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营商政务环境评价研究——以辽宁省14市的调查数据为例

合集下载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总目次)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总目次)
19年
东 北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ofNortheasternUniversity (SocialScience)
Vol.21 2019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总目次)
科技哲学研究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机体哲学解读 …………………………………………… 王 前,陈 佳(1,1) 人类增强可以作为道德义务吗? 约翰·哈里斯“人类增强进化论”解析 ……………… 刘 铮(1,8) 人工智能威胁论:逻辑考察与哲学辨析 ……………………………………………… 李 帅(1,14) 技术人工物可靠性的哲学分析 ……………………………………… 吴国林,傅 铭,齐 康(2,111) 算法的伦理问题及其解决进路 ……………………………………………… 刘 培,池忠军(2,118) 新时代技术创新文化进化探究 ……………………………………… 王 娜,王 健,赵 旭(2,126) 大数据时代网络伦理规制研究 ……………………………………………… 田鹏颖,戴 亮(3,221) 技术化身体及其审美旨趣困境分析 ………………………………………… 廉 佳,文成伟(3,228) 可供性视域下运动技能认知的身体转向 ………………………………… 焦宗元,罗玲玲(3,235) 机器人伦理学:机器的伦理学还是人的伦理学? ………………………………… 闫坤如(4,331) 消费意识形态视域中的身体消费审视与解读 …………………………… 林 滨,邓琼云(4,337) 按钮的技术哲学新意 …………………………………………………………………… 张晓锋(5,441) 暴力电脑游戏的道德困境及其超越 基于米格尔·西卡特的模型与方法 …………… 吴一迪(5,449)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工匠精神及其哲学基础 ……………………………… 万长松,孙启鸣(5,456) 桑德尔为什么“反对完美”? 基于社群主义对人类增强技术的拒斥 ………… 陈肖东,王国豫(6,551) 围绕创新链完善 R&D 投入资金链的研究………………………………… 郑文范,刘明伟(6,559)

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评价方法——以辽宁省为例

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评价方法——以辽宁省为例

Forum学术论坛 2012年10月233城市化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评价方法①——以辽宁省为例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庄连平摘 要:本文以辽宁省为例,从反映城镇自身发展质量状况的“核心载体”和区域发展质量的“区域载体”入手,选取了涵盖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19个指标,构建了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使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在测度城市化综合水平的同时,从动态角度分析了辽宁省14个地级市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变动情况。

关键词:城市化质量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b)-233-05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0年的47.5%,提高了29.58个百分点,年均增加0.92个百分点,有两三亿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

中国日前公布了“十二五”规划纲要,其中提出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城市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这就意味着到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由现在的47.5%提高到51.5%,城镇人口人数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人数,城市化推进进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自然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和讨论。

然而,城市化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量”的增长,其根本内涵应该是“质”的提升,在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的同时,应该伴随城市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居民可以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便捷、经济进步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减小城乡差距。

因此应该通过一个综合指标来反映和测度城市化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综观国内的一些文献,目前尚无一套统一和规范的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因此文本在总结前人文献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尝试以辽宁省为例,归纳出一套较为合理的评价城市化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开题报告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研究——以中国上市车企为例

开题报告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研究——以中国上市车企为例
〔一〕研究背景
近年,中国的汽车制造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爆炸式的增长,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增长率是我国GDP增长率的倍至2倍,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已经成为全球汽车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作为汽车制造业的领军者,中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汽车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对中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评价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为基础,尝试对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全方位的财务绩效评价,首先,分别以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整体和个体为对象评价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随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宇通客车,从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偿债风险状况、发展能力状况、投资者获利能力状况四个方面对其财务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其财务绩效较好的方面的原因,同时对其尚需改进的方面提供了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自从有了生产经营活动,财务绩效评价的行为和方法就相伴而生了,这己经为翔实
的会计史资料所证实。但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财务绩效评价却是在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公司制出现之后才得以产生的。由于企业经营环境、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以及管理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的方法体系也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
第二,杜邦分析体系的提出。同样在20世纪初,由多个独立的单一经营公司合并创立的杜邦公司,成为这一时期新型企业组织结构的典型。面对需要协调的垂直式
企业的多种经营、市场组织以及如何将资本投入到利润最大的经营活动等问题,杜邦公司的最高管理者设计了多个重要的经营和预算指标,以协调各部门的经营活动,并将资
源有效地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分配。这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投资报酬

营商环境评价视阈下东北地区营商环境优化研究

营商环境评价视阈下东北地区营商环境优化研究

第23卷第2期2021年4月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S h e n y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V o l.23,N o.2A p r.2021文章编号:2095-5464(2021)02-0167-06营商环境评价视阈下东北地区营商环境优化研究周威皓(沈阳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44)摘要:选取国内外主要的6种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分析,阐述了各自的优缺点,针对东北地区营商环境不够理想导致其发展动能与活力不足的情况,构建出符合东北地区自身经济发展实际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㊂从评级激励的角度有效解决东北地区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从指标设立的角度优化营商环境及其评价体系,并从理念㊁引资引才㊁集聚合力等方面提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对策㊂关键词:营商环境;东北地区;优化研究;比较分析;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F123.9文献标志码:AO p t i m i z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B u s i n e s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 N o r t h e a s t C h i n a f r o m t h e V i s u a l T h r e s h o l d o f B u s i n e s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E v a l u a t i o nS y s t e mZ H O U W e i h a o(I n s t i t u t e o fH u m a n i t i e s a n d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S h e n y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S h e n y a n g110044,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i s p a p e r c o m p a r e s a n da n a l y z e s t h e s i x m a j o rb u s i n e s se n v i r o n m e n t 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 s a t h o m e a n da b r o a da n de x p l a i n s t h e i r r e s p e c t i v e 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I n v i e w o f t h es i t u a t i o nt h a t t h eb u s i n e s s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 N o r t h e a s tC h i n a i sn o t i d e a lw h i c h l e a d st o t h el a c k 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 m o m e n t u m a n d v i t a l i t y,i t c o n s t r u c t s t h e b u s i n e s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e v a l u a t i o ns y s t e m i nl i n e w i t ht h ea c t u a l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r a t i n g i n c e n t i v e,i t e f f e c t i v e l y s o l v e s t h e p r o b l e m s o f b u s i n e s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 N o r t h e a s tC h i n a;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i n d e x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i to p t i m i z e st h eb u s i n e s s 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t h ee v a l u a t i o ns y s t e m.I t p u t sf o r w a r dt h e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f r o m t h e c o n c e p t,a t t r a c t i n g i n v e s t m e n t a n d t a l e n t s,g a t h e r i n gp o w e r a n do t h e r a s p e c t s.K e y w o r d s:b u s i n e s se n v i r o n m e n t;N o r t h e a s t C h i n a;o p t i m i z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c o m 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营商环境及其评价是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软实力的体现,综合映射着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㊂它是生产力和竞争力的体现,对其优化的工作更是一个涉及到政治㊁经济㊁法律㊁社会等全方位多要素的复杂而系统的工程㊂营商环境是由世界银行率先提出,现被广泛应用于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营商和投资水平的评价㊂从根源上看,它是由投资环境演进而来;从演进历程来看,说明人们的认知视阈在扩大和深化㊂能否科学合理地评价和优化营商环境是决定经济能否快速与良性发展的前提㊂一、研究现状概述截至目前, 营商环境 的概念仍没有统一的定义㊂董彪等认为,营商环境是指商事主体从事商事组织或经营行为的各种境况和条件,包括影收稿日期:20200529作者简介:周威皓(1988),男,辽宁沈阳人,讲师,博士㊂响商事主体行为的政治要素㊁经济要素㊁文化要素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效开展交流㊁合作及参与竞争的依托,体现了该国或地区的经济软实力[1]㊂1.营商环境对吸引投资和企业发展的影响营商环境中监管效率越高的国家越吸引国际直接投资㊂通过管制营商环境变数对吸引或阻止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划分变量,利用世界银行189个经济体的数据,研究了哪些监管因素会影响外资的投入,得出合同执行力更强㊁国际贸易监管效率更高的国家吸引了更多的国际直接投资[2]㊂陈太义等研究认为,营商环境的优化对于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即优化营商环境可以显著提振企业信心并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3]㊂2.营商环境优化李晖以沈阳市税务部门提供的企业数据为基础,从税收政策优惠的视角,提出借营改增之机,通过加强产业导向的引领㊁扩大税收优惠和减免范围等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建议[4]㊂王光以东北振兴中的营商环境建设和治理为切入点,指出营商环境优化是地方政府治理的重中之重,其难点主要通过政务㊁市场㊁法治和国际4种环境维度体现,并针对4种环境相应提出改善的对策建议[5]㊂王明友等对于 飞地经济 进行研究,指出这种新型的跨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 飞出地 和 飞入地 的资金㊁信息㊁人才跨区域流动衔接,形成互通有无㊁战略互补的双赢效果,助力 飞入地 经济产业效能和质量不断提升,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6]㊂3.营商环境评价满姗等从世界银行报告与广东省的评价体系对比中得出对于东北地区发展的启示㊂世界银行报告由国际性研究组织发布,考评的指标也主要是针对国家评价设立的㊂相比于国内,世界银行评价体系更加注重营商环境的公平性㊁便利性㊁效率和成本,突出企业运营效率层面,指标更加微观具体;广东省的指标体系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创设的,内容体现了市场性㊁法制性㊁国际性㊂从二者对比中得出:从法律㊁政务㊁市场㊁人文4种环境入手对东北地区营商环境进行优化[7]㊂李颖轶在论述中国营商环境评估的进路策略与价值选择时,通过参照范围㊁数据来源㊁分析方法和指标选择等,将2018年世界银行发布的 营商环境报告 的主要统计指标与2017年 法国吸引力报告 主要统计指标进行对比,认为前者存在一定的不足,最后提出中国应该对标上述4个方面,并结合实情建立营商环境评估体系[8]㊂通过文献的梳理,综合来看,国内外对于营商环境及其评价体系都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并且更多的集中于营商环境概念㊁优化和对于吸引投资㊁企业发展的影响等层面,评价体系方面则主要针对某省㊁某地区等的营商环境评价进行研究,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评价体系对比,以及针对中国东北地区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建立和优化的研究㊂所以,研究主要是针对国内外6种主要的评价体系予以对比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出适合中国东北地区发展实际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给出优化的对策与建议㊂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对比分析截至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多个权威机构或者地区已经开展针对营商环境的评价工作,如世界银行发布的 营商环境报告 ㊁世界经济论坛(W E F)发布的 全球竞争力报告 ㊁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I M D)发布的 世界竞争力报告 ㊁法国商务投资署发布的 法国吸引力报告 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为中国贸促会)主导发布的评价体系和中国广东省发布的评价体系㊂就目前来看,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㊁最被认可的是世界银行发布的 营商环境报告 (以下简称为 世行报告 )的评价体系㊂下面就将上述所列6种评价体系用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并列出各评价体系指标设立概况㊁特点和视角(见表1)㊂结合表1对比结果及研究发现, 世行报告 评价体系具有指标微观具体㊁简明扼要,可以被定量化等优点,但缺点是评价指标偏重微观,指标设置较少,难以覆盖整体的营商环境测评㊂同时,仅对中国北京和上海进行测评,难以反映中国其他地区的营商环境㊂多年来,国际上对于 世行报告 中方法论选取㊁采集数据㊁排名是否科学等问题也有诸多质疑,这对 世行报告 的权威性与普适性提出了挑战㊂全球竞争力报告 和 世界竞争力报告 都对世界营商环境竞争力的排行情况进行定期公布㊂两份报告的优点是指标覆盖全面,内容浅显易懂;缺点是中文译名有几种,且译成中文后容易混淆㊂同时,因为两份报告是由西方组织或者机构统计发布,尤其 世界经济论坛 是由知名经济学家合作组织的,属于非官方的民间组织㊂所以从数据的来源和选取方面都是有限的,其评价体系不能充分反映中国的实际情况㊂861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表1国内外6种主要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设立概况对比评价体系名称发布机构或主导机构设立概况设立特点设立视角世行报告世界银行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办理破产;劳动力市场监管;政府采购从企业的角度切入,综合衡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营商环境微观视角:围绕企业经营和发展,聚焦企业经营中关键环节,形成利于企业投资环境的评价体系全球竞争力报告世界经济论坛基本需求;效率提升;创新与成熟度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综合衡量地区市场㊁经济㊁政治以及城市建设等营商环境世界竞争力报告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经济绩效;政府效率;商业效率;基础设施与全球竞争力报告指标设置角度基本一致,但是在二级指标设置上更加细致法国吸引力报告法国商务投资署结果指数:外资直接投入㊁国际化与经济开放㊁战略活动㊁人才竞争;吸引力标准:市场规模与活力㊁教育与人力资本㊁科研与创新㊁基础建设㊁行政与规制环境㊁金融环境㊁成本与税收㊁生活质量㊁绿色增长;外资与国内就业增加选取了能够反映本国特色的3大类㊁14大项㊁超过120个指标,并与经合组织中14个高收入国家进行比较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国广东省国际化指标;市场化指标;法制化指标以考察城市为主,设立3个一级指标,同时设立12项考核目标和48个二级指标㊂相比于国外的评价体系,其更偏重市场的规模与安全㊁宏观经济的稳定与政商关系等宏观视角:从综合视角切入,自上而下,指标设立全面,覆盖面广,适用于政府㊁企业㊁金融机构等不同层面的需求中国贸促会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基础设施环境;生活服务环境;政策服务环境;社会信用环境;公平竞争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科技创新环境;人力资源环境;金融服务环境;财税服务环境;口岸服务环境;企业设立和退出环境设立的指标较为全面,包罗了软硬环境评价㊂针对营商环境营建的薄弱环节和企业面临的主要事项设置评价指标微观与宏观兼顾视角:兼顾微观与宏观层面,不仅涵盖国家㊁城市经济建设等宏观指标,而且涵盖企业经营等微观指标注:表中内容为作者收集整理,所列指标只对应评价体系中最高分类级别指标㊂法国吸引力报告 是2009年开始由原法国国际投资署(A F I I)为了弥补 世行报告 的不足而发布的㊂2015年开始,该投资署与原法国企业国际发展局(U B I F r a n c e)合并成立新的法国商务投资署(B u s i n e s sF r a n c e),继续发布该报告㊂其优点是弥补了 世行报告 的一些缺点,补充一些符合法国社会价值观的营商吸引力指标,其中增设了绿色经济相关的指标㊂例如,可再生能源占实际消费总能源比例㊁二氧化碳的碳密度和排放量㊁主要发电能源比重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㊁核能对G D P的影响㊁可再生能源部门的就业人数㊁营业额等,这反映出法国更加注重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环境保护㊂国内目前较有代表性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是分别由中国贸促会和广东省统计发布的㊂从2016年开始,中国贸促会的贸易投资促进部与贸促会研究院合作,开始组织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创设评价体系㊂广东省构建的评价体系的完善度和认可度在国内来说是相对较高的㊂从内容上看,两个评价体系各有侧重,但中国贸促会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的指标覆盖更全面一些,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综合反映出地区营商环境,而广东省的评价指标更侧重于从建设国际性城市的视角对于国外投资和营商环境进行评测,也更加注961第2期周威皓:营商环境评价视阈下东北地区营商环境优化研究重要素市场发育与民营企业活力㊂综合来看,国内外6种主要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各有侧重及优缺点,具有可资参考和借鉴的价值㊂此外,鉴于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路径的不同,以及现有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国内许多部门和机构已经开始着手建立或者已经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㊂如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初建了包含企业全生命周期㊁城市投资吸引力及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内的评价体系,并已在部分省市试点,再辐射到省㊁市㊁县各级政府的营商环境评价,同时还有由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㊁中国经济传媒协会㊁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和第一财经研究院联合发布的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㊂三、优化东北地区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虽然国内外针对营商环境的评价体系有很多,但是并没有专门针对中国东北地区的评价体系㊂因此,为了破解东北地区营商环境难题,缩小与国际㊁国内发达地区间营商环境差距,东北地区应该主动对标国际及国内发达地区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符合自身发展的评价体系㊂下文将具体给出相应的评价体系及其他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㊂1.建立和完善符合自身发展的评价体系选取评价体系的指标时,可以吸收和借鉴已有的评价指标,但在建立符合自身评价体系时,首先应立足地区实情并对标国内外先进的评价体系,特别是要反映地区企业的发展诉求㊂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兼顾长远战略和普惠性;在反映科学合理的营商环境评价上,坚持开放底线;在便利企业的同时,发展生态经济;在兼顾宏观和微观的指标选取上,充分体现普适性与特色性指标有机结合的特点㊂从上文对比来看,因为中国贸促会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相较于其他评价体系更为全面和符合中国实际,并且兼顾宏观和微观视角,所以在该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应构建符合东北地区发展实际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见表2)㊂表2 东北地区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指标1级指标(附权重)2级指标(附权重)基础设施环境(1/15)交通运输(1/5);网络通信(1/5);环保设施(1/5);水电气供应(1/5);城市规划和建设(1/5)经济基础环境(1/15)经济规模(1/3);消费水平(1/3);经济开放程度(1/3)生活服务环境(1/15)居住条件(1/6);医疗卫生(1/12);食品安全与卫生(1/12);文体设施(1/6);教育水平(1/6);环境保护(1/6);社会治安(1/6)政策政务环境(1/15)政策稳定性(1/13);政策公平性(1/13);政策透明度(1/13);政府服务效率(1/13);政策执行力度(1/13);政策协同性(1/13);政策契合度(1/13);官员廉洁程度(1/13);企业设立便捷度(1/13);投资立项结汇便捷度(1/13);纳税缴费(1/13);通关便利度(1/13);业务办理便利度(1/13)社会信用环境(1/15)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1/4);失信惩戒㊁守信奖励机制建设(1/4);社会信用度(1/4);征信体系建设(1/4)公平竞争环境(1/15)市场监管(1/4);行政垄断治理(1/4);政府采购(1/4);市场准入(1/4)知识产权保护环境(1/15)知识产权维权成本(1/5);知识产权行政执法(1/5);知识产权司法保护(1/5);知识产权案件办结率(1/5);知识产权管理与公共服务(1/5)法治环境(1/15)经济法律完善程度(1/3);经济纠纷解决效率(1/3);执法效率(1/3)科技创新环境(1/15)研发抵扣政策实施(1/5);知识产权抵押(1/5);产学研结合(1/5);创业孵化服务(1/5);公共服务平台建设(1/5)人力资源环境(1/15)熟练劳动力的可获得性(1/4);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可获得性(1/4);外向型人才的可获得性(1/4);创新创业人才资源可得性(1/4)金融服务环境(1/15)融资便利性(2/5);融资渠道多元化(2/5);利润汇出自由度(1/5)企业要素环境(1/15)企业要素供给(1/3);企业要素成本(1/3);企业要素获取便利度(1/3)财税服务环境(1/15)财税执法规范性(1/2);申退税办理时间(1/2)口岸服务环境(1/15)货物通关(1/3);检验检疫(1/3);人员出入境(1/3)企业设立和退出环境(1/15)土地获取(1/3);环保手续(1/3);破产手续办理(1/3)注:为突出2级指标中的食品安全与卫生(1/12)的重要性,这里将其与医疗卫生并列,同时平分医疗卫生原有的权重1/6㊂表2中的指标框架内容及权重设置主要参考中国贸促会评价体系并加以整理,相较于国内其他地区,由于东北地区存在诸如经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㊁政府政务服务功能有待优化㊁法律执行效率不高㊁中小规模民营企业要素获取困难㊁食品卫生安全等问题㊂因此,根据东北地区的实际发展71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3卷情况,在中国贸促会营商环境评价体系[9]原有12项一级指标的基础上增设了3项:经济基础环境㊁法治环境㊁企业要素环境;在原有51项二级指标的基础上增设了16项:经济规模㊁消费水平㊁经济开放程度㊁食品安全与卫生㊁政策契合度㊁企业设立便捷度㊁投资立项结汇便捷度㊁纳税缴费㊁通关便利度㊁业务办理便利度㊁经济法律完善程度㊁经济纠纷解决效率㊁执法效率㊁企业要素供给㊁企业要素成本㊁企业要素获取便利度㊂重新设立的评价指标在原有体系优势的基础上,增设了与东北地区营商环境现存问题相关的考核指标,从评级激励的角度可以有效解决东北地区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从指标设立的角度可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及其评价体系,同时每个评价指标数值范围为1分至5分(评价数值范围与中国贸促会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一致),分值越高,评价越好㊂2.集聚优化营商环境的合力加强组织领导㊂各级组织及领导要有高度的政治站位,树立服务㊁创新㊁廉洁㊁法治的理念,突出目标㊁问题㊁过程㊁结果相统一的导向,完善组织领导工作的制度保障㊂完善推进机制㊂改革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法治理念,见贤思齐,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准㊂推进市场主体的准入㊁经营㊁退出等基础设施的 硬环境 建设力度;科学制定营商监管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完善管理的民主化㊁科学化的制度设计;规范工作机制㊁流畅审批流程㊁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公平㊁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联合机制,畅通投诉㊁举报㊁监管等多种不同的诉求渠道,升级和改善政务㊁市场㊁人文㊁法治等 软环境 的舒适力度㊂形成良好舆论导向㊂利用各种媒体广为宣传,树榜样㊁学典型,全监督㊂利用新媒体㊁大数据等技术建立 互联网+监管 平台,倡好治衰㊂加强考核奖惩㊂对不作为㊁懒作为㊁滥作为等现象决不姑息㊂3.清除社会软环境壁垒,加大引资引才的强度近些年,东北地区因营商环境问题饱受舆论压力㊂其实,根据数据显示,东北地区在利用外资方面呈稳中向好的增长势头㊂但总体看,在利用外资中产业优势发挥不足,产业集聚效应也不突出,很多产业集群,诸如汽车制造㊁石油化工㊁农副产品深加工㊁生物制药等等基本处于初级状态,对其必需的配套企业缺乏吸引力㊂从营商环境来看,东北地区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各级政府 放管服 ㊁政府依法管理㊁管理透明度和政府信用方面均与经济发达和投资活跃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㊂如行政干预较多㊁社会信息透明度不够㊁交易成本过高㊁市场运行中 搭便车 ㊁诚信缺失㊁ 潜规则 ,以及一些政府部门或者服务性窗口工作效率低等问题,都会影响和阻碍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及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㊂所以,一方面必须要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魄力,清除社会软环境壁垒,本着规范有序㊁优化环境㊁减轻负担㊁适当减免的原则,转变观念㊁法治为绳,创新为先㊁干字当头,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做到依法依规办事,维护法规与政策的权威性㊁稳定性㊂通过以 放管服 改革一揽子举措为核心,着力打造开放优惠的政策与政务环境,疏堵点㊁解痛点㊁治难点,减少政府部门寻租㊁破除 官本位 思想㊁破除政府部门信息孤岛,切实解决招商引资中的各种梗阻问题;另一方面必须要加强企业及公民的法治意识培养,将诚信守法经营置于安身立命之根基,打造诚信品牌㊂同时也要培育新的引资增长点,更加开放和透明信息,从体制和观念上实现同步优化,用更加开放㊁包容和规范的管理体制吸引外资,利用更加优厚的落户政策和激励机制吸引人才,引导人力资源合理流动㊂4.明确民营企业的社会定位民营经济在拉动地区经济增长过程中是一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是创业和增加就业的主要领域之一㊂但鉴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地位突出的惯性,民营企业的发展本就存在先天的不足;在获得资源分配过程中,市场需求导向不明确㊂尽管现在民营企业在东北地区的经济生活中占据一定位置,但直到今天,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的社会定位问题;正是由于民营企业的社会定位模糊不清,导致各级政府部门㊁社会各方面对民营企业仍然存在一定的偏见㊂对比发达城市,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规模,东北地区的民营经济都有着不小差距㊂这从侧面也反映了东北地区营商环境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设水平需要提升,评价体系及长效管理机制需要建立和完善,尤其需要尊重民营企业市场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激发其活力及创造力的作用㊂5.秉持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的理念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其经济增长模式属于能源消耗型,生态经济是东北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基本前提,模式转变已成必然,绿色发展是东北再次振兴的内在需求㊂(下转第178页)171第2期周威皓:营商环境评价视阈下东北地区营商环境优化研究资源环境㊁农林水利㊁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部门㊂参考文献:[1]杨继瑞,周莉.优化营商环境:国际经验借鉴与中国路径抉择[J ].新视野,2019(1):4047.[2]张威.我国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J ].理论学刊,2017(5):6072.[3]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E B /O L ].[20200721].h t t p :ʊw w w.g o v .c n /g u o w u yu a n /2016-03/17/c o n t e n t _5054901.h t m.[4]搜狐网.世界银行‘2020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发布:中国排名连年跃升[E B /O L ].[20200529].h t t ps :ʊw w w.s o h u .c o m /a /349651862_676545.[5]冯飞鹏,韦琼华.政府产业政策引导与企业研发创新行为研究[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664669.[6]汪玉凯.数字政府的到来与智慧政务发展新趋势:5G 时代政务信息化前瞻[J ].人民论坛,2019(11):3335.[7]李克强.在全国深化 放管服 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 B /O L ].[20200721].h t t p :ʊw w w.x i n h u a n e t .c o m /201907/28/c _1124808469.h t m.[8]邹华,金泽泽. 一带一路 背景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2631.[9]杨志勇,文丰安.优化营商环境的价值㊁难点与策略[J ].改革,2018(10):513.ʌ责任编辑 刘晓鸥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ɔ(上接第171页)生态优先之 先 ,意味着不能再走旧模式的路,而要坚持价值和责任在生态,效益和潜力也在生态的理念㊂同样,绿色发展就是兼顾效率㊁和谐与持续的发展方式㊂它既是一场经济上的变革,更是一场生活和行为方式上的全方位变革㊂这场变革需要全社会的笃定前行与通力配合才能实现㊂综上所述,营商环境评价及其优化是一项意义重大㊁任重道远的系统性工程,东北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化建设也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挑战,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共建共享㊂参考文献:[1]董彪,李仁玉.我国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研究:基于‘营商环境报告“的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2016(13):141143.[2]C O N T R A C T O RFJ ,D A N G O L R ,N U R U Z Z AMA N N ,e ta l .H o wd oc o u n t r y r e gu l a t i o n sa n db u s i n e s se n v i r o n m e n t i m p a c tf o r e i g n d i r e c ti n v e s t m e n t (F D I )i n f l o w s ?[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B u s i n e s sR e v i e w ,2020,29(2):113.[3]陈太义,王燕,赵晓松.营商环境㊁企业信心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来自2018年中国企业综合调查(C E G S )的经验证据[J ].宏观质量研究,2020,8(2):110128.[4]李晖.沈阳市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对策研究:基于税收优惠的角度[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6):651656.[5]王光.东北振兴中的营商环境困局及其治理[J ].行政与法,2018(12):8893.[6]王明友,张琳.基于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沈阳 飞地经济 发展对策[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2):167171.[7]满姗,吴相利.国内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解读与启示[J ].统计与咨询,2018(3):2730.[8]李颖轶.中国营商环境评估的进路策略与价值选择:以法国应对世行‘营商环境报告“为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87195.[9]刘英奎,吴文军,李媛.中国营商环境建设及其评价研究[J ].区域经济评论,2020(1):7078.ʌ责任编辑 刘 洋ɔ871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3卷。

辽宁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辽宁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辽宁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辽宁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辽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其营商环境在过去几年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辽宁省的营商环境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容忽视且迫切需要解决。

1. 外资准入限制:在过去,辽宁省对外资的准入限制相对较高,并且存在着种种法规和行政手续上的障碍。

外资企业在办理投资项目时需要进行繁琐的审批程序,增加了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和风险。

2. 行政审批过程复杂:申请办事或者申请各类证明时要通过多个部门并获得不同部门颁发的文件和证照,由此带来很大的耗时和精力。

3. 地方保护主义现象:辽宁省内部分地方政府存在保护本地企业或者本地利益集团的倾向,这使得外地企业难以获得公正公平竞争环境。

4. 法治环境与法律意识待提高:尽管中国加强了司法体系建设以及法律体系完善,但辽宁省的法治环境和法律意识仍有待提高。

部分企业和个人还存在对法律规定的不了解或者不重视。

二、改善辽宁营商环境的建议要改善辽宁省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1. 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减少外资准入限制,降低外资投资门槛,并简化审批程序。

吸引更多国内外优质企业进入辽宁市场,推动本地经济的发展。

2. 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建立跨部门联合审批机制,压缩办事流程和时间。

通过数字化系统整合各类证明文件和行政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和便利度。

3. 深化改革取消行政干预:加强公平竞争意识教育,在政策执行中杜绝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创造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

4. 完善法治环境:增加企业对法律风险的认知度,并提高当地司法体系建设水平。

加强鼓励遵法守规的措施,提高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5. 优化服务质量: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推行“一次办好”制度,在满足法定条件下尽量简化手续,提供高效、便捷的企业服务。

6. 增加透明度与信息公开: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供有关市场和政策动态等各类信息,方便企业获取最新资讯。

《政务营商环境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5400字

《政务营商环境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5400字

政务营商环境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政务营商环境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一)国外研究现状 (1)1.关于营商环境的研究 (1)2.关于政务营商环境的研究 (2)(二)国内研究现状 (3)1.关于营商环境的研究 (3)2.关于政务营商环境的研究 (5)(三)文献评价 (7)(一)国外研究现状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国外学者对营商环境的研究比较早,相关学者对营商环境进行过较为深入、较为系统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可量化、可借鉴的营商环境相关理论。

这些研究表明企业的良好发展和竞争力都与它所在的环境息息相关,并且商业环境越好,企业越容易成功、效率也越来越高。

1.关于营商环境的研究营商环境最早出现在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最早专门研究营商环境评价的是美国彼得·班廷和依西阿·里特法克,提出了“冷热因素分析法”,他们把营商环境7方面作为分析依据,认为这7方面对营商环境的影响较大,并且从“热”到“冷”的角度对这7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目前,世界上最著名和最被认可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是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2002年世界银行开展的“Doing Business”调查引起世界关注,该调查通过评估不同经济体及其代表性地方城市在不同时期的营商法规及其执行情况,形成可供比较的营商监管环境指标,以评促改达到鼓励各国提高管理效率水平。

Hambrick(1986)指出,营商环境是由企业涉及生产经营的不同部分共同构成的,并且不同的各个部分在一定程度上都独自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1。

托马斯·科拉辛斯基(2005)认为营商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各类企业在开办运营等环节中遵守市场准则和政策法规时耗费的时间和成本2。

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综合发展实力处于世界前列,在建设营商环境和优化提升研究上更为深入,部分地域已构建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李丹、曼努埃尔·葡萄牙·费雷拉(2010)认为外部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选择资金来源的重要保障,强调融资渠道是市场主体发展的关键因素,市场主体投资融资1Edward Hambrick. Impact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on Output and Productivity[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86,61(04): 674-6982Toomas W. Kolasinasky. Postcolonial Sub-Saharan State and Contempoarary General Business EnvironmentSelected Issues[J].Mangement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2015:45-48受营商环境的影响3。

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我国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我国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主成分分析法评价我国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摘要循环经济是基于系统生态原理和市场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具有高效的资源代谢过程、完整的系统耦合结构及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生态经济。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各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也应有所区别。

为全面评价分析我国2011-2012年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根据我国地理位置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各选取3个省份作为评价对象,同时为了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也将全国平均作为一个评价对象。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类与评价。

结果表明:甘肃省循环经济水平最差。

上海市循环经济水平最高。

上海、北京、广东、重庆、安徽五省市的循环经济水平位于全国前列,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

而山西、湖北、内蒙古、甘肃四省循环经济水平较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循环经济,评价1.引言循环经济是基于系统生态原理和市场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具有高效的资源代谢过程、完整的系统耦合结构及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生态经济。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推行和应用受到政策、经济实力、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制约。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各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也应有所区别。

为全面评价分析我国2011-2012年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根据我国地理位置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各选取3个省份作为评价对象,如表1。

同时为了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也将全国平均作为一个评价对象。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类与评价。

表1 原始数据省份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万元GDP用水量(m3/万元)单位面积土地GDP产出(万元/km2)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工业产值比例%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例(%)北京 1.29 80.78 2610.02 0.37 1.53 上海 1.07 158.52 9042.69 0.22 0.94 广东0.96 289.79 892.29 0.38 0.70 山西 4.23 183.74 194.14 0.83 1.48 安徽 1.47 435.72 343.45 0.67 0.86湖北 1.42 384.63 339.45 1.45 0.71重庆 1.32 253.25 323.98 0.54 1.81内蒙古 2.43 632.36 23.68 0.61 1.63甘肃 2.70 781.31 38.58 0.76 1.06全国平均1.43 405.32 143.98 0.64 1.402.数据标准化由于影响各城市循环发展的各指标的浓度不同,需要将数据进行标准化。

211145588_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辽宁省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211145588_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辽宁省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㊀收稿日期:2022-04-18基金项目: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2022lslqnwzzkt-012)作者简介:唐毅(1982-)ꎬ男ꎬ山东枣庄人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生态统计与模型模拟.㊀∗通讯作者:唐毅ꎬE ̄mail:tangyi@lnu.edu.cn.㊀㊀辽宁大学学报㊀㊀㊀自然科学版第50卷㊀第1期㊀2023年JOURNALOFLIAONI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EditionVol.50㊀No.1㊀2023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辽宁省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研究唐㊀毅∗ꎬ杨佳薇(辽宁大学生命科学院ꎬ辽宁沈阳110036)摘㊀要: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能够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的各种服务和支持功能.本文利用修正的当量因子法ꎬ分阶段计算2010 2020年辽宁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ꎬ并构建生态经济协调度模型ꎬ探究辽宁省生态经济协调程度.结果表明ꎬ辽宁省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在2010年为1126.991亿元ꎬ2015年为1125.161亿元ꎬ2020年为1192.886亿元ꎬ总体表现为略有降低后的增长趋势.尽管生态服务价值增长ꎬ但生态经济协调度总体表现为由协调(2010 2015年)转为胁迫(2015 2020年).鉴于此ꎬ本文提出建议:保持或增加林地㊁水域面积ꎬ提升生态服务价值ꎻ在 一圈一带两区 区域发展格局引领下ꎬ构建优势互补㊁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ꎻ推动生态经济协调的高质量发展.关键词:生态经济协调度ꎻ土地利用ꎻ生态系统服务中图分类号:X22ꎻX826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0-5846(2023)01-0051-08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Ecology ̄EconomyinLiaoningProvinceBasedonEcosystemServicesValuesTANGYi∗ꎬYANGJia ̄wei(SchoolofLifeScienceꎬLiaoningUniversityꎬShenyang110036ꎬChina)Abstract:㊀Ecosystemservicesrefertothevariousservicesandsupportfunctionsthathumanscanobtainfromecosystems.HereꎬweusedthemodifiedequivalentfactormethodtocalculatetheecosystemservicesvaluesofLiaoningProvinceinstagesfrom2010to2020ꎬandbuiltanecologicalandeconomiccoordinationdegreemodeltoexploretheecologicalandeconomiccoordinationdegreeofLiaoningProvince.TheresultsshowedthatthetotalservicesvaluesofecosystemsinLiaoningProvincewere112.6991billionCNYin2010ꎬ112.5161billionCNYin2015ꎬand119.2886billionCNYin2020.Inotherwordsꎬecosystemservicesvaluesrevealedanoverallgrowthtrendafteraslightdecrease.Despitetheincreaseinecosystemservicesvaluesꎬtheoverallperformanceofecologicalandeconomiccoordinationchangedfromthecoordination(2010 2015)tothecoercion(2015 2020).Itsuggeststhatforestsandwaterareashouldbe㊀㊀protectedtoincreaseecosystemservicesvalues.Moreoverꎬthehigh ̄qualityregionaleconomicstructureshouldbedevelopedundertheguideof onecircleꎬonebeltandtworegions .Inadditionꎬthehigh ̄qualitydevelopmentshouldbepromotedwiththecoordinatedecologicalandeconomicsystem.Keywords:㊀ecology ̄economycoordinationꎻlanduseꎻecosystemservicesvalues0㊀引言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ꎬ可为生态服务功能提供物质支撑[1].对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评估是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2].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能够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的各种服务和支持功能ꎬ它不仅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原材料ꎬ同时提供休闲娱乐与美学享受等服务[3-4].生态系统服务是连接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的重要桥梁.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ꎬ可量化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生态产品与功能ꎬ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在各类型生态系统中多尺度㊁多角度展开.Costanza等[5]研究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首次提出当量因子概念.何浩等[6]研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石垚等[7]研究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变化.谢高地等[8]研究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肖寒等[9]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彭建等[10]研究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Yang等[11]研究沙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逐渐转向服务于决策ꎬ服务于社会㊁经济㊁生态的协调发展[12].陈睿等[13]评估洞庭湖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并探究其驱动因子对区域生态经济协调的影响.张仲伍等[14]运用层次分析法测算黄河流域不同主体功能区的生态经济协调度.俞会新等[15]利用协调度模型和熵值法测算全国30个省的生态经济协调度.张艳[16]运用协调度模型㊁泰尔指数法㊁收敛性检验以及空间计量模型方法ꎬ定量分析沿海11省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王磊[17]基于区域空间特征和社会发展状况评估武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分析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状态.辽宁省曾是中国老工业基地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资源过度消耗㊁环境污染等问题[18].在东北振兴系列政策指导下ꎬ辽宁省综合实力稳步提升[19].回顾过去ꎬ辽宁省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及其协调度ꎬ有助于推动辽宁省在发展过程中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ꎬ对东北地区全面振兴㊁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ꎬ以近10年的社会经济发展为背景ꎬ基于当量因子法构建了辽宁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ꎬ对辽宁省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价ꎬ以此为指标计算研究期内辽宁省生态经济协调度.1㊀材料与方法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部ꎬ与河北省㊁内蒙古自治区㊁吉林省相邻.辽宁省地势为自北向南倾斜ꎬ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ꎬ山地丘陵分列东西两厢ꎬ向中部平原下降ꎬ呈马蹄形向渤海倾斜ꎬ如图1所示.25㊀㊀㊀辽宁大学学报㊀㊀自然科学版2023年㊀㊀㊀㊀图1㊀辽宁省行政区划图1.1㊀数据来源本文中遥感数据来源于国家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http://www.gscloud.cn/).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农产品收益汇编»«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辽宁省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1.2㊀数据处理与分析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本文利用遥感数据结合行政区划矢量图ꎬ进行波段合成㊁辐射定标㊁大气校正㊁影像融合㊁影像裁剪㊁影像拼接等操作[20]ꎬ继而进行土地利用类型重分类ꎬ得到辽宁省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本文根据谢高地等[21]的中国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ꎬ结合辽宁省实际的社会经济状况ꎬ从生产性系数㊁经济性系数㊁功能性系数㊁建设性系数4个维度进行了修正.各修正项目及公式见表1.生态经济协调度.本文使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代表生态环境发展程度ꎬ用人均GDP代表社会经济发展程度ꎬ进而用二者比值计算辽宁省生态经济协调度.其公式如下:EEH=(ESVr1-ESVr0)/ESVr0(GDPr1-GDPr0)/GDPr0式中:EEH表示生态经济协调度指数ꎻESVr1表示研究期末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ꎻESVr0表示研究期初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ꎻGDPr1表示研究期末的人均GDPꎻGDPr0表示研究期初始人均GDPꎬ文中的研究期初始值均取2010年值.本文参考艾小艳的研究成果[22]ꎬ提出区域生态经济协调类型的分类依据(见表2).35㊀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唐㊀毅ꎬ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辽宁省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研究㊀㊀表1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修正指标及计算方法指标公式含义生产性系数dt=QQcdt: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产性调整系数Q:研究区耕地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Qc:全国耕地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经济性系数qt=btˑrtqt: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经济性调整系数bt:研究区内的居民支付能力指数rt:研究区内的居民支付意愿指数bt=GDPtGDPctGDPt:t年辽宁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ct:t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t=21+ae-bna㊁b:常量ꎬ本研究取值为1e:自然对数n:社会发展的阶段ꎬ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功能性系数pt=NPPiNPPmeanpt: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功能性系数NPPi:研究区第i类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NPPmean:研究区所有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建设性系数Ei=Eoi+Ewc+EwtEi:修正后的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Eoi:修正前的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Ewc:水源涵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修正当量Ewt:废物处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修正当量Ewc=ThˑVh+Tiwˑ(Viw+Viwc)AEwc:水源涵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修正Th:单位面积居民用水水量Vh:居民用水水价Tiw:工业用水水量Viw:工业用水水价Viwc:工业用水治理成本单价A:研究区面积Ewt=TdwˑVdw+Ciwz+Ciws+CiwdATdw:单位面积生活垃圾清理量Vdw:单位面积生活垃圾清理费用Ciwz: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费用Ciws:工业固体废物的治理费用Ciwd: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费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ðNk=1AkˑUEkESV:该研究区的各类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Ak:第k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应的土地面积UEk:第k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N:研究区土地类型的数量表2㊀生态经济协调度等级分类2㊀结果2.1㊀辽宁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2010年㊁2015年㊁2020年的辽宁省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分别为1126.991㊁1125.161㊁1192.886亿元ꎬ整体呈现随时间先降低后增长趋势(见表3㊁表4㊁表5).2010 2015年辽宁省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仅降低了1.830亿元ꎬ而2015 2020年辽宁省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67.725亿元ꎬ前一时45㊀㊀㊀辽宁大学学报㊀㊀自然科学版2023年㊀㊀㊀㊀间段(2010 2015年)的降幅远低于后一时间段(2015 2020年)的涨幅.表3㊀2010年辽宁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亿元生态系统服务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合计供给服务食物生产27.08710.6821.1301.0720.0000.00239.973原料生产6.00624.5371.6630.5970.0000.00732.810水资源供给-31.98912.6910.9208.904-5.1630.005-14.632调节服务气体调节21.81680.6965.8452.1850.0320.027110.602气候调节11.398241.45315.4524.8200.0000.025273.148净化环境3.30970.7545.1027.488-2.1930.07684.537水文调节36.647158.00711.319103.4950.0490.051309.568支持服务土壤保持12.74798.2527.1212.6510.0320.032120.835维持养分循环3.7997.5090.5490.2050.0000.00212.065生物多样性4.16789.4746.4758.5270.0320.029108.705文化服务美学景观1.83839.2372.8585.4170.0160.01249.380合计96.826833.29158.435145.362-7.1930.2701126.991表4㊀2015年辽宁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亿元生态系统服务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合计供给服务食物生产26.99210.6701.1291.0700.0000.00239.863原料生产5.98524.5081.6610.5960.0000.00732.758水资源供给-31.87712.6770.9198.890-5.3390.005-14.725调节服务气体调节21.74080.6035.8382.1820.0340.027110.423气候调节11.359241.17615.4344.8130.0000.024272.806净化环境3.29870.6735.0967.476-2.2670.07684.352水文调节36.518157.82611.306103.3390.0500.051309.090支持服务土壤保持12.70298.1397.1122.6470.0340.032120.666维持养分循环3.7867.5000.5480.2040.0000.00212.042生物多样性4.15389.3716.4678.5140.0340.029108.568文化服务美学景观1.83239.1922.8555.4090.0170.01249.317合计96.486832.33658.367145.142-7.4380.2691125.161表5㊀2020年辽宁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亿元生态系统服务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合计供给服务食物生产25.50911.4930.5671.3690.0000.00338.941原料生产5.65626.4000.8350.7630.0000.00933.662水资源供给-30.12613.6550.46211.367-7.2650.006-11.900调节服务气体调节20.54686.8252.9332.7900.0460.034113.172气候调节10.734259.7917.7546.1540.0000.031284.463净化环境3.11676.1282.5609.560-3.0850.09688.375水文调节34.512170.0085.679132.1320.0680.065342.464支持服务土壤保持12.004105.7143.5733.3850.0460.040124.762维持养分循环3.5788.0790.2750.2610.0000.00312.197生物多样性3.92496.2693.24910.8870.0460.037114.412文化服务美学景观1.73142.2171.4346.9160.0230.01552.337合计91.185896.58029.321185.583-10.1220.3391192.886㊀㊀从生态系统服务类型角度分析ꎬ供给服务价值总体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ꎬ由2010年的58.151亿元下降至2015年的57.896亿元ꎬ再到2020年的60.703亿元.此外ꎬ调节服务价值㊁支持服务价值㊁文化服务价值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ꎬ分别由2010年的777.854㊁241.605㊁49.380亿元下降至2015年的776.671㊁241.276㊁49.317亿元ꎬ再升高至2020年的828.474㊁251.371㊁52.337亿元.值得注意ꎬ水资源供给是生态系统服务的负价值项ꎬ在2010年㊁2015年和2020年分别为-14.632㊁55㊀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唐㊀毅ꎬ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辽宁省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研究㊀㊀-14.725㊁-11.900亿元.林地和水域提供了较多的生态服务价值.林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在2010年㊁2015年和2020年分别为833.291㊁832.336㊁896.580亿元.水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在2010年㊁2015年和2020年分别为145.362㊁145.142㊁185.583亿元.建设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负值ꎬ在2010年㊁2015年和2020年分别为-7.193㊁-7.438㊁-10.122亿元.2.2㊀辽宁省生态经济协调度变化分析2010 2015年间辽宁省生态经济协调度为0.859ꎬ这表示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处于较高协调度ꎬ经济发展的速度未对生态系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而在2015 2020年间辽宁省生态经济协调度为-0.507ꎬ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处于低度冲突状态ꎬ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已呈现不协调趋势.3㊀讨论研究发现ꎬ林地为辽宁省贡献了最高的生态服务价值.这一结果与马义娟等[23]在汾河流域的研究结果一致.林地在调节气候㊁保持水土㊁涵养水源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ꎬ辽宁省水域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也相对较高.这是由于水域面积的增加对总价值有较强的放大作用[24].在某些地区ꎬ水域面积增加可抵消林地减少造成的生态服务价值下降[25].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走向与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度的变化趋势存在内在联系ꎬ但不完全一致.研究发现ꎬ辽宁省生态服务价值整体呈增长趋势ꎬ但生态经济协调度逐渐降低.这一趋势与朱玉鑫等[26]在陕西省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在某些区域ꎬ生态经济协调度降低伴随着生态服务价值降低[27-28].这表明ꎬ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经济协调度之间可能并非呈正相关的关系.本文未对辽宁省各市县进行生态经济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分析.但已有研究表明ꎬ生态经济协调度在一定区域内存在空间差异[29-30]ꎬ这一差异可能与区域自然禀赋㊁经济发展水平㊁生态环境治理等有关.这些方面对研究辽宁省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因此ꎬ后续可考虑开展辽宁省生态经济协调度的空间分异研究ꎬ探讨辽宁省内如何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平衡.本文对辽宁省2010 2020年的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经济协调度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对策与建议:1)保持或增加林地㊁水域面积ꎬ提升生态服务价值.林地㊁水域提供的价值在生态服务价值中占有很大比例.林地面积的维持与增加ꎬ一方面需要重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ꎬ在重点生态功能区与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下功夫ꎻ另一方面需要在辽东地区发展绿色产业体系ꎬ推进特色林业㊁林下养殖等产业做大做强.水域面积扩大应在省内主要河流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ꎬ开展湿地治理与恢复ꎻ此外ꎬ应抓住设立国家公园的契机ꎬ推进辽河国家公园的建设.2)优化辽宁省区域经济布局.在 一圈一带两区 区域发展格局引领下ꎬ构建优势互补㊁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第一ꎬ在总体设计与统筹的基础上ꎬ发挥城市组团的辐射与带动作用ꎬ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第二ꎬ做大做强海洋经济ꎬ在基础设施建设㊁交通运输㊁制造㊁化工等行业深入布局ꎬ并且注意避免产业趋同ꎬ形成差异化优势.第三ꎬ辽东绿色经济区应利用生态补偿机制㊁生态服务价值评价㊁碳排放㊁碳交易市场等有利因素ꎬ完善绿色经济体系.第四ꎬ利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契机ꎬ积极引导京津冀资源要素流入辽西地区.65㊀㊀㊀辽宁大学学报㊀㊀自然科学版2023年㊀㊀㊀㊀3)推动生态经济协调的高质量发展.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尽管长期目标一致ꎬ但短期仍有冲突与矛盾的可能.鉴于当前生态经济协调度现状ꎬ应从制度上将生态文明㊁经济文明纳入高质量发展框架.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利用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ꎬ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ꎬ推动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1]㊀韩会庆ꎬ罗绪强ꎬ郜红娟ꎬ等.土地利用变化对乌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ꎬ2018ꎬ25(4):270-273ꎬ282.[2]㊀BalvaneraPꎬPfistererABꎬBuchmannNꎬetal.Quantifyingtheevidenceforbiodiversityeffectsonecosystemfunctioningandservices[J].EcologyLettersꎬ2006ꎬ9(10):1146-1156.[3]㊀TurnerBLꎬSkoleDꎬSandersonSꎬetal.Landuseandlandcoverchange(LUCC):Science/researchplan[R].StockholmandGeneva:IGBPandIHDPꎬ1995.[4]㊀FalcucciAꎬMaioranoLꎬBoitaniL.Changesinland ̄use/land ̄coverpatternsinItalyandtheirimplicationsforbiodiversityconservation[J].LandscapeEcologyꎬ2007ꎬ22(4):617-631.[5]㊀CostanzaRꎬdᶄArgeRꎬdeGrootRꎬetal.Thevalueoftheworldᶄsecosystemservicesandnaturalcapital[J].EcologicalEconomicsꎬ1998ꎬ25(1):3-15.[6]㊀何浩ꎬ潘耀忠ꎬ朱文泉ꎬ等.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量[J].应用生态学报ꎬ2005ꎬ16(6):1122-1127.[7]㊀石垚ꎬ王如松ꎬ黄锦楼ꎬ等.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分析[J].科学通报ꎬ2012ꎬ57(9):720-731.[8]㊀谢高地ꎬ张钇锂ꎬ鲁春霞ꎬ等.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J].自然资源学报ꎬ2001ꎬ16(1):47-53.[9]㊀肖寒ꎬ欧阳志云ꎬ赵景柱ꎬ等.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初探: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森林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ꎬ2000ꎬ11(4):481-484.[10]㊀彭建ꎬ王仰麟ꎬ陈燕飞ꎬ等.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初探 以深圳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05ꎬ41(4):594-604.[11]㊀YangJWꎬTangY.TheincreaseinecosystemservicesvaluesofthesanddunesuccessioninNortheasternChina[J].Heliyonꎬ2019ꎬ5(8):e02243.[12]㊀FisherB.Definingandclassifyingecosystemservicesfordecisionmaking[J].EcologicalEconomicsꎬ2009ꎬ68(3):643-653.[13]㊀陈睿ꎬ杨灿ꎬ杨艳ꎬ等.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绎及其驱动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ꎬ2022ꎬ33(1):169-179.[14]㊀张仲伍ꎬ畅田颖ꎬ高鑫.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ꎬ2021ꎬ40(3):25-30ꎬ36.[15]㊀俞会新ꎬ王玮.中国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ꎬ2018ꎬ47(5):100-105.[16]㊀张艳.我国沿海省域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ꎬ2020.[17]㊀王磊.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生态经济协调度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ꎬ2019.[18]㊀王维国ꎬ夏艳清.辽宁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关系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ꎬ2007(1):103-107.[19]㊀张国清.奋力开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 在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沈阳:中共辽宁省委ꎬ2021.75㊀第1期㊀㊀㊀㊀㊀㊀唐㊀毅ꎬ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辽宁省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研究85㊀㊀㊀辽宁大学学报㊀㊀自然科学版2023年㊀㊀[20]㊀娄和震ꎬ杨胜天ꎬ周秋文ꎬ等.延河流域2000 2010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ꎬ2014ꎬ28(4):15-21.[21]㊀谢高地ꎬ张彩霞ꎬ张雷明ꎬ等.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J].自然资源学报ꎬ2015ꎬ30(8):1243-1254.[22]㊀艾小艳.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分析[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ꎬ2014.[23]㊀马义娟ꎬ侯志华ꎬ徐晓莉.汾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J].中国沙漠ꎬ2012ꎬ32(6):1803-1808.[24]㊀丁渝航.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以重庆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ꎬ2020ꎬ31(11):38-39ꎬ71.[25]㊀叶长盛ꎬ董玉祥.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热带地理ꎬ2010ꎬ30(6):603-608ꎬ621.[26]㊀朱玉鑫ꎬ姚顺波.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生态学报ꎬ2021ꎬ41(9):3331-3342.[27]㊀苏飞ꎬ张平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以大庆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ꎬ2009ꎬ28(3):471-477.[28]㊀张学斌ꎬ石培基ꎬ罗君.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以石羊河流域为例[J].中国沙漠ꎬ2014ꎬ34(1):268-274.[29]㊀吴建寨ꎬ李波ꎬ张新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ꎬ2007ꎬ18(11):2554-2558.[30]㊀王振波ꎬ方创琳ꎬ王婧.1991年以来长三角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及其空间演化模式[J].地理学报ꎬ2011ꎬ66(12):1657-1668.(责任编辑㊀李㊀超)㊀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第1期2019年1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o fN o r t h e a s t e r n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V o l .21,N o .1J a n .2019d o i :10.15936/j.c n k i .10083758.2019.01.008 收稿日期:20180701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营商政务环境评价研究以辽宁省14市的调查数据为例孙 萍,陈诗怡(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 110169)摘 要:以政府干预理论为逻辑起点,在明确营商政务环境概念的基础上,从公共政策供给㊁制度性交易成本㊁市场监管行为和基础设施服务四个维度出发,构建营商政务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辽宁省14市1346份调查问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完成实证评价㊂结果表明,辽宁省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而在公共政策供给方面则存在相对劣势,其中政策的及时性和透明性两项指标尤为偏低,且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存在一定差异㊂因此,辽宁省政府须注重强化得分相对偏低企业和领域的营商政务环境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政策供给水平,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规范市场监管行为,增强基础设施服务质量㊂关 键 词:营商环境;营商政务环境;环境评价中图分类号:D 0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758(2019)01-0051-06R e s e a r c ho nE v a l u a t i o no fG o v e r n m e n t E n v i r o n m e n t o fD o i n g B u s i n e s sB a s e d o nP r i n c i p a l C o m p o n e n tA n a l ys i s T a k i n g t h eS u r v e y D a t ao f14C i t i e si n L i a o n i n g P r o v i n c ea sa n E x a m pl e S U NP i n g ,C H E NS h i -yi (S c h o o l o fH u m a n i t i e s&L a w ,N o r t h e a s t e r nU n i v e r s i t y ,S h e n y a n g 110169,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F r o mt h e l o g i c a l s t a r t i n gp o i n to f g o v e r n m e n t i n t e r v e n t i o nt h e o r y af t e r t h e c o n c e p t o fg o v e r n m e n t e n v i r o n m e n t o f d o i n g bu s i n e s s i s c l a r i f i e d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 s y s t e m o f g o v e r n m e n t e n v i r o n m e n t o f d o i n g bu s i n e s s i s c o n s t r u c t e d f r o m t h e f o u r d i m e n s i o n s o f p u b l i c p o l i c y s u p p l y,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t r a n s a c t i o nc o s t ,m a r k e ts u pe r v i s i o n b e h a v i o r ,a n di nf r a s t r u c t u r es e r v i c e s .T h e e m p i r i c a l e v a l u a t i o n i s c o m p l e t e db y u s i n gp r i n c i p a l c o m p o n e n t a n a l y s i s o nb a s i s o f 1346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i n 14c i t i e s o f L i a o n i ng P r o v i n c e .Th er e s u l t ss h o w t h a t Li a o n i n g P r o v i n c eh a sa c h i e v e d p h a s e dr e s u l t s i nr e d u c i n g in s t i t u t i o n a l t r a n s a c t i o n c o s t s ,b u tt h e r e a r e o b v i o u s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i n t h e s u p p l y o f p u b l i c p o l i c i e s ,e s p e c i a l l y i n t e r m s o f t i m e l i n e s s a n d t r a n s p a r e n c y of s u c h p o l i c i e s .M e a n w h i l e t h e r e a r e a l s o c e r t a i nd i f f e r e n c e s a m o ng d i f f e r e n t t y p e s o f e n t e r p r i s e s .C o n s e q u e n t l y ,th e g o v e r n m e n to fL i a o n i n g P r o v i n c es h o u l df o c u so n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h e g o v e r n m e n t e n v i r o n m e n t o f d o i n g b u s i n e s s i ne n t e r p r i s e s a n d f i e l d sw i t hr e l a t i v e l y lo ws c o r e s ,f u r t h e r i m p r o v et h e l e v e lo f p u b l i c p o l i c y s u p p l y,r e d u c e 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 t r a n s a c t i o n c o s t s ,s t a n d a r d i z e m a r k e ts u p e r v i s i o n ,a n de n h a n c et h e q u a l i t y o f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s e r v i c e s .K e y wo r d s :b u s i n e s se n v i r o n m e n t ;g o v e r n m e n te n v i r o n m e n to fd o i n g b u s i n e s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e v a l u a t i o n一㊁问题的提出2018年,国务院首次会议的首个议题即为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的战略部署问题㊂当前,我国正面临经济㊁社会的发展瓶颈,优化营商环境的战略部署正是针对此发展瓶颈的精准发力[1]㊂伴随着优化营商环境的浪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界认为营商环境主要包括政务环境㊁市场环境㊁开放环境㊁要素环境㊁设施环境㊁社会环境及法治环境[2]七要素,且政务环境稳居首位㊂长期以来,政府在制度变迁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3],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责任主体[4],更须以身作则,探根本,抓主要,以打造优质的营商政务环境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其良好的牵引㊁组织㊁示范和辐射性作用,以点带面,从而有效地促进营商环境的全面优化㊂现阶段,营商政务环境作为一个初创的学术概念,在学术界尚未形成清晰㊁明确的定义㊂在C N K I中,以 营商政务环境 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相关文献数量显示为 0 ,既有的评价研究大多滞留于营商环境评价或政务环境评价的单一层面㊂其中关于营商环境评价的研究成果颇丰,如世界银行长期将改善营商环境作为一项关键的发展战略[5],并于2003年首发营商环境报告,以投资过程识别营商环境要素,围绕创办企业等10个维度[6],构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涉及法律得分指标㊁时间和运行指标[7];经济学人智库(E I U)按照营商环境中的子环境识别其构成要素,从政治环境等10个维度构建营商环境评价体系[8];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以软环境㊁市场环境㊁商务成本环境㊁基础设施环境㊁生态环境,以及社会服务环境6个评价维度为逻辑起点[9],构建营商环境评价体系㊂其中关于政务环境评价的研究成果零星,且多以软环境评价的形式呈现,将政务环境作为一级指标纳入软环境评价体系中,如嘉兴市统计局课题组在构建软环境指标体系时,将政务环境纳入7项一级指标之中,认为政务环境主要包括办事效率等6项二级指标[10];王守伦亦将政务环境纳入7项一级指标之列,在政务环境中设置政府整体形象等9项二级指标[11]㊂综上,国内外学者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营商环政务环境明确地置于营商环境的语境下,难以实现政务环境与营商环境的有机融合㊂鉴于此,本文从政府干预理论的视角出发,明确营商政务环境的定义,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营商政务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指标设计的中国化和本土化,并通过对辽宁省14市不同所有制性质㊁不同行业性质企业的实地测评,完成评价指标的检验和修正,提升营商政务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㊂同时把握辽宁省营商政务环境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㊂二㊁营商政务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营商政务环境的内涵及要素构成:基于政府干预理论长期以来,要不要政府干预,有形之手要不要发挥作用,如何发挥作用,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和焦点[12]㊂经历了强调政府主动干预经济活动的重商主义,到信奉 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的自由主义,到强调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再到凯恩斯主义备受质疑,自由放任的市场制度逐步回归,再到新凯恩斯主义的重提,政府与市场间的换位与回归可谓是如火如荼㊂在诸多论述中,政府干预与政府的经济职能具有相同的意义,是指政府对社会经济进行规划㊁调节㊁监管㊁服务的职责和功能,是与市场相对应的力量[13]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的领域与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相吻合,为政府发挥经济职能提供空间㊂本文的研究对象营商政务环境正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运用公共权力为企业发展营造的外部环境,政府有责任为市场主体的发展创造安全㊁公平㊁有序的环境,其营造环境的过程即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㊁履行经济职能的过程,换言之,营商政务环境的要素是由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方式组成的㊂根据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义可知,政府干预行为主要涉及规划㊁调节㊁监管和服务四方面内容,其中规划主要表现为政府的公共政策供给,通过相关政策的颁布与出台,完成对宏观经济的规划,为企业发展提供指导;调节即是经济调节,通过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调控,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且多表现为政策性调节;监管即是市25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提供的公共产品和行政服务,一方面,政府需要通过对公路㊁运河等基础设施的兴办和完善,促进经济的长足发展,对此斯蒂格利茨㊁平狄克㊁鲁宾费尔德等人也多次强调政府干预应在公共物品方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政府持有行政资源,包括事项审批㊁手续办理等,其运用公共权力为市场主体提供的行政服务亦属政府干预范畴,市场主体在与政府打交道过程中所需支付的外部成本无疑成为评判政府服务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准㊂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营商政务环境是指企业从开办㊁运营到结束的过程中,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运用公共权力为企业提供服务的环境和条件的总和,主要包含公共政策供给㊁制度性交易成本㊁市场监管行为,以及基础设施服务四个要素㊂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体系的建构过程如下:首先,根据各一级指标的内涵,在充分借鉴学术界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置二级指标,由此完成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其次,通过预调查,进行指标筛选,确立最终的营商政务环境评价指标体系㊂由营商政务环境的构成要素可知,营商政务环境指数是衡量营商政务环境水平的量化指标,其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公共政策供给㊁制度性交易成本㊁市场监管行为,以及基础设施服务四个主要方面的水平,其二级指标的选取如下㊂其一,公共政策供给㊂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机关㊁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㊁经济㊁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14]㊂公共政策作为行政机关运行公共权力的载体,不仅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更是政府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㊁搞活区域经济的关键途径,其水平高低主要包括政策的及时性㊁透明度㊁落实度及稳定性等内容㊂其二,制度性交易成本㊂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指企业因使用各类公共制度而支付的成本,受制于政府制度性安排,归属于企业的外部成本[15],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时间成本㊁程序成本㊁溢出成本以及政策成本㊂其三,市场监管行为㊂市场监管行为是指政府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通过对企业的市场进入等领域的直接监督与管理,来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16]职能之一,其履职情况的好坏主要从监管理念㊁监管方式㊁监管流程,以及监管权责四方面体现㊂其四,基础设施服务㊂基础设施服务是指在基本完成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的前提下,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的设施支持㊂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的高低可从基础设施服务的便利性㊁公平性㊁主动性以及成本方面进行测评㊂依据笔者对营商政务环境的概念界定和既有文献的梳理㊁吸纳,初步设计16个题项,形成包含4项一级指标和16项二级指标的测评量表,采用李克特7级量表, 1 表示对表述 极不赞同 , 7 表示对表述 极其赞同 ㊂运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开展指标初测,在沈阳市发放封闭式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1份,进行测评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检验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去除信度不高㊁因子载荷系数低于0.6及因子成分归属不明确的题项㊂在指标初测的基础上,经过筛选,最终确立包含4项一级指标和12项二级指标的营商政务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㊂表1营商政务环境测评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公共政策供给政策的及时性政策的透明度政策的落实度制度性交易成本时间成本程序成本溢出成本市场监管行为监管理念的科学性监管方式的规范性监管权责的明晰度基础设施服务基础设施服务的便利性基础设施服务的公平性基础设施服务的主动性三㊁样本选取与数据分析1.样本选取与调研过程本研究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辽宁省一个副省级城市㊁一个计划单列市和12个地级市,针对不同所有制性质㊁不同行业性质的企业①,展开为期两个月的问卷调查,每个城市发放问卷101份,样本量共计份,有35第1期孙萍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营商政务环境评价研究以辽宁省14市的调查数据为例效回收率为95.19%㊂2.量表的质量检验(1)信度检验C r o n b a c h sα是检验问卷信度的常用指标,尤其适用于李克特量表的可靠性检验,根据农纳利(N u n n a l l y)的建议,系数在0.5~0.7之间为可信,0.7~0.9之间为很可信[17]㊂运用统计软件S P S S20.0,对样本数据进行信度分析,结果表明营商政务环境总量表的C r o n b a c h sα为0.838,依据四项一级指标而形成的四个分量表的C r o n b a c h sα分别为0.804㊁0.715㊁0.666和0.740,均接近或高于0.7①,且12个题项中的任意项已删除的C r o n b a c h sα均低于0.838,表明营商政务环境评价量表具有可靠性㊂(2)效度检验运用软件S P S S20.0,对营商政务环境评价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通过KMO检验可知,营商政务环境总量表的KMO值为0.831,依据四项一级指标而形成的四个分量表的KMO值分别为0.667㊁0.653㊁0.649和0.667,且B a r t l e t t球形检验对应的P值为0.000,由此可见,该研究数据符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㊂此外,公因子方差中题项的共同度均接近或高于0.6,最小值为0.565,说明因子可以良好地提取各题项信息;对12个题项提取出四个因子后,累计方差解释率为67.252%,每个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解释率均在10%以上,可以从整体上表明探索性因子分析良好㊂本研究的预期题项即分为四个因子,由软件S P S S20.0生成的四个因子与题项之间的对应关系和预期一致,其对应的因子载荷系数均高于0.6,且每个题项仅在其对应的因子中出现一次㊂综上所述,各个测量项清晰地归属于特定的公共因素,说明营商政务环境评价量表的效度良好㊂3.评价方法与数据分析主成分分析法是把多个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约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统计分析方法[18],理论模型是全分量模型,其优势在于能够在信息最少丢失原则下,将指标进行降维处理,换言之,该研究方法可在确保研究精度的同时提升研究效率,将复杂的研究简单化[19]㊂基于效度分析中的检验可知,营商政务环境测评指标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适用于主成分分析法㊂首先将四个维度的12个项指标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得出提取一个因子的解释总方差和成分矩阵,四个维度分别提取一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2.526%㊁63.794%㊁60.157%㊁65.845%,12项指标在本维度内的成分矩阵系数,依次为0.874㊁0.901㊁0.775㊁0.759㊁0.849㊁0.785㊁0.757㊁0.817㊁0.752㊁0.783㊁0.855㊁0.795㊂主成分表达式的系数等于成分矩阵系数与主成分特征根的算数平方根的比值,由此可得出每个维度的主成分函数表达式,且函数表达式满足系数平方和等于1,据此进行指标权重的归一化处理,得到四个维度的综合得分公式,如下:y1=0.350X1+0.373X2+0.276X3y2=0.301X4+0.377X5+0.321X6y3=0.317X7+0.370X8+0.314X9y4=0.310X10+0.370X11+0.320X12重复上述过程,完成一级指标的主成分分析㊂通过KMO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729,适合作主成分分析㊂从四个指标中提取一个成分,成分矩阵系数分别为0.629㊁0.790㊁0.777和0.756,主成分特征根为2.195,由此得到营商政务环境综合评价得分公式,即Y=0.180y1+ 0.284y2+0.275y3+0.260y4,形成营商政务环境评价指标权重体系,如表2所示㊂表2营商政务环境评价指标权重体系一级指标权重序号二级指标权重公共政策供给0.1801政策的及时性0.3502政策的透明性0.3733政策的落实度0.276制度性交易成本0.2844时间成本0.3015程序成本0.3776溢出成本0.321市场监管行为0.2757监管理念的科学性0.3178监管方式的规范性0.3709监管权责的明晰度0.314基础设施服务0.26010基础设施服务的便利性0.31011基础设施服务的公平性0.37012基础设施服务的主动性0.320四㊁结果与讨论首先,在公共政策供给维度,折合为十分制,45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三项指标的算术平均分依次为6.816㊁7.250㊁7.401,整体得分偏低,且以政策的及时性和政策的透明性两项尤为严重,根据上述权重可得辽宁省在公共政策供给维度的综合得分为7.134;其次,在制度性交易成本维度,折合为十分制,三项指标的算术平均分依次为7.432㊁7.400和7.304,其中时间成本和程序成本的得分水平相当,而溢出成本的得分相对偏低,根据上述权重可得辽宁省在制度性交易成本维度的综合得分为7.371;再次,在市场监管行为维度,折合为十分制,三项指标的算术平均分依次为7.341㊁7.378和7.325,根据上述权重可得辽宁省在市场监管行为维度的综合得分为7.359;最后,在基础设施服务维度,折合为十分制,三项指标的算术平均分依次为7.306㊁7.307和7.422,依据上述权重可得辽宁省在基础设施服务维度的综合得分为7.344㊂依据一级指标的权重分配,计算出辽宁省营商政务环境的综合得分,折合十分制为7.310,处于中等偏上水平㊂就四个维度的分项得分而言,辽宁省政府在四个主维度的分数排名依次为制度性交易成本>市场监管行为>基础设施服务>公共政策供给㊂一方面,要充分肯定其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㊂伴随着简政放权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辽宁省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也逐步向纵深迈进, 互联网+政务服务 的行政模式内化至政府的常规工作中, 只跑一趟 的服务目标和 人民公仆 的服务理念也得到进一步落实㊂另一方面,更需要理性看待测评结果,明确与发展预期之间的现实差距,意识到辽宁省政府在四个维度建设中均存在上升空间,尤其以得分偏低的公共政策供给表现得尤为突出㊂此外,将调研对象按照所有制性质和行业性质进行划分,依照各项指标赋权,可计算出不同所有制性质和不同行业性质企业的营商政务环境的分项得分和综合得分,结果显示,政府为不同企业所提供的营商政务环境在大体上趋同,但不可否认,不同所有制性质和不同行业性质企业的营商政务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㊂具体言之,就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而言,股份制和集体企业的营商政务环境综合得分相对偏高,分别为7.360和企业的营商政务环境综合得分相对偏低,仅为7.150和7.177,与其他行业性质企业的营商政务环境存在一定差距㊂五、优化营商政务环境的建议通过对辽宁省营商政务环境的实地测评可知,辽宁省政府务必进一步注重营商政务环境建设,营造 重商㊁亲商㊁护商㊁爱商 的营商氛围,形成既清又亲的政商关系㊂就企业所有制性质而言,辽宁省政府要大力加强对外资企业㊁个体企业及国有企业的营商政务环境建设;就企业行业性质而言,辽宁省政府要大力加强对餐饮服务和文化传播类企业的营商政务环境建设㊂辽宁省政府要拿出 壮士断腕 的勇气,实现政府改革的 纵向到底㊁横向到边 ,促进辽宁省营商政务环境的进一步优化㊂其一,提升公共政策供给水平㊂政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导向性功能,尤其是对初期的创业决策而言[20]㊂现阶段,辽宁省政府须以 政策的及时性 政策的透明性 和 政策的落实度 为立足点,提升公共政策供给水平,且要尤为注重 及时性 和 透明性 两个得分偏低的方面,坚持 顾客导向原则 ,充分考察企业的成长周期和发展需求,及时地出台顺应市场发展规律㊁与企业需求相契合的公共政策,并进一步加强基层政府的信息公开程度和行政执行力度,促进政策设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强公共政策的可获得性,使企业能够切实享有政策实惠㊂总之,辽宁省政府在公共政策方面的 供给侧 改革力度仍需进一步增强,使其能够运用适当的政策工具,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发挥其应有的政策价值㊂其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㊂现阶段,辽宁省政府须以 时间成本 程序成本 和 溢出成本 为切入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且要尤为注重 溢出成本 这一得分偏低的方面,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工作,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为企业松绑,为廉政强身,培养行政人员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强化行政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增强行政人员的自我约束力,提升行政效率,缩短商业机构的开业行政审批时间[21]和相关业务的办理时间,杜绝55第1期孙萍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营商政务环境评价研究以辽宁省14市的调查数据为例的营商政务环境的利器㊂其三,规范市场监管行为㊂现阶段,辽宁省政府须从 监管理念 监管方式 和 监管权责 三方面入手,规范市场监管行为,坚决抵制 以罚代管 的监管理念,打破传统 审批式 的监管模式,摒弃罚而不管 以罚了之 的监管行为,将标准化的行为模式植入政府监管全过程,并大力推进 三张清单制度 和 双随机㊁一公开 机制,加强行政指导建设,走出 监管俘虏理论 的囹圄和桎梏,回归治本之路㊂总之,在全面推进简政放权工作的浪潮和背景下,辽宁省政府务必要明确其在市场监管方面的职能定位,厘定市场监管职能对简政放权工作的重要性和互补性,以规范的市场监管行为促进辽宁省营商政务环境的优化㊂其四,增强基础设施服务质量㊂现阶段,辽宁省政府须从 服务的便利性 服务的公平性 和 服务的主动性 三方面切入,增强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疏通政企沟通渠道,精准把握企业的利益诉求,积极地为企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提升企业对基础设施服务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切不可厚此薄彼,虽然绝对的公平是天方夜谭,但务必坚守住相对公平的底线,尽可能地为企业提供与之相符的配套设施和服务㊂总之,良好的基础设施服务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为企业积蓄能量的 大本营 ,辽宁省政府要充分明晰基础设施服务的重要性,以优质的服务质量,为营商政务环境建设增动力㊁添活力㊂参考文献:[1]姚进.2018年国务院首次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提升营商环境 有章可循 [N].经济日报,20180107(3).[2]王晓婷.全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沈阳准备这么做[E B/O L].[20180407].h t t p:ʊl i a o n i n g.n e n.c o m.c n/s y s t e m/2016/12/20/019543093.s h t m l.[3]董志强,魏下海,汤灿晴.制度软环境与经济发展基于30个大城市营商环境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12(4):920.[4]张国勇,娄成武.基于制度嵌入性的营商环境优化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3):277283.[5]X u L C.T h e E f f e c t s o f B u s i n e s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S u r v e y i n g N e w F i r m-l e v e lE v i d e n c e[J].W o r l dB a n kR e s e a r c hO b s e r v e r,2011,26(2):310340.[6]W o r d B a n k G r o u p.D o i n g B u s i n e s s2018:R e f o r m i n g t oC r e a t e J o b s[R].W a s h i n g t o n,D.C.:T h e W o r dB a n k,2017.[7]钟飞腾,凡帅帅.投资环境评估㊁东亚发展与新自由主义的大衰退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为例[J].当代亚太,2016(6):118154.[8]裴广成.京津冀先进制造业营商环境的构成与优化基于产业发展与区域协同视角[J].经营与管理,2017(6):7376.[9]陈晨星,耿雁冰.2017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R].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017.[10]嘉兴市统计局课题组,郑莉英,张全跃.嘉兴市软环境建设监测评价体系研究[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4):5052.[11]王守伦.城市投资软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3):7378.[12]曹永森.政府干预经济基础理论与行为模式[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2.[13]谢自强.政府干预理论与政府经济职能[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6976.[14]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0.[15]程波辉.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内涵㊁阻力与路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7(6):8085.[16]肖志兴,宋晶.政府监管理论与政策[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2.[17]N u n n a l l y JC.P s y c h o m e t r i cT h e o r y[M].2n de d i.N e wY o r k:M c G r a w H i l l P r e s s,1978.[18]杨永恒,胡鞍钢,张宁.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人类发展指数替代技术[J].经济研究,2005(7):417. [19]王鹏,况福民.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衡阳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经济地理,2015,35(1):168172.[20]L i m DSK,M o r s eE A,M i t c h e l lR K,e t a l.I n s t i t u t i o n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 E n t r e p r e n e u r i a l C o g n i t i o n s:AC o m p a r a t i v e B u s i n e s s S y s t e m s P e r s p e c t i v e[J].E n t r e p r e n e u r s h i p T h e o r y a n d P r a c t i c e,2010,34:491516.[21]史长宽,梁会君.营商环境省际差异与扩大进口基于30个省级横截面数据的经验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5):1223.(责任编辑:付示威)65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