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自整理)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4版)学习辅导书-第1~4章【圣才出品】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4版)学习辅导书-第1~4章【圣才出品】

第1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1 课后习题详解1.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答:相对价格是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的价格对比关系。

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这是因为:当生产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成本(或社会成本)的,也就是以另一种产品的产量为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2.仿效(教材中)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在图1-1(a)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X商品的供给,得出相应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在图1-1(b)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P Y/P X。

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的推导如下:首先,推导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NS Y。

任意选取Y商品的三个不同的相对价格:1/2、1和2。

这三条相对价格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切点分别决定了三个生产均衡点D、E、F,对应于这三点的Y商品的产出分别为:S1、S2、S3。

在图1-1(b)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根据图1-1(a),在图1-1(b)中画出对应于各个相对价格的Y商品的供给量,最后得出一条曲线NS Y,即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

该曲线斜率为正,表示随着Y商品的相对价格的提高,其供给水平也随之提高。

采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国民需求曲线ND Y,如图1-2所示。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另一种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另一种商品也同时达到均衡。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

一、填空、选择、判断题第一章:1、国际贸易理论以微观经济学原理为基础,讨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2、最常用国际贸易模型的结构形式为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部门)和两种要素。

3、在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下,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4、国家间的供给、需求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相对价格的根源。

5、贸易后,国际均衡价格由两国的供需共同决定,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之间。

6、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个部分:来自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专业化的利益。

第二章:1、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2、哈伯勒首先用机会成本概念来阐明比较优势论。

3、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4、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5、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

6、在李嘉图模型中,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方程是一个线性方程式,表示A、B两国的PPF曲线是一条直线段。

8、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

9、机会成本概念表明:彼种选择的机会成本就构成此种选择的机会成本。

选择题:1、首先用机会成本理论来解释比较优势原理的学者是:C、A、李嘉图B、罗布津斯基C、哈伯勒D、穆勒第三章:1、要素禀赋理论最初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后经萨缪尔森等人加工不断完善。

2、要素禀赋理论由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和罗伯津斯基定理、斯托伯-萨缪尔森定理等构成3、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指出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会导致要素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在世界范围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4、罗伯津斯基定理说明,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生产增加,而另一产品生产则下降。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圣才出品】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圣才出品】

第5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1.试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1)重叠需求理论重叠需求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taffan B.Linder)提出。

该理论从需求面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其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所谓的重叠需求是指在两国都有的需求,这种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品质处于这一范围内的商品,两国均可输出或输入。

(2)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简称,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共同从资源禀赋的角度对国际贸易中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差异提出的一种新解释。

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国际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价格的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国家生产要素价格差别导致的生产成本差异,而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又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密切相关。

因此,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丰裕程度不一样,各国在生产那些能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要素的商品上必然会有比较优势,因此各国应该生产并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商品。

(3)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相同点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都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即为什么会出现国际贸易。

两种理论都较为成功地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4)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不同点①两种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出发点不相同。

要素禀赋理论从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

②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2.你认为重叠需求理论适合解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吗?为什么?答:个人认为重叠需求理论适合解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圣才出品】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圣才出品】

第4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1.如果劳动不是同质的话,那么劳动技能的差别是否会造成特定要素的存在?试举例说明。

答:如果劳动不同质,在短期条件下,劳动技能的差别会造成特定要素的存在;在长期条件下,劳动技能的差别不会造成特定要素的存在。

例如,在短期条件下,低技术劳动力不能在短期进入高技术部门工作,这样低技术劳动力和高技术劳动力就分别形成低技术部门和高技术部门的特定要素。

当然,在长期条件下,由于低技术劳动力可能经过技术培训成为高技术劳动力。

所以,在长期情况下,劳动力不再是特定要素。

2.如果短期内资本和劳动都不能自由流动,那么国际贸易对要素实际报酬会产生什么影响?答:如果短期内资本和劳动都不能自由流动,那么国际贸易将不能改变任何部门的要素密集度,在要素密集度不变的情况下,要素的实际报酬不会发生变化。

分析如下:短期内,尽管各行业的工资和利润会因为贸易而产生变化,但劳动力或资本所有者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变化工作或重新投资。

因此,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没有变动,工资和利润的变动主要由商品价格的变动决定。

假设出口的是资本密集型的X部门,进口的是劳动密集型的Y部门,那么贸易后P的市场价格上升。

产品价格对各个行业和各种要素收益的X影响可以由以下关系式表示:(1)出口部门资本的收入:W (上升)/X P (上升)=K MP (不变)劳动的收入:R (上升)/X P (上升)=L MP (不变)(2)进口部门资本的收入:W (下降)/y P (下降)=K MP (不变)劳动的收入:R (下降)/y P (下降)=L MP (不变)可见,在短期内,价格的变化只会改变要素的名义收入,而不会改变要素的实际收入。

3.根据本章所建立的特定要素模型,试析劳动增加对要素实际收入和两个部门的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提示:将(教材中)图4-1中的纵坐标由原点X O 或Y O 向外平行移动,然后比较一下新旧均衡点。

)答:劳动力总供给的增加,使得原来的劳动力市场规模扩大。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1章到第4章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1章到第4章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复习与思考参考答案-第1章到第4章目录绪论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第一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2)第二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7)第三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3)第四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16)绪论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1.答:传统贸易理论研究产业(industry)或部门(sector)层面,假定企业同质;新新贸易理论研究企业(firm)层面,假定企业异质。

2.答:以斯蒂德曼为代表的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坚持并继承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认为贸易的真正来源在于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并非资源禀赋的差距。

新李嘉图主义以一种比较动态的、长期均衡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

新李嘉图主义贸易理论把收入分配置于突出位置,并贯穿分析的始终。

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李嘉图理论不同主要在于:李嘉图是从各国生产的角度即从各国的生产特点不同和劳动效率的高低不同上来解释比较优势的差异;新李嘉图主义不仅从各国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且强调要从各国分配领域,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动态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比较优势的不同。

3.答:北京师范大学李翀教授认为,马克思曾经有一个六册著作的写作计划,准备研究国内和国际经济问题,建立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然而遗憾的是,马克思没有能够完成他的研究工作。

将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应用于国际经济问题的研究,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领城。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经济体系已经成熟,建立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条件已经具备。

国际经济的本质是资本的跨国流动,因此,应该从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的跨国流动三个方面来构建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

在商品资本的跨国流动方面,需要从国际价值、生产价格和垄断价格等基本范畴出发,来分析国际贸易的原因、流向和利益分配。

在生产资本的跨国流动方面,需要从生产资本本质的角度重新构建直接投资的原因、流向和利益分配。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李坤望课后答案第二章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李坤望课后答案第二章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李坤望课后答案第二章题型:选择题1.货币市场是指()A. 交易货币的市场B. 政府管理货币的市场C. 银行管理货币的市场D. 管理外汇的市场2.金融市场包括下列哪些市场()A.资本市场B.期货市场C.货币市场D.商品市场3.外汇储备的作用不包括()A. 维持汇率稳定B. 支付国际贸易C. 吸收外汇收入D. 支付国内形成的外汇债务利息和本金4.国际金融机构包括()A. 世界银行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 非洲发展银行D. 北极圈开发银行5.货币供应量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进行调整()A. 改变存款准备金率B. 调整政府开支C. 调整税收政策D. 调整进出口额度答案:1-A 2-ABC 3-C 4-AB 5-A题型:判断题1.外贸顺差可以通过升值本国货币从而减少的( )2.货币市场主要进行长期融资活动( )3.扩大贸易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互惠互利,即各方均可获益( )4.跨国公司是指一家公司在国际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的机构( )5.国际金融市场最主要的作用是提供融资渠道和支付手段( )答案: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正确 5-正确题型:填空题1.一般来说, 贸易自由化可以实现资源的__________效益2. 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来影响货币市场的__________3.国际收支中, 贸易差额=出口-__________4.我国加入WTO后, 其对外开放程度大大加深, 我国____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家5.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 跨国公司的进入可能会____国家的资源被外资支配答案:1-最大化 2-利率 3-进口 4-已 5-削弱题型:简答题1. 什么是国际收支?其主要构成包括哪些?答:国际收支是指国际间货物、服务、资本等各项经济交易过程中的收支状况总体表现。

其主要构成包括:贸易收支、服务收支、金融收支和预备货币资产变动。

2.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有何区别?答:货币市场主要进行短期的融资和借贷,一般期限为一年以内,交易规模较小,同时安全性较高;资本市场进行的是长期的融资和借贷,一般期限超过一年,交易规模较大,同时安全性较低。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自整理)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自整理)

第一章1.封闭条件下,中国和美国的小麦与布的交换比率分别为1:4和2:5,那么在两国之间展开贸易后,小麦与布之间的交换比率可能为.A.1:6B.2:6C.3:6D.4:62.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只要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存在着价格差异,那么比较利益理论就仍然有效。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A.正确B.不正确3.作为新贸易理论的核心基础之一,规模经济意味着随着产量增加,()A.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下降B. 平均成本变化不确定,边际成本下降C. 平均成本下降D.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上升4.以下说法中,()是错误的。

A.绝对优势理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的,而相对优势理论则是以机会成本递增为前提的B.相对优势理论可以部分地解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层次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C.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因D.无论是生产技术差异还是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导致国际贸易产生,都是以两国之间同一产品的价格存在差异为前提第二章1.下列() 属于李嘉图模型的假定前提条件。

A.生产过程中使用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B.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C.生产要素可以在两国间自由流动D.生产要素非充分利用因此机会成本不变2.下列()不属于重商主义的观点。

A.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B.通过国际贸易可以提高所有贸易参与国的福利水平C.出口意味着贵金属的流入D.进口意味着贵金属的流出3.下列关于技术差异论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分为绝对技术差异论与相对技术差异论B.劳动力在国内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且机会成本保持不变C.参与贸易的两个国家福利水平都可以得到提高D.一国比另一国家的技术优势越大,则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的福利增加越大4.下列哪一条不是重商主义的理论主张()A.贸易不是“零和”的B.多卖少买,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原则C.国家应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D.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第三章1.假定每单位x产品的生产需要4单位劳动与6单位土地,每单位Y产品的生产需要2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00 单位劳动与200单位土地,外国有200单位劳动与300单位土地,则根据H-O理论可推出()A. X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X产B. X 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品本国出口YC. 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产品本国出口.D.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X产品本国出2.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美国与中国相比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则与封闭条件下相比,中美两国进行贸易后()。

李坤望版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李坤望版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 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 答案提示:第二章答案1. 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
B.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C.罗伯津斯基定理
D.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9.下列不属于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前提假定的是()
A.生产要素存量一定
B.生产要素充分利用
C.生产中存在专门生产要素.
D.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
第四章
1.如果一国进口竞争部门和出口部门各有一种特定要素,劳动力是共同要素,则进口关税一-定会()
A.提高进口竞争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B.提高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C.降低两部门]共同要素劳动力的实际收入
D.同时提高进口竞争部]和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2.根据特定要素模型,-一个部门产品价格水平的上升- -定会导致()。
A.共同生产要素从该部]向其他部门转移
B.该部门专门生产要素的收入水平上升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悲惨性增长的发生条件()
A.增加的生产要素是用于生产偏向出口商品的
B.国外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无穷大
C.本国在该产品国际市场上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D.本国供应量的增长会影响到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5.下列哪项定理描述了要素增长对生产的影响。()
A.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eckscher-Ohlin Theorem)
B. X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品本国出口Y
C. 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产品本国出口.
D.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X产品本国出
2.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美国与中国相比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则与封闭条件下相比,中美两国进行贸易后()。
A.美国汽车与纺织品生产中所投入的资本/劳动力的比重都将下降
A.土地所有者、劳动者
B.土地所有者、土地所有者
C.劳动者、土地所有者
D.劳动者、劳动者
7.在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 -国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将导致()。
A.进口替代品生产规模扩大
B.进出口贸易规模扩大
C.出口贸易规模缩减
D.进口贸易规模缩减
8.“荷兰病”可以用以下哪种理论加以解释()
A.产品生命周期
B.比较优势
C.幼稚产业保护
D.重叠需求
2.从技术变化角度探讨比较优势动态演变的理论是()
A.产品生命周期
B.比较优势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B.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
C.生产要素可以在两国间自由流动
D.生产要素非充分利用因此机会成本不变
2.下列()不属于重商主义的观点。
A.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
B.通过国际贸易可以提高所有贸易参与国的福利水平
C.出口意味着贵金属的流入
D.进口意味着贵金属的流出
3.下列关于技术差异论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正确
B.不正确
3.作为新贸易理论的核心基础之一,规模经济意味着随着产量增加,()
A.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下降
B.平均成本变化不确定,边际成本下降
C.平均成本下降
D.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上升
4.以下说法中,()是错误的。
A.绝对优势理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的,而相对优势理论则是以机会成本递增为前提的
A.分为绝对技术差异论与相对技术差异论
B.劳动力在国内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且机会成本保持不变
C.参与贸易的两个国家福利水平都可以得到提高
D.一国比另一国家的技术优势越大,则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的福利增加越大
4.下列哪一条不是重商主义的理论主张()
A.贸易不是“零和”的
B.多卖少买,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原则
B.罗伯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
C.赫克歇尔~俄林-萨谬尔森定理(H-O-S Theorem)
D.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
6.如果中国是劳动力丰裕国家,美国是土地丰裕国家,并且布是劳动密集型商品,麦是土地密集型商品,根据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中国和美国从贸易开放中获益最大的分别是()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自整理)
第一章
1.封闭条件下,中国和美国的小麦与布的交换比率分别为1:4和2:5,那么在两国之间展开贸易后,小麦与布之间的交换比率可能为.
A.1:6
B.2:6
C.3:6
D.4:6
2.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只要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存在着价格差异,那么比较利益理论就仍然有效。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B.相对优势理论可以部分地解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层次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
C.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因
D.无论是生产技术差异还是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导致国际贸易产生,都是以两国之间同一产品的价格存在差异为前提
第二章
1.下列()属于李嘉图模型的假定前提条件。
A.生产过程中使用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
B.美国汽车与纺织品生产中所投入的资本/劳动力的比重都将上升
C.美国汽车生产的资本/劳动力的比重将上升,同时纺织品生产的资本/劳动力的比重将下降
D.美国汽车生产的资本/劳动力的比重将下降,同时纺织品生产的资本/劳动力的比重将上升
3.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
A.对进口竞争品的保护会提高该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收入
C.国家应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D.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第三章
1.假定每单位x产品的生产需要4单位劳动与6单位土地,每单位Y产品的生产需要2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00单位劳动与200单位土地,外国有200单位劳动与300单位土地,则根据H-O理论可推出()
A. X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X产
C.共同生产要素流出部门门的专门生产要素的收入水平上升
D.共同生产要素的收入水平下降
3.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A.短期内按部门划分,长期内按要素所有者区分
B.短期内按要素所有者区分,长期内按部门]划分
C.短期和长期内均按要素所有者区分
D.短期和长期内均按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需求更为强烈。
B.对进口竞争品的保护会降低该部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收入
C.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 -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的增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D.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的减少,会同时增加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