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唐诗五首 - 野望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 ,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 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诵读 全文
野望
[唐]王 绩
gāo bó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dú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wēi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
王绩

相关链接
作者 生平
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 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 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 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 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 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 ,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 ,无功实为先声。

疏通文意
疏通 文意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依:归依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 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 何方。
疏通 文意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落晖:落日的余光
译文: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 色彩,重重山岭披着落日的余 光。
疏通 文意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译文:举目四望竟没有一个相 识的人,(我)只好放声歌唱 来怀念古代的隐士了。

品读赏析
品读 赏析
1.诗人“望”到了怎样的风景?由此描画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远景(静) 近景(动)

语文八上唐诗五首原文

语文八上唐诗五首原文

语文八上唐诗五首原文
人教社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原文:1.《野望》
(唐代)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八上13课唐诗五首

八上13课唐诗五首

八年级上册第 13 课的唐诗五首分别是《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一、《野望》——王绩1.原文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解析1.内容: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傍晚时分,诗人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心情彷徨,不知归依何处(“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接着描绘了一幅萧瑟的秋景图,树树都染上了秋色,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晖(“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赶着牛犊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然而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却没有相识之人,只能追怀古代的隐士伯夷、叔齐,长歌以抒发自己孤独抑郁的心情(“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主题与情感:表达了诗人在隋末唐初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下,自己怀才不遇、孤独寂寞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二、《黄鹤楼》——崔颢1.原文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解析1.内容:首联和颔联围绕黄鹤楼的传说展开,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再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悠悠飘荡(“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颈联则转换视角,描绘了眼前看到的景色,阳光照耀下,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茂盛(“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尾联在日暮时分,诗人望着江上的烟波,不禁兴起思乡之愁,不知道故乡在何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主题与情感:这首诗既表达了对仙人的向往,又抒发了对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而最主要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使至塞上》——王维1.原文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6
《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联系作者生平,说明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1)诗歌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 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 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 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2)首联“徙倚” 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 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的
心绪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 尾联抒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
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中,只好在 先贤那里寻找慰藉,可见诗人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
17
举目四望 孤寂无依
野 树林金色 山峦余晖 望 牧人驱犊 猎马带禽
苦闷怅惘 知己难觅
远景与近景, 静态与动态 苦闷彷徨
课堂总结
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 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孤 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 孤寂的情怀。
19
理解性默写
1.《野望》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 《野望》中直接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 诗句 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 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 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12
赏析鉴赏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动态画面。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 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 使整个画面鲜活了起来。
与“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一 起构成 一幅山间晚秋图, 光与色,远景 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13
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颔联、 颈联。
中间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 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 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 气氛,使整个画面活跃了起来。这四句 诗宛如一幅山间晚秋图,光与色,远景 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课件

动静结合 情景交融
• 无所依傍的彷徨 怀才不遇的压抑 • 知音难觅的苦闷 避世归隐的愿望
总结课文
课堂小结
全诗在萧瑟静谧的景色 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 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 孤寂的情怀。
开启律诗先河,发田园先声
——王绩
文体知识
律诗
律诗是形成于唐初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 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每首律诗有八句,一、四、六、八句要押 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定规。每句五个字的叫 五言律诗,七个字的叫七言律。
15.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心情的句子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6.《野望》中描写秋天的静景的句子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17.《野望》中抒发了诗人向先贤寻求慰藉的苦闷和怅惘之情的句子是: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18.王绩《野望》中写出了山野之人放牧归来的热闹而温馨的场景的诗句是:
13.人生不如意,选择且前行。有人选择消极躲避,躲进深山成一统,如王绩在诗
歌《野望》中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4.唐朝王绩《野望》一诗中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体采现薇了”避世修身的高洁
志趣。
25. 《野望》中的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描晖绘”了夕阳下诗人隐居的清幽
秋景。
1.下面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平平淡淡的叙述,写在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 一种不可名状的孤寂无依之感涌上心头,使之无法平静下来。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描写,注重于色 彩,层层树林已经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 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该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牧归的生动场景, 为整个静谧的画面增添了静态的元素。 D.这首五言律诗透过对东皋秋景进行描绘,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光色相衬的 田园秋景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惆怅,抒发了一种避世归隐的情怀。

13、唐诗五首 野望

13、唐诗五首 野望

展示评价
3、《野望》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了诗人孤独、 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四读:把握感情,明确主旨。
野望
王绩
gāo
xī y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课堂小结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 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 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 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愿同学们 在学习古诗时,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探究,你便 会发现不一样的美好。
课外作业
1、默写古诗、注释和翻译。 2、根据课件,完善课堂笔记。 3、结合课下注释,预习《使至塞上》。
二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野望
王绩
gāo
xī y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略诗歌的韵律 美。 2、赏析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 境。(重点) 3、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的主旨。(难
点)
自学提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课堂练习
1、《野望》中写诗人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遂 愿而归的句子是 牧人驱犊返 , 猎马带禽归 。
2、王绩的《野望》一诗中,点明了时间、地点和 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是 “ 东皋薄暮望 , 徙倚欲何求 ” 。
检查预习
小牛。这里指牛群。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

译文: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个相识的人, 我只好放声歌唱来怀念古代的隐士了。
品读诗句
1.感受秋景之美 (1)你能描绘出山野秋景吗?
秋天了,举目四望,每一棵树都顶 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 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牧人驱赶着那 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 身旁,多么一幅宁静和谐的秋季图画。
理解诗意
提示: 1、找出文中重点词语 2、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3、合作成果展示。
疏通诗意
东 皋 : 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 隐居于此。皋,水边地。
依:归依。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薄 暮 : 傍晚。薄 , 靠 近 。 徙 倚 : 徘 徊 。
译文:傍晚时分我站在 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 定,不知归依何方。
野望
王绩
走近诗人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隋朝教育 家王通(号文中子)之弟,初唐诗人。性简傲,嗜酒,能 饮五斗。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 部分时间隐居乡里。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 阮籍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描写隐居生活 和饮酒情趣,有避世的思想。诗风淳朴自然,无齐梁藻饰 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后人辑有《东 皋子集》。
验标促学
1、《野望》中写出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野望》中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相顾无相识别,长歌怀采薇。 3、《野望》中写牧人、猎人随愿而归的诗句是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赏析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 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描写了一派秋意颇浓的山 野景色。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唐诗五首》课件野望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唐诗五首》课件野望

朗读指导
野望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Fra bibliotek读清字音
东皋( gāo ) 采薇( wēi ) 薄暮( bó )
徙倚( xǐ ) 驱犊( dú )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依:归依
文章主旨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通过萧 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 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抒发了惆怅、 孤寂的情怀。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远景(静) 近景(动)
这两联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在夕阳的余 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牧人赶着牛群 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诗词赏析
2.“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以后,伯夷和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 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抒发了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诗词赏析
3.全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 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 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 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 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落晖:落日的余光
译文: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重重山岭披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译文: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 猎人骑着马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体诗:近体诗从句 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 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 两种。律诗分五律、七律 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 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 联,五、六句叫颈联,七、 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 求对仗。二、四、六、八 句尾要押韵。
七言律诗(每句七字)
五言律诗(每句五字)
首联(1、2句) 颔联(3、4句) 颈联(5、6句) 尾联(7、8句)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 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 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 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 似乎兴致盎然。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 格之遒上,境界之高远,都达到 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 歌之集大成者。 一切都会过去, 而唐诗却历经时间风雨的侵蚀, 保持着永不消褪的绿色,一千多 年来一直震撼着中华儿女的心灵。
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1、诗歌按内容可分为(题材):
野望
王绩
王绩(约589—644),字无 功,号东镐子,绛州龙门(今山 西河津)人,唐代医生、著名诗 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 王通之弟。性简傲,嗜酒,能饮 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 《酒经》《酒谱》。
王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 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 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 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 自娱。王绩除一度作过六合县 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 部分时间隐居乡里。曾在隋代 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 官待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 故乡东皋村。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 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 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尾联运用典故有何表达作用?
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 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 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 绩的代表作。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 野,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透露出 孤独抑郁的心情。
gāo
野望
王绩
xǐ yǐ
bó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dú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傍晚时分 站在东皋纵 目远眺,徘 徊不定不知 归依何方。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层层树林都 染上秋天的 色彩,重重 山岭披覆着 落日的余光。
6、根据诗意背诵诗句。
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东皋薄暮望, 徘徊不定不知该去何方。 徙倚欲何依。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树树皆秋色, 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还家园, 牧人驱犊返, 猎人带着猎物回去。 猎马带禽归。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 相顾无相识, 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 长歌怀采薇。
1.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 用?请简要赏析。
(1)“东皋薄暮望”化用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 的诗句。 (2)“欲何依”化用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的诗句。 作用:(1)首联用典,表达了诗人一种莫可名状的 孤寂无依的愁绪。 (2)点题,并为中间两联写景作了铺垫。
2、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
1.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地点: _东__皋__,时间:薄__暮___。事情_望____。 2.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皆___对 _惟___,色____对_晖_____。 3.颈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
牧人赶着牛羊,猎人骑着马带着许多狩猎所得, 回家了。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5、理解性默写 (1)《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 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 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 随愿而归的诗句是: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诗、咏物诗、咏史诗、爱国诗、悼亡 诗、思乡诗、闺怨诗、战争诗、写景 抒情诗等
2、诗歌按形式可分为(体裁):
四言(字) 古体诗 五言
七言 乐府诗
古诗
绝句(4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绝)
近体诗 律诗 (8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注意:古诗中每一个逗号算一句
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 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 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 体裁,也称古诗、古风。这是 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 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篇 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 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 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 化,为杂言体。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 赶着牛群 返回,猎 人带着猎 物回去。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我看到这些人 又并不认识,长声 歌唱《诗经》中 “采薇”的诗句。
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以后,伯夷和 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 死。
1.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 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 3.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 景象? 4.尾联运用典故有何表达作用?
举目四望 孤寂无依
野 树林金色 山峦余晖 远景与近景,
静态与动态
望 牧人驱犊 猎马带禽 苦闷彷徨
苦闷怅惘 知己难觅
(3分)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
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
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 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 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 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