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及Miyoshi肌病中dysferlin表达分析
肌营养不良症,肌营养不良症的症状,肌营养不良症治疗【专业知识】

肌营养不良症,肌营养不良症的症状,肌营养不良症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肌营养不良症是由遗传因素所致的以进行性骨骼肌无力为特征的一组原发性骨骼肌坏死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和分布的进行性加重的骨骼肌萎缩和无力。
也可累及心肌。
疾病病因一、病因本病病因是遗传异常,在不同的类型中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但遗传因素通过何种机制最终造成肌肉变性,则始终未明。
症状体征一、症状按照典型的遗传形式和主要临床表现,可将肌营养不良症分为下列类型:一、假肥大型:属X-连锁隐性遗传,是最常见的类型,根据临床表现,又可分为Duchenne型和Becker。
1、Duchenne型营养不良症(DMD):也称严重性假肥大型营养不良症,几乎仅见于男孩,母亲若为基因携带者,50%男性子代发病,常起病于2-8岁,初期感走路苯拙,易于跌倒,不能奔跑及登楼,站立时脊髓前凸,腹部挺出,两足撇开,步行缓慢摇摆,呈特殊的“鸭步”步态,当由仰卧走立时非常困难,必先翻身俯卧,再双手攀缘两膝,逐渐向上支撑起立(Gower征)。
亦可见于肢近端肌肉、股四头肌及臂肌。
2、Becker型(BMD):也称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常在10岁以后起病,首发症状为骨盆带及股部肌肉力弱,进展缓慢,病程长,出现症状后25年或25年以上才不能行走,多数在30-40岁时仍不发生瘫痪,预后较好。
二、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男女均有,青年期起病,首先面肌无力,常不对称,不能露齿,突唇.闭眼及皱眉,口轮匝肌可有假性肥大,以致口唇肥厚而致突唇,有的肩、肱部肌群首先受累,以致两臂不能上举而成垂肩,上臂肌肉萎缩,但前臂及手部肌肉不被侵犯。
病程进展极慢,常有顿挫或缓解。
三、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两性均见,起病于儿童或青年,首先影响骨盆带肌群及腰大肌,行走困难,不能登楼,步态摇摆,常跌倒,有的则只累及股四头肌。
病程进展极慢。
四、其它类型:股四头肌型、远端型、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型、眼肌-咽肌型等,极少见。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致病基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致病基因*导读:本文介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致病基因。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 lmi b-girdle muscular dys- trophy, LGMD)是一组遗传模式和临床症状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常染色体连锁遗传性肌营养不良,主要累及肢体近端。
其遗传模式分为显性与隐性遗传, 但约有半数为散发病例。
Bushby和Beckmann根据基因分析结果,将显性遗传者以LGMD1表示,隐性遗传者以LGMD2表示。
目前已发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LGMD有6种: LGMD1A、LGMD1B、LG- MD1C、LGMD1D、LGMD1E、LGMD1F。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LGMD有10种,其中轻型6种: LGMD2A、 LGMD2B、LGMD2G、LGMD2H、LGMD2 I、LGMD2J; 重型4种: LGMD2C、LGMD2D、LGMD2E、LGMD2F, 致病基因均与编码肌聚糖蛋白有关。
LGMD1较罕见,病情通常较轻,占所有LGMD不到10%。
较之LGMD1, LGMD2更为常见,发病率为1:15000,但地域差别也很大。
骨骼肌的肌节是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构成的有高度组织性的结构, 其完整性由一系列结构蛋白调控。
近年来,一些相关的蛋白相继被鉴定出来,如肌纤维膜上的dystro- phin、sarcoglycans、dysferlin、caveolin-3;细胞外基质的 2-laminin、collagen VI;肌节的telethonin、myotilin、 titin、nebulin;细胞质的calpain-3、TRIM32;细胞核的 emerin、lamin A /C、survivalmotor neuron protein;糖基化途径的fukutin、fukutin-related protein。
这些蛋白相应基因的突变就可以引起相应的肌肉疾病。
一、LGMD2的基因定位及表达产物1LGMD2A 致病基因定位于15q15. 1-21. 1,其基因表达产物为calpain-3。
肌营养不良症的鉴别诊断

肌营养不良症的鉴别诊断肌营养不良症(Myopathy)是一组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肌肉功能受损的疾病,包括遗传因素、药物不良反应、中毒、免疫性因素等。
由于肌营养不良症症状较为类似,因此需要进行细致的鉴别诊断,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肌营养不良症的常见鉴别诊断方法。
1. 临床表现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肌肉疼痛、乏力、运动障碍、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症状。
然而,这些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鉴别诊断。
2. 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K)CK是肌肉损伤的指标,当肌肉受损时,血清中的CK水平会显著升高。
在鉴别诊断中,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CK水平来评估肌肉受损程度。
肌电图(EMG)肌电图可以记录肌肉的电活动情况,对于鉴别肌营养不良症和神经病理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肌电图异常可能是肌营养不良症的显示特征之一。
3. 影像学检查肌肉MRI肌肉MRI可以显示肌肉的变化情况,包括肌肉萎缩、脂肪浸润等,对于诊断肌营养不良症具有重要意义。
肌肉活检肌肉活检是确诊肌营养不良症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肌肉组织的病理变化,明确诊断。
4. 鉴别诊断与常见误诊肌营养不良症需要与其他多种肌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其中包括肌肉萎缩症、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神经病等。
常见误诊包括将肌营养不良症误诊为慢性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5. 治疗方案肌营养不良症的治疗包括针对病因的治疗和对症治疗。
病因治疗包括去除致病因素、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对症治疗主要是保持良好的营养、适量运动、康复训练等。
综上所述,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引起肌肉功能受损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需要综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明确诊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对于认识肌营养不良症的鉴别诊断有助于提高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Dysferlin肌病两家系三例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

Dysferlin肌病两家系三例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张惠丽;李泽;成秋生;陈希;朱瑜龄;李亚勤;陈孟龙;张成【期刊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8(18)7【摘要】目的总结Dysferlin肌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两家系3例Dysferlin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肌肉病理学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Dysferlin肌病临床表现多样,同一家系表现出不同的临床亚型[例1为Miyoshi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症,例2(例1之父)为无症状高肌酸激酶血症];肌肉MRI表现为不同程度肌肉脂肪化;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组织学形态可见肌营养不良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肌细胞胞膜dysferlin 表达降低或缺如;基因检测提示DYSF基因外显子4 c.331C> T(p.Gln1 11Ter)无义突变(例1和例2)和外显子54c.6141delC移码突变(例1),以及外显子23c.2311C>T(p.Gln771Ter)无义突变和外显子27c.2870-2874delAGACC移码突变(例3).结论 Dysferlin肌病存在临床异质性,易误诊和漏诊.详细的病史询问、肌肉组织活检特异性dysferlin显著降低或缺如、DYSF基因突变,有助于Dysferlin肌病的明确诊断和分型诊断.【总页数】6页(P514-519)【作者】张惠丽;李泽;成秋生;陈希;朱瑜龄;李亚勤;陈孟龙;张成【作者单位】51018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51018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51018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51018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分析:两家系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操基清;张成;李亚勤;杨娟;梁颖茵;冯善伟;张旭;利婧;张惠丽2.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2型一家系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 [J], 李争运;顾卫红;张瑾;丁铭3.短肋多指综合征3型一家系的临床表型和DYNC2H1基因突变分析 [J], 詹瑛;张建芳;程璐;徐盈;陈必良4.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1型一家系临床表型及GFM1基因突变分析 [J], 沈亚平;严恺;董旻岳;杨茹莱;黄新文5.Bethlem肌病一家系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 [J], 张琼哲;吴世陶;崔明;张敏;石伟伟;刘恒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YSFERLINOPATHY分子免疫病理学探究

中文摘要
最初受累病变部位不同进行分型诊断,下肢近端肌群最先受 累患者诊为LGMD2B;下肢远端后群肌,主要是腓肠肌最先
受累患者诊为MMD;最先受累肌群为下肢远端前群肌的为
Distal anterior compartment
myopathy。对照组为炎性肌病患
者,包括多发性肌炎7例、皮肌炎2例、包涵体肌炎1例, 均根据国际诊断标准确诊。 两组患者骨骼肌标本同时进行抗--CD4+T细胞、CD8+T 细胞、MHC—1分子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 察浸润炎性细胞的类型、分布特点,并进行定量分析,两样 本t检验处理数据。观察MHC.I阳性肌细胞分布特点、程度 及与炎性细胞分布的关系。对比两组,探讨dysferlinopathy 炎性反应机制,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探讨有效治疗。 结果: 1病例组入选8名患者,其中LGMD283例;MMD5例, 无Distal
部分呈灶性分布,大量炎性细胞浸润;DM可见束周萎缩,
坏死细胞和炎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束周萎缩纤维和血管周围。
中文摘要
IBM可见边缘空泡,刚果红染色可见淀粉样物质沉积。 分子病理:抗一dysferlin单克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例 组骨骼肌细胞膜dysferlin蛋白完全缺失,对照组dysferlin蛋 白表达正常。 2病例组和对照组抗一CD4+T细胞、CD8+T细胞、MHC. 1分子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分析。随机观察3 个不同视野,病例组患者几乎均未见CD8+T细胞表达,少量 CD4+T细胞表达,分布在细胞外基质、血管周围和变性、坏 死肌细胞内。对照组PM和IBM主要是CDS+T细胞表达,分布 在肌内膜、变性坏死肌细胞内和血管周围:DM主要是CD4+ T细胞表达,主要分布在束周萎缩纤维和血管周围。 Dysferlinopathy的T细胞、CD8+T细胞计数,明显少于PM,两 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均呈现MHC—1分子在骨骼肌细胞膜增强表达。 Dysferlinopathy患者中5例仅在血管周围、变性和坏死肌细 胞膜表达,其余3例同时在形态正常肌细胞膜表达,8例表达
中国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家系相关致病基因Dystrophin突变检测结果分析

・
论著 ・
中 国一 进 行 性 肌 营养 不 良家 系相 关致 病 基因 D y s t r o p h i n突变 检测 结 果 分 析
田 莉, 张 凌, 杜 戎。 朱 元洲 , 柯 琴梅 , 祝 建 芳
( 华 中科技 大学 同济 医学 院附属协 和 医 院 , 武汉 4 3 0 0 2 2 )
d y s t r o p h y( D MD) .Me t h o d s C l i n i c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f r o m a D MD p e d i g r e e w a s c o l l e c t e d .S u b s e q u e n t l y , P C R a n d D N A s e -
t h e mu t a t i o n Wa s p r e s e n t .Re s u l t s A h o mo z y g o u s mu t a t i o n w a s f o u n d i n o n e me mb e r o f t h e C h i n e s e f a mi l y w i t h DMD,
中 图分 类 号 : R 3 9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2 - 2 6 6 X( 2 0 1 3 ) 3 4 - 0 0 0 1 - 0 3
Mu t a t i o n d e t e c t i o n 0 f d y s t r o p h i n g e n e i n o n e me mb e r o f a Ch i n e s e f a mi l y wi t h Du c h e n n e
肌营养不良症诊断及治疗现状与进展

肌营养不良症诊断及治疗现状与进展肌营养不良症(Myopathic malnutrition)是一种由于肌纤维组织的受损而导致营养不良的疾病。
本文将讨论肌营养不良症的诊断和治疗现状,并探讨其进展情况。
一、肌营养不良症的诊断1. 临床表现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常常表现出进行性肌无力和肌阵挛,同时伴有消化系统问题,例如吞咽困难和腹泻等。
患者的生长发育也可能受到影响,表现为体重下降和骨龄延迟。
2. 实验室检验血液生化检验可显示低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转换铁蛋白浓度以及IgG水平降低。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定血中电解质、深层抑制因子及尿液分析等方法来帮助确诊。
3. 肌电图检查肌电图检查对于确定是否存在神经源性或是非神经源性的运动障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在肌营养不良症患者中,肌电图检查可以显示出运动神经元和肌纤维的功能异常。
4. 肌组织活检肌组织活检是最可靠的确诊方法之一,它可以通过检查肌纤维形态学和酶活性来确认肌营养不良的存在。
此外,还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来确定可能的基因突变。
二、肌营养不良症的治疗现状目前,对于肌营养不良症尚缺乏根治性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减轻并发症来进行治疗。
以下是目前常用的几种治疗方法:1. 营养支持由于肌营养不良患者存在明显营养不良的情况,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非常重要。
通常采用高蛋白饮食补充及口服或静脉注射血浆或人血清白蛋白。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康复训练、保鲜冷敷和热敷等方法,旨在改善肌营养不良患者的肌力和肌张力,并减轻症状。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3. 药物治疗针对特定症状的药物治疗也被广泛使用。
例如,抗阵挛药物可以缓解肌阵挛或运动不能,而酶替代治疗则可通过补充缺乏的酶来缓解相关的代谢紊乱。
4. 基因治疗目前,基因治疗在肌营养不良症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通过基因修复技术或基因静默技术,可以纠正某些导致肌营养不良的遗传突变。
三、肌营养不良症的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的快速发展,我们对于肌营养不良症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
详解肌营养不良疾病类型和肌营养不良症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详解肌营养不良疾病类型和肌营养不良症状导语:肌营养不良症是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肌肉变性疾病,另外,除遗传因素外,患者自身基因突变也可导致本病发生,临床以进行性的肌肉萎缩物理肌营养不良症是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肌肉变性疾病,另外,除遗传因素外,患者自身基因突变也可导致本病发生,临床以进行性的肌肉萎缩物理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目前对于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上不清楚,因此也尚无一个可以根治的方法。
但是对于这种疾病,对症治疗是最为重要的。
肌营养不良疾病都有哪些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症状,肌营养不良疾病是很危险的一种疾病,会给患者们的身体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而且具体还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这样能够更方便后期对疾病进行治疗,有效的保证对其的治疗效果,那么肌营养不良疾病的类型具体有哪些呢?下面来看看具体的介绍吧。
肌营养不良疾病都有哪些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症状肌营养不良近年来发病率很高,并且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以男性最为多见,此病有多种原因所致,因此表现出的症状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治疗时千万不可大意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诊断并找出疾病所属类型,然后在对症下药。
一、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为儿童中最常见的一类肌病,属性连隐性遗传,发病均为男性,女性仅为异常性染色体的携带者。
常于婴儿期发病,5-8岁时明显,进展较快。
以骨盆带肌肉的无力为突出症状,多数伴有腓肌的假性肥大。
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病肌分布、遗传特点同假肥大型,但远较假肥大型少见,且进展缓慢,预后良好,常在15-25岁期间发病。
三、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为成年人中最常见类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别无差别,通常在青春期起病。
四、肢带型肌营养不良: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均可见,10-30岁为好发年龄,进展缓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查查兰堡!:兰些丝塞图表l:肌营养不良相关蛋白细胞定位模式图
鲋图1标注:肌营养不良相关蛋白在肌细胞中的定位示意围
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图表2:dystr叩hin染色
图表2说明;A:dys订0phin染色示dys仃ophin正常表达,周边呈环形着色;B:dys订ophin染色示表达dys仃ophill表达普遍减少,着色减弱:c:dygHoPhjn染色示仅极少量肌纤维周围见dys订ophiIl不完整着色;D:dys打ophin染色示1,5左右的肌纤维周围可见环形着色,大部分肌纤维缺失;E:由s仃ophin染色示部分肌纤维周崮痕量的由姗phiIl着色;F:dys臼砷hin染色示由s仃ophjn完全缺失。
山东人学硕}学位论文
图表3:dysferlin染色
图表3说明:A:dys缸hn染色示dys制in正常表达肌纤维,两商呈环形着色_B:dys断nn染色示dys断Hn表达下降,部分肌纤维周边缺失;C:dys缸ljII染色示dys制in完全缺失,肌纤维周边无着色。
D:dys6ⅡIin染色示dys断hn完全缺失,但肌纤维结构尚无明显变化・
山东丈学硕七学位论文
图表4:Ⅱ一∞rcogl”an染色
图表4说明:A:Ⅱ.saroglycon染色示正常肌纤维,肌膜周边呈环形着色;B:a-sⅡoglycon染色示表达减少,部分肌纤维周围着色不完整,显色减低C:amroglycoII染色示表达下降,肌纤维周边着色减低,D:a.saroglycon染色示完全缺失,可见肌纤维轮廓,周边无着色・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表5;wB结果分析
附图3注解:Nonnal代表2例正常对照wB结果密度分析值,设定为100;cascl,2’4,5,7,8,9,lO代表8例dysfcrlin叩atl时、ⅣB结果密度分析值,在正常对照的15%以下;casc6和ca船3为2例不确定病人的wB结果密度分析值,在正常对照的45%左右。
47
图表6.坌『l织化学染色
幽表6说明:A:HE示正常肌纤维,B:HE示肌纤维变圆,大小不等.变tt坏死及吞噬现象.c:HE示内核纤维增多,D:HE示高收缩纤维,E:HE示甸质增生厘炎症细胞浸润。
F:脏示涡轮样纤维
图表7说明;A:MGT示正常肌纤维,B:MGT示肌纤维大小不一致,劈裂纤维,肌间质增生,c:正常NADH染色,D:NADH示肌纤维变性坏死,大小不一致,E:NADH示涡轮样纤维,F:NADH示分叶纤维・
Sl
说明:A:正常cox染色肌纤维口:cox示涡轮样纤维或蛇曲纤维;c:正常sDH染色肌纤维;D:sDH示肌纤维大小不一致.再生肌纤维内酶活性增高;E:正常P^s染色肌纤维;F:队s染色示肌营养不良病人的肌纤维内无糖原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