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的一般构造要求

合集下载

梁板支撑架构造要求

梁板支撑架构造要求
02
谢谢
梁板支撑架构造要求质量检查
检查梁板支撑架构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包括尺寸、材料、连接方式等。
检查梁板支撑架构造的焊接质量,包括焊缝长度、宽度、高度以及焊缝表面质量等。
检查梁板支撑架构造的防腐处理,包括涂层厚度、均匀度以及耐腐蚀性能等。
检查梁板支撑架构造的承载能力,包括抗压、抗拉、抗剪等力学性能试验。
检查梁板支撑架构造的使用和维护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
06
检查梁板支撑架构造的防火、防雷、防风等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04
检查梁板支撑架构造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包括尺寸、材料、连接方式等
01
检查梁板支撑架构造的抗压、抗拉、抗剪等力学性能
03
检查梁板支撑架构造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05
检查梁板支撑架构造的稳定性,包括地基、基础、支撑体系等
梁板支撑架构造要求施工工艺
梁板支撑架的选材:选用高强度、耐腐蚀、耐久性好的材料
梁板支撑架的连接: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保证支撑架的整体稳定性
梁板支撑架的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支撑架的施工质量
梁板支撑架的布置:根据梁板跨度、荷载、施工工艺等因素进行合理布置
3
梁板支撑架构造要求质量控制
梁板支撑架构造要求质量标准
03
美观性:造型美观,与周围环境协调
04
耐久性:考虑结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
05
环保性:采用环保材料,减少环境污染
06
梁板支撑架构造要求材料选择
03
材料耐久性:考虑材料的耐久性,如抗腐蚀、抗老化等性能
02
材料强度:根据梁板支撑架构造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强度
01
材料类型:钢、混凝土、木材等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构造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构造要求
(2)内力包络图
将各种内力组合情况下的内力图,画在同一张图上,形 成内力叠合图,其外包线称为“内力包络图”。
11
分析以下两跨连续梁的弯矩包络图
Q=30kN G=30kN
2m
2m
2m
2m
2m
2m
12
Q=30kN G=30kN 2m 2m 2m 2m 2m 2m
Q=30kN G=30kN 2m 2m 2m 2m 2m 2m
梁高度h主-板的厚度h板) ×负载宽度L1+梁侧 抹灰重量
主梁受到的集中活荷载设计值Q主=
板面活载设计值q板×负载面积L1×L2 8
模块5 结构设计计算
三、内力计算(求内力)
受弯构件所需要求的内力为M和V
计算方法:弹性法和塑性法
弹性法严谨,配筋量多。 塑性法经济,但易开裂,下列构件不能采用,
①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 ②对裂缝宽度有较高要求的结构; ③重要部位的结构。
9
弹性法计算内力
10
(1)荷载的最不利组合
满布的恒荷载+最不利的活荷载布置 活荷载最不利的布置原则: 1)求某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时,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然 后隔跨布置活荷载; 2)求某支座最大负弯矩时,应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活 荷载,然后隔跨布置活荷载。 3)求某支座边最大剪力时,应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活 荷载,然后隔跨布置活荷载,与支座最大负弯矩的布置 相同。
力的作用。附加横向钢筋有附加箍筋(不少于2φ 6)和附 加吊筋(不少于2φ 12)两种类型,宜优先选用附加箍筋。
23
4)主梁与次梁相交处上部钢筋布置按下图:
计算主梁负筋时,单排筋h0=h-(55~60)mm,双排筋 h0=h-(80~90)mm 板受力负筋

梁板支撑架构造要求

梁板支撑架构造要求

06
检查梁板支撑架 的现场安装和调 试是否符合规范
要求
07
检查梁板支撑架 的验收结果是否 符合设计要求和
规范要求
验收结果处理
01
验收合格:按照 规定进行验收, 合格后进行下一
步施工
02
验收不合格:对 不合格部分进行 整改,整改后重
新进行验收
03
整改措施:根据 验收结果,制定 整改方案,确保
整改到位
02
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施工 工艺要求进行施工,确保 支撑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
03
检查验收:对支撑结构进 行定期检查和验收,确保 其质量和安全性
04
安全防护:做好安全防护
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
全和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梁板支撑架构造验 收标准
验收内容
1
梁板支撑架的稳定 性:检查支撑架是 否牢固,有无松动、
梁板支撑架构造 按材料分类:可 分为钢结构、混 凝土结构、木结 构等。
梁板支撑架构造 按形式分类:可 分为框架结构、 剪力墙结构、框 架-剪力墙结构等。
梁板支撑架构造 按功能分类:可 分为承重结构、 围护结构、分隔 结构等。
梁板支撑架构造 按施工方法分类: 可分为现浇结构、 预制结构、装配 式结构等。
情况
6
梁板支撑架的标识: 检查支撑架的标识 是否清晰、完整, 有无缺失、损坏等
情况
验收程序
01
检查梁板支撑架 的完整性和稳定

02
检查梁板支撑架 的尺寸和规格是 否符合设计要求
03
检查梁板支撑架 的连接方式和紧 固件是否牢固可

04
检查梁板支撑架 的防腐处理和表 面处理是否合格
05

钢筋混凝土梁板的配筋构造

钢筋混凝土梁板的配筋构造

钢筋混凝土梁板的配筋构造3.1 受弯构件的构造要求(1)梁的一般构造钢筋混凝土梁的常用截面有矩形、T形、工形和花篮形等形式,如图图3.25梁的截面形式受弯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截面上将同时承受弯矩M和剪力y的作用。

在弯矩较大的区段可能发生沿横截面的(称为正截面)受弯破坏,在剪力较大的区段可能发生沿斜截面的受剪破坏,当受力钢筋过早切断、弯起或锚固不满足要求时,还可能发生沿斜截面的受弯破坏。

一、梁和板的一般构造规定(一)梁的配筋构造1)梁的截面尺寸梁的截面高度h与梁的跨度l及所受荷载大小有关。

一般情况下,独立简支梁,其截面高度h与其跨度l的比值(称为高跨比) h/l=1/12—1/8 ;独立的悬臂梁h/l为1/6左右;多跨连续梁h/l=1/18—1/12 。

梁的截面宽度b与截面高度h的比值b/h,对于矩形截面一般为1/2.5~1/2;对于T形截面一般为1/3~1/2.5 。

为了统一模板尺寸便于施工,梁的常用宽度一般为180mm、200mm、220mm、250mm,250mm以上以50mm为模数;而梁的高度h一般为250mm、300 mm、…、1000mm等尺寸,当h≤800mm时以50mm为模数,当h>800mm时以1OOmm为模数。

2)梁的配筋梁中一般配置下列几种钢筋(图3.26):①纵向受力筋。

如①号筋,它是用来承受弯矩的钢筋。

纵向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为10-28mm,根数不得少于2根。

梁内受力纵筋的直径应尽可能相同;当采用不同的直径时,它们之间相差至少应为2mm以上,便于施工中容易用肉眼识别,但相差也不宜超过6mm。

②弯起钢筋。

如②、③号钢筋,它是由纵向受力钢筋弯起而成。

它的作用是:中间段同纵向受力钢筋一样,可以承受跨中正弯矩;弯起段可以承受剪力;弯起后的水平段有时还可以用来承受支座处的负弯矩。

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般是:当梁高h ≤800mm时为45°;当梁高h>800mm 时为60°图3.26梁的配筋形式③箍筋。

梁板的构造要求

梁板的构造要求

三、混凝土的保护层
? 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 造钢筋、分布筋等)的外边 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 称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 作用:1 、保护钢筋不致锈 蚀,保证结构的耐久性;
? 2 、保证钢筋与混凝土间的 粘结。
? 3、在火灾等情况下,避免 钢筋过早软化。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注:环境类别一是指室内干燥环境、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 环境类别二a 是指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 环境等。环境类别二b是指干湿交替环境、水位频繁变动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等。 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 40MM。
板的一般构造要求
? 一、板的截面形式及厚度 ? 1. 板的截面形式按形状可分为 矩形板、空心板。
按施工方式可分为 现浇板和预制板。
? 一、板的截面形式及厚度 ? 3 、板的最小厚度-板厚一般取 10 的倍数
表中l0为板的计算跨度
楼板一般是四边支承,根据其受力特点和支承情况,又 可分为单向板和双向板。
沿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对于四边支承的板, 当长边与短边比值大于3 时,可按沿短边方向的单向板计算, 但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当长边与短边 比值介于2 与3 之间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比 值小于2 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2 、钢筋与混凝土的强度
钢筋混凝土梁,板属于受弯构件,由于混凝土抗拉 强度低,所以在 梁、板的受拉区应配置钢筋来承担 拉力。国家修订了钢筋产品标准,提倡应用高强度、 高性能的钢筋,强度为400MPa 、500MPa 的绑扎带 肋HRB 钢筋具有较高强度,较好的延性、可焊性、 机械连接性和施工适应性,且与混凝土之间具有较 强的粘结力,推广其成为纵向受力的主导钢筋。纵 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400 、HRBF400 、HRB500 、 HRBF500 级钢筋,箍筋宜采用HPB300 、HRB400 、 HRBF400 钢筋。当采用HRB400 及以上级钢筋时, 对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

梁有哪些构造要求

梁有哪些构造要求

梁有哪些构造要求梁是建筑结构中的横向构件,用于支撑上部荷载并传递至垂直支撑结构,其构造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材料选择、截面形状、长度与跨度比、连续性、稳定性和预应力等。

首先,材料选择是梁的关键构造要求之一、常见的梁材料包括钢、混凝土和木材等。

钢材梁结构强度高、刚性好,适用于大跨度和大荷载的建筑;混凝土梁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适用于承受压力荷载的场所;木材梁具有良好的抗弯性能,适用于小型建筑。

其次,截面形状是梁的另一个构造要求。

常见的梁的截面形状包括矩形、T型、L型、I型等。

矩形梁具有较高的弯曲和抗剪承载能力,适用于多种荷载情况;T型梁可以形成楼板边缘,适用于多层建筑;L型梁适用于墙角支撑;I型梁具有良好的刚度和强度,适用于大跨度的建筑。

长度与跨度比也是梁的构造要求之一、梁的长度与跨度比应根据承载荷载和梁材料强度来确定,以保证梁的强度和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梁的长度与跨度比不宜超过20。

梁的连续性是梁构造的另一个重要要求。

梁的连续性指的是梁在一定范围内的延伸和连接性。

梁的连续性可以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减小变形和振动,使结构更加稳定。

稳定性也是梁的构造要求之一、梁在受到外部力作用时,应保持稳定,不发生侧移、倾倒和破坏。

对于较大跨度的梁结构,应采取一些稳定措施,如加设纵向撑杆等。

最后,预应力是一种重要的梁构造要求。

预应力梁是通过在施工过程中施加轴向拉力来提前预应力梁结构,使梁在荷载作用下产生压应力,使梁材料能够更好地抵抗弯曲和变形。

预应力梁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适用于大跨度和高层建筑。

综上所述,梁的构造要求包括材料选择、截面形状、长度与跨度比、连续性、稳定性和预应力等,每一项都对梁的质量和承载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这些要求,确保梁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

梁板设计配筋构造

梁板设计配筋构造

板的构造要求
板的厚度
01
根据板的跨度、荷载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板的厚度,以满足
承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

板的配筋
02
根据板的受力分析,配置适量的纵向和横向钢筋,以提供足够
的承载力和延性。
板的边缘加强
03
在板的边缘或角部,配置适量的斜向钢筋或附加箍筋,以提高
板的抗剪承载能力。
梁板连接构造要求
梁与板的整体性
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梁板结构进行精 细化设计和优化,提高结构的安全性 和经济性。
绿色建筑理念在梁板设计中的应用
节能设计
采用保温、隔热等措施降低梁板结构的能耗,提高建筑的能效。
循环利用
对废旧梁板材料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
感谢观看
THANKS
05
梁板设计的未来发展
新材料在梁板设计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
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等特点, 能够提高梁板的承载能力和使用 寿命。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具有轻 质、高强、抗腐蚀等优点,可用 于梁板的加固和修复。
智能化技术在梁板设计中的应用
智能监测与检测技术
通过传感器和智能化设备对梁板结构 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潜在 的安全隐患。
详细描述
在配筋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梁板结构的受力情况,包括各种载荷和应力的分布和大小。同时,需要参照相关的 规范标准,确保配筋的计算和设计符合工程要求和安全标准。通过计算,可以确定所需钢筋的数量、规格和布置 方式,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准确的指导和依据。
配筋的优化设计
总结词
配筋的优化设计是在满足工程要求和安全标准的前提 下,通过调整钢筋的数量、规格和布置方式,提高梁 板结构的经济性和效率。

§4.1 梁板的一般构造要求

§4.1 梁板的一般构造要求

第四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受弯构件——截面上有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而轴力可以忽略不计的构件。

典型梁:截面高度一般大于宽度板2.破坏形态沿弯矩最大的截面破坏——正截面破坏——防止措施足够的截面尺寸配纵向受力钢筋沿剪力最大或弯矩和剪力都较大的截面破坏——斜截面破坏——足够截面尺寸箍筋、弯起筋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的设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构件变形裂缝宽度构造要求§4-1 梁、板的一般构造要求结构设计主要从计算和构造两方面考虑一、梁的一般构造要求1.梁的截面形式和尺寸形状:矩形、T形、L形、倒T形、花篮形高度h:高跨比h/l0250,300,…,800,以50mm模数递增宽度b:矩形——(1/2~1/3)h 120,150,180,200,220,250,以后以50 mm模数递增T形——(1/2.5~1/4)h2.梁的支承长度(1)砖墙砖柱满足梁内受力钢筋在支座处的锚固要求满足支座处砌体局部抗压承载力要求梁高h≤500mm,a≥180~240mm梁高h>500mm,a≥370mm(2)砼梁(柱),支承长度≥180mm3.梁的钢筋(1)纵向受力钢筋作用:承受弯矩在梁内产生的拉力要求:h≥300mm时,≥Φ10,常12~25mm,一般不宜大于28mmH<300mm时,≥Φ8种类宜少,直径相差≥2mm,根数≥2根,上下排对齐(2)箍筋作用:承担剪力和固定纵筋位置,并和纵筋一起形成钢筋箍筋(3)弯起钢筋作用:承受跨中的弯矩、支座的剪力,连续梁中间支座处,弯起钢筋可承受负弯矩(4)架立钢筋作用:固定箍筋、承受砼收缩及温度变化产生的拉力。

要求:l<4m,> Φ84m<l<6m,> Φ10l>6m,>Φ12(3)梁侧构造钢筋作用:避免温度变化、砼收缩在梁中部可能引起的拉力使砼裂缝要求:1)每侧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 w的0.1%;2)间距≤200mm;3)拉筋:直径同箍筋,间距可取箍筋间距的2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弯起钢筋的构造
► 在采用绑扎骨架的钢筋混凝土梁中 , 承受剪 在采用绑扎骨架的钢筋混凝土梁中,
力的钢筋, 应优先采用箍筋 。 力的钢筋 , 应优先采用箍筋。 当设置弯起钢 筋时, 筋时 , 弯起钢筋的弯终点外应留有锚固长度 其长度在受拉区不应小于20d 其长度在受拉区不应小于20d,在受压区不应 小于10d 小于 10d , d 为弯起钢筋的直径;对光面钢筋 在末端尚应设置弯钩, 在末端尚应设置弯钩 , 位于梁底层两测的钢 筋不应弯起。 筋不应弯起。 ► 梁中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宜取450或600。 梁中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宜取45
' f
2、作用:用于抵抗由于温度应力及砼收缩应力在梁侧面产生 作用: 的裂缝,同时与箍筋共同构成网格骨架以利应力扩散。 的裂缝,同时与箍筋共同构成网格骨架以利应力扩散。 配筋: 3、配筋:梁侧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 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间距不宜大于200mm 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拉筋直径与箍筋直径相同,间距常取箍筋间距的两倍。 拉筋直径与箍筋直径相同,间距常取箍筋间距的两倍。
图3—49
3.2.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截面有效高度
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30mm
1.5d
c≥cmin
d
h0
≥cmin
a
≥cmin
1.5d c≥cmin d c≥cmin d 1.5d
1、钢筋外边缘至砼外边 钢筋外边缘至砼外边 缘的距离 称作砼保护层 厚度C。 厚度 。 主要作用, 2、主要作用,一是保护 钢筋不致锈蚀, 钢筋不致锈蚀,保证结构 的耐久性; 的耐久性;二是保证钢筋 与混凝土间的粘结; 与混凝土间的粘结;三是 在火灾等情况下, 在火灾等情况下,避免钢 筋过早软化。 筋过早软化。 3、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应 、 规范要求, 符合规范要求 符合规范要求,同时也不 应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 应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
主次梁交接处主 梁中的附加钢筋
最小厚度 /㎜ ㎜
单向板
密肋板 悬臂板
60 60 70 80 80 40 50 60 80 150
二、板的支撑长度
构件名称 现浇板 支座形式 砖墙 支撑长度 不小于 120,且不小于板厚 ,
砖墙 钢筋砼梁
不小于 100 不小于 80
预制板
钢屋架或钢梁 不小于 60 支撑长度尚应满足板的受力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
二、梁的支撑长度:应满足梁内纵向受力钢筋在支座 处的锚固长度要求并满足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要求。 处的锚固长度要求并满足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要求。 构件高度 不限 梁高≤ 梁高≤500 梁高> 梁高> 500 支座形式 支撑长度
钢筋砼梁或柱上时 180 砖墙、砖柱 砖墙、 砖墙、砖柱 砖墙、 180~240 >240
分布钢筋布置在受力钢筋的内侧,固定 布置在受力钢筋的内侧,固定
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荷载分散到受 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 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 筋方向产生的裂缝。
► 可按构造配置,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
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 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 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间距不宜大于 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间距不宜大于 250mm。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6mm,若 250mm。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6mm,若 受力钢筋的直径为12mm或以上时,直径可 受力钢筋的直径为12mm或以上时,直径可 取8mm或10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 8mm或10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 截面面积适当增加,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截面面积适当增加,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二、截面有效高度:指 截面有效高度: 受拉钢筋的重心至截面 受压边缘的垂直距离。 受压边缘的垂直距离。 在进行截面受弯配筋计 算时,要使用至该值。 算时,要使用至该值。
h0=h-as =h单排: 单排: as=
35~40mm 双排: as= 双排: 60~65mm
梁钢筋图: 梁钢筋图:钢筋骨架
梁板钢筋关系
► 三、梁的配筋
► 钢筋砼梁中通常配置有纵向受力钢筋、弯起钢筋、
箍筋及架立筋构成的钢筋骨架。当梁的截面高度较 大时,还应在梁侧设置构造钢筋及相应的拉筋。
1、纵向受力钢筋

①单筋截面和双筋截面 单筋截面和
前者指只在受拉区配置纵向受力钢筋 的受弯构件;后者指同时在梁的受拉 的受弯构件; 区和受压区配置纵向受力钢筋的受弯 构件。 构件。故纵纵向受力钢筋有受压和受 拉两种。 拉两种。

2、架立钢筋
无受压钢筋的梁在其上部需配置两根架立钢筋, 其作用是固定箍筋的正确位置,并与梁底纵向 其作用是固定箍筋的正确位置,并与梁底纵向 受拉钢筋形成钢筋骨架。
架立钢筋的最小直径(mm) 架立钢筋的最小直径(mm) 梁跨(m) 最小直径
(mm) mm)
<4 8
4~6 10
>6 12
3、梁侧构造钢筋及相应的拉筋
注: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相应数 值减10 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 ,且不应小于 ; 10 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 实际工程中,一类环境中梁、板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取为: 实际工程中,一类环境中梁、板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取为: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时 30mm, 2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时,梁30mm,板20mm;混凝土强度 等级≥C25时 25mm, 15mm。 详注见P29 P29) 等级≥C25时,梁25mm,板15mm。(详注见P29)
②梁纵筋宜采用二级或三级 钢筋, 钢筋,常用直径 d 为 12~25mm, 12~25mm,一般不大于 28mm, 28mm,同一构件中钢筋直 径种类不宜超过三种, 径种类不宜超过三种,直径 2mm≤ 6mm。 差2mm≤ ∆ ≤ 6mm。 ► ③梁纵筋净距,如左图。 梁纵筋净距,如左图。 其中, 为受力钢筋最大直径。 其中,d为受力钢筋最大直径。
1、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应在梁的两个侧面沿 梁的腹板高度: w≥450mm时 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亦称腰筋),并用拉筋固定。 纵向构造钢筋( ),并用拉筋固定 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亦称腰筋),并用拉筋固定。
h w = h0
h w = h0 − h
hw = h − h − h f
' f
受弯构件
班级:工程技术4 班级:工程技术4班 学号:2009050304009 学号:2009050304009 姓名:周路
3.2
梁板的一般构造要求
3.2.1 板的一般构造要求 3.2.2 梁的一般构造要求 3.2.3 砼保护层厚度及截面有效高度
3.2.1 板的一般构造要求
一、板的截面形式及厚度
三、板的配筋
受力钢筋沿板的跨度方向在受拉区配置,
承受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拉力。
► 直径:板中的受力钢筋通常采用HPB235级或 直径:板中的受力钢筋通常采用HPB235级或
HRB335级钢筋,常用的直径为6 HRB335级钢筋,常用的直径为6、8、10、 10、 12mm。同种构件中不同钢筋直径不宜多于 12mm。同种构件中不同钢筋直径不宜多于 两种。 ► 间距:当板厚≤ 150mm时,不宜大于 间距:当板厚≤ 150mm时,不宜大于 200mm;当板厚 150mm时,不宜大于1.5h, 200mm;当板厚 >150mm时,不宜大于1.5h, 且不宜大于250mm。 且不宜大于250mm。
3、板的最小厚度-板厚一般取10的倍数 板的最小厚度-板厚一般取10的倍数
板的类别 屋面板 民用建筑楼板 工业建筑楼板 行车道下的楼板 双向板 肋间距小于或等于700㎜ 肋间距小于或等于 ㎜ 肋间距大于700㎜ 肋间距大于 ㎜ 板的悬臂长度小于或等于500 板的悬臂长度小于或等于 ㎜ 板的悬臂长度大于500㎜ 板的悬臂长度大于 ㎜ 无梁楼板
► 1.板的截面形式按形状可分为矩形板、空心板。 1.板的截面形式按形状可分为矩形板、空心板。 板的截面形式按形状可分为矩形板
按施工方式可分为现浇板 预制板。 按施工方式可分为现浇板和预制板。 现浇板和
2、板的厚度可按下表值确定
板截面高跨比h/l0参考值 单向板 双向板 板 悬臂板 无梁楼板 有柱帽 无柱帽 1/35~1/40 1/40~1/50 1/10~1/12 1/32~1/40 1/30~1/35
板的配筋
3.2.2 梁的一般构造要求 一、梁截面高跨比
构件种类
梁截面高跨比h/l0参考值
简支梁 主梁 连续梁 悬臂梁 简支梁 次梁 连续梁 悬臂梁 简支梁
h/ l 0
1/12 1/15 1/6 1/20 1/25 1/8 1/12 1/15 1/6
整体肋形梁 梁
矩形截0为梁的计算跨度。当l0≥9m时,表中数值宜乘以1.2。 为梁的计算跨度。 ≥9m时 表中数值宜乘以1.2 1.2。
► 当不能使用弯起纵筋抗剪时,亦可设置单独
的抗剪弯筋。此时应将弯筋布置成“鸭筋” 的抗剪弯筋。此时应将弯筋布置成“鸭筋” 形式(图3 48a),不能采用浮筋(图3 形式(图3—48a),不能采用浮筋(图3— 48b)。因浮筋在受拉区只有一小段水平长度, 48b)。因浮筋在受拉区只有一小段水平长度, 锚固不足,不能发挥其作用。
图3—48
5、腰筋和拉筋
► 当梁高 h>700mm时 , 应在梁的两侧沿梁高每隔 当梁高h>700mm 时
300~400mm处各设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腰筋 300~400mm处各设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腰筋 (图3—49中钢筋①),并用拉筋(钢筋②)联 49中钢筋① 并用拉筋(钢筋② 系,拉筋间距一般取箍筋间距的2倍。设置腰 拉筋间距一般取箍筋间距的2 筋的作用, 筋的作用 , 是 防止当梁太高时由于混凝土收 缩和温度变形而产生的竖向裂缝, 缩和温度变形而产生的竖向裂缝 , 同时也是 为了加强钢筋骨架的刚度。 为了加强钢筋骨架的刚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