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word版)

合集下载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5-2016年度(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春季)一、名句名篇默写(14分)(1)东船西舫悄无言,。

(2),到黄昏点点滴滴。

(3)羽扇纶巾,(4),只是朱颜改。

(5)此情可待成追忆,(6)落红不是无情物,(7)想当年,金戈铁马,(8)山河破碎风飘絮,(9),小桥流水人家。

(10)伤心秦汉经行处,(11)大弦嘈嘈如急雨,(12),相逢何必曾相识(13),一弦一柱思华年。

(1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列文言段落,回答下列问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①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注释]①句读:古代文章停顿处,文意已尽处为“句”,未尽处需停顿处的为“读”。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懂得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益:更加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以……为耻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齿:牙齿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③惑而不从师,④吾从而师之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而”不同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而”相同C.①与②的“惑”不同,③与④的“而”不同D.①与②的“惑”不同,③与④的“而”相同4.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福建莆田第二十四中学年高一上月考语文试题

福建莆田第二十四中学年高一上月考语文试题

福建莆田第二十四中学年高一上月考语文试题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12 月)试题语文学科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题3 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说说现代散文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

”正是这种“发现” ,交流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确立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心’”,拥有划时代意义。

散文的写作此后变得相貌一新:不单由“白话”代替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达成了一次崭新的变换;并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 ,从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同时,“文章”上涨为“文学” ,则又极大地提高了散文的“审美品位” 。

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绚烂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花怒放” 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打破!在散文里,真切而独到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郁达夫所说的“ ‘个人’的发现”云云,其实指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个活生生的“自我”。

在郁氏看来,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之“自叙传” ,散文自然更不例外。

据此他指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色,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他这里所说的“个性”,还有林语堂此前所说的“性灵” ,指的也都是这种“自我” 。

散文是一种“实” “虚”联合,因“实”出“虚”的艺术。

所谓“实” ,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真切的客观外物。

写作“主体”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现实生活围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觉,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心理” 反应。

所以,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照的“实生活”来就显得很有必需;它实在是创建作品精神家园不行或缺的“基石” ,是修建整座感情大厦必不行少的“铺垫”。

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3 分)(一)论述类文体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增加古诗文背诵不是负担是捷径①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由过去的 14 篇增加到了 72 篇。

有声音说,这为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

其实如果概览之前的语文教育经验,背诵并不能以负担论之,反而有审美享受的作用,甚至可以算一种学习的“捷径”。

②从现代语文教育本身看,背诵篇目增加的幅度很大,但若与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及民国时期的私塾教育相比,则要求背诵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

传统语文教育中,学子需要也能够背诵数十万字。

唐宋以来,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必须将《论语》《孟子》《书经》《仪礼》《左传》等 40 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

有些人甚至背诵的更多,如顾炎武、戴震都能够将十三经全文背诵,甚至连“注” 都能背诵下来。

民国时期的一些学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他们也都有出色的背诵功夫。

国学大师姜亮夫曾谈到,他在清华国学院时,同乐会上梁启超、王国维即兴表演节目是背诵古代文学作品,梁启超背诵一大段《桃花扇》,而王国维则当即背诵了《西京赋》。

③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至少包括如下几点:④多感官参加背诵活动过程。

传统语文教学中,朗读本身即是多感官参加的活动,需要同时动用眼、口、耳、脑,甚至还加上头、身体的动作。

这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早就指出:“参与接受某种印象或是一组印象的感觉器官越多,那么,这些印象就会越牢固地在我们的机械的和神经的记忆中扎根,同时也就会越真实地保存在记忆之中,以后回忆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因此,如果一个教师想使学生牢牢记住什么东西,那么他就应该注意尽可能让儿童更多的感觉器官,如眼、耳、口、肌肉运动的感觉来参加识记。

⑤最大限度发挥儿童时期听觉记忆的作用。

背诵诗文,需要“从娃娃抓起”。

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测试语文试卷(B卷)[答案]

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测试语文试卷(B卷)[答案]

2018年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试卷(B卷)语文本试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

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这些历史事实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

尽管如此,多数人愿意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

五四新文学不仅改变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使各种西方文化元素逐渐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

这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新阶段——“现代文学”。

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

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

中国古代批评家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

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

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

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盗火者”的宗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相反,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 月)试题语文学科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是戏剧的灵魂陈彦戏剧是靠讲故事取胜的,讲故事就是文学。

无论唐传奇、宋元话本,还是明清小说,都为中国戏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

近百年来,话剧、歌剧等戏剧样式传到中国,其核心仍然是讲好一个故事。

戏剧这个靠故事安身立命的文艺样式,讲故事的能力就更需技高一筹。

中国历史上的名剧《赵氏孤儿》《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哪一个不是因故事讲得感天动地、精彩绝伦,而放射出了永久照耀历史、社会、生命、人性的精神与思想光芒的?世界上那些久演不衰的歌剧如《卡门》《图兰朵》《茶花女》,更是凭借优秀的故事登上了经典的位置。

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而故事的本质是文学,文学是戏剧不可撼动的灵魂。

戏剧一旦忽视了文学的力量,立即就会苍白、缺血。

忽视文学的戏剧,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在文本的粗糙上,也有的表现在不注重对文本的思想诠释与精神升华上。

过度强调外包装的作用,尤其是对舞台设计与声光电的倾心依赖,因而形式大于内容。

不适度的包装,会破坏作品内在精神意象的释放。

有时舞台上最重要的布景道具,可能就是一棵象征无穷生命力的树木,甚至是一株需要特别强调的小草,硬要弄出铺天盖地的森林、草句来,反倒把紧要处遮蔽了。

还有些大制作、大场面、群体舞的运用,让一些本来可以进入思考的段落,变得躁动不安、浮皮潦草起来。

戏剧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张力,很多地方是要通过留白来完成的。

文学是人学,在戏剧舞台上,“人” 是通过演员来传情达意的,演员是中心的中心,一切不能为演员表演提供帮助的辅助手段,都是不可取的。

戏剧文学是演出团队共同的努力方向,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让故事变得波澜起伏、情感跌宕交错,让人物变得立体圆融。

在戏剧舞台上,其实每个参与者,包括导演、演员、作曲、舞美、演奏等,同时也都是文学创作者,一旦哪个部门脱离了该剧的文学统摄,这个部门就会出现艺术创作问题。

2010-2023历年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福建省莆田二十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2题)1.《子夜》冯云卿是如何让自己的女儿赵伯韬施美人计。

“也罢,这是开市大吉!将来我们再干!”吴荪甫微微笑着说。

太阳斜射在他的脸上。

反映出鲜艳的红光,从早晨以来时隐时现的阴沉气色现在完全没有了。

他已经突破了重围,在两条战线上都得了胜利。

上文所说的“两条战线”分别指的是什么?又是如何取得胜利的?选答第()题答: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到了下半天,人客更多了,事情也更繁了,瞻前不能顾后,正在着急,只见一个小丫头跑来了:“二奶奶在这里呢,怪不得太太说,里头人多照应不过来,二奶奶是躲着受用去了。

”凤姐听了这话……嗓子里一甜,便喷出鲜红的血来。

凤姐为何事而忙乱?为什么气急吐血?请简述相关情节。

平儿道:“姥姥别说闲话,你既是姑娘的干妈,也该知道的。

”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

把刘姥姥也唬怔了,等了半天,忽然笑道:“你这样一个伶俐的姑娘,没听见过鼓儿词么,这上头的方法多着呢。

这有什么难的。

?把刘姥姥“唬怔了”的是什么事?他们用什么“办法”处理这件事?请简述。

选答第()题答:3.作文(60分)河流弯曲是为了哺育更多的生灵。

瀑布气势磅礴,从天而降,但它不为任何人停留,只有噪声而无营养。

理解上面材料的内涵,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套作或抄袭。

4.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①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①诸枉②,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②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③之谓也。

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word版)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word版)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 月)试题语文学科第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

所以,要弄懂中国的艺术,我们必须从中国人的韵律和艺术灵感的来源谈起。

中国人对韵律理想的崇拜首先是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发展起来的。

一幅寥寥几笔画出的顽石图,挂在墙上,供人日夜观赏。

人们面对它沉思冥想,并得到一种奇异的快感。

西方人士要想懂得此种快感,就非得懂得中国书法艺术的原则不可。

书法给中国人提供了基本的美学,中国人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

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

比如,中国的建筑,不管是牌楼、亭子还是庙宇,没有任何一种建筑的和谐感与形式美,不是导源于某种中国书法的风格。

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实在是十分独特的。

毛笔使用起来比钢笔更为精妙,更为敏感。

由于毛笔的使用,书法便获得了与绘画平起平坐的真正的艺术地位。

中国人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把绘画和书法视为姐妹艺术,合称为“书画”,其几乎构成一个单独的概念,总是被人们相提并论。

假如要问两者之中哪一个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回答毫无疑问是书法。

书法代表了韵律和构造最为抽象的原则,它与绘画的关系,恰如纯数学与工程学或天文学的关系。

欣赏中国书法,是全然不顾其字面含义的,人们仅仅欣赏它的线条和构造。

在这绝对自由的天地里,各种各样的韵律都得到了尝试,各种各样的结构都得到了探索。

正是中国的毛笔使每一种韵律的表达成为可能。

而中国字,尽管在理论上是方方正正的,实际上却是由最为奇特的笔画构成的,这就使得书法家不得不去设法解决那些千变万化的结构问题。

于是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优雅、雄壮、粗犷、谨严或洒脱,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英语试题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英语试题

第I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o will the man call?A. His wifeB. His bossC. Taxi driver2.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A. Wait on the phoneB. Order the pizza onlineC. Drive to the pizza place3.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A. Make some coffeeB. Buy a coffee makerC. Learn to make a video4. What will the man do at 3 o’clock on Friday?A. Go to classB. Meet the doctorC. Take the woman’s shift5.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lecture?A. ExcellentB. DifficultC. Boring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6、7题。

6. Who will send the file?A. SamB. CarolC. Lucy7. Where is the woman?A. At the airportB. In the officeC. In the hotel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8至10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语文学科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工业化时代,学校的模式映射了工业化集中物流的经济批量模式: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这种教育为工业时代标准化地制造了可用的人才。

而大数据教育将呈现另外的特征:弹性学制、个性化辅导、社区和家庭学习、每个人的成功。

世界也许会因此安静许多,而数据将火热地穿梭在其中,人与人(师生、生生)的关系,将通过人与技术的关系来实现,正如在2013 年的春节,你要拜年,不通过短信、电话、视频、微信,还能回到20年前骑半个小时自行车挨家挨户拜年的年代吗?大数据时代,无论你是否认同技术丰富了人类的情感,技术的出现,让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一个学生考试得了78分,这只是一个‚数字‛;如果把这78分背后的因素考虑进去: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等,把它们和78分联系在一起,这就成了‚数据‛。

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就有非结构化、分布式、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适应了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学习变化。

目前教育变革的讨论,过于集中在在线教育(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这正像任何一个科技让人们最先想到的都是偷懒的哲学,自动化时代最先想到的是卓别林演的自动吃饭机,多媒体时代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游戏。

在线教育本身很难改变学习,在这场教育革命的浪潮中,由在线教育引发的教育由数字支撑到数据支撑变化(教育环境,实验场景,时空变化,学习变化,教育管理变化等等),确是很多人没有在意的巨大金矿。

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决策,这些过去靠拍脑袋或者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东西,在云、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

教育将继经济学之后,不再是一个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和道德良心的学科,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目前的经济,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大数据时代,人与机器的主流社会关系也逐渐转向人与数据之间的关系。

若干年后的社会的竞争是以服务和创新为核心的,然而我们的教育还围绕着减少犯错和标准化的魔咒。

大数据教育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标准化的教育将转向网络完成,而人才培养和个性化将主要由学校承担:越来越小的班级、越来越近的学校、越来越聚焦的教育支持、越来越个性的培养方式。

这将使教育摆脱工业化时代的模式。

1.下列关于大数据教育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标准化地培养人才,导致人才的个性和创新性不足,这样的弊端直接催生了大数据教育。

B.大数据教育的特点是非结构化、数据量巨大、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

C.以数据支撑为标志的大数据教育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社会效益,但不少人没有对它给予应有的关注。

D.大数据教育将不再是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而会成为继经济学之后的第二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

2.下列不属于大数据将给教育带来的变化的一项是()A.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运用等由数据支撑。

B.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甚至他们与家长,社区交流的大量信息得以处理为数据,可以丰富教育资源。

C.将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送到教育发展滞后的学校,学生们在校即可同步学习,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

D.累积足够的学生个体信息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个体化辅导,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每个人的进步与成功。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数据教育‛中的‚数据‛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对数字及其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处理所形成的‚数据‛。

B.大数据教育时代,随着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情感交流和思想教育将会出现新的情况。

C.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培养的少犯错和标准化的人才,难以适应后工业化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D.大数据教育由网络完成标准化教育,而学校主要承担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工作,教师需求量将大为减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

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

礼部侍郎田一俊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

迁授编修。

皇长子出阁,充讲官.,因事启沃,皇长子每目属之。

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

起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并不赴。

光宗立,问:‚旧讲官董先生安在?‛乃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

天启二年,擢.本寺卿,兼侍读学士。

时修《神宗实录》,命往南方采辑先朝章疏及遗事,其昌广搜博征,录成三百本。

又采留中之疏.切于国本、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

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

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

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

五年正月,拜南京礼部尚书。

时政在奄竖,党祸酷烈[注]。

其昌深自引远,逾年请告归。

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

居三年,屡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

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三。

赠太子太傅。

福王时,谧.文敏。

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

初,华亭自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莫如忠及子是龙皆以善书称。

其昌后出,超越诸家。

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

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四方金石之刻,得其制作手书,以为二绝。

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

精于品题,收藏家得片语只字以为重。

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

人擬之米芾、赵孟頫云。

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刑侗、顺天米万钟、晋江张瑞图,时人谓刑、张、米、董,又曰南董、北米。

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

(选自《明史·董其昌传》)[注]党祸酷烈:此处指明朝东林党人受到宦官的残酷镇压和迫害。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嫉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B.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 毁其公署。

C.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D.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 毁其公署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讲官”在古代是指为皇帝经筵进讲的官员,也指太子侍讲官员。

B.文中的“擢”是古代表示“官员被贬”的意思,与文中的“拜”“转”的意思基本一致。

C.文中的“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

D.文中的“谥”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董其昌为人仗义,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在任所,董其昌请假,奔走数千里路程,把田一俊的灵枢护送回乡安葬。

B.董其昌很正直,他担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不惯宦官把持朝政,对东林党人残酷迫害,就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

C.董其昌做事很踏实,修撰《神宗实录》时,朝廷派他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遗闻逸事,他搜集记录了三百多本,受到皇上褒奖。

D.董其昌有多种才能,擅长书法、绘画、书画鉴赏,还精于禅理,成就很大,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顺,后又称他为“南董”。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

(5分)(2)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 8、9 两题:春日郊外宋〃唐庚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8.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6 分)9.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离骚”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是:“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__。

”(2)《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曲折隐现的语句是“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_____ __________ ____ ,____ __________ 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奇遇莫言1982年秋天,我从保定府回高密东北乡探亲。

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

通乡镇的汽车每天只开一班,要到早晨六点。

举头看天,见半块月亮高悬,天清气爽,我便决定不在县城住宿,乘着明月早还家,一可早见父母,二可呼吸田野里的新鲜空气。

这次探家我只提一个小包,所以走得很快。

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

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好多。

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

土路因为近年来有些地方被挖断了,行人稀少,所以路面上杂草丛生,只是在路中心还有一线被人踩过的痕迹。

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

几乎没有风,所有的叶子都纹丝不动,草蝈蝈的叫声从庄稼地里传来,非常响亮,好像这叫声渗进了我的肉里、骨头里。

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

县城离高密东北乡有40多里路呢。

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

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

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

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