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第一章 电解质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1)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电解质与电化学基础

高考化学电解质与电化学基础

高考化学电解质与电化学基础在高考化学中,电解质与电化学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关键作用。

首先,咱们来聊聊什么是电解质。

电解质就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简单来说,就是能让电流通过的物质。

那哪些是电解质呢?像强酸(比如盐酸、硫酸)、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大多数盐(氯化钠、硫酸铜等)都是电解质。

而像酒精、蔗糖这类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就被称为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这就是它们能导电的原因。

比如氯化钠在水溶液中会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些离子能够自由移动,从而导电。

接下来,咱们说一说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比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

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像弱酸(如醋酸)、弱碱(如氨水)就是典型的弱电解质。

了解了电解质,咱们再深入到电化学的领域。

电化学主要研究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原电池和电解池就是电化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比如常见的铜锌原电池,锌片失去电子变成锌离子进入溶液,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氢离子在铜片上得到电子变成氢气。

在这个过程中,化学能就转化为了电能。

电解池则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比如电解氯化铜溶液,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氯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变成氯气,铜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变成铜单质。

在原电池和电解池中,电极的判断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一般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而在电解池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要确定电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然后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电荷守恒来配平。

比如在铜锌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式是 Zn 2e⁻= Zn²⁺,正极反应式是 2H⁺+ 2e⁻=H₂↑。

大一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电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是物理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的是电与化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涉及电化学反应的性质和机理。

在大一学习电化学的过程中,我们接触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电化学基础知识1. 电解和电解质:电解是指通过外加电势使电解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而电解质是能够导电并在电解过程中溶解、产生离子的物质。

2. 电导率和电解度:电导率是介质导电能力的衡量指标,是指单位长度和横截面积下的电导容。

而电解度则表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化的程度。

3. 平衡电位和反应电位:平衡电位是指在电解质解离或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的电位,而反应电位则是指实际电解质解离或电极反应过程中的电位。

4. 电池和电解槽: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

而电解槽是用来进行电解反应的容器。

二、电化学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反应中最常见的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2. 电极反应:电化学反应发生在电极上,电极上的反应被称为电极反应。

电极反应可以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部分。

3. 稳定性和活性:电极上反应的稳定性和活性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和周围环境的条件。

三、电化学电池1. 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正极接受电子,负极释放电子。

电池中的化学能通过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子传导转化为电能。

2. 原电池和可逆电池:原电池是指不能实现反向电流的电池,而可逆电池则可以实现反向电流。

3. 电动势和电池电势:电动势是指单位正电荷从电池外部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所做的功,而电池电势则是指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位差。

4. 电池的分类:电池按照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原电池、干电池和燃料电池等多种类型。

四、电解过程1. 电解的基本规律:电解过程中电荷守恒、质量守恒以及反应物摩尔之间的比例关系。

高一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一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一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电化学是一门研究电与化学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科学,它是化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电化学被作为重要的知识点之一,掌握电化学的基础知识是理解和应用化学原理的关键。

本文将总结高一电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电化学的原理和应用。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 电解质: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完全离解产生离子,而弱电解质只有部分离解。

2. 非电解质: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物质,如糖、酒精等。

非电解质不产生离子。

二、电极与电解池1. 电极:指与电解质溶液或电解质熔体接触的导电材料。

电解池中分为阳极和阴极,阳极是氧化(失去电子)发生的地方,阴极是还原(得到电子)发生的地方。

2. 电解池:由电解质溶液或电解质熔体、阳极、阴极组成的装置。

三、电解过程及电解方程式1. 电解:指使用电能使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在电解过程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2. 电解方程式: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电解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的离子和电子的转移。

四、电容器与电容1. 电容器:用于存储电荷的装置,由两个金属板和介质组成。

常见的电容器有电解电容器和电介质电容器。

2. 电容:指电容器存储电荷的能力,单位为法拉(F)。

五、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1. 电导率:指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用电导率(κ)来表示,单位为西门子/米(S/m)。

2.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

六、化学电池与电动势1. 化学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

2. 电动势:指化学电池产生的电压,用符号E表示,单位为伏特(V)。

七、标准氢电极和电极电势1. 标准氢电极:被定义为电极电势为0的电极,用作比较其他电极电势的标准。

2. 电极电势:指电极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势差,用符号E表示,单位为伏特(V)。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电化学是研究电荷转移与电化学反应的科学,是化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之一。

电化学研究了电流、电势和电解质溶液中物质转化的关系,以及在电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本文将总结电化学的基础知识点,包括电解质、电动势、电解和电极反应等。

1. 电解质电解质是能够在溶液中或熔融态中形成离子的物质。

根据电离程度的不同,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可以完全电离,生成溶液中的离子;而弱电解质只有部分电离。

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正离子向阴极移动,负离子向阳极移动,完成电荷转移。

2. 电解电解是指通过电流而使电解质溶液中的正负离子移动,并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在电解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在电解过程中被电子还原,而阴离子在电解过程中被电子氧化,形成新的物质。

电解可以通过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实现。

3. 电动势电动势是测量电池或电解池产生的电压的物理量。

电动势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测量:开路电动势和闭路电动势。

在开路电动势的情况下,没有电流通过电池或电解池,只有电压存在。

而在闭路电动势的情况下,电流通过电池或电解池,同时也存在电压。

4. 极化极化是指电极表面被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簇覆或吸附后,电极的电位发生变化的现象。

极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浓度极化和电化学极化。

浓度极化是由于离子在电极和溶液之间的扩散速度不同而引起的,可以通过搅拌溶液或增大电解质浓度来减小。

电化学极化是由于电极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引起的,可以通过增大电流密度或减小电极表面活性来减小。

5. 电极反应电极反应是在电化学反应中发生在电极上的化学反应。

在电解中,阳极是发生氧化反应的地方,而阴极是发生还原反应的地方。

电极反应的速率受到电解质浓度、电位差和电极表面活性的影响。

6. 法拉第定律法拉第定律描述了在电化学反应中电荷转移的关系。

法拉第第一定律表明,在电化学反应中,电荷的传输量与电离产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法拉第第二定律则描述了电化学反应中电流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电化学反应与电解质的性质

电化学反应与电解质的性质

电化学反应与电解质的性质电化学反应是指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流的通过而引起的化学反应。

电解质是能导电的化学物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种。

本文将着重探讨电化学反应与电解质的性质,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电化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电化学反应基于两个主要概念: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通过电子的转移来改变物质的氧化态和还原态,从而引发化学反应。

电极反应则是发生在电极表面的电子转移过程,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方面。

在电化学反应中,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电子从阴极向阳极流动。

阴极是电解质溶液中接受电子的电极,而阳极则是电解质溶液中失去电子的电极。

电流经过电解质溶液时,会与电解质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物质。

这些反应可以是可逆反应,也可以是不可逆反应。

二、电解质的性质及分类1. 强电解质强电解质指在溶液中能完全离解为离子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电导性能,能够导电。

典型的强电解质包括盐类和酸碱等。

例如,氯化钠(NaCl)在水中完全离解为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形成强导电溶液。

2. 弱电解质弱电解质指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分子能够离解成离子的化合物。

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相对较低,溶液中离子浓度较低,因此具有较弱的电导性能。

典型的弱电解质包括醋酸、甲酸等。

例如,醋酸(CH3COOH)在水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分子离解成乙酸根离子(CH3COO-)和氢离子(H+)。

3. 非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发生电离反应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溶液无法导电,因为其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非电解质包括许多有机物质,如葡萄糖、乙醇等。

三、电解质和电导性电解质的电导性与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强电解质的电导性强于弱电解质,因为强电解质能够完全离解并产生大量离子浓度。

在电化学反应中,通过测量电导率可以了解电解质的离子浓度和反应速率。

电解质的电导率可通过电导仪来测量。

电导仪利用溶液中的离子传导电流的原理,测量通过溶液的电流强度。

化学反应中的电化学与电解质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电化学与电解质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电化学与电解质知识点总结在化学反应中,电化学和电解质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电化学涉及电的传导和转化,而电解质则指的是能够在溶液中产生离子的物质。

本文将对电化学和电解质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化学反应中的电化学1. 氧化还原反应(Redox Reaction)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氧化态和还原态之间的转化。

其中,氧化剂是指接受电子的物质,而还原剂是指捐赠电子的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化学中最重要的反应之一。

2. 电解(Electrolysis)电解是指通过电流将化合物分解成为离子的过程。

在电解过程中,正极称为阳极,负极称为阴极。

电解可以应用于电解污水、电镀等领域,也可以用于合成化学品。

3. 电池(Battery)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

常见的电池包括干电池和蓄电池。

干电池通过一次性反应,产生电能;而蓄电池则可通过充电再次使用。

4. 电解质浓度(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电解质浓度是指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

浓度越高,电解质的电导率越大,电流通过的能力越强。

5. 电极电位(Electrode Potential)电极电位是电极在溶液中的电势。

阳极具有正电势,而阴极具有负电势。

电极电位可以用来计算化学动力学和电解过程的特性。

二、电解质的特性1.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强电解质是指能够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物质,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弱电解质则是指只有部分解离的物质,如醋酸和氨水。

2. 离子化程度(Degree of Ionization)离子化程度是指电解质分子中离子化的比例。

离子化程度越高,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导率越大。

3. 电解质的电导性电解质的电导性取决于电解质的浓度、离子化程度以及电解质的离子移动能力。

浓度越高、离子化程度越大、离子移动能力越高的电解质,电导率越大。

4. 离子迁移(Ion Migration)在电场的作用下,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会向相应的电极迁移。

高三化学电化学知识点

高三化学电化学知识点

高三化学电化学知识点电化学是研究电与化学之间相互转化的科学,是化学与电学的交叉学科。

在高三化学中,电化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三化学中的电化学知识点。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如NaCl、HCl等。

而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不能导电的物质,如糖、酒精等。

在电解质溶液中,正负离子会在电场作用下迁移,从而使溶液导电。

二、电解池与电解过程电解池是指用于进行电解的装置,包括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以及与电极相连的外部电源。

电解过程是指在电解池中,正负离子在电极之间迁移的过程。

阴极吸引正离子,还原成相应的物质;阳极吸引阴离子,氧化成相应的物质。

三、电解方程式电解方程式用于描述电解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通常使用方括号表示电解质溶液,使用单向箭头表示反应方向。

例如,在电解NaCl溶液的过程中,可以写作:2Cl- → Cl2 + 2e-2H2O + 2e- → H2 + 2OH-四、电极电势与电动势电极电势是指在标准状态下,电极与溶液中相应物质的离子之间建立的电势差。

电动势是指电池或电解池对外部做功的能力,是电池的重要特性。

电动势的大小与电化学电势差有关。

五、电化学电池电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常见的电化学电池有原电池、干电池和燃料电池等。

其中,原电池是通过化学反应来产生电能的装置,如常见的铅酸电池和锌银电池。

六、电解与电镀电解是利用外部电源迫使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其目的是将溶液中的某种物质电解析出。

电镀是一种利用电解的方法,在金属表面上镀覆一层金属的过程。

例如,可以使用银电镀法制备银制品。

七、电解水与电解溶液电解水是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需要通过外部电源提供能量。

电解溶液是指将溶液中的化合物进行电解分解的过程,可以获得纯净的金属或其他溶质。

八、电化学测量与应用电化学测量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来测量物质浓度、酸碱度等性质的方法。

电化学也有广泛的应用,如燃料电池用于能源转化、电解法用于制取金属等。

大一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大一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大一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在大一的电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础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深入了解电化学领域的基础。

下面是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第一部分:电化学基础1. 电化学的定义和应用范围电化学是研究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相互转化的学科,广泛应用于能源领域、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2. 电化学电池电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分为原电池和电解池两类,其中原电池产生电流,而电解池则通过外加电流进行化学反应。

3. 电极和电解质电极是与电解液接触的导电材料,根据其与电解液的化学反应特性可分为阳极和阴极。

电解质是导电固体或溶液,通过提供离子来维持电解质中的电荷平衡。

第二部分:电化学反应1. 电解和电沉积电解是通过外加电流将化学反应进行到非自发方向,电沉积则是通过电解将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化学中最主要的反应类型,它涉及物质的电子转移。

氧化是指失去电子,还原是指获得电子。

3. 极化和电化学动力学极化是电化学反应中由于电流通过电极引起的电势变化。

电化学动力学是研究电化学反应速率和机理的科学。

第三部分:电化学测量1. 电位和电动势电位是指电化学系统的静电能相对于基准点的差异,电动势则是指电化学电池的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2. 电导和电导率电导是指材料导电性的物理量,用来描述电流通过材料的能力。

电导率是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和电流浓度的关系。

3. 极化曲线和伏安曲线极化曲线描述了电化学电池电流与电势之间的关系,伏安曲线则是描述电化学电池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第四部分:电解和电化学反应机制1. 电解性质和电解过程电解性质是物质是否能够被电解分解的性质,电解过程是电解分解的化学反应机制。

2. 氧化还原电位和标准电极电位氧化还原电位是衡量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标准电极电位是指某种氧化还原电极与标准氢电极之间的电位差。

3. 催化和电催化反应催化是指通过改变反应机制或降低反应能垒来加速化学反应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稀溶液的经验式: lg k I k为常数 3、德拜-休克尔方程:
(1)m 0.001mol / kg的溶液,lg A ZZ I
(2)0.001
m
0.01mol / kg,lg
A ZZ 1 Ba
I
I
(3)0.01 m 1mol / kg, lg
A ZZ 1 Ba I
I
bI
三、固体电解质
1、按其中的传导离子来分类: (1)银离子导体(Ag+) 如AgX; (2)铜离子导体(Cu+)如CuX; (3)碱金属离子导体(Na+,Li+)如B- 氧化铝
(NaO2●Al2O3, n = 5-11); (4)氧离子导体 如ZrO2,ThO2; (5)氟离子导体如NaF,AlF3。 2、应用:燃料电池等。
(1)m与关系:m=Vm C,Vm是含1mol电解质溶液的体积,
C为体积摩尔浓度。
(2)m与淌度的关系:m= U++U- F,
:电离度,F:法拉第常数,F=eNA=96500C / mol。
对无限稀溶液:=1m
U
U
F,离子独立移动定律:mmm NhomakorabeaU
U
F
对浓度不太大的强电解质溶液,近似有:m
1
(3)平均质量摩尔浓度:m=(m+
m ) - ++-
若已知 ,有近似计算:+= m+,-= m-
二、德拜-休克尔方程
1、溶液的离子浓度I:
I 1
2
i
mi zi2
例:溶液内含0.01mol/kg NaCl 和.02mol/kg 的CdCl2,则Na+,Cd2+和
Cl- 离I 子1 强0.0度11为2 :0.02 22 0.05 (1)2 0.07 2
R1
R2
R3
R
,以此求出得到R,进而得到电导 1 R
3、电导池常数L/A:
R L 1 L ,L为两电极距离,A为电极面积,L 为电导池常数
A A
A
用已知电导率的电解液测定电导,就可求出电解池的 L =?。
A
二、电导测定的应用:
1.电离常数的测定
对于弱电解质,AB=A+ +B-,其平衡常数是:
Ka
aA aB a AB
ACA BCB CAB AB
KC
2
/
AB
log Kc log Ka 2A I , log A I
2.难溶盐溶解度的测定
根据摩尔电导率的定义: m k / c, 溶解度 c / m
对于无限稀释时,
m
m
m
m
3.电导滴定
HCl + NaOH = NaCl + H2O
第一部分:电化学基本原理 第一章 电解质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 §1、1 电解质 • §1、2 电解质的活度和活度系数 • §1、3电导和迁移数 • §1、4扩散系数及其与淌度、粘度的关系 • §1、5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第一部分:电化学基本原理
第一章 电解质及其物理化学性质
§1、1 电解质 一、溶液电解质: 1、导体 第一类导体:电子导电,如金属、石墨、某些
1、实质熔盐中粒子间的平均距离与固态盐中粒子间的平均距离 相近,熔盐中粒子的热运动性质仍保持着固态盐中粒子热运动 的性质,盐融化时各质点间的结合力只受到不大的削弱。 2、分类:
1)高温熔盐: 如等摩尔的NaCl KCl(663℃)等 2)低温熔盐: AlCl3(33mol%) MEIC (75℃)
3)常温熔盐: 如CO(NH2)(59.1mol%) NH4NO3(40.9%) (45.5℃)
3、应用 1)电解冶金及材料科学包括金属及其合金的电解制取与精炼、
合成新材料和表面处理;
2)能源技术,如核能、能源贮存、电池; 3)固体电化学技术,如单晶生长、熔盐半导体和
固体电解质; 4)环境技术,如净化大气、处理废物、无硫金属提取等; 5)化学工业,主要用作化学反应的介质; 6)冶金工业中热处理等。
4.检查水质
工业上常用电导法来检验水质(测量水的电导率)。一般蒸馏 水的为 10-5 S•cm-1(105 •cm), 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过的水其 电导率为10-6 S•cm-1(106 •cm). 纯水的电导率为5.5 10-8S•cm1 (18.2106 •cm)。28次蒸馏后的水的电导率为 6.310-8 S•cm1 (15.9106 •cm)。
d
dx
1 N0
粘滞力为:f2
6r粘
dx dt
f1
f2 (稳态扩散)时,扩散速度v
dx dt
d
1 d 0 RT ln c
1
dx 6r粘N0
dx
6r粘 N0
RT dc 1 d ln 6r粘N0c dx d ln c
Fick第一定律:cA dx DA dc D RT 1 d ln
(1)ti Qi Q Ii I
(2) Qi vi zici,ti
vi zici vi zici
i
vi、zi、ci分别为迁移速度、价数、体积摩尔浓度
(3)若溶液中只有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则:
+ + t+ v+ ,t- v-
v+ v-
v+ v-
2、淌度U又叫迁移率,指电位梯度Ex =dE/dx = 1v/m时的迁 移速度。
(1)单独水分子的结构:图1.1 (2)液体水的基本结构单元:图1.2 (3)水的溶剂化作用:
离子水化-水分子受离子静电作用而定向在离子周围 形成水化壳。
质子转移-水分子使纯态时不导电的电解质变成可导 电的。例如:HCl+ H2O = H3O+ + Cl-
二、熔融电解质:又叫熔盐,指处于熔融状态的盐类。
阳离子:+ +0 +RT ln m
阴离子:- -0 +RT ln -m-
对M A Mz Az有: = +++ --

++0 + ++
0
-- -
+RT
ln(


)
0 RT ln
可以得到以下:
1
(1)平均活度
:
=(

) - ++-
1
(2)平均活度系数

=(

) - ++-
f2
6r粘
dx dt
,
f2
6r粘U
,推力和阻力平衡时:
zF N0
6r粘U , D
RT
6r粘 N 0
(无限稀溶液, Stokes Einstein) D
RTU zF
U
m D
zF
RTm
z2F 2
4、D与T的关系
D D0 • exp E扩 RT lnD lnD0 E扩 RT
lnD ~ 1 为一直线 T
金属氧化物(PbO2,Fe3O4)、碳化物 第二类导体:离子导电,又名离子导体。
氯化钠水溶液等。
2、电解质的分类
• 曾经:强和弱电解质 • 现在分为:
非缔合式:卤化碱、碱土卤化物、过氧酸 盐、过渡金属卤化物 缔合式:如全部的酸
• 电解质: 溶液电解质,熔融电解质和固体电解质。
3、溶剂化作用:(以水为例)
dt
dx
6r粘N0 d ln c
对无限稀溶液,=1 D RT ,表明了D与粘度的关系 6r粘 N 0
3、D与淌度、摩尔电导率的关系
由淌度的概念-电位梯度 =Ex1V/m时的迁移速度 知,在单位电场强度下:
扩散速度v dx U,无限稀时,dx U ,离子所受推力是 d 1
dt
dt
dx No
(2) 1 A,1 1 1 =k • A ,k为电导率,指长为1m, R R LR L 截面积为1m2的导体的电导,单位为S • m1。
(3)= 1 为电阻率,的单位为 • m。
2、摩尔电导率 -m 指把含有1mol电解质的溶液置于相距1m 的两个平行电极间的电导,单位 S m2 mol
§1.2 电解质的活度和活度系数
一、活度和活度系数: 1、复习非电解质溶液的 与
(1)活度:对理想溶液:i
0 i
RT
ln
mi
对非理想溶液:i
0 i
RT
lni
(2)活度系数: m是真实溶液与理想溶液性质的偏差
也有= C
= X
2、电解质的 与 :
电解质溶液在水溶液中会电离形成正负离子, 因而对于1:1型电解质就有:
5.测定反应的速度
6.其它应用
(4)说明:Z
、Z
分别为阳、阴离子所带电荷;
I为溶液的离子强度;A、B为与溶剂介电常数、
溶液的常数;A=1(.82T4)31206
;B=
50.29 108
(T)1 2

a为离子的平均有效直径,不是离子直径;b为调节参数。
§1.3电导和迁移数
一、迁移数和淌度:
1、迁移数:某种离子的传电量在通过溶液的总电量 中所占的分数。
直线
的截距:lnD
,可
0
求D

0
直线
的斜率:
E扩 RT
,可
求E扩。
5、m与的关系:
D
RT
6r粘 N 0
RTm
z2F2
m粘
z2F2
6rN0
常数
m与粘成反比:粘度增大,电导值变小。
§1.5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一、电导的测定:
1、测量电导的交流电桥的示意图:见P12,图1-6
2、测量电导的原理:调节交流电桥中的可变电阻R3 和可变电容C,使监测器显示的电压为0,此式电桥 平衡,有:
m
m
(3)
与迁
m
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