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 Microsoft Word 文档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自从工业化时代,人类的生产力和各种科技飞速发展,空气质量和环境状况也在逐渐恶化之中。
其中,全球变暖便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
对于全球变暖,各个国家都感到担忧,但毫无疑问,必须全球共同应对。
一、全球变暖的原因1. 人为因素首先,全球变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人类活动。
从工业革命开始,有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温度升高的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留存在大气中,会使地球吸收来自太阳的热量增加,而致使地球温度升高。
其次,由于人类大量的森林砍伐,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导致了水土流失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从而对全球的气候产生了影响。
此外,人类活动引发的大面积农业耕作、道路建设等也对全球气候起到了重要作用。
2.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地球表面温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全球气候系统有很多复杂的运作机制。
太阳的强度、地球的轨道、海洋的活动等都是影响自然环境的因素。
但是,长期来看,自然因素并不足以解释上述气候变化。
二、全球变暖的影响1. 气候变化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全球气温上升将是气候变化的首要影响。
过去几十年里,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0.6摄氏度。
据联合国的科学报告指出,到2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继续上升2-4摄氏度。
2. 海平面上升随着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会影响沿海地区。
3. 成功率下降全球变暖能够对全球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部分地区可能会造成粮食供应短缺,比如印度和中非。
而更高的气温、更频繁和更大范围的干旱、洪水已经严重影响了全球农业的产出并提高了其生产成本。
三、全球变暖的应对措施1. 联合全球应对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是应对全球变暖的关键。
要想有效的减少气体排放,必须全球联手发起应对活动。
各国政府需要共同签署协议并制定执行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并采取切实的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 优化能源结构能源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使用清洁能源可以有效地降低气体排放。
全球变暖

•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 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 素造成的温度上升。目前世界范围内认为 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由于温室气体(代 表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 •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 冷→暖→冷→暖四次波动,总的看气温为 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 显上升。
海平面变化的原因
• • • • • • • • • 1.人口剧增 2.大气环境污染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4.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 5.森林资源锐减 6.酸雨危害 7.物种加速灭绝 8.水污染 9.有毒废料污染
温度预测
• 德国研究人员表示,未来全球气温可能会远远高 于一些科学家此前所做的预测,如果新的计算机 模型关于气候变化所做的预测是正确的话。 • 据路透社报道,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由各国气象专家组成,研究全球气候趋 势)此前预测,到本世纪末,随着二氧化碳的成倍 增加,全球气温将升高1.5至4.5℃。但德国美因 兹马普化学研究所的迈因拉特· 安德烈埃教授及其 研究小组的最新测算方法却表明,全球气温上升 的最高幅度可达到6℃。
历史预测
• 主流科学界一致对全球变暖是越来越清楚了,每天在改变 我们的气候都是真实的,他们也正在进行中。在20世纪末 年初以来,表面平均温度的地球增加了约1.1f ( 0.6℃) 。 在过去的40年中,气温上升约0.5f ( 0.2-0.3℃) 。在过 去400-600年,全球变暖,在20世纪是更超过历史上任何 一个时间.。10分之7的年,在20世纪发生在20世纪90年 代,由于其中一个最强劲的下午1998是最热的一年,因 为可靠的温度测量开始的。此外,变化,在自然环境支持 的事实,即地球正在变暖; 高山冰川也在逐渐消退; 在过 去四十年里,北极冰厚度已经下跌了大约40 % ; 全球海 平面上升了约快三倍超过了过去的100年相比在以前的 3000年里。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植物和动物改变其 范围和行为回应气候。 • 在地表温度缓慢上升的同时,各类异常天气现象也日益频 繁发生,其中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需要更多更详尽的数 据,如大气、洋流、地质等多方面
word 操作1-32

第1套1、将文章的页面设置为:B5(JIS)纸张,纵向使用。
2、添加文章题目:立体影像,并设置为:居中、三号字、红色、浅黄色底纹(应用范围:文字)3、蓝色段落格式设为:加波浪线、倾斜4、正文段落格式设为:首行缩进2字符第2套1、将文章第1行题目设为:楷体_GB2312、二号、斜体、居中、加粉红色双波浪线边框(应用范围:文字)2、将正文设置为首先缩进2字符,1.5倍行距。
3、设置纸张类型为B5,上下左右边距均为3厘米。
4、填加页脚:信息技术50年第3套1、在文章开头插入题目:全球变暖加剧或为极端天气幕后元凶,并设为:二号字、居中2、正文部分设置为四号,仿宋_GB2312,段前间距0.5行3、设置图片格式为:上下型版式,高8cm,宽12cm(取消锁定纵横比)4、修改艺术字的样式为:4行3列,修改字号为:20第7套1、在文档最前面插入空行,并输入文章题目:记事本与“写字板”,设其格式为:小三号字、居中2、将绿色文字作为一个单独的段落“移动”到文章最后。
3、正文格式设为:首行缩进2字符,仿宋_GB2312,淡蓝色底纹(应用范围:段落)4、设置纸型为:16开(18.4×26cm),纵向使用,左右边距设为:1.5cm第8套1、将表格上方的标题设置为:华文行楷、三号字、居中、淡蓝色段落底纹(应用范围:段落)2、在表格最左侧添加一列,并分别复制“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说”到第2、3两个空白单元格内3、将表格的自动套用格式设为:彩色型1,其他设置默认4、将表格第1列和第1行的单元格对其方式改为:中部居中5、表格所有文字的字体设置为:楷体_GB2312、五号字第9套1、在文章开头添加横排文本框,输入:最美女老师张丽莉设置文本框格式为:二号字,金色填充,2.25磅红色圆点线条2、正文格式设为:楷体_GB2312,首行缩进2字符,行间距固定值20磅3、“个人事迹”格式设为:加粗、单波浪线边框(应用范围:文字)4、添加页眉:最美教师第13套1、页面设置:B5(JIS)纸,上下页边距2cm,左右页边距1cm2、将全文中的“Computer”替换成“计算机”3、在文档开始处插一空行,添加文章标题:计算机的发展简史设置字体格式为:黑体、三号字,赤水情深的动态效果4、将正文设置为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设为固定值18磅。
全球变暖的成因危害以及应对措施

全球变暖的成因危害以及应对措施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全球变暖的成因、危害以及应对措施1. 成因全球变暖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引起的,主要包括:1.1 工业排放。
气候变暖文档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
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全球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
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
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
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
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此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
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
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 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 16 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概括以后有以下几点: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
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Word版含解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1.教材第49页活动(1)冰川的范围可能减小;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导致冰川的消融量增加。
(2)海洋面积可能会增大;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热膨胀和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洋面积扩大。
其他预测:如温带地区因蒸发旺盛,可能会变得更干;高纬度地区可能变得温暖,适宜农业的发展。
2.教材第50页活动首先根据材料,理解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两个原因,然后针对两个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多使用清洁能源;保护植被,植树造林;等等。
(2)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允许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倡导低碳生活,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等。
学业达标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下面的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地气候的变化是()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解析:气候温暖,树木生长较快,年轮较稀疏。
由图可知,内部和外侧年轮较稀疏,中间稠密,可知B为正确选项。
答案:B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解析:M时期处于寒冷期,冰川增多,海水密度增大,海平面下降。
答案:C据报道,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来持续减少。
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威尼斯全市人口不足6万人。
当地居民14日为这座“垂死”城市举行“葬礼”。
据此回答3~4题。
3.导致威尼斯人口持续减少的原因不包括()A.冰川融化B.全球气候变暖C.海水膨胀D.地面下沉解析:威尼斯是一个“水城”,那么就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导致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热膨胀淹没沿海低地,与地面下沉无关。
答案:D4.人类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A.禁止使用氟氯烃B.减缓工业化进程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减少酸性气体排放解析:为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全球变暖-打印

英国报告指出:温室效应危害堪比世界大战英国政府即将公布的一份报告称,如果各国政府在未来10年内不采取行动遏制温室效应,那么全球将为此付出高达6.98万亿美元的经济代价,这将超过一战、二战和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衰退付出的代价,而且还会造就两亿“环境难民”。
斯特恩预测,全球各国需要将国内生产总值总数的1%,即约1840亿英镑,用于遏制全球变暖,否则付出的代价将是这个数目的5倍至20倍。
30日英国政府即将公开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继续忽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从而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人类有可能再次面临类似上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经济大衰退,全球将有两亿人会因为干旱或食物短缺而成为难民。
英国这份长达700页的报告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撰写的。
斯特恩是世界银行的前首席经济学家,从去年开始受英国财政部的委托对全球变暖问题展开了历时一年的调研。
全球变暖代价沉重斯特恩在报告中指出,全球变暖如不经遏制将会令全球付出3.68万亿英镑(约6.98万亿美元)的代价。
除非整个世界采取行动,否则它的严重性要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衰退,而且地球的大片地区将变得不适合人居住。
按照全世界65亿人口计算,不经遏制的全球变暖将导致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无论老幼妇孺,都要为此支出566英镑。
斯特恩在报告中指出,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使按保守估计,今后50年里,全球平均气温也将比1750年至1850年的平均气温高2至3摄氏度。
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继续增加,那么温度增幅会更大。
气温增高导致冰川融化加剧,增加了洪水泛滥和淡水资源缺乏的风险。
温室效应7000年前,古埃及人偶然发明了五颜六色的玻璃,当时,他们只想到又创作了一种人类奇迹。
而当晶莹剔透的玻璃装在房屋建筑上,光明和温暖被留住的时候,这奇迹的价值才真正被发挥出来。
当我们进入用玻璃构造的人造温室,便会看到外面的阳光能够照射进来,而室内的热量和水分又不容易散发出去,各种生物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
破解全球变暖Microsoft Word 文档

破解全球变暖第一招有爱全球变暖的起因,主要有二:一是因为地球上燃烧煤和石油等物质产生的热量大量增加,以及太阳传给地球的热量未能通过辐射散热(辐射散热:热的一种传递方式,冬天无云的早晨爱打霜就是因为辐射散热造成地面温度下降引起,而有云的早晨打霜少)的方式散到宇宙中去,造成能量堆积,温度上升;其二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阻碍了辐射散热的过程,使温室效应更加明显。
那么降低地球的气温,就得从上述两方面入手。
本招讲的‘有爱’广义上虽是一种对生命的博爱,但这里专指对绿色生命的厚爱。
绿色植物使我们回归大自然,放松心情,给我们生活的希望,这是大家常有的想法。
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它们才是给全球降温的尖兵,它们吸收二氧化碳和一定的热量来进行光合作用以此生长,并放出我们所需的氧气。
我想这大家都知道,但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对植物有更多的爱心,是否喜欢在你的房前屋后,办公室内外等和你相伴的每一个生存空间,种各种各样的植物。
为它们浇水.施肥。
这样它们就会不知疲倦的吸收二氧化碳,把二氧化碳留在它们的生命中了,并在一定时候还会为你开出美丽的花。
如果朋友能发动数十亿人来种更多的各自喜欢的花草植物,那对二氧化碳的减少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第二招义务欲破解全球变暖,谈到责任就离不开义务。
那从我们身边也许你也见过的一件小事谈起吧。
在秋天的花园里,梧桐树下,一位环卫工人正在把枯黄的树叶扫成堆,然后用火就地烧掉,烟尘纷纷升起,火苗阵阵袭人。
朋友你看到什么?我在旁只看到,被树叶吸收的二氧化碳和热量又被放了出来,这些树的‘环卫工作’又白费一年!或许因为这一堆火明年的重庆.四川等地会更热,这绝非本人的危言耸听。
那该怎么办呢?在此我呼吁一下我们亲爱的环卫工人及农民朋友们,是不是多尽一点点业务,向《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学习一下葬花,在花园或菜园里挖一个坑,将植物的枯枝败叶多花一点点力气用土埋掉,等它自然腐化,过一两年,也许这将是改良土壤的良好有机肥,也许省下的化肥钱将是你得到的回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介绍
1、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2、水域面积增大。
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
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3、气温升高可能会使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
北极熊和海象会渐渐灭绝。
4、许多小岛将会无影无踪;
5、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6、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7、.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8、对生产领域的,例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
9、将感染疾病等传染病……病菌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现象,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疫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危害……
对气候的影响
将更多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危害,谁也无法确切地说明将来会有多严重?科学家正在估算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
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计算,2004年才能阐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形成和消解的机理,这样就能发现温室效应是如何产生的。
2006年才能准确的预知因地球升温而造成的海平面上升。
然而真正理解这一切要到2050年。
显然,科学家和政治家都不会等到进一步的结果出来才采取防治措施,现在的观察和研究成果应该都让公众了解,才不至于使人们不得不在50年后自咽苦果。
温室效应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一直在起作用。
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就会寒冷无比,温度就会降到零下20℃,海洋就会结冰,生命就不会形成。
因此,我们面临的不是有没有温室效应的问题,而是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把大量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致使温室效应与地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的问题。
温室效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大量森林的砍伐,致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温室效应,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到2030年估计将再升高1—3℃。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1℃,巨大的变化就会产生:海平面会上升,山区冰川会后退,积雪区会缩小。
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就会导致不均衡的降水,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
如西非的萨赫勒地区从1965年以后干旱化严重;我国华北地区从1965 年起,降水连年减少,与50年代相比,现在华北地区的降水已减少了1/3,水资源减少了1/2;我国每年因干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
当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升高3℃,人类也已经无力挽回了,全球将会粮食吃紧。
由于气温升高,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050年海平面将继续上升30—50厘米,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旱涝、低温等气候灾害加剧,造成了全世界每年约数百亿以上美元的经济损失。
冰川融化
近年来,人们对从巴塔哥尼亚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普遍认为的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温室效应而融化的情况进行了观察。
在南亚地区,问题并不是冰川是否在融化,而是融化的速度有多快?虽然全球变暖的许多不良影响可能要到21世纪末才会变得非常严重,但是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不丹等地的冰川融水可能很快就会给人们造成麻烦。
国际冰雪委员会(ICSI)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喜玛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比世界
其它任何都要快。
如果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国际冰雪委员会负责人塞义德·哈斯内恩说:“即使冰川融水在60至100年的时间里干涸,这一生态灾难的影响范围之广也将是令人震惊的。
”
位于恒河流域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融化的情况最为严重,那些分布在“世界屋脊”上的从不丹到克什米尔地区的冰川退缩的速度最快。
以长达3英里的巴尔纳克冰川为例,这座冰川是4000万——5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发生碰撞而形成的许多冰川之一,自1990年以来,它已经后退了半英里。
在经过了1997年严寒的亚北极区冬季之后,科学家们曾经预计这条冰川会有所扩展,但是它在1998年夏天反而进一步后退了。
疾病肆虐
哈佛大学新病和复发病研究所的保罗.受泼斯坦注意到,植物也随雪线而移动,全世界山峰上的植物都在上移。
随着山峦顶峰的变暖,海拔较高处的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蚊子和它们所携带的疟原虫子这样的微生物生存。
西尼罗病毒、疟疾、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德克萨斯、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等地相继爆发,一再证实了专家们关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的科学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