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柱规范汇总(纯净版)
梁柱设计相关规范汇总

梁柱设计相关规范汇总梁柱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规范要求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下面是梁柱设计相关规范的汇总。
1.梁柱的尺寸设计规范:梁柱的尺寸设计应遵循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即满足承受荷载的要求,同时尽可能减小材料的使用量。
一般要求梁柱的截面尺寸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并考虑构件的施工性和经济性。
2.梁柱的材料规范:梁柱的主要材料一般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
混凝土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包括强度等级、配合比和浇筑养护等方面的要求。
钢筋混凝土则需要满足混凝土和钢筋的配合要求,并考虑钢筋的保护措施。
3.梁柱的荷载设计规范:梁柱的荷载设计应遵循建筑结构设计的荷载标准,包括建筑物的自重荷载、使用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些荷载的组合作用,并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确定相应的安全系数。
4.梁柱的抗震设计规范:梁柱的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抗震设计要求梁柱能够承受地震力的作用,保证建筑的结构安全性。
设计时需要按照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计算和分析,确定梁柱的抗震性能,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5.梁柱的构造连接规范:梁柱的构造连接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梁柱之间和梁柱与地基之间的连接必须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连接的设计要考虑力的传递和分布,确保连接处的受力均匀和完整。
6.梁柱的施工规范:梁柱的施工是保证结构质量的重要环节。
施工时需要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包括混凝土浇筑、钢筋安装和模板支撑等方面。
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7.梁柱的检测与验收规范:梁柱的检测与验收是对结构质量的最终评估和确认。
检测要求对梁柱进行完整性、尺寸和质量的检查,包括对混凝土和钢筋的检测等。
验收要求梁柱的设计和施工符合规范要求,并有相关的检测报告和验收文件。
综上所述,梁柱设计的相关规范涵盖了尺寸设计、材料规范、荷载设计、抗震设计、构造连接规范、施工规范以及检测与验收规范等方面,要求设计和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梁板柱扣减规则

梁板柱扣减规则
一、梁板柱扣减规则
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梁板柱扣减规则这个事儿。
这可是在建筑工程相关计算里特别重要的内容呢。
先说说梁吧。
梁在和板、柱发生关系的时候,有它自己的扣减逻辑。
梁和板相交的部分呢,在计算梁的工程量的时候,有些情况下是要把和板重合的部分按照规定的计算方式处理的。
比如说在计算梁的混凝土工程量时,如果是有梁板,梁高要算到板底,这就相当于把梁和板重合的部分算到了板里面去,这就是一种扣减规则啦。
再看看板。
板在和梁、柱相互关联的时候也有不少讲究。
板要是和柱帽连接呢,柱帽部分的体积要算到柱子里面,而不是板里面哦。
板在计算面积的时候,如果遇到梁,也要按照梁的尺寸等情况合理扣除梁所占的面积,这样才能准确算出板真正的工程量。
然后就是柱子啦。
柱子在整个建筑结构里是很关键的支撑部分呢。
柱子在和梁、板进行扣减计算时,像前面说的柱帽部分,柱帽体积归柱子。
而且柱子在计算高度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比如是从基础顶面算到板底或者梁底之类的,这里面也涉及到和梁、板的扣减关系。
比如说有的时候柱子在楼层中间会有梁穿过,那柱子的高度计算就不能把梁的高度重复计算进去,要准确地按照扣减规则来确定柱子的工程量。
其实梁板柱的扣减规则是为了在建筑工程计量的时候,能够准确地算出各自的工程量,这样才能合理安排材料、控制成本,确保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
如果这些扣减规则搞不清楚,那在工程预算、结算的时候就会出大问题,可能会导致材料浪费或者成本超支呢。
所以啊,咱们一定要好好掌握这些规则哦。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1.配筋的选择:根据结构荷载和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型号和规格的钢筋,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一般使用HRB335或HRB400等钢筋。
2.钢筋的弯曲:钢筋的弯曲半径应满足要求,不得弯曲过度。
在弯曲钢筋时,应采用专用弯机,确保钢筋弯曲度达到规定标准。
3.钢筋的间距:钢筋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根据结构荷载进行合理的布置。
钢筋的间距一般不超过柱或梁截面的1/44.钢筋的排列:钢筋的排列应符合构造要求,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布置。
在柱和梁中,钢筋应平行于主应力方向,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5.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是指钢筋与混凝土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应按照设计要求设置。
一般情况下,梁和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20mm,柱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40mm。
6.钢筋的连接:钢筋的连接应牢固可靠,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连接方式有焊接、机械连接和胶结连接等。
7.钢筋的锚固长度: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钢筋进入混凝土内的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钢筋的锚固长度一般应大于等于25倍钢筋的直径。
8.钢筋的弯曲角度:9.钢筋的弯绝对值和截面变形限度:钢筋的弯绝对值和截面变形限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在使用时,需要考虑钢筋的强度、刚度和变形性能。
10.钢筋的锈蚀: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钢筋,防止其锈蚀。
如发现钢筋已经生锈,应及时处理,刷一层防锈漆以延长使用寿命。
总结起来,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主要包括钢筋的选择、弯曲、间距、排列、保护层厚度、连接、锚固长度、弯曲角度、变形限度和防锈等方面。
严格遵守这些规范要求,可以有效地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梁柱设计相关规范汇总

特殊条件:当铰接排架侧向受约束点至柱顶的高度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边长的2倍,柱顶预埋钢板和柱
顶箍筋加密区的构造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柱顶预埋钢板、 1、柱顶预埋钢板沿排架平面方向的长度,宜取柱顶的截面高度h,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h/2及
《砼规》P180,
箍筋加密区特殊 300mm;
11.5.3
情况下要求
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9.3.1
4、圆柱中纵向钢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且宜沿周边均匀布置;
5、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 筋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
箍筋 截面尺寸
《砼规》P184,
搭接
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0。
11.6.7
2、对于框架中间层中间节点、中间层端节点、顶层中间节点以及顶层端节点,梁、柱纵向钢筋在节点
部位的锚固和搭接,应符合相关构造规定。
框架节点区箍筋的最大间距、最小直径宜按附表2采用。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节点核心区,
节点区箍筋最大
《砼规》P186,
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
3、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规范规定最小
锚固长度,且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
4、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 《砼规》P123,
框架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在地震组合下处于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向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
值增加25%。
墙,柱,梁,板标准规定模板相关技术

一、施工准备1、作业条件1、模板设计:根据工程结构型式和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对模板进行设计,确定模板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排列尺寸,柱箍选用的型式和间距,梁板支撑间距,梁柱节点、主次梁节点大样。
验算模板和支撑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模板平面布置图、分块图、组装图、加固大样图、节点大样图、零件加工图和非定型零件的拼接加工图)。
模板的数量应在模板设计时按流水段划分,进行综合研究,确定模板的合理配制数量。
2、模板加工好后,专人认真检查模板规格尺寸,按照配模图编号,并均匀涂刷脱模剂,分规格码放,并有防雨,防潮、防砸措施。
3、放好轴线、模板边线、水平控制标高,模板底口平整、坚实,若达不到要求的应做水泥砂浆找平层,柱子加固用的地锚已预埋好且可以使用。
4、柱子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及预埋件已安装,绑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并办理好隐蔽验收手续。
1、材料要求漆面胶合板(厚度为15mm)、木方(100×100mm、50×100mm)、穿墙螺栓(地下室外墙及人防墙一次性使用,内墙、梁下套管周转使用)、架子管Φ48×3.5钢管、各种规格的钉子等。
2、施工机具1、手提电锯、平刨、压刨、打眼电钻,线坠,靠尺板,方尺,铁水平,翘棍、斧子、扳手、钳子、小白线、脱模剂、吸尘器等。
2、支撑体系:柱箍,钢管支柱,钢管脚手架或碗扣脚手架等。
一、模板质量要求(一)模板安装工程质量要求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
质量要求符合《混凝±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
二、工艺流程(一)柱子模板安装弹柱子模板控制线→结构面设定位顶模筋→安侧模→安装柱模箍→校正→按侧向支撑→验收(二)墙模板安装弹墙模板控制线→结构面设定位顶模筋→安侧模→安装墙模穿墙螺栓→校正→安侧向支撑→验收(二)梁模板安装弹出梁模板轴线→搭设梁模支撑→安装梁底模板→安装梁侧模板→安装侧向支撑→校核截面尺寸并加固→验收(三)顶板模板安装弹线→调整标高→安装板底模→绑板下铁钢筋→穿电气预埋管线→绑板上铁钢筋→安装侧模→验收三、操作工艺(一)柱子模板安装1、模板组片完毕后,按照模板设计图纸的要求留设清扫口,检查模板的对角线,平整度和外形尺寸。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1. 梁的截面应设计为长方形或T形,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高度不宜小于截面厚度的6倍。
2.梁的配筋应满足受力要求,梁底筋应足够,不得小于梁顶筋总面积的50%。
3. 梁的主筋与箍筋的间距一般不应超过250mm,箍筋应沿梁的全长布置。
4.梁的端部和支座处应设置必要的加强筋和传力钢筋。
1. 板的截面应设计为矩形或T形,截面宽度不宜小于板厚的6倍,高度不应小于板厚的50mm。
2.板的配筋应满足受力要求,板底筋应足够,不得小于板顶筋总面积的50%。
3. 板的主筋与箍筋的间距一般不应超过300mm,箍筋应沿板的全长布置。
4.板的边缘处应设置必要的加强筋和传力钢筋。
1.柱的截面应为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截面尺寸应满足承受受力的要求。
2.柱的配筋应满足受力要求,主筋应沿柱的全长布置,不得少于横向主筋总面积的30%。
3. 纵向主筋和箍筋的间距一般不应超过250mm,箍筋应沿柱的全长布置。
4.柱的底部和顶部应设置必要的加强筋和传力钢筋。
四、配筋要求的计算和验算在进行梁板柱配筋设计时,需要进行配筋的计算和验算。
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情况,材料的强度和要求,以及相关配筋规范的要求。
配筋计算包括确定筋材的截面积、数量和布置等,需要满足构件的受力要求和规范的要求。
验算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验证设计的配筋方案是否满足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在进行配筋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构件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根据结构的受力分析确定构件的截面形状和尺寸,确定梁板柱的截面尺寸和布置。
2.材料的强度和特性:根据结构材料的强度和特性,确定配筋的材料和规格。
通常使用的钢筋的强度等级有HRB335、HRB400和HRB500等。
3.受力分析和设计:通过受力分析计算出梁板柱在工作状态下的受力和变形情况,确定所需的配筋量和布置方式。
4.配筋布置和间距:根据配筋规范的要求和受力分析结果,确定配筋材料的布置方式和间距。
包括纵向主筋和箍筋的布置,以及配筋的间距和要求。
混凝土梁板柱配筋设计规范

混凝土梁板柱配筋设计规范一、前言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混凝土梁、板、柱配筋设计是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介绍混凝土梁、板、柱配筋设计规范,包括配筋计算方法、配筋种类、配筋布置等方面的内容。
二、设计基础1. 材料强度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按照规范GB/T 50080-20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的等级选用。
钢筋的强度等级按照规范GB/T 1499.2-2018《钢筋混凝土用钢筋》中规定的等级选用。
2. 荷载标准值荷载标准值包括建筑物自重、使用荷载和附加荷载等。
按照规范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规定的荷载标准值选取。
3. 抗震设计按照规范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基本风压、地震作用系数等选取。
三、配筋计算方法1. 荷载计算按照规范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的荷载计算方法计算混凝土梁、板、柱的设计荷载。
2. 截面计算根据混凝土梁、板、柱的截面形状和荷载大小,采用受弯或受剪计算方法计算截面的抵抗力和受力状态。
3. 配筋计算根据截面受力状态和截面抵抗力,采用基本配筋计算方法计算所需配筋面积。
同时,根据规范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规定进行受弯和受剪配筋的计算。
四、配筋种类1. 混凝土梁配筋混凝土梁的配筋种类包括主筋、箍筋和带筋。
其中,主筋用于承受弯矩作用,箍筋用于限制混凝土梁在受剪作用下的变形,带筋用于承受梁底弯矩和剪力的作用。
2. 混凝土板配筋混凝土板的配筋种类包括主筋、箍筋和分布钢筋。
其中,主筋用于承受板的弯矩和剪力作用,箍筋用于限制混凝土板在受剪作用下的变形,分布钢筋用于增加混凝土板的刚度和承受荷载。
3. 混凝土柱配筋混凝土柱的配筋种类包括纵向钢筋和箍筋。
其中,纵向钢筋用于承受柱的弯矩和轴向荷载,箍筋用于限制混凝土柱在受剪作用下的变形。
五、配筋布置1. 混凝土梁配筋布置混凝土梁的配筋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1)主筋应沿受力方向布置,主筋间距不应大于规范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最大间距;(2)箍筋应沿主筋周围布置,箍筋间距不应大于规范GB 50010-2010中规定的最大间距;(3)带筋应在混凝土梁底部沿受力方向布置。
柱梁板规范要求及绘制技巧(已看)

框架柱梁板规范要求及绘制技巧一.一般规定1.不应采用单跨框架。
2.砌体的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砖或者砼砌块的强度不应低于MU5,轻质砌块强度不应低于MU2.5.3.砌体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左右设置2根直径6mm的拉筋,全长贯通。
4.不应采用部分砌体墙承重的混合框架形式。
5.梁柱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除9度不应外,不宜大于柱截面该放下1/4。
二.柱1.柱截面的估算:A=N/µfc N=平均重度*面积,µ是轴压比,fc砼抗压强度2.剪跨比:柱的主要破坏破坏参数λ=Mc/(Vc*h0)反弯点位于柱高中部时,λ=Hn/2h0λ<2时,为短柱,箍筋全高加密3.轴压比:柱子的主控参数一二三框架结构 0.65 0.75 0.85框剪、框筒 0.75 0.85 0.90(高规6.4.2,P66)剪跨比小于2时,上述数值减小0.05。
4.箍筋:①作用:抗剪,柱端塑性铰区提供约束,防止纵筋屈服。
②构造要求:加密区间距一般为100,柱子钢筋主筋16时,三四级抗震可取125。
(高规6.4.3-2,P67)加密区范围见(高规6.4.5,P68)③体积配箍率:500*400柱,箍筋8@100,v=50.3*(4*350+4*450)/(350*450*100)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 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
5.纵向钢筋:①配筋率:钢筋等级为HRB400时(括号中为框架结构要求)一二三中柱、边柱 0.95(1.05) 0.75(0.85) 0.65(0.75)角柱 1.15 0.95 0.85框支柱 1.15 0.95(高规6.4.3,P67)②一、二、三级抗震设计时其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抗震等级为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300mm;柱纵向钢筋净距均不应小于50mm。
③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其单侧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以laE代替;
3、牛腿水平箍筋最小直径为8mm,最大间距为100mm。
铰接排架柱柱顶预埋件直锚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锚钢筋截面面积可按规范规定计算并增大25%,且应适当增大锚板厚度。
2、锚筋的锚固长度应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并增加10%;当不能满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在靠近锚板 柱顶预埋直锚筋 处,宜设置一根直径不小于10mm的封闭箍筋。
1、承受水平拉力的锚筋:一级抗震等级不应少于2根直径16mm的钢筋,二级抗震等级不应少于2根直径
牛腿支承不等跨 为14mm的钢筋,三、四级抗震等级不应少于2根直径为12mm的钢筋;
《砼规》P180,
结构
2、牛腿中的纵向受拉钢筋和锚筋的锚固措施及锚固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但其中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
11.5.4
11.5.5
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应进行节点核心区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四级抗震等级的框架节点可不进
行验算,但应符合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
《砼规》P181,
框支层中间层节点的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方法及抗震构造措施与框架中间层节点相同。
11.6.1
1、框架中间层中间节点处,框架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贯穿中柱的每根梁纵向钢筋直
2、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砼规》P175, 11.4.11
3、柱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框架柱、 框支柱
柱
钢筋配置
1、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最小配筋率,详见附表1,同时,每一侧 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增加0.1;
特殊条件:当铰接排架侧向受约束点至柱顶的高度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边长的2倍,柱顶预埋钢板和柱
顶箍筋加密区的构造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柱顶预埋钢板、 1、柱顶预埋钢板沿排架平面方向的长度,宜取柱顶的截面高度h,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h/2及
《砼规》P180,
箍筋加密区特殊 300mm;
11.5.3
情况下要求
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抗规》 P61,6.3.5
《抗规》 P61,6.3.6
《抗规》 P62,6.3.7
1、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布置;
2、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纵向钢筋配置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 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至少
箍筋加密区箍筋
肢距
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用拉筋复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箍
2、当柱顶轴向力在排架平面内的偏心距e0在h/6~h/4范围内时,柱顶箍筋加密区的箍筋体积配筋率:一
级抗震等级不宜小于1.2%;二级抗震等级不宜小于1.0%;三、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小于0.8%。
在地震组合的竖向力和水平拉力作用下,支承不等高厂房低跨屋面梁、屋架等屋盖结构的柱牛腿,除应
按规范进行计算配筋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砼规》P184,
搭接
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0。
11.6.7
2、对于框架中间层中间节点、中间层端节点、顶层中间节点以及顶层端节点,梁、柱纵向钢筋在节点
部位的锚固和搭接,应符合相关构造规定。
框架节点区箍筋的最大间距、最小直径宜按附表2采用。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节点核心区,
节点区箍筋最大
《砼规》P186,
柱抗震构造要求
剪跨比 剪跨比宜大于2。 截面边长比 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轴压比 柱轴压比不宜超过附表5的规定;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附表6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Ⅳ类场地
纵向受力钢筋 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1、一般情况下,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附表7采用;
2、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
箍筋的间距和直 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下端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
径
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结构类型
柱 框架柱
柱设计相关规定汇总
注意部位
相关规定
参见规范
1、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
纵向钢筋
2、柱中纵向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宜大于300mm;
3、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应 《砼规》P123,
间距和最小直径 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0.12、0.10和0.08,且其箍筋体积配筋率不宜小于0.6%、0.5%和0.4%。当框架
11.6.8
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时,其节点核心区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核心区上、下柱端体积配箍率中的较大者。
截面尺寸 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 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1、柱箍筋非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50%。 非加密区箍筋配
置
2、箍筋间距,一、二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0倍纵向钢筋直径,三、四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5倍纵向钢筋直
筋。
1、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应符合要求,大于柱箍筋加密区的最小配箍率;
箍筋加密区体积 2、框支柱宜采用符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最小配箍特征值增加0.02.且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5%。 配箍率 3、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筋或井字复合箍,其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9度一级时不应
小于1.5%。
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9.3.1
4、圆柱中纵向钢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且宜沿周边均匀布置;
5、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 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
箍筋 截面尺寸
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9.3.2
5、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 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 径;
6、在配有螺旋式或焊接环式箍筋的柱中,如在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中考虑间接钢筋的作用时,箍筋 间距不应大于80mm及dcor/5,且不宜小于40mm,dcor为按箍筋内表面确定的核心截面直径。 1、矩形截面柱,抗震等级为四级或层数不超过2层时,其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 抗震等级且层数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截面直径,抗震等级为四级或层数不超过2层时不宜 小于350mm,一、二、三级抗震等级且层数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2、框架柱和框支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符合附表2的规 定;
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应在柱全高范围内加密箍筋,且箍筋间距应符合本条款2的规定;
《砼规》P175, 11.4.12
4、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直径不小 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下端外,箍筋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四级抗震等级框架柱 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径,对于9度设防烈度的各类框架和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当柱为矩形截面时,不宜大于柱在该方
纵向受力钢筋在 向截面尺寸的1/25,当柱为圆形截面时,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5;对一、二、三 节点区的锚固和 级抗震等级,当柱为矩形截面时,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对圆形截面,不宜大于纵向钢
《砼规》P176, 11.4.13
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柱截面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中的最大 《砼规》P176,
箍筋加密区长度 者;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角柱应沿柱全高加密箍筋。底层柱根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不小于该层柱净高的
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箍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2、对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柱,其箍筋加密区的箍筋体积配筋率分别不应小于0.8%、0.6%、 箍筋体积配筋率 0.4%和0.4%。
3、框支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最小配箍特征值应增加0.02采用,且体积配筋率不应小 于1.5%。
4、当剪跨比不大于2时,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箍筋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1.2%;9度设防 烈度一级抗震等级时,不应小于1.5%。
2、对吊车梁区段,取上柱根部至吊车梁顶面以上300mm;
箍筋加密区长度 3、对柱根区段,取基础顶面至室内地坪以上500mm; 4、对牛腿区段,取牛腿全高;
《砼规》P179, 11.5.2
5、对柱间支撑与柱连接的节点和柱位移受约束的部位,取节点上、下各300mm。
箍筋加密区箍筋
间距
箍筋加密区内的箍筋最大间距为100mm;箍筋的直径应符合附表4的规定。
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