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综合物理部分四
2024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下学期核心模拟卷(四)理科综合全真演练物理试题(基础必刷)

2024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下学期核心模拟卷(四)理科综合全真演练物理试题(基础必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所示,三根等长的光滑杆构成三角架,杆OA竖直放置。
质量均为m的两小球用细线相连后,分别套在两杆上,在图示位置能保持静止。
现将三角架绕A端在竖直平面内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直到AB杆水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A杆对小球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B.OB杆对小球的弹力一直增大C.转至AB杆水平时OB杆上的弹力大小为2mgD.转至AB杆水平时绳上拉力为第(2)题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a状态开始,经历a→b→c→a过程,其图像如图,ab的延长线过坐标原点O,bc与纵轴平行。
已知a、c两状态下气体的温度相同,过程中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为Q。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在a状态下单位时间内对单位面积器壁的冲量小于在c状态下的冲量B.过程中气体内能变化量的绝对值大于QC.b→c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为D.a→b→c→a整个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为零第(3)题如图,光滑斜面上放置一根通有恒定电流的导体棒,空间有垂直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B,导体棒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匀强磁场的方向沿图示方向缓慢旋转到水平方向,为了使导体棒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应同步A.增大B.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第(4)题一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重力做了-2J的功,合力做了4J的功,则( )A.该物体动能减少,减少量等于4JB.该物体动能增加,增加量等于4JC.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减少量等于2JD.该物体重力势能增加,增加量等于3J第(5)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大于B.曲线运动中,加速度一定不为零C.匀速圆周运动中,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同D.瞬时速率等于瞬时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第(6)题“扔纸团”是深受大众青睐的手机小游戏.如图所示,游戏时,游戏者滑动屏幕将纸团从P点以速度v水平抛向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圆柱形废纸篓,纸团恰好沿纸篓的上边沿入篓并直接打在纸篓的底角.若要让纸团进入纸篓中并直接击中篓底正中间,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在P点将纸团以大于v的速度水平抛出B.在P点将纸团以小于v的速度水平抛出C.在P点正下方某位置将纸团以大于v的速度水平抛出D.在P点正上方某位置将纸团以小于v的速度水平抛出第(7)题关于原子物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电效应中,电子一次性吸收光子的全部能量,不需要积累能量的时间,光电流自然几乎是瞬时产生的B.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互斥的,它们是描述同一种现象的两种不同理论C.食盐被灼烧时发的光,主要是由食盐蒸气中钠原子的能级跃迁而造成的D.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第(8)题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
【省级联考】陕西省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联考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

【省级联考】陕西省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联考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一、单选题 (共7题)第(1)题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工业上,利用X射线检查金属构件内部的缺陷B.γ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因此不可用于探测金属构件内部的缺陷C.X射线对生命物质有较强的作用,过量的X射线辐射会引起生物体的病变D.许多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发出荧光,根据这一点可以设计防伪措施第(2)题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已知此物体在t=0时速度为零,若用v1、v2、v3、v4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A.v1B.v2C.v3D.v4第(3)题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和m3。
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的能量是(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 )A.B.C.D.第(4)题公交车突然出现故障,两个乘客下车尝试推动公交车,图甲中A向前推B,B向前推车,图乙中A、B同时向前推车,都没有推动公交车,假设这两种方式中两位乘客推力都为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图中公交车受到的推力都为2F B.图甲中B受到的地面摩擦力为0C.图甲中公交车受到的地面的摩擦力为2F D.图乙中公交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于2F第(5)题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物块初动能为E k0,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E k与位移x关系的图线是( )A.B.C.D.第(6)题自然界中的碳主要是碳12,也有少量的碳14。
宇宙射线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同大气作用产生中子,中子撞击大气中的氮引发核反应产生碳14。
核反应方程为,碳14具有放射性,能够自发地进行衰变而变成氮,核反应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衰变是衰变B.该衰变为衰变C.Z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D.用Z射线照射食品,可以延长其保存期第(7)题“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发生后,抢在地震横波到达前,通过电磁波将地震信息向可能遭受破坏和影响的地区提前几秒至几十秒发出警报。
2019四川高考物理部分试题及解答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1至4页,第二部分5至10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Fe 56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126分)注意事项:1.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本部分共2大题,21小题。
每小题6分,共126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 )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物体内每个分子的动能越大(B )分子间引力总是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减小而减小 (C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 (D )只有外界对物体做功才能增加物体的内能15.今年4月30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中圆轨道卫星,其轨道半径为2.8⨯107m 。
它与另一颗同质量的同步轨道卫星(轨道半径为4.2⨯107m )相比()B ,(A )向心力较小(B )动能较大(C )发射速度都是第一宇宙速度 (D )角速度较小 16.如图所示,在铁芯P 上绕着两个线圈a 和b ,则()D ,(A )线圈a 输入正弦交流电流,线圈b 可输出恒定电流 (B )线圈a 输入恒定电流,穿过线圈b 的磁通量一定为零 (C )线圈b 输出的交流电流不对线圈a 的磁场造成影响 (D )线圈a 的磁场变化时,线圈b 中一定有电场 17.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原子( )A ,(A )从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比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辐射出的电磁波的波长长(B )从n =5能级跃迁到n =1能级比从n =5能级跃迁到n =4能级辐射出的电磁波的速度大(C )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 (D )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核一定向外放出能量 18.a 、b 两种色光组成的光束从介质进入空气时,其折射光束如图所示,用a 、b 两束光()C ,(A )先后照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在缝后屏上都能出现干涉条纹,由此确定光是横波 (B )先后照射某金属,a 光照射时恰能逸出光电子,b 光照射时也能逸出光电子(C )从同一介质以相同方向射向空气,其界面为平面,若b 光不能进入空气,则a 光也不能进n E /eV ∞ 0 5 -0.54 4 -0.85 3 -1.512 -3.401 -13.60入空气(D )从同一介质以相同方向射向空气,其界面为平面,a 光的反射角比b 光的反射角大 19.在x O y 平面内有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2m/s ,振动幅为A ,M 、N 是平衡位置相距2m 有两个质点,如图所示,在t =0时,M 通过其平衡位置沿y 轴正方向运动,N 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已知该波的周期大于1s ,则( )D ,(A )该波的周期为53s (B )在t =13s 时,N 的速度一定为2m/s(C )从t =0到t =1s ,M 向右移动了2m(D )从t =13s 到t =23s ,M 的动能逐渐增大20.半径为a 右端开小口的导体圆环和长为2a 的导体直杆,单位长度电阻均为R 0,圆环水平固定放置,整个内部区域分布着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杆在圆环上以速度v 平行于直径CD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杆始终有两点与圆环良好接触,从圆环中心O 开始,杆的位置由θ确定,如图所示。
吉林省长春市2023届高三质量监测(四)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物理答案

长春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质量监测(四)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三、非选择题,物理部分。
在计算题的解答中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6分)【试题答案】(1)0(2分);(3)212F F =或2121F F =(2分);(5)一直变大(2分)。
23.(12分)【试题答案】 (1)C (3分);(2)大(3分);(3)如图,有一处错误即不得分(3分); (4)A (3分)。
24. (10分)【试题答案】(1)0.01V ,逆时针方向;(6分) (2)N 1063−⨯=F ,竖直向上。
(4分)【试题解析】(1)由图乙可知,线圈中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为s /T 5.0=tB∆∆ ………………………………………………………(1分) 线圈中磁场的有效面积为22d S =……………………………………(1分)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tSB E ∆⋅∆=………………………………………………………(2分) 解得V 01.0=E ………………………………………………………(1分) 由楞次定律得,线圈中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
……………………(1分)(2)t =4 s 时,磁感应强度为T 3=B 且线圈中电流大小为REI =……………(1分) 由BId F =得 …………………………………………………………(1分) N 1063−⨯=F ………………………………………………………………(1分) 由左手定则得,线圈所受安培力方向向上。
…………………………(1分) 注:用其他方法得到正确结果,可按步骤酌情给分。
全国100所名校2024届高三模拟示范卷(四)理科综合物理高频考点试题(强化版)

全国100所名校2024届高三模拟示范卷(四)理科综合物理高频考点试题(强化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风筝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是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的一项群众性体育娱乐活动。
一平板三角形风筝(不带鸢尾)悬停在空中,如图为风筝的侧视图,风筝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风筝受到空气的作用力F垂直于风筝平面向上。
若拉线长度一定,不计拉线的重力及拉线受到风的作用力,一段时间后,风力增大导致作用力F增大,方向始终垂直于风筝平面,夹角不变,再次平衡后相比于风力变化之前()A.风筝距离地面的高度变大B.风筝所受的合力变大C.拉线对风筝的拉力变小D.拉线对风筝的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变小第(2)题为了研究乐音的物理规律,某同学用计算机录制下优美的笛音do和sol,然后在电脑上用软件播放,分别得到如图(a)和图(b)所示的两个振动图像,由此可以判断( )A.do和sol的频率之比约为3:2B.do和sol的周期之比约为2:3C.do和sol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之比为3:2D.do和sol在空气中传播的波长之比为3:2第(3)题如图所示,虚线所示的圆形区域内存在一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P为磁场边界上的一点,大量相同的带电粒子以相同的速率经过P点,在纸面内沿不同方向射入磁场,若粒子射入的速率为,这些粒子在磁场边界的出射点分布在六分之一圆周上;若粒子射入速率为,相应的出射点分布在三分之一圆周上,不计重力及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为( )A.B.C.D.第(4)题磁流体发电机的原理如左图所示,燃烧室在3000K的高温下将气体全部电离成高温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经喷管提速后以速度v进入矩形发电通道,发电通道中有垂直于喷射速度方向的匀强磁场,简化后的原理图如右图所示。
已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发电通道长为l,宽为b,高为a,高温等离子体的电阻率,外部电路的总电阻为R。
北京市海淀区2024年高三一模(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北京市海淀区2024年高三一模(理科综合)物理部分一、单选题 (共6题)第(1)题可伸缩式的晾衣杆不用打孔、不用打钉就能固定在墙上,安装简单方便。
如图所示,将杆水平放在相对而立的两个竖直墙面之间,调整杆的长等于两墙之间的距离,再通过旋转杆的两端,让杆的两端紧紧顶在两个墙面上就安装完成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挂重物,杆在静止不动时受到3个力作用B.挂上重物,杆在静止不动时受到5个力作用C.所挂重物质量越大,杆对墙面的摩擦力越大D.所挂重物质量变大,杆对墙面的摩擦力不变第(2)题如图所示,一束由红、蓝两单色光组成的光线从某半球形玻璃砖的A点以入射角射入穿过玻璃砖自下表面射出(不考虑多次反射)。
已知该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1.5。
设红光与蓝光穿过玻璃砖所用的时间分别为和,速度分别为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折射光线AB是红光B.C.光发生折射时波长不变D.第(3)题如图所示为华附校园内的风杯式风速传感器,其感应部分由三个相同的半球形空杯组成,称为风杯。
三个风杯对称地位于水平面内互成120°的三叉型支架末端,与中间竖直轴的距离相等。
开始刮风时,空气流动产生的风力推动静止的风杯开始绕竖直轴在水平面内转动,风速越大,风杯转动越快。
若风速保持不变,三个风杯最终会匀速转动,根据风杯的转速,就可以确定风速,则( )A.若风速不变,三个风杯最终加速度为零B.任意时刻,三个风杯转动的速度都相同C.开始刮风时,风杯所受合外力沿水平方向指向旋转轴D.风杯匀速转动时,其转动周期越大,测得的风速越小第(4)题“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描述了水波中的质点上下振动将外来光线反射入人眼产生的宝殿楼台掩映于夕阳余晖中的景象。
如图所示,一列水波中的质点A正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质点B每秒通过的路程为40cm则( )A.这列水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B.质点B的加速度正在减小C.这列水波的波速为0.4m/sD.质点C运动到A点用时1.5s第(5)题在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状留篇》中提到“是故湍濑之流,沙石转而大石不移。
2022年山西省中考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含答案)
2022年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理科综合第Ⅰ卷选择题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11.小明来到武乡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参加“丹心向党·红色研学”活动。
如图所示,是他在体验活动中,身着八路军军服庄严地吹响“冲锋号”的情景。
根据图片信息,请你估测“冲锋号”的长度约为A.20cm B.50cmC.120cm D.150cm12.社区志愿者对居民日常用电常识进行了调查,下列说法符合安全用电的是A.可用铜丝替代烧断的保险丝B.更换灯泡时要先切断电源C.能用湿布擦拭正发光的灯管D.低于220V的电压都安全13.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到工厂参观,看到车间里摆放着如图所示的高凳,工人师傅告诉大家这是电力作业安全登高凳。
下列可用来制作这种高凳的材料是A.不锈钢B.铁C.铝合金D.木头14.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
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
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15.2022年北京冬奥会,山西运动员苏翊鸣在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比赛中夺得金牌。
如图所示,是他在比赛中的情景。
下列对他加速下滑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运动状态始终保持不变B.相对于地面他是静止的C.高度下降重力势能减小D.受到惯性作用持续下滑16.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周围会冒“白气”。
“白气”的成因与下列谚语中加点字涉及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霜.前冷,雪后寒B.水缸出汗.,不用挑担C.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17.人类最早的磁化技术出现在我国宋代。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物理真题(含答案)
(2)金属体P在导轨上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3)与P碰撞后,绝缘棒Q在导轨上运动的时间。
[物理——选修3-3](15分)
13.在一汽缸中用活塞封闭着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发生下列缓慢变化过程,气体一定与外界有热量交换的过程是()
A.气体的体积不变,温度升高
B.气体的体积减小,温度降低
(2)若选择另一个电路图进行实验,在答题卡所给图上用实线画出实验中应得到的关系曲线的示意图______。
10.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让小车左端和纸带相连。右端用细绳跨过定滑轮和钩码相连。钩码下落,带动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和相关数据如图(b)所示。
(一)必考题:共129分。
9.某同学用伏安法测绘一额定电压为6V、额定功率为3W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所用电压表内阻约为 ,电流表内阻约为 .实验中有图(a)和(b)两个电路图供选择。
(1)实验中得到的电流I和电压U的关系曲线如图(c)所示,该同学选择的电路图是图________(填“a”或“b”)
A. B. C. D.
7.光滑刚性绝缘圆筒内存在着平行于轴的匀强磁场,筒上P点开有一个小孔,过P的横截面是以O为圆心的圆,如图所示。一带电粒子从P点沿PO射入,然后与筒壁发生碰撞。假设粒子在每次碰撞前、后瞬间,速度沿圆上碰撞点的切线方向的分量大小不变,沿法线方向的分量大小不变、方向相反;电荷量不变。不计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6.0
73.0
87.3
94.6
(2)根据表中数据得到小车平均速度 随时间 的变化关系,如图(c)所示。在答题卡上的图中补全实验点_____。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 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质点做直线运动,下列描述其位移x 或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15.福建舰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
借助配重小车可以进行弹射测试,测试时配重小车被弹射器从甲板上水平弹出后,落到海面上。
调整弹射装置,使小车水平离开甲板时的动能变为调整前的4倍。
忽略空气阻力,则小车在海面上的落点与其离开甲板处的水平距离为调整前的 A .0.25倍B .0.5倍C .2倍D .4倍16.天文学家发现,在太阳系外的一颗红矮星有两颗行星绕其运行,其中行星GJ1002c 的轨道近似为圆,轨道半径约为日地距离的0.07倍,周期约为0.06年,则这颗红矮星的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 A .0.001倍B .0.1倍C .10倍D .1000倍17.三位科学家由于在发现和合成量子点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
不同尺寸的量子点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现有两种量子点分别发出蓝光和红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蓝光光子的能量大于红光光子的能量 B .蓝光光子的动量小于红光光子的动量 C .在玻璃中传播时,蓝光的速度大于红光的速度D .蓝光在玻璃中传播时的频率小于它在空气中传播时的频率Ot xAOt xBOt vCOt vD18.如图,两根不可伸长的等长绝缘细绳的上端均系在天花板的O 点上,下端分别系有均带正电荷的小球P 、Q ;小球处在某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平衡时两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相等。
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_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一同学将排球自O 点垫起,排球竖直向上运动,随后下落回到O 点。
设排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和速度大小成正比。
则该排球()A.上升时间等于下落时间B.被垫起后瞬间的速度最大C.达到最高点时加速度为零D.下落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2.小车在水平地面上沿轨道从左向右运动,动能一直增加。
如果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小车在轨道上相应位置处所受合力,下列四幅图可能正确的是()A. B.C. D.3.2022年10月,全球众多天文设施观测到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其中我国的“慧眼”卫星、“极目”空间望远镜等装置在该事件观测中作出重要贡献。
由观测结果推断,该伽马射线暴在1分钟内释放的能量量级为4810J 。
假设释放的能量来自于物质质量的减少,则每秒钟平均减少的质量量级为(光速为83m /s )A.1910kgB.2410kgC.2910kgD.3410kg4.一学生小组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时,进行了如下比较实验。
用图(a )所示的缠绕方式,将漆包线分别绕在几何尺寸相同的有机玻璃管和金属铝管上,漆包线的两端与电流传感器接通。
两管皆竖直放置,将一很小的强磁体分别从管的上端由静止释放,在管内下落至管的下端。
实验中电流传感器测得的两管上流过漆包线的电流I 随时间t 的变化分别如图(b )和图(c )所示,分析可知()A.图(c )是用玻璃管获得的图像B.在铝管中下落,小磁体做匀变速运动C.在玻璃管中下落,小磁体受到的电磁阻力始终保持不变D.用铝管时测得的电流第一个峰到最后一个峰的时间间隔比用玻璃管时的短5.如图,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xOy 平面)向里,磁场右边界与x 轴垂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科综合物理部分四1、如图所示,是一火警报警期器的一部分电路示意图。
其中R 2为用半导体热敏材料(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减小)制成的传感器,电流表A 为值班室的显示器,a 、b 之间接报警器。
当传感器R 2所在处出现火情时,显示器A 的电流I 、报警器两端的电压U 的变化情况是:A .I 变大,U 变大B .I 变小,U 变小C .I 变小,U 变大D .I 变大,U 变小 2、如图所示,O 点有一粒子源,在某时刻发射大量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的粒子,它们的速度大小相等,速度方向均在xOy 平面内。
在直线x= a 与x=2a 之间存在垂直于xOy 平面向外的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与y 轴正方向成60°角发射的粒子恰好垂直于磁场右边界射出。
不计粒子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关于这些子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A.粒子的速度大小为B.粒子的速度大小为C. 与y 轴正方向成120°角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D. 与y 轴正方向成90°角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 3、如图所示,在两等量同种点电荷的电场中,MN 是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b 是直线ac 与MN 的交点,且a 与c 关于MN 对称,d 是两电荷连线上的一点。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 点场强一定大于d 点场强 B. b 点场强一定小于d 点场强 C. 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b 、c 两点间的电势差D 试探电荷+g 在a 点的电势能等于在c 点的电势能4、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顺利升空,11月1日,“神舟八号”随后飞上太空,11月3日凌晨“神八”与离地高度343km 轨道上的“天宫一号”对接形成组合体,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为建立太空实验室——空间站迈出了关键一步。
设对接后的组合体在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对接前,“神舟八号”欲追上“天宫一号”,可以在同一轨道上点火加速B .对接后,“天宫一号”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 .对接后,“天宫一号“的运行周期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D .今后在“天宫一号”内工作的宇航员因受力平衡而在其中悬浮或静止5、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b 是原线圈的中心接头,电压表V 和电流表A 均为理想电表,除滑动变阻器电阻R 以外其余电阻均不计,从某时刻开始在原线圈c 、d 两端加上交变电压,其瞬时值表达式为t u π100sin 22201=(V)。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单刀双掷开关与a 连接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0 V B .1600=t s 时,点c 、d 间的电压瞬时值为110VC .当单刀双掷开关由a 扳向b 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大D .单刀双掷开关与a 连接,滑动变阻器触头P 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小6、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方,有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方向相反的水平匀强磁场,如图所示的PQ 为两个磁场的边界,磁场范围足够大。
一个半径为a 、质量为m 、电阻为R 的金属圆环垂直磁场方向,以速度υ从如图位置运动,当圆环运动到直径刚好与边界线PQ 重合时,圆环的速度为υ2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圆环中的电功率为Ra B 2224υB .此时圆环的加速度为mRa B υ224C .此过程中通过圆环截面的电量为RBa 2πD .此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电能为275.0υm 7、如图所示,abcd 为面积为S 、匝数为N 、总电阻为R 的矩形线圈.现让线圈绕与cd 边重合的轴OO'从图示位置开始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空间中只有OO'左侧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则:A .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90°的过程中线圈中产生的热量为B .线圈中电流方向每秒钟改变次数为ω/π次C .在线圈转动一圈的过程中,通过线圈某一截面的电荷量为2BS/R D.此线圈中产生的交流电动势的有效值为倾斜角为θ,其中8、U 型金属导轨构成如图所示斜面,斜面MN ,PQ 间距为L ,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垂直导轨平面,导轨电阻不计,金属棒ab 质量为m ,以速度v 沿导轨上滑,并与两导轨始终保持垂直且接触良好,导轨与ab 棒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 棒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ab 棒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 ,ab 棒沿导轨上滑位移为S 时速度减为O ,则在这一过程中: A .ab 棒沿导轨向上做匀减速运动B .ab 棒受到的最大安培力大小为22sin B L vRθ C .导体棒动能的减少量等于mgssin θ+μmgscos θD .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等于12mv2-mgssin θ-μmgscos θ9某兴趣小组想通过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探究“合外力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开始前,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①W②W ∝v ,③W ∝v 2。
他们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PQ 为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在Q 处固定一个速度传感器(用甲来测量物体每次通过Q点时的速度),每次实验,物体都从初始位置处由静止释放。
(1)该实验中是否需要测出物体的质量_____________。
(2)同学们设计了以下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
其中L1.L2.L3.L4……,代表物体分别从不同高度处无初速释放时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v 1.v 2.v 3.v 4……,表示物体每次通过Q点的速度。
实验次数 1 2 3 4 …….L L1L2L3L4…….v v 1v 2v 3v 4……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L-v图象,并得出结论W∝v 2。
他们的做法是否合适,你有什么好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此实验中,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__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探究出的结果。
10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从实验室中找到一只小灯泡,上边标称功率值为0.75W,额定电压值已模糊不清。
他们想测定其额定电压值,于是先用欧姆表直接测出该灯泡的电阻约2Ω,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该灯泡的额定电压U =PR=75.02 V =1.23V。
他们怀疑所得电压值不准确,于是,再利用下面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设计了一个电路进行测量。
当电压达到1.23V时,发现灯泡亮度很弱,继续缓慢地增加电压,当达到2.70V时,发现灯泡已过亮,立即断开开关,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A.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3kΩ)B.A1电流表(量程150mA,内阻约2Ω)C.电流表 A2(量程500mA,内阻约0.6Ω)D.滑线变阻器R1(0-20Ω)E.滑线变阻器R2(0-50Ω)F.电源E(电动势4.0V,内阻不计)G.开关S和导线若干请你根据实验要求,帮助他们完成实验分析:(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在给出的方格纸内作出U—I图线,并从图线上分析该灯的额定电压应为________V;这一结果大于一开始的计算结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分析,他们实验时所选择的最佳电路和器材应为下面四个电路图中的图;电流表选择(填A1或A2);滑线变阻器选择(填R1或R2)。
11、如图所示,半圆有界匀强磁场的圆心O1在X轴上,OO1距离等于半圆磁场的半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1。
虚线MN,平行X轴且与半圆相切于P点。
在MN上方是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场强大小为E,方向沿X轴负向,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
B1,B2方向均垂直纸面,方向如图所示。
有一群相同的正粒子,以相同的速率沿不同方向从原点O射入第I象限,其中沿x 轴正方向进入磁场的粒子经过P点射入MN后,恰好在正交的电磁场中做直线运动,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 (粒子重力不计)。
求:(1)粒子初速度大小和有界半圆磁场的半径。
(2)若撤去磁场B2,则经过P点射入电场的粒子从y轴出电场时的坐标。
(3)试证明:题中所有从原点O进入第I象限的粒子都能在正交的电磁场中做直线运动。
O100 200 300I/mA U/V2.03.01.012、如图甲所示,表面绝缘、倾角θ=30︒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的顶端固定有弹性挡板,挡板垂直于斜面,并与斜面底边平行。
斜面所在空间有一宽度D =0.40m 的匀强磁场区域,其边界与斜面底边平行,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磁场上边界到挡板的距离s =0.55m 。
一个质量m =0.10kg 、总电阻R =0.25Ω的单匝矩形闭合金属框abcd ,放在斜面的底端,其中ab 边与斜面底边重合,ab 边长L=0.50m 。
从t=0时刻开始,线框在垂直cd 边沿斜面向上大小恒定的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当线框的ab 边离开磁场区域时撤去拉力,线框继续向上运动,并与挡板发生碰撞,碰撞过程的时间可忽略不计,且没有机械能损失。
线框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已知线框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未脱离斜面,且保持ab 边与斜面底边平行,线框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3/3,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1)求线框受到的拉力F 的大小;(2)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13.[物理——选修3-4](1)(5分)如图所示为半圆形的玻璃砖,C 为AB 的中点。
a 、b 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可见细光束垂直AB 边从空气射入玻璃砖,且两束光在AB 面上入射点到C 点的距离相等,两束光折射后相交于图中的P 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 .在真空中,a 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 光的传播速度B .在真空中,a 光的波长大于b 光的波长C .a 光通过玻璃砖的时间大于b 光通过玻璃砖的时间D .若a 、b 两束光从同一介质射入真空过程中,a 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于b 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2)(10分)如图,质点O 在垂直x 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形成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
在t =0时刻质点O 开始向下运动,经0.4s 第一次形成图示波形,求位于x =8m 处的质点B 再经过多长时间第一次到达波峰?乙甲理科综合物理部分四1.B2.AC3.D4.C5.C6.AC7.BD8.D 9.(8分)解析:(1)功W 与距离L 成正比,得到L 和v 的关系即可得到W 和v 的关系,因此不必测量物体的质量。
(2)采用表格方法记录数据,合理。
绘制的L -v 图象是曲线,不能得出结论W ∝v 2。
为了更直观地看出L 和v 的变化关系,应该绘制L -v 2图象。
(3)重力和摩擦力的总功W 也与距离L 成正比,因此不会影响探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