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
梦游天姥吟留别讲解及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诗人通过描述梦游天姥山的经历,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人生的思考。
首先,诗人在开头部分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描述了梦游天姥山的起因和心情。
他先提到“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说明瀛洲是一个难以寻找的地方,而越人讲述的天姥山虽然也有所闻,但也是难以目睹的。
这种虚无飘渺的描述,为后面的梦境做了铺垫。
接着,诗人开始描述他在梦中的经历。
他先描绘了天姥山的高耸入云和连绵不绝,然后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天姥山的神奇景象。
比如,“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等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在描写天姥山的景象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手法,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神秘、浪漫的氛围。
这种氛围贯穿了整首诗,使得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除了描绘天姥山的景象外,诗人还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人生的思考。
比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这句,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呼吁人们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由。
最后,诗人通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表达了他对权贵的不屑和对自由、个性的追求。
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也贯穿了他的人生轨迹。
总的来说,《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充满想象力和浪漫主义的诗歌。
诗人通过梦游天姥山的经历,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人生的思考。
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他的个性和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翻译与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注解:(1)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诗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
天姥山:在今绍兴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
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
选自《李太白全集》。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太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
第二年,他将由东鲁(现在山东)南游会稽(绍兴,越州),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2).海客:浪迹海上之人。
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
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
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
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信:实在。
难求:难以寻访。
(3)越人:指浙江绍兴一带的人,春秋五霸的越国首都,也是魏晋第一大都会。
(4)云霞明灭:云霞忽明忽暗(5)天横:遮住天空。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和译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和译文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译文: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
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
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
(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
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
(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
岩泉发出的响声,象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
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
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
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象麻一样。
天姥山的诗句

天姥山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天姥山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句梦游天姥(mǔ)吟留别李白(唐)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mǔ),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5岳掩赤城。
天台(tāi)4万8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1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
谢公宿(sù)处今尚在,渌(lù)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zhuó)谢公屐(jī),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yù ),水澹(dàn)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射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jiē)。
惟觉(jué)时之枕席,失一直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jì)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快乐颜?详解《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一)(1作《别东鲁诸公》)选自《李太白全集》海客谈瀛洲(二),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三)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二三),势拔5岳掩赤城(四)。
天台(五)4万8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二四)我欲因之梦吴越,1夜飞度镜湖(六)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七)。
谢公(八)宿处今尚在,渌(二五)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九),身登青云梯(二六)。
半壁(一0)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一一)熊咆龙吟殷岩泉(一二),栗深林兮惊层巅。
原文注音: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唐代〕

《梦mènɡ游yóu天tiān姥mǔ吟yín留liú别bié/梦mènɡ游yóu天tiān姥mǔ山shān别bié东dōnɡ鲁lǔ诸zhū公ɡōnɡ》李lǐ白bái〔唐tánɡ代dài〕海hǎi客kè谈tán瀛yínɡ洲zhōu,烟yān涛tāo微wēi茫mánɡ信xìn难nán求qiú;越yuè人rén语yù天tiān姥mǔ,云yún霞xiá明mínɡ灭miè或huò可kě睹dǔ。
天tiān姥mǔ连lián天tiān向xiànɡ天tiān横hénɡ,势shì拔bá五wǔ岳yuè掩yǎn赤chì城chénɡ。
天tiān台tāi四sì万wàn八bā千qiān丈zhànɡ,对duì此cǐ欲yù倒dǎo东dōnɡ南nán倾qīnɡ。
我wǒ欲yù因yīn之zhī梦mènɡ吴wú越yuè,一yí夜yè飞fēi度dù镜jìnɡ湖hú月yuè。
湖hú月yuè照zhào我wǒ影yǐnɡ,送sònɡ我wǒ至zhì剡shàn溪xī。
谢xiè公ɡōnɡ宿sù处chù今jīn尚shànɡ在zài,渌lù水shuǐ荡dànɡ漾yànɡ清qīnɡ猿yuán啼tí。
脚jiǎo著zhuó谢xiè公ɡōnɡ屐jī,身shēn登dēnɡ青qīnɡ云yún梯tī。
梦回天老银别李白原文一句一句翻译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原文一句一句翻译《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
1.原文梦游天姥吟留别①海客谈瀛洲②,烟涛微茫信难求③。
越人语天姥④,云霞明灭或可睹⑤。
天姥连天向天横⑥,势拔五岳掩赤城⑦。
天台四万八千丈⑧,对此欲倒东南倾⑨。
我欲因之梦吴越⑩,一夜飞度镜湖月⑪。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⑫。
谢公宿处今尚在⑬,渌水荡漾清猿啼⑭。
脚著谢公屐⑮,身登青云梯⑯。
半壁见海日⑰,空中闻天鸡⑱。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⑲。
熊咆龙吟殷岩泉⑳,栗深林兮惊层巅㉑。
云青青兮欲雨㉒,水澹澹兮生烟㉓。
列缺霹雳㉔,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㉕,訇然中开㉖。
青冥浩荡不见底㉗,日月照耀金银台㉘。
霓为衣兮风为马㉙,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㉚。
虎鼓瑟兮鸾回车㉛,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㉜,恍惊起而长嗟㉝。
惟觉时之枕席㉞,失向来之烟霞㉟。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㊱。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㊲,须行即骑访名山㊳。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㊴,使我不得开心颜!2.注释①天姥(mǔ)山:在今浙江新昌东面。
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因此得名。
②瀛(yíng)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方丈。
③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
微茫:景象模糊不清。
信:确实,实在。
④越人:指浙江一带的人。
⑤云霞:彩云,彩霞。
一作“云霓”。
明灭:忽明忽暗。
指天姥山在云彩中时隐时现。
⑥向天横:直插天空,遮住天空。
横,直插。
⑦“势拔”句: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
拔,超出。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西北。
⑧天台(tāi):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北部。
四:一作“一”。
太姥山诗句李白

太姥山诗句李白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和解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一首著名诗歌,其中包含了许多细节和隐喻,可以进行深入的解读。
下面是一种可能的解读方式:
这首诗歌讲述了诗人在梦中游历天姥山时的心情和感受。
第一节描写了诗人的梦境,诗人写道:"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
我枕当年,叹息未已。
"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在梦中游历天姥山时的心情,他感受到了天姥山的壮丽和神秘。
第二节描写了诗人对自己的感受,诗人写道:"我自天姥观,转朱阁,低绮户,瞰危楼。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句话表现出诗人对自己的感受,他认为自己像是在人间的梦境中,感受到了梦境的神奇和不可思议。
第三节描写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诗人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救赎与人间,轮回与天圆。
" 这句话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他认为生活是短暂的,应该好好享受。
总的来看,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梦中游历天姥山时的心情和感受,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自己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歌也蕴含了李白独特的诗风,如流畅的押韵和生动的描绘。
下面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原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
我枕当年,叹息未已。
我自天姥观,转朱阁,低绮户,瞰危楼。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救赎与人间,轮回与天圆。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词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诗词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
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其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笔随兴至,体制解放,堪称绝世名作。
这首诗是李白被排挤出长安后,为向往光明、追求自由而创作的一首诗。
它记述了李白在天台山游览时所做的一个奇特的梦。
在梦中,李白攀登上了风景秀美的天姥山,置身于其中的“仙境”,并由此引发了他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在诗中,李白通过描绘天姥山的神奇壮丽和迷人之处,表达了自己对光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他以“烟涛微茫信难求”的景象来形容自己追求光明的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仍然坚定地选择了“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的道路。
在诗中,李白还通过描绘天姥山的高耸入云、横亘天际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权贵、世俗的蔑视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用“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自己不畏强权、坚持自我、敢于挑战的精神风貌。
此外,这首诗还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夸张手法,描绘出一个亦真亦幻、如梦如幻的场景。
他用“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等瑰丽的诗句,展现出一个充满奇幻和神秘的世界,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总的来说,《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充满激情、想象力和浪漫主义的诗篇。
它不仅展示了李白卓越的诗歌才华和艺术造诣,也表达了他对光明、自由和独立精神的追求。
这首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人们在追求理想和自由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类活用 2.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 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 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訇然中开 “中”用作“开”的状语,从中间
词类活用 3.使动用法
◆栗森林兮惊层巅
词类活用 3.使动用法
◆栗森林兮惊层巅
栗,使……颤栗; 惊,使……惊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 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名词“事”作动词,侍奉 ◆云青青兮欲雨
词类活用 2.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
◆訇然中开
◆古来万事东流水
词类活用 2.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 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 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研 读 第 ② 段
如果你同李白入梦, 你想拍下他梦境中的那
些场景。
提示:可以参照地点和时间的变换。
研 读 第 ② 段
月夜清丽 湖景 山中日升 明快之景 山中奇幻 夜景 仙人登场
幽静 壮观雄奇 神奇迷离
富丽堂皇
思考探究
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 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 生活。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 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 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 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 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 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幼境这样, 自古以来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 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 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 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 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 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理清思路
听录音,然后用课文语句回答。
②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理清思路
听录音,然后用课文语句回答。
②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我欲因之梦吴越。”
☆理清思路
听录音,然后用课文语句回答。
③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理清思路
听录音,然后用课文语句回答。
③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性格傲岸,不事权贵
入梦之因
梦境
月 夜 清 丽 湖 景
山 山仙 中 中人 日 奇极 升 幻乐 之 夜 景
出梦之叹
高大脱俗
梦 安 能 醒 摧眉折腰事权贵 长 叹
景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找出作者在本诗中所体现
的思想消极面的句子。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 万事东流水。 且放白鹿青崖间。
诗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揭示主旨,表现 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 蔑视权贵的精神。
中心思想:
全诗通过对梦游天姥山的描 绘,写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 求,对黑暗现实憎恶、表现诗人 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以过万重山。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理清思路
听录音,然后用课文语句回答。 ④揭示全诗主的两句诗是:
☆理清思路
听录音,然后用课文语句回答。 ④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势拔五岳掩赤城 烟涛微茫信难求 云霞明灭或可睹 訇然中开 使我不得开心颜 古来万事东流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势拔五岳掩赤城 烟涛微茫信难求 云霞明灭或可睹 訇然中开 使我不得开心颜 古来万事东流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超出 的确、实在 暗 打开,动词 舒展,动词 事情,名词 侍奉,动词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云青青兮欲雨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 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名词“事”作动词,侍奉 ◆云青青兮欲雨 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思考
写了什么事?
梦醒时分,好梦破灭, 回到现实。心一落千丈,身 直坠深渊。无奈苦闷。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醒留别,揭示全诗的主旨。 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徜徉山水到 反抗。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 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 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后者更是 主要的感情。
梦 游 天 姥 吟 唐 李留 白 别
☆理清思路
听录音,然后用课文语句回答。
①入梦的原因是: ②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③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④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理清思路
听录音,然后用课文语句回答。
①入梦的原因是:
☆理清思路
听录音,然后用课文语句回答。
①入梦的原因是: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 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 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