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机课程设计(1)
带式输送机构课程设计

带式输送机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带式输送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用途;2. 学生能够掌握带式输送机的主要参数及其对输送性能的影响;3. 学生能够解释带式输送机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带式输送机在实际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带式输送机系统,包括计算所需参数,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配件;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带式输送机的组装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了解带式输送机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优势。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机械工程领域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针对八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机械设备有一定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对带式输送机的全面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带式输送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皮带、驱动滚筒、改向滚筒、张紧装置、输送带支架等组件的作用;- 教材第3章第1节。
2. 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 输送能力、输送带速度、输送倾角等参数对输送性能的影响;- 教材第3章第2节。
3. 带式输送机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带式输送机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教材第3章第3节。
4. 带式输送机的选型与设计- 根据实际需求,计算所需输送能力、选择合适的输送带类型及规格;- 教材第3章第4节。
5. 带式输送机的组装与调试- 组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调试方法及步骤;- 教材第3章第5节。
6. 带式输送机的维护与管理- 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日常维护保养措施;- 教材第3章第6节。
带式输送机课程设计

0.992
5
二、传动件的设计
1.V 带传动主要传动参数
设计该输送机传动系统中第一级用窄 V 带传动,电动机型号为 Y 132M2-6,输出功率 Pd=5.08kw,转速 n=960r/min,传动比 i=3, 一天运行 8 小时。 1)确定计算功率 Pca 由《机械设计》P156 表 8-7 查得工作情况系数 K A =1.0 故 Pca P d K A 1.0 5.5 5.5 kw 2)选取窄 V 带类型 根据 Pca 5.5KW 、 nI 960r / min ,由《机械设计》P157 图 8-11 选用 A 型带。 3)确定带轮基准直径 由《机械设计》p.155 表 8-6 和《机械设计》p.157 表 8-8 取小带轮基准直径 d d 1 =112mm 根据 i
14
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根据《机械设计》P203 式(10-9)设计公式
3
d1t
2 K t T u 1 Z H Z E 2 ( ) d u [ ] H
确定计算参数
a. 初选载荷系数 K t =1.6
b. 小齿轮传递的扭矩
T1 9.55 106
PI 9.55 106 4.78 142653125N mm . nI 320
a a0 Ld Ld 0 518.455mm 2
Ld 1800 mm
a =518.455mm
1 180 (d d 2 d d 1 )
57.3 153 .14 90 合适 a
∴主动轮上的包角合适。 6)计算窄 V 带的根数 Z
Z
根据《机械设计》P158 式(8-26) 由 n 1 =960r/min, d d 1 =112mm ,i=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设计一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设计一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包含带轮、电机、传动机构、减速机等元件,是将物体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的运输工具。
一、带轮带轮的材料有橡胶、皮革、金属、塑料等多种。
其中橡胶带轮特别适用于低速、低载荷的应用,具有耐腐蚀、耐温度的优点,不易漏油、防滑,寿命长;而皮革带轮具有耐高温、透气性高、耐磨损的优点,广泛应用在汽车行业及电子行业测试机中;而金属带轮能经受高负荷、大扭矩,可满足高速度高负荷及高速度低负荷的要求;塑料带轮具有耐磨损、抗刮耐磨、轻重量的特点,适用于中低速的传动,具有节能的效果。
二、电机电机是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核心元件,主要用于带式输送机所需的动力输出。
常用的电机有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及异步电机等,其中异步电机属高效率电机,具有功率大、开路启动电流小、抗干扰性能强、定子电路接线方便、行程可任意设定等优点,是近几年受到广泛认可的新型电机。
三、传动机构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传动机构通常有滑动型、链式型及皮带式传动机构三种。
滑动型传动机构的特点是能够实现可控制的传动精度及调速范围,广泛应用在微电脑控制的机器人系统中;链式传动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装卸方便、承载能力强等特点,是裂变、压接、锻造机械设备的特殊传动;皮带式传动机构具有多段可调,多比例传动、转速大等优点,能够实现转速的连续改变,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行业。
四、减速机减速机是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将高速的输入,降低到适合输出的倍数速度,多用于将电机高速的输出降到适用于驱动带轮的速度。
常见的减速机主要有齿轮减速机、齿条减速机、蜗杆减速机、摆线针轮减速机及柔性联轴器等。
齿轮减速机效率较高,耐磨性能好,但噪音较大,价格会高些;齿条减速机主要用于箱式结构传动机构,其传动量大,承重能力强;蜗杆减速机有较大的承载能力,适用于短距离的大扭矩传动;摆线针轮减速机属螺旋传动,承载能力较差,但整机噪音低,安全可靠;柔性联轴器能够实现输入转轴与输出轴的旋转同步,减少回转摆动的影响,属于特种传动装置。
课程设计--设计一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名称设计一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课程名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学生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2012年6月18日一、课题题目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传动简图如图1所示。
工作条件: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平稳,空载起动,使用10年(每年300个工作日),小批量生产,两班制工作,输送机工作轴转速允许误差为±5%。
带式输送机的传动效率为0.96。
图1 带式输送机传动简图图2 电动机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参数:输送带的牵引力1.25kN;输送带的速度为:1.8m/s;输送带滚筒的直径250mm。
简图1中的1、2、3、4、5、6分别为:1、电动机;2、三角带传动;3、减速器;4、联轴器;5、传动滚筒;6、皮带运输机。
单根V带额定功率的增量,参考教材第八版《机械设计》表8—4b 单根普通V带额定功率的增量∆P0,第153页,经计算得∆P0=0.02KW,K a为包角不等于1800时的修正系数,参考教材第八版《机械设计》表8—5 包角的修正系数,第155页,经计算得K a=0.96,K L为当带长不等于实验规定的特定带长时的修正系数,参考教材第八版《机械设计》表8—2 V带的基准长度系列及长度系数K L,第146页,K L=0.93,则,Z=P ca/P r=K A P/[(P0+∆P0)×K a×K L]=3.6/[(0.78+0.02)×0.96×0.93]≈5.04≤10为了使各根V带受力均匀,带的根数不宜过多,一般少于10根,经鉴定,符合要求,Z取6。
⑦确定带的初拉力F0下式中,q为传动带单位长度的质量,kg/m,参考教材第八版《机械设计》表8—3 V带单位长度的质量,第149页,得p=0.1kg/m。
F0min=500×(2.5-Ka)Pca/Kazv+qv2=500×(2.5-0.96)×3.6/(0.96×6×5.02)+0.1×5.022≈98.39N对于新安装的V带,初拉力为1.5F0min;对于运转后的V带,初拉力应为1.3F0min,则初拉力应选F0=1.5F0min。
带输送机课程设计

带输送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带输送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掌握其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
2. 学生能够描述带输送机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了解不同类型的带输送机特点。
3. 学生掌握带输送机的主要参数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带输送机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带输送机模型,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对带输送机进行模拟和优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设备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3. 学生了解带输送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认识到机械设备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带输送机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机械设备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带输送机概述- 了解带输送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及应用场景。
- 掌握带输送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各部分功能。
2. 带输送机的工作原理与参数计算- 学习带输送机的工作原理,理解输送带张紧装置、驱动装置等关键部件的作用。
- 掌握主要参数(如输送带速度、输送能力、功率等)的计算方法。
3. 带输送机的选型与设计- 学习带输送机选型原则,了解不同类型带输送机的适用范围。
- 学习带输送机设计的基本步骤,掌握简单模型的设计方法。
4. 带输送机的安装与调试- 了解带输送机安装前的准备工作,掌握安装流程及注意事项。
- 学习带输送机的调试方法,了解调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5. 带输送机的维护与故障处理- 掌握带输送机的日常维护保养方法,了解设备维护的重要性。
设计带式输送机课程设计

设计 带式输送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带式输送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掌握其工作流程及关键参数计算。
2. 学生能够描述带式输送机在不同工业领域的应用,并掌握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3. 学生掌握带式输送机的设计步骤,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简单输送系统的设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力学原理分析带式输送机的受力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参数计算。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带式输送机的安装、调试及维护方法。
3. 学生能够利用CAD软件绘制带式输送机的基本结构图,提高图纸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兴趣,增强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与交流,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认识到带式输送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带式输送机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责任感,使其成为具备综合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带式输送机原理与结构- 基本原理介绍:摩擦驱动原理、输送带的张力分析。
- 结构组成:驱动装置、输送带、滚筒、托辊、张紧装置等。
2. 带式输送机的应用与安全操作- 应用领域:矿山、港口、工厂等不同场景的应用案例。
- 安全操作规程:启动、运行、停止、紧急情况处理等。
3. 带式输送机设计与计算- 设计步骤:需求分析、参数计算、结构设计、设备选型。
- 参数计算:输送能力、带速、带宽、功率等。
4. 带式输送机的安装与维护- 安装步骤:基础施工、设备就位、调试运行。
- 维护方法:日常检查、故障排除、润滑保养。
5. 教学实践- 实践操作:带式输送机的安装、调试及维护。
- 图纸绘制:利用CAD软件绘制带式输送机结构图。
课程设计(胶带输送机设计)(L=1000m)

现在,胶带输送机正朝着长距离,高速度,低摩擦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出现的气垫式胶带输送机就是其中的一个。
目前,在胶带输送机的设计、制造以及应用上,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国内在设计制造带式输送机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不足。
β)。
首先本次毕业设计是关于DTII型带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倾角︒=5对胶带输送机作了简单的介绍;接着分析了胶带输送机的选型原则及计算公式;然后按照这些设计准则设计了符合本次设计要求的带式输送机;接着对所选择的输送机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校核。
普通式胶带输送机由六个主要部件组成:传动装置,机尾导向装置,中部机架,拉紧装置以及胶带。
最后简单的说明了输送机的安装与维护。
本次带式输送机设计代表了设计的一般过程, 对以后的机械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输送机;驱动装置;运行阻力;牵引力;满载起动摘要 (I)第1章前言 (1)第2章带式输送机概述 (2)2.1 带式输送机的特点和应用 (2)2.2 带式输送机的分类 (2)2.3 各种带式输送机的特点 (2)2.4 带式输送机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3)第3 章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 (5)3.1 已知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 (5)3.2 计算步骤 (6)3.2.1 输送机带速V及带宽B的确定 (6)3.2.2 根据煤块粒度大小要求核算输送机的带宽 (8)3.3 圆周驱动力的计算 (8)3.3.1 计算公式的选择 (8)3.3.2 主要阻力计算 (9)3.3.3 主要特种阻力计算 (11)3.3.4 附加特种阻力计算 (11)3.3.5 倾斜阻力计算 (12)3.3.6 计算圆周驱动力 (13)3.4传动功率计算 (13)3.4.1 传动滚筒轴功率的计算 (13)3.4.2 电动机功率的计算 (13)3.5 输送带张力的计算 (14)3.5.1 各特性点张力计算 (14)3.5.2 验证皮带是否会出现打滑现象 (17)3.6 输送带的强度校核 (18)3.7 改向滚筒、传动滚筒的合张力计算 (19)3.7.1 合张力计算 (19)3.7.2 传动滚筒的张力(两个传动滚筒)的计算 (19)3.8 传动滚筒直径确定和传动滚筒的强度校核 (20)3.8.1 传动滚筒最小直径计算 (20)3.8.2 传动滚筒的的强度校核 (20)3.9 确定各改向滚动的合张力、滚筒直径、图号和转动惯量 (21)第4章驱动装置的选用与设计 (23)4.1 驱动装置的型式 (23)4.2 电机的选用 (24)4.3减速器的选用 (24)4.4液力耦合器选用 (24)4.5联轴器 (25)4.6制动装置 (25)4.6.1 制动装置的作用 (25)4.6.2 制动装置的种类 (26)4.6.3 制动装置的选择 (26)第5章带式输送机部件的选用 (28)5.1 输送带 (28)5.2 传动滚筒 (28)5.3 托辊的选择 (29)结论 (31)致谢 (32)参考文献 (33)第1章前言带式输送机是连续运行的运输设备,在冶金、采矿、动力、建材等重工业部门及交通运输部门中主要用来运送大量散状货物,如矿石、煤、砂等粉、块状物和包装好的成件物品。
课程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设计(含CAD图纸)-(1)[1]
![课程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设计(含CAD图纸)-(1)[1]](https://img.taocdn.com/s3/m/bf9fd75cc850ad02de804150.png)
湖南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资料袋机械工程学院(系、部)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机械设计指导教师李历坚职称教授学生姓名闫涛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班级092 学号***********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设计成绩起止日期2011 年12 月21 日~2011年1 月 1 日目录清单课程设计任务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机械工程学院(系、部)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092 班级课程名称:机械设计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设计完成期限:自2011 年12 月21 日至2011 年 1 月 1 日共 2 周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机械设计设计说明书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设计起止日期: 2011 年 12 月 21 日至 2012 年 01 月 01 日学生姓名闫涛班级机设092学号***********成绩指导教师(签字)机械工程学院(部)2012年01月01日目录1 设计任务书 (3)2传动方案的拟定 (4)3 原动机的选择 (6)4 传动比的分配 (8)5 传动装置运动和运动参数的计算 (9)6 传动件的设计及计算 (12)7 轴的设计及计算 (20)8 轴承的寿命计算及校核 (36)9 键联接强度的计算及校核 (38)10 润滑方式、润滑剂以及密封方式的选择 (40)11 减速器箱体及附件的设计 (42)12 设计小结 (46)13 参考文献 (47)1.设计任务书1.1 课程设计的设计内容设计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中的减速器,其传动转动装置图如下图1-1所示。
图1.1 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简图1—电动机;2—联轴器;3—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4—联轴器;5—滚筒;6—输送带1.2 课程设计的原始数据动力及传动装置已知条件:①运输带最大有效拉力:F=3000N;②运输带的工作速度:v=1.4m/s;③输送机滚筒直径:D=355mm;④使用寿8年(其中轴承寿命为3年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大带轮 d 2 =280mm 采用孔板式结构 计算带轮轮宽 B 查表 3.4(P84)B=( z 1) e +2 f
=( 3 1)15 210=50mm
B=50mm
4.2 齿轮的设计 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 类型选择 选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3) 确定从动轮基准直径 d 2
d
2
=
n1 n2
d1
=
1420 458.1
90=279mm
取标准值
d
2
=280mm
4) 计算实际传动比 i
i = d 2 = 280 =3.11 d1 90
5) 验算传动比相对误差
理论传动比 i0 =3.1
传动比相对误差 i0 i =0.3% i0
4.定中心距 a 和基准带长 Ld
a =500.5mm
6
a a0
Ld
Ld 0 2
500+ 1600 1599 =500.5mm 2
4) 确定中心距调整范围
amax a 0.03Ld 500 .5 0.03 1600 548 .5 mm
amin a 0.015 Ld 500 .5 0.015 1600 476 .5 mm
可得传动装置总传动比为: i
=
n0 nw
= 1420 114.6
=12.4
总传动比等于各传动比的乘积:
i = i i0
(式中 i0 和 i 分别为带传动和减速器的传动比) 分配各级传动装置传动比: 根据(P13)表 3.2,取 i0 =3.1(普通 V 带 i 7 )
因为: i = i i0
1、传动方案拟定 设计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 1.1 工作条件:连续工作,单向运载,载荷变化不大,空
载启动。减速机小批量生产,使用期限 10 年,两班制工作。 运输带允许速度误差 5%。
2.2 原始数据: 卷筒圆周力 F=1100N 带速 V=1.5m/s 卷筒直径 D=250mm 方案由题目所知传动机构类型为:V 带传动与齿轮传动 的结合 2、电动机选择 2.1 电动机类型和结构选择 因为运输机的工作条件是:连续工作单向运转,载荷变化 不大。所以选用常用的 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此系列电 动机属于一般用途的全封闭自扇冷电动机,其结构简单, 工作可靠,价格低廉,维护方便,适用于不易燃,不易爆, 无腐蚀性气体和无特殊要求的机械。 2.2 电动机容量的选择
NL2 NL1 / u 3.3 10 8
NL2 3.3108
7) 接触寿命系数 zN1 、 z N 2 查图 5.29(P167)
z N1 =0.98
8) 计算许用应力 H 1 H 2
z N 2 =1.13
取失效率为 1%查表 5.1(P167)最小安全系数 SH min 1 SH min 1
1.确定输送机载荷 Pd 输送机载荷变动小,由课本(P93)表 3.5 查得工况系数 K A =1.1
K A =1.1 Pd =2.42
Pd = K A P =1.1 2.2=2.42
2.选取 V 带型号 根据 Pd , n0 参考图(课本 P94)3.16 及表(课本 P83) A 型 V 带
=1599mm
取表 3.2(课本 P82)标准值 1600mm 3) 计算中心距 a
d1 =90mm v =6.69m/s 满足速度要求 ( 5m/s v 25 m/s) d 2 =280mm i =3.1
0.3%<5%合格
259 a0 740 取 a0 =500mm
Ld =1600mm
T2 =150.65 N·m
=39.22 4 0.99 0.97 150.65 N·m 卷筒轴输入转矩: T3 T2 23 T2 2 4
T3 =144.67 N·m
N·m 4、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4.1 V 带的设计
=150.65 0.99 0.97=144.67
=
1.88
3.2(
1 z1
1 z2
) cos
=
1.88
3.2( 1 20
1 80
)
cos 0 =1.68
=1.68
10) 计算重合度系数 z
z =
4 = 3
4 1.68 =0.88 3
2.设计计算
940
2.0 2.0
710
2.0 2.0
综合考虑初选电动机型号为Y100 L1 -4
初选电动机型号为 Y100 L1 -4
电动机中心高度为 100mm 3、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3.1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级传动比
由选定的电动机满载转速 n0 和工作机主动轴转速 nw
i =12.4
之间合格 4) 初选齿数
齿轮 45 钢正火 HB2 200 HBS 合格
小齿轮齿数 z1 20 大齿轮齿数 z2 uz1
z1 20
u i 4 ,所以 z2 4 20 80 实际传动比为 4 合格
z2 80 合格
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d1
3
2kT d
u
u
P 0 =1.96(kw) n =114.6 r/min
w
3
减速器传动比范围 i' =2~4。取V带传动比 i0' =2~6 。则
总传动比理论范围为:
i
'
=4~24。
故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为
n
' 0
=458.4 ~ 2750.4
r/min
n
' 0
=n
w
i
'
=(4~24) 114.6=458.4~2750.4
查表得: 1 =0.96 2 =0.99、 3 =0.97、 4 =0.97、 5 =0.96
取 1 =0.96、 2 =0.99、 3 =0.97、 4 =0.97、 5 =0.96
=0.84
则: =0.96 0.99 3 0.97 0.97 0.96=0.84
卷筒轴: n3 = n2 3.3 计算各轴的功率: Ⅰ轴: P1 P0 01 = P0 1 =1.96 0.96=1.88(KW)
P1 =1.88(KW) P2 =1.81(KW)
Ⅱ轴: P2 P1 12 P1 2 3 1.88 0.99 0.97
P3 =1.74(KW)
r/min
则符合这一范围的同步转速有:750、1000 和 1500r/min 根据容量和转速,由(P282)附录 K 查出三种适用的电动 机型号:(如下表)
方 电动机型 额定功 满载转速 堵转 最大
案
号
率/kw (r/min) 转矩 转矩
1 Y100 L1 -4
2.2
1420
2.2 2.2
2 Y112M -6 2.2 3 Y132S -8 2.2
3)所以: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Fv P0 = 1000
= 11001.5 =1.96(kw) 1000 0.84
2.3 确定电动机转速(P13)
n = 1000 60v = 1000 601.5 =114.6 r/min
w
d
250
根据(P13)表 3.2 推荐传动比范围,取圆柱齿轮传动一级
5
带型及小带轮直径,选择 A 型 V 带 3.确定带轮直径 d1 , d 2
1) 选小带轮直径 d1 参考图 3.16 选取 d1 =90mm 2) 验算带速 v
v = d1n1 = 90 1420 =6.69m/s 601000 60 1000
(小带轮转度 n1 1420 r / min )
H 1
= H lim 1 z N1 S H min
580 0.98 1
568 MPa
H 2
= H lim 2 z N 2 S H min
560 1.13 1
632 .8MPa
9) 计算端面重合度
H 1 =568Mpa H 2 =632.8Mpa
T0
9550
P0 n0
=9550 1.96 =13.18 N·m 1420
Ⅰ轴: T1 T0 i0 01 T0 i0 1
T0 =13.18 N·m T1 =39.22 N·m
=13.18 3.1 0.96=39.22 N·m
Ⅱ轴: T2 T1 i 12 T1 i 2 3
=1.81(KW)
卷筒轴: P3 P2 23 = P2 2 4 1.81 0.99 0.97=1.74
(KW)
(式中01 、12 、23 分别为相邻两轴的传动效率
01 =1 、12 = 2 3 、23 =2 4 )
3.4 计算各轴的输入转矩: 电动机轴输出转矩为:
1
(
z
Ez
H H
z
)2
1) 确定设计公式中各参数 初选载荷系数 K t =1.1
K t =1.1
2) 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T1 39.22 Nm
T1 39.22 Nm 3) 选取齿宽系数 d 查表 5.9(P160)
d =1
4) 弹性系数 zE 查表 5.11(P165)
zE =189.9 MPa
1) 初定中心距 a0
0.7( d1 d 2 ) a0 2( d1 d 2 )
259 a0 740
2) 计算带的基准长度 Ld0
Ld 0
2 a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