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资料2 用“养阴清肺汤”治疗白喉初步观察
治疗白喉的方剂

治疗白喉的方剂1.1、麻杏石甘汤。
药物组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此方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1.2、桑菊饮。
药物组成: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甘草、薄荷、芦根、知母、石膏。
此方具有辛凉解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风热犯肺或肝经风热证。
1.3、银翘散。
药物组成: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牛蒡子、竹叶、荆芥穗、生甘草、淡豆豉。
此方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状。
1.4、养阴清肺汤。
药物组成:大生地、麦冬、玄参、生甘草、薄荷、贝母、丹皮、白芍。
此方具有养阴清肺,解毒利咽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白喉阴虚燥热证。
2、引起白喉的原因患上白喉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数患者患上白喉都是长期使用针头或者是经常输液的人群。
当在使用针头或者是输液的时候,针头是不干净的,这种情况下是最容易患上白喉的,机率非常高。
最重要的是白喉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会通过唾液或者是空气进行传播。
因此当家人出现了白喉疾病或者是身边有人出现了白喉疾病以后,一定要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预防白喉疾病的传播途径切断传播源泉,才是对这种疾病最好的预防办法。
当出现白喉疾病以后,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这样才能够把疾病带来的伤害减到最小,治愈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3、白喉的诊断方法3.1、直接染色镜检用棉拭采取假膜边缘部渗出物,涂片,用奈瑟氏染色或美兰染色,镜检有无含异染颗粒的棒状杆菌。
结合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必须通过细菌培养并进行毒力试验。
3.2、凝固血清棉拭培养法将沾有马或牛血清的棉拭子放在无菌试管内,经8~10磅蒸气灭菌20~30分钟,并使血清凝固,且此凝固血清棉拭采取病人咽部标本,置37℃培养8~10小时后,直接涂片镜检。
此法可作为大量检查时快速培养诊断之用。
3.3、培养检查将棉试检材接种于鸡蛋斜面或Loeffers血清凝固斜面培养基及亚碲酸钾平板培养基上,置37℃培养,待斜面或平板上长出典型的灰色疑菌落,挑取转种到鸡蛋呀或血清斜面进行分离培养,以供进一步形态染色或毒力试验鉴定。
白喉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白喉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白喉中医中药治疗验方
①.养阴清肺汤。
【处方组成】大生地30克元参24克麦冬15克炒白芍15克丹皮15克川贝母15克薄荷8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二剂,早晚各服1剂;重者日服三剂,早午晚各服一剂。
【备注】此方即养阴清肺汤,为治白喉之圣药,药之分量不可自行加减,小儿则减半,如症状危急,患者眼红、声喑、白点立见,口出臭气时,则改服②方“神仙活命汤”。
②.神仙活命汤。
【处方组成】龙胆草6克元参24克马兜铃10克板蓝根10克石膏15克白芍10克黄柏5克甘草3克大生地3克瓜蒌仁10克栀子6克。
【用法】以上各药混合一齐用水煎服,重者日服三剂,侍病情稍减,仍服上列①方“养阴清肺汤”。
【备注】如果舌有芒刺,谵语神昏者,加入羚羊角6克。
【常文王幸福:养阴清肺汤】

【常文王幸福: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汤古方新用刚看到王幸福老师书中这一章节感到很惊奇,因为上学时候学到的养阴清肺汤主治是这样写的:“养阴清肺,治白喉,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拨去,咽喉肿痛,初起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喘促气逆,甚至鼻翼掮动,脉数。
”从毕业之后基本没用过这个方剂,因为明确写的就是治疗白喉,而我从没碰到过这个疾病。
虽然方解中有咽喉肿痛,初起发热,但是我一直都是认为是白喉的并发症。
所以并没有考虑用养阴清肺汤来单独治疗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
但是王幸福老师书中却写到:“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气管炎是临床上很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对于这类病的治疗,西医一般是注射抗生素,约需要1周时间,甚至还有1周多仍然不愈的。
中医治疗,我用养阴清肺汤为主加减,治愈此病,毫不逊色于西医,而且费用低,时间短。
因此,在这里表一表养阴清肺汤的功劳。
”这令我使用养阴清肺汤打开了另一扇门,因为我平时门诊呼吸科疾病是比较多的,所以我决定试一试用养阴清肺汤来治疗呼吸道疾病。
第1个病人是一个气管炎的病人,男,22岁,咳嗽,咳痰,咽痛。
在某医院输液治疗三天效果不明显,由于他奶奶总在我这里看病,比较相信我,所以带他来到我这里治疗。
我诊疗之后说给他开中药治疗,病人和家属都有怀疑的态度,吃中药能吃好这种感染的疾病吗?会不会太慢了?中药不是比西药慢吗?中药只能治疗慢性病啊?通过我的耐心劝说和家属对我的信任,病人决定服用中药治疗。
刻诊:舌红,苔厚黄,脉弦滑数,咽痛,咳嗽痰黄,低热。
辨证:痰火郁肺。
照搬王老师书中的中医处方:【处方】生地黄30g,麦冬30g,玄参30g,白芍12g,浙贝母15g,生甘草10g 牡丹皮10g,薄荷10g后下,黄芩30g,鱼腥草30g,金荞麦30g,北沙参30g,3剂,水煎服。
3日后复诊:咽痛,咳嗽痰黄,低热均好转。
病人和家属很高兴,并且表示以后感冒发烧,咳嗽,希望用中药治疗。
1957年资料7 养阴清肺汤对急性扁桃体火百例疗效观察

(2)临床症状:本组病例中以腭扁桃体炎为数最多,占94名,其他6名为并发扁桃体旁脓疡者。治疗开始日期最早者为发病第一日,最晚者为发病第五日,绝大多数为发病第1至3日,占62名(见表1)。其临床观察之症状,咽痛者78%,吞嚥困难者49%,胃口不佳者40%,单侧或双侧颈淋巴肿大者10%。扁桃体肿大及苔膜或滤泡分泌物可见者92%,周身不适者50%,全身关节疼痛者12%,体温一般都上升,最低者37.4℃,最高者40.2℃,其中以38-39℃之间的最多,占52名。血像亦有右移现象(详见表2,3,4)。
四 使用的剂型
本组所用之中药养阴清肺汤,为三种形式,一种为本 院按方煎制之汤剂,服用量最大,有84例用此汤剂内服。一种为天津某药店所制之养阴清肺丸。一种为北京同仁堂所制之养阴清肺膏。上述三种制品,依其仿单了解,均系按原方配制。本百例中均系单纯内服本品,别无其他辅助及局部处理。唯因病情不同。每例数服剂量亦各有异(见表5)。
七 讨论与体会
(1)药物的进一步研究,目前仍属试验阶段,如丹皮在试管中有抗链球菌的作用,及生地为含铁丰富之滋补作用等,是否如此,有待今后不断的实验与观察。百例中其痊愈之快慢,乃症状减轻之早晚有别者,恐我们初学中医,对于病症之掌握,药物之加减等方面,没有作到“因人施治,随症下药”的灵活应用,所以一年来,我们只作了观察疗效的部份任务,至于中医的诊断方法如何?用药原则如何?均没有深入研究,因此今后的工作应由感性阶段进入理性阶段,进一步开始研究诊治方法的各种作用机制。否则,西医学习中医的成果是不会好的,是不能在“中西医合作之下,将祖国医学提高到现代科学水平”的。因此西医尽力的来学习中医是再不可有所疑问了。
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56例临床观察

食 道返 流症 。
1 . 4 治 疗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1 1 0例 患 者 均 为 本 院 门 诊 病 例 , 在 服 用 本 方 前 均 应 用 过 中 西 药 物 治 疗 。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治疗 组 5 6例 , 男性 2 5例 , 女性 3 1例 ; 年龄 1 1~ 8 1岁 ; 病 程 6天 ~ 6个 月 。对 照 组 5 4例 , 男性 2 4例 ,
痰, 咳声 剧 烈 , 呈连续性 , 痉挛性; 或 咳而 不 爽 、 少痰 ,
的咳 嗽 。该 病名 由著 名 中医耳 鼻喉科 专家 干祖望 教授
于 1 9 8 5年首 先 提 出 , 本 病 属 于 中医 学 “ 慢喉 痹 ” 、 “ 风 热喉 痹” 范畴 , 相 当 于 现 代 医学 “ 慢性 过敏性 咽炎” 。 其发 病特点 是 以阵发 性喉 头奇痒 作 咳 , 咳呈 连续 性 , 甚 至呈 痉挛性 , 少 痰或痰 黏稠难 咳 , 咳 出则 爽 ,遇油 烟 刺 激加 重 , 夜 间 咳剧 , 甚 则不 能入 睡 , 咳甚 时 可致 面红 、 汗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2 0 1 3 . 0 9 . 1 1 4 文章编号: 1 0 0 3 — 8 9 1 4( 2 01 3 ) . 0 9 . 1 9 6 0 2
喉 源性 咳嗽是 由咽喉部疾 患 失治或 用药 不 当及体
养 阴清肺 汤 加 减 治疗 喉 源性 咳嗽 5 6例 临床 观 察
李 玲
摘要: 目的 观察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 1 1 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 6 例和对 照组5 4例, 治疗组予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 对照组予“ 琥 乙红霉素胶囊、 富马酸酮替芬片” 治疗。结果 治疗组 5 6例 中, 治愈 3 4
盛丽先教授临床应用养阴清肺汤举隅

肺 汤加 减 治 疗 小 儿疾 病 , 疗效显著 , 值得推广借鉴。
关键词 : 养 阴清肺 汤; 感 染后血 小板减 少症 ; 反复化脓性扁桃体 炎; 慢性咳嗽 ; 儿童 ; 盛丽先 ; 名 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 : R 2 7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 5 5 0 9 ( 2 0 1 4) 0 6 — 0 7 1 4 — 0 2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 0 1 4年 6月第 3 8卷第 6期
盛丽先教授 临床应用养 阴清肺汤举 隅
王海 云 ’ 盛 丽先 ( 指导)
—■盈
1 . 浙 江省 立 同德 医院
杭 州 1 0 0 1 2 2 . 浙江 中医药大 学
摘要 : 『 目的】 总结盛丽先教授 运用养阴清肺 汤的经验 。【 方法] 以养 阴清肺汤加减治 疗小儿感染后 血小板减少症 、 反复化脓性扁桃体 炎、 肺 炎 支原体 感染后慢性咳嗽 3 则 医案探讨其疗效 , 总结运用养阴清肺 汤的病证特点 。 [ 结果】 盛师根据小儿“ 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 ” 的生理特 点和病 易热化伤及肺 胃 之 阴的病理特点 , 运用养 阴清肺汤加减治疗后 , 上述3 例 患儿病情均明显好转。f 结论1 盛丽先教授 紧密结合 小儿 生理病理特点 , 辨证运用养 阴清
P r o . S h e n g Li x i a n’ s C l i n i c a l E x p e r i e n c e i n T r e a i t n g C h i l d r e n Di s e a s e s w i t l l Y a n g y i n Qi n g f e i D e c o c i t o n Wa n g H a i y u n . S h e n g L i x i a n ( t u t o r ) Z h e — j i a n g S h e n g l i T o n g d e H o s p i t a l , Ha n g z h o u ( 3 1 0 0 1 2 )
方剂每日一学——养阴清肺汤

方剂每日一学——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养阴清肺汤,中医方剂名。
为治燥剂,具有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之功效。
主治白喉之阴虚燥热证。
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并逐渐扩展,病变甚速,咽喉肿痛,初起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鼻咽癌等证属阴虚燥热者。
【组成】生地6g 麦门冬4g 生甘草2g元参5g 贝母3g 丹皮3g薄荷2g 炒白芍3g【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阴虚肺燥之白喉。
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初期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
【证治机理】白喉多因素体阴虚蕴热,复感燥气疫毒所致。
《重楼玉钥》云:“缘此症发于肺肾,凡本质不足者,或遇燥气流行,或多食辛热之物,感触而发。
”喉属肺系,少阴肾经循喉咙系舌本,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复感燥热疫毒之热上熏,炼液灼津,以致咽喉肿痛,布生假膜,起白如腐,不易拭去,且发展迅速;热达于外,则初期即有发热,若热闭于里,则可不发热;疫毒深重,气道受阻,肺阴耗伤,宣肃失令,故鼻干唇燥,呼吸有声,似喘非喘,或咳或不咳;脉数无力或细数,乃阴虚有热之征。
治宜养阴清肺为主,兼解毒利咽。
【方解】方中生地甘苦而寒,既能滋肾水而救肺燥,又能清热凉血而解疫毒,故重用为君药。
麦门冬养阴润肺清热,益胃生津润喉;玄参清热解毒散结,启肾水上达于咽喉,二药共助生地养阴清热解毒,为臣药。
白芍敛阴和营泄热;丹皮凉血活血消肿;贝母润肺化痰散结;薄荷辛凉宣散利咽,共为佐药。
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为佐使之药。
全方养阴扶正与清肺解毒合用,正邪并治,标本兼顾,共奏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之功。
【配伍特点】甘寒辛凉,滋肾润肺,金水相生,清解寓散。
【运用】本方为治疗阴虚白喉之常用方。
以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鼻干唇燥为辨证要点。
白喉忌解表,尤忌辛温发汗。
中药养阴清肺汤治白喉

中药养阴清肺汤治白喉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用中药养阴清肺汤治白喉邓炳昕;牛秀峯;施培福编者按:中医治白喉有丰富的经验,除本报发表的安徽省五河县用养阴清肺汤治疗41例获得100%治愈效果外,尚有湖北省应城县用养阴清肺汤治愈16例、用麻杏石甘汤治愈2例;安徽省六安县用土牛膝治愈45例;浙江省衢县用马钱子治愈20例;武汉市用锡类散、西霜散局部治疗。
并分别用六神丸、养阴清肺汤、麻杏石甘汤、清咽利膈汤等治愈15例。
上述事例证明:中医治白喉是有一定疗效的,各地应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和总结,同时也可因地制宜加以应用和推广。
安徽省卫生厅很重视推广中医的治疗和研究工作,根据五河县白喉流行情况及中医治疗白喉有效的经验,在去年10月间,特地派了一个工作组到五河县协助卫生院进行了比较详细和有系统的中医治疗白喉的效果观察研究。
五河县卫生院从10月28日到11月20日期间,共治了41例。
治愈率为100%。
所治的白喉患者,主要是根据病史、病状、细菌涂片和培养检查等来确定诊断。
细菌培养阴性而涂片阳性、症状相似的也列为白喉处理。
41例中有假膜、扁桃腺肿大、充血等典型症状者31例:非典型者10例。
细菌涂片阳性者37例,培养阳性者11例。
这次培养阳性率低,主要由于温箱调节不妥当,没有自动调节温箱,夜间温度变化很大,影响了细菌生长。
有部分症状不典型而检查到白喉杆菌的,只能算为带菌者。
治疗用的处方是以五河县卫生科9月中旬发出的统一处方“养阴清肺汤”为基础,结合病情略为加减。
处方:生地6钱,元参5钱,麦冬3钱,丹皮2钱,连翘2钱,石斛1.5钱,板兰根1.5钱,川贝母1.5钱,赤芍1.5钱,瓜蔞皮1钱、鲜芦苇根3尺为引。
每日一剂,分两次煎服,同时,结合具体病情,灵活加减。
例如,大热大汗者加知母,生石膏;小便秘结者加深泻、通草、茯苓;精神不好者加茯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用“养阴清肺汤”治疗白喉初步观察高毅成;金镕甫;倪大石1955年秋我省卫生厅局决定在我院收治白喉病例中以部份病例采用中药养阴清肺汤治疗。
白喉在祖国医学文献上的理论是属于“阴虚”,在治疗法则上应以清肺,保肺,润肺,增液为主。
所以我院于11月1日开始试用中药养阴清肺汤,正符合上述治疗原则。
在两个月期间本院采用中药治疗白喉40例,均收到良好效果,结果都痊愈出院。
不过本组病例是试治性质,为数甚少,尚不能作为治疗经验总结,仅就应用之方剂,药量,及治疗情况,分别作一初步报道,以供参考。
并希望通过本文能引起大家对祖国医药治疗白喉的兴趣和实验,得以推广应用和展开广泛的研究。
养阴清肺汤的制备和用法本组试用之药物,部份系购自合肥市公私合营中药店,部份购自市人民医院中药室。
开始治疗时用养阴清肺汤煎成汤剂内服。
其方剂主由下列各药组成:大生地一两玄参八钱麦各六钱白芍四钱贝母四钱丹皮四钱薄荷二钱粉甘草二钱以上系成人剂量,小儿减半服用。
在治疗中为了使中药便于应用,故将原方各药份量加重十倍,制成浓缩的养阴清肺流浸膏备用。
其法:即将原方十倍份量各药共放于一大铜锅内,首次加冷水5000毫升煮沸约三小时,以纱布滤下其煎成之浓汁后,在原渣内再放冷水4000毫升又煮沸约二小时,再用纱布滤汁去渣,并将残渣用纱布绞尽其汁,将两次所得之滤汁,重行过滤后放于铜锅内用温火使浓缩成1400毫升浸膏贮藏瓶内备用。
如长期放置须放冰箱内或每100毫升加防腐剂苯甲酸0.1克亦可。
服用方法:本组服用时,采以下方式:①养阴清肺汤:每日一剂,分二次服。
头汁上午,二汁下午,均一次服完。
②养阴清肺流浸膏:成人每日70毫升,五至十岁50毫升,三至五岁40毫升,三岁以下30毫升。
以上剂量上下午分服临床记实和分析本组住院治疗患者都先经本院西医根据主要临床症状,流行情况以及咽喉分泌物涂片检出白喉桿菌者,初步诊断为白喉,住院后交由中医用中药治疗,西医配合病历记录,病情观察,饮食和辅助治疗等。
中医处理后亦将处理情况记于病历,并向西医介绍处理意见,中西医取得密切合作。
本组在两个月中用中药治疗白喉病共四十例,接诊时咽分泌物涂片全部找到白喉桿菌,住院后培养报告得阳性结果者计20例,其培养阳性率较低之原因,可能因当时有一批吕弗琉氏血清斜面培养基质量较坏,及供不应求时一部份又改用快速培养法后,因在技术上操作不熟练,以致影响白喉桿菌的生长,培养阳性率降低,实属憾事。
其中20例培养阳性者,均将菌种送安徽省爱国卫生站作毒力测验,并证明大部份毒力都较强。
兹仅将培养阳性20例临床观察结果分析于后:(1)患者年龄:1一2岁2例,2-5岁3例,6-12岁7例,12一25岁7例,最大者56岁1例。
(2)性别:男12例,女8例。
(3)实验室检查:①血液像:白血球总数一般均增高,15000一21000者8例,10000-15000者10例,8000 以下者2例。
服用养阴清肺汤后对周围血像并无显著影响。
②大小便一般均无显著变化。
(4)症状和体征:兹将入院时治疗前的主要临床症状分别列表如下(见表1)治疗后的效果此20例中在发病24小时内住院开始接受治疗的有3例,在2一3日内住院开始接受治疗的有11例。
经服用养阴清肺汤(或膏)治疗后体温多在1-3日退清。
5日内退清者2例,7日退清者1例。
伪膜亦多在2-4日内消退者13例,6一7日消退者5例。
白喉桿菌培养转为阴性者在3一4日内有10例,5-6日内有6例,8日内有3例,在12日内有一例。
其他临床症状亦在47日内恢复正常(见表2)。
在治疗中有发热者加用银花,连翘,板蓝根共有16例,局部并用吹喉散(注)者5例,合并肺炎时加用青霉素肌肉注射3-5日者有5例。
伴有营养不良及心脏疾息加用25%葡萄糖液60毫升每日一次静脉注射共四天者1例。
加用维生素乙:及丙者共10例。
总之此20 例患者的治疗不出此方剂范围。
尤以养阴清肺汤(或膏)只是在份量上随症轻重加减之。
以上20例均收到良好效果,结果都痊愈出院。
出院时均培养二次以上阴性。
从上表可以看出发病天数与接受治疗日数及疗效,似无多大关系。
典型病例试举养阴清肺汤治疗白喉典型病例三例如下:例1:段姓,男孩,六岁,住院号603,因发热,咳嗽三天,喉痛二天,咽分泌物涂片找到白喉桿菌。
于1955年11月23日下午入院。
入院时体检;体温37.6℃,发育营养中等,神志尚清晰,精神欠佳,急性病容。
颈部淋巴结肿大,无呼吸困难及声音嘶哑症状。
两侧扁桃腺充血肿大,其上均被有灰白色伪膜及溃疡面,以右侧较重、两肺清晰,心尖区有明显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脾不大,其他无病理发现。
白血球17000立方毫米,中性59%,淋巴31%,嗜酸10%。
咽分泌物涂片及培养白喉桿菌均呈阳性。
生化反应:葡萄糖十,蔗糖一,糊精士,肝糖士,毒力侧验:++,入院诊断为咽白喉。
住院经过:息儿于11月23日入院后即给以养阴清肺汤加用银花,连翘,板蓝根等药一剂,分二次煎汁内服,外加吹喉散一日二次吹喉,次日体温下降,食欲好转,喉痛减轻,两侧扁桃腺红肿和溃疡未见好转,伪膜无明显变化仍不易剥去,心尖区杂音存在,治疗用原方一剂。
11月25日体温正常,精神食欲好,嚥下无痛感,两侧扁桃体上伪膜有溶解现象,溃疡面亦缩小,心尖区杂音无变化。
培养报告白喉桿菌阳性,仍以原方治疗。
11月26日病情无明显变化。
仍用原方一剂分服。
11月26日体温正常,病情显著进步,伪膜大部脱落,溃疡面已近愈合,咽红肿亦减轻,心尖区杂音存在,培养报告白喉桿菌阳性,给原方分服。
11月28日息儿病情无特殊,精神饮食都好,伪膜已消失,红肿亦退,溃疡面近全愈,心尖区杂音仍存在,再给原方一剂,分二次服。
11月29日体温正常,精神好,饮食未减退,伪膜消失,溃疡面全愈,培养报告白喉桿菌阴性,仍给原方。
11月30日一切情况好,心尖区杂音已不明显听到。
停服养阴清肺汤观察。
12月1日至2日体温正常,一般情况都好。
12月3日体温正常,培养报告二次阴性,12月4日出院,共住院十二天,服中药七剂。
例2:杜姓,男,十二岁,住院号496,因发热,咳嗽,咽喉痛两天,今日因呼吸时有喘鸣音,嚥下疼痛剧烈,于1955年11月11日下午8时入院。
体检:体温37.6℃,发育营养中等,精神倦怠,咽充血,两侧扁桃体肿大,共上被有白色假膜,颔下淋巴结肿大,心尖区有轻度收缩期杂音,两肺清晰,其他无异常发现。
白血球12900立方毫米,中性73%,淋巴26%,嗜酸1%。
咽喉棉拭子培养白喉桿菌阳性。
生化反应:葡萄糖一,蔗糖一,糊精十,肝糖十,毒力试验+++。
诊断:咽白喉。
入院后即给以养阴清肺汤加用金银花,连翘等一剂内服。
次日体温正常,咽仍充血,假膜有溶解现象,一般情况尚好,今日仍以原方加减治疗。
11月13 日体温正常,饮食好,假膜大部脱落,咽分泌物培养报告白喉桿菌阳性。
仍给原方内服。
11月14日一般情况佳,咽稍充血,除用原方治疗外,加用吹喉散一日三次吹布。
11月15日咽部红肿已消退,假膜仅见薄翳残存,咽分泌物培养白喉桿菌阳性。
仍服原方一剂。
11月16日与17两日,一般情况好,无特殊变化,假膜已不明显见到,心尖区杂音消失,继续服用养阴清肺汤。
11月18日假膜消失,咽分泌物培养报告阴性,再服原方一剂。
11月19日,一切均正常,中药停服,只用吹喉散。
20日,21日无变化,咽拭子培养报告阴性,22日,一般情况均佳,咽分泌物培养报告阴性。
23日患儿痊愈出院,共住院十三天,内服中药八剂。
例3:许姓,廿二岁,女性,住院号619,因发热,咳嗽并伴以喉痛二天于1955年11月25日入院。
入院时体检:体温38.4℃发育营养中等,精神倦怠,咽充血,两侧扁桃体肿大并被有白色伪膜,颈淋巴结肿大,有触痛,两肺无变化,心尖区有明显收缩期杂音。
腹软,肝脾不大。
血像:白血球15900立方毫米,中性89%,淋巴11%,咽分泌物涂片培养白喉桿菌阳性。
生化反应:葡萄糖一,蔗糖一,糊精十,肝糖+,毒力试验+++。
诊断为咽白喉。
住院经过:患者于11月25日入院,立即给予养阴清肺汤加用银花,连翘内服。
翌日体温逐渐下降,饮食好转,咽仍充血,扁桃腺肿大亦渐减轻,伪膜无变化,咽分泌物培养报告阳性,给原方服之。
11月27日(入院第三天)体温已降至正常,喉痛减轻,两侧伪膜已开始溶解,仍给原方治疗。
11月28日一般情况佳,咽不充血,伪膜已大部脱落,仅见薄翳,中药暂停服。
培养报告白喉桿菌阳性。
11月29日至12月1日一般情况无变化,咽不充血,伪膜未发现,因培养报告为阳性,于一日又开始给予养阴清肺流浸膏70毫升分二次开水冲服。
12月2日一般情况好,培养报告仍为阳性。
12月3日4日继续服养阴清肺流浸膏70与50毫升。
12月5日体温正常,一般情况好,改服养阴清肺汤煎剂。
12月6日培养报告仍为阳性,再服流浸膏50毫升加银翘液20毫升一次冲服。
12月7日9日两次培养报告均阴性,心尖区杂音消失,于9日下午痊愈出院,共住院十五天,服中药八剂。
养阴清肺汤在试管中对白喉杆菌的作用根据临床治疗结果,在培养白喉样菌阳性20例中,经服用养阴清肺汤后,伪膜脱落平均为3.7天,咽分泌物培养转为阴性的平均为5.2天。
为证实中药养阴清肺汤对白喉桿菌是否有杀菌作用,曾由安徽省爱国卫生站作体外试验,初步证实养阴清肺汤在体外对白喉桿菌并无杀菌作用。
茲将试验方法介绍如下:取葡萄糖肉汤(P.H.7.4)56管(每管含5毫升)分作为7排,每排8管,先于第一排第一管中加入养阴清肺汤5毫升,(用无菌手术操作)充分混合后,吸出5毫升混合液,(养阴清肺汤与肉汤混合物),加入于同排第二支试管中,混合后,再吸出5毫升加入于同排第三支试管中,如上稀释一直至第八管,将第八管中吸出5毫升混合液抛弃之。
(是时每管混合液含量均为5毫升,而养阴清肺汤之浓度,则自1:2-1:256倍止。
)后再于上述不同浓度之养阴清肺汤管内,加入18小时白喉桿菌葡萄糖肉汤培养物各5毫升,(是时养阴清肺汤之稀释度,又较前增加一倍,即由1:4一1:516止。
)混合后,每隔10分钟,从此管中钩取一铂环接种于另一葡萄糖肉汤管中,(从第1个10分钟起至最后60分钟止,共种六管。
)后置于37℃孵箱中孵育24小时,观察结果。
(见表3)从上述试验结果看来,说明养阴清肺汤在1比4的浓度时,虽经作用60 分钟,但仍无直接杀菌作用。
附表。
此表在不同浓度之养阴清肺汤在不同时间内对白喉桿菌的作用。
讨论(1)白喉一症,在祖国医学文献上,很早便有类似白喉的记载。
公元1773年顾练江疡医大全描写白蚁疮的症状与现在的白喉的临床症状最为近似,其在17卷下篇天白蚁疮门主论:“咽喉内生疮,鼻孔俱烂,此名天白蚁疮,此症方书不载,多有不识,当作喉风医,最为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