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文化
古代晋商商文化的典范

古代晋商商文化的典范晋商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最为发达的商业家族之一,他们以精明、刻苦、自律、尊重规则的作风和强大的财力影响了中国乃至海外的商业、文化和政治领域,是中国商业文化的典范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维度探讨晋商商文化的典范之处。
一、历史背景与起源晋商起源于中国北方的山西省,由于山西地处交通要道,商业繁荣,民间经济发展,因此形成了先贤出类的商业文化特色。
早在唐代,晋商就被誉为“世界商人的楷模”,而在明清两代,其商业地位更是水涨船高,在国内外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维护中国商业贸易的最大力量。
晋商家族以经商为主,同时投资教育、医疗、慈善、军事等领域,常被当作是地方上的豪族。
晋商不仅积累了巨额财富,还发展了独具特色且卓有成效的商业文化。
二、文化特点1. 商业信仰晋商家族坚信,商人必须要有信仰。
这个信仰,既来源于传统的文化纲领,也是在经过各种乡、族、家风的陶冶之后而形成的寄托所在。
晋商商家通过自己的诚实、公正、守信,赢得了社会的信任,同时,晋商家族也始终坚持“回报社会”的理念,对慈善事业给予极大的支持。
2. 厚重的家风晋商家族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家族观念的厚重性。
家族的维护体现在礼制、家训等各个方面,他们注重家族自身的互惠互利,并通过建立家族会所、公堂、城镇、亲友宗族,让家族成员之间建立共同利益和各种合作的基石。
晋商家族对家族文化的重视,使得家族在长时间的商业活动中,始终保持了稳定性。
3. 与时俱进的商业智慧为了适应市场竞争,不断发展商业中的策略和技巧,晋商中的各种基层团体,常开展各种商业技能和人际沟通技巧的培训活动。
他们注重学习市场变化、了解商业资讯、通过系统工具、高质量服务等多种手段获得市场的认同。
这也是晋商商业智慧不断与时俱进的一种体现。
三、经济和社会成果1. 巨额财富晋商家族在中国商业史上创造了巨额资产。
家族大多奋斗于地缘条件相对多发繁荣的地方,如汾阳、孝义、忻州等,利用地利优势相互依存,建立起自己的交易体系。
晋商文化(精编课件).ppt

精品课件
东渡日韩、北达俄蒙、西越天山、南抵东南亚诸国
纵横欧亚九千里,精品称课件雄商海五百年。
(三)从清朝中期到民国初年的
金融业全盛时期 清道光年间日升昌票号的建立,标志着山西 商人在经营甚为发达的商品贸易的同时,其中 心开始转向以汇兑业为主的票号。山西票号很 快成为全国最有实力的金融资本集团。 晋商最辉煌的一百年。是金融业把晋商推向 它事业的顶峰,中国十大商帮之首。 晋商经营范围和地区远远超过了其他商帮, 更重要的是,它的金融业是其他商帮远远无法 比拟的。
精品课件
日升昌 蔚丰厚 日新中
祁县乔家大院 祁县渠家大院 太古曹家大院 长治申家大院 灵石王家大院 榆次常家庄园
联络乡谊聚会议事 沟通信息维护利益 公议现行祭祀神灵 聚岁演戏举办善举
精品课件
晋商精神: 精 神:宗旨;意义。 晋商精神:指源于山西古老文化、在长期
的商业活动实践中形成的个人和团体一种共 同的信念和追求,主要体现在博大宽厚的经 营胸怀、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求同存异的 经营策略、自强不息的经营意志等。
汇兑+存款+贷款—利用承汇期,占用客户现金放高利贷。 精品课件
“既无长途运现之烦, 又无中途水火盗贼之险, 而收解又可两清。 商业之兴, 国富以增, 票庄历史上贡献不可谓不大。” 经济学家马寅初曾评价山西票号的贡献。
精品课件
“日升昌”的与众不同 是因为它经营的商品不是一般货物 而是金融汇票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 它就如同一张很值钱的纸。 只有雷履泰自己清楚,他其实是在经营一个 被称为“信誉”的观念。
即成为晋商文化的完整体系。
精品课件
晋商文化管理制度

晋商文化管理制度一、前言晋商文化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了山西地区的商业发展历史和商人精神。
晋商文化管理制度是在传承并发扬晋商文化精神的基础上,打造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本文将从晋商文化的历史渊源、核心价值观、管理原则、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二、晋商文化的历史渊源晋商文化源自中国山西省的商业发展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是中国商业繁荣的时期,山西的商人在此期间开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商业文化和管理制度。
在宋代,晋商文化更加繁荣,晋商以精明务实、坚韧不拔、诚信守法的创业精神赢得了商业界的良好声誉。
明清时期,晋商更是遍布中国各地,成为了中国商业活动的中坚力量。
晋商文化历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以诚信经商、家族经营、行会制度、慈善公益等为特色的商业文化。
三、晋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1. 诚信经商:诚信是晋商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
晋商重视诚信,认为只有以诚信为本,才能建立起长久的商业关系,取得顾客的信任和支持。
因此,晋商在商业活动中,一向信守诺言,承担责任,坚守原则,信守承诺。
2. 家族经营:家族经营是晋商文化的另一特色。
晋商将家族势力视为企业的核心和基石,注重家族成员的教育培养,强调家族企业的传承和发展。
3. 行会制度:行会制度是中国古代商业组织形式之一,它不仅倡导着商人之间的联合合作,而且还规范了商业活动的行为准则和商业纠纷的解决方式。
晋商历来重视行会制度的建设和维护,以此促进了商业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建立。
4. 慈善公益:晋商在发展商业的同时,也注重回馈社会,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
这一精神不仅是晋商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其社会责任的表现。
以上这些核心价值观构成了晋商文化的精髓,也为晋商企业的管理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依据。
四、晋商文化的管理原则在晋商文化的指导下,晋商企业的管理实践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诚信经商:坚持诚信经营的原则,做人要诚实守信,做事要兢兢业业,赢得员工和客户的信任。
晋商文化概论课程总结1000字

晋商文化概论课程总结1000字晋商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晋地区商业文化的代表。
晋商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其商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习了晋商文化的概念、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等内容,对晋商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晋商文化的概念晋商文化是指由山西省内的商业族群所创造的、具有独特文化特征的商业文化。
晋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始于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历经秦朝、西汉、东汉、西晋、东晋等不同历史时期,直至明清时期达到巅峰。
二、晋商文化的发展历程晋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首先是早期商业活动,在唐朝时期,山西省内的一些地方开始有了商业活动,并且逐渐发展成了较为繁荣的商业地区。
在明清时期,晋商文化达到了巅峰,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中商业文化的代表之一。
其次,晋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
在唐朝、宋朝和元朝时期,晋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主要是通过贸易和手工业来维持。
而到了明清时期,晋商利用现代化的商业技术,加强了自身商业的竞争力,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商业文化。
三、晋商文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晋商文化的主要特点是诚实守信、勤劳勇敢、遵纪守法、注重商业道德。
这些特点和因素是晋商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另外,晋商文化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地理环境、文化传统、法律制度和商业环境等。
例如,晋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适宜商业活动,而当地的文化传统也鼓励人们从事商业活动,这些因素都为晋商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总结通过对晋商文化概论课程的学习,我对晋商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深刻认识到晋商文化的历史地位和重要地位,也更加珍视晋商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究晋商文化,深入了解晋商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发展,以期为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晋商文化

一:简答题:1:简述晋商的特点:晋商文化源远流长,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商业金融业结合,重视行会作用,聘用同乡人。
有一下特点:第一,唐晋遗风的管理理念。
第二,关公崇拜的商业伦理。
第三,重商立业的价值观念。
第四,乡土轴心的理财文化。
第五,人本思想的企业文化。
第六,官商相维的展业思想。
2:简述明清时期票号的组织架构:其组织结构为三种人:东家、掌柜、伙计。
大掌柜具有独立的经营权,东家不能插手经营活动。
掌柜和伙计可以人力入股,享有分红的权利。
票号的所有人员一律是山西人。
山西票号的血脉里渗透着传统文化的浸润,“以义制利”是其基本准则。
《清朝续文献通考》称:山西票号“法至精密,人尤敦朴,信用最著”3:简述晋商的关公信仰:什么是关公信仰呢?其实就是四个字:“忠义仁勇”。
晋商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关公的忠义诚信精神直接引入商界,作为经商的核心理念,提出“商与士,异术而同心”。
主张经商首重信,次讲义,第三才是利。
晋商以关公等山西先圣先贤为楷模,忠于国家,忠于家庭,忠于商号;在商道,讲仁义;与友交,讲信用。
宽厚待人,以义取利,以利厚人,表现了商道即人道的精神,培育了晋商忠诚、崇礼、仁义、守信等共性特征。
4:简述山西文化区的划分及特点:民俗文化的地域划分,不完全等同于行政区域划分,而是与地理环境、经济生产、方言土语、民间音乐、地方戏曲等有密切关系晋南地区:这一带古代是耕读文化,农业生产以麦为主,饮食习俗以馍为主。
晋中地区:是古代中原民俗文化与北方民俗文化的交错之地,胡汉相融。
农业生产以麦为主,辅以杂粮晋北地区:这一带古代是草原民族与农耕居民冲突的地带,农业生产以杂粮为主;饮食习俗吃莜面、土豆;上党(晋东南):出入河北、河南的重要孔道,太行山险峰陡立,农业生产以粟谷为主。
晋西地区:晋西地处吕梁山西侧至黄河以东,西渡黄河与陕北相交,汉时属西河郡地。
农业生产以粟豆为主。
二:论述题:1:为什么说山西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山西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晋商文化精髓的六个方面

晋商⽂化精髓的六个⽅⾯晋商⽂化精髓的六个⽅⾯晋商⽂化在我国商业思想⽂化史上产⽣了强⼤的吸引⼒、凝聚⼒和创造⼒。
其精髓表现在六个⽅⾯: ⼀、诚信义利的价值观念。
⼭西⼈受孔孟之道影响,崇尚信义,在其重商⽴业的创业思想指导下,在“义”和“利”的问题上,有其独特的理解和⾏为规范,主张“君⼦爱财,取之有道”。
古代中国,⼏乎每个城市都有孔庙、关庙,很多关庙由⼭西商⼈所建。
关庙作为祀奉关云长的地⽅,之所以被⼭西⼈百般信崇,均在于“信”、“义”⼆字。
⼆、博⼤宽厚的经营胸怀。
博⼤宽厚是晋商⽂化的底蕴所在和晋商群体赖以兴旺发展的精神⽀柱。
胸怀宽⼴,眼光远⼤,使晋商具有在商海中游刃⾃如,审时度势,洞察机遇的锐利眼光;敏于观察商情,捕捉战机,采取主动,适机⽽上,乘胜获取战果的机智头脑;宽厚待⼈,以义取财,以利厚⼈,增强友谊,在化解业务纠纷和协调师徒关系⽅⾯展现的⼤家风度。
太平尉家在明末清初还是封建⾏店的⼟财主。
雍正、乾隆时期,尉家家主尉佳瞄准江、淮、⼭、陕“民稍宽厚”的有利环境和两湖、安徽丝绸丰收的有利机会,从⼭、陕收购铁、盐、⽪、⽺、烟叶、⽊材等转运两湖、江淮,⼜由江淮贩运丝、茶转销内地,由单⼀经营发展为多种经营,由商业投资转变为⾦融投资,逐步扩⼤了银号、钱庄的经营业务。
号铺由⼭西、河南发展到安徽、湖北、四川和扬州、苏州、杭州等富庶地区,⿍盛时期可“⽇进万⾦”。
尉家兴旺的另⼀原因,是重视精神价值,对待店徒,平等宽厚,薄利厚薪,实⾏⼈股三七或四六分红。
为安定号员思家⼼理,每年派出尉家戏班,按每天⼀号巡回演戏慰问。
三、兼容并蓄的经营⽓度。
表现在经营管理上既能与⼈宽容共处,和平共事,⼜能让利经营,薄利取信。
太平王家从清初王太来发家,到王协于乾隆四⼗⼋年(公元1783年)癸卯科考中举⼈,是王家的⿍盛时期。
王协在乾隆南巡时,承办接驾差务,礼遇和珅,宽待同僚,在奸相专权的夹缝中危襟独洁,容忍共处。
还在两淮捐输军饷,取得“恩加⼗三级,晋资政⼤夫”的官衔,从⽽跻⾝“官商”职位,获得兼事经商的合法地位。
晋商文化的名词解释

晋商文化的名词解释晋商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晋商商业文化形态,它产生于宋代并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晋商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活动,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的综合体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晋商文化的几个关键要素,从经济、信仰和社会角度探讨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1. 商业繁荣与家族企业晋商文化的核心是商业活动的繁荣与发展。
晋商以其高度的组织性和经验的积累,成为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商业巨头。
他们经营范围广泛,涉及纺织、织造、银行、矿业、冶炼等领域。
晋商家族是家族企业的典范,家族成员之间相互扶持合作,共同服务于家族利益,使得晋商在商界中占据着统一的地位。
2. 商道精神与信仰观念晋商文化还包含了许多信仰观念和商道精神。
晋商注重传统道德观念和信仰价值,儒家思想和佛教影响晋商的商业行为。
商家以诚信、忠诚和感恩为核心价值观,崇尚亲情、友情和社交圈的重要性。
晋商重视教育,注重家族内部的传统文化教育,有自己独特的家族诗歌、家谱等文化传承和宣传工具。
3. 社会责任与慈善事业晋商文化强调社会责任和慈善事业。
晋商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慈善事业而闻名。
晋商家族设立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为当地的教育和医疗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晋商也重视对农民和贫困人口的帮助,广泛参与灾难救助和社会救助活动。
4. 艺术与文化的繁荣晋商文化的繁荣也带动了艺术和文化领域的发展。
晋商家族对文化艺术的支持和保护,推动了当地文化的繁荣。
晋商文化以绘画、书法、剧场和音乐等形式的艺术表达,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晋商的文化庇护使得许多有才华的艺术家得以发展和创作。
5. 遗产与当代发展尽管晋商文化在现代已经不再像明清时期那样繁荣,但其遗产仍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晋商文化的价值观念和商业精神对当代商界产生着深远影响。
晋商的商业经验和智慧,为现代企业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总结晋商文化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现象,无论从经济、信仰还是社会角度,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晋商文化期末总结

晋商文化期末总结一、晋商文化的概况晋商文化是指晋商群体在进行商业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商业伦理和商业习俗等文化现象的总和。
晋商群体以山西省为聚集地,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并对中国的商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晋商文化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厚重的家族文化:晋商家族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他们以家族利益为重,注重家族凝聚力和传承。
晋商家族通常会世代经商,把做生意当做一种传统和家族使命,通过家族成员的共同努力和相互支持,实现共同发展。
2. 信用至上的商业伦理:晋商以信用为基础进行商业交往,讲究信义、守信。
晋商秉持着“信而有德,义而信”的原则,建立了稳定的商业关系和信誉,这使得他们在商业活动中能够取得长期成功。
3. 精打细算的经营理念:晋商对经营管理非常注重,他们精打细算、讲究成本控制和利润最大化。
在商业活动中,晋商会精心策划,合理安排资源,注重经营效益,追求长期稳定的经济利益。
4. 突出的社会责任感:晋商观念包含了对家族和社会的责任感。
他们注重回报社会,积极扶持乡村建设,资助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5. 文化传承的重视:晋商对家族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视,他们会制定家规家训,培养家族成员的商业素质和家族价值观念。
在经商过程中,晋商会传承和发扬自己的商业文化,重视学习和培训,以确保家族的繁荣和发展。
二、晋商文化的影响与作用晋商文化在中国商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商业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 促进商业繁荣:晋商以其独特的商业文化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发展。
晋商在商业活动中强调信用和诚信,通过信用体系的建立和管理,推动商业的良性循环,增强市场信心,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2. 弘扬家族文化:晋商注重家族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商业家族。
这些家族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通过家族之间的合作和支持,实现了共同的发展和繁荣,对中国商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3. 培育商业精英:晋商文化注重培养商业人才,通过讲究教育和学习,提升自己的商业素养和经营管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商特征一是封建政府把他们作为政府推行财政政策和提供军协饷供应的工具;二是商人与封建政府之间有着不一般的相互结托关系;三是利润的封建化。
所谓山西商人作为政府推行财政政策和军协饷供应的工具,主要是指其中的大商人,即皇商、官商、大盐商、洋铜商等。
如开中法的实行,就是明政府为北方边镇军队筹集军饷,实行由商人提供边镇军队粮、布饷需,换取盐引,到指定盐场支盐和贩运盐斤。
明政府通过这一办法的实施,既解决了北方边镇军饷,又收到了盐税,而山西商人也因此而兴起。
入清后,清政府则把山西视作“商贾之途”,是“财赋有出”之地,另眼看待。
清王朝在为巩固其政权所进行的平定三藩之乱、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及在镇压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太平天国、捻军起义等的军事行动中,都得到了山西商人在财政上的支持。
在清代的皇商中,最著名、资本最雄厚的是山西介休范氏。
范氏除了为内务府来办宫廷用品外,从康熙到乾隆年间又为清政府运送军粮,建立了功勋。
当清廷制钱用铜奇缺时,范氏又作为最大的洋铜商,往返于东土与东瀛间。
山西票号创立后,山西商人又为清廷代垫代办汇兑军协饷、筹借汇兑抵还外债、代理部分省关的财政金库等。
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变发生,西太后、光绪帝西逃,途经山西时,又由山西商人借银40万两,以解皇室经济开支燃眉之急。
事后,清廷令各省解京饷款,改汇山西票号老庄——平遥、祁县、太谷,顿时山西平、祁、太票号总号成了清廷总出纳。
次年,西太后、光绪帝由陕返京,仍由山西票号继办“回銮差款”汇兑。
所以有人说:“山西票号是清廷的财政部”,此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山西商人与封建政府之间的结托关系,表现形式很多,如明代扬州盐商,商籍有山西而无安徽,正是山西商人与政府有着特殊关系,政府优待山西商人而歧视徽商之明证。
入清后,借着前期对后金叛乱政权输送物资,甚至传递文书情报的关系,山西商人在政治方面的优势更加强大,徽商为了争取上风,不得不采取交际方式笼络政府官员。
(参见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内在超越之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山西商人也与清政府达到了如胶似漆的地步。
以山西票号来说,他们先从经济上帮助穷儒寒士入都应试和走马上任。
儒士一旦考中,票号便利用其关系代为运动,放任外官。
这些靠票号从经济上帮助走上官场的儒士,以后便成为与票号有着特殊关系的官员。
山西票号还为一些人代办代垫捐纳官职。
咸丰时,清政府为筹集军饷,大开捐纳鬻官之门,规定文官可至道台,武官可至游击、京堂二品、各部郎中,鬻实官和虚衔。
山西票号乘机居间揽办,对捐官者票号予以保守秘密,而票号也得到了官僚的庇护。
对于在任的王公大臣,山西票号更是施尽手段交结。
陈其田《山西票庄考略》称:“票庄与官僚的私下交结,更多趣闻。
……在京的几个大的票庄,拉拢王公大臣,在外省的码头,不啻为督抚的司库。
”最著名者,如蔚盛长交好庆亲王,百川通交好张之洞,协同庆交好董福祥,志成信交好粤海关监督某氏,大德通交结赵尔巽和庆亲王,三晋源交结岑春煊,日升昌交结历任粤海关监督、庆亲王、伦贝子、振贝子和赵舒翘等。
据说张之洞因母守制三年后,从原籍赴京想谋取更高官位。
为了订通关节,张曾拜访日升昌票号,想借银十万两,日升昌因数目大未能爽快答复。
张又改去协同庆票号,该号经理早已派人打听到张去日升昌之用意,对张的要求满口允承,并声称:十万银不算什么,但不可能一下用完,不如立个折子,用多少,取多少,不必限定数字。
张闻言大喜。
而经理的打算是,既拉拢住张,又看张究竟能出任什么官,借银也可随机应变。
后来张放任两广总督,张便把两广财粮国税均交协同庆解交,协同庆因此三四年就盈利百万银两。
山西票号还为封建官吏窝藏赃款。
如安徽芜湖道童谣圃,在卸任还乡时,将搜刮来的十万两赃银,交蔚丰厚票号汇回重庆,每年支取一万两,十年交完,而不计利息。
重瑶圃放弃利息,表面看来有些损失,实际上他是因为从数千里外运回重庆银十万两,不仅运费浩大,而且有风险,赃银一旦被人发觉或被御史弹劾,不但银子保不住,本人也会身陷囹圄,甚至遭杀身之祸,但与票号勾结起来,采取汇兑办法,则可保无虞。
山西票号利用其与封建官吏的交结,对扩大业务和谋取利润带来了好处。
如各省解部款项,原来是由各省直接向中央户部解款。
但是手续繁杂,户部财库人员常常挑剔、刁难。
山西票号却不同,他们上结尚书、郎中,下交门房、库兵,手续娴熟,关系甚广,交款毫无阻挡。
所以各省皆把通过山西票号解款,视为捷径。
山西票号解款,自库兵以至郎中,皆有分例,每逢年节也必赠款,年关时节,自旧历12月20日起至30日止,每日二三辆轿车,专门送礼,自管事至老妈子,都有名单,按名奉送。
票号交结王公大人也有讲究,多请王公大人到名为“相公”的地方会面,这里酒席讲究,招待殷勤,屋内布置精致、雅静。
他们绝对不到妓馆等下流交际场,因为这些地方高位者不敢涉足。
由上可见,山西商人极尽其交结封建官吏之能事,与封建官吏建立了互相勾结、互相利用的关系。
由此,晋商成为商人中最保守落后的一群代表,他们的全部商业行为也基本是靠着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所取得的利益也不是用于投资或再生产,而是运回老家修宅买地。
山西商人虽然富有,但其资本投向产业却是个别现象,而且多在清末民初,并未出现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大趋势,商业资本仍然停留在流通领域。
其原因,主要是当时产业利润低、商业利润高之故。
明清山西商人利润的去向,因资料短缺,无具体数量统计。
不过,明人宋应星《野议·盐政议》略有记载,《野议·盐政议》称:商之有本者,大抵属秦、晋与徽郡三方之人。
万历盛时,资本在广陵者不啻三千万两。
每年子息可生九百万两,只以百万输帑,而以三百万充无妄费,公私俱足,波及僧、道、丐、佣、桥梁、楼宇,当余五百万,各商肥家润身,使之不尽,而用之不竭。
至今可想见其盛也。
宋应星讲得是明朝万历时,秦、晋及徽盐商在广陵(扬州)获利情况,即盐商资本3000万两,每年可获利900万两,这些利润用在输帑(纳国家税银)一百万两,无妄费(僧、道、丐、佣、桥梁、楼宇等)三百万两,各商肥家润身五百万两。
这就是说,明代山西、陕西和安徽盐商,其利润有40%以上用以课税、建祠堂等方面,也就是用在了加强封建势力的各项事业中。
入清以后,这种状况又远远超过明代。
历史意义山西商人对中国金融贸易史的贡献一、山西商人资本的发展,使山西商人聚集了大量的货币资财,让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回家乡,促进了山西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全国商品物资的交流,加快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进程。
清乾隆年间,山西商人王廷煜投资开采铜矿,刘永和投资开采龙门煤矿,使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
明朝官营解盐生产,征发盐户到盐池服役做工,叫做“盐丁”。
盐丁另立户籍,世代相起,实际上是封建国家的工奴,生活痛苦万状,经常抗工逃亡,生产效率极低。
1648年,清政府废除“盐丁”制,把解盐生产改官营为民营,交给商人自行浇晒。
第二年又把盐池分为五百一十三号,规定一户商人经营一号,逐一登记。
这种经营解盐生产的“坐商”,自筹资金,雇人捞盐,每产盐一百引(二百四十斛为一引),其中七十引要纳税,一引折合白银三钱二分,另外三十引不纳税,抵作商人工本费。
坐商对盐池虽然没有所有权,但是却有占有权和使用权,他们只要向政府纳税,就可获得一号盐池,经营生产。
坐商雇佣工人的工资,以其技术高低来决定,按年支付,实际上已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坐商就是早期的资本家,盐工则就是近代盐池产业工人的前身。
当时,盐池有20000多名工人,生产规模巨大,超过了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水平。
二、造就了一代理财人物。
山西商人资本不论是商品经营资本还是货币经营资本,一般都不是资本的拥有者(即商业资本家)直接从事经营活动,多数是由财东(商业资本家)出白银若干,委托一个自己信赖的、精明能干的人当掌柜(相当于经理),从事某项经营活动。
财东把资金运用权、人员调配权、业务经营权交给掌柜,独立自主地从事经营活动。
定期结帐一次,由掌柜向财东汇报经营成果。
如果财东满意,就继续任用,财东信不过就可以辞退。
这种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经理负责制的方式,再加上以后实行的顶身股制度,促使经营者工作不敢懈怠,把职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促进了管理人才的出现,提高了经营效益,这在中国企业史上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舍得智力投资,举办商人职业教育。
早在元代,运城盐池就设有盐商子弟学校,叫做“运城盐运使司学”。
清代在包头城,也有山西商人自办的子弟学校。
驰名中外的旅蒙商“大盛魁”商号,在外蒙古的科布多设有本企业的训练机构,从晋中招收十五、六岁的男青年,骑骆驼经过归化、库伦到科布多接受蒙语、俄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及商业常识的训练,一般为半年,然后分配到各分号,跟随老职工学习业务。
这种重视提高职工业务素质的办法,就是现在来看,也是很有远见卓识的。
四、首先创造了民间汇兑业务、转帐和清算中心,首先创造了类似中央银行的同业公会,都显示了山西商人的精明能干和创造能力。
山西商人,最先打入国际金融市场,表现了他们敢于向新的领域开拓的风姿。
历史意义:在明末时期出卖国家利益,甘心当外族的奴才,对明朝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由此,中华民族进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被西方文明全面超越,近现代的无数屈辱由此埋下了种子。
晋商家族由于历史与社会种种原因,其家族呈现出不同的风姿。
从兴盛时间来看,尽管明清晋商称雄商界五个多世纪,但从家族个例来看,兴盛时间一般不超过二三百年。
从地区来看,大商人家族明代多在山西南部,清代在山西中部。
有关晋商家族个例的详细情况,请参阅太原道晋商文化之晋商名门。
心智素养人们把有文化素养的商人称为儒商,明清山西商人中有不少受过严格的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相当的文化素养,从而对经商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形成了他们的新文化观。
儒贾相通观商人却提出了儒贾相通观,他们认为行贾也可习儒,儒可贾,贾可仕,仕可不失贾业。
例如,明代蒲州商人王瑶,就是“行货而教义,转输积而手不离简册”。
山西商人还在河东盐池为其子弟设立了运学,在两淮盐区其子弟独有商籍,而徽商无。
义利相通观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讲的一种道德规范,也是禁约人们行为的准则。
在义利相通观的影响下,诚信戒欺,重视商誉,则成为山西商人的商业道德观。
义利思想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诚”与“不欺”,尽管“不务仁义之行,而徒以机利相高”的商人大有人在,但奉行诚信不欺的商人仍为主流。
如清代著名的山西介休商人范永斗,就是由于“与辽左通货财,久著信义”而受到清政府的垂青,后来当上皇商,并由此获得厚利。
诚信不欺,以诚信重义作为商人处世立业之道。
“诚召天下客,义纳八方财”,可谓山西商人精神价值观的体现。
谋略竞争观义利思想是明清山西商人的精神价值观,也是经营管理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