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政治制度研究参考书目

合集下载

了解晚清历史的书

了解晚清历史的书

了解晚清历史的书
了解晚清历史的书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比较经典和权威的:
1. 《晚清七十年》:这本书由钱穆所著,详细介绍了晚清时期从1840年至1911年的历史变迁,重点关注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2. 《大清穷典》:这本书由高尔泰所编,是一本簿籍类的晚清史资料汇编,收录了晚清时期的重要文件、史书、奏章等,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

3. 《晚清民国史》:这本书由贺廷廷所著,是一部比较系统地梳理了晚清与民国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著作。

4. 《晚清社会的崩溃》:这本书由铁弗所著,从社会史的角度,深入研究了晚清社会的动荡和改革的限制因素,为读者展现了晚清社会的多个方面。

5. 《晚清政治制度史》:这本书由魏保铿所著,系统地介绍了晚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深入分析了制度对晚清历史的影响。

6. 《晚清史纲》:这本书由蒋桂生所著,是一本比较简洁的晚清历史著作,囊括了晚清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对晚清历史进行了梳理和解读。

这些书籍都可以提供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晚清历史知识,读者可以选择一两本感兴趣的进行阅读。

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

二、新政的举措
新政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军制改革。 有清一代,军制的变革大抵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前期的 八旗和绿营;二是嘉庆、道光年间产生的团练变而为咸丰、 同治年间的湘、淮军;三是光绪、宣统年间出现的新军。 这一过程,体现了军制自身从传统向近代的变革。新军的 编练始于1895年,不过,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军制改革则是 1901年清政府下诏“变法”后开始的。1903年成立练兵 处,由庆亲王奕劻为总理,袁世凯为会力大臣。1905年统 一全国军事编制,计划编新军36镇(师),但未完成。袁 世凯控制的北洋六镇于1905年练成。另一支编练较好的是 湖广总督张之洞控制的新军。1907年编练巡防营,此为地 方警备部队。
新政上谕
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1901年1月29日),清廷 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了一道新政的上谕,这标志着清末 新政的开始,也是清政府对庚子政局回应的结果。 上谕道:“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 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 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换言之,治法尽可更张,而“体”不能易。三纲五常是 维系传统中国社会秩序的核心,是万世不可改变之至上原 则。这样的强调,说明清廷旨在不脱离出“中学为体”的 轨道来进行改革。
不过,它还是比洋务运动进步:
“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 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 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 下安得富强耶?”
这里提到学习西方的本源,虽然没有具体说明什么样的西政, 但是将重点学习西学政而非西艺,却是明确的。 上谕最后写道:“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 当议更张。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
• 列强也要求清政府实行某些新政,因为一个顽固 守旧的政府是不利于它们的“以华治华”方针的, 而仿行西方的新政,在本质上就是按照它们的需 要来改造中国,去掉那些不便于它们在华扩张的 制度,建立起适合它们扩张的制度,赫德当时写 的《更新节略》,就是代表列强向清政府提出的 实行新政的建议和要求。梁启超所说新政是由谭 嗣同、毓贤、德国公使、义和团等之血“相注射、 相搀杂成一种不赀之价值而购得之者”,是非常 深刻的。的确,新政是世纪之交的历史合力的产 物。

清朝的政治制度

清朝的政治制度

三.军事体制
清前期清军主要分为八旗和绿营二种。八旗又分 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旗设都统(固 山额真),由中央八朴诩统衙门掌握,地方督抚无 权征调。绿营兵,主要是清军入关后收编的明朝降 军和各省改编的队伍,用绿色军旗,故称绿旗兵或 绿营兵。兵种有马兵、步兵和水师。在各省者,由 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等所统辖。

(二)、军机处。
设立于雍正年间,有七年(1729)、八年、 十年(1732)不同说法。当时因用兵西北,以内 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乾 清门右侧设置军机房,戒备森严,又与皇帝起居 处养心殿毗邻,即易于保密,又便于皇帝随时召 见,提高效率。
(三)、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1、厉行文字狱 文字狱专指一类以文字作品定罪来迫害文人、以排 除异见的案件。
清朝疆域
二 政治制度简介
(一)、从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清朝入关前,“参汉酌金”,建立了包括议政王大 臣会议、内三院(内国史、内秘书、内弘文,天聪 十年1635年设。)、八衙门(六部,都察院崇德元 年1636年设、理藩院)以及八旗制度等一系列满汉 融合的政治体制。 确立对全国的统治之后,清朝统治者进一步调整国 家各级权力机构,完善各项制度、法律和政策,强 化政治、军事及文化思想的统治力度。 国家军政中枢机构: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2、“盛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发展 清朝的文字狱使一部分读书人走上纯而又纯 的学术研究之路,开启了清朝传统文化的高度 发达。 从传统文化学术总结的意义上讲,康乾盛世 真正是一个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时代。统治 者通过对文化活动的积极参与,营造出一代王 朝特有的博大恢宏的文治气象。从思想文化创 新的角度看,康乾盛世又是处于艰难探索中的 创新时代。可惜这种创新是在“中学”的圈子 里徘徊,在“中学”的圈子里寻找答案。

鸣沙丛书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

鸣沙丛书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鸣沙丛书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我曾多次尝试改变现状,但每次都会遇到各种阻碍。我开始意识到,在这 个世界里,改变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但我还是坚信,只有通过改变,我们才 能看到希望和未来。”
精彩摘录
这段摘录表达了杜凤治对改变现状的决心和信念,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未来的 期待和希望。
这些精彩的摘录不仅展现了晚清官场的真实面貌,还反映了杜凤治的个人情 感和思想。通过这些摘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和认识人性。
目录分析
第三章是本书的主体部分之一,作者通过详细解读杜凤治日记中的内容,展 现了晚清官场中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官员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万象。通 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晚清官场的内幕和各种社会现象。 作者还通过对杜凤治日记中反映出的社会现象进行剖析,进一步揭示了晚清社会 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阅读感受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作者对杜凤治日记的解读深入 浅出,通过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描绘,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 氛围。同时,书中对官场生态的细致刻画,让我对晚清的政治环境有了更深刻的 认识。
阅读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并非单纯的历史叙述,而是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呈 现,引导读者思考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作者通过对杜凤治日记的深入研究,挖 掘出了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社会心理和人文精神,这无疑是对历史研究的有力补充。
目录分析
目录分析
《鸣沙丛书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是一本由邱捷所著,社会科学 文献社的历史书籍。该书利用“杜凤治日记”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献,对晚清官场 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下是对本书目录的分析。

江督易主与晚清政治

江督易主与晚清政治
江督易主与晚清政治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地方
重要
晚清
易主
通过
历史
提供
政治
政治
晚清 变革
变化
易主
职位
朝廷
人选
分析
影响
书中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江督易主与晚清政治》一书,深入剖析了晚清时期江督(即两江总督)职位的变迁及其对晚清 政治格局的影响。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细致梳理和实证分析,本书再现了那个动荡时代的政治风云 和权力斗争,为我们理解晚清历史的演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书中首先回顾了江督职位的起源和沿革,指出其在清代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江督作为地方最 高行政和军事长官,掌管着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军政大权,其人选往往由皇帝亲自任命,是 朝廷在地方上的重要代理人。 接着,本书详细描述了晚清时期江督职位的多次易主情况。在晚清政治变革的大背景下,江督人 选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朝廷内部政治势力的消长,也体现了地方实力派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书中通 过一系列具体案例,分析了不同江督人选对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揭示了晚清政 治变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江督易主与晚清政治》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历史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的进程和 规律,也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
目录分析
《江督易主与晚清政治》是一部深入剖析晚清时期政治变迁的著作,特别是以 江苏省督抚易主为切入点,展示了当时政治生态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本书目录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有助于读者快速把握全书主旨和各个章节的核心内容。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参考书目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参考书目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一、介绍一下中国文化西来说,并谈谈你的看法。

1.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2.张光直:《论“中国文明的起源”》,《考古学专题六讲》,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

3.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补充参考书目:1.李济:《中国早期文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张光直、徐苹芳等著:《中国文明的形成》,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

3.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4.陈星灿:《20世纪中国考古学史研究论丛》,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

5.王明柯:《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6.陈星灿:《文明诸因素的起源与文明时代》,《考古》,1987年第5期。

7.陈星灿:《从一元到多元: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心路历程》,《中原文物》,2002年第2期。

二、疑古学派是怎么回事情,谈谈你对疑古学派的理解。

1.顾颉刚:《古史辨自序》,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2.吴少珉、赵金昭主编《二十世纪疑古思潮》,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年。

3.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补充参考书目:1.顾颉刚等:《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2.田旭东:《﹤古史辨﹥及疑古学派之我见》,《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3.文史哲编辑部:《“疑古”与“走出疑古”》,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4.廖明春:《钱穆与疑古学派》,《原道》第5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

5.王学典:《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6.桑兵:《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尤其是第一章:近代中国的新史学及其流变),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三、如何理解夏商周文明的关系?1.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

晚清沧海事引用材料

晚清沧海事引用材料

晚清沧海事引用材料
晚清时期的"沧海事"是指清朝政府对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的一系列应对措施。

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政策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外交、军事、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可以作为引用材料的相关资料:
1.《清史稿》,《清史稿》是清朝时期的一部官修历史书,其中记载了清朝时期的许多重要事件和政策。

可以引用其中关于晚清时期的"沧海事"相关章节,以了解清朝政府对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的具体措施和应对情况。

2.《晚清政治制度史》,这本书是关于晚清政治制度的研究著作,其中对清朝政府在面对外患和内乱时的政治决策和制度安排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可以作为引用材料来阐述晚清时期的"沧海事"。

3.《晚清社会史》,晚清时期社会动荡,社会变革也对"沧海事"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本书可以提供关于晚清社会状况和社会变革对政府对外政策的影响的资料,可以作为引用材料来分析晚清时期的"沧海事"。

以上是一些可以作为引用材料的相关资料,通过引用这些资料,可以从多个角度全面地了解晚清时期的"沧海事",并对其进行深入
的分析和研究。

清末立宪研究文献

清末立宪研究文献

清末立宪研究文献中文之部一、著作《清代人物传稿》下编戴逸等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剑桥中国晚清史》(美)费正清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

《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费正清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出版。

《革新派巨人康有为》林克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辛亥革命史研究备要》,林增平等主编,湖南出版社1991年出版。

《梁启超与立宪政治》董方奎华中师大出版社1991年出版。

《中国:传统与变革》费正清、赖肖尔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

《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法)弗郎索瓦·魁奈商务印书馆1992年出版。

《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侯宜杰人民出版社1993年。

《清末新政史》张连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法)白吉尔著张富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中国近代对民主的追求》徐宗勉、张亦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近代中国宪政史》殷啸虎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9年出版。

张玉法:《清季的立宪团体》,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1971年出版。

张玉法:《清季的革命团体》,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1975年出版。

二、论文1、总论《论清末实行预备立宪的必要性及可能性》董方奎《安徽史学》1990-1《预备立宪是中国政治制度近代化的开端》侯宜杰《历史档案》1991-4《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侯宜杰《史学月刊》1991-4《清季政府及其覆亡论析》迟云飞《北方论丛》1992-2《清政府为何灭亡在1911年》迟云飞《求是》(内部文稿)1991-24《清政府衰败是辛亥革命成功的重要条件》迟云飞《湖南师大学报》1992-1《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研究》萧功秦《战略与管理》1993年创刊号。

《慈禧新政评议》刘平《学海》1993-5《略论清末改革的社会背景》罗大正《齐鲁学刊》1994-4《关于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几点认识》徐宗勉《近代史研究》1994-4《论清政府与清末近代化的迟缓》季云飞《学术月刊》1994-3《改革开放的历史误区-湖北新政运动失败探析》宋亚平《近代史研究》1994-1《晚清地方势力的发展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对策及影响》朱英《辛亥革命研究动态》1994-4 《辛亥革命:现代化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马勇《近代史研究》1995-1《清末新政与清朝统治的灭亡》朱英《近代史研究》1995-2《论晚清近代化的制约因素与政府作用》陈今晓《中州学刊》1995-5《清末政治体制改革刍议》沈振群《江西师大学报》1995-1《清末新政失败论议》谢俊美《历史教学》1995-11《清末新政与清朝统治的灭亡》张连起《学习与探索》1995-2《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与清末政治》曾田三郎《史林》1995-2《晚清史研究的新趋向》朱英《近代史研究》1996-1《掉入陷井的清末宪政》杨小川《探索与争鸣》1996-8《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金冲及等《光明日报》1996/3/12《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陈向阳《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2《从甲午到清末中国两次改革运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王守中《烟台大学学报》1996-2《清末新政通论》周积明《求索》1996-6《掉入陷井的清末宪政》杨小川《探索与争鸣》1996-8《端方与清末宪政》迟云飞《辛亥革命史丛刊》第九辑中华书局1997年出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清政治制度研究参考书目
1.张德泽:《清代国家机关考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2.李鹏年等:《清代中央国家机关概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郭松义等:《清朝典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

4.俞炳坤等:《西太后》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版。

5.左步青等:《清代皇帝传略》,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版。

6.俞鹿年:《历代官制考》
7.《清代地方官制》
8.《清代八旗王公贵族兴衰史》
9.紫禁城丛书:《清宫史事》
10.紫禁城丛书:《清宫轶事》
11.紫禁城丛书:《西太后》
12.昭涟:《啸廷杂录》中华书局标点本
13.额尔泰:《八旗通志》
14.铁保:《钦定八旗通志》
15.嵇康等:《清朝通志》
16.嵇康等:《清朝通典》
17.官修:《清朝文献通考》
18.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
19.徐珂:《清稗类钞》,中华书局标点本。

20.章乃伟:《清宫述闻》民国三十年铅印,中华书局标点本。

21.政协文史资料编委会:《晚清宫廷生活见闻》
22.于敏中:《国朝宫史》,上、下,中华书局标点本。

23.昆岗等撰:《光绪会典》(《钦定大清会典》最后一种)。

24.浦仪:《我的前半生》。

25.金梁:《清帝外记》
26.金梁:《清宫史略》
27.梁章矩:《枢垣纪略》。

中华书局标点本
28.《大清会典》。

29.《大清会典事例》。

30.《宸垣识略》。

31.《清实录》
32.《清圣训》
33.《清史稿》
34.《清代野史大关》
35.高阳:《慈禧太后全传》。

36.高阳:《清代的皇帝》。

37.戴逸等:《中国近代史通鉴》
38.《历史档案》
39.《故宫博物院院刊》
40.《中国历史大百科全书·清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