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林复合模式探讨

合集下载

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探讨

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探讨

将 1 个生理生化指标与半致死温度列相关系数 0
通过实验 比较 : 串枝红抗寒性最强 , 金杏 、 兰州大
阵 , 相 关 系数 阵可 以看 出 , 致死 温度 与 过氧 化 物 接 杏次 之 , 从 半 沙金 红 及早 熟 墨 叶杏抗 寒 性最 差 ; 同时分
酶活性 、 蛋白质含量、 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 脯氨酸含 析出可单一鉴定这些杏品种抗寒性的主要生理指标 ,
【 关键词 】 农林复合经营 ; 模式探讨 【 中图分类号 】¥ 5. 73 3 56 【 文献标识码 】c 【 文章编号 】 05 7721 ) 3 2—0 10 —40 (0 1 0 —09 2
1 林复 合经 营 的提 出 农
新考虑一些传统的农林结合的土地利用方式 。而农
农林 复合 经 营作 为一 种土 地 利用 方 式 ,并不 是 林复合经营作为术语提出 , 是在 7 年代 中期。17 0 95 近 年来 才 出现 的事 。后魏 《 民要 术 》 齐 中林 粮 间作 的 年 , 拿 大人 Ih B n 在 向加拿 大 国际发 展研 究 中 加 o n ee
31 8
9砬
1 2 1 2
3 9如
56 0
6鼬 1
5 0
【 作者简介 】 杨虎义(97 ) 男, 0 17一 , 2 8年山西农业大 0
学毕业, 现任山西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助理工程师。

10 {1

5 2¨
“ “
【 收稿 日 】 01 0— 7 修回日期 】0 1 0— 5 期 2 1— 3 0 ;【 2 1— 5 1。
很 长时间 以来 , 由于孤立划分生物产业 , 的土 乡村 地 利用被各行 业与部 门切割成 相互脱 离 的独立 部分 , 从 而割裂了生物系统组份之 间在生物学 、生态学及 经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论农林复合经营的作用和发展的理念论文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论农林复合经营的作用和发展的理念论文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论农林复合经营的作用和发展的理念论文1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农林业是一个特殊的术语。

它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与1年生作物或牧草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中有目的地结合,通过时空安排,形成一个高效的复合生态系统,生产多种产品,充分利用土地潜力,保持生物体与环境、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平衡。

2农林复合经营的作用复合农林复合经营不是农业和林业的简单相加。

其实质是在考虑森林的作用和效益的基础上,发挥林农有机结合的互补作用,形成形式和内容都有新思路的产业结构。

这将在系统理论中产生增益效应,并产生增益效益,即1+1>2的效应。

3农林复合经营的重要意义农林复合经营不仅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极大地改善了生态景观。

研究表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建成后,可以对农业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在当地小气候因素、水土保持、土壤肥力、空气中二氧化碳、降尘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1]。

其他研究表明,发展农林复合经营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战略举措[2]。

3.1生态效益农林业在水土保持、土壤肥力、防风林、空气净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林复合实施后,林冠可以有效拦截降雨,从而改变雨滴降落的方式。

由枯枝落叶和低矮作物组成的地表覆盖物也可以减少雨滴的影响和片状侵蚀。

同时,凋落物也是土壤养分的来源之一。

分解后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团聚体的大小、稳定性和孔隙率,提高土壤渗透性,减少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流失,从而改善林下作物的生长环境[3]。

森林资源在调节气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生态价值很难用经济价值来估算。

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适宜林地,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加快培育速生丰产林,改造低成本林和劣质林,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2经济效益农林复合经营以系统性、社会经济可行性、最高效益和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基础。

根据管理目的,主要从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和时间变化等方面进行设计。

农林复合经营的发展概况及类型研究

农林复合经营的发展概况及类型研究
富 的 的 生 产 管 理 经 验 。 林 系 统 在 我 国从 远 古 时 代 开 始 已 农
上既要生 产 出更多的 粮食 以满 足社会 需求 , 又要 保护好生
态 环 境 ; 0 纪 7 年 代 农 林 复 合 经 营 的 概 念 被 提 出 以 自2 世 0
来 , 理论价 值和实践 意义 不断得 到重视 。 其 实践 证 明, 农林
三大危机 。 着人 口的迅猛增 长 , 随 耕地 面积不 断减少 , 许多
国家和 地 区出 现 了毁 林 种粮 、 林从 牧等 现象 , 弃 导致 农林
争 地 的矛盾 E趋严 重 , 成林 业 资源 被过 度消 耗 , I 造 引起 水
土流失 、 候失调 、 气 环境恶化 等一 系列 问题 , 重影 响人类 严 社 会的 可持 续发 展 , 因此 , 改变 传统 的林 业经 营 式 迫在
可追 溯 到公 元前 1 纪 的《 世 汜胜 之 书 》 其 中就 记载 了有 关 ,
“ 粮 问作” 内容 , 魏 的《 民要术 书 中记载 了桑豆 林 的 北 齐
间 作 的 经 验 , 代 的《 桑 经 书 中 有 “ 竹 必 养 鸡 , 得 清 农 种 竹 鸡 矢 而茂 ” 记 载 。 北平 原 和 中原地 区是 我 国农 林复合 的 华
眉睫 。 如何 高效 、 集约 经营利用 土地 已成为世 界各 国 , 别 特
是 发 展 中 国家 普 遍 关 注 和 研 究 的 热 点 问 题 。 有 限 的耕 地 在
2 农林 复合经营 在我 国的发展历史 及概况
17 年林 农 复合 系统 国际委 员会( C AF) 96 IR 正式 成 立 , 标 志着林农 复合 经营研 究T作 拉开 了序幕 。 管林农 复合 尽 经 营概念 提 出和 践在 许多 周家 自古就有 , 我周更是 有 着悠久 的历史 和丰 在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模式与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模式与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工作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6期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模式与生态经济效益分析程志刚(建湖县颜单镇农业农村局,江苏建湖 224001)摘要:通过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可使得多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比如土地与光能资源,能够起到较大的生态改良作用,并且可以形成可观的生态经济效益。

基于此对该系统进行了概述(包含其定义、特征、类型或者模式),并分析了有关的生态经济效益,以期为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经济效益;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系统经营0 引言针对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在合理、有效建立其的前提下,可为经济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支撑作用,而且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为广大农民的致富增收,发挥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能够获取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1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概述1.1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定义对于该系统的定义,在很多学科领域,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比如农学、生态学,并且在相关的杂志上进行了发表及评论[1]。

目前关于该系统的定义,人们普遍接受以下的定义,即该系统就是基于相同的土地经营单元,并针对经济以及生态,有机结合与二者有关的作物及植物,或者是动物,在对空间进行安排的基础上,实施各种各样的方式,从而配置的土地使用系统,或者是制度。

1.2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的特征对于该系统的特征,本文主要从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系统应用科技,实施节省;属于商品经济,且受市场调控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1.2.1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该系统具备较多的特征,其中以下的特征是最本质的,即基于单位面积及空间,通过合理的布局,并以不多的投入,进而获取最可观的生物量。

可充分体现于两方面:一是对时间的利用,二是种植结构的科学[2]。

以空间结构来分析,上层存在喜光的树木,而下层为一些经济植物,并且属于耐阴的,比如蔬菜,基于不一样的层次,有效利用阳光,同时使用好土壤中所含的养分及水分;以时间顺序来分析,结合各种经济植物生长特征,实施套种间作混作,使得时间差得到有效利用。

浅议农林复合经营的重大意义

浅议农林复合经营的重大意义

农 林科 研 IlI
浅议 农林 复合经营 的重 大意义
杨玉 香
( 黑龙江省 齐市泰来县城镇建设管理处 , 黑龙江 泰来 12 0) 640
摘 要: 农林复合 经营是一 个很好 经营方式, 在实践 中已经被应用 , 林复合 经营在 经济、 农 生态与社会 效益方 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林 区发展 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 农林复合 经营; 用; 义 应 意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 , 业产业不 林 断转产 , 多种经营不断发展 ,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出一些好经营方式和模式 ,促进了林 区经济不 断繁荣与发展 。农林复合经营也是 一个很好 经 营方式 , 在实践 中已经被应用 , 农林复合经 营在 经济 、 生态与社会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 用 , 对 于林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l 进行农林复合经营在 山区既可 获得粮食 又可发展商品经济 山区因山高坡 陡,粮食生产 十分困难 , 加 之商品经济不发达 。 难以摆脱贫 困。 其根本 出路 是打破封闭 的自然经济 , 改传统林业 的单一生 产结构为多产业结构 , 制宜利用林地 、 因地 灌丛 地套种 间作 , 生产 更多 的粮 、 、 油 瓜果 、 、 、 茶 菜 药、 的大量商品 , 杂 甚至生产一些出 口创汇的产 品, 大大增加经济 收入 。 这样也就有 了发展加工 业 的基础 。我国山区现在 已建立 了大量的经济 沟, 农林牧果副综合发展 , 山区人民得以脱贫 使 致 富, 就是进行农林复合经营的结果。 2立体种植 。 多层利用
Ab ta tAc odn o p o cin e d , d v lp d a lcrc a sr c : c r ig t rdu to n e s e eo e n ee t h mme,te i r h me h nc l ein s e sn b e lw ma ua trn o t smpe c a ia d sg i ra o a l, o n f cu ig c s, i l

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研究

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研究
tc . ie
Ke r s:t e o g e e v r a e ;a r f rs r a a e n ;p t e n su y y wo d hr e g r e r s r oi r a g o o e t y m n g me t a t r t d s
三 峡 库 区生 态 环 境 及 区 域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问 题 是广 大 科 技 工 作 者 的热 门课 题 。 因三 峡 库 区 山
维普资讯
2 0 . 0 22湖来自北林业



三 峡 库 区农 林 复 合 经 营 模 式 研 究
邓 中 美
( 北 省 秭 归县 林 业 技 术 推 广 站 宜 昌 湖 430 ) 4 6 0
摘 要 :通过 对秭 归县境 内长 江 一、 、 二 三级 支 流 的 气候 、 拔 、 地 条 件 等 因子 的研 究 , 立 海 立 建 了二元 、 元 、 三 多元农 林 复合 经 营模 式类 别 , 此 基 础 上 组 建 了 10种 能适 应 不 同环 境 的农 林 在 0 复合 经 营模 式 类型 , 三 峡库 区具 有 典 型 的代 表 性和 广 泛 的实 用 性。 在 关键 词 :三 峡 库 区 ; 林 复合 经 营 ; 式研 究 农 模
St dy o an g m e tPa t r fAg o o e t y u nM a e n te o r f r s r n i h n t e Thr e Go g s Re e v i e e r e s r o rAr a
De g Zh n me n o g i
的战略部署 , 以林计 发 [0 0 1 1 文发 出《 20 ]1 号 关于 开展 2 0 0 o年 长 江上 游 、 河 上 中 游 地 区 退 耕 还 林 黄 ( 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 草) 。这给合理利用三峡库

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优越性

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优越性

浅析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优越性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由于过去土地人口承载量低以及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效益低导致农业发展极不平衡,近些年来由于对农林符合经营模式的不断尝试,过去一些土地林地使用率低下的问题得以缓解,我国也步入农林复合经营最早最富于成就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农业与林业的发展,农林复合经营的技术也不断进步。

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将会在21世纪有更为直观的展现。

关键词:农业社会;农林复合经营;农林业一、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农林复合经营,又称为为农用林业、混农林业或农林业。

是指为了一定的经营目的,在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因素的前提下,在同一土地经营单元上,遵循生态学原理,以生态经济学为指导,有目的地将林业与农业(包括牧业、渔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空间上按一定的时序安排以多种方式配置在一起,并进行统一、具有序管理的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是一种充分利用自然力的劳动密集型集约经营方式,有复合性、系统性、集约性、高效性、尺度的灵活性等特点。

二、农林复合经营的优点(一)经济效益农林复合经营是以系统性、社会经济可行性、效益最高及长短利益结合为原则,根据经营目的主要从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及时间变化等方面来设计的,因此农林复合经营可实现一地多用和一年多收的目标,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农林复合经营可一地多用、一年多收,能在相应的时间内获得2—3种以上产品的收获,这在数量和品种上都较单一种植优越得多。

在造林初期间种粮食、经济作物能充分利用林地空间、气候和土壤等资源,以短养长可取得近期经济效益。

对林下作物进行中耕、除草、施肥等管理改善了幼树的生长环境,提高了幼树的成活率,以耕代抚降低了抚育成本。

在墨西哥用桃花人工林和玉米间作,营造人工林的费用减少了27%。

以林下经济为主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是充分利用林荫之下的土地资源,综合发展种植、养殖等多种产业体系的成功探索,是有效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经济综合发展、效益共赢的良好局面。

浅谈农林复合经营在林业生产中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农林复合经营在林业生产中的意义和作用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1 l —O 8
展 整地 、 施肥 、 除草、 浇 灌等人 为措 施 , 可 降低 抚育 成
本, 增大 土壤 团 聚体 大 小 、 稳 定性 和孔 隙度 , 增 强 土 壤 渗透 性 , 增 加 土壤水 分 和养分 , 从而 改善林 木 的地
No . 1 2 ( S u m No . 1 5 9 )
浅 谈 农 林 复合 经 营在 林 业 生产 中的意 义 和 作 用
商胜 才
( 阜 新 蒙 古 族 自治 县林 业 局 , 辽 宁 阜新 1 2 3 1 0 0 )
摘 要 农 林 复 合 经 营是 有 目的 的 采 用 时 空 排 列 , 把 林 木 与农 作 物 、 蔬菜 、 牧 草、 畜 禽 等 组 合 在 同 一 土 地 经 营单 位 , 可 以 有 效 提 高土 地 利 用 率 , 有 相 辅 相 成 的作 用 。农 林 复合 经 营是 在 为人 类提 供 大 量 林 木 、 果品 的同时 , 还 可 以提 供
都 具 有新 意 的产业 结 构 。这在 系统 学理 论上 将会 产
生 增 益效 益 , 即是 1 +1 大 于 2的效 果 。可 以有效 实 现 生 态效益 与经济 效 益 的双赢 。
构 成 的地 表覆 盖 物还 可 降低 雨滴 的 冲击 力 及侵 蚀 ,
同时枯 落物 也是 土壤 养 分 来 源 , 其 分 解后 可提 高 土 壤 肥力 和增 加土 壤 有 机 质含 量 。通 过 林 下 经 营 , 开
二 氧化碳 、 降尘及 生 物 多样 性 等 方 面 均产 生 了 良好
的影 响[ 1 ] 。还有研 究表 明 , 实 行农 林结 合 , 可 以大 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农林复合模式探讨
作者:刘伟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4期
[摘要]本文对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定义,发展历史、经营类型进行了简单阐述,对其系统结构、生物物种设计原则、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以及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林复合模式类型结构效益评价
中图分类号:TU274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森林面积的锐减,耕地面积的减小,粮食能源日趋紧张,生态平衡严重失调,土地利用从过去传统单品种栽植向多种经营、从单层结构利用向立体复合式结构利用转化,在注重当前利益的同时更侧重于长期综合效益。

因此,农林复合经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种形式的农林复合经营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

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又称混农林业、农用林业、林农间作等,指在同一土地经营单位上,以生态经理学原理为指导运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和技术,把林、农、牧、渔等多种产业结合起来,实行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组合的一种生产经营方式。

实践证明,经过在空间上的科学配置与时间上的合理设计,农林复合模式把农业、林业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建立生产力高、综合效益大、稳定持续的生产体系。

1.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发展历史在北魏《齐民安术》中就有记载,记载的是桑园间作的经验。

中国的农业起源于森林,从来就是以农林结合的形式发展至今。

从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史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原始农业复合经营阶段、传统农业复合经营阶段、现代农业复合经营阶段。

“刀耕火种,游种轮作”是原始农林复合经营的主要方式;定居种植和土地私有化后的自给自足小农生产方式则是传统农林复合模式的写照;而现代农林复合模式始于商品生产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直至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追求合理利用资源、开拓开发资源、争取资源永续利用等。

2.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类型通常根据农林复合经营的经营目标、组成和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四大类,即林—农复合型、林—牧(渔)复合型、林—农—牧(渔)复合型和特种农—林复合型。

(1)林—农复合型就是在同一土地单位上,通过时间序列、空间配置,进行结构搭配,相继把林木与农作物结合在一起的种植方式。

从经营的目的不同组成比例的轻重又可将其分为以林为主、以农为主、农林并举三种经营模型。

其中又可细分成:林农间作型—即林木与农作物混合种植的经营方式,例如:农桐间作、枣粮间作、果农间作;绿篱型—在农田、庭院周围种植绿篱,既起美化作用、又有保护果园的作用;农田林网型—在我国三北和沿海的平原农区广泛采用农田林网型,能有效地改善农田小气候,抵御风沙、台风、干热风、寒露风等自然灾害。

同时,还可
以提供木材、薪材以及经济林产品;农林轮作型—把农作物与林木在同一块土地上进行轮换种植的模式。

(2)林—牧(渔)复合型是指在同一经营单位的土地上,林业与牧业或渔业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林牧间作型、牧场饲料绿篱型、护牧林木型、林渔结合型。

总之,是将林业与牧业进行间作或者把林业与渔业相结合的复合经营系统类型。

(3)林—农—牧(渔)复合型它可分为林—农—牧多层种植型、由林农型转变为林—牧型、林—农—牧庭园兼营型、林—农—渔结合型。

在注重农业、林业的同时,不放弃牧业与渔业的发展。

(4)特种农林复合型,这种复合经营模式以生产特种产品为目的,它由林木混交型、林—药间作型、林—食用菌结合型、林木—资源昆虫结合型等复合系统组成。

3.农林复合经营的结构。

由于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是人工复合群落,其物种多样,结构复杂,对土地的利用也更为充分与合理,可按其物种成分、空间结构的变化划分成许多不同的结构形式。

(1)空间排列结构是各种农林复合模式内的空间分布,即物种的互相搭配。

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是空间排列结构的两种基本形式。

水平结构是指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生物平面布局,其中物种密度和水平排列方式是构成水平结构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各组成成分垂直排列的层次和垂直距离构成农林复合经营的垂直结构。

一般说来垂直高度越大,层次越多,空间容量也就越大,资源利用率也就越高。

(2)时间顺序结构在农林复合经营系统中,时间顺序结构分为季节结构变化和不同发育阶段结构变化两种变化方式。

主要受气候以及生物生长发育节奏的影响。

4.农林复合模式的物种组合设计原则。

由于生物物种受生态幅度范围和抗逆能力的影响。

因此生物组合的设计应因地制宜,间作的农作物要求适应性强,短杆直立,耐阴高产,或有根瘤的豆科植物。

树种选择要求树冠窄,干通直,树叶稀疏,冬季落叶,春季放叶晚,根系分布深,生长快,适应性强的树种。

种群组合要求慢生与速生,深根与浅根,喜光与耐阴,有根瘤与无根瘤的树种和作物组合在一起为佳。

总之,要求树种生态幅度较宽,物种之间能够互利共生或偏利共生,排除异株寄生现象,避免种群间有相同的病虫害。

5.农林复合模式综合效益评价。

(1)生态效益。

改善农田小气候农林复合后形成特殊的生态环境,改善了农田小气候。

杉木与玉米间作,林地在整个生长期相对湿度提高了3. 5%。

据俞心妥(1991)研究表明,农桐间作使风速降低40%~ 5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7%~10% ,绝对湿度提高2000毫巴,蒸发量减少34% ,土壤含水量提高7%~10% ,显著地减少了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

减少土壤流失实行农林复合经营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有效地防止土壤流失。

(2)经济效益。

农林复合经营可一地多用、一年多收,能在相应的时间内获得2—3种以上产品的收获,这在数量和品种上都较单一种植优越得多。

在造林初期间种粮食、经济作物能充分利用林地空间、气候和土壤等资源,以短养长可取得近期经济效益。

对林下作物进行中耕、除草、施肥等管理改善了幼树的生长环境,提高了幼树的成活率,以耕代抚降低了抚育成本。

在墨西哥用桃花人工林和玉米间作,营造人工林的费用减少了27%。

(3)社会效益。

首先,由于农林复合经营有多种产品输出,如粮食、油料、畜禽、果品、蔬菜、药材、木材等,这满足了社会多方面的需求。

其次,农林复合经营具有集约性的特点,要求投入密集的劳动力。

因此,有利于安排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

另外,农林复合经营不但能够增加短期收入,而且还可增加长期收入,因此,这种经营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近几年来,随着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兴起,农林复合经营的定量化研究和整体水平进一步加强,在我国农林复合经营已经成为生态农林的主要内容。

但因农林复合经营研究是一综合性很强的研究领域,几乎涉及农业、林业、牧业等研究领域。

许多工作者受学科的限制,对于模式的优化、评估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在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中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沈国航.森林培育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2]闻各中.农林业系统研究禁止之一.生态学杂志, 1988,15(2).
[3]向成华.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动态.四川林业科技, 1993,(4).
[1]袁玉欣.国外农林间作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199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