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疾病研究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饮食结构的改变不仅影响我们的营养摄入,也可能导致慢性病的增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以及与慢性病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
根据202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的总体营养状况呈现出两个突出问题: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在农村地区,营养不良依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农村居民的营养摄入往往不足。
调查显示,农村地区的居民普遍缺乏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这种营养不良导致了一系列健康问题,尤其是儿童的生长发育问题。
另一方面,城市地区居民的饮食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营养过剩成为一个严重的挑战。
高热量、高脂肪、高盐和高糖的食品摄入过多,导致了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急剧增加。
数据显示,城市地区有超过30%的居民超重或肥胖,而慢性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断攀升。
中国居民营养状况的变化与饮食结构的改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传统的主食正在逐渐被精加工食品、动物性脂肪、糖果零食和碳酸饮料等高热量食品所取代。
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相对较低,导致了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不足。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慢性病也在中国居民中迅速增加。
肥胖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由于摄入高脂肪、高糖食品过多,人们体内的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了肥胖问题的普遍存在。
同时,高盐饮食也成为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居民对于盐的摄入量普遍超标,致使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
此外,高血脂和糖尿病也在中国居民中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为了改善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需要了解良好的饮食结构和均衡营养的重要性,以及慢性病与饮食结构的密切关系。
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

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营养与健康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营养与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解我国人民的营养状况及其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能为人们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建议。
一、调查方法和样本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1000名受访者参与。
受访者的年龄范围从18岁到60岁不等,涵盖了不同职业、地域和教育背景的人群。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饮食习惯、运动情况以及健康状况等。
二、饮食习惯与营养摄入通过对受访者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人存在营养不均衡的问题。
其中,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普遍不足,而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摄入量过多。
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了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营养素的缺乏,增加了慢性病的风险。
三、运动情况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的运动量不足。
近一半的人每周只进行一次或不进行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
这种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容易出现肥胖、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等健康问题。
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那些坚持进行适当运动的人群,身体状况更好、精力更充沛、心情更愉悦。
四、营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营养与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
营养不良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疾病;而慢性疾病的发生也与营养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人们需要关注自己的营养摄入,合理搭配食物,并加强体育锻炼。
五、营养与健康的改善策略为了改善营养与健康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提倡均衡饮食: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2. 加强营养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营养知识的了解,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 鼓励适度运动:每天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跳舞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和保持健康。
4. 建立健康评估机制:通过定期体检和健康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儿童营养不良病例分析及预防对策建议

儿童营养不良病例分析及预防对策建议第一章:前言近年来,儿童营养不良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在追求各种生活品质的同时,家长们在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营养均衡方面也需付出更多的注意力。
本文将结合儿童营养不良的病例实例,探讨其原因及预防对策,以期提高家长们对于儿童营养问题的关注和认识。
第二章:儿童营养不良的病例分析2.1 病例一小张,男,4岁,体重20kg,家住城市。
小张因为反复感冒、腹泻、贫血等多种症状,被家长带到医院就诊。
经过体检和相关检查后,医生发现小张身体营养不良。
2.2 病例二小王,女,6岁,体重23kg,家住农村。
小王因为长期面容憔悴、容易疲劳、体重增加较慢等症状,被家长带到医院就诊。
经过体检和相关检查后,医生发现小王身体存在一定的营养不良问题。
第三章:儿童营养不良的原因分析3.1 饮食不均衡饮食不均衡,或者食物种类单一,会导致儿童缺乏营养物质的供应。
例如,从小就不吃蔬菜水果,导致维生素C、维生素A等营养物质的不足。
3.2 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的经济条件和教育程度,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健康饮食和营养摄入。
有时候,因为家中条件限制,食物种类单一,导致儿童的营养摄入不均衡。
3.3 食欲不振有些儿童由于不同的原因造成食欲不振,或者不爱吃饭,导致儿童长时间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摄入。
第四章:儿童营养不良的预防对策建议4.1 搭建优质营养组合的饮食模式合理的饮食模式,总体上可以做到各种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从而预防因为饮食不均衡引起儿童营养不良问题。
在儿童的饮食中应加强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及恰当的补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物质。
4.2 注意家庭环境家长应该关注家庭环境,创造适宜的饮食环境和条件。
另外,发扬孩子爱好、培养主动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让孩子们不断地体验,逐渐学会自己选择饮食,使孩子食欲增长,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4.3 科学治疗如果儿童确实患有营养不良的问题,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寻求合理的治疗方案。
健康养老报告老年人营养不良状况调查

健康养老报告老年人营养不良状况调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而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作为健康养老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亟待进行科学调查和评估。
本文将就老年人营养不良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老年人提供更合理的健康养老指导。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为了解和分析老年人营养不良的状况,本调查以全国各地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样本对象。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关注老年人的饮食习惯、身体状况和常见营养缺乏症状等方面的指标。
二、调查结果1. 饮食习惯调查显示,有约60%的老年人存在不规律的饮食情况。
部分老年人由于独居或儿女工作繁忙,饮食多以方便面、速冻食品等加工食品为主,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另一方面,部分老年人由于口味喜好和经济原因,过度追求油腻、高盐、高糖的食物。
这些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导致了老年人缺乏均衡的营养摄入。
2. 身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50%的老年人存在体重过轻或过重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归因于老年人的代谢率下降和身体活动减少,从而导致能量的不平衡。
另外,老年人由于多种慢性疾病的困扰,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身体状况和营养摄入。
3. 常见营养缺乏症状调查发现,老年人普遍存在维生素D、钙、维生素B12、铁等多种营养素的缺乏状况。
其中,维生素D和钙的缺乏主要与老年人较少的户外活动和骨质疏松等问题有关;维生素B12和铁的缺乏则主要因为老年人的胃肠道吸收能力下降。
三、对策与建议鉴于老年人营养不良的调查结果,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养老。
1. 加强营养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如开展营养知识讲座、发放相关宣传资料等,提高老年人的营养意识和饮食素质,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 提供合理膳食建议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饮食需求,制定合理的膳食建议,包括推荐食物搭配和合理的膳食结构,帮助老年人实现营养均衡。
3. 加强社会关爱社会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支持,建立健全的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便利的饮食服务和精神慰藉。
营养学调查报告

营养学调查报告引言营养学是研究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科学。
通过对不同人群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可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所摄入营养物质的情况,从而为制定更科学的饮食指导和营养改善方案提供依据。
本报告将针对不同人群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一、儿童营养状况调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2亿儿童患有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认知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在我国,儿童营养状况也备受关注。
调查发现,部分地区的儿童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和免疫力下降。
因此,针对儿童的营养改善方案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青少年营养状况调查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未来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调查发现,部分青少年的饮食过于油腻,缺乏蔬菜水果的摄入,导致肥胖和营养不良的问题普遍存在。
此外,部分青少年为了追求瘦身,盲目节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营养教育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三、成年人营养状况调查成年人的营养状况与健康密切相关。
调查发现,部分成年人的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高糖食物,导致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上升。
同时,部分成年人由于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因此,加强对成年人的营养指导和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四、老年人营养状况调查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身体状况和饮食需求与其他人群有很大差异。
调查发现,部分老年人由于牙齿不好或消化功能减弱,导致食欲不振和营养摄入不足。
同时,部分老年人由于生活单调,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营养不良和慢性病的发病率上升。
因此,加强对老年人的营养改善和健康状况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结论通过对不同人群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营养不良和不合理饮食结构的问题在不同人群中普遍存在。
因此,加强对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营养指导和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开展营养改善项目,制定科学的饮食指导方案,为不同人群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不健康饮食调查研究报告

不健康饮食调查研究报告
根据不健康饮食调查研究报告,以下是调查结果总结:
1. 饮食习惯:调查显示许多人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包括高盐、高糖、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摄入。
许多人倾向于选择加工食品、快餐和糖果等高热量、低营养价值的食物。
2. 营养不均衡:不健康饮食中,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量普遍不足,而脂肪、红肉和精加工的食物则过多。
这导致了营养不均衡,缺乏必要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
3. 肥胖问题:不健康饮食与肥胖问题密切相关。
高热量和高脂肪的食物容易导致过量的热量摄入,从而引发肥胖。
肥胖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病的风险。
4. 心血管疾病与高血压:不健康饮食中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摄入与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升高相关。
高盐饮食也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因素之一。
5. 糖尿病:高糖和精加工食品的摄入是糖尿病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不健康饮食中的高糖摄入导致血糖不稳定,长期累积可能引发糖尿病。
6. 健康问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还与其他健康问题如骨质疏松、牙齿蛀牙、消化问题和营养不良相关。
综上所述,不健康饮食习惯与多种健康问题密切相关。
政府、
教育机构和个人都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促进更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减少不健康饮食所带来的健康风险。
营养评价调查报告范文

营养评价调查报告范文根据最新的营养评价调查,我们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进行了分析。
调查涉及了学龄前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三个不同年龄段,并以日常饮食调查、体重指数测量以及血液检测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下面将就各个年龄段的饮食营养情况进行详细报告。
学龄前儿童的饮食习惯普遍存在一定问题。
调查发现,很多家长在孩子的饮食安排上存在不足,蔬菜和水果摄入量较低,而高糖、高盐零食的摄入较高。
这样的饮食结构容易导致膳食中营养素的失衡,例如钙、铁、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摄入不足。
此外,调查还发现部分学龄前儿童存在肥胖问题,这主要与高热量食物的过多摄入有关。
因此,我们建议家长们在日常饮食中,应注重膳食的多样性,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并限制高糖、高盐的食物。
另外,适当的户外运动也是保持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群体的饮食习惯相对更加复杂。
在这个年龄段,学校的饮食环境和同伴影响都会对青少年的饮食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普遍存在饮食不规律和偏好高热量食物的问题。
他们较少选择蔬菜和水果,而更倾向于摄入太多的垃圾食品和碳酸饮料。
这种饮食结构导致了他们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肥胖问题。
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合作,共同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此外,提供更多的膳食教育和健康饮食宣传也是必要的。
对于成年人来说,调查结果显示饮食结构更加多样,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根据调查资料,成年人的饮食中脂肪和糖分的摄入量过高,蔬菜和纤维素的摄入仍然不足。
其中,女性普遍存在缺铁和钙的问题,这与月经期间和妊娠期对这些营养素的需求增加有关。
因此,我们建议成年人在饮食中适量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并注意平衡膳食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此外,需要特别关注女性的生理期和孕期的营养需求,及时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维持身体的健康。
综上所述,饮食营养评价调查结果显示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社会的重视,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慢性病发病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慢性病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个人提供科学的参考,促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一、营养状况。
1.1 饮食结构。
中国的饮食结构一直以来都以主食为主,谷类食物是中国人的主要能量来源。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油脂和糖类的摄入量逐渐增加,而蔬菜、水果和纤维素的摄入量则相对不足。
这种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了营养结构的失衡,很多人的营养摄入不达标,存在着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问题。
1.2 营养相关疾病。
营养不良和肥胖是当前中国居民营养状况的两大突出问题。
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贫血、佝偻病、低体重等,而肥胖则成为了慢性病的高危因素,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逐年上升,而营养不良的问题也依然存在,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和特定人群中。
二、慢性病状况。
2.1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中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糖尿病。
糖尿病已成为中国居民的“头号慢性病”。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而且呈现年龄趋势低龄化的特点。
不良的饮食结构和缺乏运动是导致糖尿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2.3 肥胖症。
肥胖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而在中国也不例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肥胖不仅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还会对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
三、对策建议。
3.1 健康教育。
加强对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营养意识和健康意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不良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营养不良
所属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外科,消化内科
病症体征:干性皮肤,面部皮肤皱纹增多,面肌萎缩
疾病介绍:
营养不良是什么?营养不良是怎么回事?营养不良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由不适当或不足饮食所造成,通常指的是起因于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过度损
耗营养素所造成的营养不足, 但也可能包含由于暴饮暴食或过度的摄入特定的营
养素而造成的营养过剩,如果不能长期摄取由适当数量,种类或质量的营养素
所构成的健康饮食,个体将体验营养不良,长期的营养不良可能导致饥饿死亡,因为缺乏充足的营养素以维护健康身体功能,营养不良经常发生在经济落后的
发展中国家,然而,由于不适当的节食,暴饮暴食或缺乏平衡的饮食而造成的
营养不良,经常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被观察到(可由肥胖症增加程度而显示出来)通常,营养不良的人,在他们饮食中缺乏足够热能,或蛋白质,维生素和微
量元素,从营养不良而兴起的医疗课题一般被归于营养素缺乏疾病,坏血病是
由于患者缺乏维生素C所造成的一个知名但现今已罕见的营养不良疾病常见的营养不良包括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及微量养分营养不良,蛋白
质能量营养不良显示出身体内能量和蛋白质的可利用量或吸收量不足显示出一些必需营养素的可利用量不足,例如身体内少量而不可或缺的维生
素和微量元素,微量养分缺乏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和削弱身体的正常功能缺乏微量养分,譬如维生素A,会降低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缺乏铁,碘,
维生素A的广泛流行,意指对公共卫生的严重挑战,一长串的痛苦症状,范围
从阻碍成长,智力和各种认知能力降低,交际能力降低,领导和果断能力降低,活力和能量降低,肌肉成长和力量的降低,以及更加恶劣的健康等,全部直接
地涉及营养缺乏,而且,虽然罕见,营养不良会使皮肤出现黑斑点
200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超过10亿人面临严重的营养不足有许多经过验证有效的营养干预手段,如果在足够广的范围采用,它们可能
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全球营养不良的负担,这包括微量营养物质补充以及食品强
化
微量营养物质补充剂被广泛推荐,而且被证明可以有效减少与营养不良有关
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通过使用维生素A饮食补充剂,自从1998年以来,估计已经避免了125万人死亡,而在尼加拉瓜的补铁已经减少了孕妇贫血
达1/3
加碘盐是最常见的强化食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自从1993年全球普遍加
碘运动开展以来,缺碘已经显著减少,发展中国家大约2/3的家庭如今能获取
加碘盐,而在过去的10年中,面临碘缺乏症公共卫生问题的国家数量已经减半许多国际组织也推荐了强化主食,例如糖和小麦粉,58个国家有了强化铁或
叶酸的小麦粉的管理规定
西药治理方法:金双歧,药物功效:有效治疗各种腹泻,慢性腹泻,便秘;
有效防治因使用抗生素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有效防治抗生素滥用
引起的二重感染;有效减轻因使用抗生素引起的多种不良反应;对肠应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结肠癌,肝硬化等均有肯定疗效;药物作
用机理:快速补充肠道有益菌,并在肠黏膜上形成一层膜菌群增强体内屏障功能;
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阻止致病菌的侵入及繁殖, 调整肠道菌群;发酵糖类, 产生醋酸及乳酸, 促进肠蠕动;合成多种维生素和生物酶激活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提高免疫能力;减少内毒素的来源,药物优势:国家一类新药,国家医保产品;五十万医生首选用药,临床使用十五年,无不良反应报告;长型双歧杆菌
制剂,更适合中国人肠道生理,定植力更强;三联活菌,协同增效,更利于长
双歧杆菌定植繁殖;所含菌种均已进入国家《益生菌类保健食品名单》,安全
性更高;不含肠球菌,安全性更高;
症状体征:
1.病史应掌握小儿的膳食摄入情况,饮食习惯,进行膳食调查以评价蛋白质
和热能的摄入情况,有无影响消化、吸收、慢性消耗性疾病存在,并了解家庭
的一般状况,家属的生长模式、家长的身高、体重和对孩子的关心程度。
2.临床症状常有两种典型症状。
消瘦型(MARASMUS),由于热能严重不足引起,小儿矮小、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肤推动弹性,头发干燥易脱落、体弱
乏力、萎靡不振。
另一种为浮肿型(KWASHIORKOR)由严重蛋白质缺乏引起,周身水肿,眼睑和身体低垂部水肿,皮肤干燥萎缩,角化脱屑,或有色素沉着,头发脆弱易断和脱落,指甲脆弱有横沟,无食欲,肝大、常有腹泻和水样便。
也有混合型,介于两者之间。
并都可伴有其他营养素缺乏的表现。
3.体格测量体格测量是评估营养不良最可靠的指标,目前国际上对评价营养
不良的测量指标有较大变更,它包括三部分。
(1)体重低下儿童的年龄别体重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
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体重低下,
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体重低下,此指标反映儿童过去
和(或)现在有慢性和(或)急性营养不良,单凭此指标不能区分属急性还是
慢性营养不良。
(2)生长迟缓儿童的年龄性别身高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
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生长迟缓,
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生长迟缓,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
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3)消瘦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
位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消瘦,如低于参
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消瘦,此指标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化验检查:
营养不良要做什么检查?以下就是有关营养不良要做的检查:白蛋白、总蛋
白量减低、血钾、血钙偏低、常并有锌及其它微量元素缺乏。
鉴别诊断:
营养不良要做什么鉴别诊断?以下就是有关营养不良要做的鉴别诊断:与消瘦、肿瘤恶变质相鉴别。
并发症:
营养不良的并发症有哪些?以下就是有关营养不良并发症的介绍:(1)低血糖尤其在消瘦型多见,一般在入院采完血后即可静注505葡萄糖10ML,予以
治疗,以后在补液中可采用5%~10%的葡萄糖液。
(2)低体温在严重
消瘦型伴低体温死亡率高,主要由于热能不足引起。
应注意环境温度(30~33℃),并用热水袋或其他方法保温(注意烫伤)同时监测体温,如需要可15
分钟一次。
(3)贫血严重贫血如HB
治疗用药:
1.参术健脾丸:具有益气健脾,消食导滞的功效。
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运化失司者。
1~3岁每次1.5G,3~6岁每次3G,6岁以上每次6G,每
日3次。
2.开胃理脾丸: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化滞的功效。
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食积内停者。
1~3岁每次1/4丸,3~6岁每次1/3丸,6岁以上每次1/2丸,每日3次。
3.启脾丸: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止泻的功效。
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
伤食腹泻者。
1~3岁每服1/2丸,3~6岁每服1丸,6岁以上每服2丸,每日2~3次。
4.资生丸:具有健脾化湿,消食止泻的功效。
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
湿阻中焦者。
1~3岁每服0.5~1G.3~6岁每服1~2G,6岁以上每服2~3G,每日3次。
5.人参健脾丸:具有健脾养胃,消食除胀的功效。
适用于营养不良
属脾胃虚弱者。
1~3岁每服1/2丸,3~6岁每服1丸,6岁以上每服2丸,日服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