文明出游的 正能量。
发表感想
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短片 及图片,对照自己平时的行为习 惯,你有什么感想呢?
晓仪视频
“文明人”小测试。说明:选择“A”得3分,选择 “B”得2分,选择“C”得1分, 分数为30-24分:你是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举
14学前1全体同学承诺:
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真诚友善,礼貌待人 遵纪守法,勤奋学习 勤劳俭朴,孝敬父母 遵守公德,严于律己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文明概念的理解

文明概念的理解文明是指人类或达到智慧水平之形式的存在形式和存在状态,是指一切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存在形式。
文化是指后天创造的和所创物的运用性活动,具有一定意识水平的动物,不但可通过直感直观和经历比较而形成与生存生活有关的粗放性个别、类别概念,并利用概念进行交流、教学、遗传,而且有的还能利用自然物作工具和利用自然物创建居所;粗放性个别、类别概念的形成和粗放的个别、类别概念交流、教学、遗传区别于中观性的个性概念、层层的共性和观念、信仰、美感,能利用自然物也不等于知道加工自然物,属于较低的文化意识水平,对大脑生理潜质的开发利用、遗传促进、信息处理的作用有限,而较高文化水平和智慧则是大脑的记忆组织被各种个性概念、各层共性概念的系统建构和信息对应关联形成的属性功能所致,没有被较高文化的造就,人只能停留于动物人阶段,动物人和动物都是本能和平面性经验在其主导作用;人虽存在本能性和经验性行意识为,但人的意识行为基本上是知识理性在起主导作用,长期离开社会环境影响和教育的儿童即使加倍培育也很难达到正常人的智力水平;动物与人区分的界线是中观性个性概念、多层次共性概念、观念、美感的形成和是否能改造性的利用自然物,是较低的经验水平与较高的文化知识造就形成的一定程度意识行为的区别,一定程度是指平面性的经验、创造、概念除经平面性拓展外,更呈现出纵向的层层归纳、细分形成系统性的知识观念,文化的程度区别和发展的阶段性也体现在人类的事物认知、处理、利用、创造水平和史前、原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文明的阶段性区分。
文化性意识行为虽属于意识性的或自主性的存在形式、作用需要追求,可文化性的有高于本能之处,高在大脑的记忆库被系统的一定深广度知识文化或时空性的各层各种形式模式形成、稳定、变化、发展、衰亡、循环关系的知识性、信息性建构转化,既人的情感、思维、思想、意愿、需要、意志、处理方式以从本能性的上升为知识性的、权衡性的、目标性的,仅管存在个人、组织、社会的区别和兼顾性统一度问题。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二、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思 考 : 阅 读 课 本 P 4 - 5 , 概 括 中 华 优 秀 传统文 化 的 内 涵 。
人与社会 以人为本
人与自然 天人合一
人与他人 和而不同
家国情怀 人与国家
崇德尚贤
人与自身
自强不息 人与自身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治世之道
1.重视以人为本、倡导民本思想——儒家社会关系和政治伦理
思想
生产力
决定 生产关系
总和
反作用于
诸子百家
上 层 建 筑 经济基础
政治 从中可以得出两点启示: ①强化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
法律 ②上层建筑中各因素相互影 意识形态 响(特别是政治因素)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奠基
2.内容 (1)春秋: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
仁 仁者爱人,核心观念是“仁”,顺应民心.
①抨击君主专制
①倡导经世致用 ①批判“存天理,灭
主张 ② “天下为主 君 ②天下兴亡、匹夫 人欲”②均天下、反
为客” ③工商皆本 有责
专制、爱国理想。
共同 ①批判地继承儒学,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影响 ②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性;
批判
君为臣纲
空谈
唯心主义
发展不充分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非
阴阳家 邹 衍
五行说,“相生相胜”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儒家:“德治”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韩非子》
法家:“法治”
兵家 孙 《孙膑兵法》:知自知彼,百战不 膑殆
【链接高考】 (2020·江苏·高考真题)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
文明的内涵是什么[精彩]
![文明的内涵是什么[精彩]](https://img.taocdn.com/s3/m/ee5ebbc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8.png)
1、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作用?(1)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性质双重性: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4、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5、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1)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7、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8、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那,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9、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10、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人类文明的涵义和基本结构

人类文明的涵义和基本结构摘要:文明是指通过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过程和状态。
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文明不断发展的不竭的动力。
正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需要,构成文明发展的三个基本内容: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关键词:文明涵义动力结构。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报告明确地将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道,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目标,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序言中也增加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和国家根本大法中把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作了如此明确的肯定,反映了党和人民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更加成熟和完善,也必将成为今后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
为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更好地理解和贯彻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有必要对人类文明的涵义和基本结构进行认真的研究有一个正确的把握。
一、文明的涵义关于文明的涵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德国学者诺贝特•埃利亚斯在其《文明的进程》一书中指出:“‘文明’这一概念所涉及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它既可以指居住状况或男女共同生活的方式,也可以指法律惩处或食品烹调;仔细观察的话,几乎每一件事都是以‘文明’或‘不文明’的方式进行的。
所以,要用几句话囊括‘文明’所有的含义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认为,就西方国家来说,“这一概念表现了西方国家的自我意识,或者也可以说成是民族的自我意识。
它包括了西方社会自认为在最近两三百年内所取得的一切成就,由于这些成就,他们超越了前人或同时还尚处‘原始’阶段的人们。
西方社会正是通过这样的概念来表达他们自身的特点以及那些他们引以为自豪的东西,他们的技术水准,他们的礼仪规范,他们的科学知识和世界观的发展等等。
试论中华文明的内涵及传承2000字

试论中华文明的内涵及传承一、中华文明的内涵1.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是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结晶,起源于华夏族的部落文化,逐渐发展成为包含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礼仪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文明体系。
1.2 中华文明的特点中华文明以其独特的特点而著称于世,包括尊重家族和社会关系、尊重传统价值观念、注重礼仪、注重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等。
1.3 中华文明的成就中华文明以其辉煌的成就而闻名于世,如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墨子的兼爱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等,这些思想对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4 中华文明的代表作品中华文明还以其众多的代表作品而闻名于世,如《诗经》、《春秋》、《易经》等,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和智慧。
二、中华文明的传承2.1 传统文化的传承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方式将中华文明的精髓传承下来。
2.2 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各种方式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以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承。
2.3 国际交流与互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也加大了对外文化交流与互动的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将中华文明推广到世界各地,以增加国际社会对中华文明的了解和认同。
2.4 新时代中华文明的传承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时代,中华文明的传承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精髓,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结语以上所述,中华文明作为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结晶,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扬,让中华文明的光芒继续照耀世界。
希望我国各界人士能够共同努力,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现代社会中中华文明的传承4.1 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文化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文化教育应当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领会和传承中华文明的精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文明的内涵
一、文明概念的词源学分析
来自西方,起源于拉丁文civis,与公民相关,公民所具有的东西,是作为公民的社会成员所特有的素质和修养,以及对公民有益的教育和影响。
18世纪,这一概念正是产生,指人道的、理性的行为,进步的状态,与野蛮、蒙昧和落后相对立。
19世纪,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三大阶段:野蛮、蒙昧和文明
之后,有了文明的复数概念。
二、文明的内在要素
(一)文明是一种价值尺度。
意味着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所达到的状态以及发展的方向。
蕴含三个要素:
1、人性的进步:人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包含:人如何对待人自己?如何对待动物?如何对待敌人?
2、人类能力的提高:核心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人的智力水平的发展、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人类文明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首先是打制石器到磨光石器。
然后
是农业。
人类文明有三个核心标志:金属的冶炼、城市和国家的出现、文字。
文字的发展有两条线索:一是图形越来越抽象化;一是由表意向表音的发展。
文字的出现对社会的影响:第一是知识存储方面的革命;第二是知识传播和思想交流方面的革命。
第三产生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用概念思维,才有哲学和科学的产生。
人类文明的三个标志,标着人类智力水平、社会组织能力和生产能力的提高。
3、社会的发展:包括人类社会交往模式的改善和社会组织制度的进步。
关键是社会对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的承认和保障。
衡量社会组织的发展和进步的标准:一个是社会组织的规模和范围;一个是社会组织的复杂化程度;一个是人类社会人性化和理性化程度。
三、文明的形式要素
地理环境、民族主体、制度设置、物质创造、精神特征、生活方式、历史传统。
(一)文明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宗教和文明的关系
宗教是一个信仰体系,是人类对世界的根本性认识,是对人和人生终极意义的理解。
宗教是一种生活方式。
宗教决定着社会组织的性质和政治制度。
四、人类进步的尺度
人类文明可分为三个阶段:传统、现代和后现代;也叫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时代的文明
(一)农业文明:农业、青铜器、铁骑、定居生活、城市、文字、城邦或帝国、等级制度、神权政治
(二)工业文明:工业化、蒸汽机、电、城市化、普及教育、大众传播、民族国家、代表制政府、宪政、基本人权
(三)信息时代文明:信息化社会、计算机、航天、小众传播(互联网)、普遍社会福利、人权的扩大、弱势群体保护、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全球化和全球意识。
五、在人类范围内最大的文化认同单元
亨廷顿的分法: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拉美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非洲文明。
四大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
第二讲西方文明的历史轨迹与特征
一、西方文明的挑战与中华文明的危机
二、认识西方文明的障碍和误区
(一)主要有三个障碍
第一,认知上产生的误区。
第二、文化上的误读,戴有色眼镜看。
第三、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哈哈镜。
推荐阅读:
文章:丛日云《我们有多少对西方文明的偏见?》《关于中西政治文明的对话》《我们如何面对西方政治文明》
著作:马克·斯坦恩:《西方文明处于危险之中》
亨廷顿《西方与现代化:关于西方文明的特征》——《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