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手工梁板柱配筋

合集下载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2、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 箍筋的间距和直 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下端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 径 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 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1、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布置; 2、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框架节点区箍筋的最大间距、最小直径宜按附表2采用。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框 节点区箍筋最大 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0.12、0.10和0.08,且其箍筋体积配筋率不宜小于0.6%、0. 间距和最小直径 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时,其节点核心区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核心区上、下柱端体积配箍 截面尺寸 柱抗震构造要求 剪跨比 截面边长比 轴压比 纵向受力钢筋
箍筋加密区外配 在箍筋加密区外,箍筋的体积配筋率不宜小于加密区配筋率的一半;对一、二级抗震 应大于10d;对三、四级抗震等级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5d,此处,d为纵向钢筋直径。 箍 1、对柱顶区段,取柱顶以下500mm,且不小于柱顶截面高度; 2、对吊车梁区段,取上柱根部至吊车梁顶面以上300mm; 箍筋加密区长度 3、对柱根区段,取基础顶面至室内地坪以上500mm; 4、对牛腿区段,取牛腿全高; 5、对柱间支撑与柱连接的节点和柱位移受约束的部位,取节点上、下各300mm。
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 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 剪跨比宜大于2。 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柱轴压比不宜超过附表5的规定;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

梁板柱配筋规范最牛总结

梁板柱配筋规范最牛总结

梁板柱配筋规范最牛总结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结构设计规范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梁板柱结构作为建筑结构中常见的组合形式,在设计和构造方面要求相对较高。

本文将从规范的角度出发,总结一下梁板柱配筋规范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梁的配筋规范1.梁的受力特点:梁一般承受弯矩和剪力,因此在配筋时需要考虑受力特点和力的传递路径。

2.梁截面布置要求:梁的截面应该布置合理,能够满足受力要求,同时尽量减小截面尺寸,提高材料利用率。

3.配筋率:梁的配筋率是指钢筋面积与截面面积的比值,一般在0.01~0.08之间。

配筋率过小会导致截面受力不均匀,配筋率过大则会浪费材料。

4. 钢筋直径和数量:梁的钢筋直径和数量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一般采用直径为12mm、16mm、20mm等。

5.最小配筋率:梁的最小配筋率是指在弯矩和剪力作用下,截面中钢筋的最小面积占截面面积的比例。

一般按规范规定的数值计算。

6.钢筋的保护层:钢筋应该与混凝土表面保持一定的间距,以提供足够的保护层厚度,防止钢筋锈蚀。

二、板的配筋规范1.板的受力特点:板一般承受弯矩和剪力,因此在配筋时需要考虑受力特点和力的传递路径。

2.板的厚度和配筋率:板的厚度和配筋率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一般来说,板的厚度越大,配筋率越小。

3. 钢筋直径和数量:板的钢筋直径和数量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一般采用直径为6mm、8mm、10mm等。

4.面筋和肋筋:板的配筋主要有面筋和肋筋两种形式。

面筋一般平行于板的一侧,用于抵抗板的弯矩。

肋筋一般垂直于面筋,用于增加板的刚度和强度。

5.钢筋的保护层:与梁相同,板的钢筋也应该与混凝土表面保持一定的间距,以提供足够的保护层厚度。

三、柱的配筋规范1.柱的受力特点:柱一般主要承受压力,因此在配筋时需要考虑受力特点和力的传递路径。

2.柱的截面尺寸:柱的截面尺寸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一般来说,柱的截面尺寸越大,承载能力越大。

3.配筋率:柱的配筋率是指钢筋面积与截面面积的比值,一般在0.01~0.08之间。

【经典】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经典】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纵向构造钢筋 砼受压区高度
梁的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 0.1%,但当梁宽较大时可以适当放松。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砼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0.25h0;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0;式中:x—砼受压区高度;h0—截面有效高度
箍筋
2、截面高度大于800mm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 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拉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为受压钢筋的最大直径 3、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宜符合附表2的规定;当V大于0.7ftbh0+0.05Npo 0.24ft/fyv。 4、在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3、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者
箍筋直径的较大者,四级不宜大于300mm。
截面尺寸及砼强 度等级
深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140mm。当l0/h不小于1时,h/b不宜大于25;当 梁的砼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当深梁支承在钢筋砼柱子时,宜将柱伸至梁顶 件可靠连接。
当梁的跨度为4m~6m时,直径不应小于10mm;
9.2.6
弯起角宜取45°或60°;在弯终点外应留有平 在受压区不应小于10d,d为弯起钢筋的直径;梁底
吊筋
当深梁全跨沿下边缘作用有均布荷载时,应沿梁全跨均匀布置附加竖向吊筋 当有集中荷载作用于深梁下部3/4高度范围内时,该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吊筋承受 或斜向吊筋。竖向吊筋的水平分布长度s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当h1不大于 时,s=bb+2h1。式中:bb—传递集中荷载构件的截面宽度;hb—传递集中荷载构件的截 下边缘到传递集中荷载构件底边的高度。 竖向吊筋应沿梁两侧布置,并从梁底伸到梁顶,在梁顶和梁底应做成封闭式 附加吊筋总截面面积应按规范进行计算,但吊筋的设计强度应乘以承载力计算附加系

史上最强的配筋计算公式

史上最强的配筋计算公式

配筋(计算规则)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柱子为轴心受压构件!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 (0)。

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

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b 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 )。

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 (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

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最大配筋率ρ (max )=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当构件配筋超过最大配筋率时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钢筋的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面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

在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总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高度与宽度的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根据配筋率的大小,其结构分为超筋、适筋、少筋截面。

钢筋面积/构件截面面积(全面积or 全面积-受压翼缘面积)梁的配筋率是梁的受压和受拉钢筋的总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点到砼上面的距离。

合力点:是梁宽乘有效高度,有效高度指梁下部筋为一排筋时用高减35,下部筋为两排筋时减601、“柱外侧纵筋配筋率”为:柱外侧纵筋(包括两根角筋)的截面积,除以整个柱的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2、屋面框架梁(WKL )“上部纵筋配筋率”为:梁上部纵筋的总的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抗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注:1、d为纵向钢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 2、箍筋直径大于12mm、数量不少于4肢距不大于150mm时,一、二级 的最大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但不得大于150mm。 梁附表6 钢筋种类 HPB300 HRB400、HRBF400 、RRB400、HRB335 、HRBF335 HRB500、HRBF500 深梁中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纵向受拉钢筋 0.25 0.20 0.15 水平分布钢筋 0.25 0.20 0.15 竖向分布钢筋 0.20 0.15 0.10
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 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 钢筋配置其他规 2、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 定 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 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 3、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者,二、三级 箍筋直径的较大者,四级不宜大于300mm。 深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140mm。当l0/h不小于1时,h/b不宜大于25;当l0/h小于1时, 截面尺寸及砼强 梁的砼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当深梁支承在钢筋砼柱子时,宜将柱伸至梁顶。深梁顶 度等级 件可靠连接。 钢筋砼深梁的纵向受拉钢筋宜采用减小的直径,且宜按下列规定布置:
钢筋最小配筋率 深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和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附 其他深受弯构件 梁附表1 配筋
除深梁以外的深受弯构件,其纵向受力钢筋、箍筋及纵向构造钢筋的构造规定与一般 部1/2高度范围内和中间支座上部1/2高度范围内布置的纵向构造钢筋宜较一般梁适当

梁 板 柱配筋规范要求

梁 板 柱配筋规范要求

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
柱抗震钢筋配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箍筋加密范围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 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箍筋加密区箍筋 肢距
框架节点
1、框架中间层中间节点处,框架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贯穿中柱的每根梁纵向钢筋
径,对于9度设防烈度的各类框架和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当柱为矩形截面时,不宜大于柱在
纵向受力钢筋在 向截面尺寸的1/25,当柱为圆形截面时,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5;对一、二
节点区的锚固和 三级抗震等级,当柱为矩形截面时,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对圆形截面,不宜大于

箍筋加密区箍筋 肢距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 筋直径中的较大者;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 束;当采用拉筋且箍筋与纵向钢筋有绑扎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箍筋。
轴压比
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框架柱、框支柱,其轴压比不宜大于轴压比限值,详见附 。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的框架节点核心区,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核心区上、下柱端的较大体积配箍率。
1、8度和9度时,宜采用矩形、工字形截面柱或斜腹杆双肢柱,不宜采用薄壁工字型柱、腹板开孔 厂房柱设置 形柱、预制腹板的工字形柱和管柱。
单层工业厂房 柱
厂房柱设置 2、柱底至室内地坪以上500mm范围内和阶形柱的上柱宜采用矩形截面。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2、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当采用强度等级400MPa、500MPa的钢 筋时,其最小配筋百分率应允许采用0.15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3、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4、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 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 5、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 积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6、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一边 布置的纵向钢筋。
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
钢筋配置其他规 定
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 2、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 寸的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的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不宜
梁附表2 梁高h
150<h≤300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mm) V>0.7ftbh0+0.05Npo时 150
V≤0.7ftbh0+0.05Npo时 200
300<h≤500
200
300
500<h≤800 h>800
梁附表3
抗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四级 梁附表4
250
350
300
400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钢筋配置
1、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砼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 于0.3。 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附表5采用,当梁端纵向受 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1.配筋的选择:根据结构荷载和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型号和规格的钢筋,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一般使用HRB335或HRB400等钢筋。

2.钢筋的弯曲:钢筋的弯曲半径应满足要求,不得弯曲过度。

在弯曲钢筋时,应采用专用弯机,确保钢筋弯曲度达到规定标准。

3.钢筋的间距:钢筋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根据结构荷载进行合理的布置。

钢筋的间距一般不超过柱或梁截面的1/44.钢筋的排列:钢筋的排列应符合构造要求,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布置。

在柱和梁中,钢筋应平行于主应力方向,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5.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是指钢筋与混凝土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应按照设计要求设置。

一般情况下,梁和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20mm,柱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40mm。

6.钢筋的连接:钢筋的连接应牢固可靠,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连接方式有焊接、机械连接和胶结连接等。

7.钢筋的锚固长度: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钢筋进入混凝土内的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钢筋的锚固长度一般应大于等于25倍钢筋的直径。

8.钢筋的弯曲角度:9.钢筋的弯绝对值和截面变形限度:钢筋的弯绝对值和截面变形限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在使用时,需要考虑钢筋的强度、刚度和变形性能。

10.钢筋的锈蚀: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钢筋,防止其锈蚀。

如发现钢筋已经生锈,应及时处理,刷一层防锈漆以延长使用寿命。

总结起来,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主要包括钢筋的选择、弯曲、间距、排列、保护层厚度、连接、锚固长度、弯曲角度、变形限度和防锈等方面。

严格遵守这些规范要求,可以有效地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SATWE计算结果手工配筋
一、SATWE梁的计算结果的含义:

1、 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都是按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计算的,并按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
筋率要求控制。
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加密区间距,则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考使用,如果非加
密区与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结果进行换算;
1) 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信息在SATWE参数设置框中

2) 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要求,见《混规》11.3.9 梁端设置的第一个
箍筋距框架节点边缘不应大于50mm。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
间距的2倍。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ρsv应符合下列规定:
3) 如何进行换算?
保持总的配箍率不变,当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则应对
非加
密区箍筋面积进行换算,假设换算前后面积分别为ASV1、ASV2,间距分
别为S1、S2,则有:ASV1/ S1= ASV2/ S2.

2、算例
下面的梁为百盛米厂第三层右边数过来第四根边梁。
该梁有关信息如下:
截面参数 (m) B*H = 0.250*0.600
保护层厚度 (mm) Cov = 30.0
箍筋间距 (mm) SS = 100.0
混凝土强度等级 RC = 30.0
主筋强度 (N/mm2) FYI = 360.0
箍筋强度 (N/mm2) FYJ = 210.0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NF = 4

1、 梁顶纵筋和梁底纵筋
1) 配置原则:
框架梁、次梁单侧纵筋不得多于两层,底筋根数不少于3根;
同侧纵筋布置中,不同直径的钢筋,直径相差不大于2级;
框架梁、次梁通长纵筋直径可小于支座短筋直径。尽量使通长面筋不大于支座
纵筋面积的60%,但不宜小于30%。
2) 手工配置:
梁顶:AS=12cm2=1200 mm2,实配4根HRB400级直径20(1257),保护层C=20,
2(20+8)+3*25+4*20=211<250,放置一排。
梁底:AS=13cm2=1300 mm2,实配5根HRB400级直径20(1571),保护层C=20,
2(20+8)+4*25+5*20=256>250,放置两排。

2、 梁加密区、非加密区箍筋
1) 配置原则:满足受力要求;满足构造要求;
2) 手工配置:
0.7表示在箍筋间距100mm范围内,箍筋总横截面面积为70 mm2,至少配置2肢箍,
2*ASV1>70,取d=8(50.3)。
3) 非加密区换算
ASV1/ S1= ASV2/ S2,ASV1=0.7,S1=100,S2=150,则ASV2=1.05=105 mm2,配置2
肢箍,2根 d=8(50.3)。
若非加密区间距为200,ASV1/ S1= ASV2/ S2,ASV1=0.7,S1=100,S2=200,则
ASV2=1.4=140 mm2,则配置2肢箍,2根 d=8(50.3)则不安全。
3、 梁受扭纵筋
VT1表示受扭纵筋面积为100 mm2,可在梁侧配置受扭纵筋N4根12。
4、 梁抗扭箍筋
0.1表示抗扭箍筋沿周边布置的单肢箍面积,即10 mm2,此处可验算上述配置箍筋
是否满足70+10=80的要求,2*50.3>80,满足。
5、PKPM的初始配筋钢筋:

二、SATWE柱的计算结果的含义:
1、柱全截面的配筋面积为:As=2*(Asx+Asy) - 4*As_corner;
2、柱的箍筋是按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计算的,并按加密区内最小体积配箍率要求控制; 柱
的体积配箍率是按双肢箍形式计算的,当柱为构造配筋时,按构造要求的体积配箍率计算的
箍筋也是按双肢箍形式给出的。

《抗规》6.3.9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应符合下式要求:

2、算例
下面的柱为中山颐园第一层右上角柱。
该梁有关信息如下:
截面参数 (m) B*H = 0.600*0.600
保护层厚度 (mm) Cov = 30.0
箍筋间距 (mm) SS = 100.0
混凝土强度等级 RC = 35.0
主筋强度 (N/mm2) FYI = 360.0
箍筋强度 (N/mm2) FYJ = 210.0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NF = 4
1)柱边纵筋:
(1)配置原则:
满足全截面最小配筋率要求(抗规6.3.7);除此之外,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小于0.2%
(角筋可重复计算);
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距不小于50。一般取150~200(抗规6.3.8);
应注意边柱、角柱在顶层的计算结果;
当地下室顶板为嵌固端时,应注意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要求;调整柱纵筋直径,
根数宜不变;
(2)柱一侧面积为3800,配置8根25,实配面积为3927,但需放置两排。
另一侧为1800,配置4根25,实配面积为1963,需放置一排。

2)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箍筋
(1)配置原则:满足受力要求;满足构造要求;
抗规6.3.7有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要求;抗规6.3.9有加密区范围、箍筋肢
距和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的规定,二、三级抗震等级,当箍筋肢距按250控制。且要求隔一
拉一。
裙房框架的角柱、楼梯间等部位的短柱(剪跨比不大于2)箍筋全长加密。
(2)加密区抗剪箍筋面积为130 mm2,配置3肢直径8钢筋,实配抗剪箍筋面积150.9
mm2,但为了满足箍筋肢距要求,故配筋4肢直径8钢筋。
非加密区间距取100时,非加密区抗剪箍筋面积为100 mm2;假设非加密区箍筋为4
肢,则非加密区抗剪箍筋面积为201.2 mm2,若假设其间距为S2,则S2=200 mm。若取加密
区间距为150,也是4肢直径8钢筋,实配抗剪箍筋面积201.2 mm2,换算为间距为100时,
换算抗剪箍筋面积为201.2 /1.5=133.3 mm2>100 mm2浪费。

3)加密区体积配箍率算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