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气团与锋
常见的天气系统之气团和锋

2-1 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气团和锋【学习目标】1、通过对比,说出冷暖气团的性质差异;2、正确绘制冷锋、暖锋及其天气示意图,3、对比锋面示意图,说出两锋面系统形成过程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重点、难点】1、冷锋和暖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2、冷锋和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和暖锋天气。
【学习过程】 一、气团1、定义:气团是指 、 、 等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相似的大团空气。
2、分类:⑴根据温度特征分为: 和 ; ⑵根据湿度特征分为: 和 。
二、锋及锋面系统1、锋:一般指锋面和锋线统的称。
锋面: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它们之间出现的狭窄 倾斜的交界面(向冷气团倾斜)。
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
实战演:1:如图1所示,正确填写各部分名称: ① ② 气团 ③ 气团 ④2、锋的分类: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可将锋分为 、 、 。
探究:观看动画,及课本P43页,总结出冷锋及其天气、暖锋及其天气、准静止锋三者各自特征并绘制出两者的示意图。
实战演练2:按要求画出锋面示意图简图(符号) 冷锋 暖风 准静止锋图1冷锋及其天气暖锋及其天气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概念气团主动向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气团主动向气团方向移动的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移动方向冷气团的移动方向暖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回摆动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温晴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过境时暖气团被抬升,常出现、下雨、刮风、等天气现象气团沿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气团平衡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团控制,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气团控制,气温、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实战演练3:分别画出冷、暖锋面系统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图和气温变化图【巩固练习】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此时的降水与哪种天气系统有关()A.热带气旋B.快行冷锋C.慢行冷锋D.准禁止锋2.下列天气现象,哪些与冷锋有关()A.长江流域的梅雨B.冬半年,云贵高原阴雨连绵C.东南沿海的台风 C.冬半年爆发的寒潮【对比总结】观察教材上图2-1-17和2-1-18冷、暖锋示意图,找出冷锋与暖锋的异同,试试看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点:相同点:冷锋体统过境暖锋体统过境。
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1.读下面冷锋示意图,从图中可判断出(
)
A.白天气温:①<④ C.气压:②>③
B.夜晚气温:④>① D.降水:④<③
2.下列关于锋面对天气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受暖锋影响而形成的 B.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是冷锋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C.台风是暖锋影响下的恶劣天气 D.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暖锋
有一则关于长沙的天气资料:前两天天高云淡,气温较低,第三、四 天云量逐渐增多,云层加厚,出现连续性降水,第五天雨过天晴,气温升 高,气压降低。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资料分析,长沙的这次降雨类型是 ( ) A.地形雨 B.锋面雨 C.台风雨 D.对流雨
( )
4.影响长沙地区这次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5)根据描写判断,此锋移动速度是快还是慢?为什么?
快行冷锋。
依据:此锋过境,出现剧烈降温、大风,暴风雪天气
寒潮及其危害
寒潮是指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当一次冷空气入 侵,使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时,可以发布寒潮警 报。寒潮的天气特点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同时伴有暴风雪和霜冻。 寒潮影响范围大(图2.27),而且常常引 发多种灾害。寒潮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强烈降 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以秋季和春季危害最 大);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 严重的大雪、冻雨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杆、造 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 例如,2008年1月底,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 我国南方部分省市遭受寒潮袭击,先后出现四 次大范围的低温和暴风雪天气,能源、交通、 通信、城市公共设施等遭到严重破坏。这次灾 害性天气正值春运高峰,持续时间长,影响范 围广,危害程度深,多数地区为50年一遇,部 分地区为百年一遇。
高中地理2.1气团和锋面

谢谢
g m T
______Margules锋面坡度公式
tg f T vg , 0
g m T
2
1)锋面的坡度与 f 成正比,高纬锋面坡度大于低纬。 冷锋南下时,锋面坡度逐渐减小。
赤道上 f 0, tg 0 , 即无锋面
2)锋面的坡度与锋两侧的温度差成反比,温度差越大,坡度越小 。
T 0, tg , 90 即无锋面
三维
暖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
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 面向冷气团一侧运动
地面
暖锋所经之处,暖空 气代替冷空气,使该 地区气温升高。
三维
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 当,锋面移动很少
锋面在某一地区来回摆动。
锢囚锋:暖气团、较冷气团、
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 锋面,然后其中一个追上另 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
*控制区为干冷天气;与热带海洋气团
春季: 西伯利亚气 团与热带海洋气团
相遇,在华南沿海等地构成阴雨天气;
*北极气团 南侵我国,可造成强寒潮 天气。
势力相当,是锋面 及气旋活动最盛时 期;
秋季:变性的西伯利亚 气团占主要地位,热带 海洋气团退居东南海上
,我国东部地区秋高气 爽。
夏季:西伯利亚气团:在长城以北和西北 活动频繁,与南方热带海洋气团 交绥,
§2.3 锋面结构模型
1、大气中的不连续面
• 不连续面:其两侧距离为无限小的两个点上的某物理量A 的数值不相等(即不连续),这样的面称为不连续面。
物理量一 阶导数不 连续
物理 量不 连续
1、不连续面结
构( 极锋理论,
COLD
冷暖气团的交
界面)
2、过渡带锋面
结构(高空急流,
斜压不稳定)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 气团与锋

秋季:变性西伯利亚气团主导,秋高气爽、热带海 洋气团
§ 2.2 锋的概念与锋面坡 度
锋面和气旋是中纬度最典型的两类天气 系统,中纬度许多天气现象与锋面和气 旋有关。大气锋面是天气学中最经典的 概念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中纬度天气系 统之一。
锋区 锋面 锋线
锋是三维空间的天气系统,一个不太规则的倾斜面。 它的下面是冷空气,上面是暖空气。由于冷空气比暖 空气重,因而,它们的交接地带就是一个倾斜的交接 地区。这个交接地区靠近暖气团一侧的界面叫锋的上 界,靠近冷气团一侧的界面叫锋的下界。上界和下界 的水平距离称为锋的宽度。它在近地面层中宽约数十 公里,在高层可达200-400公里。而这个宽度与其水 平长度相比(长达数百-数千公里)是很小的。因此,人 们常把它近似地看成一个面,称为锋面。锋面与地面 的交线称为锋线。锋区(上界和下界之间的区域)。
冷锋后地面加压
冷锋前暖锋后,静止锋附近:变压不明显
( PL PN ) 0 t
PL PN ( PL PN ) C x ( ) t x x 暖锋情况下 Cx 0 而 PL PN x x PN PL 因此有
t t
即暖锋前变压代数值小于暖锋后变压代数值
夏季,在我国西北、华北等地,以及冬季在我 国南方地区出现的冷锋天气多属这一类型。
第二型冷锋天气模式
锋面在高空槽后或槽线附近,移动快、坡度大 (1/40-1/80)的冷锋。锋后冷空气移动速度远较 暖气团为快,它冲击暖气团并迫使产生强烈上 升。而在高层,因暖气团移速大于冷空气,出 现暖空气沿锋面下滑现象,更加强了锋线附近 的上升运动和高空锋区上的下沉运动。
明显的暖锋在我国出现得较少,大多伴随 着气旋出现。春秋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东 北地区,夏季多出现在黄河流域。
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复习

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复习气团: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和湿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的空气团。
水平尺度可达几千千米,垂直范围可达几千米到十几千米。
锋面:锋为密度不同的两个气团之间的过渡区。
在近地面层中过渡带宽约数十公里,在高层可达200-400公里。
宽度与其水平长度相比(长达数百-数千公里)是很小的。
在天气图上由于比例尺小,可把它近似地看成一个面,即锋面。
锋生:指密度不连续性形成的一种过程或指已经有的一条锋面,其温度或位温水平梯度加大的过程。
锋消:指与锋生过程相反的过程。
气旋:是占有三度空间,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大尺度涡旋。
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气流作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相反。
反气旋:是占有三度空间,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的大尺度涡旋。
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气流作顺时针旋转,南半球相反。
锋面气旋:气旋中有锋面的气旋叫锋面气旋,其温压场是不对称的,移动性较大,而且是带来云和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
大气环流: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水平尺度横跨数千公里,垂直尺度延伸数十公里以上,时间尺度在1-2日以上的平均运动。
是各种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移动的背景条件。
经圈环流:是指风的经向分量和空气的垂直运动在子午面上组成的环流圈。
三风四带:如果不计经向风速分量,平均而言,近地面层的纬向风带可分为三个:极地东风带、中纬度西风带和低纬度信风带。
与这三个风带相应的地面气压带是四个: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
通常称为“三风四带”。
季风:一般来说,季风指近地面层冬夏盛行风向接近相反且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的现象。
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的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形势表现为沿纬圈方向的不均匀性,而呈现一个个闭合的高、低压系统,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当活动中心长年存在,但是有强弱变化的称为半永久性活动中心,有冰岛低压、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西洋副热带高压、格陵兰高压,而有季节变化的则称为季节性活动中心,有亚洲高压(亦称蒙古或西伯利亚高压)、亚洲热低压、北美冷高压和北美热低压等。
气团与锋

暖锋天气
暖锋天气
暖锋附近气流垂直运动
缓行冷锋) 第一型冷锋天气(缓行冷锋)
云系: 云系:由低层到高层依次为Ns→As→Cs→Ci,与暖锋相反。 降水: 降水:在锋线附近150-200Km和锋后,产生稳定性降水。若 锋前暖空气不稳定,伴有积雨云和雷阵雨天气。 气温: 气温:逐渐降低。 气压: 气压:逐渐升高,锋后有大的正变压。 能见度: 能见度:锋过变好。 风:北半球锋前S-SW,锋后N-NW,过境顺转; 南半球锋前N-NW,锋后S-SW,过境逆转。 锋后风速远大于锋前,常可在海上造成7-8级风。 垂直运动: 垂直运动: 在冷空气一侧以下沉运动为主,暖空气一侧 多 为上升运动。 锋面坡度: 锋面坡度:1/100。
冷式锢囚锋
暖式锢囚锋
锢囚锋
(Occlusion front)
锢囚锋
暖锋 冷锋
锋面天气模式
云系: 云系:从高层到低层依次为Ci→Cs→As→Ns。 降水: 降水:在锋前300-400公里处产生连续性降水,中或大雨。 气温: 气温:气温逐渐升高。 气压: 气压:逐渐降低,暖锋前ΔP3有大的负变压。 能见度:最初较好,雨区能见度差。锋前50nm出现锋面雾。 能见度: 风:北半球锋前吹E-SE风,锋后S-WS风,过境顺转;南半球 锋前吹E-NE风,锋后N-NW风,过境逆转。风速大小视气压梯 度而定。 垂直运动: 垂直运动:一般锋附近的冷、暖空气均为上升运动。 锋面坡度: 锋面坡度:1/100—1/200。
第一型冷锋天气
第Ⅰ型冷锋附近气流垂直运动
急行冷锋) 第二型冷锋天气(急行冷锋)
云系:锋前不稳定,为积状云,夏:Ac(As),Cb,Fn; 云系: 冬:Ci→、Cs→As→Ns。 降水: 降水:锋前及锋线附近常为雷暴和阵性降水。 气温: 气温:迅速下降。 气压: 气压:急速上升,在锋后有最大正变压。 能见度: 能见度:锋过变好。 风:与第一型相同,但锋面过境时,狂风暴雨,雷电 交加,时间短暂。 垂直运动: 垂直运动 : 在冷空气一侧以下沉运动为主,在暖空气 一侧低层上升,高层下沉。 锋面坡度: 锋面坡度:约为1/50-1/70
降水考点一锋与天气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概念冷气团

气压分布 水平气流与 风向 气流形成(北 半球)
四周向中心辐合
中心向四周辐散
垂直 气流 与天 气
气流 形成 及天 气状 况
多云雨天气
多天气
气旋(低压系统)
反气旋(高压系统) 顺时针流向 四周
考点一 锋与天气
一、气团与锋 1.锋面结构示意图 2.天气特征 (1)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 的 云、大风、降水 等天气。 (2)气团 ① .冷、暖气团的形成条件 冷气团的温度比经过地区的温度低, 多形成于较高纬度地区。因此在锋面 系统中,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 为冷气团,反之为暖气团。 ② .冷暖气团相对于锋面的位置
四、冷、暖锋的判断方法 1.看符号 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 3.看锋面坡度 4.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5.依据天气特征判断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 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1. C 2.B C.18时~19时 D.19时~20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大气逆辐射减弱
【易错警示】 1.锋面经过时都会带来降水。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 定产生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 。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 2.冷气团气温一定在0 ℃以下,夏季因气温高没有冷锋活动。 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实质上,冷气团与暖气团是两个气团 比较而言的,气温高的为暖气团,因而,夏季有许多气温在0 ℃以上的冷气团,冬季也有气温在0 ℃以下的暖气团。例如,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活动引起的锋面雨。
天气学原理与方法气团和锋.

∴
tg
f g
Tm
Vg T
④
讨论④式:
a).锋面的坡度与f成正比,高纬锋面坡度大于低纬 。
在赤道上
故没有锋面存
在的可能。
b).锋面的坡度与锋两侧的温度差成反比,温度差 越大,坡度越小。
实际上就没有锋面。
c).锋面的坡度与锋两侧平行与锋的地转风分量差成 正比。风速差(风速切变)越大,坡度越大。
当 Vg0tg0锋面也不存在
a.若
u v 0 x y
气柱以辐散为主,质量减少。
则 P0 0 地面减压。
t
b.若 u v 0 气柱以辐合为主,质量增加。 x y
夏季:西伯利亚气团主要活动在我国长城以北和西北地 区。我国沿海主要受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气候炎热、 潮湿、多雷雨。在我国西北主要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 干燥、炎热、少雨,在它的控制下常出现严重的干旱和 酷暑。云南、云贵高原南部则受SW夏季风影响,形成了 得天独厚的独特气候。
春季: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的势力相当, 互有进退,因此是锋面和气旋活动最频繁的时期,天气 比较复杂。
三、气团的分类 (地理分类法)
冰洋气团(北极气团):形成于65N以北的极区。 大陆性的冰洋气团: 干冷、晴朗、稳定。 海洋性的冰洋气团: 夏季从海洋获得热量和水汽。
极地气团:形成于中高纬大陆和海洋(40~70N )。 大陆性的极地气团:干冷、晴朗、气层稳定; 海洋性的极地气团:冷湿、多云、阴天;
热带气团:形成于副热带的大陆和海洋(10~40N )。 大陆性的热带气团:炎热、干燥,晴朗少云、气层不稳定. 海洋性的热带气团:热、湿不稳定、晴朗。
d).锋面坡度与平均温度成正比。Tm越高,坡度越 大。冬季坡度小于夏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冷空气上高原(绝热冷暖空气比冷空气强),锋消 冷锋下高原(绝热增温冷空气比暖空气强),锋消
若潮湿大气位势不稳定,上升运动,锋生
暖湿空气抬升,凝结潜热释放,使暖空气增温;干冷空气绝热冷 却
非绝热加热
冷空南下,下垫面加热——有利于锋消 暖湿空气抬升凝结释放潜热——有利于锋生
42
三、我国锋生、消的概况
二、锋生锋消公式及物理意义
2 u 2 v v v 1 F x x y y x y x y 1 1 d d x x dt y y dt x x y y P
(2).高空等压面图上锋区内等温线的密集区;高空 锋区走向与地面锋线基本平行,且随高度升高向冷 空气倾斜
19
20
(3).锋区内有冷平流则为冷锋, 有暖平流则为暖锋, 无平流(弱),少移动则为准静止锋
(4).锢囚锋温度场 中性锢囚:高空暖舌在地面锋线上 冷式锢囚:高空暖舌在地面锋线后 暖式锢囚:高空暖舌在地面锋线前 实际上,一般只做中性锢囚锋分析
46
第二章 气团与锋
1
要点
1. 2. 3.
4.
5. 6. 7. 8.
锋的概念及空间结构 锋的类型——锢囚锋 锋附近温度场、气压场、变压场、风场的特 征 锋生和锋消 锋生公式及各项的讨论 我国主要的锋生区 我国有利锋生的天气形势 我国主要的静止锋和锢囚锋
2
第一节 气团
一.气团的概念:
气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的空气团 水平尺度:几百~几千公里 垂直尺度:几~十几公里
夏季,在我国西北、华北等地,以及冬季在我国南方地区出现 的冷锋天气多属这一类型。
28
29
b.第二类型冷锋天气
坡度大(1/40-1/80) 移动快 夏季,地面锋线附近,一般会产生强烈发展的积雨云,出 现雷暴、甚至冰雹、飑线等对流性不稳定天气;云带窄; 天气历时短暂,锋线过后,天空豁然晴朗。 冬季,暖气团湿度较小,只在锋线前方出现卷云、卷层云、 高层云、雨层云等云系。当水汽充足时,地面锋线附近可 能有很厚、很低的云层,和宽度不大的连续性降水。地面 锋过境后,云层很快消失,风速增大,并常出现大风。在 干旱的季节,还会有沙暴天气。
b.等温线在锋面上发生间断
c.垂直与锋线的地转风(分量)是连续的
17
我国统计结果
北方(高纬)锋面坡度
南方(低纬)锋面坡度
注意:冷锋的坡度大于暖锋和静止锋
18
第三节 锋面附近气象要素场的特征
一、锋面附近温度场的特征
1.温度水平分布
特征:锋区内温度水平梯度比两侧气团内温度水平 梯度大 (1).地面锋线附近有较大温差
45
4.我国的锋面活动
1)冷锋——最多,全国全年都可产生 2)暖锋——不单独产生,与冷锋一起组成锋面气旋 3)准静止锋
华南准静止锋:武夷山、南岭以北 昆明准静止锋:在贵阳一带为阴冷,而在昆明则晴朗
4)锢囚锋
河套锢囚锋:黄土高原及华北倒回的冷空气汇合于太 行山 大巴山锢囚锋、武夷山锢囚锋、南疆锢囚锋 东北锢囚锋:锋面气旋发展到后期
21
2.温度垂直分布
特征:锋区内温度垂直梯度比两侧气团小——锋区逆温, 等温,温度直减率小
22
3.位温的分布——特点:锋区内的位温线比较密集且与锋区平行
23
二、锋面附近气压场的特征
特征:等压线通过锋面时有较大的弯折,折角指向高压, 锋线处于低压槽中。
24
三、锋附近变压场的特征。 1.气压随时间变化称变压 冷锋前为负变压,后为正变压。
右式第一项:水平运动对锋生的作用
右式第二项:垂直运动对锋生的作用
右式第三项:非绝热加热对锋生的作用
41
水平运动的作用
在垂直于等位温线的方向上有气流辐合利于锋生,反之则 有利于锋消。 在天气图上鞍型场最易产生锋生。 若大气层结稳定,暖气团下沉,冷气团上升,则锋生;反 之则锋消
垂直运动作用
11
中性锢囚
12
暖式锢囚
13
冷式锢囚
14
2. 按锋伸展高度分类:
对流层锋:地面——对流层顶
地面锋:低层锋——700hPa以下
高空锋:500hPa以上,不接地
15
3. 按大气环流分类
冰洋锋(地面锋) 极锋 副热带锋
16
三、锋面坡度 1.不连续面的概念,锋面近似为物质面——不连 续面 a.锋面是T,ρ的零级不连续面(气象要素本身 不连续)
T气 T地表 T气 T地表
2.地理分类法 北极气团(冰洋气团,北极圈内70°N~ 90° N ) 极地气团(中高纬度西风带, 40°N~ 70°N ) 热带气团(副热带地区, 20°N~ 40°N ) 赤道气团(赤道, 20°N 以南)
5
3.大气环流的分类法
极地气团(高纬度, 60°N~ 90° N ) 中纬度气团( 30°N~ 60° N ) 热带气团( 30°N以南 )
26
五、锋线附近湿度场的特征
一般
暖气团湿度大 冷气团湿度小
特殊 海洋冷空气——冷湿 大陆暖空气——干暖
注意:冷暖气团的源地。
27
六、锋面天气 形成云和降水的条件:水气条件,垂直运动,大气稳定度 1.冷锋附近的云和降水 a.第一类型冷锋天气
坡度小(约1/100) 锋线在槽前 多稳定降水,降水在锋后 缓行 云系宽 如果锋前暖空气不稳定时,在地面锋线附近也常出现积雨云和雷阵雨天 气。
34
35
36
4.锢囚锋附近云和降水。
锢囚锋是由冷锋赶上暖锋或两条冷锋相遇,把暖空气抬到 高空,由原来锋面合并形成的新锋面。 它的天气保留着原来锋面天气的特征。 锢囚锋的降水不仅保留着原来锋段降水的特点,而且由于 锢囚作用,上升运动进一步发展,暖空气被抬升到锢囚点 以上,使云层变厚、降水增加、降水区扩大。 锢囚点以下的锋段,根据锋是暖式或冷式锢囚锋而出现相 应的云系。锢囚锋过境时,出现与原来锋面相联系而更加 复杂的天气。
这种冷锋天气多出现在我国北方的冬、春季节。
30
31
2.暖锋附近的云和降水。
特征:锋线位于高空槽前,坡度小,移速慢 冷暖气团都为上升气流 层状云为主,从高到低垂直排列 锋前稳定降水,几百公里
32
33
3.准静止锋附近的云和降水
特征: 类似于第一类型冷锋,但坡度更小
垂直运动弱层状云为主
稳定的连续降水,雨量小,锋区宽,时间 长,雨区离锋线有一段距离。
或者 冷暖气团之间的狭窄的过渡带,称为锋。 Nhomakorabea8
2.锋的空间结构
a.冷暖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锋面。
b.锋面在空间呈向冷区倾斜状态,冷空气在下,暖 空气在上。, c.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 d.锋面与空中某平面相交的区域称为锋区——天气 图上温度梯度大的窄区域。 e.地面锋线总在高空锋区暖区一侧。
9
10
37
38
第四节
锋生与锋消
一、锋生与锋消的概念 锋生——密度不连续面的形成过程或水平温度梯度 加大的过程;即锋的生成或原有锋强度增强的过 程,均称为锋生。 锋消——反之
等压面图上等温线密集程度
天气图 地面图上风两侧要素场差异
39
——锋生函数 锋生函数>0,锋生作用 锋生函数<0,锋消作用
40
二、锋的分类
1. 按移动分类
a.冷锋: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 侧移动,称为冷锋。 b.暖锋: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 侧移动,称为暖锋。 c.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很少移动的 锋,称为准静止锋。(6小时无移动,24小时移 动在2个纬度之内) d.锢囚锋:冷锋后部的冷气团与暖锋前的冷气团的 交界面,称为锢囚锋。
1.我国的锋生区
1)北方锋生带:
河西走廊——东北, 40°~ 50° N
2)南方锋生带:
华南——长江流域,与副热带锋区位臵一致, 20°~ 30° N
3)南北锋生带随季节位移,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43
2.有利于锋生的天气形势 1)冷锋锋生 高空 冷槽在高空槽后——发展槽 槽后有较强冷平流 地面 冷锋产生在低槽内 或冷高压前部
暖锋前后均为负变压,但代数值前小后大。 特征:锋前变压代数值小于锋后变压代数值。
25
四、锋线附近风场特征。 1.水平方向 特征:锋两侧的风具有气旋式切变和气流辐合 由偏差风可知:低压中气流为气旋式辐合
2.垂直方向
a.冷锋后有冷平流——自下而上穿过锋区,风向逆时针 暖锋前有暖平流——自下而上穿过锋区,风向顺时针 b.锋区上空存在急流:极锋锋区和副热带锋区存在西风 急流
又可分为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团
6
四.影响我国的气团
1.极地大陆气团:干冷 2.热带海洋气团:暖湿(副热带高压) 3.热带大陆气团:干暖(中亚)
4.印度洋的赤道气团:暖湿(季风气团)
7
第二节 锋的概念与锋面坡度
一、锋的概念 1.定义: 两个热力性质不同的气团之间的狭窄过度带称为锋。
或者两个密度性质不同的气团之间的狭窄过度带称为锋。
2)暖锋锋生 高空 850、700hPa为暖式风切变 强的暖平流 地面 西南的暖倒槽(开口向南)
44
3. 我国的锋消区
青藏高原以东 ,30°~ 40° N
1)高原东侧——下坡下沉气流作用
冷空气下沉比暖空气强,绝热增温强 槽后西北风
2)处于东亚大槽后部——有利于加压与气流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