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

合集下载

中国斗鸡

中国斗鸡

体型外貌
外貌特征 体重和体尺
斗性和斗技 生产性能
斗鸡体型高大魁梧,体质健壮,体躯长,形似驼鸟身。喙如鹰嘴,颈长,胸部发达,羽毛浅薄,颈粗壮且长。
中国斗鸡图片集(19张)中原斗鸡呈半棱形,头小,头皮薄而紧。脸坡长,毛细。冠呈瘤状。肉垂已不明显。 喙短粗呈弧形。眼大,眼窝深,虹彩为水白眼和豆绿眼。耳叶短小。斗鸡羽色种类繁多,黑羽斗鸡羽色富光泽似 黑缎,腹部绒羽为白色,公鸡尾部有两根白镰羽,母鸡应有雪花顶;红羽公鸡,呈枣红色,镰羽有全黑者或带白斑, 母鸡带有豇豆的红白色。此外,还有紫羽、白羽和花羽等。胫呈肉色,无胫羽。四趾,脚趾间距离宽。
斗鸡是供竞赛和娱乐用的鸡品种。斗鸡游戏起源于亚洲。中国是世界上驯养斗鸡的古老国家之一。《列子》 有“纪渚子为周宣王养斗鸡”的记载。斗鸡之风在春秋时期已较盛行。中国斗鸡按其地理分布主要有河南斗鸡、 山东斗鸡等,尤以产于开封、郑州和洛阳等地的河南斗鸡血统较纯,也更著名。此外,还有安徽北部、新疆吐鲁 番和伊犁、云南西双版纳和福建漳州所产的斗鸡等。印度的娱乐斗鸡也有悠久历史。其他盛行斗鸡的亚洲国家还 有菲律宾、日本、越南、泰国、缅甸等。斗鸡游戏约于公元前5世纪传入欧洲,后传至世界其他地方。
品种形成
中国斗鸡品种选育计划斗鸡是我国古老的鸡种,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史记》和《汉书》上多处记载有关" 斗鸡走狗"之事。公元前770年,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季平子与邻昭伯以斗鸡而得罪于鲁昭公,竟互相打起架来。据 山东《成武县志》记载:"斗鸡台在文亭山后。周渲王三年(公元前679年),齐桓公以宋背北杏之会,曾搂诸侯伐 宋,单伯会之,取成于宋北境时,斗鸡其上。"可见当时奴隶主玩斗鸡已颇盛行。魏曹时代,魏明帝于太和(公元 297--235年)年问,在邮都(今河北省魏县)筑起了斗鸡台,赵王石虎玩斗鸡于此,曾有"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揪间 "的诗句。唐代文学家陈鸿《东城父老传》记有:"玄宗(公元712--756年)在藩邸时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及即位, 治鸡坊于两宫间,家长安雄鸡,金毫、铁距、高冠、昂尾千数,养放鸡坊。"可见当时玩斗鸡到了何等程度。明高 启(公元1336--1374年)著有《书博鸡者事》。今陕西宝鸡还有以"斗鸡台"为地名的史迹。由此可见,中国斗鸡的 形成已有悠久的历史。

大班传统游戏《斗鸡》教案

大班传统游戏《斗鸡》教案

大班传统游戏《斗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体育活动教材,具体章节为《传统游戏篇》中的《斗鸡》。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斗鸡游戏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的传统地位;掌握斗鸡游戏的规则和基本技巧;通过游戏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斗鸡游戏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的传统地位,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让学生掌握斗鸡游戏的规则和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斗鸡游戏的基本技巧和团队配合。

教学重点:斗鸡游戏的规则、技巧以及团队协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斗鸡游戏场地、计时器、口哨。

学具:护具(护膝、护腕)、运动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斗鸡游戏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的传统地位,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斗鸡游戏的规则和基本技巧:(1)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每人左腿独立,右腿提起,用左手抓住右脚踝关节,右手抓住对方的左脚踝关节。

(2)比赛开始后,双方用力拉扯,争取将对方拉倒或使其右脚着地。

(3)比赛过程中,双方不可松手,不可用脚踢对方,不可用身体其他部位接触对方。

(4)比赛时间为1分钟,时间内未分出胜负,则以双方右脚着地次数较少者为胜。

3. 实践演练:(1)教师示范,学生跟随练习。

(2)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练习。

(3)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教师点评并指导。

4. 随堂练习:(1)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斗鸡比赛。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之处。

六、板书设计1. 大班传统游戏《斗鸡》2. 一、斗鸡游戏起源与发展3. 二、斗鸡游戏规则与技巧4. 三、斗鸡游戏实践演练5. 四、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斗鸡游戏的规则和技巧,并尝试与家人一起进行斗鸡游戏。

2. 答案:见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斗鸡游戏的规则和技巧,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大班民间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斗鸡》

大班民间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斗鸡》

教案名称:大班民间游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斗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民间游戏《斗鸡》的玩法和规则。

2. 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 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4. 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坚持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斗鸡》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2. 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3. 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坚持的品质。

三、教学准备:1. 宽敞的场地。

2. 安全的游戏环境。

3. 斗鸡游戏道具(如沙包、绳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斗鸡》游戏的了解和经验。

2. 讲解规则:向幼儿讲解《斗鸡》游戏的玩法和规则,确保他们明白。

3. 示范:教师或同伴示范《斗鸡》游戏,让幼儿观察并学习。

4. 实践:幼儿分组进行《斗鸡》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游戏体验,总结游戏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回顾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幼儿对《斗鸡》游戏的掌握程度。

2. 反思教学内容:思考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是否需要调整。

3. 反思教学过程:审视教学过程是否顺畅,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4. 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5. 改进措施:根据反思结果,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斗鸡》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2. 通过幼儿的分享,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感受。

3. 关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团队精神以及勇敢、自信、坚持的品质。

七、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游戏场地安全,无障碍物,避免幼儿在游戏中受伤。

2. 提醒幼儿在游戏中注意自我保护,避免碰撞或摔倒。

3. 教师应密切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八、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斗鸡》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斗鸡》比赛,让幼儿体验竞赛的乐趣。

3. 开展关于民间游戏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更多民间游戏。

《斗鸡》大班教案

《斗鸡》大班教案

《斗鸡》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斗鸡》。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课文《斗鸡》,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斗鸡的来历、特点以及斗鸡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斗鸡的来历、特点和趣味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了解斗鸡的来历、特点和趣味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文、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斗鸡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斗鸡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学生字词,通过组内交流、分享,教师点评,使学生掌握生字词。

4. 讲解课文:教师通过PPT,对课文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实践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实际情景练习,如模拟斗鸡游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斗鸡的特点和趣味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斗鸡斗鸡的特点:勇敢、聪明、坚韧斗鸡的趣味性:竞技、娱乐、传承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斗鸡的小短文。

答案:略2.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斗鸡的认识和看法。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播放斗鸡视频、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讲解、实践练习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斗鸡的来历、特点和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生字词掌握上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斗鸡,如斗鸡的历史、斗鸡的规则等,并进行斗鸡绘画、斗鸡故事分享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斗鸡》。

斗鸡品种_精品文档

斗鸡品种_精品文档

斗鸡品种回答1、中原斗鸡:有比较小的头部、瘤状的冠以及不明显的肉垂。

2、吐鲁番斗鸡:冠的类型是矮小的复冠,毛色包含黑色、麻色和浅栗褐色。

3、西双版纳斗鸡:头部比较小,有红色的豆冠、冠和耳叶。

4、泰国斗鸡:是观赏性的斗鸡,它的羽毛比较鲜艳。

5、越南斗鸡:长相不好看,它的毛少且稀薄。

6、鲁西斗鸡:是玩赏型的斗鸡,有较小的头部。

一、中原斗鸡中原斗鸡的头部比较小,头皮比较薄并且很紧,它有瘤状的冠和不明显的肉垂。

中原斗鸡有繁多的羽色种类,有黑羽、红羽、紫羽、白羽和花羽,其中黑羽斗鸡羽色和黑缎相似,非常有光泽,它腹部绒羽的颜色是白色。

二、吐鲁番斗鸡吐鲁番斗鸡有着矮小的复冠,它冠、肉垂和耳叶的颜色都是红色,吐鲁番斗鸡喙的颜色是褐色,喙的下面会长出一块皮肤褶皱,皮肤褶皱的颜色是红色。

吐鲁番斗鸡有多种毛色,包含黑色、麻色和浅栗褐色。

三、西双版纳斗鸡西双版纳斗鸡有比较小的头部,它的类型呈现为半梭形。

西双版纳斗鸡豆冠、冠和耳叶的颜色都是红色,虹彩的颜色是橘红色,胫的颜色是黄色或石板色。

西双版纳斗鸡有比较多的毛色种类,比如纯黑、纯白和绛红。

四、泰国斗鸡泰国斗鸡是比较优质的斗鸡品种,属于观赏型斗鸡的一种。

泰国斗鸡有比较鲜艳的羽毛,羽毛是贴在体表的,比较紧凑。

泰国斗鸡有比较长的尾巴和比较多的毛,它爪子的类型是细利的,有比较强的适应能力,有英勇善斗的特质。

五、泰国斗鸡越南斗鸡的斗性和中国斗鸡相比要差一些,它有灵活、多变的特点,越南斗鸡的长相不好看,它的脖子上基本都呈光着的状态,它的翅膀和脸上相对稀薄。

越南斗鸡有比较长的脖子、高大的骨架和修长的腿,养殖用途是观赏时不要越南斗鸡。

六、鲁西斗鸡鲁西斗鸡的品种属于玩赏型地方品种,它的原产地和中心产区是山东省的西南部,比如菏泽、鄄城、曹县和成武等城市。

鲁西斗鸡的头部比较小,头皮比较薄,脸部和喙的类型分别是狭长和弧形。

大班民间游戏教案《斗鸡》

大班民间游戏教案《斗鸡》

大班民间游戏教案《斗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斗鸡》游戏规则和背景知识。

2.学生能够参与《斗鸡》游戏,促进课堂气氛。

3.学生能够体验到合作和竞争的过程,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前准备1.布置游戏场地。

2.准备足够数量的“鸡”,用印有不同颜色的标签区分。

3.准备计分板、双倍赔偿牌、保险牌以及纸和笔。

4.对游戏规则做一些简单介绍。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介绍游戏规则1.游戏开始前,要对游戏玩法进行简单介绍。

将每个“鸡”的颜色和赔率告知学生。

2.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心理承受能力,选择一只“鸡”进行押注。

3.游戏开始后,每只“鸡”都有相应的奖金赔率。

4.游戏结束后,如果押中则可以获得相应的奖金,否则押注的资金将全额充入奖池。

第二步:组织游戏过程1.每名学生都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中奖概率进行押注。

2.教师负责掷骰子,以决定“鸡”的前进路线。

3.每只“鸡”根据掷骰子的结果向前移动相应的格数。

4.当所有“鸡”都到达终点时,游戏结束,计算奖金并进行发放。

第三步:总结游戏过程1.游戏结束后,要进行统计、结账和清算,并让学生了解到押注、中奖、计算奖金的过程。

2.可以跟学生讨论游戏中优胜劣汰、随机性、概率、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问题。

3.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游戏过程,回顾其中的团队合作体验和竞争积极性。

四、教学反思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游戏结果进行总结,进一步改良游戏规则,让游戏更加有趣好玩。

2.进行类似的民间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和学习动力。

体育项目教案《斗鸡》:如何教学更生动

体育项目教案《斗鸡》:如何教学更生动

体育项目教案《斗鸡》:如何教学更生动一、引言体育运动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培养人类各个方面的素质。

对于很多人来说,平时的运动项目难免过于单调乏味,缺乏趣味性,难以坚持。

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育和教练对于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的追求尤为重要。

本文将要针对一种新奇的体育运动项目《斗鸡》,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增强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二、体育项目教案《斗鸡》《斗鸡》是一种流行于世界各地的传统体育文化。

该项目以鸡作为载体,中心在双方各自培育的斗鸡,采取对抗性比赛的方式进行。

斗鸡拥有各自特殊的特征,如翅膀、爪子、颜色等等,而技术战术方面也是相当复杂,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操作技巧,还要在比赛时具有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斗鸡》项目既锻炼人们的意志力和毅力,还可以促进人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判断力。

同时,斗鸡项目也是一种文化体验,可以通过斗鸡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庆祝活动等文化特征。

三、教学设计1.打造生动的课程内容在《斗鸡》教学中,要把握课程设计,制定精彩的课程内容。

在干课程前,可以让学生们先了解这项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比如斗鸡的生理特征、品种、栖息地等等,让他们从这些细节里了解到这项运动的由来和历史。

再让他们通过模拟斗鸡的战斗来理解它的游戏规则和基础知识,并进行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和分享。

可以鼓励学生自行寻找有关斗鸡运动的材料和资料,用超出教室中课标的内容来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2.注重体验过程《斗鸡》项目不仅具有技术含量丰富的比赛要素,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体验。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将体验融入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们尝试亲自去斗鸡,感受鸡的性格、风格和独特的外形。

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搭建斗鸡场或观看专业斗鸡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负责斗鸡责任并不仅仅是拒绝道路驱逐利他。

3.追求趣味性在《斗鸡》项目的教学中,趣味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教练在教学中,应该要追求创新,增加项目趣味性,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

大班体育:斗鸡

大班体育:斗鸡

大班体育:斗鸡一、斗鸡的介绍斗鸡是一种传统的娱乐活动,又叫赛鸡。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后来传播到全球各地,成为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之一。

斗鸡是指两只雄鸡在一个特制的斗鸡场上进行比赛。

雄鸡之间的比赛通常是为了决定哪只鸡是最强的,通常是指勇气和战斗技能。

斗鸡赛可以进行在赌博游戏里,也可以作为竞技比赛举行。

二、斗鸡的玩法1. 斗鸡前的准备在比赛开始之前,需要对参赛的两只雄鸡进行特殊的训练和调整。

此外,还需要对斗鸡场的环境进行调整,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

斗鸡场通常会有一个中心圆环,鸡们在其中进行比拼。

裁判会对雄鸡进行检查,确保它们在体力和健康状况上都充满活力。

2. 斗鸡的比赛规则斗鸡的比赛规则一般由裁判制定。

比赛中,两只雄鸡会在中心圆环中相遇,并开始互相攻击。

比赛时间一般为30分钟,每只鸡只能攻击对方一次。

如果鸡在比赛中挂掉或逃走,那么对方鸡会被宣布为胜利者。

赢得比赛的鸡会获得奖励,这可能包括金钱、荣誉或其他奖品。

3. 斗鸡的道德意义虽然斗鸡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但是不少人对它提出了道德上的质疑。

有些人认为,斗鸡是一种残酷的行为,导致了鸡的痛苦和死亡。

对此,需要明确的是,斗鸡比赛的目的并不是残忍对待动物,而是希望展示鸡儿间的力量和勇气。

此外,对于斗鸡的举办和观赏,也应该保证动物的福利,确保它们的健康和安全。

三、斗鸡的发展斗鸡这项古老的活动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文化现象。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斗鸡被逐渐禁止,但在其他地方仍然非常受欢迎。

尽管如此,斗鸡的未来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随着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动物福利,可能会逐渐淘汰一些不健康的斗鸡赛事,取而代之的将是更加注重动物福利的体育赛事和娱乐活动。

四、总结斗鸡是一项古老的传统娱乐活动,它的发展历史悠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对于斗鸡这个话题,关键在于平衡保护传统文化和保护动物福利之间的关系。

只有在保障动物福利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个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斗鸡的外貌特征、饲养现状
及开发利用前景
(范丽娜2010108007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斗鸡,也称打鸡、咬鸡、军鸡和英雄鸡,是我国古老的鸡种之一。

这种鸡不仅其斗性极强,可供玩赏;而且其蛋内浓蛋白高,早期生长发育迅速,肉质较鲜,可为杂交育成肉鸡提供较为优良的遗传基础。

斗鸡的饲养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历来不与其他鸡种杂交,这就保存了斗鸡品种较纯的血统。

斗鸡的选育、饲养管理方面有着许多特殊之处。

从畜禽品种资源的角度来看,在育种工作上,它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基因库。

1.品种分布与饲养现状
斗鸡作为我国特有的禽类珍稀资源,一方面它是一种群众喜爱的业余文体活动,一方面它又是培育肉鸡新品种的育种素材,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斗鸡饲养总数约30万只,其中山东省的饲养量最大,约占全国斗鸡饲养总数的40%;其次是河南省,约占30%;云南、广西、新疆等约占20%;福建、江苏、安徽,分别约占8%;其他地区如河北、湖北、陕西分别约占2%。

长期以来, 农民不断地自繁自养进行了一代代的人工选择,从体质、外貌、好斗性兼优的鸡群中精心培育,才形成具有稳定遗传的斗性和较纯的血统, 正如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说:“残酷的斗鸡者, 是如此精心地挑选最会打架的鸡”!
2、外貌特征
斗鸡体型高大魁梧,体质健壮,体躯长,形似驼鸟身。

喙如鹰嘴,颈长,胸部发达,羽毛浅薄,颈粗壮且长。

2.1中原斗鸡
中原斗鸡呈半棱形,头小,头皮薄而紧。

脸坡长,毛细。

冠呈瘤状。

肉垂已不明显。

喙短粗呈弧形。

眼大,眼窝深,虹彩为水白眼和豆绿眼。

耳叶短小。

斗鸡羽色种类繁多,黑羽斗鸡羽色富光泽似黑缎,腹部绒羽为白色,公鸡尾部有两根白镰羽,母鸡应有雪花顶;红羽公鸡,呈枣红色,镰羽有全黑者或带白斑,母鸡带有豇豆的红白色。

此外,还有紫羽、白羽和花羽等。

胫呈肉色,无胫羽。

四趾,脚趾间距离宽。

由于斗鸡具有特殊的骨胳结构。

所以, 整个体躯显得紧凑、雄伟、矫健美观、行动灵活、活动自如。

这些都是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产物。

2.2吐鲁番斗鸡
吐鲁番斗鸡冠为矮小的复冠,冠、肉垂、耳叶均呈红色。

喙呈褐色,喙下长出一块红色的皮肤皱褶。

虹彩呈红褐色。

毛色分黑色、麻色和浅栗褐色三种。

公鸡镰羽呈黑色带青铜光泽。

胫呈肉色,亦有青色。

有的颈羽、皮肤呈肉色。

西双版纳斗鸡头小呈半梭形。

豆冠,冠、耳叶呈红色。

喙短粗呈弧形;黄或褐色。

虹彩呈橘红色。

毛色种类较多,以纯黑、纯白和绛红三种为主色,胫呈黄色或石板色,无胫羽,四趾,皮肤白色。

2.3版纳斗鸡
版纳斗鸡体型高大,骨骼粗壮结实,胸宽,胸肌发达,整个体躯显得雄伟。

体呈方形,结实紧凑。

羽毛稀少,胸肌裸露,由于是热带品种,体尺比中原斗鸡小,但与其它地方鸡品种比则为大型鸡种。

斗鸡头较小,呈半梭形的似老鹰。

冠(有的红三冠,特征明显)和耳垂较小,鲜红色,多为短冠、颈较长,喙短粗呈弓形,颜色有黄、褐、铁灰几种。

脸部红色。

成年公鸡胸、肘、关节、肛门周围脱毛处均为红色。

虹彩桔红、金黄色。

毛色主要有纯白、纯黑、绛红三色,也有灰、黄白花、红黑花等杂色。

纯白色斗鸡呈现“三黄”(嘴、脚、皮肤均为黄色);纯黑者带光亮,主翼羽黑中镶白,副翼羽全黑,喙灰褐色,脚黄色或灰黑、石板色。

皮肤白色。

无胫羽、趾羽、趾数四,两腿间距离较宽,显得威武好斗。

成年公鸡体斜长21—22厘米,龙骨长10—11厘米,胸深11—11.5厘米,胸宽8—8.5厘米,趾长11—12厘米。

成年母鸡18—19厘米,龙骨长8.5—9.8厘米,胸深8.6—9.8.厘米,胸宽6.8—7.8厘米,趾长9—9.7厘米。

3、生产性能
3.1生长发育
斗鸡早期生长发育速度较快。

各期的平均体重为:出壳时43.5克,较普通雏鸡重10克左右;30日龄197.8克;60日龄515.8克;90日龄951.5克;120日龄1.757千克。

这后一数字超过肉鸡的上市标准。

斗鸡的性成熟较晚,公鸡一般为40日龄开始有斗性,母鸡240日龄左右开产,初产体重为2.5公斤。

3.2繁殖性能
斗鸡产蛋量较低,一般年产蛋仅82--121枚,各别高产的可达130枚。

初产蛋重一般46克,平均蛋重54.5克。

蛋形较圆, 蛋壳多为棕色或浅棕色,少量白色,蛋壳较厚。

母鸡的就巢率为70%,但很少用母斗鸡来抱窝(因其体重较大,毛稀而薄,不利于抱窝)。

3.3屠宰率
斗鸡羽毛较薄,冠髯不发达,但胸肌、腿肌发达。

所以斗鸡的屠宰率较其他地方鸡种高,在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公鸡:半净膛重2.393克,半净膛率为82.9%,全净膛重2.250克,全净膛率77.9%。

母鸡:半净膛重1.741克,半净膛率84.1%,全净膛重1.586克,全净膛率76.6%。

4.开发利用前景
自古以来,斗鸡就是一种观赏和赌博的工具,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我国沿海地区和国外很流行,在泰国一只斗鸡价值上万元,我国斗鸡的身价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斗鸡养殖业在消费大环境的引导下,已开始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一些捷足先登者己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禽肉的要求越来越高,肉鸡的生产不仅要求有较高的产肉性能,更要求有优良的风味。

斗鸡除具有重要的观赏娱乐价值外,同时还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据徐廷生等的研究报道,斗鸡的肉质细嫩,含有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脂肪含量低,肉味特别鲜美。

北京王泽铺特种养殖有限公司已开发生产出“芙蓉斗鸡”“龙凤斗”等颇具野味特色的软包装系列食品。

因此,利用斗鸡抗病性强、肉味独特的种质特性,与隐性白羽肉鸡、地方土鸡进行
杂交,可选育出产肉性能好、肉质佳、易于集约化生产的新品种(系),有利于迅速形成产业化,为畜牧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闯出一条新路子。

总之,斗鸡适应能力强、发病少、耐粗饲、耐炎热、抗严寒,适合全国各地养殖,笼养、圈养均可,占地少,管理简便,无论城乡的庭院都可养殖。

但斗鸡的饲养、选种、训练有着一套独特严格的方法,引种之前一定要选准品种,找准销路,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5.小结
从上述可以看出,河南斗鸡具有悠久的饲养史,遗传性稳定,屠宰率高,肉质好,确为我国养禽基因库中极其宝贵的遗传素材。

斗鸡虽然由于长期被用于观赏,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较低,但它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斗鸡优良性能的基因频率在后代中可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因此,利用斗鸡来培育具有特殊性状的新品种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