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习题2(精品同步练习)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习题2(精品同步练习)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习题一、选择题1、要解决化学问题,一般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一般是()A.动手实验B.提出问题C.调查研究D.总结归纳2、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3、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物质是()A.水B.食盐水C.澄清石灰水D.糖水4、下列疑问中你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定道理的是()A.珠穆朗玛峰为什么是海拔最高的山峰B.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的水,住在海边的人为什么还说缺饮用水C.动物呼吸,煤、天然气的燃烧需要大量的氧气,虽然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但随着森林面积的逐渐减少,空气中的氧气是否会越来越少D.在饮用上为什么矿泉水要比纯净水好5、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
小花说“可以尝一尝”。
对于“可能是食盐”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对于“可以尝一尝”这一过程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假设B .收集证据C .实验D .作出结论二、实验探究题1、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__________;(2)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最高;(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外焰 内焰 焰心a b c(4)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 同步练习:体验化学探究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知识点一从问题开始观察蜡烛燃烧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1)取一支蜡烛,点燃,认真观察刚点燃时、燃烧过程中、熄灭时、熄灭1分钟后的现象、(2)取一根火柴梗,将其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发现火柴梗________部分最先变黑、(3)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有________;再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4)通过实验,能够提出的问题有(提出三条即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1、探究蜡烛燃烧的神秘图1-2-1[发现并提出问题]小明在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现了如此的现象:蜡烛的火焰集中在烛芯周围,石蜡在不断熔化而液态的石蜡却没有直截了当燃烧、这是为什么呢?固体石蜡是否需要变成石蜡蒸气后才能被点燃?[猜想与假设]小明猜想:在空气中点燃蜡烛时,固体石蜡需变成蒸气才能燃烧。
[设计并进行实验]小明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1)从蜡烛上切下一块固体石蜡,放在蒸发皿里,尝试用火柴点燃、(2)点燃一支蜡烛,待烛芯周围有较多的石蜡油产生时,熄灭蜡烛,马上尝试用火柴点燃石蜡油。
(3)用坩埚钳夹持一根短尖嘴玻璃管,将其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芯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尖嘴处点燃。
[结论与解释] 小明获得的结论是:石蜡是先熔化成液态再变成气态才燃烧的,因为气态的石蜡比液态或固态的石蜡更容易被点燃。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2体验化学探究 同步练习

2021-2021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2体验化学探究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青色的生虾煮熟后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观察B. 实验C. 假设D. 结论2.推理是理化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轻质球A,B靠近时相互排斥,所以A,B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B. 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所以,钠是活泼金属也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C. 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 对物体做功,要对物体施加力。
所以物体受到了力,该力一定对物体做功3.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A. 化学实验室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B. 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C. 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D. 科学探究始于问题4.在对呼出气体进行探究前,小明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可能比空气中的多.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环节()A. 发现并提出问题B. 猜想假设C. 制定计划D. 交流与表达5.(2021•安徽)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A. 原子结构模型B. 物质分类模型C. 燃烧条件模型D. 空气组成模型6.小明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磁铁吸一下五角硬币,以此鉴别硬币能否被磁铁吸引.就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提出假设B. 交流评价C. 设计实验D. 作出结论7.、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
以下类推正确的是()A.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B.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C. 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则碱溶液一定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气体D. 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8.小刚和小伙伴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棉线D.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9.台湾著名魔术师刘谦表演的魔术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现有下列猜想:①果汁消失是因为纸杯中有夹层并有吸水物质;②纸牌的秘密是运用手法快速替换两副相同纸牌;③硬币穿玻璃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④手臂穿过玻璃是因为玻璃的熔化和凝固.你认为合理的猜想有()A. ①③B. ①②C. ②④D. ③④.10.学习和研究化学,有许多重要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错误的是()选项方法示例A 实验法用新配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葡萄糖B 归纳法水、二氧化碳是分子构成的,归纳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 分类法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D 对比法用等体积的水和空气进行压缩,得出气体与液体微粒间的空隙不同A. AB. BC. CD. D二、填空题11.加热碱式碳酸铜时,观察到固体渐渐由________ 色变为________ 色,试管口有________ 生成,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 ,证明是________ .12.我校某班同学想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1)【提出问题】红砖粉末能不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2)【猜想】红砖粉末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3)【实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________木条不复燃常温下过氧化氢不分解实验二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红砖粉末,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________(4)【结论】红砖粉末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红砖粉末能做过氧化氢的催化剂.(5)【讨论与反思】有同学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红砖粉末能做过氧化氢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实验三:(6)【实验目的】探究________ .(7)【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红砖粉末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中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________ ;④对比反应前后红砖粉末的质量.(8)【分析】如果红砖粉末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红砖粉末可以作为过氧化氢的催化剂.但也有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是不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你认为还需要探究:________ .13.小明和小刚在厨房中发现了一瓶无色液体,小明认为“可能是白醋”.小刚说“可以闻一闻”.对于“可能是白醋”应该是科学探究中________ ,对于“闻一闻”是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 .14.“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习题1(精品同步练习)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习题一、选择题1、要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设计实验的时候不需要考虑的是()A、想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B、需要改变的因素是什么C、需要测量的因素是什么D、实验所需用仪器的产地2、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假设B、设计实验C、交流共享D、做出结论3、在“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中,以下假设不合理的是()A、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可能与蜡烛的颜色、质地有关B、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可能与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颜色有关C、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可能与所扣的烧杯的粗细、高矮有关D、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可能与蜡烛的粗细、高矮有关4、一元硬币外观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与铁的颜色相似,为了确定该硬币是否为铁质,有同学拿磁铁来吸引,该做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观察B、实验C、假设D、推理5、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某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二、填空题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设计实验时必须明确: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保证实验的公正性。
三、实验探究题1、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2体验化学探究 同步测试题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1.2体验化学探究同步测试题C. 收集证据D. 得出结论4.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此气体成分的设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A. 收集气体并观察B. 咨询生产厂家工程师C. 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D. 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5.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发现实验现象与预计的有出入,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A. 向老师请教B. 查找相关资料C. 放弃实验D. 再次实验6.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
他想“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
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实验B. 假设C. 观察D. 做结论7.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 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B.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 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 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8.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引一下”.“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言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假设B. 设计实验C. 观察D. 得出结论9.某些金属外观为银白色,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吸一下”。
就“拿磁铁吸一下”这个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假设B. 实验C. 观察D. 做出结论10.已知淀粉遇碘变蓝色.小军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实验时,向热的面粉糊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A. 向老师请教B. 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C. 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D .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11.科学探究的意义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包括:①“建立假设”②“交流评价”③“获得结论”④“提出问题”⑤“收集证据”等基本环节.合理的探究顺序是()A. ①②③④⑤B. ④⑤①②③C. ④①⑤③②D.①④⑤②③12.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A. 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B. 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C. 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D. 探究铜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二、填空题13.化学真是太奇妙了,它几乎无处不在.在你的周围时刻不停地发生着变化.同学们,让我们踏上探究之旅.[提出问题]聪聪在用水煮虾过程中发现,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变成红色,特别是虾汤的颜色更是鲜红.聪聪想,虾汤中这种红色物质会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聪聪猜想,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时,颜色会发生改变.[收集证据]现在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探究活动方案,验证聪聪的猜想.使用的试剂实验操作方法可能的实验现象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交流与反思]以上探究之旅,对你有什么启示:________ .14.加热高锰酸钾,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成分可能有________ 种情况,选择一种情况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你的猜想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结论________ 取实验中的剩余固体放入试管中进行________ (填一种实验操作)并将________ 伸入试管中 ________ 你的猜想 是正确的15.科学探究通常包括________ 这样几个环节.16.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把化学实验从“实验装置、物质的性质、探究的方法”等角度进行分类.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D 与①________ (填“A”或“B”或“C”)归为一类,依据是②________ .A B C D (2)许多物质的命名与元素的化合价高低有关,如氯化铁、氯化亚铁,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2.汞元素的化合价有+2、+1两种,由此推测氧元素和+1价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为①________,化学式为②________.17.小明和小刚在厨房中发现了一瓶无色液体,小明认为“可能是白醋”.小刚说“可以闻一闻”.对于“可能是白醋”应该是科学探究中________ ,对于“闻一闻”是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 .18.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明、小刚、小军等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一:蜡烛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小明同学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火焰的分层情况后,取出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如图),1~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碳化情况.【观察与思考】发现火柴梗的________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反思与结论】实验结论:________ 的温度最高.这层火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 ________ .探究二:探究石蜡的成分.小刚同学点燃的一支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烧杯(如图),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与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 ,由此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_ 和碳元素.三、实验探究题19.“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某同学做了该实验后,展开了下列思考与探究:(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他做了这样一组实验:每次均用30mL10%的H2O2溶液,采用不同量MnO2粉末做催化剂,测定各次收集到500mL 氧气时所用的时间,结果如下:(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答:________(2)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他又做了一组实验:每次均取5mL30%的H2O2溶液,然后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
2020年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II )卷

2020年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II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巩固 (共7题;共21分)1. (2分)蜡烛(足量)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1 图2A . 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 . 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C .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D . 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2. (2分)化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经常做家庭小实验吗?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成功的是()A . 用食盐水除去菜刀表面的铁锈B . 糖溶于水能证明分子在不停运动C . 鸡蛋放入醋中变成无壳软蛋D . 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3. (2分)(2015•玉林)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 . 用酒精浸泡捣烂的牵牛花花瓣制酸碱指示剂B . 用干燥的pH试纸测浓硫酸的酸碱度C . 用烧杯罩住燃着的蜡烛,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D . 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证明蜡烛燃烧一定产生可燃性气体4. (2分)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待1-2秒后取出,可以观察到使火柴梗最先碳化的部分是火焰的()A . 焰心B . 外焰C . 内焰D . 灯芯5. (2分)请解释下列实验中的现象。
(1)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够被点燃,原因是________;(2)用燃着的木条引燃酒精灯时,酒精灯不能被点燃的原因是(回答一点即可)________;(3)给试管中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时,试管炸裂,原因是(回答一点即可)________。
6. (8分)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
其实验步骤有: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③用火柴去点白烟;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⑤熄灭蜡烛;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1.2 体验化学探究(原卷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学与练(鲁教版2024)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板块导航01/学习目标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02/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03/知识导学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04/效果检测课堂自我检测,发现知识盲点05/问题探究探究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06/分层训练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一、探究蜡烛的燃烧1.观察蜡烛燃烧(1)实验用品: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石灰水。
(2)实验过程、现象及结论:2.(1)实验装置:(2)实验过程:①从蜡烛上切下一块固体石蜡,放在蒸发皿里,尝试用火柴点燃。
①点燃一支蜡烛,待烛心周围有较多的石蜡油产生时,熄灭蜡烛,立即尝试用火柴点燃石蜡油。
①用坩埚钳夹持一根短尖嘴玻璃管,将其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心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尖嘴处点燃。
(3)实验现象:固体石蜡和石蜡油都不容易被点燃,而尖嘴玻璃管处的气体容易被点燃。
(4)实验结论:石蜡是先熔化成液态再变成气态才燃烧的。
二、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或调查方案、获取证据、分析解释数据、形成结论及建构模型、反思评价及表达交流等要素。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反思探究过程:回顾实验的各个步骤,思考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数据是否准确、实验方法是否合理等。
反思探究结果:分析所得的结论是否合理、是否与预期一致,如果不一致,要找出原因。
常考易错点:不重视对探究活动的反思,无法从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不全面,不能深入分析问题。
1.小明同学怀疑某无色液体是酚酞溶液,提出“取少量该液体,滴入几滴氨水,观察”,他提出的这个环节属于A.提出问题B.设计实验C.得出结论D.反思交流2.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完成下列填空。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和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同步测试《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第2课时)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同步测试第2课时1.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
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
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A. 猜想B. 实验C. 推理D. 归纳2.厨房中有一瓶白色固体,小明提出它可能是食盐,小刚提出它可能是白糖,就两个人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中的()A. 拓展与迁移B. 假设与预测C. 实验与事实D. 解释与结论3.小军同学做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了碘酒,发现未变蓝.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A. 向老师请教B. 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C. 反复做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 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4.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方法的是()A. 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B. 研究燃烧条件C. 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D. 研究分子的运动5.上实验时,对于桌子上一瓶无色气体,需要马上确认是不是氧气,你认为应该采用下述中的哪种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A. 小组讨论B. 调查研究C. 实验探究D. 上网查询6.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 提出问题B. 猜想假设C. 设计实验D. 得出结论7.在下列叙述中划线的内容,可能属于①②③中的某一种情况.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反应现象②反应条件③结果或结论点燃蜡烛______ ;从导管出来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_ ;证明此气体是二氧化碳______ 。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首先猜想会不会是大理石呢?”这是应用了猜想的方法;“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
”这是通过实验的方法将其放在食醋中,发现有气泡产生。
“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
”这是根据在检验碳酸根离子时,将盐酸滴入,出现气体,做出了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的推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习题
一、选择题
1、要解决化学问题,一般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一般是()
A.动手实验 B.提出问题 C.调查研究D.总结归纳
2、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3、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物质是()
A.水B.食盐水 C.澄清石灰水D.糖水
4、下列疑问中你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定道理的是()
A.珠穆朗玛峰为什么是海拔最高的山峰
B.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的水,住在海边的人为什么还说缺饮用水
C.动物呼吸,煤、天然气的燃烧需要大量的氧气,虽然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但随着森林面积的逐渐减少,空气中的氧气是否会越来越少
D.在饮用上为什么矿泉水要比纯净水好
5、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
小花说“可以尝一尝”。
对于“可能是食盐”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对于“可以尝一尝”这一过程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假设
B .收集证据
C .实验
D .作出结论
二、实验探究题
1、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
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
度比水____________________;
(2)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最高;
(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外焰 内焰 焰心
a b c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
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2、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
请你与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猜想】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实验探究】探究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
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1支作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
间。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点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①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至少写出一点)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