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气团与锋

合集下载

常见天气系统

常见天气系统

暖气团控制,气温高、 冷锋控制,阴天、 气压低、晴朗 下雨、刮风、降温
冷气团
暖气团
市区
想一想:
冷锋过境前市 区的天气? 冷锋过境时市区 的天气? 冷锋过境后市 区的天气?
冷气团控制,气温降 低、气压升高、晴朗
暖气团控制,气温高、 冷锋控制,阴天、 气压低、晴朗 下雨、刮风、降温
冷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后
作业
2、读水循环图,回答:(每空1分,共10分) (1)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而划分的三类水循环类型, 图中甲是 循环; 乙是 循环, 丙是 循环。 (2)图中各字母所表示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A C D E G F (3)水循环的动力是
甲 乙 丙
作业
C
H F 湖 G E D
A
海 洋
B
水循环示意图
被迫抬升 锋 后
雨区范围 天 过境前 气 过 过境时 程 过境后 天气实例
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气温下降,转晴
夏季暴雨,冬季寒潮,春季沙尘暴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转晴
一场春雨一场暖
back
读图回答问题:
1、图示锋 冷 面属于 锋。在这种 锋面影响下 ,我国冬季 常形成一种 灾害性天气 是 寒潮。
第二章 第3节
气团、锋、气旋、反气旋
一、气团 (1)、气团的概念
温度、湿度、气压等物理 性质分布比较均匀、相似 的大团空气。
(2)、气团分类
冷气团(冷空气)
根据温度
暖气团
冷气团
海洋性气团
根据湿度 大陆性气团

暖气团(暖空气)
1、锋面:
暖气团
冷气团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 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天气系统中的气团和锋

天气系统中的气团和锋
统称为锋。 • 伸入对流层的称为对流锋,对流层低层
(1.5km以下)称为近地面锋。
锋有哪些特征?
• 锋面坡度 锋面倾斜的程度,称锋面坡度。锋面坡度的
形成和维持是地球偏转力的结果。
• 温度场
锋区的水平温度梯度比锋两侧的单一气团内 的温度梯度大得多。
锋面是大气斜压性集中带,是大气位能的积 蓄区。
锋面逆温
锋下部是冷气团,上部是暖气团,自下而上 通过锋区时,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加的 现象。
• 气压场
• 风场
锋附近的风场是同气压场相适应的,锋线附 近的风场具有气旋性切变。
锋面,锋线和锋区有什么不同?
• 锋是冷暖气团相交绥的地带 • 锋线是锋面与地面的交线 • 锋区是天气图上温度水平梯度大而窄的区
天气系统
气团和锋
讲解内容
• 1、什么是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如何分类 的?
• 2、什么是气团?气团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什么是气团的变性?气团是如何分类的?
• 3、什么是锋?锋有哪些特征?锋面,锋线 和锋区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如何 分类的?
• 天气系统通常是指引天气变化和分布的高 压、低压和高压脊、低压槽等具有典型特 征的大气运动系统。
• 分类:按尺度特征分类。
什么是气团?气团形成的条件有哪 些?
• 定义: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湿度和大 气静力稳定度)在水平分布上比较均匀的 大范围空气团。
• 形成条件:1、范围广阔、地表性质比较均 匀的下垫面
2、有一个能使空气物理属性在 水平方向均匀化的环流场
什么是气团的变性?
• 气团随着环流条件的变化,由源地移行到 另一新的地区时,由于下垫面性质以及物 理过程的改变,气团的属性也随之发生相 应的变化,这种气团原有物理属性的改变 过程称为气团变性。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 气团与锋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 气团与锋

第一(dìyī)型冷锋天气模型
锋面在高空槽前,多稳定性天气。移动缓慢,锋面坡 度不大(约1/100),锋后冷空气迫使暖空气沿锋面 平稳地上升,当暖空气比较稳定,水汽比较充沛 (chōngpèi)时,会形成与暖锋相似的范围比较广阔的层状 云系,只是云系出现在锋线后面,而且云系的分布次 序与暖锋云系相反,降水性质与暖锋相似,在锋线附 近降水区内还常有层积云、碎雨云形成。降水区出现 在锋后,多为稳定性降水。如果锋前暖空气不稳定时, 在地面锋线附近也常出现积雨云和雷阵雨天气。
冷锋前暖锋后,静止锋附近:变压不明显
共一百零六页
共一百零六页
t (PL PN) 0
t
(PL
PN)
Cx(PxL
PN x
)
暖锋 情 (nuǎnfēng) 况下
Cx 0 而
因此(yīncǐ) 有
PL PN
t
t
PL PN x x
即暖锋(nuǎnfēng)前变压代数值小于暖锋(nuǎnfēng)后变压代数 值
第二章 气团 与锋 (qìtuán) § 2.1 气 团
共一百零六页
气团的概念及性质
从地等)比较均匀的大块空气, 它的水平范围常可达几百到几千公里,垂直范围
可达几公里到十几公里,水平温度差异小,一百公
里范围内的温度差为1℃,最多不超过2 ℃,垂直
方向上温度随高度递减。这种性质比较均匀的大块 空气叫做气团
共一百零六页
气团形成与变性
1 形成条件:性质均匀的广阔的地球表面, 缓慢运动 下沉辐散,稳定的环流
• 方式(fāngshì):各种尺度的湍流、系统性垂直运动、
蒸发、凝结和辐射等物理过程
3 气团变性:移动到新的源地,气团的物理属性逐

高中地理2.1气团和锋面

高中地理2.1气团和锋面

谢谢
g m T
______Margules锋面坡度公式
tg f T vg , 0
g m T
2
1)锋面的坡度与 f 成正比,高纬锋面坡度大于低纬。 冷锋南下时,锋面坡度逐渐减小。
赤道上 f 0, tg 0 , 即无锋面
2)锋面的坡度与锋两侧的温度差成反比,温度差越大,坡度越小 。
T 0, tg , 90 即无锋面
三维
暖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
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 面向冷气团一侧运动
地面
暖锋所经之处,暖空 气代替冷空气,使该 地区气温升高。
三维
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 当,锋面移动很少
锋面在某一地区来回摆动。
锢囚锋:暖气团、较冷气团、
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 锋面,然后其中一个追上另 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
*控制区为干冷天气;与热带海洋气团
春季: 西伯利亚气 团与热带海洋气团
相遇,在华南沿海等地构成阴雨天气;
*北极气团 南侵我国,可造成强寒潮 天气。
势力相当,是锋面 及气旋活动最盛时 期;
秋季:变性的西伯利亚 气团占主要地位,热带 海洋气团退居东南海上
,我国东部地区秋高气 爽。
夏季:西伯利亚气团:在长城以北和西北 活动频繁,与南方热带海洋气团 交绥,
§2.3 锋面结构模型
1、大气中的不连续面
• 不连续面:其两侧距离为无限小的两个点上的某物理量A 的数值不相等(即不连续),这样的面称为不连续面。
物理量一 阶导数不 连续
物理 量不 连续
1、不连续面结
构( 极锋理论,
COLD
冷暖气团的交
界面)
2、过渡带锋面
结构(高空急流,
斜压不稳定)

气象学课件--气团和锋面

气象学课件--气团和锋面

锢囚锋
锋的分类示意图(4) 锢囚锋 (a) 冷式 (c) 中性 (b) 暖式
锋的分类示意图(5) 锢囚锋 典型的中纬度波动性气旋中冷式锢囚锋 形成过程的物理图像。
在图的上半部为波动性气旋中锢囚锋形成过程平面图,其下半部为经过平面 图中AB两点,跨越锋面的垂直剖面图。图a表示成熟性波动气旋,此时尚未 形成锢囚锋,冷锋继续向前运动,逐渐赶上暖锋;图 b表示部分锢囚性波动 气旋,此时在气旋的中心附近,出现锢囚锋;图 c表示锢囚性波动气旋,此 时出现比较成熟的锢囚锋。
3.1.3 风场特征
• 由于地面锋位于气压槽中,锋线附近的风场具有气旋性切变,而
地面摩擦作用可使这种气旋性切变更加明显。
• 锋面附近的风场气旋性切变包括风速切变和风向切变。在有些情
况下,风速切变要比风向切变明显,有时风向切变要比风速切变明 显,有些情况下两者都非常明显。 • 由于锋区的水平温度梯度要比其周围的水平温度梯度大,由热成风关系
大气的变量是连续的,而锋面被看成是具有明显梯度的区域,带状锋 模式正适合这种观点。 • 在带状锋模式中,锋面具有一定的水平宽度和垂直厚度,在锋面的
过渡带(锋区中的水平温度梯度要比锋区的两侧大得多,而水平温度 梯度的强烈变化发生在锋区与锋区外侧的冷空气团(或暖气团)边缘 的比较窄的区域里。
锋 面 云
Margules锋面坡度公式
基本假定: 1)锋面两侧冷暖空气的温差较小,即Tw-Tc «T*; 2)锋面是南北方向; 3)不考虑湍流影响,使锋面保持陡的不连续面。
基本公式: 1)地转运动方程 (p25) 2)静力平衡方程 (p25) 3)沿任意等温面的个别变化方程: δT= 0
地转运动
地转风 Geostrophic Wind

气团与锋

气团与锋

暖锋天气
暖锋天气
暖锋附近气流垂直运动
缓行冷锋) 第一型冷锋天气(缓行冷锋)
云系: 云系:由低层到高层依次为Ns→As→Cs→Ci,与暖锋相反。 降水: 降水:在锋线附近150-200Km和锋后,产生稳定性降水。若 锋前暖空气不稳定,伴有积雨云和雷阵雨天气。 气温: 气温:逐渐降低。 气压: 气压:逐渐升高,锋后有大的正变压。 能见度: 能见度:锋过变好。 风:北半球锋前S-SW,锋后N-NW,过境顺转; 南半球锋前N-NW,锋后S-SW,过境逆转。 锋后风速远大于锋前,常可在海上造成7-8级风。 垂直运动: 垂直运动: 在冷空气一侧以下沉运动为主,暖空气一侧 多 为上升运动。 锋面坡度: 锋面坡度:1/100。
冷式锢囚锋
暖式锢囚锋
锢囚锋
(Occlusion front)
锢囚锋
暖锋 冷锋
锋面天气模式
云系: 云系:从高层到低层依次为Ci→Cs→As→Ns。 降水: 降水:在锋前300-400公里处产生连续性降水,中或大雨。 气温: 气温:气温逐渐升高。 气压: 气压:逐渐降低,暖锋前ΔP3有大的负变压。 能见度:最初较好,雨区能见度差。锋前50nm出现锋面雾。 能见度: 风:北半球锋前吹E-SE风,锋后S-WS风,过境顺转;南半球 锋前吹E-NE风,锋后N-NW风,过境逆转。风速大小视气压梯 度而定。 垂直运动: 垂直运动:一般锋附近的冷、暖空气均为上升运动。 锋面坡度: 锋面坡度:1/100—1/200。
第一型冷锋天气
第Ⅰ型冷锋附近气流垂直运动
急行冷锋) 第二型冷锋天气(急行冷锋)
云系:锋前不稳定,为积状云,夏:Ac(As),Cb,Fn; 云系: 冬:Ci→、Cs→As→Ns。 降水: 降水:锋前及锋线附近常为雷暴和阵性降水。 气温: 气温:迅速下降。 气压: 气压:急速上升,在锋后有最大正变压。 能见度: 能见度:锋过变好。 风:与第一型相同,但锋面过境时,狂风暴雨,雷电 交加,时间短暂。 垂直运动: 垂直运动 : 在冷空气一侧以下沉运动为主,在暖空气 一侧低层上升,高层下沉。 锋面坡度: 锋面坡度:约为1/50-1/70

第二章气团与锋

第二章气团与锋

第二章气团与锋第一节气团与锋1、挪威学派以温度场为特征提出了气团与锋的概念。

2、气团是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和湿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的空气团。

3、气团的水平尺度可达几千千米,垂直范围可达几千米到十几千米,常常从地面伸展到对流层顶。

4、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球表面。

5、气团获得比较均匀属性的首要条件是性质比较均匀的广阔地球表面。

6、通过各种尺度的湍流、系统性垂直运动、蒸发、凝结和辐射等物理过程与地球表面进行水汽和热量交换。

7、有利于气团的形成空气运动:下沉辐散运动和稳定环流。

(?)8、具有形成气团温、湿属性比较均匀条件的地区称为气团源地。

9、气团的分类主要有地理分类和热力分类两种。

10、地理分类法气团可分为北极气团(或冰洋气团)、极地气团、热带气团和赤道气团11、极地气团和热带气团又有大陆性和海洋性之分。

12、按照热力分类方法可分为暖气团和冷气团。

13、我国境内出现的气团多为变性气团。

14、简答题:影响我国四季的气团与气团天气。

答:冬半年通常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它的源地在西伯利亚和蒙古,我们称它为西伯利亚气团。

这种气团的地面流场特征为很强的冷性反气旋,中低空有下沉逆温,它所控制的地区为干冷天气。

当它与热带海洋气团相遇时,在交界处则能构成阴沉多雨的天气,冬季华南常见到这种天气。

热带海洋气团,可影响到华南、华东和云南等地,其他地区除高空外,它一般影响不到地面。

北极气团也可南下侵袭我国,造成气温剧降的强寒潮天气。

夏半年,西伯利亚气团在我国长城以北和西北地区活动频繁,它与南方热带海洋气团交绥,是构成我国盛夏南北方区域性降水的主要原因。

热带大陆气团常影响我国西部地区,被它持久控制的地区,就会出现严重干旱和酷暑。

来自印度洋的赤道气团(又称季风气团),可造成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大量降水。

春季,西伯利亚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二者势力相当,互有进退,因此是锋系及气旋活动最盛的时期。

秋季,变性的西伯利亚气团占主要地位,热带海洋气团退居东南海上,我国东部地区在单一的气团控制下,出现全年最宜人的秋高气爽的天气。

天气学原理与方法气团和锋.

天气学原理与方法气团和锋.


tg
f g
Tm
Vg T

讨论④式:
a).锋面的坡度与f成正比,高纬锋面坡度大于低纬 。
在赤道上
故没有锋面存
在的可能。
b).锋面的坡度与锋两侧的温度差成反比,温度差 越大,坡度越小。
实际上就没有锋面。
c).锋面的坡度与锋两侧平行与锋的地转风分量差成 正比。风速差(风速切变)越大,坡度越大。
当 Vg0tg0锋面也不存在
a.若
u v 0 x y
气柱以辐散为主,质量减少。
则 P0 0 地面减压。
t
b.若 u v 0 气柱以辐合为主,质量增加。 x y
夏季:西伯利亚气团主要活动在我国长城以北和西北地 区。我国沿海主要受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气候炎热、 潮湿、多雷雨。在我国西北主要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 干燥、炎热、少雨,在它的控制下常出现严重的干旱和 酷暑。云南、云贵高原南部则受SW夏季风影响,形成了 得天独厚的独特气候。
春季: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的势力相当, 互有进退,因此是锋面和气旋活动最频繁的时期,天气 比较复杂。
三、气团的分类 (地理分类法)
冰洋气团(北极气团):形成于65N以北的极区。 大陆性的冰洋气团: 干冷、晴朗、稳定。 海洋性的冰洋气团: 夏季从海洋获得热量和水汽。
极地气团:形成于中高纬大陆和海洋(40~70N )。 大陆性的极地气团:干冷、晴朗、气层稳定; 海洋性的极地气团:冷湿、多云、阴天;
热带气团:形成于副热带的大陆和海洋(10~40N )。 大陆性的热带气团:炎热、干燥,晴朗少云、气层不稳定. 海洋性的热带气团:热、湿不稳定、晴朗。
d).锋面坡度与平均温度成正比。Tm越高,坡度越 大。冬季坡度小于夏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气团与锋 第一节 气团一、概念:气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的空气团 水平尺度:几百~几千公里 垂直尺度:几~十几公里 二、气团的形成和变性1、 气团形成的两个条件① 大范围性质均匀的下垫面地球表面的空气属性传给大气、气团形成的物理过程 辐射传导和乱流 蒸发和凝结大范围的垂直运动② 有适当稳定的大气环流,使空气团长时间稳定在下垫面上高压系统——稳定 低压系统——不稳定具备上述两条的地区为气团源地2、 气团物理属性的变化称为气团的变性暖气团变性慢 冷气团变性快三、气团的分类1、 热力分类法⎪⎩⎪⎨⎧><地表气地表气暖气团冷气团T T T T2、 地理分类法北极气团(冰洋气团,北极圈内70°N~ 90° N )极地气团(中高纬度西风带, 40°N~ 70°N ) 热带气团(副热带地区, 20°N~ 40°N ) 赤道气团(赤道, 20°N 以南)3、 大气环流的分类法极地气团(高纬度, 60°N~ 90° N )中纬度气团( 30°N~ 60° N ) 热带气团( 30°N 以南 ) 又可分为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团 四、影响我国的气团1、 极地大陆气团:干冷2、 热带海洋气团:暖湿3、 热带大陆气团:干暖4、 印度洋的赤道气团(季风气团):暖湿第二节 锋的概念与锋面坡度一、定义:两个热力性质不同的气团之间的狭窄过度带称为锋。

两个密度性质不同的气团之间的狭窄过度带称为锋。

冷暖气团之间的狭窄的过渡带,称为锋。

二、锋的空间结构 图形1、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锋面。

2、 锋面在空间呈向冷区倾斜状态,冷空气在下,暖空气在上。

,3、 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

4、 锋面与空中某平面相交的区域称为锋区——天气图上温度梯度大的窄的区域。

5、 地面锋线总在高空锋区暖区一侧。

三、锋的分类1、 按移动分类a ) 冷锋: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称为冷锋。

b ) 暖锋: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称为暖锋。

图形c )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很少移动的锋,称为准静止锋。

(6小时无移动,24小时移动在2个纬度之内) 图形d ) 锢囚锋:冷锋后部的冷气团与暖锋前的冷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锢囚锋。

图形 图形 图形 中性锢囚 冷式锢囚 暖式锢囚2、 按锋伸展高度分类:对流层锋:地面——对流层顶 地面锋:低层锋——700hap 以下 高空锋:500hap 以上,不接地3、 大气环流分类P66冰洋锋,极锋,副热带锋 图形四、锋面坡度 图形1、 不连续面的概念,锋面近似为物质面——不连续面a ) 锋面是T ,ρ的零级不连续面(气象要素本身不连续)等温线在锋面上发生间断。

图形b ) 锋面是气压的一级不连续面(一阶导数不连续)c ) 垂直与锋线的地转风(分量)是连续的 图形 2、 锋面坡度公式图形 设x 轴由暖气团指向冷气团,y 轴平行地面锋线,求锋面倾角αdxdz tg =α N L N L dP dP P P =∴=Θ展开L L L L N N N N P P P dP dx dy dz x y z P P P dP dx dy dzx y z ∂∂∂⎧=++⎪∂∂∂⎪⎨∂∂∂⎪=++⎪∂∂∂⎩两式相减0=⎪⎭⎫⎝⎛∂∂-∂∂+⎪⎪⎭⎫ ⎝⎛∂∂-∂∂+⎪⎭⎫ ⎝⎛∂∂-∂∂⇒dz z P z P dy y P y P dx x P x P N L N L N L ∴得到锋面坡度zP z P x P xP dxdz tg N L N L ∂∂-∂∂∂∂-∂∂-==α —— ① 由静力学方程和地转风方程N LL N P P g g z zρρ∂∂=-=-∂∂ N LL gL N gN P P f V f V x xρρ∂∂==∂∂其中gL V v n 和gN V 是平行与锋线的地转风分量 代入①式得 ()()L gL N gN L N f V V tg g ρραρρ-=- —— ②代入状态方程 RTP=ρ 注意 N L P P = ()()N gL l gN N L f T V TV tg g T T α-=- —— ③②、③式为Margules 锋面坡度公式令 ()L N m T T T +=21L N T T T -=∆ g gL gN V V V ∆=-()12gm gL gN V V V =+ 代入③式得()()()()2222m L gm gN m N gm gL T T V V T T V V f tg g Tα-----=⋅∆ 222g mgm V f ftg T V g T gα∆⇒=+∆ gm gm V f tg T V g T α∆⎛⎫⇒=+ ⎪∆⎝⎭∵在实际计算中gm V 比较小,可略去∴g m V f tg T g Tα∆≈∆ —— ④ 3、 讨论:a ) 锋面的坡度与f 成正比,高纬锋面坡度大于低纬 ()ϕsin 2Ω=f赤道上 00→→αtg fb ) 锋面的坡度与锋两侧的温度差成正比,温度差越大,坡度越小。

若 otg T 900→∞→→∆αα 无锋面c ) 锋面的坡度与锋两侧平行与锋的地转风分量差成正比 图形风呈气旋性切变风速差越大,坡度越大。

00g V tg α∆==0gL gN V V ->d ) 锋面坡度与平均温度成正比m T 越高,坡度越大,冬季坡度小于夏季4、实际计算αtg 图形我国统计结果:北方(高纬)锋面坡度2001~501 南方(低纬)锋面坡度5001~2001 冷锋的坡度大于暖锋和静止锋第三节 锋面附近气象要素场的特征一、锋面附近温度场的特征1, 温度水平分布特征:锋区内温度水平梯度比两侧气团内温度水平梯度大 ① 地面锋线附近有较大温差② 高空等压面图上锋区内等温线的密集区,高空锋区走向与地面锋线基本平行,随高度升高向冷空气倾斜③ 锋区内有冷平流为冷锋;有暖平流为暖锋;无平流(弱),少移动为准静止锋图形④ 锢囚锋温度场中性锢囚:高空暖舌在地面锋线上冷式锢囚:高空暖舌在地面锋线后 暖式锢囚:高空暖舌在地面锋线前实际上,一般只做中性锢囚锋图形2, 温度垂直分布特征:锋区内温度垂直梯度比两侧气团小——锋区逆温,等温,温度直减率小 图形3, 位温的分布)(6.270e P 图图形① 特点:锋区内的位温线特别密集且与锋区平行 ② 说明:1000PAR C T p θ⎛⎫=⎪⎝⎭取对数,并对z 取偏导C P C ART P+-=ln ln ln θ zPP C AR z T T z P ∂∂-∂∂=∂∂111θθ 代入状态方程和静力学方程g zPρ-=∂∂ RT P ρ= 有P T Ag z T z C θθ⎛⎫∂∂=+ ⎪∂∂⎝⎭其中 z T∂∂-=γd PdT Ag dz C γ=-= 得到:()γγθθ-=∂∂d Tz 气团内00>>>γγγd 0>∂∂∴z θ位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增大锋区内 0d γγγ≤? 0>>∂∂∴zθ位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增大得很快结论:a )z∂∂θ位温垂直梯度在锋区内比气团内大得多——锋区内等位温线密集 b )空气质点在锋面上移动,在绝热条件下位温守恒,因此等位温面平行与锋面,等位温面同锋面一致随高度向空气倾斜c )实际工作中用θθ~se二。

锋面附近气压场的特征1。

特征:等压线通过锋面时有较大的弯折,折角指向高压,锋线处于低压槽中。

2。

说明:设x 轴垂直于锋线,由暖指向冷。

y 轴平行于锋线。

锋面是密度零级不连续面由锋面坡度:tan NL N L p p dz xx p p dx z zα∂∂-∂∂==-∂∂-∂∂代入静力学:pg zρ∂=-∂ : tan ()NL L N p p xx g αρρ∂∂-∂∂=- tan 0α>QL N ρρ>结论:a. L N p p =锋线附近气压梯度连续。

b.锋线附近气压梯度不连续。

即等压线穿过锋线时有弯折。

c.nL p p xx ∂∂>∂∂ 满足,则折角指向高压,既锋线落在低压槽中。

三。

锋附近变压场的特征。

气压随时间变化称变压 图形1。

冷锋前为负变压,后为正变压。

2。

暖锋后均为负变压,但代数值前小后大。

特征:锋前变压代数值小于锋后变压代数值。

说明:设坐标如前:x 垂直锋线,y 平行于锋线,锋面为密度不连续面。

L N p p =Q 既()0L N d p p dt-=()N N L L x p pp p C t t x x∂∂∂∂∴-=--∂∂∂∂(xdxC dt=,锋的移速)(1).暖锋图形0X C >,N L p p x x∂∂>∂∂0NL p p t t ∂∂-<∂∂Q即:NL p p t t∂∂<∂∂ 暖锋前变压代数值大于锋后的变压代数值。

(2).冷锋0X C >,N L p pxx∂∂>∂∂NL p p t t∂∂∴>∂∂ 暖锋前变压代数值小于锋后的变压代数值。

(3).推论锋线向着变压代数值小的一侧移动。

3.用气压倾向方程解释气压变化的物理意义。

(1)公式推导。

, 000p gdz gdz tt t ρρ∞∞∂∂∂==∂∂∂⎰⎰代入连续方程:()u v pw t x y zρρρ∂∂∂∂=-++∂∂∂∂ 000()p u v wg dz g dz t x y zρρρ∞∞∂∂∂∂∴=-+-∂∂∂∂⎰⎰00()()u vw g uv dz g dz dz x y x y zρρρρ∞∞∞∂∂∂∂∂=-+-+-∂∂∂∂∂⎰⎰⎰边界条件:00z z ==,0w =,z ⇒∞,0ρ⇒既00wd z z ρ∞∂=∂⎰000()()p u vg u v dz g dzt x y x y ρρρ∞∞∂∂∂∂∂∴=-+-+∂∂∂∂∂⎰⎰——气压倾向方程(2).讨论第一项为密度平流项,(气压变化的热力因子)L N ρρ>Q若()0uv x y ρρ∂∂+>∂∂ 气柱为暖平流。

则 0p t∂<∂,地面减压若 ()0u v x y ρρ∂∂+<∂∂,气柱为冷平流。

则0p t ∂∴>∂ ,地面增压。

暖锋前暖平流,负变压明显。

冷风后冷平流,正变压明显。

(图形) 第二项为水平速度散度项(动力因子)。

0u vx y ∂∂+>∂∂ ,气柱辐散为主,质量减少。

0p t ∂∴<∂,地面减压。

若0u v x y ∂∂+<∂∂气柱辐合为主,质量增加。

0p t ∂>∂,地面增压。

四,锋线附近风场特征。

∴ 1.水平方向(图形)特征:锋两侧的风具有气旋式切变和气流辐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